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成都市胜利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9109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胜利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四川省成都市胜利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胜利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参考答案: 1.C 2.D  E 3.(1)能满足不同时代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2)工具简便,材料普及,技法易于掌握   (3)从形式到内容不断革新 4.要点:内容:表现了劳动者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形式:追求丰富多彩的式样 5.要求:建议合理,措施可行;富有创意。 2. 清水一般的杨绛 李娟 看杨绛先生和钱年轻时的照片,钱钟书潇洒俊朗,她温婉清秀,真是一对璧人。我觉得,他们骨子里散发出的儒雅和端庄最为动人。暮年时,他们都穿着黑色的衣裳,戴着黑框的眼镜,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他们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读杨绛先生的《一百岁感言》,不由得惊叹,杨绛先生已是百岁老人了。岁月的河流中,有的人,如江南人家的一坛女儿红,历久弥香,醇厚芳香。 老去的只是光阴,不老的,永远是她的人格魅力。 她在《一百岁感言》中写到:“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她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悉心照料,辛苦和操劳可想而知。钱先生临终,眼睛一直未合上,她在他的耳边柔声地低语:“你放心,有我。”听到这句话,钱先生安然离世。 这是她年轻时常对他说的话。早年她和钱先生一起留学英国,在英国牛津生下女儿钱瑗。在她住院期间,常见钱先生苦着脸去看她。一次,他说,不小心将墨水打翻了,染了桌布。她说,不要紧,有我,我洗。几天后他又说,门轴坏了,不能锁门了。她又说,不要紧,有我,我修。他感激之余,对于杨绛所说的“不要紧,有我”深信不疑。 钱钟书一生学贯中西,著书立说,但在生活琐事面前却如幼童一般束手无策。有她一生陪伴在身旁,与他比翼齐飞,做他温柔的知己。直到他生命的尽头,她还是那句话:“你放心,有我。”在生死面前,内心如此强大和沉静,听之令人落泪。此时,她唯一的孩子钱瑗也已经过世。 她说:“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KS5UKS5U] 尘世间,她最爱的俩人都离她而去,内心的悲苦和孤独无以言表。八十余岁的老人,提笔写下散文集《我们仨》,写下一个学者家庭半个多世纪的相濡以沫、患难情深,写下我们仨在人世的点点滴滴,如微风细雨,温馨感人。 那段灰暗的日子,他们都被下放“干校”劳动。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那是寒冬里一树树盛开的梅花,清芬暗盈,几乎所有的苦难都被她一支妙笔化解了,连同那漫天的冰雪。她温情而柔弱地支撑着他,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杨绛先生年近九十岁,开始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那些手稿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霜,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不清,她一字一句艰难地辨认,抄录,整理,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 钱先生离去了,留下她一个人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完成钱先生未完成的事业。她以这样的方式,寄托自己深深的思念。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 有一次,媒体邀请她参加作品研讨会,她没有去。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听她的话,令人莞尔。 她说得真好。她就是一滴清水,文字和内心一样干净,清澈,透亮。她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世之态,也不被俗世所打扰,一生沉浸在文字里,一活就是百余岁,终成一代大师。成为被世人尊称“先生”的女性。 (选编自《作文周刊》2016年第1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杨绛生于民国,江苏无锡人,本名杨季康,是著名作家钱锺书的夫人。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KS5U人民网《105岁“最才的女”杨绛去世,一生同“二书”结缘》,2016年5月25日)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年轻时,杨绛温婉清秀,钱钟书潇洒俊朗,真是一对璧人;暮年时,两位白发老人一起捧书阅读的侧影,那么安详、静美、温情。这是因为他们约好一生只做好一件事,此生只深爱一个人。 B.杨绛八十余岁时,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病重住院,她不辞辛劳奔波在两座医院、两位病人之间进行悉心照料,一句“你放心,有我”让钱先生深信不疑,也就此安心离世。 