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江苏省扬州市李典中学高一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世上纵有梨花颂,人间再无梅先生在初春时节,梅花谢了匆匆,京剧艺术家梅葆玖翩然谢幕,走完了自己精彩纷呈的82年人生历程。从此,世间再无梅葆玖,梅郎世家成往昔。1934年,梅葆玖出生于上海,是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梅葆玖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演出,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梅兰芳逝世后,特别是“文革”后,“梅派”艺术一度一蹶不振,在这样的危急存亡之时,梅葆玖扛起了振兴梅派艺术的大旗,恢复演出经典剧目,整理父亲的唱片、传记,积极开办梅派艺术学习班,多次组织大规模南北梅派
2、名家汇演十几年过去了,梅派艺术在梅葆玖的努力下,人才济济,欣欣向荣,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梅葆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他的一生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一生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看到他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终其一生,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可同时他又是一个不断革新的艺术家,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也包括在晚年顶着各方压力,全力支持陈凯歌拍电影梅兰芳等等可见他也是并不反对创新的。如何看待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总是笑吟吟地用父亲的话回答大家“移步不换形”。“那个时候跟现在相比,观众欣赏的眼光变了,咱不能说老先生不好,但是跟着时代的变化,
3、咱们也一定得跟着时代走。”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无论其结果如何,大唐贵妃是轰动而成功的,特别是一曲梨花颂,竟成了争相吟唱的名曲。而对于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梅葆玖本人并不持肯定与支持态度。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他曾这样说:“我觉得其实做演员来说,如何把戏唱好,把人物演好,实际上还是属于一个文化问题。”在梅葆玖看来,唱京剧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离开根,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观众就不来了。“演京剧,要做到有本之木,有源之水。京剧都是这么传下
4、来的。所以我说只要是我父亲有的这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我都愿意提供给学生们,让他们知道,梅派是怎么传下来的。然后继续由他们身上再往下传,这样传承有序,就不会失传。咱们中国戏曲就是讲究所谓的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有位外国专家曾说:“京剧是有规则的自由动作。”所谓规则,就是演员的程式,一旦融化了以后,随便怎么做,只要是戏里头的意思,符合人物的情绪,怎么做都可以。所谓的流派也是如此,那些被封为创始人的艺术家们,其实没有一个人标榜过自己是什么派,都是别人封的。所谓流派,就是经过无数人的效仿,得到了大家的承认。流派流派,不流无派。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各自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因此,梅兰芳“梅派
5、”艺术的美,可算作是一种“规范式的美”,一种“范本美”。通俗地说,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真正做到了“大象无形”,“真水无香”,是“中和之美”。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相关链接】凡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梅葆玖绝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总是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无论男女,不分贵贱,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摘自新民晚报) 梅葆玖在2012年两会上提出以动漫作为手段,让霸王别姬、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动漫的形式呈现。“我的想法是,把戏曲内容以及好的剧目,通过动漫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幼儿、小学生甚至中学生都喜欢”。在2015年的两会上又提出通过现
6、代的传播手段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 (摘自腾讯网)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A. 由于梅兰芳去世以及“文革”的原因,“梅派”艺术曾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巨大危机,经过梅葆玖的艰苦努力,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兴旺局面。B. 梅葆玖始终以维护梅派的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他虽然恢复、整理了不少梅兰芳的经典之作,却很少用家传“梅派”排演过哪出新戏。C. 梅葆玖始终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因而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所以对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D. 梅葆玖爱惜人才、热忱无私,只要是喜爱京剧艺术,喜爱梅派艺术的可造之材
7、,梅葆玖总是知无不言,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A. 从交响乐伴奏版贵妃醉酒,到轰动一时的大唐贵妃,梅葆玖的革新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B. 在梅葆玖看来,文化从根本上影响着演员,唱京剧也不能离开流派这个根,否则观众一听什么都不像了,下次就不会来了。C. 中国戏曲讲究“戏以人传”,得是靠人来传。只要保留一些老唱片、老剧本、老相片,应能很好传承京剧艺术。D. 流派其实是一种艺术风格,梅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特点”,讲究的是规范,而不是突出某一方面,呈现出“中和之美”。E. 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梅葆玖在两会中积
