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8950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省成都市第四十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文本阅读。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不过那一块土地

2、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水,千伞万伞。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

3、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在报纸的头版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

4、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太初有字,于汉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大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5、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木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18. 联系上下文看,“不能扑进她的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一句的含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19. 作者在第二段未尾写道:“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对这个疑问,作者其实已经作出了回答。联系全文,以“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在里”的句式,分条写出这些回答。20. 在最后一段,作者写道:“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

6、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作者为什么对“那冷雨”不仅要“听听”“看看”,而且要“嗅嗅闻闻”,甚至“舔舔”呢?21. 文中的“他”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你心目中的“他”的形象。参考答案:18. (含义)不能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能让从祖国大陆飘来的“冷雨”淋一下,也算是对思乡之情的一种安慰。(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19. 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在“付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里;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在“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以及“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在承载中华文化,寄托“汉族的心

7、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里;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在“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的冷雨里。 20. 因为在作者看来,那冷雨是自己从日思夜想而不得见的祖国大陆那边飘过来的,那冷雨里包含了来自祖国大陆的成为作者思念大陆的寄托物。因此冷雨不仅要听听、看看,而且要嗅嗅闻闻,甚至舔舔,借以慰藉自己思念祖国大陆的赤子之心。“嗅嗅闻闻”“舔舔”这一组叠音词,写出了作者努力靠近这冷雨的动作和心情,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陆刻骨铭心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从形式上又形成排比,使文章渗融着诗的意境,隽永有意蕴。 21. “他”是一位离乡数年、思念故土家园的游子;“他”是一位眷恋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者;“他”还

8、是一位迷失在乡愁中的孤独者。“他”热爱着自己的国家、“他”思恋着自己的故土、“他”眷恋着伟大的民族,但是故土难归,传统文化日渐远离,“他”只能如无根的浮萍般没有归属感,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包括余光中先生在内的所有的漂泊者共同的形象特征。【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然后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从修辞等方面来理解句子的表层和深层含义。本题中,本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从大陆吹向海岛的大寒流比作裙边,“孺慕之情”指的是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此句含义是说不能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能让从祖国大陆飘来的“冷雨”淋一下,也算是对思乡之情的一种安慰。

9、(感情)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陆的深深的思念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审清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间,得出答案。本题中,作者在第二段未尾写道:“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对这个疑问,作者其实已经作出了回答。联系全文,以“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在里”的句式,分条写出这些回答。解答此题时,可以结合文本第三段“在报纸的头版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橱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概括得出答案。【20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段含义和作用的理解、分析和概

10、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文段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分析文段在内容方面的作用,然后再从结构、手法、或者特殊效果等方面分析作用,得出答案。本题中最后一段作者写道:“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作者为什么对“那冷雨”不仅要“听听”“看看”,而且要“嗅嗅闻闻”,甚至“舔舔”呢?解答此题,首先可以看出“听听”、“看看”,“嗅嗅闻闻”“舔舔”等这一组叠音词使用,从形式上又形成排比,使文章渗融着诗的意境,隽永有意蕴。写出了作者努力靠近这冷雨的动作和心情,因为这冷雨是从大陆漂过来的,所以对雨的爱,实际上是表达了对祖国大陆母亲的爱和思念。因此答案就可以总结得出。【21题详解

11、】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抒情形象的概括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根据文本的内容,结合自己的对文本的理解,来分析概括形象的特点。本题这是一道开放式试题,结合文本,本文主要通过描写惊蛰过后,作者独自撑着伞走在台北街头听雨的过程,听雨时,他想到了久违的大陆,想到了大陆的秋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思念之情。通篇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所写内容只要扣住“爱国、思乡”的形象即可。【点睛】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含义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审清题目要求,然后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从修辞等方面来理解句子的表层和深层含义。另外要注意分析作者

