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图形设计修辞中的“元素替换”.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906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图形设计修辞中的“元素替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图形设计修辞中的“元素替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图形设计修辞中的“元素替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创意与设计I设计理论Design Theory 079论图形设计修辞中的“元素替换”文/张野,李星星(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Research on the Element Replacement in Graphic Design Rhetoric摘要:在构建图形设计修辞学三维向度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辨析了“替换性”和“元素替换”的联系与区别,明确了元素替换是基于寄仝 性动因的一种符号组合模式,进而界定了替换形的概念与边界。基于同构图形的5种源模态,认为替换形、共用形、双关形、正负形、仿拟 形、填充形和渐进形是7种核心修辞依此构建了替换形中心视角的核心-二级边界修辞模型。通过图形案例的符号

2、切分,明确了替换形 的全部核心-二级边界修辞亚类型的组合模式及基本特征。关键词:元素替换;图形创意;设计符号;设计修辞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theoretical model of graphic design rhetoric,the relationship and difference between IIreplaceability,and element r eplacement are analyzed.It is clear that element r eplacement is a sy

3、mbol combi nation mode based on parasitic motivation,and then the concept and boundary of replacement graphics are defined.Based on the five source modals of isomorphic graphic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seven kinds of core rhetoric are replacement graphics,common graphics,pun graphics,positive and

4、negative graphics,parody graphics,filling graphics and gradual graphics.Therefore,the core-secondary boundary rhetoric model of replacement figure central perspective is constructed.Through the symbol segmentation of graphic cases,the combination mode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ll core-secondary

5、boundary rhetoric subtypes of replacement figure are clarified.Key words:element replacement;graphic creation;design symbol;design rhetoricDOI:10 39 69/J.ISSN.16744187.2023.02.010作为一种“入门”手法,图形创意 设计中的“替换”如此基础,又如此常 见,以至于像空气和水一样,反被研究 者所忽略。尽管它以“替换”“替代”“置 换”为名,频繁的出现于各类专著、论 文和教材中,但作为最基本的图形组 合“公式”,无论从概念到边界

6、,还是从 手段到类型,都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因此,系统研究图形设计中的“替换”现象,探究其本质特征与组合规律,是 图形编码研究领域不可回避的关键问 题。鉴于替换融合了替代和置换的综 合意思,本文将以“替换”为统一称谓 开展研究。一、“替换性,写元素替换力“替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思维 模式,“替换性”是符号转换关系的基 石。冯广义认为:所有的修辞活动都可 以说是利用了语言符号之间存在着的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760015)o作者简介:张 野,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设计符号学080 创意与设计 总第八十五期|2023年第2

7、期一种可替换关系,这种可替换关系是建 立在语百符号的两个特定的关系一组 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在横 组合和纵聚合的交汇点上出现了具有 可替换关系的语言符号,便有了修辞,即 使是语符列之间的替换也是如此 替换是修辞学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 法叫 从这个视角来看,“替换性”是广 义的,是设计符号间互相替代转换的 基本性质。而本文的议题则更偏重狭 义的“元素替换”,即通过替换实现图 形组合的设计修辞手法。辨析“替换 性”与“元素替换”的联系与区别,是避 免概念混淆的首要任务。设计修辞学研究主体在于探析设 计方式手段,即设计如何编码。作为符 号化思维的动物,人的视觉符号编码行 为,本质是通过选择

8、符号题材来源f选 择符号组合方式一选择符号表达形式 这一路径得以实施,千变万化的创意均 来自于上述选择的排列组合叫因此,“题材-组合-形式”是构建图形设计修 辞学理论体系的三维向度(见图1)。每 个向度均存在核心部分与边界部分,核心部分是该向度的主体,而边界部 分在特定情况下可转化至临近向度0 题材向度中的“题材联想”可向组合向 度转化;组合向度中的“形式法则”可 向形式向度转化;形式向度中的“风格 模因”可向题材向度转化,该模型为解 释设计修辞的多模态现象提供了理论 工具。广义的“替换性”普遍存在于上述 体系的三维向度中,是“在场”与“非在 场”设计要素间转换的元动因:在题材 来源向度,“替

