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湖北省鄂州市映山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中国书法的发展应当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纪元。那么,这应是一条怎样的发展路径?中国书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承,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而且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发展、传承的责任。这种遗产的破坏、扭曲、损害与灭绝,不仅仅是对一国文化的伤害,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中国书法的发展有责任加大向世界人民的传播、交流和共享的进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身份使中国书法的对外传播
2、获得了更便利、更高端的平台。积极推介、传播中国书法,特别是在海外传播中国书法,是后申遗时代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我们一定要维护书法的历史传承,绝对不能离开自身的历史,而应该强调和强化与历史的一脉相承。坚持“非遗”原则,并不是完全排斥书法的艺术创新,而强调的是,当书法作为“遗产”时,它的主体必须是从传统中来的。没有任何传统根基的书法,不能称之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而只能称之为别的什么“艺术”。当然,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是动态的。这包括两层意义:一是传统的真草隶篆诸种书体必须依然存活于当代书家的书写中,书法诸体的历史沿袭传承有序、代有传人、代代相传;二是当代书家人才辈出,书法活
3、在当下,书法流传不绝,书法依然为人书写,一切机器的、印刷的、电脑的、设计的、制作的、制造的“书法”或“书法式书写”都不是真正的可以作为“非遗”的书法,至少不是书法的主体。因此,书法史的整理、研究、书写必须得到高度重视,书法史中的体裁史、人物史、书风史、书论史、断代史、通史、简史、专史(碑史、帖史)等,都应有专门的研究汇聚。应当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钢笔和电脑的时代,毛笔的实用性书写被普遍放弃,书法的传承遭遇了釜底抽薪式的环境变异。可是,在当下社会中,许多非大家非名手的书法作品被抬到很高的地位,使当代书法史黯然无光,使当代书法家贻笑历史鱼龙混杂。书法一百年间遭遇的变局比任何一种中国艺术形式都更
4、加剧烈。在文化断层尚未填补的当下,书法最容易在全民性放弃、全民性喜新厌旧中失落,从而全面衰败。这就是书法艺术的独特的历史悲喜剧。那些急于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人们,往往对中国书法不能轻易地在中西之间广泛交流交往而自卑、自责,甚至自嘲自贱。他们没有看到的是,这一点恰恰体现了中国书法最可贵的文化品质和品性,是中国书法特立独行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书法将来为中国文化争得最大荣誉和最广泛尊崇的文化个性。中国书法的文化光荣不仅在于它几千年的文明史,更在于它今后几百年几千年对全世界的文化吸引力、征服力。所以,中国书法今后的发展,并不是屈尊低就外人的好奇和满足的粗糙粗鄙的书写与书写表演,而是坚守它的文化个性,保持
5、它的文化尊贵与高贵品性,维护它的文化神圣神奇神秘和博大精深。(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保护中国书法,传承中国书法,创新中国书法,就是在保护、传承、创新人类文化。B.中国书法是人类非文化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它的保护、传承、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责任。C.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向海外传播中国书法,这也是中国书法走发展创新之路的必然选择。D.对中国书法的动态传承可以这样理解:各种书体都必须代有传承且依然活在当代人笔下。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呼吁要高度重视书法史的整理、研究与书写,对当代书法作品有准确的评价,以期使当代
6、书法获得其应有的地位。B.从书法发展角度看,机器的、印刷的、电脑制作的“书法”或“书法式书写”虽不是书法主体,但也是书法的一种创新。C.中国书法一百年来的遭遇,其变化程度远远超出其他任何一种中国艺术形式,其未来命运还将会是难以把握的。D.倘若以满足他人好奇心理为目的,把书法作为一种粗糙的书写和表演,那么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将会丧失。3、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根据当前中国书法的文化地位以及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问题,既引人思考,也引出了话题。B.文章的二、三两段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书法在新形势下既要保持历史传统也要进行动态的传承。C.文章最后两段既指出了当前
7、中国书法发展的现实困境,也指出应在坚持文化个性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D.本文按照引、析、结的思路,阐述了中国书法在后申遗时代应如何传承发展及向世界推介传播的观点。参考答案:1、D 2、B 3、B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分析题安勇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他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这样做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
8、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所以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教室里一阵大笑。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9、。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