C.杨绛在钱钟书去世之后说:“我压根不能逃走,我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言语之中充满了无助与悲痛,同时也为下文写她撰写散文集《我们仨》以及后来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做了铺垫。 D.杨绛将书稿所得的稿费和版税800万元,全部捐赠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奖学金,留给后来的莘莘学子,连同他们一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她以此方式完成钱钟书未完成的事业。 E.杨绛没有接受媒体邀请参加她的作品研讨会,还幽默地说:“稿子交出去了,卖书就不是我该管的事。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照应了题目,深化了文章主题。 (2)试分析以“清水一般的杨绛”为题的原因。(6分) (3)钱钟书称赞杨绛是“最才的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杨绛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句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BE(E3分,B2分,A1分) (2)①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杨绛的温婉清秀,静美端庄。(外在形象)②生动地写出了杨绛文字的特点和内心的品质:干净、清澈、透亮,清华其外,淡泊如水,不做媚俗之态,也不被世俗所打扰(内在品质)。③暗示文章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杨绛的无限欣赏赞美;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联想。(每点2分,答对3点即得6分) (3)①她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才”是一种书卷气质;②她通晓多门外语,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优秀翻译佳作;③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情。(每点2分,共6分) (4)①钱钟书不善于生活琐事,杨绛常对他说“不要紧,有我”,淡定从容解决事情;②女儿丈夫都去世后,她淡定地接受现实,甚至在丈夫去世前安慰他“放心吧,有我”;③女儿丈夫去世后,整理、抄录丈夫的笔记、书稿,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④被下放“干校”劳动之时,写下《干校六记》,从容淡定地与丈夫一起面对苦难。(每点2分,共8分) (1)【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文章的内容和手法。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A项,因果错误;C项,“无助”属于无中生有;D项,“以此方式”对应内容错误,应为认真整理钱先生几十年来的书稿和笔记,而后相继出版了《容安馆札记》和《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记》。KS5U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AD两项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有误,C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认真审题,“试分析以‘清水一般的杨绛’为题的原因”,这是考查标题的妙处。标题的风格大致有四类:准确鲜明、新颖生动、简洁凝练、含蓄隽永。标题的特点:好标题往往具有自己的特点,往往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符号等等。标题的作用:(1)吸引读者关注,(2)归纳文章主旨(蕴含作者的思想情感),(3)文章的线索(概括文章内容)。品味有鲜明特点标题的答题策略,答案的组织可采用“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的形式。品味没有明显特点标题的答题策略,有些文章标题,没有特别的特点,在品味标题妙处时,主要强调标题的作用,因此具体答题时,要有所选择,可采用“标题风格+标题作用”的形式。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钱钟书称赞杨绛是‘最才的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先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文章第二段“钱钟书曾称赞她: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前面“世间所有的繁华都过去了,他们的漫漫人生有书相伴,一同在书香里优雅地老去,多好”,这是“才”的一个表现;“艰苦繁重的劳动之余,杨绛先生写下散文《干校六记》,从容练达,幽默风趣,细微处见真”,这是“才”的表现;相关链接中“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迄今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至今还在公演;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这也是“才”的表现。