9、换”驱动了符号概念的 选用与舍弃,它既可以通过“题材选 择”,把一个标志设计主题由太阳转换 为月亮,也可以依托“题材联想”超出 现有集合,召唤出其他集合中的符号,如用毛泽东主席指代红太阳,这为题 材来源的多样化拓展提供了无限可 能。基于类似性动因的隐喻、基于邻近 性动因的换喻、基于变异性动因的讽 喻和基于整体局部关系转换动因的提 喻是题材联想的四大修辞格;在组合 关系向度,“替换”则通过通过选择“句 法类型”,让图形通过特定的组合法则 加以结合,实现意义上的超越,图形设 计的创意感多来自于此;在形式特征 向度,“替换”实现了设计表达结果的 多样性,从字库中选择一款更为合适 的字体,亦或为设计作

10、品更换一种风 格,都是替换性思维在设计编码收尾 阶段的体现。相对于广义的替换性,狭义的“元 素替换”则特指组合关系向度下的一 类核心组合法则,是一种通过使用甲 图形符号(本体)去替换乙图形符号(喻体)下位要素,进而成组合图形(本 体+喻体)的一种“公式”。二、替换图形的概念与边界相对于设计符号学,设计修辞学 的研究主体不是关注设计“表现了什 么”,而是关注设计“如何表现”,从这 个角度来看,组合机制探究是设计修 辞研究的首要任务,其关注“甲乙图形 符号以何种方式组合”这一命题,是全 部图形组合法则的集合,产生的结果 则被阿恩海姆定义为“同构图形”,探 索替换图形的概念与边界,首先应明 确它与同

11、构图形的关系。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对二者关系存 在争议:一种认为替换图形是同构图 形的一种,又可称为异质同构或置换同 构,认为元素替换是以常规图形为依 据,保持其物形的基本特征,将物体中 的某一部分被其他相似或不相似形状 所替换的异常组合(史亚丽20084,成 寓寓20165,李玲玉2019);另有部分 学者则将二者视为同级概念,认为替 换图形与同构图形属于图形设计的两 个不同形式(邓白云2013。我们可回 归到同构的主流定义,对上述两大分 野加以辨析:“同构是指将两个或两个 创意与设计I设计理论Design Theory 081以上图形通过图形设计的组合、嫁接 等处理手段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一

12、 个新图形,并且要传达出一个新的意 义。这个新图形并不是原图形的简单 相加,而是一种图形意义的超越或突 变”。从这个定义来看,替换图形显然 是同构图形的一种。且同构的范围相 当广泛,某种程度上涵盖了全部实现 图形意义超越的“组合”结果。此外,异 质同构也不能等同于元素替换,因为 两种性质相异的符号可以通过其他组 合手段实现图形同构,因此,上述两类 观点均有偏颇之处。经过大量图形样本分析,图形同 构可能呈现“共生、共存、寄生、仿拟、互用”等5种源模态:(1)共存模态:甲 乙图形相对独立,但双方被形态演进 状态的中间元素所联系,其核心修辞 是“渐进形”;(2)共生模态:图形同构 来自于甲乙之间的元

13、素共用,依据面 共用、线共用和线面共用可分为共用 形、正负形、双关型等三种核心修辞;(3)仿拟模态:即甲通过模仿乙的形态 产生双向解读意义,其核心修辞类型 是“仿拟形”;(4)互用模态:即甲乙彼 此提供对方缺失的元素,双方凭借互 用实现新图形的完整,其核心修辞类 型是“填充形”;(5)寄生模态:即甲替 换掉乙的某个下位要素,寄生在该要 素的相应结构位置上。“替换形”正是 这种寄生状态图形,即在不改变被动 符号(乙)的语构关系基础上,通过使 用主动符号(甲)对被动符号的下位元 素加以替换后形成的新图形。其主要 特征在于主动符号保留了完全的识别 性(无损),而被动符号中被替换的元 素消失(折损)。

14、图形同构正是来自于上述5种源 模态,源模态叠加产生了大量的多模 态图形,这是图形类型无法清晰界定 的主要原因。对应上述多模态图形,我 们相应提出“核心修辞-二级边界修辞-三级边界修辞”体系,该体系包括共用 形、双关形、正负形、替换形、填充形、仿拟形、渐进形等7种核心修辞,核心 修辞叠加产生边界修辞,而边界修辞 正是产生多模态图形的“组合公式”。由此构建起“核心修辞-二级边界修辞-三级边界修辞”理论体系,为分析解读 复杂同构现象提供了理论工具。通过 对大量图形的设计符号切分研究,我 们提出了替换形中心视角的核心-边界 修辞模型(见图2),模型中的替换形与 其他核心修辞相互作用,产生了“替换 共用

