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顺河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97249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顺河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顺河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顺河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顺河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顺河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年安徽省六安市顺河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携程旅游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游客消费升级,旅游超过购房买车等成为消费的首选必需品,98%的受访者今年有出游意愿。旅游成为消费的重要支出,5成以上的人计划全年旅游花费在年收入的10%以上,旅游已经成为国民消费的重要支出。19%的人将把收入的20%以上用于旅游。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报告显示,今年游客外出旅游意愿持续高涨。其中,出行频次在13次的受访者占比最高,达72%;其次

2、是计划出行46次的受访者,占比19%,2017年计划出行7次及以上的高频旅行者,占比在10%左右。报告显示2017年,居民在旅游上的消费将不断升级,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追求,8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旅游是其休闲娱乐的首要消费方式。73%受访者表示,今年在旅游上的人均预算将超过1万元,其中32%的游客预计花费在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占比最高。还有10%的受访者今年的旅游消费将超过5万元。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报告显示,2017年出游,31%旅行者

3、最关注安全因素,占比最高,包括目的地近期是否发生过自然灾害、恐怖袭击,或有治安方面的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制定旅行计划的重要考量。其次是环境因素,25%旅行者最关注目的地环境,污染、雾霾等都会让消费者减少对一个目的地的兴趣。还有15%的旅游者最关注目的地对游客的友好程度。此外,航班和签证的便利程度也影响着旅游者的意愿和偏好。调查显示,除了探索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外,减压、增进与家人朋友的关系,也成为国人旅游的重要理由;去异地异国享受医疗教育等服务、避雾霾等也成为旅游的动机。此外,调查显示,随着中国旅行者经验越来越丰富,自由行成为更理想的出行方式。2017年,58.6%的旅行者希望通过自由行的方式出游

4、。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摘自2017中国旅游者意愿调查报告2017年03月27)材料二: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施行,力图彻底解决旅游乱象。“五一”期间,由于一些热门旅游购物景点被要求停业整顿,同时旅游团项目数量大幅缩水,云南部分旅游经营者的业绩较往年也有所下降。虽然团费有所上涨,但游客体验满意度也在增加,刚从昆明游玩回来的李先生说:“全程没有导游强迫购物

5、,我们玩得非常舒心。”(摘自经济日报2017年5月3日)材料三: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旅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2016年热销景区门票前十强中,以北京景区数量最多;同时,历史文化类占四成。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促使历史文化类旅游这种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资源成为热门产品。( 摘自2016年我国文化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同一旅游现象,“旅游者意愿” “出游方式”“市场秩序”“经营者业绩”“游客体验满意度”等专业术语,都是游

6、客群体关注的重点。B. 材料一和材料三表明我国旅游市场正在迅速发展,因此材料二所反映的云南旅游业绩下降情况,可能只是旅游整顿造成的暂时现象。C. 三则材料都不同程度上谈及广大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可以给旅游企业很好的借鉴,可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D. 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我国旅游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大众旅游的意向或现状,都反映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作为新闻报导的材料二,内容更具有时效性,报道了旅游市场新近发生的,引人关注的事件。B. 材料三不仅写出了文化旅游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的现实情况,还分析了其发展的趋

7、势,这对今后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C. 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的侧重游客旅游意向的调查了解,有的侧重旅游现状的客观报道,有的侧重某种类型的旅游现状及趋势的分析。D. 三家媒体发布的关于旅游者与旅游市场的新闻,是社会对于旅游项目重视的体现,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9. 如果你是一位旅游市场的决策者,读了上述材料,你会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述。参考答案:7. A 8. D 9. 了解、把握旅游者的消费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服务。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旅游资源,占领文化旅游市场。【7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

8、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都是游客群体关注的重点”错误,经营者业绩不是游客关注的重点。故选A。【8题详解】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主要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的综合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D项,“这充分说明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错,本文没有提到旅游业的次数增多等发展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选D。【9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注意根

9、据文中的重点在句子“云南、四川、海南,日本、泰国、美国等成为首选的国内外旅游目的地,60%的人旅游首选出境游”“报告认为,消费者愿意增加支出用于入住更好的酒店、品尝美食和体验优质服务,旅行社推出的纯玩团、臻品游、定制旅游、自由行等产品受到消费者追捧,国人认为在旅游上支出是花钱买幸福感”“跟团旅游依然是重要的旅游方式,有三成游客选择,特别是出境游,约有一半的游客选择跟团。除了自由行、跟团游,定制旅游将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10%的旅行者有意尝试定制旅游”“云南是旅游大省,因为发生多起伤害游客的恶性事件,近年来饱受诟病”“从自由行主题角度来看,50.7%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而且该主题的旅游渐

