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9085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市元宝山区美丽河镇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06年9月12日下午3时许,在新西兰南部地区,从空中传来两声“嘣嘣”的闷响,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房屋突然开始颤抖,门窗上的玻璃在咯咯作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人们不知所措。不久,约翰山天文台台长艾伦到国家电视台解释说,一颗高速运动的小流星,于当天下午2时50分,闯入距首都惠灵顿300千米远的克赖斯特彻奇市,在“极低的天空”穿行时产生了“音爆”。人们的不安情绪开始逐渐平复。那么,这所谓的音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音爆是一种空气剧烈振动的自然现象。它是

2、指以音速或超音速运动的物体,在与周边空气剧烈摩擦过程中,所产生的强烈的振动,以及同时产生的爆破式的巨大响声。在自然界,流星引发的音爆时有发生。人类对音爆的认识,最早来自飞机。人类为战胜音爆所做的各种努力,与空战的历史紧密相连。我们知道,早期的飞机由螺旋桨推进,其最高时速约为700千米/小时,虽说它比地上跑的汽车快得多,但与速度超过1000多千米/小时的声速相比,飞机仍然很慢,故从未产生“音爆“现象。为了提高飞机的性能,让飞机飞得更快,在空战的时候具有更强的战斗力,以取得制空权,英、美、德等国政府在二战期间,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高速飞机。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速度更快的喷气式飞机终于问世。

3、可是在喷气式飞机的试飞阶段,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事故连连。如1944年7月中旬,纳粹德国王牌飞行指挥官泰菲尔德少校驾驶的ME-262战斗机在加速过程中坠毁,泰菲尔德当场死亡,调查显示,飞机速度接近声速时突然失控。1946年9月,英国著名的哈维兰公司首席试飞员小杰弗里,将D-H-108型飞机加速到声速时,机身在剧烈振动中解体,小杰弗里不幸遇难极少数死里逃生的驾驶员报告说,当飞机达到或超过声速后,立刻险象环生;周围空气剧烈颤动,空气阻力大得像一堵“墙”;飞机操纵杆也开始不灵便,所以机毁人亡事故频频发生。之所以发生这些事故,就是因为“音障”的存在。显然,飞机在超声速飞行中,音速是个“门坎”。所以,人们

4、形象地称之为音障。飞机的速度逼近音速的时候,飞机周围的空气的密度、压强、温度均发生突变,空气阻力猛然增大,这就形成了音障。一旦突破了音障,空气就会剧烈振动,从而引发音爆。后来,飞机设计师通过改变飞机外形设计,于1947年克服了音障,实现了超音速飞行,使得超音速飞机得以笑傲蓝天。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音爆是飞行物在克服音障的一刹那发生的,其声音与飞行物的高度、速度、大小形状均有关。越是贴近地面飞行,音爆引起的“嘣嘣”闷响和大气震颤越强烈。在文章开头所说的新西兰音爆事件,起因于克莱斯特彻市上空的小流星,这颗小流星的体积仅在棒球到篮球之间,由于它是从离地面极低的天空穿过,所以才在地面上引起了严重的音

5、爆现象。由于音爆会产生巨大的噪音,对人有巨大的副作用,所以这种现象还被军事上利用。2005 年9月底,以色列空军对巴勒斯坦人实施了“音爆轰炸”。以军喷气式战斗机在数日内,对加沙地带进行了频繁的超低空高速飞行。音爆产生的巨大震动,使房屋倒塌、玻璃震碎,还导致某些人流鼻血、心脏病发作,甚至导致一些孕妇流产,从而在巴勒斯坦平民,特别是儿童心理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1下列对“音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爆是一种空气剧烈振动的自然现象。飞行物越是贴近地面飞行,音爆引起的闷响和大气震颤越强烈。B音爆是指飞行物以音速或超音速运动时与周边空气剧烈磨擦而产生的强烈振动以及巨大响声。C音爆是飞行物的速度逼近音速

