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广东省潮州市瓷都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4分)参考答案:答题要点:正直(在雪天里捉贼除害),勤劳(天天劳作),机智(故作没有看清偷草人),善良(帮助弱者)。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鸟 群高亚平又是一个金风送爽的季节,我携妻带子回到了故乡。原野上,一丘丘成熟的水稻、苞谷、大豆散发出一种诱人的清香。农人们正在修车磨镰准备秋收,孩子们在乡场上玩耍,一群群的鸡在田畔渠头觅食。我望着眼前这些熟悉的场景,心里感到异常亲切。然而,于我的记忆中,似乎总少了一些什么,是什么呢?是鸟群。那种一到秋天,便
2、一群一群的,于空中盘旋起落呼啸而过的鸟群。在我童稚的心灵里,在我少年无羁的记忆里,鸟群实在是一种令人陶醉的景观。我的家乡在樊川的腹地,它南依终南山,北靠少陵原,东傍一片丘陵,西依神禾原。川地中有无数的溪渠沟汊穿流其中。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水丰地肥,林木丰茂,是鸟类栖身觅食、繁衍生息的理想所在。记忆中,少年时代家乡的鸟似乎特别地多,房前屋后,水湄旷野,到处可见到鸟儿们飞翔的身影,觅食、嬉戏的踪迹。我家的门前是一道小溪,缘溪边生长着两排高大的树木,树木多为白杨、榆柳,也有一棵苦楝。树木的顶端有许多鸟窝,小巧玲珑的斑鸠窝,棕色硕大的喜鹊、铁老鸦窝,还有白鹤窝,黄鹂窝,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鸟窝。至于燕子
3、和麻雀,它们的窝多筑于人家的檐下屋内,树上找不到它们的巢穴。因了这个缘由,故而,我一年四季可以听到鸟儿们的鸣啼。春天,草木萌动,乡间便是一片欣欣向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燕子、大雁北迁,它们开始忙碌筑巢。杜鹃声声,黄莺乱啼,麻雀亦嘁嘁喳喳,让人觉出一片盎然的春意。我常常于酣眠中被窗外树木上的鸟鸣声惊醒,睁眼一看,外面已是一片明媚;阳光已越上了窗棂,爬上了树木梢顶。这时,我的心情便无限愉悦,穿衣起床吃饭。邀上小伙伴们,奔向原野上拔猪草,游玩嬉戏,找鸟窝,掏鸟蛋,或用自制的弹弓打鸟。鸟往往罹弹而殒,鸟蛋也往往被我们从树洞鸟窝中摸出,这些都被我们用湿泥裹了,放在火中烧透烤熟,洒上从家
4、中偷出来的盐巴,分而食之。那种甘美、醇香,让我至今难忘。一首外国歌谣这样唱到:“夏日来了,令人回忆。”其实,令我回忆的鸟群,在家乡的夏日里是绝然看不见的。这并非鸟儿不多、不能成群的缘故,而是因为鸟儿们这个季节正忙于繁殖哺育后代;或者耐不得炎热,藏进绿树丛中。整个夏天,其实是鸟儿最多的时候,它们不扎群,亦不大鸣叫,只是在蓊蓊郁郁的树林里飞来飞去。只有到了傍晚,百鸟噪林的时候,你才可感到鸟儿的繁多,鸟群的庞大。一次,我和几位伙伴在树林中找蝉蜕,耐不得鸟儿的聒噪,我随手捡了一块石头,向树枝间使劲扔去。随着一声哀鸣,一只麻雀便若一片骤遭虫蛀霜打的树叶一样,从树枝间掉了下来。受惊的鸟儿“轰”地一声飞向天
5、空,霎时间,鸣声一片,黑了头顶上的一片天空。然而,最让我痴迷的还是家乡秋天原野上的鸟群。几场秋风、几场秋雨之后,故乡的原野上便是一片金黄了。于丽日下,于澄明的碧空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道魅人的风景,那就是雁阵。大雁们排着“一”字形或“人”字形的队伍,嘎咕嘎咕地鸣叫着,从我们的头顶飞过,由北而南,渐去渐远,以至于无,令少年时代的我,生出无限的畅想。而呼啸的麻雀群,若风暴骤起于萍末,在庄稼地的上空,在乡场,刮来刮去,亦让人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有时,麻雀群停驻在十几棵光秃秃的树上,树上便立刻像长满叶子。这些叶子在叫嚷着,吵闹着,让人觉出一种无限的生意。至于灰喜鹊,它们往往也在这个季节一大群一大群地
6、从村庄的上空飞过,从原野上飞过,不知从哪里来,亦不知往哪里去了。还有一种鸟,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专门吃柿子。也是大群地来,每次来,家乡的柿子便会遭一次劫。但家乡人似乎并不恨这种鸟,有时在摘完柿子后,往往还给树上留下几个,供这些迟来的鸟儿们吃。曾几何时,家乡的鸟群在我们不知不觉间消失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变迁,使河流干涸,树木减少,鸟群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供栖身、生存的家园。现在,家乡广袤的原野上偶尔还能见到麻雀群。但在我看来,亦没有记忆中的庞大、壮观了。若干年后,连麻雀们是否也会弃我们远去?我说不清楚。社会在进步,人类在繁衍,但我们谁愿意面对一个没有鸟群的明天呢?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翻捡着少年时代
7、的记忆,于心灵深处默默地呼唤:归来吧,我的鸟群!11.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 作者回到故乡,感到异常亲切,却因为没有看见过去那种秋天时节一群一群的鸟儿在天空翻飞的景象,心里若有所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B. 作者的故乡水丰地肥,林木丰茂,是鸟类栖身觅食、繁衍生息的理想所在,鸟群只是成为作者童稚的心灵中令人陶醉的景观。C. 第段写作者少年时代早上穿衣、起床、吃饭,然后和小伙伴们到原野上拔猪草、游玩嬉戏、找鸟窝等,意在突出作者小时候天真、活泼、淘气和爱鸟。D. 作者家乡有一种专吃柿子的鸟,但家乡人似乎并不恨这种鸟,有时甚至还在树上留下几个柿子,让迟来
