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古市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历史机遇,河北易县找准发展定位,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来抓。在对村容村貌进行改造提升的过程中,易县立足村情,着重体现了太行民居风情,保留了石碾、栅栏等乡土元素,展现出淳朴、浓郁的乡土风情。同时引导当地群众根据旱地多、有沙性的特点,种植了油葵、速生油菜等经济类花卉景观作物,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吸引了大批游客赏花拍照。为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易县积极推广“旅游十扶贫”模式,把特色扶贫产业发展成特色
2、旅游项目,形成了四种旅游扶贫业态:通过建立旅游扶贫试点村,贫困群众可以自己开办采摘园、农家乐,可以在“家门口”的园区、商户里打工,可以制作、销售农家特色旅游产品,还可以加入旅游扶贫合作社,以资金、人力、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旅游产业获取分红。(选自“中国财经时报网”,有删改)材料二:2002年,江西赣州瑞金市规划开发脐橙基地,鼓励引导农户种植脐橙。几年后,单家独户零散经营的局限性显露:资金少、无技术、无销路、风险大。瑞金市高度重视,市里积极引导果农建立16家脐橙合作社,全面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实施农资供应、技术培训、管理技术、开拓市场、果品销售“五统一”,同时引进脐橙加工企业
3、,兴建大型保鲜库和分级包装车间,帮助果农包装销售,仅此一项每公斤可增收0.8元。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增强了果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瑞金只是赣州的一个缩影。赣州市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对脱贫增收的带动作用,2015年,全市脐橙种植面积157万亩,脐橙产量128万吨,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市场营销体系,脐橙产业总产值达105亿元,70万果农增收致富,100万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已成为赣州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树”。(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三:贫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能力等层面,背后的致贫原因更是纷繁复杂。从这个角度看,脱贫攻坚是一
4、项系统工程,仅仅从经济维度出发进行政策设计,可能会“治标不治本”,难以确保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因此,应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有效衔接的系统扶贫政策。一方面,要对贫困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习俗、生态环境等给予高度关注,有序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同步改善;另一方面,应将营养健康、教育、医疗、就业等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机有序串联起来,更加注重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让贫困地区实现彻底脱贫。(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材料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地方形式主义比较严重。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聪明才智没放
5、在踏实帮贫困群众勤劳致富上,却花在怎么通过“巧算”收入账把贫困群众“算脱贫”。作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地方政府不认真想办法、出实招帮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却为完成任务搞“数字脱贫”。一些扶贫主体功利主义严重。比如,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介绍了河北易县的旅游扶贫战略,当地的贫困
6、群众可以自己开办农家乐,也可以在园区、商户打工,可以制作、销售农家特色旅游产品等。B. 材料二主要介绍江西赣州市通过种植脐橙脱贫,文段列举了一系列具体数字说明种植脐橙脱贫增收的可行性。C. 材料三比较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段首先分析了造成贫困户贫困的具体原因,然后分析如何做才能达到系统扶贫。D. 材料四是一段评论性文字,主要从扶贫主体的角度讨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 )A. 材料一和材料二来源不同,讲了不同地区扶贫工作的内容,意在说明我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扶贫。B. 河北易县在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
7、战略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着重体现太行民居风情,是精准扶贫的优秀例子。C. 材料二告诉我们,江西赣州的百姓要想致富,只有跟从政府的引导,种植脐橙,加入脐橙合作社。D. 材料四提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指出抢摘贫困帽子的问题最为严重。9. 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7. C 8. B 9. 注重系统扶贫,改变目前扶贫政策。要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维度有效衔接的系统扶贫政策。杜绝形式主义,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精准扶贫不能走过场,要对精准扶贫有敬畏之心。摒弃功利主义,不能抢摘贫困帽子
8、。要让贫困户真正富足起来,不要为了政绩抢摘贫困帽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分析了造成贫困户贫困的具体原因”错误,原文“贫困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仅表现在物质层面,而且表现在精神、能力等层面,背后的致贫原因更是纷繁复杂”,只在开头有一句话,但是下文没有分析原因,而是写应该做什么。文段没有分析致贫的具体原因。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