6、时,因其周围的空气密度、压强、温度均发生突变,空气阻力猛烈增大形成的。D音爆是飞行物在克服音障的一刹那发生的,其声音与飞行物的高度、速度、大小、形状均有关。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新西兰南部地区空中传来的两声“嘣嘣”闷响,实际上是一颗高速运动的小流星在“极低的天空”穿行时产生的音爆。B早期由螺旋浆推进的飞机,其最高时速与声速相比仍显得很慢,所以从未产生过“音爆”现象。C速度更快的喷气式飞机的问世,才使人类突破了音障,实现了超音速飞行,超音速飞机所以笑傲蓝天。D音障是飞机在超声速飞行中必然遭遇到的一个“门坎”, 飞机设计师通过改变飞机外形设计,于1947年克服了音障。3.根据原文提

7、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为战胜音爆所做的各种努力与空战的历史紧密相连,因此,没有空战,就没有人类对音爆的正确认识。B能认识到音爆是一种空气剧烈振动的自然现象,新西兰南部地区听到两声闷响的人们未必会不知所措和不安。C虽然音爆产生的巨大噪音对人类有巨大的副作用,但用在军事上却能取得积极正面的效果。D既然在自然界流星引发的音爆时有发生,那么生活在自然界的我们,对音爆现象耳熟能详。参考答案:1答案:C(张冠李戴,C项陈述的是有关“音障”的形成)2答案:C(喷气式飞机在“试飞阶段也事故连连”,到后来飞机设计师通过改变飞机外形设计才克服了音障,实现了超音速飞行)3答案:B(A项,空战并不是人类

8、认识音爆的唯一因素;C项,导致人流鼻血、心脏病发作、孕妇流产,尤其是儿童心理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这些都是“巨大的副作用”,与“积极正面”无关;D项推断中的两个“自然界”指的不是同一范畴)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携一本书游走张炜 我小时候,大概是刚能阅读一点文学作品的年纪,读过一本没有封皮的书。这本书严格讲只是一部残卷,因为前后都撕去了一部分,最前边一篇的题目只剩下三个稍大一点的字:“暴风雨”所以我连这篇作品叫什么名字都不得而知,更不用说整本书的书名了。这部残卷让我如痴如迷。它写了俄罗斯莽林,写了猎人和林中各色居民的生活,更写了无数的动物。这些处处洋溢着浓烈林野气息的文字,绵绵无尽的天籁

9、,把我深深地笼罩和吸引了。我当年也生活在林子里,那是海边的一处国营林场,林场又连接了几万亩滨海自然林和无边的荒野。书中景物与现实生活或可作比,我生活于其中的这片林野虽然远没有书中那么苍茫,但对我而言也足够浩大了。最为不同的是林子里活动的人和动物:身边的林子没有那么多凶猛的大型动物,也没有那么多出生入死的职业猎人,更没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诱人的生活之窗。透过这扇窗户,我看到了世界上另一片神奇的土地。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神思一直跟着书中的人物和动物,几乎寸步不愿分离,一起痛苦,一起欢乐。那些猎人的枪散发出的硝烟味,时不时地从我的鼻孔前飘过,让我永难忘怀。这些文字让我入迷的原

10、因,可能主要是它讲述的传奇故事,它展示的生活内容。时至今日,在经历了漫长的文字生涯之后,或许让我想得更多也更明白:一切绝非那样简单。这部残卷传递出的是更为复杂和丰富的东西,它难以言喻,这或可称之为一位苏俄作家所独有的生命气质与文学个性。如果仅仅是一则则曲折的故事,大概不会有那样的魔力。因为它是一部残卷,作者是谁,书名为何,我一直不知道。那是一个书籍奇缺的年代,能够遇到这样一沓好文字真是太幸运了。可我当时毕竟还读了许多其他的书,这其中也不乏经典,但最难忘最着迷的却是这样一部残卷。我的写作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它的影响,比如我常常讲述林子里的故事,这也是我的少年经历;更有趣的是,我笔下的人物也常常要背一