10、向20-40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概括答题要点。【点睛】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

11、,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

12、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抽象的符号。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古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

13、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从古文字的演变

14、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 (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就是古文字。B. 在古人类时期,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个道理。C. 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的能力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D. 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

15、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的种、类概念。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B. 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C. 文章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D. 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思维不断提高的论点。3. 根

16、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B. 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C. 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D.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参考答案:1. C 2. C 3. D1. 试题分析:A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的

17、说法以偏概全,太绝对,原文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B项,古诗歌中和原始神话中说明道理的方式用反了,原文是 “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D项,“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强加因果。原文不存在因果关系。2. 试题分析:C 项,“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不全面,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倒数第二段,文章举这些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点睛: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

18、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D 项,“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中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

19、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采 树 鳔张炜 如今的果园是自己的了。 父亲领着松松在果园里做活,无非是剪剪枝、修修土埂,说不上怎么累。松松闲下来就喜欢攀到树上。在高处,她可以望见一片原野。她如今十八岁了,个子不高,紧紧地贴在树木的粗丫上。她从树上下来时,那个粗丫还热烘烘的。如果是杏树、桃树或李子树,她就能发现上面有一块块透明的胶状硬块,心里咕哝一声“树鳔”就扳下来,装到了小口袋里。 松松喜欢树鳔的色彩,它有的金黄,有的洁白,都那么晶莹透亮,可爱极了。她知道树鳔都是从树木的伤口、裂缝中流出来的想到这上边,她的心就猛地一动。她觉得树鳔绝不是平平

20、常常的东西,它或许是大树干涸凝结的血液和精髓。 有一棵老李子树结了不知多少李子。父亲是那么喜欢这棵树,它身上也常常渗出又大又亮的树鳔来,让松松惊叹不已。有一次下起小雪来,淅淅沥沥下了三天。雪停下来,松松走到了园里。她从老李子树身边走过,一下子惊呆了:它身上挂满了闪亮的树鳔!她站在那儿,直瞪瞪地望着它。后来她轻脚轻手地走近了,伸手搭在树干上。她看得清清楚楚,所有的树鳔都是从老树的裂缝中流出来的。她看得心都揪紧了。 松松以后每走近这棵老李子树都要停一会儿。她对父亲说:“这棵树快死了!”父亲看也不看女儿一眼,咕哝一句:“胡诌!”松松知道自己的判断没有错,因为她知道树鳔都是树木流出来最宝贵的东西。她心

21、里有些可怜那棵老李子树。不久,老李子树真的死了。父亲看着这棵树,又看看一边的女儿,嘴里发出不解的一声:“哼?” 父亲费力地挖出老李子树的躯体。对粗大的一棵树呀。他把这树的细枝丫全除去了,只留下一截粗粗的树干。它后来被归到那堆干木材一起父亲把所有老死的树木都放在那儿,正盘算着用它们打一套漂漂亮亮的组合家具呢。 一件件家具开始进入组装阶段了。松松对小木匠说:“这些树都死了,又给你做成了家具!”小木匠说:“它们这会儿就不是树了。你得说:一个衣橱、一个大立柜你得这么说。”松松点点头。停了会儿,她突然问了句:“你知道它们都是怎么死的吗?”小木匠抬起头,摇了一下。“是这样”松松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块树鳔,“它

22、呀,一丝一丝从树木的裂口里往外渗。后来干结成这样了,你看看吧它原来像血液一样在树的身上流着,树才活。树鳔都从树的伤口里渗出来了,最后,树也就死了。”小木匠认为树鳔和木胶差不多,于是就用树鳔替代木胶往家具的榫缝里灌。松松看着树鳔汤汁一丝丝地渗入缝隙里,心里一阵阵宽松。她相信它们又开始转活了。一件件家具神气地立起来,瞅着屋里所有的人。父亲用手拍它们,它们发出声音。松松想象着那些树鳔正滋润着它们,在全身的脉管和肌肤里周流不息。“这些家具是活的,爸。”她抚摸着说。父亲点点头:“可不!都是活的。组合家具嘛,并到一块儿行,分开也行都是活的。”松松再不言语。父女两个合计了一下,把一套崭新的组合家具放在一个大