8、的鸟儿们吃,这体现了家乡人浓浓的温情。E. 全文以故乡的鸟群为叙写对象,以记忆中的故乡的鸟群带给作者的独特感受为线索,写出了作者回到故乡后看不到鸟群的无奈与苦闷的心情。12. 本文围绕“鸟群”展开叙述,条理清晰,请具体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5分) 答:_13. 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第段。(6分)答:_14. 作者最后说:“若干年后,连麻雀们是否也会弃我们远去?我说不清楚。”作者为什么“说不清楚”?他要表达什么?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答:_参考答案:11. 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B“鸟群只是成为作者童稚的心灵中令人陶醉的景观”表述不全面,从第段可知
9、“鸟群已经成为作者童稚的心灵里和少年无羁的记忆里令人陶醉的景观”。C“突出作者小时候天真、活泼、淘气和爱鸟”曲解文意,应该是“突出作者在鸟鸣中醒来的无限愉悦的心情”。E“写出了作者回到故乡后看不到鸟群的无奈与苦闷的心情”不符合文章主题,应是“写出了作者回到故乡后产生的忧思与期盼”。)12. 开头写回家乡不见鸟群的怅然若失接着回忆家乡春天和夏天的鸟群“令人陶醉的景观”再写秋天的鸟群最让作者“痴迷”最后表达作者对家乡环境被破坏、家乡鸟群消失的忧思。13. 烘托。用秋风秋雨、原野金黄营造氛围,烘托后文所写的秋日见到的鸟儿们;用丽日碧空烘托南飞的大雁,突出描写主体。视听结合。在视觉方面,“金黄”“碧”
10、等色彩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听觉方面,写到鸟儿的鸣叫声、呼啸声,真切可感。比喻。将麻雀呼啸而起比喻成风暴骤起,把停留在秃树上众多的麻雀比喻成茂密的树叶,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鸟群壮观的景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4. “说不清楚”含义丰富,语气沉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思和期盼。作者的意思是说,现实环境生态破坏严重,如果再不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切实改善生态,故乡环境就会进一步恶化,连麻雀这道最后的风景都会消失。其实,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不仅是对故乡环境、生态的忧虑,更是对整个社会生态现实的忧虑。如果我们继续污染环境、破坏自然生态,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会不堪重负,带来的恶果也只有我们人类自己承受。(文本分
11、析4分,每点2分;联系现实4分,意思对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一16题。中国古人向来尊重自然,形成了 “敬天畏天”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认 为人类与自然合为一体,人类社会是自然这个大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这样的认识已经触及 了生态伦理的根本实质,折射出古人的生态智慧。既然要“以人合天”,人类就不能违反自然的运行规律,而要“顺应天时”。“天时” 即四季变化、昼夜长短、作物生长快慢、日月星辰移位等种种规律,人们根据“天时”来 安排农业生产、生活节律、社会事务,就叫作“奉天时”,,中国古代有专门记载天时规律的文献,例如礼记.月令篇的第一部分,就详述 了正月的日月星辰变化、动植
12、物物候特征,由之引申出人们在这个月应当做什么、禁忌做什 么。在今天看来,其中不乏迷信的内容,但也有许多合理的成分。比如,为了不影响动植物 的繁殖,春天禁止猎杀幼小动物、雒性动物,禁止采伐林木,大兴土木,要掩埋露野的腐尸 以防疸疫传染等等。汉书.货殖列传谓:草木未落,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罝网不布于野泽。 这是要求人们“顺时而取物”,按照四季的循环规律和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加以采获。我们还可从种种记载中看到:儒家强调“使民以时”,道家提倡“有法无法,因时为 业”,墨家主张“顺四时而行”,阴阳家讲求“顺时而发”总之,古人十分重视时令变化。统治者还将根据时令变化而形成的生产生活节律纳入 其统治方略之
13、中,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国运长久的重要手段。不仅如此,“敬天畏天”的思想也渗透到古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如儒家的礼制规 定,饮食、舆服、宫室、车旗等须有度有制,不得逾越。其负面作用是阻碍了个人平等、个 人自由,但用一定的社会规范限制人们的私欲膨胀,也就在客观上限制了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和无限浪费。更何况,儒家“礼尚质”,以少为尊、以素为贵的主张,也在有意识地引导人 们崇俭去奢。追求奢侈、铺张浪费被认为是违礼的行为,会受到舆论谴责和礼法惩处。齐相 管仲虽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伟业,但是他因生活奢侈受到了谴责。唐中宗之女安 乐公主生活奢靡,命人用百鸟之羽织成毛裙,又集百兽之毛做成鞯面。此后,“百