11、杆枪。的确,我当年也看到了很多猎人,并曾经跟着他们在林中蹿跑。林中生活和一些人的行迹让我如此难忘,当然是受到了那本残卷的影响。长期以来,我深深地感激着一位不知名的苏俄作家。十几岁的时候,我不得不离开海边林野,一个人在半岛地区游荡。我有一个背囊,里面装的全是自己的必需品,这当中永远有着这本残卷,外加我写成的一沓沓稚嫩的文字。由于太喜欢这本书了,我曾不止一次将它借给旅途上的文学朋友。我希望他们也像我一样喜欢,我们能够一起分享这道精神与文学的盛宴。这是怎样愉快的时刻。这使我们有机会一起畅谈林野和文学那时看来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那是多么难忘的日子。万分可惜的是,有一次远行,我把这本书遗在了一位朋友那儿

12、,归来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它了。生活匆促多艰,我当时站在路边,觉得两手空空,一贫如洗。后来许多年,我都尝试着寻找这部书,但一直没能如愿。就这样,我失去了它。我牢牢地记住了书的内容。我经常想念它,如同想念一位儿时的挚友。我去城市上学,然后到了更大的城市工作。我最终从事专业写作,并且写出了上千万字。不一定什么时候,我会突然想到这部残卷。在深夜,偶有失眠时,我会想起它。不难想象,我仍然没有终止寻找,还在一次次做着努力。问题是我弄不清这部残卷的书名与作者。转过了多少图书馆,长时间站在浩如烟海的书目前。这真的是太难了。我差不多不再抱有那个希望了。互联网时代来临了。我可以在网上搜索。但没有书名也没有作者,这道

13、难题并不好解。一个好朋友听我说过这部残卷。他不仅是一个极为认真仔细的人,而且精于网事。某一天,在我完全没有预料、没有指望的情势之下,他竟然发来了一则短信,上面报告了一个喜讯。我一开始不敢相信,电话里交谈了一会儿,详细说到了一些内容,让我心里一阵滚烫。我们笃信不疑:是的,是它,这一回真的找到了。找到了少年之梦、儿时挚友,一个曾经伴我游走四方的挚友这一夜差点失眠。朋友迅速将从旧书网上求购的仅存的几本书寄给了我。五成新。中短篇小说集。书名:猎人的故事。作者:阿拉米列夫。首篇:中篇小说暴风雨前。它出版于1957年的作家出版社。书的扉页上有作者的黑白照片,让我久久端详有些瘦削的长脸膛,深邃的目光。从作者

14、简介中得知,他生于1897年,仅仅活了57岁。 (取材于一本深刻影响我的书)21. 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得而知:不能得到任何信息B. 笼罩:带入情境C. 盛宴:美好感受D. 一贫如洗:物质极其贫乏2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作者开篇描述这部残卷残损的情况,为后文寻找书的艰难做铺垫,同时强调这部残卷对他的重要性。B. 作者在书籍奇缺的年代也读过不少经典,但最着迷的还是这部残卷,用夸张手法突出其内容的精彩。C. 十几岁的时候,作者外出游荡,仍无时无刻不带着这部残卷,因为它是作者面临困境时的精神支柱。D. 作者求学、工作到最终从事专业写作,几十

15、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这部残卷的想念与日俱增。23. 结合全文,请说说长期以来,“我”为什么深深感激一位不知名的苏俄作家。24. 本文题目是携一本书游走,可后半部分主要写作者想念、寻找这部残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5.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章第四段划横线的语句。在很长的时间里,我的神思一直跟着书中的人物和动物,几乎寸步不愿分离,一起痛苦,一起欢乐。那些猎人的枪散发出的硝烟味,时不时地从我的鼻孔前飘过,让我永难忘怀。26. 作者说“这使我们有机会一起畅谈林野和文学那时看来这二者是不可分离的”,作者那时认为“林野和文学”不可分离,请你从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任一部书中,也找到一组这样的关系,并

