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金砖4国受访者对中国文化具体产品类别的选择偏好(金砖国家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调查)材料二:舆论场有很强的惯性,外界多年积累形成的刻板印象不大可能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国际上对中国仍存在诸多模糊和错误的认识,有些是基于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有些是出于对世界权力转移的恐惧,有些则是因为中外语言文化和表达方式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偏颇。还有少数反华分子和他们背后的势力,常年靠攻击、抹黑中国谋生,大肆收集、编造和散布负面信息。近年随着中
2、国的发展强大,美国和西方一些人极力鼓吹把中国作为首要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已经提出将全球战略重心从应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和全球性挑战向同传统大国竞争重新聚焦。(傅莹讲好中国故事 改进国际传播)材料三: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为不同文明主体提供了对话的新场域。调查显示,尽管电视依旧对社会舆论具有重要影响,830%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电视了解中国文化,但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交互性,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在7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方面,互联网占比为5360%,社交网站和搜索引擎成为青年群体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方式。此外,家人或朋友(620%)、NGO(非政府组织)或NPO(非营利组织)等社会组织(
3、390%)、工作伙伴(320%)等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渠道超过广播(140%)、报纸(130%)和杂志(150%),成为青年群体接触、了解和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介渠道,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实现了一定范围的自由流动。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线上线下复合型文化传播模式。逐步丰富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或区域交流模式,在网络空间展示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现代中国文化的精华。紧扣不同国家或地区受众的文化认知偏好,展示易于为其广泛接受的文化内容。发挥影视文化产品的传播直观性和易达性优势,提供青年喜爱的、凝聚当代文化共识的文化产品。借助互联网交互渠
4、道,形成反馈互动机制,满足对象国受众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和期待。以线下文化交流为支撑,通过开拓线上文化沟通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复合型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让文化产品为各国民众所用。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产品、文化娱乐服务为载体,打开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的大门。以文化创意产业和数字内容产业为抓手,积极拓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文化产业市场,让更多具有当代文化价值特性、主体国家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成为凝聚文化共识、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使其融入沿线各国民众生活,成为日常生活之用,真正让
5、文化成为“民心相通”的润滑剂、升华剂。注重国际青年人才培育,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文化对话与交往。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中,中国科技部与蒙古国教育文化科学体育部签署关于共同实施中蒙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举办“一带一路”专项双多边交流培训、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青年群体对于文化多样性的接受程度高、意愿强烈,在落实峰会精神时,要让青年群体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故事,让各国青年秉持欣赏、共享的观点与态度,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努力。(“一带一路”沿线七国青年对中国文化认知的调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
6、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 A B. B C. C D. D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金砖4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演出的选择偏好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加强中国文化演出创新和国际之间的交流。B. 只要根除一些人头脑中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就能够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偏见。C. 美国把中国作为战略竞争的对手,已经将全球战略重心由应对恐怖主义和全球性挑战向同中国竞争聚焦。D. 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和重要渠道,再也没有必要依赖传统媒介渠道传播文化信息。9.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7、7. B 8. A 9. 将互联网与传统传播方式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复合型文化传播。搞好政治宣传工作,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模糊或错误认识,改变传播环境。打造特色文化产品,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产品、文化娱乐服务为载体,打开中国与国际社会沟通交流的大门。培养国际青年人才,促进国际青年间的文化对话和交往。【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B项,“其原因为反华势力的抹黑”概括
8、不全,由材料二可知还有很多原因。故选B。【8题详解】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B项,“就能够改变”说法绝对化;C项,“向同中国竞争聚焦”缩小范围,原文是“向同传统大国竞争重新聚焦”;D项,“再也没有必要依赖传统媒介渠道传播文化信息”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介渠
9、道”。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到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看法。通读材料,可知答题区域在材料二和材料三,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国际上对中国仍存在诸多模糊和错误的认识,有些是基于一些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地缘政治观念、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有些是出于对世界权力转移的恐惧,有些则是因为中外语言文化和表达方式差异造成的理解上的偏颇。还有少数反华分子和他们
10、背后的势力,常年靠攻击、抹黑中国谋生,大肆收集、编造和散布负面信息”“互联网时代,新技术为不同文明主体提供了对话的新场域。调查显示,尽管电视依旧对社会舆论具有重要影响,830%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电视了解中国文化,但互联网因其便捷性、即时性和交互性,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在7国青年接触中国文化的渠道方面,互联网占比为5360%,社交网站和搜索引擎成为青年群体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方式”“家人或朋友(620%)、NGO(非政府组织)或NPO(非营利组织)等社会组织(390%)、工作伙伴(320%)等人际传播与组织传播渠道超过广播(140%)、报纸(130%)和杂志(150%),成为青年群体接触、了解
