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绵阳市界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9021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界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川省绵阳市界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川省绵阳市界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川省绵阳市界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川省绵阳市界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绵阳市界牌中学2020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传奇侯发山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眨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路。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

2、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同时,他用嘴往手上吹了三口气。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红围巾好不好?”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

3、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中年汉子回过神,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丫蛋怔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

4、,抓起围巾往家里跑去。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的,是专门给你变的,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了。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中年汉子为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面。围观的人都想看热闹,催促中年汉子变烤红薯。其中有个小伙子冷嘲热讽道:“你不是会变吗

5、?赶快变啊?你要能变出烤红薯,我给你一百块钱!”“这个、这个”中年汉子张嘴结舌,真急了。“谁说叔叔变不出?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说罢,把两只烤红薯从兜里掏出,趁着中年汉子愣怔的时候,放到他手里,“咯咯”笑着身跑了。“呵呵,这个孩子!”拿着热乎乎的烤红薯,中年汉子的眼睛湿润了。此后,丫蛋和中年汉子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大约一年后,有一天,丫蛋忽然对中年汉子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爸爸好吗?别人都有爸爸,就我没爸爸。”丫蛋说罢,显得很无奈

6、,很无助。中年汉子拉过丫蛋的手,苦笑着说:“丫蛋,这个叔叔真做不到。”“叔叔撒谎,妈妈说叔叔能给我变出一个爸爸。”丫蛋天真地说道。“你妈妈?”中年汉子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那不是,妈妈来了。”丫蛋叫道。中年汉子抬眼一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女人一步一步朝他走来,女人的脖子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转动轮椅迎上前去后来,丫蛋就改口叫中年汉子“爸爸”了。(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善于运用神情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灵,丫蛋对中年汉子的求助、旁观者的冷嘲热讽都是通过人物神情描写表现出的。B小说以丫蛋简单的生活需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中年汉子心

7、地善良,感人至深。故事虽然简单,但步步深入,蕴含深意。C“谁说叔叔变不出?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从兜里掏出两只烤红薯,感动得中年汉子眼睛湿润了,表明他们的关系更为密切了。D中年汉子的魔术水平有限,当时没有变出围巾,但他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法,第二天披着雪花为丫蛋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E丫蛋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一方连着中年汉子,另一方连着妈妈,互相关怀将二者的感激、理解、信任逐渐演变为爱情。(2)小说前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以“传奇”为题,有哪些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4)有人说世上没有残缺的人生,只有残缺的心灵。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

8、合小说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参考答案:(1) BC(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解析A项,“都是通神情描写”不恰当,还通过对比、对话描写刻画人物,不只是神情描写。D项,写中年汉子很快掌握了魔术技法错误,应该是中年汉子回去做了准备。E项,“理解、信任”在文中无依据。(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提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地震使丫蛋一家的生活发生变故,生活处境艰难;揭示出人物的处境。将同学们的“兴高采烈”与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形成对比,突出了妈妈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和丫蛋孤单寂寞的境遇;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描写寒冷的北风渲染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出丫蛋的孤独无奈的悲凉

9、心情;)为下文写丫蛋孤单无聊时去看魔术,结识中年汉子作铺垫,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四点答任意三点即给满分。)(3) 中年汉子的魔术“解决”了丫蛋一个又一个的生活难题,“给她变一条红围巾送给妈妈、“给她变出一个爸爸”,这是属于天真儿童的传奇;(2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因孩子的天真而相识,“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帮助,逐渐演变为爱情。一条红围巾创造了爱情的传奇;(2分)三个苦难人因为爱心和善良走到一起,共渡生活的难关

10、,唱响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传奇。(2分)(每答对一点并结合文章分析得2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以。)(4)观点一同意。丫蛋妈妈和中年汉子虽身有残疾,但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完美的。从人物形象看,塑造的两个人物虽身有残疾,但都有可贵的怜悯同情关爱之心,他们关爱家人,也关爱陌生人。正是这份善良纯真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生活。从情节上看,采用明暗双线结构,精心塑造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互相关爱的故事,正是这种爱与怜悯使他们由陌生到相知、相助,最终走到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从主题上看,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即使人生有着种种缺憾,但只要拥有善良、淳朴的心灵,也可以得到