9、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合理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A项,材料一举河北易县的例子,材料二举江西赣州瑞金市的例子,都是说明扶贫的正确做法,“我国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扶贫”的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C项,“要想致富,只有”的说法绝对,不符合文意。D项,“抢摘贫困帽子的问题最为严重”的说法错误,材料中“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数字脱贫”、“扶富不扶贫”、“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等都是扶贫中出现的问题,没有提到哪些问题最严重。故选B。【9题详
10、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你认为我国目前“精准扶贫”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内容,还可以圈出“精准扶贫”面临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给出措施。回答本题,注重理解两则材料表述的有关“精准扶贫”的问题。材料三提出“应从单一经济维度的扶贫政策转向”可概括出“注重系统扶贫,改变目前扶贫政策”;材料四指出驻村干部“走读式”“挂名式”帮扶、深度贫困县想今年“摘帽”等问题,可概括出“杜绝形式主义,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据“在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的一些企业,以扶贫为名要优
11、惠、要政策扶持,实际上却扶富不扶贫,还往脸上贴扶贫济困模范社会责任楷模的标签。抢摘贫困帽凸显政绩的冲动在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西部某深度贫困县,目前贫困发生率依然高达30%,却提出今年要摘帽”可概括出“摒弃功利主义,不能抢摘贫困的帽子”。2.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820题。(14分)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缥缈。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它的气息。那是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
12、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香,很耐人寻味。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在北极村的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她嫁了一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的奶奶。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地叫着在低空盘
13、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向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向他们招手。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她个子很高,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脸上的皮肤非常白皙,眼帘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
14、个挂钟,挂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个装着蚕豆,一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桌子上的东西展现了她家居生活的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吃的,有时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以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她
15、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上。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是秋生,一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面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总是习惯性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几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的一缕炊烟,知道老
16、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选自迟子建散文精品赏析有删改)18、文章以“暮色中的炊烟”为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19、从全文看,北极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作简要概括分析。(4分)20、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18、答案:在结构上,“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暮色中的炊烟”与事件的
17、发展有密切关系。“暮色中的炊烟”,烘托了一种宁静平和的氛围,而老毛子却在这种宁静平和的氛围中孤独地死去,更凸显了老毛子的悲苦命运。19、答案:勤劳、善良,北极村的人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友好,在中苏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候,还能与邻国百姓友好相处。谨小慎微,很忌讳和老毛子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20、答案:这句话是说老毛子家的炊烟最美,寄托的是作者对老毛子的怀念和赞美.怀念老毛子的勤劳和热情:她的居室非常整洁,她招呼我去玩,给我吃零食。她外表沉静冷漠但实际内心热情奔放:她不于村中人交往,却有两次隔着栅栏吆喝我去她家玩,熟了之后还教我跳舞。她境遇悲苦却生活的有滋有味。略3.