11、和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渠道”“社会文化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完全依赖传统媒介渠道,网络传播与人际传播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实现了一定范围的自由流动”“以互联网为基础,形成线上线下复合型文化传播模式”“逐步丰富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或区域交流模式,在网络空间展示传统中国文化的精神和现代中国文化的精华”“紧扣不同国家或地区受众的文化认知偏好,展示易于为其广泛接受的文化内容。发挥影视文化产品的传播直观性和易达性优势,提供青年喜爱的、凝聚当代文化共识的文化产品”“以线下文化交流为支撑,通过开拓线上文化沟通渠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复合型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好中国形象”“通过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丰富多彩的
12、文化活动、文化消费产品、文化娱乐服务为载体,打开沿线国家和地区民心相通的大门”“注重国际青年人才培育,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文化对话与交往”“要让青年群体讲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文化故事,让各国青年秉持欣赏、共享的观点与态度,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努力”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条谈谈自己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外国青年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文化的看法。【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
13、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答题时注意从材料中分出角度进行概括。2.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710题。从“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到“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原文见课本。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一个城市与人相似,各有不同的品格,有的卑污狭隘,好奇多疑;有的宽怀大量,豪爽达观。北平是豪爽的,北平是宽大的。它包容着新旧两派,但它本身并不稍为之动摇。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北平却不理这回事。胡须
14、苍白的画家,住在大学生公寓的对面,北平也不理这回事。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北平也不理这回事。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谁去理那回事?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谁去理那回事?穿衣尽可随便,吃饭任择餐馆,随意乐其所好,畅情欣赏美善谁来理你?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人地中,藉之得畅茂。在他的树阴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根,在地下有多少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7文章的第一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它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_
15、8第二、三段写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又是如何写的?_9在第四段结尾,作者为什么说“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形容老大的北平呢?”_10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之所以写的非常成功,是和他善于选择特定的视角,紧紧扣住城市的特点,进行多方面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分不开的。B林语堂,他以一个“老北平”的身份,要着重告诉大家的是北平为什么会成为“理想的居住城市”。从这个视角出发,他写了北平货贩众多,购物方便,居住的多半是宽阔舒畅的四合院,连坐人力车也格外便宜。进而又刻画了北平人那种悠然度日的心态和模样所有这些描写,可说是原汁原味,绘形传神,给人以不同一般的感受。C作者认为北平具
16、有“老”、“多”、“新”三大特点。“老”即古老、历史悠久:“北平好像是一个魁梧的老人,具有一种老成的品格。”“多”即多样性,兼容并包。“新”即时髦,“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新式汽车”等。D文章进行既概括又具体的描写。内容很多而篇幅有限,自然只能概括地写,但一味概括又容易枯燥,因此得在适当的地方稍作展开,形容几句,这是写此类文章应该掌握的一种艺术技巧。动人的北平写到堂倌,没有忘掉他们“肩上搭着手巾”,写到老年人力车夫,没有忘掉“一定要强拉你回家”的倔劲儿,写到居民在花园中拔白菜,不忘补充一句“抬头可以看到西山的雄姿”。凡此种种,都是花笔不多而收效颇佳,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参考答案:
17、7.第一段写了北平老成、豪爽、宽大、包容、守旧融新的特点。这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概括介绍了北平的特点,具有总领全文内容的作用。8.这两段写北平“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与着木屐的东北老妪并肩而行”,“新式汽车与洋车、驴车媲美”,“在高耸的北京饭店后面,一条小路上的人过着一千年来未变的生活”,“离协和医院一箭之地,有些旧式的古玩铺,古玩商人抽着水烟袋,仍然沿用旧法去营业”等,表现了北平新与旧、雅与俗共存的特点。作者采用对比的方法,呈现了北平特有的各色共存的城市景象,由此体现北平包容新旧、宽怀大量的特点。9.第四段将北平比喻成“一株古木老树”,它“根脉深入地中”,树干枝叶“藉之得畅茂”。把生活在此地的人
18、比喻为“在它的树荫下与枝躯上寄生的”“数百万的昆虫”。昆虫之于枝繁叶茂的大树,实在是难以看得全,认得清的。同样,一个生活在古老而深厚的北平的居民,是很难将北平形容得全面而恰当的。作者这样说,是在突出北平历史古老、内涵丰富的特点。10.C(作者写北平的特点有二,一是老,二是多,没有“新”)【答案】3. 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22题各3分,第23题4分,共10分)第二天我起得很迟,午饭之后,出去看了几个本家和朋友;第三天也照样。他们也都没有什么大改变,单是老了些;家中却一律忙,都在准备着“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杀鸡,宰鹅,买猪肉,用心细细
19、的洗,女人的臂膊都在水里浸得通红,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煮熟之后,横七竖八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五更天陈列起,并且点上香烛,恭请福神们享用;拜的却只限于男人,拜完自然仍然是放爆竹。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天色愈阴暗了,下午竟下起雪,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壽”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
20、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况且,一直到昨天遇见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的。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我就站住,豫备她讨钱。 “你回了?”她先这样