15、形、局部双关形、替换仿拟形、替 换填充形、反形替换形、渐进替换形”等6种边界修辞,而替换形核心修辞本 身还可进一步细分为若干亚类型。图2替换形中心视角的核心-二级边界修辞模型三、替换形的核心修辞亚类型罗兰巴特指出:“无论是细究还 是泛论,艺术总是由符号组成,其结构 和组织形式与语言本身的结构和组织 形式是一样的”。图形组合在语法特 征上也具有与语言类似的结构,正如 语言可以切分为无法识别意义的最小 单元语素一样,图形符号同样可 以向下可切分为“下位图形元素”。和 模块化图形符号类似,将图形切分为 点线面再进行组合传递新含义叫这种 切分为管窥同构图形的组合模式提供 了可能。图形可简单分为平面形式

16、与 立体形式两种视觉状态,我们运用符 号切分法分别考察上述两种形式的图 形案例,以期穷尽归纳替换形核心修 辞的亚类型。3.1替换形核心修辞的9种模式在研究中,我们将具有独立完整 形态特征且具有明确意义的图形视为 上位符号,令X,Y代表主动符号和被 动符号,使用X,X2,X3,表示符号的 下位元素,使用Xu】代表多个题材和形 式相同的下位元素,相应X123表示题材 形式不同的下位元素。多个上位符号 形成符号段落,其中同性质符号组合 称之为“同质段落”,分别用X或丫心 表示;多个不同符号称之为“异质段 落”,用乂赵或丫赵表示。用表示替 换手法,以此可以看出主动符号替换 了被动符号的那一部分,而用“

17、+”表示 被动符号剩余的部分。由此可使用上 述代码对元素替换图形案例进行符号 切分分析。元素替换的实质是用上位 主动符号(本体,X)去替换被动符号(喻体,Y)的某个或多个下位符码的专 门手段,其基本公式为“XY1+Y2”。这 082 创意与设计 总第八十五期|2023年第2期个公式鲜明地表达了替换类核心修辞 的3个边界条件:第一,主动符号X是形 式与意义均可识别的完整上位符号或 段落文本,因此可存在XX,乂遊3种 情况;第二,被动符号是一个符号单 体,且只能在其下位发生“局部替换”,如果发生了“完全替换”,修辞模式将 转向为仿拟类或填充类边界修辞,被 动符号需要从下位视角审视,因此存 在Y1、

18、Y111、Y1233种可能。本体与喻体符 号进行排列组合,可形成9种组合方 式,这正是替换形核心修辞的全部下 位亚类型。在表1的案例中,X符号库中 有苹果、DOG单词、骰子、叉子、香肠、面包等题材各异的主动符号,喻体Y是 一辆小客车,且可被明确的切分为车 顶、车窗、车身、轮子等下位(Ye,其中 还有3个形态完全相同的单个车窗(Yin),该图形既有同质下位元素,又具 有异质下位元素,是一个理想的被动符 号分析案例。选用主动符号库中的图形,依据形态类似性对被动符号的下位进行 替换尝试,可得到许多有趣的组合效果。3.2立体下位元素替换除平面形式外,二维图形常通过 表达背面、侧面、投影、空间关系来构

19、建视觉的立体感,替换这些表达立体 的下位要素,往往会带来出其不意的 效果。发生在侧面位的替换常常将主 动符号限定为某一空间场景,营造一 种视错觉,这也是很多专著中提到的 特异空间手法。投影元素则借助影子 可塑性强的特点,将物体的影子位替 换为其他主题,将实与虚融为一体,这 种替换所需的条件较为宽泛,成为一表1替换图形的核心修辞类型条件 xYU1X丫1+丫2XaaaY1+Y2XtYiii+Y2XaaaY111+Y2Y12 3xy123+y4Xaaayi23+Y4XABJY12 3+Y4种主流图形创意手法,又被称为异影 同构。此外,当我们将空间视为一个符 号的时候,其下位要素被替换后,将形 成尺度

20、变异的奇幻效果(见图3)。值得 一提的是,当前图形创意主流教材往 往将上述立体位的替换手法以“特异 空间”“异影同构”为名,将其从“元素 替换”独立出来分别阐述,这种作法实 有不妥,特异空间的命名来自于“题 材”,异影同构的命名来自于“下位”,而元素替换的命名则来自于组合法 则,这造成了命名逻辑的混乱,实质上 是对“题材来源-组合关系-形式特征”三维向度的辨析不清。四、替换形的边界修辞类型4.1替换形与仿拟形的边界修辞:替换仿拟仿拟图形是使用甲符号去模仿乙XAAAxabcy1+y2岂田Xabj Y111+Y2符号形态的设计修辞手法,一般选用 性质和形态可自由变化的甲符号,如 柔性体、自由体或者