10、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
11、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B四位同学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
12、了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这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在结构上前后照应。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在教室里一片大乱。E文中的年轻老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2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四位同学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4分)2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4分)24结尾写了老校长流泪,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21BD22四位同学都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积极回
13、答问题;但性格中都有自私、冷漠、提防、猜疑的一面。23一语双关:实指:老师出了一道分析题,小说围绕分析题展开情节。虚指:借“分析题”分析了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等问题。24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由互相帮助、关爱,到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老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的现状,深感忧虑,“流泪”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21【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B项,“热爱生活”错,文中没有体现;D项,“沮丧、气愤”错,原文中“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
14、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小说的三要素把握小说的故事梗概,比如有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主要情节是什么,写了谁干什么事,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主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方式,是正面还是侧面,选项中如有误涉及这些方面,就应该到文中找一找,看是否有这种描写方式,以及对这些描写方式的分析是否有问题;有无环境描写,这些环境描写又什么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
15、、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A项是对小说内容的分析,CE项是考查小说的情节。22【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
16、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比如本题,可以抓住四位学生语言、行为、神
17、态等进行分析。 2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题目含义的能力。这篇作品的题目是“分析题”,从表层看,这就是老师为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出的一道分析题;但最后老校长的介入,将学生引向了对社会世态人心的分析,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可见“分析题”一语双关。【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名师点睛】(1)理解标题的含义要把握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文章的标题与主题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有的标题直接揭示主题,所谓标题即主题。这类文章以议论文为多,也有一部分散文用这样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形象地暗示主题;有的文章标题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2)理解标题的含义要注意整
18、体把握,准确概括。整体感知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因为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才能提炼文章的内涵。文章的标题不是游离于内容之外的,再加上有的文章没有主旨句,这时候,我们就要整体感知内容,并且做到准确概括。这样才能把握文章标题的含义。(3)理解标题的含义要注意修辞方法,有很多文章,在标题中用了修辞方法,如本题的一语双关。(4)理解标题的含义要注意题目中的象征义。有些用象征手法写的文章,在理解题目的含义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它的象征义这就要从文章的整体角度去理解和把握了。(5)理解标题的含义要学会透过表象,善于联想。散文、小说的标题往往不像议论文、说明文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很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写作意图