21、问。 “是的。” “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我万料不到她却说出这样的话,诧异的站着。 “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很悚然,一见她的眼盯着我的,背上也就遭了芒刺一般,比在学校里遇到不及豫防的临时考,教师又偏是站在身旁的时候,惶急得多了。对于魂灵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样回答她好呢?我在极短期的踌躇中,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也许有罢,我想。
22、”我于是吞吞吐吐的说。 “那么,也就有地狱了?” “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管这等事。” “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唉唉,见面不见面呢?”这时我已知道自己也还是完全一个愚人,什么踌蹰,什么计画,都挡不住三句问。我即刻胆怯起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我乘她不再紧接的问,迈开步便走,匆匆的逃回四叔的家中,心里很觉得不安逸。21写出划线句的作用。(3分) 22“我”为什么决计明天就要走?(3分) 23选文对祥林嫂进行了哪些直接描写?写出了她怎样的境遇和心理状态?试举例分析。(4
23、分) 参考答案:21答案:紧承上文说明“祝福”的含义,交代背景,解释文题,为下文祥林嫂正是在这样迎接福神的日子里死去做铺垫,突出了文章的批判性。解析:根据上下文,以及句子在语段的位置可知本句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再根据文本内容解释怎么承的上,又怎么启的下。22.答案:“我”不满于鲁镇压抑黑暗的环境,不满于鲁四老爷的守旧陈腐,“我”碰到祥林嫂,被问及灵魂有无的问题,使我不能“安住”。“我”的胆怯逃避心理。解析:本题实际是考察考生小说情节的把握,由课文内容,结合文章背景知识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推断,本题由前文的情节不难筛选出答题信息。23.答案: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祥林嫂此时已纯乎是个乞丐,境遇悲惨,近乎
24、死亡,内心麻木、绝望。(每一项要举例)解析:本题实际是考察考生对“祥林嫂”这个人物的理解,本题回答时一定要结合文本,概括要在全文理解的基础上即把握好主题。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
25、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左师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曰
26、:“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选自战国策,有删改)【注】赵太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威后。赵惠文王死后,子孝成王被立为国君,因年少,由威后执政。长安君:赵太后最小的儿子的封号。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7、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恣君之所使之 恣:肆意B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 微独:不仅,不但C老妇恃辇而行 恃:依靠D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郄:病痛10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赵太后“疼爱儿子”的一组是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A B C D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B.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
28、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D.触龙说自己幼子虽然“不肖”,但还是“窃爱怜之”。他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日食饮得无衰乎?(3分)(2)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3分)(3)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3分)参考答案:9. A(恣:任凭) 10B(是触龙的
29、小儿子;是太后需明白的道理;是疼爱女儿)11. D(“他认为太后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错,触龙故意反话正说。)12(1)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日”“得无”“衰”各1分)(3分)(2)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窃”“以为”“贤”各1分)(3分)(3)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尊”、状语后置、“及”各1分)(3分)参考译文:赵太后刚刚掌权,秦国就加紧进攻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作为人质,才出兵。”赵太后不同意。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白地对左右侍臣说说:“有再说
30、让长安君为人质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脸上吐口水!”左师触龙(对侍臣)说,希望拜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走入殿内就用快走的姿势慢慢地走着小步,到(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见您有很长寸问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后的福体有什么毛病,所以还是想拜见太后。”说:“我(也是脚行毛病)要靠手推车行动。”(触龙)说:“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就靠喝点粥罢了。(触龙)说:“老臣近特别不想吃饭,于是强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欢吃的食物,对身体也舒适些了。”太后说:“我不能(像您那样散步)。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左师公说:“老臣的犬
31、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爱他,希望(您)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人数,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求您!”太后说:“答应您!年龄多大了?”(触龙)回答:“十五岁了。虽然还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小儿子吗?”(触龙)回答:“比女人爱得厉害些。”太后笑着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触龙)回答:“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考虑得长远些。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时,(她上了车)还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惦念、伤心她的远嫁,这也够伤心的了。送走以后,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
32、祭祀您一定为她祈祷,祈祷说:一定别让她回啊这难道不是从长远考虑,(希望她)有子孙相继为王吗?”太后说:“是这样。”左师公说:“从现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的子孙凡被封侯的,他们的继承人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没有。”(触龙又)问:“不仅是赵国(没有),其他诸侯国子孙被封候的,其继承人有在侯位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是这些被封侯的近的灾祸及于自身,远的灾祸及其子孙。难道是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地位高贵却没有功,俸禄优厚却没有劳,而且拥有的贵重宝器多了。现在老太太让长安君的地位尊贵,并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给他,还给他很