11、生活的精彩“传奇”,拥有完美的人生。观点二不同意。那些无聊的围观者虽然有着健康的身体,但他们缺少美丽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是残缺的。从人物形象和情节上看,塑造这些冷漠的看客,与文中主人公作对比,他们虽身体健康,生活稳定,却精神残缺,多了几分冷漠,少了许多关爱,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残缺的,不完美的。从主题上看,借此呼吁人们要怀有善良之心,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社会更加和谐。(观点明确2分,能够结合文本对观点进行有条理地、合理地论述,对每个的观点的论述要点有两个方面即可。每个要点3分,共6分。答出其它方面,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

12、完成下列各题。“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 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

13、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黄河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

14、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 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土,如北魏“景明四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 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

15、国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 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砂直上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

16、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1)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

17、种观点的一句是。A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B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C“黄沙直上白云间”流传了1200多年,“黄河远上白云间”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300年。D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B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可能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C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

18、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是因为他们在研读诗作时,更多甚至完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D人们对凉州词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休,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3)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因之一就是“黄河远上”富于美感。B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C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作正误辨析的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D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

19、历史真相。参考答案:答案:(1)D(2)B(3)A【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解答】试题分析:(1)D从原文第二段“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一句可以看出,“黄沙直上”应为“黄河远上”。(2)B相对应的语句在第二段,原文中“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是沈祖棻的结论,“这可能就

20、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这一结论是作者推测出来的,并非沈祖棻的结论。(3)A从第六段的末尾可知,“黄河远上”是近300年来才出现的,而后取代“黄沙直上”,选项中“一千多年来”与此不符。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主角(节选)陈彦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画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把腹部朝下拉,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他脸上,过去是紧绷油光水滑的,自打瘦起腰身来,皮

21、肤就慢慢塌陷了,所以在化妆时他要那么不满意自己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唱慧娘来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深深记着师

22、父。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终于出场了。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服,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

23、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110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尽管如此,剧场里还是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易青娥明显感到,师父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但他一直控制得很好。她知道,他是要把最好的力道,用在最后那36口“连珠火”上的。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

24、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终于师傅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36口“连珠火”。师父依旧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四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剧团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青娥,青娥“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

25、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都不走,在下面喊呢。”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

26、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已经不在人世了。(人民文学2017年第11期,有删改)13. 小说中苟老师这一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14. 从全文看,哪些情节为苟老师的死亡做了铺垫或暗示?请简要分析。15. 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16. 苟老师在生命最后一刻将松香粉的配方比例轻声告诉易青娥。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参考答案:13. (1)演技精湛。年轻时便深得观众的喜爱,年老后的演出依旧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欢呼。(2)艺德高尚。对自己的扮相精益求精,对演出竭尽全力,即使耗尽了生命也在所不惜。(

27、3)虔敬无私。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耗尽力气把绝技传给徒弟。 14. (1)过大的训练量、过度的节食,甚至不惜吃大黄拉肚子减腰身。(2)“卧鱼”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3)特别要求徒弟认真观看演出中的每一个细节,竭尽全力演好每一个动作。(4)把看家本领传给徒弟。 15. (1)比喻。将掌声比作浪涛,形象地描绘出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2)衬托。以鼓师使出浑身解数敲打出的声响被淹没在观众的掌声中,衬托出观众的热情。 16. (1)从情节设计上看,有利于将故事推向高潮,增强故事的震撼力。(2)从人物形象塑造看,有利于丰富人物性格,在前文闪光性格的基础上,也体现出老一代艺人授艺时保守的特

28、性。(3)从艺术手法上看,与前文要求易青娥认真观看吐火的情节相照应。(4)从主题思想上看,既讴歌了老一代艺术家倾尽生命的全部传授技艺的高尚品格,也含蓄地呈现了挟艺不轻传的守旧思想。【13题详解】试题分析:分析小说人物形象可以从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分析人物活动的环境入手,探究人物命运与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从分析小说的主题入手,揣摩作者的评价。要有对人物的概括评价,有结合具体内容的分析。小说中,苟老师无论是年轻时还是年老后,演出始终得到观众的追捧,表明他演技精湛。他对对自己的扮相要求严苛,画

29、了三遍妆,自己都不满意,演出时全身心投入,甚至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这表明他艺德高尚。在生命最后一刻,还耗尽力气把绝技传给徒弟,表明他敬业无私。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从小说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来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来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的评价入手。【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概括出为苟老师的死亡做了铺垫或暗示的情节,考查归纳概括能力。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