19、和思想感情。因此,其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理解标题的深层含义要善于透过表象,展开联想。展开联想,就是由此及彼,抓住客观事物、现象间的各种联系、微妙的类似,从而发掘出人物的精美和事件所蕴含的哲理美。如本题这篇作品的题目是“分析题”,从表层看,这就是老师为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出的一道分析题;但最后老校长的介入,将学生引向了对社会世态人心的分析,升华了文章的主题。24【考点定位】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名师点睛】阅读探究题在命题时往往会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就使用“你是如何看的”“你的感受如何”“谈谈你的理解”
20、等作提示,因此回答问题时首先要应题,即要用“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我认为”“我觉得”等进行表述,然后再按序号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理由。阅读探究题探究的问题一般都着眼于文本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因此考生对文本的个性化阅读和创新性理解都不能脱离文本无论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还是探究思考,都要起于文本,归于文本,千万不能脱离文本妄加发挥。这样才能对文本要表达的思想观点、价值态度等进行多角度的深入理解,进而发掘出其丰富的意蕴。如本题: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由互相帮助、关爱,到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老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的现状,深感忧虑,“流泪”
21、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陈设一个家(台湾)吴念真才一进门,屋内就传来一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给我出去哦!”小梁刚开口说“我是电视台”里头就已飞出来一个玻璃罐子碎裂在他脚前,一阵恶臭随之飘了过来。他仓皇地逃到屋外打手机,制片接到电话也一阵大骂:“你活该!我不是说过去之前先找里长吗?蠢!”走过山路,看到远处有人在菜园除草,彼此隔空吼叫两三句,小梁就找到里长了。里长带着他再度走向那个场景时,小梁才仔细地观察四周的风景:举目所及,大部分都是杂草丛生的田地,零落的房舍不是弃置、失修,就是大门深锁。完全符合剧本的描述:一个人口外移严重、只剩少数老人独居或相依为命的萧条小村
22、落。里长说,他跟制片建议用老太太的家当场景,主要是想给她一点租金,“这也是功德一件,你说是不是?”他说老太太的先生早年是矿工,肺不好,过世时六十岁还不到;儿子是货车司机,很孝顺,没想到几年前出车祸死了。媳妇领了保险金带着孙子要离开时,村里人都骂,老太太说这样对孙子才好,“去都市把书读高一点,才不会像祖父和爸爸一样,用命换饭吃!”过去几年,老太太辗转各个建筑工地,帮人煮三餐赚钱过生活,几年前身体不好才回来,现在只靠领政府给的津贴过日子。有里长陪,小梁总算进到那间异味扑鼻的屋子里。老太太约莫七十岁,苍白、瘦弱,一头乱发,双腿好像都已经没力了,只能靠着助步的铁架在有限的范围里活动。不过,看到小梁,她
23、倒是和善地笑着跟他道歉,说村子很少听见年轻人的声音,之前有几个年轻人进来她家里,结果“好像都是吃药的,不是来偷就是来抢,连铁门都整个给我拔去”!里长问她:“你是用什么武器丢这个少年的?”“一罐没吃完的酱菜啦,早上要吃的时候才知道长霉了。”她有点自责地说,“我哦,会被雷公打!”小梁回到制作组,演独居残障老人的女演员在发飙:“拜托哦,你们这样乱搞,我的形象到底还要不要?”也许被“形象”这两个字给提醒了,小梁忽然觉得那个演员从里到外一点也不像她所要扮演的角色。光那张脸就一点也不写实,老太太的脸有生命真实的痕迹,像古迹,而女演员的那张脸谁都看得出是曾经花钱拉皮过,如今逐渐崩垮而“加速折旧”,像被弃置的
24、人工造景。几天后,小梁带着布景师到现场估价时,老太太已被搬到一家民宿暂住。民宿的人体贴地帮她梳洗过,加上人在清爽、明亮的房间里,比起前几天老太太简直判若两人,此刻的她就如同在现实或记忆里所惯见的那个形象鲜明的阿嬷。她把钥匙交给小梁,忽然拉起他的手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然后说以前工地的年轻人也一样“顾玩不顾吃”,接着吩咐说她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橱柜第二层有一罐豆腐乳,很好吃哦,早餐可以配稀饭,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可以搅碎,买一些鸡翅一起卤,知不知道?”离开民宿后,小梁忽然把车子停在路旁哭起来,布景师傅问了好久,小梁才说只是想到永靖的阿嬷。每次回永靖,阿嬷同样也是搬出一堆瓶瓶瓮
25、瓮,非得把后车厢塞满了才罢休,同样也会交代爸妈哪一瓶哪一罐是她精心特制的、什么东西煮什么东西好吃。“可是,”小梁突然拉高声调说,“你知道吗?我爸妈根本不吃那些东西!趁年终大扫除时全部扔进垃圾车!这还不要紧,阿嬷打电话来问什么什么好不好吃,他们竟然还骗她说:好好吃哦!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小梁讲完之后,车子里一片沉默。那出戏进行得波波折折。那个女演员每次化妆都让剧组整个停摆好几个小时,制片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换人,“演艺界最难伺候的就是这种老是活在过去风光岁月的过气演员!”不过,开拍延宕让小梁逃过一劫。依原先的规划,必须在一星期内结束的改景和陈设作业,他竟然花了二十几天才完工。开拍前夕
26、现场验收时,所有人几乎吓了一大跳:整个场景根本不只修改、陈设而已,而是近乎永久性的重建和装潢。漏水的屋顶换上了全新的水泥瓦,再配合拍摄需要做旧、种青苔,看得出用的全是真材实料。更夸张的是连镜头根本带不到的厨房、浴厕也都全部翻新,墙上甚至还装上专供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铁架。美术指导看到墙边一个不锈钢的矮架,问:“这干吗用?”小梁说:“阿嬷做了很多好吃的酱菜、豆腐乳什么的,以后就有地方放了。”制片说:“你怎么高兴怎么搞,我没意见,但是,预算就是预算,你别想给我多报一毛钱。”小梁说:“我知道,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我自己负责。”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A. 小说开头