33、多贵重的宝器,却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驾崩了,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身呢?老臣认为老太太为长安君考虑得太短浅,所以认为您(对长安君)的爱不如燕后。”太后说:“(您说得)对。任凭您怎样支使他吧!”于是为长安君备车一百乘,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才出兵。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与写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
34、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
35、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
36、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B.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C.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D. 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11. 下列对文中加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自明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B. 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
37、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C. 累迁,表示官职多次调动。在古代,超迁、擢、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黜、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D. 通鉴纪事本末为中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学著作。“纪事本末体”兼有纪传、编年二者优点,使“数千年事迹经纬明析”。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以修身与写赋参加国子监考试,后又参加礼部考试,得词赋科第一。周必大、刘珙看好他的前程。B. 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C. 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
38、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D. 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草房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2)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袁枢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话,造成祸乱。(2)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上是从袁枢开始的。10. 试题
39、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11. 试题分析:“自明朝以后”有误,应是“自隋朝以后”。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12. 试题分析:“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错误,应是宰相赵雄赞赏。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
40、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袁枢,字机仲,建宁府建安县人。少年时努力学习,曾经用修身为弓赋在国子监应试,周必大、刘珙都用远大前程期许他。参加礼部考试,考词赋第一名,担任兴化军教授。担任礼部试官。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盛大广博,于是辨别它里面的事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孝宗读了嘉奖赞叹,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说:“治国的方法都在这里
41、。”后来有一天,皇帝问袁枢现任什么官,龚茂良按实回答,皇帝说:“可以任他为寺监簿。”于是凭着大宗正簿的身份上朝对答皇帝的询问,就根据史书进言说:“我私下听说陛下曾读通鉴,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话,造成祸乱。皇帝说:“我不至于和这些人在朝廷策划国事。”袁枢道歉说:“陛下的话说到这里,是天下人的福气。”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分工负责国史传记。章悖因为是袁枢的同乡,委婉地请求袁枢用文辞修饰他的传记,袁枢说:“我是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不隐瞒,宁愿对不起老乡,不可以对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的评论。”当时宰相
42、赵雄总管修史的事,见到这事感叹说:“不愧于古代的优秀史官。”升任大理少卿。通州百姓高氏因为产业的事被关进大理狱,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接受巨额贿赂偏斜包庇高氏,袁枢原原本本地把事情报告皇帝,大家替袁枢担心。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上是从袁枢开始的。朝廷下诏让袁枢代理工部侍郎。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的任命。光宗继位,恢复原来的官职。提拔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靠近长江,每年被冲垮成一片汪洋,百姓无处安身。楚国的旧城楚观还在,建草房,迁移百姓居住在那里,以防备意外之事。种树木几万株,作为屏障,百姓感激他。开禧元年
43、,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创作易传解义和辩异童子问等书藏在家里。6. 课外语段(12分) 帝久欲相准,患其刚直难独任。景德元年,以毕士安参知政事,逾月,并命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准以集贤殿大学士位士安下。是时,契丹内寇,纵游骑掠深、祁间,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意。准日:“是狃我也请练师命将,简骁锐据要害以备之。”是冬,契丹果大入。急书一夕凡五至,准不发,饮笑自如。明日,同列以闻,帝大骇,以问准准日:“陛下欲了此,不过互日尔。”因请帝幸澶州。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壹驾起壹熊之欲还内。准日:“陛下入则臣不得见,大事去矣,请勿还而行”帝乃议亲征,召群臣问方略。契丹既围瀛州,直犯贝、魏,中外震骇。参知政事王钦若
44、,江南人也,请幸金陵。陈尧叟,蜀人也,请幸成都,帝问准,准心知二人谋,乃阳若不知,日:“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轶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耶?”遂请帝幸澶州 及至南城,契丹兵方盛,众请驻跸以觇军势准固请日:“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盘慑,非堑以取威决胜也。且王超领劲兵屯中山以扼其亢,李继隆、石保吉分大阵以扼其左右肘,四方征镇赴援者日至,何疑而不进?”众议皆惧,准力争之,不决,出遇高琼于屏间,谓曰:“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对曰:“琼武人,愿效死。”准
45、复入对,琼随立于庭下,准厉声日:“陛下不以臣言为然,盍试问琼等?”琼即仰奏日:“寇准言是。”准日:“机不可失,宜趣驾。”琼即麾卫士进辇,帝遂渡河,御北城门楼。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节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狃:ni,轻侮。9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书一夕五至,准不发 发:启封、打开 B出奇以挠其谋, 挠:扰乱、打乱 C坚守以老其师 老:使疲惫 D太尉受国恩,今日有以报乎 报:报告、告知10下列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A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 B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 C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 D同列惧欲退准止之令候帝驾起帝难之欲还内11.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