30、小说的故事情节。不难发现,苟老师在演出结束时死去,并非偶然。前文多处都做了铺垫。此时的苟老师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为了演好李慧娘,他节制了饮食,吃大黄拉肚子,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身体严重受损。他做“卧鱼”这个动作未达到日常水平,且倒下时“散了架”。演出前特意要求弟子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意味着他预知自已命不久矣,最后把如何看家本领传给徒弟,教她如何制作吹火的松香。【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简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技巧,考查现代文的表达技巧。“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将掌声比作浪涛,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将大鼓、大锣全都用上了”,

31、使用了衬托的手法,以鼓师使出浑身解数敲打出的声响被淹没在观众的掌声中,衬托出观众的热情。 【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题,探究苟老师在生命最后一刻将松香粉的配方比例轻声告诉易青娥的用意,考查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主要的故事情节,小说人物及小说要表现的主旨。情节的作用可以从情节本身的作用,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情节对于表现主人物的作用,情节对于表现主旨的作用。从情节本身来看,苟老师在生命最后一刻将松香粉的配方比例轻声告诉易青娥,能增强故事的感染力。也有利于表现老一代艺人授艺时保守的特性,丰富了人物形象。从情节与情节的关系上看,与前文要求易青娥认真观看

32、吐火的情节相照。从小说表现的主旨上看,既讴歌了老一代艺术家倾尽生命的全部传授技艺的高尚品格,也含蓄地呈现了挟艺不轻传的守旧思想。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凡兴师深入敌境,若彼坚壁不与我战,欲疲我师,当攻其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其粮草,彼必不得已而须战,我以锐卒击之,可败。法曰:“我欲战,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召司马懿于长安诣京师,使将兵往辽东讨公孙渊。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度渊以何计得策?”懿曰:“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拒大军,

33、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曰:“三者何出?”懿曰:“唯明君能量彼我,预有所弃,此非渊所及也。”曰:“往还几日?”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遂进兵。渊遣将帅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此欲疲吾兵,攻之正堕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彼大众在此,巢穴空虚。直抵襄平,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贼尽锐赴之。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诸将请攻之,懿不听。陈珪曰:“昔攻上庸,旬日之半破坚城,斩孟达。今日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之。”懿曰:“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较一年,安可不速?

34、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而计粮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而雨水乃尔,攻具不设,促之何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忧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恃其众,故虽饥困,不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若求小利而惊之,非计也。”既而雨霁,造攻具攻之,矢石如雨,粮尽窘急,人相食,乃使其将王建、柳甫乞降请解围,当君臣面缚,懿不许,皆斩之。渊突围而走,懿复追及梁水上杀之,辽地悉平。(选自百战奇谋必战)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A. 召司马懿于长安诣京师 诣:到去B. 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 耻:羞耻C. 以四

35、击一,正令失半而克 克:攻克D. 柳甫乞降请解围,当君臣面缚 面:当面10.下列各选项中能体现司马懿“攻其所必救”用兵思想的一组是( )(3分)弃城预走,上计也 直抵襄平,出其不意 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贼尽锐赴之 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 贼将战败,懿围襄平 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A. B. C.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司马懿率军进讨盘踞辽东的公孙渊,对于来攻的魏军,公孙渊首先使用了固守城池、坚壁不战来消耗魏军的战略。B. 司马懿识破公孙渊的阴谋后,果断避开辽遂,直捣公孙渊的巢穴,并根据“贼众我寡,贼饥我饱”的实际情况,集中兵力包围了

36、襄平。C. 在平定孟达中,司马懿采取了速战速决的方式,而在消灭公孙渊的战斗中却采用围而不攻,迫使对方自动投降的作战原则,体现了司马懿“兵者诡道,善因事变”的用兵特点。D. 本篇所阐述“攻其必救”用兵之道的要旨为在深入敌境作战的条件下,只有攻敌所必救之处,才能调动坚壁不战之敌脱离固垒,从而围而歼之。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懿曰:“此欲疲吾兵,攻之正堕其计。”(3分)(2)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较一年,安可不速?(3分)(3)渊突围而走,懿复追及梁水上杀之,辽地悉平。(3分)参考答案:9 B【B(“耻”为意动用法,以为耻辱】10 D【为司马懿战前分析,表现其军