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之前,考生应认真审题,“钱钟书称赞杨绛是‘最才的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题干中给出了筛选的方向“最才的女”,应先找到钱钟书这句评价的话出处,然后到文中找出杨绛先生“才”的表现,一是终身与书为伴,二是创作《干校六记》,三是相关链接中的介绍。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中国人你健康吗? 杨潇  冯韶文 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与2000年的第一次相比有明显变化。如果以2000年的统计结果为基数100,那么到2005年,国民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为99.14,国民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为90.35,国民身体素质综合指数为103.43,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素质正在爬升——男性可以做更多的俯卧撑了;我们的身材有点走样——衣带渐紧,小腹渐凸;我们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肺活量、血压等数据不容乐观。 而根据2008年初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消息,中国居民期望寿命由2000年的71.4岁提高到2005年73岁。 好消息  更会俯卧撑了 身体素质是一个全国“普涨”的指标。 体育总局杨光宇介绍,人的体质从国际上公认的标准看有5个方面,分别是形态、机能、素质、心理和应急能力,“但是后两项监测的可操作性还不够,因此报告并未纳入。” 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副主任安平则给了一个直观的标准:对普通人来说,一个判断体质的简单办法,就是看你能做多少个俯卧撑。 国民体质监测报告说,俯卧撑反映的是肌肉耐力情况,从2000年到2005年,国人身体素质水平明显提高,20-39岁年龄段的成年人提高幅度最大。 坏消息  腰粗了 2005年成年男性肥胖率为9.3%,超重率则高达33.2%——而2000年时,这两个数字分别为7.6%和31.9%。体育总局专家周琴璐说:“超重(而不肥胖)的人数比肥胖的人数多,这意味着有更多的人‘预备’着胖起来。” 和2000年以前相比,中国成年男性的体重、胸围、腰围明显增长,臀围则无变化,彭博新闻社7月8日援引美国《保健事务》的一份报告称,随着财富的增加,中国人的腰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都快。“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后还可能增加一倍,这种变化可能对中国的劳动力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报告如此预测。 70后、80后、90后 1985年,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等部门在28个省区联合开展了《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此后,于1995年、2000年、2005年又进行了相同规模和内容的调研。 根据过往4次调研,可以大致描绘出一个典型的“70后”、“80后”和部分“90后”在中小学时期的身体变化:“80后”男生要比“70后”男生高3厘米,重3.8公斤,“90后”男生则又比“80后”男生高1.9厘米,重3.6公斤;“80后”女生比“70后”女生胸围增长1.6厘米,而“90后”女生比“80后”女生胸围又增长1.3厘米。这其中,身高增长“前快后慢”,到“90后”一代速度已经明显放慢,体重增长则“前慢后快”,到“90后”一代,重量和围度增长的高峰仍将继续。 在机能、素质方面,同样是学生时代,“80后”比“70后”的爆发力和速度明显提高,而耐力则有所下降;“90后”则在机能和素质方面呈现全面下降,耐力下降尤甚。 吃得多了,动得少了 受访专家常常用8个字概括国人体质变化的原因,即“吃得多了,动得少了”。 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 油过量,盐也超标,传统中国菜讲究盐味,到2002年,国人人均每日摄盐量为12克,两倍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量。 过量的油盐在体内运行,增加了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也增加了高血压的患病风险。2002年,18.8%的成年中国人患高血压,总人数估计超过1.6亿,比1991年增加了7000多万人,并且“城乡差距已不明显”。血脂异常率也达到了18.6%,此外,还有3.9%的人血胆固醇边缘升高。 周琴璐用“静坐为主”来描述很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在《第二次国民体质检测报告》庞杂的表格中,她提醒我们重点关注25-39岁年龄段的体质状况,“尤其是25-29岁年龄组的,他们大学刚毕业,从学校到办公室,身体机能下滑得最厉害。” 在2000年,我国16岁以上的城乡居民中,有65%的人在这一年没有参加过任何体育活动。以年龄段划分,体育人口呈现出“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36-45岁和26-35岁成为国人中最为“静态”的两个群体。2000年的统计表明,体育人口各种慢性病的发病率低于非体育人口7.1个百分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2%,职业病的发病率只有非体育人口的17%,肥胖的发生率低于非体育人口1.5个百分点。