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云南省大理市南涧县南涧镇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9105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大理市南涧县南涧镇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云南省大理市南涧县南涧镇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云南省大理市南涧县南涧镇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云南省大理市南涧县南涧镇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云南省大理市南涧县南涧镇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云南省大理市南涧县南涧镇中学2022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

2、建设方式。“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材料二: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

3、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英国广播公司23日载文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一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

4、、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港珠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

5、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收回成本很有信心。(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须的可行性方案。B.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D.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成本回收不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8. 下列对材

6、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B.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D.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9. 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参考答案:7. B 8. B 9. 人民日报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的技术创新。华尔街日报报道侧

7、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可知,“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故选B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

8、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故此题答案为B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三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概括。材料一有两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接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

9、隧道过程中的“超级创新”;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主要写的是“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材料三的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新

10、诗百年,佳作不少,至今却没有个评判标准。旧诗则不同,不仅高手如林,佳作迭出,而且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后人根据这些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在每种诗体中都提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压卷之作”或“第一”。其中推出数量较多、争论比较激烈的,还是在对唐人七律的推举上。宋人杨万里诚斋诗话拟推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唐人七律压卷,严羽不以为然,在沧浪诗话中明确宣布:“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到了明代,“前七子”首领何景明又推沈俭期独不见为唐人七律压卷,鼎足而三。后来,大家争来争去,结果反把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撂下,集中在黄鹤楼与独不见之间争高低。同在明代的王世贞非但否定了二诗,还把杜甫

11、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重新提了出来,又开列了杜甫的登高秋兴之一和之七三篇,以为欲求七律压卷,“当于四章求之” 。清人基本上在宋、明推出的七律压卷上争高低,同时也推出了新的七律压卷。如徐增等推杜甫秋兴八首为七律第一,管世铭等又推杜甫诸将五首为压卷,杨伦杜诗镜铨甚至认为诸将在“秋兴之上”。如此一来,杜甫被推七律压卷的票数直线上升,崔颢其次,占二首。或许有人会感到困惑,历代所推唐人七律压卷,为何多在初盛唐时期?中晚唐七律数量更多,为何不推?这就牵涉到古人对七律诗体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了。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七律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诗体。五律以清空一气、意味深远为上,甚至可以空灵幽淡一些;七律则以雄浑壮阔、刚健有

12、力为上。姚鼐以为“七言今体句引字赊,尤贵气健”。施补华甚至认为“七律以元气浑成为上以小巧粗犷为下”。如果以这些标准来衡量,宋人推出的九日蓝田崔氏庄、黄鹤楼二篇,的确称得上“句引字赊”,笔健气足,黄鹤楼更是气象壮阔,“元气浑成”。尽管黄鹤楼的前四句连平仄都不合,颔联对仗也成问题,但通篇笔力雄健,为他人所罕见。再看其他人推出的七律压卷,无论是登高也好,秋兴八首也罢,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基本上都是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七律为主,都在气势浩大、骨力遒劲的风格范围之内。绝不会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至于沈俭期的独不见有此荣幸,恐怕与其独特的位置有关。姚鼐以为

13、此律“高振唐音,远包古韵,此是神到之作,当取冠一朝矣。”正说出了其中的地位与玄机。 窃以为:黄鹤楼以健气为胜,独不见以圆润为胜,二者各得其妙,而后者可视为初唐七律第一。由于盛唐诗气象博大,七律亦多雄浑伟丽,气势磅礴,未免让杜甫、王维、崔颢等盛唐诗人占了便宜,多有被选为第一者。但也有人为此抱不平,硬是从中唐诗人中发掘了二首七律压卷,这便是刘长卿的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沈德潜曾说:“七律至随州,工绝亦秀绝矣,然前此浑厚兀募【注】之气不存。”但刘长卿这首献淮宁节度使李相公实在是鹤立鸡群,“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诸句健气凌云,通体浑成。沈德潜谓此律“起手如黄鹄高举,见天地

14、方圆。”金圣叹说它如“象王回身”,都是盛赞此诗的气象壮阔,雄伟浑成。难怪何焯叹道:“气势笔力匹敌黄鹤楼诗,千载绝作也。”中国古代在对诗的长期研究和探讨中,的确形成了一整套的诗歌评价体系,而这正是目前新诗所缺少的。(选自文汇报2017年4月14日孙琴安七律压卷与唐诗审美,有删改)【注】兀募(o):形容文词格调不同流俗。1. 下列对唐诗七律压卷之说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七律压卷的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是在诗歌鉴赏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虽然推出的“压卷之作”争论比较激烈,但都是后人根据这些评判标准和审美原则推出的。B. 登高与秋兴八首,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因为都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见长,都有气势