8、极倡导以动漫的形式呈现牡丹亭等传统剧目,以现代传播手段传播传统戏曲。9. 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参考答案:7. C 8. BD 9. 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这一观点 在文中表现为梅葆玖坚持梅派正宗、正腔、正韵为己任,又不断革新;反对片断化、娱乐化 的京剧表演。这一观点体现了梅葆玖坚持传统,继承经典(传统),却绝不拘泥、保守,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这一观点具有积极现实意义,启发我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9、中,应该坚守传统文化的本色本味,同时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在表现形式、传播手段上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永葆青春。7. 试题分析:对于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把握如下几点,一是选择“正确”还是“不正确”的一项,二是选择“一项”或是“两项”。比如本题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C项,因果关系不成立。他并不是一位开拓型的艺术家,是针对维护梅派“正统”而言的,不是父亲教导的结果;“片段化、娱乐化的京剧表演,他并不持肯定与支持的态度”则是针对“守住京剧艺术的根”而言的。“严格遵循着父亲的教诲”理解也有误,原文是“在艺术上深得其父的教诲和指导。”。8.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
10、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的是“最恰当的”“两项”。A项,“反映了传统京剧艺术在时代变迁中的尴尬处境”理解错误,应为表现梅葆玖在艺术上的创新。C项,说法绝对。E项,“为了维护梅派艺术的兴盛局面”理解错误,应为“让传统戏曲得到最广泛的传播,让老百姓共享国之瑰宝的文化精髓”。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关于继承传统和改革发展的关系,梅葆玖主张移步不换形。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传主形象的把握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依据“在梅葆玖看来,所谓的移步不换形,就是守住京剧艺术、梅派艺术韵律美的根本,却不妨在艺术形式、伴奏、戏剧节奏等方面,做更符合当
11、代观众审美的改进与尝试”“坚持传统,继承经典,却绝不拘泥、保守,这就是梅葆玖”这些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对这一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应先到文中找出题干中的引文,“移步不换形”,然后找出对于这一观点阐释的内容,并找出梅葆玖对此践行的内容,主要在第五段的和第六段的开头,摘抄出其中对“移步不换形”阐释的内容,并对此种观点做出自己的评价。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茶文化是人们在对茶的认识、应用过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融汇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丰富知识,另一方面又融汇了儒、佛、道诸家深刻的哲理,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饮茶作为人的生理需要和生活方式
12、转化为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不仅体现出人与人、人与茶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 神是一致的。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茶德是茶道的灵魂。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上,人们对茶德早已确认,并崇尚备至。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精行俭德”,说明茶的美好品质应与品德美好之人相配,这是最早确立的茶德标准,也是中国茶道的精神所在。到了后来,唐代刘贞 亮对茶德的阐述则更为具体:“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在当代,王泽农、庄晚芳等茶学专家,对茶德都作了深刻的注解。王泽农先生认为,茶道的本质精髓应该是“德”,德是天地的属性
13、,天性、人性、茶性乃共性所在也。庄晚芳先生提出了“廉美和 敬”为核心内容的茶德,他认为“廉俭”可以“育德”,以一杯清茶来推行清廉与勤俭,培养良好 的道德品质。由此可见,茶德的树立和推崇,不仅为中国茶道形成奠定了基础,丰富了内容,而且 也为人们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明确了方向。尚和,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的又一重要表现。“和”是中国茶文化哲学思想的核心。茶道是在吸收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哲学思想贯穿于 茶道之中,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中国荼文化对于“和”精神,主要表现在客来敬茶,以礼待人
14、,和诚处世,互敬互重,互助互勉等。客来敬荼,以茶示礼,既是一种风俗,也是一种礼节。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这种习俗和礼节在人们生活中积淀、凝炼和阐发, 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处世观念和行为规范。综上所述,中国传统茶文化关于人生价值的基本思想,构成互相联系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它是中国茶道的核心内容。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弘扬中国传统荼文化的精髓,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对于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摘编自鲁鸣皋试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茶文化融汇科学知识和哲理,包含有关
15、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展现了人的人生价值观。B. 茶德标准最早由陆羽提出,后经茶专家相关的阐释注解,人们慢慢认识到茶道精髓。C. 客来敬茶是一种礼节,从一开始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处世观念,是“和”精神的表现。D. 茶事活动以茶会友、传情,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中华民族独特的行为规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分析了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及作用,并从“重德”“尚和”两方面进行论证。B. 文章第二自然段采用了引用和举例论证的方法,用以证明茶德是茶道的灵魂这一观点。C. 文章介绍了“客来敬茶”的习俗和礼节,说明“尚和”是中国茶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D. 本文逻辑清晰,“重德”
