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9587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走进塔里木贾平凹八月里走进塔里木,为的是看油田大会战。沿着那条震惊了世界的沙漠公路深入,知道了塔克拉玛干为什么称作死亡之海,知道了中国人向大漠要油的决心有多大。那日的太阳极好,红得眼睛也难以睁开。我们喉咙冒烟,嘴唇干裂,浑身的皮也觉得发紧。突然间起风了,先是柏油路上沙流如蛇、如烟,再就看见路边有人骑毛驴,倏忽飘起,像剪纸一般落在远处的沙梁上。天开始黑暗,前边一直有四辆装载着木箱的卡车在疾驶,一辆在风中被掀翻,另外三辆摇晃如船。司机说,在修这条公路和钻井的时候,大沙暴卷走了

2、许多器械,单是推土机就有十多台没踪影了。我们紧张得脸都煞白了,沉甸甸的雾和沙尘,使车灯打开也难见路,风沙大得车门推不开,谁也不敢张嘴,张嘴一口沙。我们走进了大漠腹地,大漠让我们在一天之内看到了它多种面目,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塔里木号称第二个中东,它的石油储量最为丰富,地面自然条件又最为恶劣,地下地质结构又最为复杂。国家石油开发战略转移,二十一世纪中国石油的命运在此所系。那么,这里演绎着的是一场什么样的故事,这里的人如何为着自己的生存和为着壮丽的理想在奋斗呢?眼前的塔里木,自然条件恶劣,但生活区的活动房里却也很现代化了,有电视录像看,有空调机和淋浴器,吃的喝的全都从库尔勒运

3、进,竟也节约地下水办起了绿色试验园,绿草簇簇,花在风沙弥漫的黄昏里明亮。艰苦奋斗永远是石油人生活的主旋律,但石油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接触了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石油人,所到之处,工人们让签字。我写惯了那些唐诗宋词,工人们却自己想词,他们想出的词几乎全是豪言壮语。这里的工人将这些语言渗进自己的生活,他们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他们就是这样干的,信仰和力量就来自这里。于是,我遵嘱写下的差不多都是“笑傲沙海”“生命在大漠”“我为祖国献石油”等

4、等。这里真是一块别种意义的净土啊,这就是涌动在石油战线上的清正之气,这也是支撑一个民族的浩然之气啊!回到库尔勒,我们应邀在那里做报告。我们是作家,却并没有讲什么文学和文学写作的技巧,只是讲几天来我们的感受。是的,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石油人。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而石油人在扮演着自己的英雄角色。石油人的今生担当着的是找石油的事,人间的一股英雄气便驰骋纵横! 从沙漠腹地归来

5、,经过了塔克拉玛干边沿的塔里木河,河道的旧址上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胡杨林。这些胡杨林证明着历史上海洋的存在,但现在它们全死了,成了死亡之海的依据。这些枯死的胡杨粗大无比,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据说,它们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胡杨林如一个远古战场的遗迹,悲壮得使我们要哭。我们大喊大叫,为什么呐喊,为谁呐喊,大家谁也没说,但心里又都明白。塔里木油田没有雕塑馆,但有这个胡杨林,这些树就是石油人的形象,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我们狂热地在那里奔跑呐喊之后,就全跪倒在沙梁上,捧着沙子装进矿泉水瓶子带走。这些沙子现在存放在我们各自的书房,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将要成为往后

6、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有删改)1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题目体现行文思路,作者以游踪为线索,写路途的艰险,写油田的壮美,赞石油工人的质朴,写返程时所见胡杨不朽,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B. 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C. 文章写塔里木油田承系着祖国石油的命运,石油工人在为国奉献的同时,也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在赞颂石油工人的文章里独树一帜,真实又丰满。D. 本文描写塔里木石油人战天斗地采石油,突出他们的英雄主义精神,采用了正面描

7、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既有含蓄的比喻、反衬,又有多处直抒胸臆。16. 作者说,走进塔里木,“我们不是为浪漫而来,也不是为觅寻海市蜃楼”,那么,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17. 文章第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参考答案:15. B 16. 油田大会战中,石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充满清正之气和豪情壮志;走进塔里木后所见所闻对作者自我精神的洗礼和升华。 17. 表现了石油工人的满腔豪情,他们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由衷的敬意;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

8、【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手法的分析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答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是要求选“正确”还是“错误”,是“一项”还是“两项”。本题要求选出“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B项,“也间接表达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破坏”分析错误,属于无中生有。文章描写进入塔里木时沿途所见,表现了塔里木风的狂暴、沙的肆虐、尘的弥漫,表达石油大会战时的艰辛,是为了赞美了石油工人的质朴和伟大。故选B。【16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信