18、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124题。(15分)山 韵 侯德云有鸡犬处,必有人家。循声远望,不见农舍,只有暧暧的炊烟从树梢头缓缓飘起。偶尔,也有野腔野调的情歌,悠扬绵长,惹人心乱。唱歌的娇妹子,却不知躲在何处。这一切,都是由于山高林。密的缘故。 山里人,大概是迫于山的巍峨吧,取个地名,也小里小气的,叫小寨乡。 小寨乡有一所中学,就叫小寨中学。小寨中学资格最老的教师,姓陶。乡里的大人孩子,山路上碰了面,都点头,笑着,叫他陶老师。 陶老师是小寨中学惟一的公办教师,最近才由县教委特批的。人说,陶老师有30年的教龄,书也教得好,早该转公办了呀。 陶老师个头不高,极瘦。脸色苍白,白得像土豆瓤儿,穿一身皱皱巴
19、巴的灰布衣服,混在山民堆里,看不出有什么两样。 陶老师有两件最开心的事。一件是小女儿考上了市里的师范学院,一件是妻子下山赶集,在旧货摊上给他买了条的确良裤子。陶老师说,这回死了也不亏喽。 陶老师善于光脚走山路。从春走到夏,又走回来。一双旧胶鞋在乎里,提着,待凑近校门,才停下来,抹抹脚掌,穿上,还轻轻跺几下,好像有些不习惯似的。走路是很费鞋的,这一点陶老师感触很深。陶老师把能省下的钱都省下来,替家中生活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这已经有好多年了,在小寨中学,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儿。 善于光脚走山路的陶老师,从不生病。他不敢生病。伤风感冒,这疼那疼,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犯不上打针吃药。学校里教师少,落下了学
20、生的课,可是件天大的事哟。 从不生病的陶老师,有一天突然倒在课堂上。陶老师是面朝着学生倒下的,手里还紧紧捏着一小块只有玉米柱大小的粉笔头。 苏醒后的陶老师不得不承认,他真的病了。 一群人,神色慌张地护送着他,跌跌撞撞下了山,住进了县医院。 整个县医院都在叹息,大晚了,大晚了。是的,是大晚了。那种病的名听起来都让人心惊,何况,是晚期。 仅仅过了十几天,瘦得露了骨形的陶老师,就长逝了。临终前,他用颠抖的手,握住缠了好几道胶布的钢笔,在医院专用的处方笺上,歪歪斜斜写下了一份遗嘱。遗嘱很短,是写给小女儿的。 正是桃花争秀的季节。春雨过后,遍地落英,是大山的心绪吗?泉流幽谷,如泣如诉,是大山的心语吗?
21、又是一年夏深秋浅的时候,大山里走柬了一位俊俏的少女。洁白的衣裙,匆匆的脚步把重重叠叠的大山点缀得充满了诗情画意。乡里的大人拍子,山路上碰了面,都 , ,叫她 。 陶老师是小寨中学惟一的公办教师。21第段和第段都是景物描写,对这两段景物描写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第段的描写很有一点陶渊明“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和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所描绘的那种诗情画意B 第段描写的深意在于暗示美好的事物被无情地毁灭了。 C 第段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渲染环境;第段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抒发感情。D 在景物基调上,第段轻松明快;第段则是凝重忧伤。22文中几处加点的句子,表现了陶老师在生活上的节俭。他之所以要
22、如此节俭,是为了“ ”。(4分)(用文中的原句作答)23根据文中的交待,再作合理推想,请你把陶老师给女儿的遗嘱补写出来。(不超过25字,4分)24作者把小说的标题写为山韵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30字,4分)参考答案:21、B 22、把能省下的钱都省下来,替家中生活困难的学生垫付学费。 23、(略) 24、揭示陶老师有着大山般宽广的胸怀和无私的品格。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问说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
23、,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
24、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0.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非问无以广识 广:广
25、阔B. 所谓交相问难 难:诘问C.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知:通“智”,智慧D. 夫子贤之 贤:意动用法,认为有才能11. 下面全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一组是(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学有未达,强以为知 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A. B. C. D. 12.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 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C. 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并不是“古人之学”,所喜爱的也不是
26、“古人之好”。D. 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1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参考答案:10. A 11. B 12. D 13. (1)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询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询问。(2)圣人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够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推断能力。A项,结合上下文
27、可知,“非问无以广识”的意思是不询问就没有办法增加知识,“广”应译为“增加”。11. 试题分析:题干中“是己而非人”的意思是认为自己对,认为别人不对,“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意思是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意思是,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学有未达,强以为知”意思是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这三个句子都属于“是己而非人”的表现。是好问者的表现,是不好问者的原因,都不是“是己而非人”的表现。故答案应为B项。12. 试题分析:D项,“抄袭”的说法不妥,应为模仿。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