16、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21. D22. A23. 他的书陪伴了我的童年,拓展了我的友谊,生成了我的人生梦想。他的书让我了解我生活之外的世界。他的写作风格影响了我的写作道路。他和他的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知道生活中有更为复杂和丰富的东西。24. 失去书的空虚、失落与前文拥有书时的充实、快乐形成对比,突出书对我影响的重要性。 寻找书的艰难与找到书后的欣喜形成的对比,突出我对书的喜爱与感激。因为失去书,所以凸显我对这书的内容早已牢牢记住,它已经深入我的灵魂。行文有波澜,跌宕中吸引读者。25. 略26. 示例:写出了乡土与文学的关系。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学,凤凰之于边城(黄土高原之于平凡的世界、大海之

17、于老人与海)就是如此。茶峒的山水草木滋养了顺顺、天保、傩送、老船夫、翠翠这样的人物,为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成长提供了背景和动力。比如山、河的存在才使得山歌更加动听,比如水急才有天保的溺亡等都是如此。茶峒的山水也滋养了人物的灵魂,充满了真和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生活的环境会对其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赋予它创作灵感,是他创作的源泉。或文学对乡土也有促进的作用,文学的传播使乡土闻达天下,让更多人了解并感受自己之外的生活。24.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从内容与结构等角度作答,从内容上来说,与前后文拥有书时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书对我的影响及我对书的喜爱与感激,作者还写到“我牢牢地记住了书的内容”,说

18、明书已经深入我的灵魂。从结构上来说,这样行文使得文章起伏跌宕,能够吸引读者。分点作答,意思对即可。25.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应当从语言、手法等方面入手,把握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关键词语,抓住表情性较强的词语,结合分析事物的状态,人物的活动进行,从修辞手法运用方面分析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还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言的流畅。点睛:分析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一方面要关注该句的字面义,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的主旨来分析该句的深层含义。2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较为开放性的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然后从边城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三部作品中选出一个自己最为熟悉的,从任意两方面谈即可,重点

19、谈环境对文学的影响即可。如分析凤凰之于边城、黄土高原之于平凡的世界、大海之于老人与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即可。点睛:散文阅读是一种鉴赏性阅读,不仅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还要明确怎么样的问题,所以一定要把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起来回答。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乾隆二十四年的冬天,在瓜洲古渡口,有人发现了雪芹的身影。 雪芹从五岁上离开江宁,渡江北上,这是他三十年后重来了。面对着长江的逝水,不禁又想起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不错,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包括雪芹自己,也包括着他书中的那些非凡的少女。 不巧,冬来得早,一场风雪,冻封了江,这是不多见

20、的天气。渡船停摆了。 雪芹正感无可奈何,岸边一家沈姓老人见他徘徊愁闷,便很热情地邀他到家暂时歇息。老人一家的仁厚慷慨,使雪芹非常感动。叨扰了二三日,相处得越发亲热起来。不久,天色放晴,气暖江开,雪芹要走了,转觉依依不舍。他问老人,有纸笔吗?老人捧出文房四宝,雪芹挽袖提笔在手,不一时,一幅天官图展现纸上。老人惊呆了,半晌说:“我见先生风骨不凡,定非俗士,果然是位大才!”雪芹说:“没有可以报谢的,我画天官,给老人家赐福吧。”宾主作别,雪芹收拾过江去了。这幅画,据镇江沈氏后人说,保存到很晚近的年代,可惜怎么也找不见了。 此番雪芹渡江何事?因何而来的呢?原来他因友人之荐,为两江总督尹继善礼聘,到江宁做

21、他的西宾幕客。一到江南,雪芹的才华立即受到了尹继善的赏重,并以楝亭有此嗣孙引为欣慰。初时,宾主相得,情好甚笃。 可是,雪芹的处境到哪里也是复杂的。这次南来的遭遇,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 正如敦敏赠雪芹所说的:“可知野鹤在鸡群。”他的才华出众,易为人知,也易为人妒。同事中间,小人之辈,谮毁之言,久而遂多。尹继善虽然爱才好士,扬风扢雅,但全是正统一派人物,眼见雪芹的一些言谈行径,渐渐心有不乐之意。尹继善是正人,倒出于一片好心,从他自己的正统观念出发,以为雪芹落到此等境地,是因无人“导之于正”,他就要设法挽救雪芹,而雪芹对于这种“挽救”,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根本不能接受。这么一来,各无恶意,皆