23、间里。父亲让女儿睡在里面。松松日夜都能嗅到淡淡的油漆味儿。夜里,最安静的时候,她老觉得它们在看她。这天夜里她没有睡着,后来,她又听到这套组合家具里的咳嗽的声音。她从床上坐了起来。白天,她打开每一件家具看了,发现里面除了一些木屑,什么也没有。父亲说:“这是接缝的地方响大约新家具都要响响的。它们刚刚变成了柜子什么的,筋骨不顺。”松松盯着立在墙边那一溜儿高高大大、放着淡淡光色的东西,心想着不是别的,这是些复活了的精灵啊!那些崭新的家具夜间仍然响着。“这些精灵!”她在心里叫一声。?松松白天又开始采集树鳔了。不久,她的抽屉里又满是一些晶莹闪亮的东西了。(节选自张炜采树鳔,有删改)(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

24、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A. 松松喜欢采树鳔的原因是树鳔不是平平常常的东西,它似乎是大树干涸凝结的血液和精髓。B. 树鳔是从老树的裂缝和伤口中流出来的血液,流干了树就死了,而重新灌进家具的树鳔让树又活转过来,采树鳔象征着松松坚持理想主义的情怀。C. 父亲看着这棵树,又看看一边的女儿,嘴里发出不解的一声:“哼?”,这“不解”既有对老树突然死去的迷惑,也有对女儿能预言老树将死的惊讶。D. 父亲盘算着将死去的老树打成一套组合家具,并将组合家具在夜里发出咳的声音的现象解释为新家具筋骨不顺,可以看出父亲不知道树也是有精魂的,是个冷酷无情的人。E. 文章第段中写松松心里咕哝一声“树鳔”就

25、扳下树鳔来,文章第段写松松盯着灌入了树鳔的崭新的家具,在心里叫一声“这些精灵!”称谓上的变化表现了松松情感的升华,生命意识的觉醒。(2)文中设计父亲和小木匠两个人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结合第段画线部分的对话分析“松松再不言语”是怎样的心理。(6分)(4)松松为什么要采树鳔?从中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示?(8分)参考答案:(1)EC(选E 3分,C 2分, A 1分。A选项松松最开始采树鳔是因为喜欢树鳔的多彩、晶莹剔透,后来认识有了升华,采树鳔是意识到树鳔是树的血液和精魂;B项重灌树鳔并没有让树活过来;D项父亲是实用主义者,关心的是生活本身,不能因此认为父亲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2)

26、丰富作品内容。文章设计父亲和小木匠两个人物,反映了实用主义众生相。衬托主要人物。文章设计父亲和小木匠,衬托出主人公松松对树鳔独特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情感。展开并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设计父亲和小木匠,有利于充分揭示松松的内心世界,表现松松对树鳔的认识的升华,展现松松生命意识的觉醒。(3)松松和父亲说的家具是活的不是同一内涵,松松觉得很无聊; 松松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不同,也不会被别人理解,松松觉得很失望。(4)原因:松松天真、好奇,喜欢树鳔的色彩、晶莹剔透; 松松意识到树鳔是树的血液和精魂,珍惜生命。 启示:人对事物的认识,人的思想感情是可以发展升华的; 珍爱生命,敬畏生命。二、 古代诗文阅读(35

27、分,共3题)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7题。(共19分)桥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也。玄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查。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叫,玄由是著名。举孝廉,补洛阳左尉。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郡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上邦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

28、致之,曰:“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时颇以为讥。后谢病免,复公车征为司徒长史。灵帝初,征入为河南尹,转少府、大鸿胪。建宁三年,迁司空,转司徒。素与南阳太守陈球有隙,及在公位,而荐球为廷尉。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遂策罢。岁余,拜尚书令。时太中大夫盖升与帝有旧恩,前为南阳太守,臧数亿以上。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帝不从,而迁升侍中。玄托病免,拜光禄大夫。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复以疾罢,拜太中大夫,就医里舍。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

29、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嗔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 (选自梁书)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穷案其奸 案:整治B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 诣:到C趣嫁其母 趣:急促D就玄求货 货:财物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桥玄严明的一组是(3分)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时上郡令皇甫祯有臧罪,玄

30、收考髡笞,死于冀市玄奏免升禁锢,没入财贿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A B C. D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桥玄追究陈相羊昌的罪行,大将军梁冀急发檄文救羊昌,周景也顺从梁冀欲召回桥玄,但桥玄不为所动,且追查羊昌更急,最后用囚车将羊昌押解进京。B上邦人姜歧,守道隐居,名声很大。桥玄召他为吏,姜歧称病不去,惹得桥玄生气,威胁要让他的母亲改嫁,郡内士大夫争相劝谏,桥玄才停做这件事。C桥玄位列公位时,推荐与自己素有矛盾的南阳太守陈球做廷尉,又奏请皇帝免去与皇帝有旧恩的太中大夫盖升之职并将其关押起来,皇帝没有同意。D桥玄10岁的小儿子被人