15、浩大、骨力道劲的风格,皆被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C. 沈俭期的独不见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各得其妙,而前者因其“高振唐音,远包古韵”,被作者视为初唐七律第一。D. 刘长卿的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被人推为七律压卷,是因为它们工绝秀绝,浑厚兀募,同样体现了盛唐诗的博大气象。2. 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严羽认为杨万里推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是不正确的,他认为崔颢黄鹤楼“以元气浑成为上”,应为第一。B. 推选七律压卷主要考虑的是诗歌内容风格、气势以及诗歌在历史上的独特位置,至于格律方面则没有严格的要求。C. 在古代人心目中,七律

16、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风格见长,是难度最大的一种诗体,而五律可以清空一气、意味深远,乃至空灵幽淡,则容易创作。D. 历代所推唐人七律压卷多在初盛唐之间,其主要原因在于博大的盛唐诗气象与七律雄浑伟丽、气势磅礴的特点不谋而合。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气象博大的盛唐诗风孕育出众多雄浑伟丽、气势磅礴的七律作品,让杜甫、王维、崔颢等盛唐诗人多有作品被选为第一。B. 清人在七律压卷上争高低,虽然也推出了新的压卷,但还是沿袭了前人的审美标准,所以杜甫被推七律压卷的作品及票数最多。C.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留一剑答君恩”诸句健气凌云,气象壮阔,雄伟浑成,明显异于当时七律的工巧之风,显得

17、鹤立鸡群。D. 古人没有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仅仅是因为评论者各自审美趣味不同,未必正确。参考答案:1. D 2. B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对唐诗七律压卷之说的解说,D项,结合文本内容“沈德潜曾说:七律至随州,工绝亦秀绝矣,然前此浑厚兀募之气不存。但刘长卿这首献淮宁节度使李相公实在是鹤立鸡群”等内容分析可知,“工绝秀绝”等句只是沈德潜对刘长卿,即刘随州的评价,不能指“它们”。故选D。【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

18、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以元气浑成为上”是施补华说的;C项,“七律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风格见长”有失偏颇,五律“容易创作”也不合理;D项,“博大的盛唐诗气象与七律雄浑伟丽、气势磅礴的特点不谋而合”不对。故选B。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

19、持一致。【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基本上都是以雄浑壮阔、刚健有力的七律为主,都在气势浩大、骨力遒劲的风格范围之内。绝不会把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些小巧妙思的七律选为压卷。至于沈俭期的独不见有此荣幸,恐怕与其独特的位置有关”分析可知,“仅仅是因为评论者各自审美趣味不同,未必正确”不对,文中也未说这样的话。故选D。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史

20、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王侯,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利居,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才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

21、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孟轲,邹人也。”“荀卿,赵人。”书老、庄亦不名,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庄子者,蒙人也。”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孙子武者,齐人也。”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22、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评二世曰:“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

23、的作春秋他在陈涉世家中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i/中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而刘向、扬雄等皆“迁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之实录”。(摘编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1. 下列关于司马迁

24、历史批判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司马迁在史记中直接指斥君王,大胆贬抑权贵,敢于歌颂“叛逆”,同情贫困弱小,其历史批判态度鲜明,思想深刻。B. 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进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发了历史的黑暗,抨击了人类的罪恶。C. 司马迁的史记充满着批判精神,他采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史公作曰”等几种形式执行历史批判。D. 司马迁的历史批判纵横百代,褒贬古今,体现他善恶、贤贱、是非标准,表明价值取向,以吸取历史教训教育同世之人。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人世家,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把

25、范蠡、子贡归入货殖之列,则隐含着对经商者的批评。B. 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用其人之名作标题;对刺客、循吏、儒林等则用其人的行为作标题:暗示司马迁的抑扬之意。C. 对孔子、老子、庄子不书名,对孟子、荀子直称其名,对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明确地表明了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态度。D. 史记?晁错列传末记载的邓公一番话,说明邓公不赞成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做法,其实也表现出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司马迁有胆有识,不但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同避。B. 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

26、,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后人对这种批判认识不同,评价不一。C. 司马迁赞赏陈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行为,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影响,这种歌颂叛逆的评论与当时统治者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D. 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白镜也”,因此,史记的批判意义深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参考答案:1. A 2. C 3. D【1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A项,“直接指斥君王”

27、错误,“直接”一说于文无据,原文第一段只是说“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王侯,贬抑权贵”,但并没有说“直接”。故选A。【2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别。题中C项,“明确地表达了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态度”说法错误,“明确”错误,原文是“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说明作者是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故选C。【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

