1、成绩 课程名称: 平法图集的理解和应用 学 院: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 学 号: * 专业班级: * 任课教师: * 20*年 *月摘要: 平法是利用平面来表示构造出立体的建筑物,是用平面来表达结构尺寸、标高、构造、配筋等的绘图方法,是用在建筑里面一种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平法图集就是学习平法的基础,就是把平法中用到的图片、文字解释说明汇集成的一本书。平法现已在全国结构工程界普遍应用,学习好平法图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平法 柱 墙 梁 板 钢筋 平法图集的标准构造详图是目前国内常用的较为成熟的构造作法,是设计施工、监理等人员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正式设计文件。学习平
2、法图集应在理解的基础上, 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运用,才能够真正领悟平法的精髓 梁平法施工图系在梁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表达,梁平面布置图应分别按梁的不同结构层(标准层)讲全部梁和与其相关联的柱、墙、板一起采用适当比例绘制,而对于轴线未居中的梁应标注其偏心定位尺寸。梁的平面注写方式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分。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当集中标注中的某项数值不适用于梁的某部位时,则将该项数值原位标注,施工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梁集中标注的内容,有五项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规定如下: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
3、间距及肢数)、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通长筋可为相同或不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的钢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五项为必注值,梁顶面标高高差为选注值。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能通则通”,因为上部纵筋可以在跨中1/3 跨度范围内进行连接。对于支座两边不同配筋值的上部纵筋,宜尽可能选用相同直径(不同根数),使其贯穿支座,避免支座两边不同直径的上部纵筋均在支座内锚固。对于以边柱、角柱为端支座的屋面框架梁,当能够满足配筋截面面积要求时,其梁的上部钢筋应尽可能只配置一层,以避免梁柱纵筋在柱顶处因层数过多、密度过大导致不方便施工和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
4、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伸出长度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伸出至ln/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伸出至ln/4位置。Ln的取值规定为;对于端支座,ln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当梁(不包括框支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0.1ln(ln为本跨梁的净跨值)。当梁纵筋兼做温度应力钢筋时,其锚入支座的长度由设计确定。当两楼层之间设有层间梁时(如结构夹层位置处的梁),应将设置该部分梁的区域划出另行绘制梁结构布置图,然后在其上表达梁平法施工图。柱相邻
5、纵向钢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柱内的纵向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设计者应在柱平法结构施工图中注明其平面位置及层数。墙上起柱(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时)和梁上起柱时,墙体和梁的平面外方向应设梁,以平衡柱脚在该方向的弯矩;当柱宽度大于梁宽时,梁应设水平加腋。在墙顶面标高以下锚固范围内的柱箍筋按上柱箍筋要求配置;在梁内设两道柱箍筋。当为复合箍筋时,对于四边均有梁的中间节点,在四根梁端的最高梁底至楼板顶范围内可只设置沿周边的矩形封闭箍筋。柱的连接构造要求,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非连接区在楼面上下必须同时满足 L500,LHC,和 LHN/6 三个条
6、件,容易出现失误的是 LHC,施工时往往忽略是柱截面长边尺寸,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要求,中柱柱头纵向钢筋构造分三种构 造做法,应注意,柱头纵筋无论是否弯折均须伸至柱顶。新版平法图集中,抗震和非抗震结构中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做法相同。当直锚长度la 时,采用平法中 A大样做法;当直锚长度la,且顶层现浇板厚 度80mm,混凝土强度C20 时,采用平法中 B 大样做法;当直锚 长度la 时,采用平法中 C 大样做法。 柱水平混凝土施工缝的留设,按照习惯作法,柱混凝土施工缝设在梁的底部,在抗震作用上,框架柱和剪力墙起到“首当其冲”的作用,而框架梁起到“耗能构件”的作用。在抗震过程中
7、,框架结构的顶部是应力集中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由此可见,柱混凝土施工缝留设在梁底的做法是错误的。剪力墙顶部与框架梁相交时的做法,“边框梁”和“暗梁”一样,都是剪力墙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都不是剪力墙墙身支座,所以不存在剪力墙竖向分布筋锚入“边框梁”的说法。只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所以,当墙顶有“暗梁”或“边框梁”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 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的做法,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现象,因此,水平钢筋应走暗柱外侧。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这里应注意区分地下室挡土墙不
8、是“剪力墙”。若无设计要求地下室挡土墙的水平分布筋可放在墙 身垂直分布筋的外面,为了施工方便,把地下室挡土墙的水平筋放在墙身垂直分布筋里面的作法也可以。 “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区别,规范中明确规定剪力墙中设置拉筋,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的钢筋,而单肢箍仅要求拉住纵向钢筋。规范中混凝土的保护层含义可以理解为:保护层保护的是一个“面” 或一条“线”难以做到保护每一个“点” 因此,局部钢筋“点”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属正常现象。这样就解决了墙体等设置拉筋处保护层厚度不足的问题。 暗柱的保护层做法,剪力墙暗柱的保护层应按墙体保护层做,对于暗柱纵筋来说,其保护层的计算需要减去墙体水平分布筋的保护层,还需再
9、减去水平分布筋(或暗柱箍筋)的直径。有梁楼盖的制图规则适用于以梁为支座的楼面与屋面板平法施工图设计。有梁楼盖板平法施工图,系在楼面板和屋面板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表达方式。板平面注写主要包括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为: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板支座原位标注的内容为: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对于普通楼面,两向均以一跨为一板块;对于密肋楼盖,两向主梁(框架梁)均以一跨为一板块(非主梁密肋不计)。所有板块应逐一编号,相同编号的板块可择其一做集中标注,其他仅注写置于圆圈内的板编号,以及当板面标高不同时的标高高差。贯通纵筋按板
10、块的下部和上部分别注写(当板块上部不设贯通纵筋时则不注),并以B代表下部,以T代表上部,B&T代表下部与上部;X向贯通纵筋以X打头,Y向贯通纵筋以Y打头,两向贯通纵筋配置相同时则以X&Y打头。当为单向板时,分布筋可不必注写,而在图中统一注明。板面标高高差,系指相对于结构层楼面标高的高差,应将其注写在括号内,且有高差则注,无高差不注。单向或双向连续板的中间支座上部同向贯通纵筋,不应在支座位置连接或分别锚固。当相邻两跨的板上部贯通纵筋配置相同,且跨中部位有足够空间连接时,可在两跨任意一跨的跨中连接部位连接;当相邻两跨的上部贯通纵筋配置不同时,应将配置较大者越过其标注的跨数终点或起点伸至相邻跨的跨中
11、连接区域连接。设计应注意板中间支座两侧上部贯通纵筋的协调配置,施工及预算应按具体设计和相应标准构造要求实施。等跨与不等跨板上部贯通纵筋的连接有特殊要求时,其连接部位及方式应由设计者注明。板上部纵向钢筋在端支座(梁或圈梁)的锚固要求,图集标准构造详图中规定:当设计按铰接时,平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35lab,弯折段长度15d(d为纵向钢筋直径);当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ab,弯折长度15d。设计者应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采用何种构造,当多数采用同种构造时可在图注中写明,并将少数不同之处在图中注明。板纵向钢筋的连接可采用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当板纵向钢筋采用非接触方式的绑扎搭接连接时,其搭接位置的钢筋净距不宜小于30mm,且钢筋中心距不应大于0.2Ll及150mm的较小者(非接触搭接使混凝土能够与搭接范围内所有钢筋的全表面充分粘结,可以提高搭接钢筋之间通过混凝土传力的可靠度)。 参考文献 1、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11G101-1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