21、某种材质,这样会 较为方便地实现形态的类似性或符合 性,如图4中的“冰熊”“链条AE字母”,都是使用“冰”“链条”这一类自由形态 去表达被动符号特征,产生的结果具 有一定双关性。仿拟图形的基本模型 是X:YO依据前文所述,替换形的基本 模型为“XY1+Y2”,其中丫2的存在表 示被动符号有一部分没有被替换,当 这一部分也被替换时,替换行为就变 成了全部代替,也可以理解成使用多 个符号将另一个符号“表达”了,由此 进入了替换和表达修辞的边界,被称 为替换仿拟图形。寄生性和仿拟性并存,是该边界修 辞类型的主要特征。一方面,多个甲符 号将乙符号的全部下位代替,模仿了乙 符号的形态;另一方面,这些符号

22、还是 依据乙符号的“规则”组合存在如图4创意与设计I设计理论Design Theory 083背面下位空间下位侧面下位侧边下位投影元素替换空间关系替换图3立体下位的元素替换X:YyAAA vA I 111(123)wybc vA 1111(123)仿拟图形替换仿拟图形图4替换仿拟形084 创意与设计 总第八十五期|2023年第2期中的各种替换仿拟图形案例,每个参与 的甲方符号,都“对号入座”,努力通过 形态类似去适合对应乙方下位的形式 特征,这与元素替换的要求一致。4.2替换形与填充形的边界修辞:替换填充填充形是一类使用甲符号去适应 乙符号轮廓的设计修辞手法,属于一 种互用关系,即甲提供面要素

23、,乙提供 轮廓要素的组合方式,填充形的核心 在于甲图形需要主动适合乙图形的“轮廓”特征,无论这种适应是经由裁 切还是拼置。我们将那些替换与填充 组合方式并存的图形称为替换填充图 形。图5中最右侧的俄罗斯套娃的脸部 被高尔夫球替换,身体作为轮廓被高 尔夫球场填充,形成了“替换-轮廓填 充”的复合形态。而另一个手与星星组 成的大树图案,则使用了多个星星去 填充树冠的轮廓,而使用手去替换树 干,属于段落形式的替换填充形。4.3替换形与共用形的边界:替换 共用共用形指图形之间产生相交结合,交集是双方天然类似的某个局部,交集 外的部分则保持各自独立。共用形合并 了修辞参与符号间的形态类似局部,可 以达到

24、省略图形信息,起到以一敌多的 效果。共用形和替换形的边界被称为替 换共用形,特指元素替换关系发生在共 用区的一种情况(见图6)。4.4替换形与双关形的边界修辞:局部双关双向解读图形源自两种可能,一 种是本体与喻体之间存在天然的形态 类似性部分,可产生共用关系;另一种 则需要通过折衷处理构建甲乙之间的 形态类似,并形成中间状态表达两个 意义,这就是“双关”手法。我们使用 X=Y表示两者发生了双关关系。当双 关只发生在被动符号的局部时,被称 为“局部双关”,指本体的整体(X)与喻 体的局部(YJ发生双关,而喻体其他 部分(Y2)保持原态,基本修辞格可表 示为X=Yi+Y2。这类修辞属于部分局部 元

25、素保留原态,而部分局部元素产生 变化,这与元素替换的模式相通,但这 绝非甲替换乙,而是呈现出甲乙双向 解读的“半替换”特征,因此是双关与 替换的边界修辞。如图7中大象的图 形,大象的耳朵(YJ看似被折叠一角的 纸替换,大象头部特征完全保留(丫2),反之也可解读为大象长了一个很像一 页纸的耳朵。在最右侧的案例中,狮子xY1+Y2 Xaaa-Y1+Y2 xabc_Yi+y2上位填充图形段落填充图形替换填充图形图5替换填充形创意与设计I设计理论Design Theory 085替换共用形一个反形,其正形的衬衫部分保留,而 负形的领带下位被女孩身体替换;另 一个使用书替换手臂肌肉的图形,也 是反形替换