22、本素怀,可是误会既多,彼此都无法谅解:别人本是一片热心为他好,而雪芹看来那是不能苟从的道路;雪芹如要我行我素,不肯污于流俗,就必然被人视为狂妄无状,负义忘恩。一个不能为世人所理解的伟大的哲士文豪,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正是雪芹的最巨大、最深刻的悲哀。 当时南京住着一位声气极大的诗家名叫袁枚。有人介绍,想为曹、袁二人牵丝引线,以为两诗人定能投契。雪芹素知袁枚风格不高,看不入眼,拒而不往。这也得罪了南京的诗坛文苑。 雪芹本是为石头一记而南游的,不想最后事情也就出在这部书上。乾隆的皇八子永璇,年少,不守礼法,他的师傅孙灏在二十三年已然得咎;二十四年秋,永璇的岳翁

23、尹继善也受了指摘。到二十五年春天,为了加强管教,乾隆不得不亲“幸”永璇府第,意在察看。当乾隆查出身有“内病”的永璇竟偷看这种“邪书”,自然十分震惊恼怒,决心要弄清这部“淫词小说”的一切原委。当这事的风波很快传到了永璇岳家尹继善那里,他不觉目瞪口呆,因为著书人就在他的幕席之间!由是,风声汹汹,人言啧啧,顿时大为紧张。尹继善毕竟还是厚道长者,不肯出卖楝亭的后人,就透消息给雪芹,让他赶紧托故离职,潜身他往,避免多所株连,将关系的复杂程度尽量缩小。于是,无可回避的雪芹,收拾行装,决意北返。幸而永璇有力,多方弥补遮掩,设法将事搪塞过去,一时未至酿成大案。(节选自周汝昌曹雪芹新传第三十章,有删节)注:天官

24、图:天官,是道教信奉的三神之一,传说天官赐福。天官图,即天官的画像。楝亭: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号。敦敏:曹雪芹的好友。扬风扢雅:指品评诗文。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扢雅。”15第七段中说“有几件事使他更叹命途之乖舛”,指的是哪几件事?请分条概述。(4分)16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1)大江的波涛,正在淘荡着古今的俊才奇士。(2)越是伟大,越是孤独,越是寂寞。17请联系本文所写曹雪芹经历中的几件事,简析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6分)18从节选的这一部分传记内容来看,曹雪芹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环境中?这对理解曹雪芹这个人物有

25、什么意义?请加以探究。(6分)参考答案:15曹雪芹的言谈行径不流于世俗,因而不为世人所理解,与尹继善发生了矛盾;因看不上袁枚,不与之交往,因而得罪了南京的文人;所著小说石头记在永璇府被发现,引起皇帝的恼怒。(每点2分)16(1)古今有才能的人都将经受历史的挑选,有的随时间的逝去而消逝,有的被存留下来。(2)曹雪芹才华横溢,做事有悖于传统观念,看不起那些格调低俗的文人,与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隔阂,所以孤独、寂寞。(每句3分)17(1)为沈姓老人作画,表现出曹雪芹出众的才华和感恩的性格;(2)在做尹继善西宾幕僚期间逐渐流露出卓尔不群、不同流合污的性格特征;(3)拒绝与风格不高的袁枚交往,体现了曹

26、雪芹率真、清高的性情。(4)石头记在璇府的遭遇,从创作上表现了作者不守礼法的性格。(写出一条得2分。对人物形象特征没有具体分析,只写“才华出众”“不同流合污”“清高”等,得分不得超过2分)18曹雪芹生活在一个封建正统思想浓厚、自己的言行不为世人所理解,他的小说被封建帝王视为“邪书”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2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曹雪芹不为社会中强大的压力所左右,保持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这就更显示出了他在社会上的孤独、寂寞,也显示出了他的伟大,具有强烈的反衬效果。(4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父,生而不