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第31期,有删节) 19、请结合本报告概括回答“70后”“80后”和部分“90后”的体质在中小学时期有怎样的变化。(4分) 20、针对中国人健康与否的疑问,本篇报告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其根据是什么?(5分) 21、试探究“36-45岁和26-35岁成为国人中最为‘静态’的两个群体”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9、变化表现在:①身体方面,身高增长“前快后慢”,到“90后”一代速度已经明显放慢,体重增长则“前慢后快”,到“90后”一代,重量和围度增长的高峰仍将继续。②机能、素质方面:“80后”比“70后”的爆发力和速度明显提高,而耐力则有所下降;“90后”则在机能和素质方面呈现全面下降,耐力下降尤甚。 20、整体状况不容乐观。虽然有国民身体素质综合指数上升,居民期望寿命提升等“好消息”,但是“坏消息”更多:①国民身体形态发生改变。肥胖人口增加迅速,成年男性的体重、胸围、腰围明显增加。②国民身体机能下降——肺活量、血压等数据不容乐观。③油过量、盐过量导致患高血压等疾病的人数增加。④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以“静坐为主”,尤其是36—45岁和26—35岁两个群体的人参加体育活动很少。 21、①26—35岁往往是一个人成家立业的阶段。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刚刚进入社会,事业处于起步阶段,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这个年龄段的人群也要努力建立新的家庭,继而担负起孕育子女的责任。所以这类人群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 ②36—45岁往往是一个人兼顾事业和家庭的重要阶段。这个年龄段的人群通常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担任重要角色,是中坚力量。对家庭而言,这类人群又要担负去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重任。所以这类人群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体育锻炼。 ③同时,这两类人群正处于人生的青壮年时期,各项身体机能相对较好,更容易忽视体育锻炼,所以一般用在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东垣老人李君,讳果,字明之。其先世居真定,富于金财。君之幼也,异于群儿;及长,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盖天性然也。受《论语》《孟子》于王内翰从之,受《春秋》于冯内翰叔献。宅有隙地,建书院,延待儒士。或不给者,尽周之。泰和中,岁饥,民多流亡,君极力赈救,全活者甚众。   母王氏寝疾,命里中数医拯之。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竟莫知为何证而毙。君痛悼不知医而失其亲,有愿曰:“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②吾过!”闻易水洁古老人张君元素医名天下,捐金帛诣之。学数年,尽得其方法。进纳得官,监济源税。彼中民感时行疫厉,俗呼为大头天行。医工遍阅方书,无与对证者,出己见,妄下之,不效;复下之,比比至死。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君独恻然于心,废寝食,循流讨源,察标求本,制一方,与服之,乃效。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   君初不以医为名,人亦不知君之深于医也。君避兵汴梁,遂以医游公卿间,其明效大验,具载别书。 壬辰北渡,寓东平;至甲辰,还乡里。一日,谓友人周都运德父曰:“吾老,欲遗传后世,艰其人,奈何?”德父曰:“廉台罗天益谦父,性行敦朴,尝恨所业未精,有志于学,君欲传道,斯人其可也。”他日,偕往拜之。君一见曰:“汝来学觅钱医人乎?学传道医人乎?”谦父曰:“亦传道耳。”遂就学,日用饮食,仰给于君。学三年,嘉其久而不倦也,予之白金二十两,曰:“吾知汝活计甚难,恐汝动心,半途而止,可以此给妻子。”谦父力辞不受。君曰:“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汝勿复辞。”君所期者可知矣。临终,平日所著书检勘,卷帙以类相从,列于几前,嘱谦父曰:“此书付汝,非为李明之、罗谦父,盖为天下后世,慎勿湮没,推而行之。”行年七十有二。 (选自《医史》,有删节)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君之幼也,异于群儿     异:不同 B. 忠信笃敬,慎交游       游:游玩 C.讽妓强之酒 讽:暗示 D.延待儒士   延:延请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东垣老人“医人传道”的一组是(   )(3分) ①或不给者,尽周之            ②若遇良医,当力学以志吾过 ③医不以为过,病家不以为非    ④循流讨源,察表求本,制一方 ⑤吾大者不惜,何吝乎细        ⑥慎勿湮没,推而行之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东垣老人年青时有操守,自重自爱。他曾因歌妓拉扯了自己的衣裳而恼怒,将衣服脱下烧掉;又曾在接待使臣时歌妓劝喝酒而大吐着离席。 B.东垣老人好学尊儒,同情疾苦。他跟从翰林王从之学习了《论语》和《孟子》,有根从翰林冯叔献学习了《春秋》。后来还周济那些生计艰难的儒生。 