26、的案例。反形替换是一种元素替换运用于 正负形下位的特殊情况,可以理解为 是替换形与正负形的边界修辞。4.6替换形与渐进形的边界修辞:渐进替换图6替换共用形渐进形代表了一种图像共存的组的鼻子被一个红酒杯替换,狮子的面 孔未被替换,但也恰恰与红酒杯所在 的场景产生了一种双关性。这种复合 了替换解读性和双关解读性的边界修 辞类型被称为局部双关。4.5替换形与正负形的边界修辞:反形替换元素替换不仅可以施加在图-图关 系中,还可在图-底关系中发生。当前学 界将图称为“正形”,将底称为“负形”,将所有具有图底关系的组合图形统称 为“正负形”。根据前期研究,图底关系 有3种可能凹:(1)补形:图底之间呈现

27、互补关系,正形和补形之间共享边界,依线共生苗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标准“正负形”,属于共生同构状态,而非“寄生”替换关系;(2)减形:甲被反白 形式的乙所遮挡,好似乙减掉了甲。减 形不具备发生元素替换的条件,因为 甲乙均为上位符号,而元素替换的前 提是使用上位符号去替换被动符号的 下位。如图8中“狗抱着瓶子”i啲图形,狗和瓶子都是独立的符号概念,即使 把瓶子替换成一个惊世骇俗的事物,也无非在运用符号的“替换性”而已,并非本文所探讨的“元素替换”。(3)反 形:图形某一部分的下位符码以反白 方式表现,在这里,Y由正形和负形的 不同下位组成,所以反形符号可以被 替换。图8右侧的的衬衫领带图形就是合关系

28、,甲乙图像各自保持一段距离,中间用两者的渐进形态加以联系,清 楚地展示了甲变为乙的演进过程。当 渐进部分发生元素替换时,就被称为“渐进替换”。图9中人与星星的渐进图 和由猿到人的演进图都是渐进形的典 型案例,我们尝试在渐进段的某一下 位进行元素替换,使图形产生了新的 意义。值得一提的是,渐进形中的“替 换”必须受到渐进规律的控制,违背渐 进规律的替换行为,将打破渐进形的 演进逻辑,造成“视觉中断”,从而带来 解读的困难。巧妙的渐进替换不但可 带来3个符号并存渐进的视觉感受,且 被替换部位会形成一种特异图形的突 出感。局部双关形X=Yl+Y2R B H正形位 背面位 侧面位 减形位图7局部双关形

29、086 创意与设计 总第八十五期|2023年第2期图底关系辨析补形本体与喻体正负互补图8易混淆的图底关系与反形替换图9渐进替换形五、结语近10余年来,我国在图形创意研 究领域并无实质性突破,原因在于存 在大量无法定性的图形组合现象,导 致视觉编码体系无法科学构建。本文 依托设计符号学、视觉修辞学及图形 编码理论前沿,发展了图形设计修辞 学理论体系。在构建设计修辞三维向 度理论模型基础上,提出核心修辞与 边界修辞概念。认为广义的“替换性”反形下位替换是图形编码系统中题材、组合、形式要 素间转换的源动力,而狭义的“元素替 换”是最为重要的图形组合法则之一,它以形态类似性为桥梁,通过主动符 号对被动

30、符号下位元素的替换,使图 形产生了新的意义。元素替换“公式”是人类图形组合 思维拼图的重要一块,也是打开智能 设计之门的钥匙,基于图库大数据机 器学习,可进一步将组合法则模型优 化为成熟算法,这将在人工智能图形 设计领域,尤其在标志与海报设计方 面产生巨大价值。未来,对替换图形的 研究应重点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第 一*,对9种核心替换图形进行进一步切 分,管窥其更底层的下位修辞类型;第 二、在明确全部替换图形的二级边界 修辞基础上,进一步对其3级边界修辞 展开研究。第三,替换图形的视觉解码 效果研究。参考文献:1 冯广艺.替换修辞学的手段和方法J.修辞对象和方法论坛,19 9 2(6):5-6

31、.2 朱永明.平面传达设计中的结构符号语 言特征J.装饰,2006(10):8-9.潘杨,谷莉,韩君.图形创意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4 史亚丽,王安霞图形创意之置换原理的 运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8-39.5 成寓寓.图趣横生同构下的置换与 异影J.工业设计,2016(9):156-158.李玲玉.同构图形在海报设计中的运用 J.艺海,2019(5):9 9-100.邓白云.招贴设计中图形创意组合的视 觉表现J.大众文艺,2013(19):82.8 陈洁浅析平面设计中的图形语言J.科 技信息,2009(20):566-567.9 王晶.图形符号设计的模块化视觉表现 方法J.创意与设计,2022,79(2):36-44.10 张野.共生图形的再界定及类型解析J.装饰,2020(5):88-9 1.(责任编辑:姥海永)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