27、慧,为秘书郎,蚤亡。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我乃生,那得生灵运!”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食邑二千户。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成称谢康乐也。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毅伏诛,高祖版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 高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谘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作撰征赋。 宋既立,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

28、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载,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关。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

29、名动京师。 (宋书列传二十七有删节)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秘书郎,蚤亡 蚤:通“早”B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 异:以为异C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逮:赶得上D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致:达到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 B奉使慰劳高祖于彭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与灵运情款异常 D有终焉之志 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11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谢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的一组是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关,江左莫逮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既不见知,常怀

30、愤愤 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A B C 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灵运祖父声名显赫,父亲天质平平,谢灵运却早年聪颖异常,深得祖父和堂叔的喜爱。B谢灵运承袭康乐公这一爵位,后被高祖任命为太尉参军,在该任上因擅杀门生而被免除职务。C谢灵运因非议诋毁执政的大臣,被外放为永嘉太守,任职一年即称病弃官,堂弟们劝阻亦不听从。D谢灵运移居会稽,居所依山傍水,景色幽美,他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情山水游乐其间。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5分)(2)每

31、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 (5分)参考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六桥泣柳记清尤侗西湖去吾苏四百里耳,乃三十年来不获一望颜色,咄咄怪事!犹记壬午春与亡友汤卿谋再送人游武陵赋诗,予顾语之曰:“但见送人作郡,不见送汝作郡,西湖有知,不旦揶揄吾辈杀风景乎?”卿谋曰西湖不在天上行即到矣当与君提几两屐了此梦中公事不令武陵花笑人寂寂也然卒不果行而卿谋遂殁。己丑秋自长安归,将游于东诸侯,以九月二十六日涉吴江,入槜李,至十月七日始抵于杭,临江而舍,期以明发渡钱塘。日移午矣,主人延予而候潮焉,予忽忽而念之曰:“吾有旧约会当去。”用与客一、平头二逾冈越陌约五里许,始见所

32、谓西湖者:翠浪千层,青山四照若珠帘初卷,美人晓妆,云鬟雾髻,掩映于明镜中也。时秋暑未退,暮雨欲来,山行殊苦烦郁,忽俯清流追凉风,自顾衣冠眉发飒飒然皆生爽气。由第一桥至第六桥凡六休焉。自念十载相思,一朝邂逅,惊喜殆不能持,左顾右盼,目挑魂与,而盈盈波眼,亦似含睇微笑,与游子相迎送也。然而欣慰之余,凄然以悲。往予少时,客从湖上来,辄夸苏堤杨柳袅袅随风,夹岸桃花剪绡裁锦,闻之心醉,有小腰人面之思。今乃为官军斫伐都尽,千丝万絮无一存者,荒草之中,断根偃卧而已。遥望湖心亭倾攲,几欲坠水,四周台榭,半就湮芜,昔之锦缆牙樯、香车宝马、紫箫公子、红粉佳人不知化为何物!眼前所见,唯有寒鸦几点梳掠斜阳,征鸿数行哀

33、鸣孤渚者。若予四人者,亦空谷足音矣!此如巫峡梦回,马嵬魂断,红颜憔悴,无复昔容,而子亦如杜牧寻春,恨不相逢未嫁时也。惆怅而别,如不胜情。归则又大咤叹曰:“昔卿谋作忆西湖诗,予和之,今予作吊西湖诗,卿谋不及和也。柳可泣矣!泣柳而念张绪当年,不益可泣哉!”因呜咽久之。忽闻江潮夜至,澎湃有声,若相助以哭者。遂挂帆而去。嗟呼!予三十年前于诗中见西湖焉:“睛光潋滟、雨色空濛”是也;于画中见西湖焉:“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是也;于梦中见西湖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仿佛遇之。三十年又二,始见西湖于目中,乃兴尽而返,所见不逮所闻,则与其在目中,反不若诗中情、画中景、梦中人哉!【注】壬午:壬午年,即崇祯十