28、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D项,选项前后句的内容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强加因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于文无据,无中生有。故选D。【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

29、;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公祏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

30、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隋大业九年,入长白山,依贼左君行,不得意,舍去,转剽淮南,称将军。下邳贼苗海潮拥众钞暴,伏威遣公祏胁谕曰:“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海潮惧,即以众下之。江都留守遣校尉宋颢将兵捕击,伏威与战,伪北,诱颢堕葭榛泽中,顺风纵火迫之,步骑烧死几尽。海陵贼赵破阵闻伏威兵少,轻之,召使并力。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破阵引伏威入幕,置酒,悉召酋首高会。伏威突斩破阵,众眙骇不及救,复杀数十人,下皆畏服。炀帝遣右御卫将军陈稜以精兵讨之,稜不敢战,伏威遗以妇人服,书称陈姥,怒其军。稜

31、果悉兵至,伏威迎出挑战,稜军射中其额,伏威怒曰:“不杀汝,矢不拔!”遂驰入稜阵,大呼冲击,众披靡,获所射将,使拔箭已,斩之,携其首入稜军示之,又杀数十人,遂大溃,稜走而免。进破高邮,引兵度淮,伏威选敢死士五千,号“上募”,宠厚之,与均甘苦,每攻取,必先登,战罢,阅创在背者杀之。所虏获必分与麾下,士有战死,以其妻殉,故人自奋战,无完敌。宇文化及以为历阳太守,不受。徙丹阳,自称大行台。始进用士人,缮利兵械,薄赋敛,除殉葬法,民奸若盗及吏受赇,虽轻,皆杀无赦。上表越王侗,封楚王。是时,秦王方讨王世充,遣使招怀,伏威乃献款。高祖授以东南道行台尚书令、江淮安抚大使、上柱国、吴王,赐姓,豫属籍。武德七年二

32、月,卒。(节选自新唐书?杜伏威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B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C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D天下共苦隋/豪桀相与兴义/然力弱势分不相统/若合以为强/则无事隋矣/公能为主/吾且从/不然/一战以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殉是古代以活人或物品与死者同葬的一种

33、习俗,以活人殉葬直到清代仍然存在。B表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场文书,主要用于大臣对君王以及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C尚书令是隋唐时代尚书省的长官,隋唐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其长官同为宰相。D赐姓指皇帝赐给臣民姓氏,古代帝王常用赐给皇族姓氏的办法褒奖功劳、笼络人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伏威豪爽放荡,不治生计。他的好友辅公祏多次偷盗姑家的牧羊送给他,官府缉捕很急,二人因此一起逃亡江湖,聚众起义。B杜伏威精于算计,富有谋略。对苗海潮威逼利诱,对宋颢诱敌深入,对赵破阵谋定而后动,对陈稜用激将法,都获得成功。C杜伏威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在与陈稜之战中,他勇猛地冲入陈稜

34、的军阵,不顾额头中箭,奋力冲杀,大败敌军。D杜伏威富有主见,亦能治理。投靠左君行,不如意就离去;宇文化及让他做太守,他不接受;在丹阳,薄赋敛,严法纪,显示出不凡的治理才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2)伏威引亲将十人操牛酒谒,勒公祏严兵待变。参考答案:10.答案:D11.答案:B(“下级对上级陈情言事”错)12.答案:A(“聚众起义”错,应是“聚众为盗”)13.(1)译文:(杜伏威)曾经周旋救护众盗,出行他做向导,收兵他殿后,因而那些党羽爱戴信服他。(5分。译出大意,2分;“导”“殿”“爱服”译正确一处1分)(2)译文:杜伏

35、威带着十个亲信将领携带牛酒拜见,命令辅公祏严整兵马以观事变。(5分。译出大意,2分;“引”“勒”“严兵待变”译正确一处1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用齐遗奏,补将作监主簿。复中进士第,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庠上书论时事。帝以示韩琦,琦对之“未识”,帝益嘉重。日食甫数日,苑中张具待幸,庠言非所以祗天戒,诏罢之。会圣宫修仁宗神御殿,甚宏丽。庠言:“天子之孝,在继先志,隆大业,不在宗庙之靡。宜损其制,以昭先帝俭德。”奉宸库被盗,治守藏吏。庠言:“皇城几察厉禁,实近侍主之,当并按。”仁宗外家李珣犯销金法,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帝不豫,储