14、官之家多 效之,江岭奇禽异兽毛羽,采之殆尽”。开元初年,名相姚崇、宋璟屡次进谏,批评这种奢 靡之风,“玄宗悉命宫中出奇服,焚之于殿廷,不许士庶服锦绣珠翠之服”,渐渐改变了采 捕珍禽异兽的恶习。这种崇俭去奢的观念,在后世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 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成为了中国民间妇孺皆知的生活信条。这 样的生活观念,客观上减少了物质资源的浪费性消耗,保护了生态平衡。(取材于走进古人的生态智慧)1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推断合理的一项是(3分)A礼记.月令和汉书货殖列传都是中国古人专门记载天时的重要文献。C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都十分重视时令变化,将“顺应
15、天时”作为治国方略。C 儒家提倡的严格礼制,维护了等级制度,客观上也限制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浪费。D.现代人只要汲取古人的生态智慧,就能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缓解生态危机。15“敬天畏天”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折射出古人怎样的生态智慧?请根据文意分条概 括。(5分)文章第段中古人的哪些举措对限制当今中国的“三公”消费有借鉴意义?(4分)参考答案:14.C(3分)15. 评分要点:人与自然合为一体,人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1分);人不能违反自然的运行规律,要顺应天时(2分);对自然要取之有度,不能恣意妄为。(2分) 16评分要点:有一定的礼制(制度)规定,在各方面须有度有制,不得逾越(1分);有意
16、识地引导人们崇俭去奢,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1分);加强监督,对违规者有相应的舆论谴责和制度惩处(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
17、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
18、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摘自后汉书卓茂传)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B汝独不欲修之 修:修订C汝为敝人矣 敝:见识浅陋D茂辟左右问之曰 辟:屏退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
19、同的一组是( )(3分)A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B苟如此,律何故禁之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今我以礼教汝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河南郡为置守令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
20、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D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县的吏民普遍接受。在他的治理下,密县社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19.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4分)(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3分)参考答
21、案:16B 该项中的“修”,意思应为“学习”。17. C A副词,表承接,于是、就副词,表条件,才。疑问代词,什么/疑问副词,表疑问、反问,为什么。 C介词,用。D介词,为、替¥当作、作为18.B B项“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是对“辟左右问之”的误解,正确的意思是让身边的属员回避。19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20(1)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评分标准】4分 “为”“为”“将”的意思,根据文意译为“是还是抑或是”的选择问句式1分,求(所要)、嘱(嘱托、嘱咐)、
22、以(认为)、遗(赠送)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2)在这道门之内(在衙门之内),小的事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杀头。你暂且回去好好想想吧!【评分标准】3分 小者、大者名词性,论(判罪),且(暂且、姑且)各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附:【参考译文】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宛人。性格宽厚仁慈谦恭友爱。乡里的老朋友,即使品行才能与卓茂有所不同,也都真心诚意地敬爱仰慕他。起初卓茂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奉事孔光,孔光称赞他是长者。当时卓茂曾经出行在外,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道:“您丢失马多长时间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拥有这马已经几年,心里知道那人弄错了,但还是默默解开马给了他,自己拉