34、五年(1642)。己丑:清顺治六年(1649)。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西湖去吾苏四百里耳 去:距离B. 乃三十年来不获一望颜色 颜色:色彩C. 惊喜殆不能持 殆:几乎D. 四周台榭,半就湮芜 就:接近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九月二十六日涉吴江 但以刘日薄西山B. 与游子相迎送也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C. 今乃为官军斫伐都尽 其知乃反不能及D. 若予四人者,亦空谷足音矣 吾儿,久不见若影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游记小品文,开门见山,描绘了西湖碧绿的波浪层层叠叠

35、,四面青山环绕,就像晨起的美人对镜梳妆,美不胜收。B. 作者从京城回来,到吴越一带游玩,在钱塘江边住下,主人邀请他观潮,然而想起先前与汤卿谋游西湖的约定没有实现,就急切地去了。C. 作者在文中将心中梦中的西湖与现实所见的西湖进行对比,一种今非昔比的感觉油然而生,全文曲折盘旋,一唱三叹,风格独特。D. 本文以“泣”为文眼,画龙点睛,“泣柳”其实是“泣”毁于兵灾、破败的西湖,从而勾起他隐于内心的故国之情,感叹世道沧桑。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卿 谋 曰 西 湖 不 在 天 上 行 即 到 矣 当 与 君 提 几 两 屐 了 此 梦 中 公 事 不 令 武 陵 花笑 人 寂 寂 也

36、 然 卒 不 果 行 而 卿 谋 遂 殁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至十月七日始抵于杭,临江而舍,期以明发渡钱塘。(2)所见不逮所闻,则与其在目中,反不若诗中情,画中景、梦中人哉!参考答案:14. B 15. C 16. A 17. 卿谋曰/西湖不在天上/行即到矣/当与君提几两屐/了此梦中公事/不令武陵花笑人寂寂也/然卒不果行/而卿谋遂殁 18. (1)到十月七日才抵达杭州临江住了下来,约定第二天早晨渡过钱塘江。(2)所看见的比不上所听说的,那么与其亲眼看见,反而不如诗中情韵、画中景物、梦中之人真实吗?【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

37、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B项,“乃三十年来不获一望颜色”的意思是“竟然三十年来没有机会一睹西湖的容颜”,所以“颜色”的意思是“容颜(指景色)”。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项

38、,以:介词,在/以:介词,因为;B项,也: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也:句中语气词,舒缓语气作用;C项,两个“乃”都是副词,竟然,却;D项,若:像(至于)/若:代词。你。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开门见山”分析错误,开头段写自己距离西湖不远,但三十来不曾有机会去游览西湖美景。和朋友汤卿谋打算有机会要去一览西湖美景,结果朋友已经死去,也没有去成。并没有描写西湖美景,不属开门见山。故选A。【17题

39、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卿谋”“西湖”“天上”“君”“几两屐”“此”“梦中公事”“武陵花”“人”,虚词“矣”“与”“也”“而”,“曰”意思是“说”,为断句标志性词,其后断开;“矣”“也”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西湖”作“不在天上”的主语,“在”为谓语动词,“天上”作宾语,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其后断开;“了”的意思是“了却”,“梦中公事”作其宾语,承前省略主语“(我)与君”,

40、意思是“(我)与你了却这梦中都想要完成的事情”,结构完整,意思独立,前后断开;再结合本句意思:卿谋说:“西湖不在天上,行走就到了啊!应当和你带着木屐,了却梦中这都向往的事情。不让武陵的花笑话我们悄悄的没有行动。”然而最后也没有去西湖游览,而卿谋就去世了。句子可以断开为:卿谋曰/西湖不在天上/行即到矣/当与君提几两屐/了此梦中公事/不令武陵花笑人寂寂也/然卒不果行/而卿谋遂殁。【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

41、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至”,到;“始”,才;“抵”,抵达;“临”,临着,面对;“而”,连词,标修饰;“舍”,动词,住下;“期”,约定;“明”,指第二天早晨;“期以明发渡钱塘”, 约定第二天早晨渡过钱塘江。(2)中的“所见”,“所”字结构,所看见的;“不逮”,比不上;“所闻”,“所”字结构,所听说的;“则”,那么;“反”,反而;“与其,不若”,固定结构,与其,不如;“则与其在目中,反不若诗中情,画中景、梦中人哉” 那么与其亲眼看见,反而不如诗中情韵、画中景物、梦中之人真实吗。【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

