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邯郸市涉县第一中学2020年高二生物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于10月7日揭晓,美国和德国的3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此殊荣。下图所示为细胞中蛋白质的转运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受体K的作用可使蛋白A被重新转运回内质网B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中的蛋白B结构可能比内质网中的更为复杂C溶酶体来自高尔基体,可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D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可以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进行传递参考答案:C2. 有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
2、素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参考答案:A3. 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两组,在下列情况下:组全部让其自交;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两组的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A. 1/9;1/6B. 1/6;1/9C. 1/6;5/12D. 3/8;1/9参考答案:B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AA占1/3,Aa占2/3;配子概率是A=2/3、a=1/3,因此组全部让其自交,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
3、例为2/31/4=1/6;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植株上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1/31/3=1/9,故选B。4. 关于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材料选取和消毒是花粉植株诱导成功的关键B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接种密度都对实验有影响C选择盛开的或略微开放的花作实验材料D应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作实验材料参考答案:C5. 某稻田生态系统中生长的水稻、稗草。卷叶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卷叶螟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防治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B.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调整种间关系C. 该稻田中的上述四种生物形成三个营养级D. 除
4、去稗草,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参考答案:A在食物链中,通过防治害虫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而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A错误。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正确。该稻田中的四种生物,水稻和稗草属于第一营养级,卷叶螟属于第二营养级,拟水狼蛛是第三营养级,C正确。除去稗草,水稻少了竞争者,可使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D正确。点睛:能量传递效率是无法提高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食物链加环的环节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6. 图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神经递质是从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C通过主动运
5、输释放神经递质需要耗能D由、构成突触参考答案:C7. 下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据图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B若-4与另一正常女子结婚,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2/3C假设-1与-6不携带乙病基因,则-2的基因型为AaXbY,他与-3婚配,生出病孩子的概率是5/8D依据C项中的假设,若-1与-4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1/24参考答案:D8. 人在感染一次天花后,终生“永志不忘”。若再有天花病毒侵入时,一般能在病毒为患之前迅速将其消灭。这是因为A. 体液中终生保留着针对天花病毒的抗体 B. 针对天花病毒的记忆细胞可
6、伴随人一生C. 针对天花病毒的效应B细胞可伴随人一生 D. 吞噬细胞可随时“吞食”入侵的天花病毒参考答案:B天花病毒初次感染人体后,B细胞分化形成的记忆B细胞可伴随人一生,当天花病毒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可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迅速将病毒消灭。选B。9. 下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该反射弧来说,大脑皮层对其活动一定不会产生影响B在f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的膜电位变为外正内负,并在b点可测到电位变化C与感受器相连的部位是A和C,图中共有3个完整的突触 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f点不会测到电位变
7、化,而下一神经元的兴奋将会加强参考答案:C10. 下列各项中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w.w.w.k.s.5 u.c.o.m(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红蛋白、O2、葡萄糖葡萄糖、CO2、胰岛素激素、递质小泡、氨基酸A B C D参考答案:D11.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孢子体均为二倍体,则它们的胚乳分别是( )A1N和2N B2N和3N C3N和1N D都是3N参考答案:C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探究果胶酶用量实验中,虽然实验的变量发生了变化,但通过设置梯度来确定最适值的思想方法是不变的B植物、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均能产生果胶酶C通过测定滤出的苹果汁的体积大小无法来判断果胶酶活性的高低D人
8、们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等来解决制作果汁面临的问题参考答案:C13. 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错误的是 甲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乙图表示冬季蔬菜大棚中一天内C02的浓度变化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0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ATP产生量最大丁图表示小鼠的离体细胞内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A B C D参考答案:B14.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请根据
9、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A是c;是b;是a B是a和b;是a;是bC是a和b;是b;是a D是c;是a;是b参考答案:A15.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引起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b引起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Cc引起下丘脑分泌胰高血糖素Dd引起下丘脑产生电位变化参考答案:C16.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 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
10、”信号的转化参考答案:C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酸梅色泽、形态通过眼球形成的图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酸梅的图像,由于以前吃过酸梅留下的在大脑皮层相关中枢记忆的刺激,相关神经中枢兴奋,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效应器为唾液腺。兴奋在神经纤维以电信号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形式传递,故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综上所述,C错。【考点定位】神经调节17. 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B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C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植物D生态系统的
11、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参考答案:D18. 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神经元B反射弧C神经中枢D效应器参考答案:B【考点】D2: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指的是生物体感受外界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反射的概念,识记反