23、着车离去,回头说:“如果不是先生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处找到了丢失的马,于是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 后来凭儒术被举荐为侍郎,又调任密县县令。他费尽心思教化地方,对待人民如同子女,总是用善行来教导大家,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曾经有人告发卓茂属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卓茂让左右回避,问那人说:“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那人说:“是我自己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赠送,他接受,为什么要告发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能让百姓不害怕官吏,官吏不收取百姓财
24、物。现在我害怕官吏,因此送他米肉,官吏已最终接受,所以来告发。”卓茂说:“你真是个糊涂人哪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现在邻里年长的人尚且送他们礼物,这是为人之道中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官吏只是不应该凭借威势权力强行索取礼物罢了。大凡人出生以后,就成群聚居,混杂相处,所以有了纲常礼义以便互相交往。你不想学习这些,难道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亭长向来是好官史,年节时赠送他米肉,是礼节啊。”那人说:“如果像这样,那么刑律为什么禁止这种事呢?”卓茂笑着说:“刑律规定大法则,礼义顺从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导你,你一定没有怨恨;如果用刑律来惩治
25、你,你该怎么办呢?这衙门之内,小的事情可以判罪,大的事情可以杀头。你暂且回去好好想想吧!”于是那人接受了他的教诲,而那官吏则感激他的恩德。当初,卓茂刚到密县,有些事务被他废置了,官吏百姓嘲笑他,邻城听到的人也都讥笑他没有才能。河南郡为他配置了代理县令,卓茂也不疑忌,处理事务同平常一样。几年后,教化于是盛行,道不拾遗。这时候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那时光武帝刚刚登上王位,就下诏说:“先前密州县令卓茂,约束自己加强自身修养,坚持自己的节操纯洁不变,的确能做好别人所作不到的。而今任他为太傅,封为曪德侯。”略5. 阅读下面
26、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朱公中男杀人,囚于楚。朱公曰:“杀人而死,职也。然吾闻千金之子,不死于市。”告其少子往视之。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长男欲自杀。朱公不得已而遣长子,为一封书遗故所善庄生,曰:“至则进千金于庄生所,听其所为,慎无与争事。”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至楚,庄生家负郭,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庄生曰:“可疾去矣,慎毋留!即弟出,勿问所以然。”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庄生虽居穷阎,然以廉直闻于国。及朱公进金,非有意受也,欲以成事后复归之以为信耳。庄生谓其妇曰:“此朱公之金。后复归,勿动。”庄生间时入见楚王,言“某星宿某,
27、此则害于楚”。楚王曰:“今为奈何?”庄生曰:“独以德为,可以除之。”楚王曰:“寡人将行之。”王乃使使者封三钱之府。楚贵人惊告朱公长男曰:“王且赦。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昨暮王使使封之。”朱公长男以为赦,重千金虚弃庄生,无所为也,乃复见庄生。庄生知其意欲复得其金,曰:“若自入室取金。”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曰:“臣前言某星事,王言欲以修德报之。今臣出,道路皆言陶之富人朱公之子,杀人囚楚,其家多持金钱赂王左右,故王非能恤楚国而赦,乃以朱公子故也。”楚王大怒曰:“寡人虽不德耳,奈何以朱公之子故而施惠乎?”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朱公长男竟持其弟丧归。至,其
28、母及邑人尽哀之,唯朱公独笑,曰:“吾固知必杀其弟也。彼非不爱其弟,顾有所不能忍者也。是少与我俱,见苦,为生难,故重弃财。至如少弟者,生而见我富,岂知财所从来,故轻弃之。前日吾所为欲遣少子,固为其能弃财故也。而长者不能,故卒以杀其弟,事之理也,无足悲者。”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有删改。)【注释】朱公:陶朱公,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三钱:这里指钱库。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男既行,亦自私赍数百金 赍:携带B披藜藋到门,居甚贫然 披:拨开C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 论:讨论D长男既去,不过庄生而私留 过:拜访10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则