36、嗣未正,庠拜疏谓:“太子,天下本。汉文帝于初元即为无穷计。颍王长且贤,宜亟立,使日侍禁中,阅四方章奏。”帝皆行之。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昔元昊之叛, 五来五得志,海内为之困弊。今莫若示大信、舍近功,为国家长利。”奉使契丹。故事, 两国忌日不相避。契丹张宴白沟,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契丹义而听之。 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庠计一路之产,铁利为饶,请复旧冶鼓铸,通隰州盐矾,博易以济用。又请募民入粟塞下,豫为足食。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霸州土场,或言河北不可不备。庠上五策,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庠不肯屈事王安石。安石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

37、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有语庠者曰:“王公意如此,盍一往见。”庠谓:“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神宗谕之曰:“奈何不与大臣协心济治乎?”庠曰:“臣子于君父各伸其志。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 契丹建牙云中,遣骑涉内地,边吏执之。契丹檄取纷然,又遣使议疆事。众疑其造兵端,欲大为备。庠奏言:“云朔岁俭,军无见粮。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 元祐初,加枢密直学士、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宣仁闻之曰:“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也。”庠有吏能,淹通历代史,王安石称其博。卒后,苏颂论庠治平建储之功,诏

38、褒录其子。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注】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路:宋时的行政区划。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庠言非所以祗天戒 祗:恭敬B. 在继先志,隆大业 隆:兴盛C. 宜损其制 损:损害D. 储嗣未正 正:确立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庠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3分)庠上书论时事,帝嘉重 庠奏言,法行当自贵近始颖王长且贤,宜亟立 日当英宗祥祭,庠丐免料其必不动,已而果然 臣知事陛下,不敢附安石A. B. C. D.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庠经常向英宗提出规谏。英宗为仁宗修神御殿,非常宏

39、丽,刘庠认为不应奢靡;奉宸库被盗后,刘庠主张应连同主管此事的近侍一并惩罚。B.刘庠能妥善处理外交问题。在宋与契丹的关系上,他认为守信义最重要;出使契丹,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得到契丹同意。C.刘庠注重发展地方经济,关注民生。担任河东转运使,他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隰州的盐路,开展贸易;他又招募民众往塞下转运粟谷,以备足粮食。D.刘庠对王安石新法不以为然。王安石想会见他,但刘庠始终不肯见;当神宗问他为什么不与大臣同心协力时,刘庠说他只知道侍奉君王,不敢攀附王安石。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

40、不往。_(2)契丹张形示强,造端首祸,曲在彼不在我,愿勿听。宜先谕以理,然后饬兵观衅。_参考答案:4. (3分)C(损:减少。)5. (3分)A(是刘庠向契丹提出请求。表明刘庠有见识,不在直言范围之内。注意:隐含“敢于直言”之意,因为句前是“英宗求直言”句。“不敢附安石”是直言反对王安石。属刘庠职内顺理上奏,也可看作是刘庠直言劝谏。可算作模糊项。)6. (3分)B(“他认为,按照先例在先皇的忌日契丹不应该摆宴席”,理解错误。原文“故事,两国忌日不相避”,意思是按照先例,两国在先皇的忌日彼此都不应避讳,即可以各自做各自想做的事。所以契丹才在白沟设宴,由于当天恰好是宋英宗的祭祀之日,刘庠请求停止宴

41、会,契丹才被刘庠的道义所感动。) 7. (10分)见“参考译文”中画线处。(1) “脱”“对”“竟”各1分,句意通顺2分。(2)“张形”“曲”“饬”各1分,句意通顺2分。参考译文:刘庠,字希道,彭城人。八岁时能写诗。蔡齐将女儿嫁给他做妻子,蔡齐死后用他遗留下的奏章,使刘庠补授将作监主簿。后来又考中进士,官任高密广平院教授。宋英宗要求(大臣)直言谏上,刘庠上书议论时事,皇帝拿给韩琦看,韩琦说“看不出”,皇帝更加赞赏看重他。(当时)日食刚刚发生几天,皇帝的花园中正准备(游猎)器物等待皇帝临幸,刘庠说这并不是恭敬回应上天警示的办法,皇帝下诏书停止了这种做法。修建安放宋仁宗神像的祭殿,十分宏大壮丽。刘