27、通过小梁的视角描写小山村杂草丛生、屋舍废置,这破败、萧条的景象为整篇小说奠定了贯穿始终的寂寞、悲凉的基调。B. 老太太开始丢酱菜赶小梁走,后来又送酱菜给小梁;最后小梁为老太太建一个放酱菜的架子“酱菜”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关键。C. 由趾高气扬、矫揉造作的女演员来演独居残障老人,而像老太太这样的独居老人却缺少周围人的关爱,小说借此表达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D. 小说内容前后照应,如老太太说的“偷抢事件”与开头她的恼怒相呼应;小梁在路旁的痛哭,为后面“陈设一个家”的行动做铺垫。8. 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进行分
28、析。参考答案:7. D 8. 自立自强。在儿子死去、媳妇离开后,她辗转于各工地,自力更生。善解人意,宽宏大量:儿媳离开时,虽然村里人都骂,她却为儿媳辩解。和善有爱心:她为自己的误解向小梁道歉,把自己做的酱菜送给小梁。 9. 题目“陈设一个家”,表层是指小梁拍戏时陈设布景,深层是指小梁为老太太的温情和遭遇打动,最后自己主动出钱为老人真正布置一个美观大方的家。(从情节角度看)题目“陈设一个家”,含有小梁为老人陈设一个家,也是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歉疚,获得心灵的安慰的愿望。(从人物角度看)题目“陈设一个家”,寄寓了作者呼吁“远离表演,真心关注独居老人,为他们送上家的温暖”的主旨(或 “每个人心灵都需要温
29、暖” 或“为自己的心灵陈设一个家”)(从主题角度看)7.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文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A.小说开头确实营造“寂寞、悲哀” 的氛 围,但随着小梁与老太太之间增进了理解沟通,小说的情调转向温暖、感人,所以“寂寞、悲哀”并不是小说的贯穿始终的基调。B.酱菜虽然多次出现,但还不能成为推动小说的关键,真正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是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C.小说并没有“对冷漠虚伪的社会风气的嘲讽”之意,从里长的关照、民宿的人的照顾、小梁的付出等情节也可以看出这一点。8. 试题分析:
30、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老太太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故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老太太言行举止的语句,然后依据这些行为进行概括,比如,把钥匙交给小梁时,说“你都没在吃啊?手骨都没肉”“屋子里那边有一瓮她做的酱菜”,并且告诉他如何吃,这些内容表现出老人的善良可亲;然后到文中找出侧面描写的内容,比如在里长的讲述中,表现出老太太的自强自立和宽宏大量。9.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小说题目陈设一个家的丰富内涵”。这是针对小说标题设题。主要从含义上、情感上、主旨上等几个角度作答。含义上,一般包含表面意和深层意,“陈设一
31、个家”,联系文本,文章最后说“帮阿嬷陈设一个家的钱”,可见这里的“家”既指文中为拍戏所设置的那个“家”,又指小梁出钱为老人布置的那个“家”;情感上,从文中小梁讲述自己爸妈对待阿嬷特意准备食物的态度时说“我觉得我们真的好贱!你不觉得吗”,以及文章最后说“帮阿嬷陈设一个家”,可见小梁借为老太太设置的这个“家”来弥补对自己阿嬷的愧疚;主旨上,为老太太陈设的这个家,表现了对独居老人的关注。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范景仁墓志铭苏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
32、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
33、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
34、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所给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恬于进取 恬:淡泊B.章累上,不报 报:回复C.落翰林学士 落:在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5.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B.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C.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D.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
35、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36、)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5分) 译文: 。(2)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5分)译文: 。参考答案:4C 落:免除。 5C6C: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7.(1)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5分)(2)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5分)参考译文: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薛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
37、。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当时陈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嘉祐初年,