12、射的结构基础,识记反射弧的组成及功能,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反射弧的结构必须保持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反射活动就无法进行但是反射弧是完整的,如果没有外界刺激也不会出现反射活动19. 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是A.化合态 B.离子态 C.分子态 D.原子态参考答案:B20. 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参考答案:D21. 下列与变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西瓜不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B.子代的性状分离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 诱变育种和
13、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型D. 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参考答案:C22. 如果DNA分子上的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通常:携带遗传信息 携带遗传密码 能转录信使RNA 能进入核糖体 转运氨基酸 能控制蛋白质合成A. B. C. D.参考答案:A23. 各种育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B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C杂交育种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过程繁杂缓慢,效率低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人们可以定向选育新品种参考答案:B【考点】9B:
14、诱变育种;9A:杂交育种;Q3:基因工程的应用【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解答】解:A、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尤其是杂交育种,而且可选择的范围有限,A正确;B、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但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仍存在盲目性,B错误;C、杂交育种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过程繁杂缓慢,效率低,周期长,C正确;D、基因工程育种可将特
15、定的基因进行定向转移,同时打破了自然状态下的生殖隔离,所以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的转移,人们可以定向选育新品种,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4. 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参考答案:A25. 物质的提取是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下列关于用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6、 A蒸馏温度高,水和玫瑰精油挥发得就容易,所以在高温下蒸馏效果好一些B为了充分蒸馏玫瑰精油,应该在较低温度下延长蒸馏时间C在乳浊液分离的时候,为了有利于水和油层分开,向乳浊液中加入氯化钠,增加盐的浓度D水和油层分开后,应在初提取的玫瑰精油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钠吸去残留的水,放置过夜,经过滤除去固体硫酸钠后,就可以得到玫瑰精油参考答案:A26. 紫眼是果蝇的隐性突变性状。紫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交配产生若干后代,观察并分析其子代的性状表现,能说明紫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果是A. 子代均为红眼 B. 子代均为紫眼C. 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 D. 子代雄果蝇均为紫眼参考答案:D已知紫眼是果蝇的隐
17、性突变性状,若紫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紫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野生型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AY,后代基因型为XAXa、XaY,即后代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紫眼;若紫眼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后代雌雄果蝇都是红眼,故选D。27. 下列叙述中,与植物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的生理作用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摘除棉花的顶芽,促进侧芽的生长发育B扦插时,保留芽或者幼叶的插条容易成活C将成熟的木瓜放入未熟的的柿子中,有利于柿子成熟D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喷洒一定浓度的2,4-D溶液,获得无子果实参考答案:C略28.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
18、化(如右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C高等动物细胞中PCNA可能与中心体在分裂前期的复制有关D癌细胞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细胞高参考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和图示信息可知,PCNA为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DNA复制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故PCNA可能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A正确。PCNA的浓度在DNA复制过程中含量最高,PCNA可能辅助DNA的复制,B正确;图中看出PCNA主要在间期发挥作用,而中心体的复制在间期,而不是前期。C错误;癌细胞分裂能力强,单位时间内D
19、NA复制次数多,癌细胞的PCNA含量可能较正常人高,D正确。29. 如图所示,由1分子磷酸、1分子化合物m和1分子化合物a构成了化合物b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在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CATP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由b构成的一种大分子化合物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8种参考答案:C【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分析】1、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
20、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2、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在组成上的差异有:五碳糖不同,脱氧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核糖核苷酸中的五碳糖是核糖;碱基不完全相同,脱氧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T、G、C,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A、U、G、C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4、分析题图:题图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的核
21、苷酸的结构式,其中a是五碳糖,b是核苷酸,m是含氮碱基【解答】解:A、若m为腺嘌呤,则b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错误;B、禽流感病原体属于RNA病毒、体内只含RNA一种核酸,幽门螺杆菌体内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所以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的b(核苷酸)分别为4种(核糖核苷酸)和8种(4种脱氧核苷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C、ATP是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C正确;D、b是核苷酸,由核苷酸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是DNA或RNA,其中D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是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A、T、G、C)共1+1+4=6种,RNA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是磷酸、核糖和含氮碱
22、基(A、U、G、C)共1+1+4=6种,D错误30.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中数值最大的是B代表的物质名称是氧气C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D原核生物中不能完成图示过程参考答案:A31. 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 B. 组织液、消化道 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D.淋巴、组织液 参考答案:C32.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食用豆腐乳豆腐乳又名腐乳,它是以豆腐为原料,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口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价格低廉的深受人们喜爱的佐餐品如图是腐乳制作的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制作腐乳时选择的豆腐含水量要适宜,如果含水量过多,则 (2)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块上生长
23、的毛霉来自 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 ,保证产品的质量(3)在腐乳制作过程中,为了抑制杂菌生长,也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需要在腐乳浸液中加入 ;为了调节风味,也具有防腐作用,需要在腐乳浸液中加入 ;为了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也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需要在腐乳浸液中加入 (4)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生长阶段,温度应控制在大约 (5)卤汤中的酒含量一般控制在 左右,如果含量过高则会 参考答案:(1)腐乳块不易成形 (2)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杂菌污染(3)料酒 辛香料 盐 (4)16(5)12% 延长腐乳成熟期,影响口味【考点