42、庠说:“天子的孝行,在于继承先帝遗志,使国家基业兴盛,不在于宗庙的华丽奢靡。应该削减它的规制,来显示先帝节俭的美德。”宫内奉宸库被盗,要惩治看守库藏的官吏。刘庠说:“在皇城里巡查和各种禁令是那么严厉,实际上安全是由近侍主持,应当一并查处。”宋仁宗的外戚李珣犯了销金法,刘庠上奏说,法律的施行应当从贵戚近臣开始。皇帝有病,太子之位还没有确立,刘庠奉上奏疏说:“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汉文帝从登基建元开始便想到封立子孙使他们代代相传。颖王年长并且贤能,应该马上确立为太子,让他每天侍奉在宫内,阅览各地的奏章。”皇帝(对刘庠的建议)全都实行。宋神宗继位,刘庠升为殿中侍御史,(上书)说:“中原地区抵御西戎的策略

43、,恪守信义是上策。昔日西夏元昊的叛乱,五次进攻中原五次取得胜利,国内被陷入困弊的境地。如今不如(向他们)表明大信大义,放弃眼前的功利,谋求国家长远的利益。”刘庠奉命出使契丹:先例,两国在皇帝的忌日做事彼此都可以不避讳。契丹在白沟设宴,当天恰好是宋英宗的祭祀之日,刘庠请求停止宴会,契丹被道义感动,听取了刘庠的要求。被授予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刘庠考虑河东一路的物产,铸铁的盈利最为丰饶,他请求恢复废弃的冶炼场所,开通限州的盐和矾石的运输,开展贸易来补给费用。又请求征募百姓往塞下运输粮食,预先备足粮食。刘庠晋升为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契丹侵占了霸州的土场,有人说黄河以北地区不可不防备。刘庠奉上

44、五策,推断契丹一定不会有行动,后来果如他所料。刘庠不肯屈意为王安石做事。王安石想要见他,告诉主管谒见安排的人说:“今天别的客人来了一概不接纳,唯独刘庠来了,立刻告诉我。”有人(对刘庠)说:“王公心意如此,你为什么不前往一见呢。”刘庠说:“见了他,说什么呢?自从他执政以来,不曾有一件事合乎人情。假若(他)问起青苗法、免役法,我用什么话来回复他呢?”最后也没有前往(拜见)。上奏评议新法,宋神宗晓谕他说:“为什么不和大臣同心协力济苍生治天下呢?”刘庠说:“臣子对君父只是各自展示自己的心志罢了。我只知道侍奉陛下,不敢攀附王安石。”契丹在云中建置王庭,派遣骑兵侵略内地,被守边的士兵捉住。契丹多次传书取人

45、,又派遣使者来议疆界的事。大家都怀疑契丹要发动进攻,想要做大的防备。刘庠上奏说:“云朔地区年成不好,部队没有存粮。契丹虚张声势,显示强大,开启祸端,理亏在他们不在我们,希望不要听信。应该先对契丹晓之以理,然后整顿军队,察看敌人的破绽。元祐初年,加封为枢密直学士,任渭州知府。去世时,年纪六十四。宣仁皇后听到消息后说:“帅臣极难得,刘庠可惜啊。”刘庠有做官的才能,精通历史,王安石也称赞他知识广博。去世后,苏颂论述刘庠在治平时建立储君之功,皇帝下诏褒奖并录用其子。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王子安王子安,东昌名士,困于场屋。入闱后,期望甚切。近放榜时,痛饮大醉,归卧内室。忽有人白:“报马来。

46、”王踉跄起曰:“赏钱十千!”家人因其醉,诳而安之曰:“但请睡,已赏矣。”王乃眠。俄又有入者曰:“汝中进士矣!”王自言:“尚未赴都,何得及第?”其人曰:“汝忘之耶?三场毕矣。”王大喜,起而呼曰:“赏钱十千!”家人又诳之如前。又移时,一人急入曰“汝殿试翰林,长班在此。”果见二人拜床下,衣冠修洁。王呼赐酒食,家人又绐之,暗笑其醉而已。久之,王自念不可不出耀乡里,大呼长班,凡数十呼无应者。家人笑曰:“暂卧候,寻他去。”又久之,长班果复来。王捶床顿足,大骂:“钝奴焉往!”长班怒曰:“措大无赖!向与尔戏耳,而真骂耶?”王怒,骤起扑之,落其帽。王亦倾跌。妻入,扶之曰:“何醉至此!”王曰:“长班可恶,我故惩之,何醉也?”妻笑曰:“家中止有一媪,昼为汝炊,夜为汝温足耳。何处长班,伺汝穷骨?”子女皆笑。王醉亦稍解,忽如梦醒,始知前此之妄。然犹记长班帽落。寻至门后,得一缨帽如盏大,共疑之。自笑曰:“昔人为鬼揶揄,吾今为狐奚落矣。” 异史氏曰:“秀才入闱,有七似焉:初入时,白足提篮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