C.东垣老人学习医术,治病救人。他拜名家张元素为师学医,尽得其传。还乡后,正值百姓患上了流行性传染病,他废寝忘食,创制方子,治好了很多人。 D.东垣老人医人传道,造诣精深。他选择罗天益作为继承人是为了“传道”,且将所著书籍传给他,不是为了李明之和罗谦父,而是为了天下后世。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温凉寒热,其说异同;百药备尝。竟莫知为何证而毙。(5分) (2)特寿之于木,刻揭于耳目聚集之地,用之者无不效。(5分) 参考答案:   略 5. 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徐君星标墓志铭 清·袁枚 余尝铭弈国手之范西坪墓矣,今又得一人于吴江梨里,曰徐君星标,名璇。生有心计,以羸废书,性独好弈。父培云,故国手也。四方弈者争来相角。星标衣文葆①,疏双丫髻,哑哑然旁立谛视,竟日不去,亦不言。父奇之,微哂而已。 居无何,西江棋客来,值培云外出,乃抱星标膝上,戏曰:“若能代而翁与我弈乎?”应声曰:“唯。”客怜其幼,问让子若干。星标跽而请曰:“儿主人也,客远来,愿让客先。”客笑而从之,甫数着,觉有异势不能休,攒眉苦思,裁下一子,星标随手支应,即往阶下抛垛②嬉戏。客惧损名,佯作便旋③状遁去。当是时,星标年才十有一。 其布局审势虽本家法,而常出意外之奇。或敌人坚壁高垒,万无破法,星标强投子于闲处,若惹人姗笑④者。俄而近邻远映,若火生积薪中,燎原莫遏;又如降兵内应,伏甲四起。观者且惊且喜且叫绝,而卒莫测其所以然。古称人能数遍天星,则尽之棋势,星标其庶乎?余按六朝人主好弈,有围棋大小中正之官,有以弈得太守者。使星标生其间,当如何荣宠,而竟没没然抱技以终。然则天下事有遇有不遇,类皆如弈耶!呜呼,惜矣!星标有子达源,能诗、能画,偏不能棋,星标亦不教也。 铭曰:天之所相,其生不偶,以故駃騠⑤生七日而超其母。吁嗟徐君世罕见有,能向弈秋借其手,坐隐一枰消永昼。天年终时六十九,我为之铭葬高阜。棋之艺一日不绝,君之名一日不朽。                                                                   (选自《袁枚诗文选译》) 【注】 ①文葆:文绣的襁褓。葆同“褓”,此指儿童穿的绣花衣。 ②抛垛:一种抛砖块的游戏。 ③便旋:小便。 ④姗笑:讥笑。  ⑤駃騠:即骡,公马与母驴所生,体与力均优于驴。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竟日不去                                  竟:竟然 B. 裁下一子                                   裁:才 C. 其布局审势虽本家法                         本:依据 D. 余按六朝人主好弈                           按:考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星标棋艺高超的一组是(    )(3分) ①生有心计        ②觉有异势不能休       ③而常出意外之奇      ④能向弈秋借其手   ⑤我为之铭葬高阜   ⑥君之名一日不朽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星标是吴江梨里人,因身体孱弱而没有读书,天生喜爱下棋。父亲跟四面八方的人下棋时,他总是默默静观。 B. 徐星标十一岁时代父亲陪西江客人下棋,言语彬彬有礼而行动有孩子气,才下几着就让客人难以招架落败而归。 C.徐星标下棋常常出其不意,奥妙无穷。往往在闲处硬下几子,也能使棋势远近照应,锐不可挡,破解对手严密的防守。 D. 作者慨叹徐星标生不逢时,并由此感叹天下事总是有遇与不遇两种不同表现,也为徐星标不肯将棋艺传给儿子而惋惜。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古称人能数遍天星,则尽之棋势,星标其庶乎?(3分) 译文:                                                                    ⑵使星标生其间,当如何荣宠,而竟没没然抱技以终。(3分)   译文:                                                                    参考答案: 2.(3分)A(竟:整,从头到尾。) 3.(3分)C(①表现星标聪明,但不能表明棋艺高超;⑤是写墓志铭。排除①⑤的选项即得正确答题。) 4.(3分)B(“客人”“落败而归”错误,客人未决胜负即逃遁。) 5.(1) (3分) 古人传说(或认为)能数遍天上的星星,那么就能完全了解棋势,星标大概差不多就是这样吧?(尽:完全,全都。遍数:数遍。庶:差不多。) (2) (3分) 假如星标生在那时,将会多么荣耀得志,不料竟无声无息身怀绝技而死去。(使:假如。没没:无声无息,悄悄地。终:死。)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曾为下棋的国手范西坪作墓志铭,如今在吴江梨里又得到一人,就是徐君星标,名璇。他生来很有心计,因为身体孱弱而没有读书,生性只是喜爱下棋。父亲培云过去也是下棋的国手,四面八方的人争着来一比高下。星标穿着绣花童衣,梳着两个丫髻,默默地站在旁边注意观看,整天不离开,也不说话。他父亲感到惊异,但也只是微笑而已。 没过多久,西江有棋客来,正巧培云外出。客人于是把星标抱在膝上,开玩笑说:“ 你能代你父亲和我下棋吗?”星标随即答应说:“行。”客人念他年纪小,问他要让多少子。星标跪坐着对客人说:“孩儿我是主人,您是远来的客人,愿让您先走。”客人笑着听从了。才下几着,觉得有股非常的棋势难以阻挡,皱着眉头苦苦思索,才下一子,星标随手应招,又马上到台阶下面玩抛砖游戏去了。客人害怕坏了自己的名声,假装要小便的样子偷偷逃走了。这时候,星标才十一岁。 他下棋的布局和审度棋势虽然是出于家传,但常有出其不意的妙招。有时对手严密防守,绝没有破它的办法,星标就故意在闲处硬下几子,像是有意让别人讥笑似的。