29、进千金于庄生所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B若自入室取金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C每王且赦,常封三钱之府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朱公长子因吝啬钱财反而害了弟弟的一项是( )朱公长男固请欲行,朱公不听 长男发书进千金,如其父言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长男即自入室取金持去,独自欢幸庄生羞为儿子所卖,乃入见楚王 令论杀朱公子,明日遂下赦令A B C D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公的长子因为吝啬钱财,反而害了弟弟的性命,这说明他把金钱看得比弟弟的生命还重要。C朱公的老
30、朋友庄生虽然家贫,却廉洁正直,朱公长子送的黄金,他并无意接受,只是想等事成之后再还给朱公,来表示自己的诚信。B朱公的第二个儿子因为杀死了人,被囚在楚国。朱公认为家有千金的孩子,不应该在大庭广众前被处决。D朱公当初之所以要派小儿子而不是大儿子前往营救二儿子,是因为他对两个儿子非常了解,正所谓“知子莫若父”。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分)(廉颇与蔺相如)(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5分) (信陵君窃符救赵)(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3分) (垓下之战)参
31、考答案:9.C(论:定罪、判罪) 10. B(A.连词,就;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却 B.代词,你 C.副词,将要;连词,尚且 D.连词,于是;代词,这样) 11.D(陶朱公长子去庄生家索回金钱。陶朱公长子索回金钱的举动极大地伤害了庄生,于是他进宫,借路人之语激起楚王的愤怒。楚王先杀陶朱公的二儿子,然后再大赦天下。) 12A(“他把金钱看得比弟弟的生命还重要”错。)13.(1)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啊! 评分标准:“顾”“徒”“以”各1分。句意1分。 (2)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可是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我没有回报感谢的原因,是(我)以为小的礼
32、节没有什么用处。 评分标准:“数”“存”“所以”“报”各1分,句意1分。 (3)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 评分标准:“地方”“王”各1分,句意1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溥溥。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倶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注】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为接近其弟苏辙,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
33、,该词为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所作。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此以“二陆”比自己及弟辙。“用舍”二句:任用与否在朝廷,抱负施展与否在自己。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14填入横线上的本词词牌名应该是( )A念奴娇 B沁园春 C破阵子 D声声慢15对本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作一开头,便绘声绘色地画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图。B“二陆”借指作者和其弟苏辙,“笔头千字,胸中万卷”指他们的才华,“致君尧舜”指他们的政治理想。C“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相近; 但前者比后者更耐人寻味。D全词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统一,诗、文、经、史融会贯通,表现了东坡词
34、的特有风格。16本词调,多用四言句,还穿插了几个长短句。请结合全词内容,赏析这一特点。参考答案:14B 15C 16(1)本词多用四言句,句式对仗工整;在整句间又穿插几个长短句,参差错落;(2)全词节奏明快,开合自如,富有变化;(3)造成了跌宕起伏、排山倒海的气势,显示了东坡词的豪放风格。示例:(1)如上片写景,七个四言句,前三个句式相同,三脚并立;后四句由“渐”字领起,贯穿到底,构成了一幅完整的旅行早行图。(2)如下片八个四言句略有变化,“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自成对仗;开头两句长短叙事,承接上片结句“往事”,后用四个四字句铺排议论,最后一个三字句停顿蓄势,“但”字提携、转折。14试题分析
35、:注意结合学过的词进行判断,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长沙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声声慢寻寻觅觅15试题分析:诗句表达意思是“作者自己怀才不遇的境况下,要避开政治斗争的漩涡,以从容不迫的态度,姑且保全身体,饮酒作乐,悠闲度日”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同。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