28、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可比较二者的异同。两文都劝说人们要虚心学习,要向各种人学习。但论述角度略有不同。师说着重从“师”的角度,强调“师”的重要性,劝人虚心“从师而问”要“学于师”;问说则着重从“问”的角度,强调“问”的重要性,主张“学必好问”。师说第一部分提出论点后,第二部分(核心部分)就反复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对比鲜明地论证论点。问说的论证方法也是这样。不同的是,师说对比的对象繁多,而问说对比和对象单一,都是“古之人”与“今人”,对比的内容却涉及“问”的各个方面。在语言风格上,两篇文章都很古朴。在句式运用上,两篇文章都注意整齐的排偶句与灵活的散文交错运用,奇偶互现,错落有致,以取得波
29、澜起伏,气势雄壮的效果。在散句中穿插相当多的排偶句,是师说和问说的共同语言特点。问说中有些句子,与师说的某些句子,连结构和意思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如”,比得上;“焉”,他们;“以”,拿;“能”,才能;“多”,知识多。(2)“为所”表被动;“能”,能够做到的。参考译文:君子学习必然喜欢询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就没有办法发现疑问,不询问就没有办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勤于询问,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的人。道理弄明白了,但有的人还不能把道理用于实践,认识到事物粗略的一面,但有的人还不知道事物细微的方
30、面,除了询问,还能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破除那些疑问,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问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询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询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向他们询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古代的人乐于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询问,也不挑选人询问,只是从中吸取有益于自身的东西罢了。因此狂人的话,圣人也会有选择地接受,地位低下的樵夫,古圣先王也向他询问,舜凭天子的身份向平民询问,拿大智慧去知晓那些浅显的话,这并不是一时故作谦虚,确实是非常善于采
31、纳善言。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就一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天下就几乎没有可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
32、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况且那些不喜欢询问的人,是由于不虚心;不虚心,是由于并不是真正喜欢学习,也不是不潜心钻研的缘故,他们学的并不是古人学习的内容,他们爱好的也不是古人爱好的方面,不能询问,也可以理解啊。聪明的人虽然经过多次考虑,也会出现个别失误。圣人不知道的,未必不被愚人知道;愚人能够做到的,圣人未必就能做到。真理不能由人独占,学问也没有止境,既然这样,那么询问可以缺少吗?按照周礼,在朝堂外向百姓询问,国家的政治大事尚且向平民询问,因此,地位高的人可以向地位低的人询问,贤德的人可以向不贤德的人询问,老人可以向小孩询问,只要学习方面有成就就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孔子认为
33、他很贤德。古人以询问为美德,并不见得有什么可耻的地方,后来的君子们却争着以询问为耻辱,既然这样,那么古人深以为耻的,后人做了并且不认为可耻的事情就太多了,可悲啊!5.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文学徐君家传【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
34、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
35、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选自魏叔子文集) 【注】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鼎革:指改朝换代。(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科兄弟科:分摊B纠里中壮士为守御纠:聚集C其女字君
36、从子字:许嫁D全活甚众全:全部(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B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C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D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
37、得敬佩的游侠士。D作者认为,在乱世,大小官吏贪婪、剥削百姓、阿谀奉承,就算是有好义的游侠士,百姓也会为饥寒和战祸所迫而失去操守沦为盗贼。(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乡里人皆欷欽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参考答案:答案:(1)D (2)A(3)D(4)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乡里的人都叹息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依靠的人了”【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
38、符(2)本题考查断句,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1)D全,使动用法,使保全句子译为:保全使他们活下来的有很多人(2)A句子译为:所以地方上有崇尚节义的人,完全可以