一会儿棋势却远近照应,像火生于一堆木柴之中,变成了不可遏止的燎原大火;又像投降的士兵作了内应,一时间伏兵四起,看的人又吃惊又高兴,连连叫绝,却始终摸不透其中的奥妙。古人传说能数遍天上的星星,那么就能完全了解棋势,星标大概差不多就是这样吧?我考察过六朝时皇帝喜爱下棋,有围棋大小中正的官,有靠下棋得到太守官职的。假如星标生在那时,将会多么荣耀得志,不料竟无声无息身怀绝技而死去。这样说来,天下的事有际遇好有际遇不好,都像这下棋一样吧!哎,真可惜啊!星标有儿子名达源,能作诗,能画画,偏偏不会下棋,星标也不教他。 墓志铭道:上天帮助,出世不凡,因此骡子生下七天体力超过其母。唉!徐君星标天下少有,他能向弈秋借鉴高超的棋艺,坐稳埋头下一盘棋消磨长昼。逝世的时候年六十九岁,我为他作墓志铭葬在高丘。天下棋艺一日不绝,他的高名一日不朽。   略 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独孤信传 [唐]令狐德棻 ①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信美容仪,善骑射。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②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频典二部,皆有声绩。贺拔胜出镇荆州,乃表信为大都督。从胜攻梁下溠戍,破之,迁武卫将军。及胜弟岳为侯莫陈悦所害,胜乃令信入关,抚岳余众。属太祖①已统岳兵,信与太祖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因令信入洛请事,至雍州,大使元毗又遣信还荆州。寻征信入朝,魏孝武②雅相委任。 ③及孝武西迁,事起仓卒,信单骑及之于泸涧。孝武叹曰:“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即赐信御马一匹,进爵浮阳郡公,邑一千户。 ④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先是,守宰暗弱,政令乖方,民有冤讼,历年不能断决。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 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初启霸业,唯有关中之地,以陇右形胜,故委信镇之。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又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 ⑥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节选自《周书·卷十六·列传第八》 有删节) 注:(1)太祖:北周宇文泰。(2)魏孝武:北魏孝武帝元修。 17.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寻除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         )         (2)政令乖方,民有冤讼(           ) 18.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信以同谋坐免(      )。 A. 因为 B. 驻守 C. 犯罪 D. 株连受罚 19.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魏孝武雅相委任(       ) A. 正确的 B. 素来,向来 C. 甚;很 D. 高雅;不俗 20. 与选文第⑤段 “以陇右形胜”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C.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D.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21. 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及信在州,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 22. 第⑤段“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的原因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23. 独孤信为何会“名望素重”,结合全文内容加以推断。 参考答案: 17.     (1). (1)被授予官职    (2). (2)违背    18. D    19. C    20. C    21. 等到独孤信抵达州中任职后,各种事务得以处理,没有积留的。他把礼义教化向百姓宣传,用农业生产鼓励百姓,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起来了。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    22. 他风度优雅,受人追捧,为人处事被人们看重推崇,常常成为效仿的对象。    23. 独孤信任职多地,皆有声绩。他出京任职,多次担任地方要职,主持军政事务,有很高的声望和功绩;独孤信为人忠诚,深受器重。孝武帝西迁,事发突然,独孤信抛家弃子,单骑追随;独孤信为政有方,百姓拥护。担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治政为民,处事果决,流民归附,信著遐迩。宇文泰初开霸业时,独孤信镇守陇右,为百姓怀念,声名震动邻国。 【17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两句的话的意思是“不久独孤信被授予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政令荒谬违背常理,百姓有冤情诉讼”,“除”应译为“被授予官职”和“违背”。 