16、侧重阐述人与自我的关系,“尚和”侧重阐述人与他人的关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如何品赏一杯清茶,不仅能体现这个人的生活情趣,而且能从中看出这个人的价值取向。B. 按“廉美和敬”的茶德标准,一个人如果品行低下、生活不节俭,是不允许喝好茶的。C. 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追求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由此可见他们深谙茶的本性。D. 弘扬中国传统茶文化“重德”“尚和”的精髓,必能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起重要作用。参考答案:1. B 2. B 3. A【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茶德标准最
17、早由陆羽提出,后经茶专家相关的阐释注解”错误,阅读原文第2节,可知,历代茶学专家阐释的并非陆羽提出的茶德标准。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题中B项,“证明茶德是茶道的灵魂这一观点”错误,证明的是“重德,是中国茶文化人生价值观中最基本的内容”。故选B。【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
18、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一个人如果品行低下、生活不节俭,是不允许喝好茶的”文中无据,无中生有;C项,强拉因果,文中只有“既是自然规律与人文精神的契合,也是茶的本性的体现,同时也是特定时代的文人雅士人生价值追求的目标”的相关论述;D项,“必能对全人类的文明进步起重要作用”过于绝对,原文“弘扬中国传统荼文化的精髓,让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对于全人类的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选A。【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
19、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最后只好身投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与“独立不迁”相联系着,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
20、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顶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说是楚人追记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本来就自相矛盾。但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已采用它的内容作为事实来叙述,因此可以设想,这篇作品的文字虽然不一定出自屈原之手,而渔父与屈原的问答却实有其事。屈原的答话可以作为了解屈原思想的可靠
21、资料。渔父问屈原何以被放逐,他答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又问他:“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他答曰: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渔父和屈原对话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渔父大概是一个逃避现实的隐者,他不满意社会的黑暗,但他的态度是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则不然,他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清醒,不肯同流合污。这当然会陷入孤立,但他不怕孤立,决不会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的态度。正如他所说的“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独立不迁”的人格还表现为对正直的追求与维护。屈原批评那种“背绳墨以追曲”的行为,发出“伏
22、辩以死直”的誓言。在涉江中,他表示:“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在儒家的典籍中,治水有功却被天帝处死的鲧一直是个反面人物,那么鲧到底犯了什么天条会被天帝处死呢?山海经说: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原来,鲧的罪行是私自窃取了天帝的息壤去填洪水以拯救人类。这样说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屈原对这样一个英雄深表同情和赞赏,从这可以看出屈原自己人格的崇高。屈原明知自己的结果会和鲧一样悲惨,但是他决不屈己从俗,而始终保持着“独立不迁”的人格,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啊!(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有删改)8. 下列关于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表述,不正确的
23、一项是A.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包含对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以及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而决不随波逐流两个方面。B. 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C. “独立不迁”贯穿于屈原的一生:坚持理想,虽遭打击而不动摇;依恋故土,虽然不被理解而不他迁,等等。D. “独立不迁”体现了屈原和隐者截然不同的人格:隐者与世推移,随波逐流;屈原决不投合世俗而改变自己。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因而对他深表同情和赞赏,这也可以让人看出屈原自己崇高的人格。B. 屈原以“无求”与“苏世”的为人准则
24、要求自己并努力践行,这使他“独立不迁”的人格更为坚实和完美。C. 屈原最后投身汨罗,以死明志,这是因为楚国国君没有理解他,重用他,他的“美政”理想无法实现。D. 全文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阐述了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的丰富内涵,结构谨严。10. 从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体现了屈原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而毫不动摇的精神。B. 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做一个顶天立地、保持独立人格的人,这是屈原的为人准则之一。C. 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在离骚橘颂涉江等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等。D. 文中引王逸和司