31、劫持,绑匪索要财物,桥玄不许,并催促已包围劫匪的士兵发起进攻,自己儿子遂被杀死。但从此劫持人质的事件再也没有了。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景壮玄意,署而遣之。(2分) (2)玄以国家方弱,自度力无所用,乃称疾上疏,引众灾以自劾。(4分) (3)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4分) 参考答案:3A(案:考问、追究)4A(说明桥玄不事权贵,是阳球等人做的事)5C(奏请皇帝免盖升职是在桥玄任尚书令时)6(1)周景钦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他到陈国去。(2分,应注意“壮”“署”两词的翻译)(2)桥玄认为国家正弱,自己考虑个人的能力无处所用,

32、就称病给皇帝上奏章,援引国家出现的许多灾祸来弹劾自己。(4分)(3)凡有劫持人质的,都一同杀掉,不得用财宝赎回人质,开启奸贼犯罪之路。(4分)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庾质,字行修,少而明敏。八岁诵梁世祖玄览等十赋,拜童子郎。开皇元年,除奉朝请,历鄢陵令,迁陇州司马。大业初,授太史令。 立言忠鲠,每有灾异,必指事面陈。而炀帝性多忌刻,齐王暕亦被猜嫌。质子俭时为齐王属,帝谓质曰:“汝不能一心事我,乃使儿事齐王,何向背如此邪?”质 曰:“臣事陛下,子事齐王,实是一心,不敢有二。”帝怒不解,由是出为合水令。八年,帝亲伐辽东,征诣行在所。至临渝谒见,帝谓质曰:“朕承先旨,亲事高丽,度其土地人民

33、,才当我一郡,卿以为克不?” 质对曰:“以臣管窥,伐之可克,切有愚见,不愿陛下亲行。”帝作色曰:“朕今总兵至此,岂可未见贼而自退也?”质又曰:“陛下若行,虑损军威。臣犹愿安驾 住此,命骁将勇士指授规模,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事宜在速,缓必无功。”帝不悦曰:“汝既难行,可住此也。”及师还,授太史令。九年,复征高丽,又问质 曰:“今段复何如?”对曰:“臣实愚迷,犹执前见。陛下若亲动万乘,糜费实多。”帝怒曰:“我自行尚不能克,直遣人去,岂有成功也!”帝遂行。既而礼部尚书杨玄感据黎阳反,帝大惧,遽而西还,谓质曰:“卿前不许我行,当为此耳。今者玄感其成事乎?”质曰:“玄感地势虽隆,德望非素,因百姓之劳苦,

34、冀侥幸而成功。今天下一家,未易可动,终必无成。”十年,帝自西京将往东都,质谏曰:“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帝不悦,质辞疾不从。帝闻之,怒,遣使驰传,锁质诣行在所。至东都,诏令下狱,竟死狱中。(节选自隋书庾质传)4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B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C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

35、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D比岁伐辽民/实劳敝/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毕力归农/三五年间令四海少得丰实/然后巡省/于事为宜/陛下思之5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官职任免中的常用词语,例如“左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本文主人公就由鄢陵县令升任为陇州司马。B太史令:西周、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等,为朝廷重臣;隋炀帝时负责编写史书和天文历法,为从五品官员。C礼部:隋唐时为六部之一。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并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藩属和外国往来之事。D西京、东都:在不同时代所代指的城市不同。如本文

36、中,西京指长安,东都指洛阳。到北宋时东都指开封,西京指洛阳。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庾质聪明机敏,屡受提拔。他八岁就能背诵梁世祖的多篇赋文,隋文帝时做过鄢陵县令和陇州司马,隋炀帝初年被授予太史令。B庾质刚正不阿,个性耿直。每当有灾变天象,他一定要把可能发生的灾变当面告诉皇上;而且两次阻止炀帝亲征,即使被夺爵罢官也不屈服。C庾质富有远见,才能超众。他认为炀帝亲征劳民伤财,只需派遣精锐出其不意去攻打敌人即可;他还料定叛军不得民心,一定不能成功。D庾质心怀社稷,情系苍生。他反对皇帝连年征战和出巡,主张安抚百姓,与民休息,使他们能全力耕作,尽快过上富足的生活。7把