42、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找不到文言文参考译文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7题。(每小题3分)温造,字简舆。性嗜书,不喜为吏,隐王屋山。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书币招礼,造欣然曰:“可人也!”往从之。建封虽咨谋,而不敢縻以职事。及节度徐州,造谢归下邳,慨然有高世心。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时李希烈反,攻陷城邑,天下兵镇阴相撼,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

43、。以刘济方纳忠于朝,密诏建封择纵横士往说济,佐其必。建封强署造节度参谋,使幽州。造与济语未讫,济俯伏流涕曰:“僻陋不知天子神圣,大臣尽忠,愿率先诸侯效死节。”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天子爱其才,问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臣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复去,隐东都。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召见,辞曰:“臣,府县吏也,不宜行,恐四方易朝廷。”穆宗曰:“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卿为我行喻意,毋多让。”因赐绯衣。至范阳,总橐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还,迁殿中侍御史。兴元军乱,杀节度

44、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乃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山南西道节度使,许以便宜从事。帝虑其劳费,造曰:“臣计诸道戍蛮之兵方还,愿得密诏受约束,用此足矣。”许之。命神策将董仲质、河中将温德彝、邰阳将刘士和从造。而兴元将卫志忠、张丕、李少直自蜀还,造喻以意,皆曰:“不敢二。”乃用八百人自从,五百人为前军。既入,前军呵护诸门。造至,欲大宴,视听事,曰:“此隘狭,不足飨士。”更徙牙门。坐定,将卒罗拜,徐曰:“吾欲闻新军去主意,可悉前,旧军无得进。”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即问军中杀绛状,志忠、张丕夹阶立,拔剑传呼曰:“悉杀之!”围兵争奋,皆斩首,凡八百余

45、人。亲杀绛者,醢之;号令者,殊死。取百级祭绛,三十级祭死事官王景延等,余悉投之汉江。监军杨叔元拥造靴祈哀,造以兵卫出之。诏流康州。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以功加检校礼部尚书,赐万缣赏其兵。后入为兵部侍郎,以病自言,出东都留守。卒,年七十,赠尚书右仆射。 (选自新唐书,有删节) 【注】驷,此指驿马。醢h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不敢縻以职事縻:束缚B逐主帅自立,德宗患之患:以为担忧C恐四方易朝廷易:轻视 D卒有觉者,欲引去觉:睡觉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寿州刺史张建封闻其名帝虑其劳费 B臣犬马之齿

46、三十有二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 C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长庆初,以京兆司录为太原幽镇宣谕使 D亲杀绛者,醢之叔元,始激兵乱者也,人以造不戮为恨15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建封恐失造,因妻以兄子。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B. 造还,建封以闻,诏驰驷入奏。温造回来,张建封呈报让朝廷知道他。德宗喜欢温造的才能,下诏让他乘驿马至京师。C. 朕东宫时闻刘总,比年上书请觐,使问行期,乃不报。我在东宫时听说刘总,等到我即位,他连年上书不断请求进见,我派人问入觐行期,却不予答复。D. 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绛,众谓造可夷其乱,文宗亦以为能。兴元军叛乱,杀了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改变那里的乱象,文宗也认为他有能力。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造尽管自幼喜好学习,不喜欢做官,过着隐居的生活,却心甘情愿到寿州刺史张建封身边做了官。 B. 唐德宗面对李希烈等人的叛乱,密诏张建封挑选纵横士劝说表达效忠的刘济,温造被选中,并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C. 长庆初年,温造以太原幽镇宣谕使的身份,为刘总分析了他的处境,让刘总幡然顿悟,归顺了朝廷。 D. 节度使李绛被杀,温造前往军队处理事务,他利用智谋查找出了凶手,并对他们进行了严惩。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