38、仁宗得了病。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 难了。”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以后再
39、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 王安石执政后,改过去的常平法为青苗法。范公上疏说:“常平法,始于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根据谷物价格的贵贱来收购和出售,用来方便百姓,常平法不能改变。而青苗法实行于唐代衰败动乱的年代,不足以做为效法的榜样。”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答复。范公上书对皇上说:“我所提出的建议都不能实行,我也没有脸面继续在朝廷任职,请求陛下让我退休。”五次上书,最后指出王安石凭自己的喜怒而进行赏罚的行为,说:“陛下有接纳劝谏的胸怀,大臣却进献拒绝纳谏的计策;陛下有热爱人民的本性,大臣却制定残害人民的政策。”王安石大怒,亲自书写同意范公退
40、休的诏书,并对范公极力诋毁。免去了范公翰林学士之职,以原来的官阶退休。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退休离开朝廷,但怎敢轻抛忧国忧民之心?” 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有人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我能把上天怎么样?” 我正被问罪,下到御史台狱中,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常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范公仍旧不断地上书救助我。 卒于元祐三年十二月,终年八十一岁。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9分)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
41、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议多施行。迁陕西左参政,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以筹军饷,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蠲逋负,大率三分减一,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入少出多。请减冗卒,汰驽马,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供亿浩繁,军民疲远输,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富至河南,岁饥,流民二十余万,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皆定。景泰二年春,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提督军务。时经丧败,法弛,弊尤甚。富一意拊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停太
42、原民转饷大同。富遇事,果敢有为,权势莫能挠,声震关中。是时,富威名重天下,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帝曰:“厚恕富、诬富耳,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富亦罢归。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帝问李贤,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宜早雪之。”果无验,乃令致仕。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始终不渝,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富请黜左布政孙毓,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
43、贤为国,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为黜毓。顷之,病疽卒。(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改)【注】 蠲(jun):免除,除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富至河南,岁饥饥:饥荒B权势莫能挠 挠:阻挠C果无验,乃令致仕 验:检验D帝慰留之,为黜毓 慰:抚慰5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年富为民办实事的一组是(3分)()请于二十五所内,以一所补调,勿更累民量远近,定征科,出入慎钩考,宿弊以革而诸豪家愈侧目,相与摭富罪奏免秋赋,罢诸州县税课局富酌赢缩,谨出纳,躬亲会计A 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
44、曾上书,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收入少支出多,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淘汰劣等军马,奏章被采纳。B河南闹饥荒,众多的百姓流离失所,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对年富十分信任,委任他安抚,百姓终得到安定。C年富果断勇敢有所作为,曾经因为廉洁正直得罪了一些官员,他们就罗织罪名诋毁、诬陷年富,山西参政林厚就是其中之一。D李贤推举年富担任户部尚书,遭到一些大臣的强烈阻止,皇帝认为年富贤明,特意授职,年富上任后严格支出收入,控制犯罪。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3分)译文:_(2)顷之,石彪以前憾劾富,逮下诏狱。(4分)译文:_(3)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3分)译文:_参考答案:【参考译文】年富,字大有,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年富上书说:“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