9、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从文章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在塔里木收获到了什么,通读文章,可以确定答题区域在文章二至五段,仔细阅读这几个自然段,可以发现作者在塔里木收获的内容,主要是见识和精神方面。不如第二段对石油工人生活区的描写,体现了石油工人“并不是只会做苦行僧。不论是筑路、钻井、修房和运输,生产体制已经与世界接轨,机械和工艺是世界一流,效益当然也是高效益。新的时代,新的石油人,在荒凉的大漠里,为国家铸造着新的辉煌”,正是油工人的艰辛及其创造的非凡成就。第三段写石油工

10、人把豪言壮语渗进了自己的生活,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将满腔的豪情转化为信仰和力量,正是这些豪言壮语体现了石油工人壮丽的事业理想、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文章第四段写自己应邀作报告只讲自己几天来的感受,感受石油人“如何把恶劣的自然环境转化为生存的欢乐,如何把国家的重托和期望转化为工作的能量,如何把人性的种种欲求转化为特有的性格和语言”,把石油人与当今社会有些人进行对比,表现了石油人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一切的英雄本色。第五段写从沙漠腹地归来看到了死去的胡杨林,死去的胡杨树“枝条如铁如骨僵硬地撑在黄沙之上”,犹如石油人,“一树一个雕塑,一片林子就是一群英雄”。最后作者指出“那个八月长留在记忆中

11、,将要成为往后人生长途上要永嚼的一份干粮了”,表达了八月在塔里木的所见所闻对作者洗礼和升华,将是作者今后人生长途上永远的精神食粮。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把握语段的作用。分析把握语段作用,一般要根据语段所在的位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本第三自然段的作用,主要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本段主要写“我们”为工人们签字,工人们让我签的字几乎都是豪言壮语。但是石油工人们将这些豪言壮语渗透了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实实在在像所谓“豪言壮语”说的那么干的,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信仰和力量,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字行间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的赞美和敬佩。此段所写的石油工人将豪情渗入生活、化为

12、信仰和力量,实实在在,没有丁点虚伪和矫饰,脚踏实地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切,与下文写“如今社会,有些人在扮演着贪污腐化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醉生梦死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浮躁轻薄的角色,有些人在扮演着萎靡不振的角色”县城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点睛】中间语段的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具体来讲,承接了上文什么内容,引起了下文什么内容。为下文埋下伏笔;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如本题和下文当今社会“有些人”的形象构成对比,突出了石油工人的英雄本色。2.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25分)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

13、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谨严、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

14、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而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回到杭州,又

15、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段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

16、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是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

17、西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于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兴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E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20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

18、下面问题。(7分)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作者对鲁迅又多了那些了解?(4分)21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6分)22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8分)参考答案:19. (4分)A D。A“占有重要地位”没有依据,“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更是主观臆断。 D.项中“水”的确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但并非“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水”只能算作是前半部分“绍兴与鲁迅”的核心线索,后半部分回到杭州,虽然末尾也提到了水,但描写日常生活时并不是以水为线索。20(7分)

19、(3分)色彩鲜明、谨严素净以及质朴温厚的特色。 (4分)要点一:鲁迅创作中即使最平常的叙述也富于感染力。 要点二:鲁迅性格中及严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21(6分)要点一: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静脱俗。 要点二: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要点三: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22. 示例一: 我认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因为作者融情于景,将所表达的情感寄托于景物之中,因而景物也有了性格情感,从而传递给读者,使人感同身受。正如文中,作者赋予绍兴以谨严素净、厚实可靠的性格,实则表达了作者对当地朴质生活、温厚人情的喜爱与向往,及对乡土的感兴;作者认为西湖美而不浓,淡而不

20、轻,可洗漆心灵,实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恬淡悠然与厚实有重量,也体现了作者对西湖性格的向往,对美好的向往与喜爱。因而“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景亦是情。景是作者借以抒发情感、将抽象的情具体化的桥梁。示例二: “一切景语皆情语”是一种将自己的体悟、情感与景的特点相融合,并最终达到共鸣,引人入胜的境界。文章中,哪怕一点点细琐的景物都被作者敏锐地捕捉,赋予了别样的魅力。一口大大的脆菜缸盛载着朴质温厚的人情;石板路下漏漏的流水透射着江浙万物的灵秀;世俗的咸肉作坊也化作人情昧的浓缩之所。这让人不禁联想到王国维先生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深思,风景无情,却因“我”的内心波满而泛起了美的涟漪,以有我

21、入无我之境,从而使万物生发了动人的光辉,这或许便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魅力所在。 示例三:情与景是中国传统诗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艺术手法中“情景关系”中常常提到的术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切写景状物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寓的载体,二是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的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因此情因景生,景中显情,景与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如在本文的第八段,作者对杭州旧的市区中的一家咸肉店进行了描写,“洗得白白的木柜台”“摆着几十块干干净净的咸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等描写明显表现了作者对杭州的喜爱之情。略3.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题目(15分)废墟的辉煌