36、诗句。此题注意抓住注释中的“任用与否在朝廷,抱负施展与否在自己。被任用就出仕,不被任用就退隐”进行分析。16试题分析:从句式对仗工整、参差错落、节奏明快、富有变化、跌宕起伏、豪放的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请根据下面这个故事概要的开端与发展部分,补写高潮与结局部分。要求: 前后内容协调且有波折,不少于80字。十年前,他还是个贫穷山区的八九岁的贫困少年。在阅读中,他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与神秘,十分向往亲眼看一看大海。(开端)他听从老师的教诲,勤奋读书,成绩优异,有望走出大山,走近大海。(发展)参考答案:答案示例: 不幸的是,他患上了重病,无钱治疗,看海无望,老师
37、与亲友通过微信等媒体向社会募捐。(高潮) 他得到了数助,治愈了重病,考取了一所滨海的大学。十年之后,他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大海旁边。(结局)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扩展语句的能力,扩展语句的题目有词语型扩展、句子型扩展、话题性扩展,扩展时注意首先根据所给内容明确表达方式,是叙述、说明、议论还是描写抒情,叙述注意要点交代清楚、说明注意特征、功效、用途等明确,议论注意观点明确,抒情注意情感真挚、描写注意意境的创设。一般扩展语句都要修辞的要求,注意把握。此题语境扩展,要求补充高潮和结局,此题注意文章的波澜,在中间出现一些差错,作为高潮,然后最终实现愿望作为结尾。8. 从下面材料中提取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
38、对“转基因棉花”作一解说。(5分)某公司向市场推出一种崭新的产品-转基因棉花,或称Bt棉。Bt是存在于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一种基因,这种基因合成的一种蛋白质具有杀死某些毛虫的性能。科学家已经从该细菌中分离出这种基因,并将这种基因植入棉花种子中,使棉花获得抗天敌烟草夜蛾幼虫的性能。这一新型转基因棉花的产生,从根本上消除了传统喷洒杀虫剂使害虫产生耐药性的弊端,从而使棉花大量增产成为可能。参考答案:(5分)【答案】转基因棉花是具有 Bt 基因合成蛋白质的能杀死害虫的新型棉花。或:具有 Bt 基因合成蛋白质的能杀死害虫的新型棉花叫转基因棉花。略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请一定别忘记诗
39、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妮,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磬重的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节选自王开岭读书:最美好的生命举止)为什么“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阐述。答: 参考答案:答题要点及角度提示:诗歌的语境神秘、自由和解放,正符合青春的向往。诗歌的纯粹与青春的纯真、感性相吻合。诗歌之美契合青春之美,诱惑青春之心。10.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旨,不超
40、过20个字。(5分)人们重新解读历史,是历史传承的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这种解读不仅是为“发思古之幽情”,也是为了对现实给予关怀。历史剧对历史题材做当代性的艺术演绎,做必要的艺术虚构,本无可厚非,但是任意篡改历史,捏造历史,却是要不得的,是反历史主义的。无论你怎样重新解读历史,都不能改变历史已经留存下来的真面貌;无论你怎样重新解读历史,都不能改变历史已经做出来的结论;无论你怎样重新解读历史,都不能改变已经由历史凝定的民族情感。一句话,不能让价值发生倾斜以至于崩坏。参考答案:历史剧可以(演绎)虚构,但不能任意篡改、捏造历史。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南极
41、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答案:【写作提示】 “沉潜”“蓄
42、积与勃发”有三个层次含义:一是指一种策略,一种权宜之计,一种智慧,属于谋略层面意义;二是指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三是指一种“忍”“韧”的哲学理念,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心理素养,一种收敛、内向、自省,锻造灵魂的手段。它当然可以指具体的人或物,可以写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指抽象的哲学思辨。可以写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更可以写果断出手一鸣惊人。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面前困难重重,出头之日遥不可及时,何不学学企鹅的沉潜?这种沉潜绝非沉沦,而是自强。如果我们在困境中也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在喧嚣中也能沉下心来,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玩弄于股掌之间,直至筋疲力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