24、】K7: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分析】腐乳的制作1、原理(1)腐乳的发酵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进行,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它是一种丝状真菌,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以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2、流程3、注意的问题(1)腐乳发酵中杂菌的控制事先用馒头放在温暖潮湿处培养毛霉,当馒头上长出青点(青霉菌落)、黄点(黄曲霉菌落)、红点(红曲霉菌落)时,及时用镊子和解剖针剔除,保留白毛让其生长黑色孢子消毒:将豆腐块加热,杀死表面的微生物,防止其他微生物的干扰接种:将上述馒头上的孢子弹在豆腐块上,并用灭菌
25、后的食品袋罩上,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2)腐乳制作所需豆腐的含水量及意义: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毛霉为异养需氧型真菌,若含水量过高,影响毛霉的有氧呼吸,豆腐不宜成块;若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毛霉的代谢也离不开水(3)配制卤汤时酒量的控制:加酒的目的之一是杀死微生物如果过少,达不到杀死微生物的目的,导致豆腐腐败;若过多,不但杀死了微生物,而且会因酒精度过高抑制了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腐乳的成熟,同时还会因酒精含量过高而影响腐乳的风味一般应控制在12%左右【解答】解:(1)在制作腐乳时选择的豆腐含水量要适宜(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如果含水量过多,则乳块不易成形(2)传统的制作过程中,豆腐
26、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杂菌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3)在腐乳制作过程中,为了抑制杂菌生长,也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需要在腐乳浸液中加入料酒;为了调节风味,也具有防腐作用,需要在腐乳浸液中加入辛香料;为了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变硬,也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需要在腐乳浸液中加入盐(4)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518,因此在腐乳制作过程中毛霉生长阶段,温度应控制在大约16(5)卤汤中的酒含量一般控制在12% 左右,如果含量过高则会延长腐乳成熟期,影响口味,如果含量过低则不足以杀菌33. 在细胞免疫
27、中,效应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A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 B直接吞噬靶细胞将其分解C将抗原呈递给B淋巴细胞 D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参考答案:D34.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运动时,人的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导致疾病发生 D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参考答案:A35. 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 B C D参考答案:C36. 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
28、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能储存遗传信息C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元素是C、H、O、N、P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只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参考答案:C37. 图A和图B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种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关于它们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细胞A的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细胞中央 B. 细胞A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C. 联会发生在细胞B,而不会发生在细胞A D. 细胞B的染色体与亲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参考答案:C38. 高等哺乳动物受精后不久
29、,受精卵开始避行细胞分裂。经桑椹胚、囊胚、原肠胚和组织器官的分化,最后发育成一个完整的幼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右图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期示意图,依次称之为透明带、滋养层、内细胞团B.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经历的时期是受精卵卵裂期桑椹胚囊胚期原肠胚期幼体,其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期C.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细胞分化开始于囊胚期,终止于生命结束D.进行胚胎分割时,应选择原肠胚期的胚胎进行参考答案:D 39.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神经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
30、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参考答案:C【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达到动态平衡,
31、B错误;C、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正确;D、消化液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C40. 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的尿液中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 A.盐增多,糖未增多 B.糖增多,盐未增多 C.两者都增多 D.两者都未增多参考答案:A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 如图为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都具有膜结构,构成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2)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所需要的ATP主要来自于 过程,此过程主要在图中B 中完成(3)将该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结构A 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细胞,细胞将出现 的现
32、象 参考答案:(1)磷脂 (2)有氧呼吸 线粒体 (3)液泡 质壁分离【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因;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结构A为液泡;结构B为线粒体;结构C为高尔基体;结构D为为叶绿体【解答】解:(1)生物膜的成分基本相同,构成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2)细胞各种代谢活动所需要的ATP主要来自于有氧呼吸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在线粒体中完成(3)将该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失水,液泡中的水分会大量渗出细胞,细胞将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42. 下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
33、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处的激素名称为,作用为(用“”和“”表示)。(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A代表反射弧的,刺激图中的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参考答案:(1)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 甲状腺激素 (2) 效应器 X、Y 化学信号43. 下图A、B分别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C图为A图的放大图,据图回答:(1)在A图中,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_。(2)图B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在a、b、c中兴奋部位是_。(3)C图中兴奋只能从MN,原因是_,在此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_。(4) 在A图中兴奋的传导是 的,在B图中兴奋的传导是 。(5)研究表明,不少重症肌无力患者是由于受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它除与病毒结合之外,还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兴奋的传导,导致肌无力。这说明患者所感染的病毒表面有一种化学基团与乙酰胆碱受体相似。因此在免疫学上此种重症肌无力属于一种_病。参考答案:(1)感受器 (2)b (3)神经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4)单向 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