22、刘上洋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我们乘车从一个叫美女城的小镇前往罗马。早就听说罗马是一件精致的建筑艺术作品,尤其是那规模宏伟金碧辉煌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高耸云天气势非凡的圣天使城堡、巍然屹立的埃曼纽尔二世骑像纪念碑、充满神秘色彩的许愿喷泉,更是以它们独特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因此在我的想像中,罗马一定很美,很繁华。然而,当汽车进入市区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有流光溢彩,没有生机盎然,一切都是旧的,街道是旧的,房屋是旧的,整个罗马就像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就在我感到迷惑不解的时候,汽车在一座残破但却很雄伟的椭圆形建筑物前停了下来,我的眼睛顿然一亮,这不就是古罗马斗

23、兽场的废墟吗?这座于公元72年由4万名战俘用8年时间建起来的巨大建筑,虽然毁坏严重,残破不堪,但不愧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它的形状很像今天的体育场,近50米高的外围墙是用砖石砌成的三层石柱拱廊,周围有80个出入口,里面的阶梯式座位能同时容纳5.5万观众。就是现在,也令人惊叹不已。从斗兽场建成的第一天起,里面就浸满了野蛮和血腥。达官贵人们为了寻求刺激和欢乐,在这里上演了长达500多年的“人兽斗”。在诅咒它的同时,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要不然我们只有从历史学家的笔下去寻找它的踪迹了,就像我们中国的阿房宫一样,只能从司马迁的史记和杜牧的诗文中去想像它的辉煌壮

24、丽了。其实,岂止阿房宫,漫漫五千年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据说宋代以前的建筑哪怕是废墟也很难觅到一座了。离斗兽场不远,便是罗马广场废墟。这个古罗马的心脏地区,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如今却杂草丛生,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了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马森齐奥殿堂,只剩下了几堵厚厚的破墙;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了孤零零的三根石柱;最为气派的萨图尔诺农神庙,只剩下八根石柱支撑的大门;徜徉在这罗马广场的废墟之中,仿佛就像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漫步。我们不能亲见古老的历史,但废墟却可以告诉你昔日的辉煌。倘若没有废墟,人类的历史就会变得苍白单调,就会变得残缺不全。从罗马广场出来,我以为再也看

25、不到什么废墟了。谁知罗马城简直就是一个废墟的世界。一座座倾塌的城墙,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一个个缺手少臂的雕像,以及一条条被毁坏的不成形的通道随处可见,或掩映在绿树丛中,或竖立在草坪之上,或横亘在街边路旁,或紧靠着新建筑。尤其使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废墟都在罗马市中心,而且完好地保存在显眼醒目之处。凝视着这些废墟,我忽然发现罗马充满着一种残缺的美,一种古旧的美。没有废墟,就无法印证文明的轨迹,残损和破败正体现了文明的韧性。于是,我不由地惊叹和钦佩起罗马人来。他们不愧具有远见卓识的一族。面对罗马文明的废墟,他们没有用推土机去把它们推倒和铲平,也没有在废墟上去恢复和重现古罗马的壮丽

26、辉煌,而是独具匠心地将废墟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只有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正因为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罗马也就成了全世界都向往的地方,每天从四面八方来废墟游览的人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罗马废墟,一个千古绝唱,一个不灭的辉煌。 (选自阅读与鉴赏,有改动)1第三段中“迷惑不解”的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个字)(2分)2.废墟有着永恒的巨大的魅力”,从上文看,这“魅力”表现在哪几方面?(3分)3.文章第三段中提到了中国的阿房宫等内容,联系全文看,这样写的好处和作用是什么? (6分)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A. 本文开篇点题,设置悬念

27、。“真没有想过,在罗马,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废墟”一句,既抒发了思古之幽情,又有现实的震撼力。B.第二段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把我们带进想像中繁华的罗马城,而实际中的罗马城并非如此,作者的情绪随之“低落”下来,待看到更多的废墟后作者的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C文中“我又暗暗为这座辉煌建筑的废墟历经漫长的风雨而得以保存至今而庆幸”一句,暗合文眼,暗示了后文中废墟巨大的历史意义。D文章第三段介绍了古罗马斗兽场,作者目的是借斗兽场的废墟控诉万恶的奴隶制度,批判奴隶制度的野蛮和血腥,从而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E文章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辩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用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批判增加了文章的力度。参考答案:1. 作者

28、的想像和现实形成反差。2. (1)废墟是历史的化石。(2)废墟是文明的见证。(3)尊重废墟,才能超越废墟,去创造新的辉煌。3. (1)运用对比手法,庆幸罗马废墟的保存,也为中国这一文明古国废墟的被毁而痛惜。(2)深化主题,引发人们对单纯追求现代辉煌而随意破坏废墟的思考。(3)引起下文,为下文议论罗马废墟保存的意义张本。(6分)4.C E4. A项“又有现实的震撼力”错;B项“情绪才逐渐愉悦起来”错;D项不合文章主旨。)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