25、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参考答案:8. B 9. A 10. D【8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核学生对文本内容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独立不迁使屈原的人格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这句偷换概念,因为原文是说“无求与苏世”使独立不迁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故选B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和结构分析的能力。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
26、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结构分析时要先理清文脉,弄清结构特点,概括层意。A项,“屈原认为鲧是一个普罗米修斯式的英雄”错,这是作者的观点。故选A项。【10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核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意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应注意: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根据文本意思,看看推理有没有改变原文意思。D项,“文中引王逸和司马迁关于渔父相关资料
27、是为了证明渔夫和屈原对话是真实的,史料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表达错误,文中引材料的目的是为了阐释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故选D项。【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8题 ( 选择题每题3分 )(22分)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
28、、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29、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我书比种繇
30、,当抗行抗:抵挡。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且焉置土石 B 意甚悦,固求市之 固时俗之工巧兮 C 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D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止一吊,遂不重诣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的
31、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 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 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3分)(2)羲之雅好服食养性,
32、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4分)(3)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分)参考答案:附翻译: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最擅长隶书,为古今之冠。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誉,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 。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遍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使者来到,都显得拘谨
33、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以申明他的志趣。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
34、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笼鹅而归,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校(佃匪)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瑶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象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赣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
35、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做了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最终也没有再来,王述深以为遗憾。”4.【答案】B【分析】(“抗”应为“相当、匹敌)【评注】 本题考察的是单音节实词,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能力考察为C级5.【答案】C【分析】(A组中的“焉”分别为兼词“于之”和“哪里”;B组中的“固”分别为副词“一定”和“本来”;C组中的“相”均为代词, 偏指第二人称;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前者表承接,后者表修饰。)6【答案】C【分析】(
36、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评注】关于人物的性格要结合文章逐一排查,理解任性而为的意思,就是坦率随意。本题考察学生的阅读筛选能力及理解辨别能力,考察能力级为D 7【答案】D【分析】(“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恨”古代应该是遗憾的意思而不是怨恨。)【评注】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试卷的整合能力,及对文中重点实词的掌握。由文章的内容可以推知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考察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8(1)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没有觉得他奇特。(讷、奇、宾语前置各1分)(2)王羲之平常喜欢服丹食药,涵养性情,不喜欢住在
37、京城,他刚渡过浙江,便产生了终身住在这里的念头。(4分)【分析】(“雅”、“焉”、“乐”,译对一个得1分,句意1分)(3)如果别人能这样入迷,不一定赶不上他。 (3分)( “使”、“耽”、“后之”,译对一个得1分)略5. 文言文阅读(19分)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也。年十二失母,居丧过礼。及长,理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数。王莽时,恽西至长安,乃上书王莽曰:“智者顺以成德,愚者逆以取害。上天垂戒,欲悟陛下,令就臣位,转祸为福。若不早图,是不免于窃位也。”莽大怒,即收系诏狱,劾以大逆。遂系经冬,会赦得出。建武三年,又至庐江,因遇积弩将军傅俊东徇扬州。俊素闻恽名,乃礼请之。俊军士掠夺百姓,恽谏曰:
38、“昔文王不忍露白骨,武王不以天下易一人之命,故能获天地之应。将军如何不师法文王?愿将军亲率士卒,收伤葬死,以明非将军本意也。”从之,百姓悦服,所向皆下。七年,俊还京师,而上论之。恽耻以军功取位,遂辞归乡里。县令卑身崇礼,请以为门下掾。恽友人董子张者,父先为乡人所害。及子张病,将终,恽往候之。子张垂殁,视恽,歔欷不能言。恽曰:“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仇不复也。子在,吾忧而不手;子亡,吾手而不忧也。”即起,将客遮仇人,取其头以示子张。子张见而气绝。恽因而诣县,以状自首。恽客居江夏教授,郡举孝廉,为上东城门侯。帝尝出猎,车驾夜还,诏开门人,恽拒关不内。帝令从者举火射帝面。恽曰:“火明燎远。”遂不受诏。
39、帝乃回从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谏曰:“昔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万人惟忧。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布百匹。后令恽授皇太子韩诗,侍讲殿中。再迁长沙太守。后坐事左转芒长,又免归,以病卒。(选自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莽大怒,即收系诏狱,劾以大逆 狱:监牢B. 及子张病,将终,恽往候之 候:探望C. 恽因而诣县,以状自首 首:开始D. 车驾夜还,诏开门人,恽拒关不内 内:接纳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郅恽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若不早图,是不免于窃位也遂系经冬,会赦得出愿将军
40、亲率士卒,收伤葬死吾知子不悲天命,而痛仇不复也恽曰:“火明燎远。”遂不受诏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郅恽多才知礼。他通晓韩诗、严氏春秋,还懂得天文历法。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他守丧时悲痛的程度超过了礼数要求。B.郅恽胆大正直。王莽执政时期,郅恽到京城长安,借天命祸福之说劝谏王莽还政,退至臣子之位,惹得王莽大怒,将其抓捕,但终得赦免。C.郅恽忠于友情,朋友因父仇没报而死不瞑目,他亲自带人杀掉朋友的仇人,使朋友安心死去,而自己能主动投案。D.郅恽善于进谏。文中多次写到了郅恽直言进谏,前几次都因所谏招惹了大祸,只
41、有最后一次劝谏光武帝刘秀,得到了刘秀的赏识器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恽耻以军功取位,遂辞归乡里。县令卑身崇礼,请以为门下掾。(6分)译文:而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4分)译文:参考答案:4.C 5.A 6.D7.(1)郅恽认为用军功取得官位是可耻的,于是辞职回归故里。当地的县令降低身份抬高礼节,邀请(他)让他担任门下掾(或:门下的掾/官吏)。(耻,卑,崇,以为各1分,省略句句式与句意各1分)(6分)(2)可是陛下到很远的山林狩猎,夜以继日,将拿国家和宗庙怎么办呢?(“远,昼,其如何”各1分,句意1分)(4分)6.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9分)燕昭
42、王求士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卖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
43、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市:购买B士争凑燕 凑:汇聚C三晋合谋以伐齐 伐:讨伐D燕王吊死问生 吊:上吊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卑身厚币,以招贤者以其无礼于晋。B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马之千里者.C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以雪先王之耻 是寡人之过也15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B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C今王诚欲致士
44、/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D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4分)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4分) (3)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2分) 参考答案:13.A 14.D 15.C16.(1)我要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2) 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3) 于是秦昭王替郭槐修建府邸,并且拜他为老师。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看下面这幅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描述画面内容。要求:语言简明、准确。(2)揭示画面寓意。
45、参考答案:(1)画面左上角树枝上悬挂一枚公章,左下边有一堆砖,上面写一“政”字,中间有一人正抱着“绩”字的砖向左边走来。右边是一座已被拆掉墙脚的房子,房子上面写着“百姓利益”四个字。整幅画下面写着“拆东墙,垒西墙”标题。(2)揭示某些部门为了搞政绩,不惜损害百姓利益的做法。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画面内容和寓意。(1)中要求描述画面内容,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内容,描述时要贯彻以下原则:注意对象,留意方位,按照顺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在描述画面时一定要把画面内容描述完整,不能有所遗漏,也不能随便添加内容。(2)是揭示画面寓意,用 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
46、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新华网武汉月日 雨果名著巴黎圣母院被搬到了明代中国的宁远城,美丽活泼的吉卜赛女郎艾斯美拉达变成了西域流浪女艾丽娅,用西皮二黄再现一段钟楼情缘。作为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的首台“洋剧中演”剧目,这出情殇钟楼曾被梨园专家称作冒险之举。而当女主角一开口,婉转清丽的唱腔让许多观众的心放回到了肚子里:“还是京剧的味儿!”情殇钟楼编剧冯钢说,他们演的是京剧,但又不同于传统京剧,剧中女主角站姿是芭蕾舞样式,还跳起了拉丁和斗牛舞,音乐上则大量采用西洋交响乐,甚至结尾三位主演以合唱方式,也是突破传统京剧的表现手法。然而,并非所有的创新表现都能让观众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