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年广东省肇庆市五和中学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0~13题。
天 鹅
布 封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它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而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典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藏到灯芯草丛里,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停(寄居之处的主人)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古人描写的那些和鸣铿锵的天鹅,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喑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就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远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处,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这个传说控制了古希腊人活泼而敏感的想象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根本不愿意怀疑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杜撰这种寓言。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话语:“这是天鹅之歌!”
10.文章画线句“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中,“天生的美质”指什么?“自由的美德”又指什么?试以简洁的语言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文章最后两自然段内容,谈谈作者对天鹅的歌声有何评价。(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通篇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天鹅?请结合原文,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两次引用神话传说,有什么作用?文章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天生的美质”指优雅妍美的形态,善航的最美的典型。“自由的美德”指任意遨游,无拘无束;只接近友善之人,不接受奴役。
11.天鹅的歌声并不动听;天鹅并没有临终绝唱,但人们愿意接受天鹅之歌的传说,因为它能给人以慰藉。
12.拟人手法。好处是:将天鹅人格化;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自然、贴切地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会于艺术形象之中;能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13.两次引用神话传说巧妙渲染,使天鹅不同凡俗的形象有所附丽,焕然生辉。作者先实写后虚写,形神结合、细腻生动地刻画了美丽而又温和的天鹅形象,寄托了作者对天鹅的礼赞之情。
解析
10.答案可从前三个自然段中筛选、概括。
11.包括三个要点:一是“歌声不动听”,二是“没有临终绝唱”,三是“天鹅之歌的传说能给人以慰藉”,要点一从第四自然段中筛选概括,要点二、三可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概括。
1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很容易看出来。根据拟人手法通常的作用,再结合本文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
13.陈述引用神话传说的作用时,要从引文对天鹅形象塑造的意义上来回答;虚实手法主要从天鹅的形与神的描写来分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土贡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上古时期,贡赋一体。春秋时贡、赋开始出现分化。至秦汉时,土贡已独立于赋税之外。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其形式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明代,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且贡物折银也随一条鞭法的施行而得以推广。
清代的土贡制度,在明代基础上不断改革,到乾隆年间大体趋于稳定。部分土贡物品由无偿交纳改为有偿采买。具体说来,可以确定有偿采买的部分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这部分土贡,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贡则无论是征实物还是折色,都与田赋类似,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此种变化,《皇朝文献通考》有“旷荡之恩,洵千古所未有也”的评价。虽然有偿征收的土贡只是一小部分,但是这种性质上的转变,在中国土贡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
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清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庞大,名目纷繁。《通典》所列唐代天下贡物详细清单,有洋洋四千余言,种类令人眼花缭乱。清代考虑到内务府贡中新增东北特产的庞大比重,对前代土贡有所减免。清代东北土贡大幅增加,除典章中记载的人参、貂皮、东珠三项外,尚有粉子蕨菜、蜜饯山楂、蘑菇、野菜、蜂蜜、米面制品、熏制肉食、兽类、鹰隼、各种活体观赏动物、军器原料等品种,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清代土贡,各省每年入贡次数不等,承担的贡额亦不等,承担种类较多的省份,每年每次所贡的物品也不尽相同。贡品既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的东西,其规格自然非比寻常,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当贡品的品质、大小等不合要求时,一般的做法是饬令补换,严重者要追究承办官员的责任。