29、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

30、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尊重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只,不过C.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D.怀其璧,从径道亡 亡:丢失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大王必欲急臣D.乃使其从者衣褐3、下列各句没有

31、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3分)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参考答案:1.D 2.B 3.B5.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

32、:“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或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某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

33、岂独一芋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视芋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注释】倾盖:途中相遇,停车交谈。此指偶然相会。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就:参加 B辍箸叹曰 辍:停止,中止 C相国遽惊谢曰 谢:感谢 D厚资而遣之 资:赏赐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是

34、芋视乃友也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以污贿不饬罢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何向者之香而甘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香而甘也 蚓无爪牙之利,筯骨之强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来源: A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B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C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D相公昔自郡城走数

35、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用传记方式借题发挥的讽世之作,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B芋老人的借芋说理是全文的主要部分,由回答相国“何向者之香而甘也”直截了当地提出“时、位移人”的论点。 C芋老人所谓“芋视乃妇”,即厌弃糟糠之妻,“芋视乃友”,即忘记贫贱之交,“芋视乃学”,即轻视学习,沉迷幻想。由家庭、朋友到个人与社会之间,此三者危害的范围比较大。 D篇末“赞曰”,这是用史家笔法,由作者直接评论芋老人其人其事,在写法上,表明了传记体的格式,从意义上说,深化题旨

36、。 9翻译(共10分,4+3+310分)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译文: (2)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译文: (3)故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芋哉!译文: 参考答案:5-8 CBBC9.(1)还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两样,而是时势改变人的口味啊。(2)抛弃了他的妻子,以致让(她)忧郁而死,这是像芋头一样对待她的妻子。(3)因此世人由于眼前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块芋头而已呢!6.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

37、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

38、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B. 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C. 或百步而后止 或:或者3. 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4. 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不同的一项( )A.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蚓

39、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参考答案:2. C 3. C 4. B2. 试题分析:C 或:有的。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文言词语大部分对应的是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但也有词义转移的现象,答题时应该重点注意。复习策略是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3. 试题分析:C项表修饰关系。

40、其他都是表示转折。技巧点拨:文言虚词的是文言文阅读考核的难点,考的虚词一般在课本中出现。虚词题考查的基本方式是将试卷阅读语段中的句子和必修课本中的句子放在一起比较异同,对于必修课本中的虚词,我们一方面要尽量做到全面掌握,因为课内文言文大多数篇目都是要求背诵的,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另一方面要特别关注所含虚词用法特殊而课文语例又较少句子,并加以牢记。常考文言虚词主要“而”“之”“以”“于”“因”“为”“若”等18个。4. 试题分析:例句和ACD都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定语后置句。技巧点拨:文言文倒装句式包括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宾语前置要求:疑问句中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必须前置,或“唯是”

41、结构。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状语一般处在谓语之前由,介宾短语充当,文言文中常把介宾短语放在动词后,这就是状语后置,也叫作介宾短语后置。参考译文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啦。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战争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盔甲拖着武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

42、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是王道的开端。“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

43、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两项是( )( )A. 一年一度的美国白宫记者协会晚宴即将于4月底在华盛顿举行,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到时是否会参加,我们将拭目以待。B. 姚明在新一届中国篮协领导选举中不孚

44、众望,全票当选新一届中国篮协主席,这是中国篮协成立后第一次由社会人士担任协会主席。C. 昨日,学校公布了杜卯同学获得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的消息,同学们无不弹冠相庆,纷纷对校机器人社团表示祝贺。D. 等红灯时,一辆自行车斜插在一辆电动车前,骑电动车的大叔当仁不让又插到了自行车前面,然后两人就争吵起来。E. 古巴女排一直是世界女子排坛的强队,其主力队员卡里罗的发球速度往往超过100公里每小时,令很多男排选手也难以望其项背。参考答案:AE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成语的运用。题中,A项,拭目以待:擦亮眼睛等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B项中,不孚众望:不能够使众人信服;C项中,弹冠相庆:

45、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D项中,当仁不让:泛指遇到该做 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E项中,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8. 请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然后从两个方面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参考答案:批评了某些游客旅游中不文明的现象,说明了“言传身教”的道理,告诫家长应以身作则讲文明。(意思对即可)【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1)读懂画意画旨。拿到题后,首先就要仔细的读图,细心审阅,包括标题文字。(2)抓住形象特征。(3)联系生活实际,揣摩漫画的画中之话,话外之音。观察图案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其中的关系。孩子在爸爸的后背上写着“到此一游”,其父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