3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朕承先旨,亲事高丽,度其土地人民,才当我一郡,卿以为克不?(5分)(2)玄感地势虽隆,德望非素,因百姓之劳苦,冀侥幸而成功。(5分)参考答案:4B5A6B7(1)我承奉先王旨意,亲征高丽,估量它的土地人民,才相当于我的一个郡县,你认为我能攻克它吗?(2)玄感所据之地,地势虽好,但道德威望却不是一向就有的,只借助于百姓的劳苦,希望侥幸成功。【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

38、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句中“伐辽”是动宾短语,“讨伐辽东”的意思;后面“劳敝”的主语应该是“民”,后文中“于”理解为介词“在”,“为”理解成 动词“是”,所以“于事为宜”不应断开。5试题分析:A项,“左迁”指降级,“右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左

39、迁”指降级,“右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6试题分析:B项,“两次阻止炀帝亲征,即使被夺爵罢官也不屈服”于文无据。【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两次阻止炀帝亲征,即使被夺爵罢官也不屈服”于文无据。7试题分析:重点词语:“事”“度”“当”“不”“

40、素”“因”“冀”。【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事”“度”“当”“不”“素”“因”“冀”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庾质,字行修,小时候就聪明、敏锐。八岁能背诵梁世祖的玄览等十篇赋,被授予童子郎。开皇元年,被任命为奉朝请,做过

41、鄢陵县令,后升为陇州司马。大业初年,被授予太史令。庾质语言耿直,每当有灾变天象,他一定要把可能发生的灾变当面告诉皇上。而隋炀帝生性多猜忌而且待人苛刻,齐王杨暕也被怀 疑。庾质的儿子庾俭当时是齐王的部属,炀帝对庾质说:“你不能一心一意地侍奉我,而让你的儿子侍奉齐王,为什么要这样三心二意呢?”庾质说:“我侍奉陛下,我儿子侍奉齐王,实际上是一个心愿,不敢有异心。”炀帝怒气未消,因此让他出京任合水县令。大业八年,炀帝亲自率兵攻打辽东,庾质应征到行宫去。到了临渝,拜见皇上。皇上对庾质说:“我承奉先王旨意,亲征高丽,估量它的土地人民,才相当于我的一个郡县,你认为我能攻克它吗?”庾质回答说:“依我之浅 见,

42、讨伐高丽是可以取胜的。但我有一个愚蠢的看法,那就是不希望陛下亲自出征。”炀帝变了脸色,说:“我现在已经领兵到此,难道可以不见贼人就自己回去 吗?”庾质又说:“陛下如果真要前去,我担心会挫损军威。我仍旧希望您驻扎在这里,只命令勇猛的将领指挥军队,倍道兼行,出其不意地去攻打敌人就可以了。 行动要迅速,慢了就没有作用了。”炀帝不高兴地说:“你既然认为这次行动困难,那你留在这里好了。”等到军队回来后,授予他太史令之职。大业九年,炀帝再 次出征高丽,又问庾质:“这一次会怎样呢?”庾质回答说:“我实在是愚昧而又执迷不悟,我还是坚持原来的观点。陛下如果要亲自出征,耗费的人力物力实在太 大。”炀帝恼怒地说:“

43、我亲自出征尚且不能取胜,难道派别人去反而能成功吗?”炀帝于是亲征高丽。不久,礼部尚书杨玄感凭借黎阳反叛朝廷。炀帝惊恐万分, 马上向西返回,对庾质说:“你上次不许我亲自出征,想必就是这个缘故吧。那现在玄感可以成事吗?”庾质说:“玄感所据之地,地势虽好,道德威望却不是一向 就有的,只借助于百姓的劳苦,希望侥幸成功。然而现在天下是一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动摇的,他最终一定不能成功。”大业十年,炀帝从西京往东都去,庾质进 谏:“连年征战辽东,人民实在劳苦疲敝。陛下应该镇守关内,安抚百姓,使他们能全力耕作。三五年内,使天下人民稍稍富足,然后再下去巡省视察,这样做对治 国有利,望陛下三思。”炀帝不高兴,庾质

44、托病不随皇上去东都,隋炀帝听说后,很愤怒,派人驱车传令,把庾质拘押到行宫。庾质被押到东都后,皇上下诏将他投进监狱,后来竟然死在狱中。6.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

45、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6. 下列划线的词语均属于古代升降官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至微至陋,过蒙拔擢A.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B.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C.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D.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7. 下列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至微至陋,过蒙拔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C.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亲贤臣,远小人D. 但以刘日薄西山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8. 把下列

46、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参考答案:6. D 7. D 8. (1)我因为(祖母刘氏)无人供养,辞谢而不接受任命。(2)像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6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为降官,其它项和例句为升官。故选D。【7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A项,均为形容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