39、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有关官员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好义士”是一个偏正短语,不可断开,排除CD“有司之失”译为“有关官员的过失”中间不停顿,排除B,选A(3)D“百姓也会为饥寒和战祸所迫而失去操守沦为盗贼”错,原文“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 那么贫穷百姓在饥饿寒冷时就会有所凭依,战争和盗贼出现时有所依仗,就不会失去操守仓促间沦为盗贼(4)“条”,逐条列举;“利弊”偏指弊端;“击节”,打着拍子;“此真读书人”,判断句译为: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欷歔”,叹息“涕”,眼泪“恃”,依靠译为:乡
40、里的人都叹息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依靠的人了”译文: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徐谦尊天资聪明反应机敏,读书只了解大概,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的人,乐于周济别人,谨守诺言街坊若有争论,必定登门去验证是非曲直,徐谦尊一句话就能使他们折服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殷勤周至悉心奉养父亲,所以父亲能够与几个旧友在山野中歌吟长啸,过一种闲适自由自在的生活达二十多年所有的徭役都是徐谦尊自己承担,从不将它分摊给兄弟徐谦尊的伯父性格刚强急躁,他侍奉伯父更加谨慎最小的弟弟读书,徐谦尊没有因为自己家境贫寒的缘故而阻止,而是竭尽力量资助明代末年,各种赋税徭役非常沉重,主管这
41、些事的人经常耗尽家产,徐谦尊分条陈述利弊,呈报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击节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从这以后,张公广施义田来周济全地区的百姓,设置役田给各户丁口,至今百姓还蒙受这些好处崇祯末年,天旱蝗灾连续不断,许多百姓饿死在道路上徐谦尊每年都减少(消耗)官府给自己的粮食,余下的用来资助乡里人,又鼓励扶助有劳力的家庭,被他保全、活下来的人很多他妻子的兄弟中有一年老而无子的人,徐谦尊奉养他二十年,老人死后徐谦尊安葬了他并且每年都去祭拜他徐谦尊的一个姓黄的好友父子死于非命,留下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谦尊尽心救助她们,将他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侄儿,所以黄氏寡妇和孤女一生都没有感到寡居孤独的苦闷朋友黄某的姻
42、亲喜欢侠义之举,忽然遭受了一场大祸,徐谦尊为援救他,倾尽家财徐谦尊教育孩子要把亲近贤能,与善者为友作为第一要务改朝换代(清朝)初年,州郡中有声望的贤人义士大多都到邓尉山、太湖畔避居,徐谦尊不停地为他们资助房屋饮食,不再把得失利害放在心上乙酉丙戌年间,各种盗贼纷纷出现徐谦尊以一己之力保障一方百姓安宁每逢听说有盗贼就挺身而出,聚集乡里年轻力壮之人来防守盗贼非常痛恨他,最后杀了徐谦尊乡里的百姓都哀叹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可依靠的了”有人说:徐谦尊只不过是个古代侠义之辈而已魏禧说:崇尚侠义的人因为喜爱大义而会误国,而徐谦尊因为喜好大义而保护百姓,这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社会昌盛之时,居上位者
43、洁身自好励精图治来让百姓得到好处,居下位者尽职尽责来供养上司,上下相安,那么盗贼也就不会起来作乱社会衰落时,大官们放纵自己的贪婪和武力来统治下属官员,小的官吏就欺负盘剥百姓,用来供养自己的上司,弱小的百姓就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在这种时候,千户人家的乡里,百户人家的聚集地,假如有豪门巨室的大人物,喜爱侠义不看重钱财名利,能缓解一方急难的,那么贫穷百姓在饥饿寒冷时就会有所凭依,战争和盗贼出现时有所依仗,就不会失去操守仓促间沦为盗贼又或者有的人因为畏惧这个人的威力感念恩德,不敢做坏事,不忍心辜负那个人所以地方上有崇尚节义的人,完全可以用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等有关官员的过失,从而对百姓有功
44、像徐谦尊这样的人,大概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吧?唉!这篇传记并不是仅仅为徐谦尊所撰写的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
45、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战国策荆轲刺秦王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被B、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揕:刺,击C、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诚心D、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只是10、翻译下面的句子。(共分)(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46、3分)(2)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4分)(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4分)参考答案:7.C 8.D 9.D10(1)(我)现在前往如果没有信物,那么秦王是不能接近的。(“而”、“信”各1分,句子通顺1分,“而”理解成“却”或“如果”都可)(2)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就有用来报答太子的办法了。(“说”通“悦”,“乃”为“才”或“就”,“有以”意思为”有用来的”每个字1分,句子通顺1分)(3)樊将军因不得志来归顺我,我不忍心因为一已之私,却伤害了长者的诚意,希望您再考虑吧。(“以”1分,“穷困”1分,“足下”1分,句子通顺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关联词,正确的一组是:( )一个人 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 坚持要按自己的主观的片面的想法办事,那么, 他有善良的动机, 还是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A. 因为 所以 虽然 但B. 由于 因此 即使 也C. 如果 而 即使 也D. 不但 而且 虽然 但参考答案: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对于关联词语搭配及辨析的能力,难度不高,关键在于考生要注意寻找其中重要的关联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