一般来说,贡物抵京,会由不同的机构根据固定的程序进行检验和查收,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皇帝同意收取则贮库留用。种种贡物的备办、起运到抵京贮库,皆有定制,解员的安置和返回也各有规矩。贡物收讫,大体有消费、赏赐、祭祀和售变四种用途,而同一贡物也有可能同时具有多种用途。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除消费和售变外,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做成貂褂,由内务府草拟,皇帝钦定名单与等级,“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让他们“先赴银库交价,后赴皮库领取”。
(摘自2015年3月2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时,土贡制度已较为成熟,随着一条鞭法的施行,贡物折银的方法也得到推广;清代土贡制度又不断改革,乾隆年间方大体趋于稳定。
B.土贡到秦汉时已独立于赋税之外,其形式与藩属贡及土司贡不同,主要是各地将地方特产以实物形式上交朝廷或直接交给皇室。
C.清代的部分土贡由无偿交纳变为有偿征收,此种变化在《皇朝文献通考》中得到了肯定的评价,在中国土贡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D.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是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可以确定的主要是东北土产、织造贡物及密云等地“打捕户”猎得的鹞子、野鸡等活物。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代以前的土贡,往往数量大、名目多,如《通典》所列唐代贡物清单即有四千余言,种类繁多;清代则有所减免。
B.清代内务府贡中新增的东北特产比重庞大,品种也较多,这就反映出满族统治者对于其故乡土产的特殊偏爱。
C.清代的贡物抵京后,一般是先进行检验、查收,后由内务府或者户部奏报给皇帝,经皇帝同意收取后,再贮库留用。
D.清代贡物有多种用途,如东北所贡动物毛皮,嘉庆时就有一部分直接“赏卖”给在京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贡制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之一,自上古时期即已存在,后经各朝代的不断改革,至清代已渐趋成熟。
B.在中国历史上,土贡制度有过多次较为重大的变革,如明代推广贡物折银的做法、清代部分土贡实行有偿征收。
C.土贡的物品要求必须是同类物品中的佼佼者,由于这些贡品都是提供给皇帝与皇室使用的,因此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
D.清代土贡或征实物或折银征收,在数量、种类上均较以前的朝代少,但并不能说明清代百姓的土贡负担都较以往朝代百姓的轻。
参考答案:
1.D(D张冠李戴。依据原文,清代有偿采买的土贡物品“为国家和皇室采购或生产所得”,“其余各直省土贡”才“仍为对皇室或国家的义务与负担”。)
2. D(D省略不当。依据原文,应是“东北所贡的各类动物毛皮,除消费和售变外,嘉庆时每年还从售变部分中取一部分貂皮交衣库做成貂褂,由内务府草拟,皇帝钦定名单与等级,“赏卖”给在京的大臣、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而非直接“赏卖”。)
3. C(C以偏概全。依据原文,“与前代相比,清代土贡的种类与数量有所减免,余下的则多数折银征收”,说明并非“往往是不能折银征收”。)
3. 大阅读(25分)
数学家的爱情
李伶伶
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利。
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 元和80 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
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
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
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以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
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了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
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
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体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
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
(选自《小说选刊》)
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第四自然段看似闲笔,其实承上启下,引导故事情节自然发展,引发阅读兴趣。
B.数学家和女会计都乐于助人,因爱好相同而相恋,最终分手根本上是性格使然。
C.小说题目匠心独运,既是对内容的准确浓缩,又包含明显的调侃意味。
D.小说通过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及环境描写,刻画了社会众生相。
E.小说通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启发读者思考爱情的真正涵义。
12.小说第七自然段画线句子分别写到女老板和数学家女友两次“看看”,试就此对人物心理加以分析。(6分)
13.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6分)
14.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参考答案:
11.(5分)A、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设计考点比较多,既有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有对结构主题手法的把握,还有对小说语言的品味。因此,解答的方法是:认真阅读小说全文,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说主旨,理清情节发展脉络,研究技法。C项他“调侃意味”不准确,题目是线索;D项“刻画了社会众生相”不准确,主要人物是“数学家”;E项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不符合,情节曲折,出人意料。
12.(6分)①女老板的两次“看看”,表明她已知道数学家算错,但对是否说明真相有些犹豫,最终选择了偏向数学家,透露了对他的好感。②数学家女友的两次“看看”,表明了她的不解和气愤,她觉得这两个人不可理喻,于是怒而离开。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在解答时,需要把句子放在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难度不大。该类题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从特殊位置入手、从修辞手法入手、从相邻的句子入手、从句子的陈述主体入手、从题目中的提示语或引导语入手进行解析。
13.(6分)①使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②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③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④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
试题分析:本题涉及了对小说结构和技法的考查,考生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分析。小说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 传统小说通常是以时空为本位的线性结构模式,情节的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二是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14.⑴①赢得爱情的原因:精于数学计算,为人耿直,乐于助人。②失去爱情的原因:性格偏执,与人交往中缺少理解和沟通。⑵启示:①处理问题要坚持原则与变通并重,与人相处要善于理解和沟通;②原则就是原则,这是底线,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
试题解析:本题有两问,第一问需要结合原文内容,梳理出数学天才得到爱情和失去爱情的情况,然后总结归纳;第二问考生可结合现实思考并得出启示。注意,启示不能脱离数学天才这个人物。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注意:①审清题意,明确探究方向,如本题要探究的是“传家之宝”的象征含义;②认真分析,寻找探究的角度,如本题我们可从情感角度谈“琴”的象征含义;③从探究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及相关背景分析归纳,探究虽是开放性的题目,但开放不意味着想怎么答都行,回答此类题还是要紧扣文本。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文言文阅读(19分)
常惠,太原人也。少时家贫,自奋应募,随栘中监苏武使匈奴,并见拘留十余年,昭帝时乃还。汉嘉其勤劳,拜为光禄大夫。
是时,乌孙公主上书言:“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汉养士马,议欲击匈奴。会昭帝崩,宣帝初即位,本始二年,遣惠使乌孙。公主及昆弥①皆遣使,因惠言:“匈奴连发大兵击乌孙,取车延、恶师地,收其人民去,使使胁求公主,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半精兵,自给人马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于是汉大发十五万骑,五将军分道出,语在《匈奴传》。
以惠为校尉,持节护乌孙兵。昆弥自将翕侯以下五万余骑从西方入至右谷蠡庭,获单于父行及嫂居次,名王骑将以下三万九千人,得马牛驴骡橐佗五万馀匹,羊六十余万头,乌孙皆自取卤获。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未至乌孙,乌孙人盗惠印绶节。惠还,自以当诛。时汉五将皆无功,天子以惠奉使克获,遂封惠为长罗侯。复遣惠持金币还赐乌孙贵人有功者,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大将军霍光风惠以便宜从事。惠与吏士五百人俱至乌孙,还过,发西国兵二万人,令副使发龟兹东国二万人,乌孙兵七千人,从三面攻龟兹,兵未合,先遣人责其王以前杀汉使状。王谢曰:“乃我先王时为贵人姑翼所误耳,我无罪。”惠曰:“即如此,缚姑翼来,吾置王。”王执姑翼诣惠,惠斩之而还。
后代苏武为典属国,明习外国事,勤劳数有功。甘露②中,后将军赵充国薨,天子遂以惠为右将军,典属国如故。宣帝崩,惠事元帝,三岁薨,谥曰壮武侯。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选自《汉书·常惠传》,有删改)
【注】①昆弥:乌孙王的名号。 ②甘露:汉宣帝的第六个年号。
4.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孙皆自取卤获 卤获:掳掠的东西
B.惠从吏卒十余人随昆弥还 从:使……跟随,率领
C.王执姑翼诣惠 诣:拜访
D.缚姑翼来,吾置王 置:安排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常惠忠君或爱国的一组是( )
①并见拘留十余年 ②以惠为校尉 ③乌孙人盗惠印绶节 ④惠还,自以当诛 ⑤惠斩之而还 ⑥传国至曾孙,建武中乃绝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①④⑤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对匈奴的大举进攻,乌孙公主和昆弥无力抵抗,乌孙公主只好上书汉朝廷来争取大汉军队的支援。
B.常惠被任命为右将军后,替苏武任典属国,并将典属国传到了曾孙这一代。
C.常惠变通宣帝的意思,布置部队三路围攻龟兹,三路军队尚未聚集起来,龟兹王就交出了杀害校尉赖丹的姑翼。
D.常惠跟随乌孙军队还没有到达乌孙,就被乌孙人盗了印绶符节,他认为自己有罪应当被诛杀,但因为有功被封为长罗侯.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匈奴发骑田车师,车师与匈奴为一,共侵乌孙,唯天子救之!