【18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考核一词多义,原句“赵贵诛后,信以同谋坐免”,“坐”译为“因为”和“以”重复;“驻守”和文意无关;“犯罪”似乎能通,但和前面的“赵贵诛后”联系不够紧密,翻译为“因赵贵受牵连”更合乎文意。故选D。 【19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魏孝武雅相委任”的意思是“魏孝武帝对他非常信任”,“雅”译为“甚”“十分”。故选C。 【20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例句介词,因为;A项,介词,用;B项,连词,表并列;C项,介词,因为;D项,连词,表修饰。故选C。 【2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及:等到;在州:抵达州中任职;壅滞:积留;示以礼教:介宾短语后置句,把礼义教化向百姓宣传;劝以耕桑:介宾短语后置句,用农业生产鼓励百姓;流民愿附者:定语后置句,愿意归附的流民。 【22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概括“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的原因,答题时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进行概括,注意题干要求用自己的话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概括作答即可。 【23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要求推断独孤信“名望素重”的原因,答题时注意梳理文章的内容,根据文中的相应句子概括作答,此题可根据文中的句子“频典二部,皆有声绩”“武卫遂能辞父母,捐妻子,远来从我。世乱识贞良,岂虚言哉”“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太祖以其信著遐迩,故赐名为信”“既为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概括答题要点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他的父亲库者,为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操节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狐,因此而知名。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逃避到中山,得到葛荣的任用。独孤信年少,喜欢修饰自己,服饰的色彩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建明初年,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不久升任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他连续掌管二郡,都有声望政绩。贺拔胜离京镇守荆州,就表奏独孤信任大都督。他跟随贺拔胜进攻梁国的下湲戍,攻克,升任武卫将军。到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贺拔胜就命独孤信进入潼关,安抚贺拔岳留下的兵众。正好太祖已经统领了贺拔岳的军队,独孤信和太祖是同乡,小时俩人就友好,见面后非常高兴。太祖趁机命独孤信到洛阳请示事情,抵达雍州,大使元毗又派独孤信返回荆州。不久朝廷征召独孤信入朝,魏孝武帝对他非常信任。 到孝武帝西行迁徙时,事情发生得很突然,独孤信单骑在泸涧追上了他。孝武帝赞叹说:“武卫将军竟能够辞别父母,抛弃妻子儿女,从远方前来跟随我。时世混乱就能看出忠良,这岂是假话呀。”当即赐给独孤信御马一匹,晋爵为浮阳郡公,食邑一千户。 不久独孤信任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此前,秦州的长官昏庸懦弱,政令荒谬违背常理,百姓有冤情诉讼,长年不能决断。到独孤信抵达州中任职后,各种事务得以处理,没有积留的。他宣传礼义教化,鼓励农业生产,在几年时间里,公家私人都富足起来,愿意归附的流民有几万户。太祖因为他的威信远近闻名,所以赐给他的名为信。 独孤信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太祖刚开创基业时,只有关中一带的地方,因为陇右地势险要,所以派独孤信去镇守那里。他受到了百姓的敬慕,声威震动邻国。独孤信在秦州,曾因为打猎到了傍晚,骑马疾奔进城,他的帽子稍稍倾斜。到了第二天早晨,戴帽子的官吏百姓,都仰慕独孤信而将帽子斜戴着。他就是像这样受到了邻国和士民的敬重。 赵贵被诛杀后,独孤信因为同谋而获罪被免官。过了没多久,晋公宇文护又想杀死他,因为他的名望向来很高,不想使他的罪行张扬出来,逼着让他在家中自尽。当时他五十五岁。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 7. 下面是某中学英语夏令营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意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本次英语夏令营活动,计划安排与外国学生交流、高中先修课、口语竞赛等三项学习活动,以及足球比赛和文艺汇演等两项文体活动。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及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把图读懂是前提。应该明确,英语夏令营活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