37、事预见性。为司马懿的疑兵之计。为不惜代价与孟达速战速决。】11 C【C项错在“围而不攻,迫使对方自动投降”,公孙渊并没有自动投降。】12(1)司马懿说:“这是想使我军疲惫,进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疲”为使动用法,“疲”、“堕”各一分,句意一分)(2)我军将士数相当于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则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速战速决呢?(“淹”、“速”各一分,句意一分)(3)公孙渊突围而逃,司马懿又挥军紧追,赶到梁水岸边将其击杀。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走”、“悉”各一分,句意一分译文:大凡出兵深入敌境作战,如果敌人固守营垒而不同我决战,企图以此疲惫

38、拖垮我军,对此我军应当转攻其国君所在之处,捣毁其后方老巢,阻截其退归之路,切断其粮草供应,迫使敌人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出战,我乘机以精锐部队进击它,就可以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我军要想与敌决战,敌人即使凭据深沟高垒,但也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同我决战,这是由于我军攻击其必然回救之处的缘故。”三国魏景初二年,明帝曹叡把太尉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洛阳,命他率军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魏明帝问道:“四千里远征作战,虽说要用奇谋取胜,但也要有足够的兵力,不应当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据你推测,公孙渊将采取什么样的计谋对策?”司马懿回答说:“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策;凭据辽水以抗拒我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

39、防御,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明帝问:“这三种计策,公孙渊将会采用哪一种呢?”司马懿答道:“只有贤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确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并能预先对所用计策作出正确取舍,而这并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明帝又问:“此次出征往返将用多少天?”司马懿回答说:“去时行军一百天,回来路上一百天,进攻作战一百天,用六十天进行休整。这样,一年时间足够了。”于是,司马懿率军向辽东进发。公孙渊派遣部将率领数万步骑兵进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以此抵御司马懿进攻。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司马懿却说:“敌人构筑防御阵地,这是想使我军疲惫,进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这正是王莽时期王邑不肯绕过昆阳坚城而强攻硬打,几

40、乎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教训。敌人主力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舍此不攻而直捣襄平,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打败公孙渊是必定无疑的。”于是,便命令魏军多插旗帜,伪装成要出击敌人阵地之南端的样子,将敌人的全部精锐吸引到这里。司马懿却率领大军偷偷越过辽隧向北,放弃眼前敌人不打而直趋襄平,一路打败敌将的拦截,顺利地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这时,众将又请求攻城,但司马懿均未同意。随军司马陈珪提出疑问说:“以往您率军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即破城杀了孟达。如今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司马懿耐心解释说:“上庸之战,孟达当时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数相当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则

41、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速战速决呢?用四倍于敌的兵力去打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兵力而战胜了敌人,还是应当干的。因为,这不是从计较人员伤亡,而是从计较粮食多少这一情况出发,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如今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敌饥我饱,加之大雨不停,攻城器械未备,而急忙进攻又有什么作为呢?我军从京师洛阳出发以来,我所担心的不是敌人向我军进攻,而是担心敌人不战而逃。现在敌人的粮食将要用尽,而我军对敌尚未完成合围之势;如果采取掠夺其牛马、抄取其柴草,那么,这就无异于驱使敌人逃跑。战争是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善于因变制敌才能取胜。敌人凭恃其兵多,因此虽已处于饥饿困难的

42、境地,但却仍然不肯束手待毙。对于此种敌人,我们应当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样子稳住它。如果我们贪求小利而惊跑他们,这不是好的计谋所为。”不久,雨过天晴,司马懿令部队制作攻城器械,并迅速发起进攻,箭飞如雨,攻势迅猛。城中敌人顿时陷于粮尽的困难境地,饥饿严重以至发生人吃人现象。公孙渊窘急无奈,便派部将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请求解除对襄平城的围困,并表示公孙渊君臣一定自缚前来请罪归附。但司马懿断然拒绝,并将王、柳二将杀掉。公孙渊见派将乞降未成,便突围而逃;司马懿挥军紧追,赶到梁水岸边将其击杀。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略5.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小题。(15分,每题3分)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

43、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

44、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5、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 冒:贸然B.奋力大呼,得贼乃己 己:停止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D. 时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浩手斩二骑,以首还流失中左肋,怒不拔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浩与吴玠大破之A. B. C. D.8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

46、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参考答案:6A7A8C9(1)我在任时就听到警报,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2)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将自己的规划安排发布各地。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共1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