译文:
(2)惠因奏请龟兹国尝杀校尉赖丹,未伏诛,请便道击之,宣帝不许。
译文:
参考答案:
4.D 置:释放,赦免。
5.D ②写的是天子授予常惠官职。③是乌孙人的做法。⑥是常惠死后的事情。这三项不能“直接”表现其忠君或爱国。
6.B 常惠被任命为右将军是在替苏武任典属国之后。
7.(1)匈奴派骑兵以行围打猎为名前往车师国,车师国与匈奴串通,共同侵犯乌孙国,希望大汉天子救救我们!(得分点:田、为一、侵、唯,句意)
(2)常惠趁机把龟兹国曾经杀掉校尉赖丹但是凶手并未被捉拿杀掉的事禀告(汉宣帝),并请求顺道攻打龟兹国,宣帝没有答应。(得分点:因、尝、伏诛、便道,句意)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①,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②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挖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③,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①瘈瘲(zì zhòng):病症名,抽搐。②周痹:病症名,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血脉、肌肉所致。③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其孤,收养为子 哀:同情
B.小臣适当其愈 适:恰好
C.秉火烛其下 秉:拿、持
D.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 阅:察看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 楚兵且破
B.俄以病免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因自制药 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D.退而考之 项王嗔目而叱之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 )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 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 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 ⑥退而考之,皆中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后为其安葬服丧。
B.钱乙不肯居功。他曾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已接近痊愈。
C.钱乙医术高超。他想出将病症转移来保全生命的办法。除了自制药液日夜饮用,还亲自挖来茯苓服用。
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
1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3分)
(2)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3分)
(3)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4分)
参考答案:
9、D 10、B 11、B 12. C
13.(1)他于是叹息道:“这就是医书所说的周痹病,周痹进入到脏腑的人会死掉,我大概要死了!”(得分点:判断句,其,已)
(2)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都希望请到钱乙治病,钱乙没有一点空闲的日子。(得分点:逮,致,士庶之家)
(3)吕氏将死,就把钱乙的家庭身世告诉了他。钱乙号啕哭泣,请求前去寻找父亲,总共往返了五六次,才找到父亲所在的地方。(得分点:状语后置,迹,凡,所在)
6.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5. 两首诗均写到节日、馆舍、灯,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用意是什么?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3分)
16.“故乡今夜思千里”与“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在写法上的共同点是什么?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哪两个诗句也用了这样的写法?高适的《除夜作》末句表达了什么情感?(5分)
参考答案: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下面是一幅名为“启蒙”的公益广告图片,请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并揭示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5分)
参考答案:
旅游时,一位成年人在墙上写下“某某到此一游”字样,一个孩子在该成年人的后背写下了同样的字。(2分)寓意:成人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不仅拉低了个人的素质,更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2分)成年人应该文明旅游,做孩子的榜样。(1分)
试题分析:该题是图文转换题。首先要简要介绍图片的主要内容,不能遗漏主要信息。其次,写出该漫画的寓意。由图可知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8. 下面这个图形是在许多饮料包装及分类垃圾箱上常见的标志,请你写出它所表达的含义。(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①它标志着商品或商品的包装是用可再生的材料制作的;
②它提醒人们,在使用完印有这种标志的商品后,将其送去回收,而不要当作普通垃圾扔掉。
9. 高中生李华写了一首诗,想向久已慕名的王编辑请教,恰巧王编辑不在家,就给王编辑写了个便条。请将其中不得体词句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王编辑:
您好!
我是一位高中生,有吟诗的雅趣。今日我到寒舍拜访您,您不在。我把拙作《〈诗经〉情思》放在您家,望拜读。学习之余,凑成几句,错处颇多。只是自己不能斧正,您是大手笔,盼您工作之暇不吝赐教,不胜感激。
李华
2018年11月13日
参考答案:
(1)“一位”改为“一名”:(2)“雅趣”改为“爱好”;(3)“寒舍”改为“贵府”或“您家”;(4)“拜读”改为“费心一读”或“指正”“斧正”;(5)“斧正”改为“修改”。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高中生李华写了一首诗,想向久已慕名的王编辑请教,恰巧王编辑不在家,就给王编辑写了个便条。请将其中不得体词句找出来,并加以改正”,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一位”量词有误,应改为“一名”;“雅趣”文言色彩浓重,应改为“爱好”;“寒舍”为谦辞,应改为敬辞“贵府”或“您家”;“拜读”为谦辞,应改为敬辞“费心一读”或“指正”“斧正”;“斧正”为敬辞,应改为谦辞“修改”。
10.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波又一波的地产热潮,使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而我们千呼万唤的房产税,却是一再难产。如果有了房产税,就能使房价降低,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
①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②房价下降,我国的经济并不一定就能有很大的发展;③房价下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一定就会很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题目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文段中“而房价一旦真的降下来,我国的经济就能有很大的发展”“房价下降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就会很高了。”这两处存在推理不当的问题。仿照①的方式——“有了房产税,也不一定能使房价降下来。”把理由表述出来即可。
点睛:阅读——读例句,定写法;推导——分层次,看前后;检查——代原文,求连贯。
一般是有了前一句条件或现象,不一定推出后一句的结果或实质。因为条件唯一时,而结果可能有多种。而题干的推断只是一种。有时是说法太绝对化了。
六、写作(60分,共1题)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7月8日,云南腾冲,一台ATM取款机前,一双沾满黄泥的雨鞋和安全帽一起摆在地上.一位取钱的中年男子光着脚,站在取款机前,取好钱出来后再穿上雨鞋。这一幕,被刚好到银行办事的市民看到并拍下传至网上。事后,意外成了 “网红”当事人赵增做说,那天要给工友们发工资,自己从工地骑摩托车去银行取款,为了不影响环境卫生,他才脱了靴子再进去取钱。
你对赵增做的这种“脱鞋取钱”的行为有怎样的认识和看法呢?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现点和态度。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自律
人生是舟,自律是水,以水推舟,方能扬帆万里,驶向自己人生价值的彼岸。人生是树,自律是土,树滋长于土,方能枝繁叶茂,结出人生的果实。人生是茶,自律是沸水,茶用沸水冲泡,方能芳香四溢,凸显人格的高洁。让我们铭记于心吧——就如塞尼卡所说的:“能自律的人,就是最强有力的人。”
富兰克林用他的小黑点牢记住了各种做人处事的道理,他每日不忘反省,随时也不忘自律,他将缺点视为敌人并去积极克服它,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这种做法是否礼貌,于是,他便很能克制和约束自己了,并且在自律的同时他还养成了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在做什么之前总会顾及后果不会盲目。自律使他成熟,自律也使他自己更加完善。自律如一个茧,让他在里面慢慢修炼,最后羽化成蝶。自律也是他备受人敬佩,自律使他稳重,大方,行为得体,自律是一列强劲的列车,让他极速进步,直达成功。
周恩来自制纸镜子,让自己每日记住行必端,言必正,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周总理对自己的高要求使人望尘莫及而周总理这种自律的精神则是更加令人敬佩,自律就如一面镜子,时刻让自己清醒,时刻让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它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配合改正,它有如土壤一般,滋养自己,使人生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也是自己迅速进步,直奔成功的终点。
《简爱》作者夏洛蒂的弟弟布朗威尔因为无法克制自己,经不起花花世界的诱惑,一度荒废学业,他的失败是因为不会自律,自律是一种对欲望的控制,是对诱惑的拒绝,自律是一种理智而冷静的思考,多一些这种思考便会使自己更明确目标,让自己展现出全部的价值,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使自己能更快进步。
自律是一种改造,是最严厉的自我提纯,人格的冶炼。它如同兴奋剂一般使你勇往直前,不受一切阻拦,它使你飞速进步,不浪费一点时间。
自律是金光灿烂的马缰,它让人受到理智的束缚,不偏离轨道。自律是一把心灵的扫帚,它让人深知不足并扫除精神污秽。自律是一个大头钉,它让你的生命之纸时刻坚守自己的本真。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篇结合现实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准确立意:①“脱鞋取钱”的行为凸显的是一个人根植内心的朴实品德,这无涉自卑,是一种崇高自觉和自律。②“脱鞋取钱”的行为体现了一个人对他人劳动的尊重的纯朴美德。③“脱鞋取钱”是对文明自觉的最好诠释,是文明的最美姿态。
点睛:既然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得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例如本题考生就可以结合身边的文明现象写作,这样能使自己的作文升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