12、的情感。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8分)武夷归来话柳永陈志泽 柳永的词艺术成就极高,据说少年时代就在家乡有“一枝笔”的美誉。后来,他为歌妓乐工写歌词,其广泛传唱到“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程度。柳永的家乡在福建崇安县(即现在的武夷山市),作为福建人,多年来我总想前往寻访一番。盛夏里到武夷山,便直奔不远的上梅乡茶景村而去。 茶景村的鹅子峰苍翠、俊美。这里就是柳永的故里。远眺鹅子峰,我们霎时感受到这里山水的灵气。柳永的故居早已荡然无存,在它的遗址之上,现在建起的一座神庙和柳永毫不相干。像是为了消除我们的疑惑。村民把柳永故居残存的地基指给我们看。柳氏故居遗址左侧有两株罗汉松挺立,

13、这种很难长大也很难衰亡的独特树种,成了柳永和柳永故居的见证和注释。据说柳氏故居前方原竖有石碑,现在还能找到断裂了的一块,可惜字迹看不清了,岁月把石头磨平了。那些记载的文字早已消融在霜晨雨夕里了。我们就这么冒着骄阳在茶景村,在山巅、在村道、在水旁找着柳永当年的踪迹。这个风水极佳的村落,到处是一片碧绿青翠。近旁是武夷山水,地脉紧紧相连。这里活脱脱是一处得天独厚的世外桃源。柳永就在这里汲取家乡的乳水长大,柳永的才华就在这里孕育。在这块土地灵气的熏陶下,柳永的脚步渐渐变得矫健、变得潇洒、变得风流,直到颠沛流离,浪迹天涯 就因为他在鹤冲天一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句,宋仁宗御批;“此人风前月下

14、,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将他削落进士之榜。填词去就填词去,他倒痛痛快快的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浪迹在江湖市井和歌楼舞馆,专力作词。50多岁时,他改了一个名字考中进士,但仍因作词得罪了皇帝,被弃之不用。柳永一生遭受许多困厄,74岁时死在异乡。但柳永得到了处在社会底层的歌妓们发自心灵的热爱,这是很可以欣慰的。歌妓界有首歌谣:“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病逝,穷到无钱安葬,还是歌妓们集资,为他置办上好的棺木安葬。柳永在歌妓们的一片哭声中葬到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她们在寒风中绕着柳永的新坟,低着头,洒着泪水,

15、一回又一回缓步而行,不忍离去有诗为证:“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种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孤独、迷茫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的寻找美、享受美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这是天涯沦落人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

16、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

17、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16.柳永之所以能驰名北宋词坛,成为一代旷世奇才,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意加以概括。(4分) 17.、第四段中摘引了柳永的大量词句,旨在说明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18.、作者为什么说“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19、文中不惜笔墨写了歌妓们对柳永的热爱与伤悼,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参考答案:16、家乡山水的孕育,故土灵气的熏陶;对文学创作的爱好;仕途的挫折使他更加专力填词;与下层市民的亲近与融合,使他尽情挥洒艺术创作之美。17、用词句概括柳永的经历,说明柳永一生

18、遭遇坎坷,情感丰富,才华横溢,是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形象。18、因为柳永的许多词作为人们所熟知,并且大都能写出词人的真情实感,耐人寻味,动人心弦,能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19、一是说明贫困而自由的平民生活成就了柳永的才华,使他赢得世人的喜爱;二是衬托柳永仕途的不得志,表现其怀才不遇的遗憾;三是承上启下,使文章由对柳永家乡的寻访转到对其浪迹天涯、驰名词坛的原因的探求。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

19、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三是凸显育人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

20、的校园文化。(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材料二: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材料三: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

21、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摘自2016年12月1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材料四: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

22、核、本质;“术”是形式、方法。“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7.

2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批传承学校覆盖了31个省(区、市),传承项目种类丰富,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B.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教师本身的素养、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都影响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成效。C. 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障碍,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D. 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而是要不断挖掘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

24、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B. 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有可能成为制约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一个因素。C.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D.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开展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9. 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参考答案:7. D 8. C

25、9. (1)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强调要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2)课程方面: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师生参与度高且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师资方面: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人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

26、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D项,“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要在活动层面开展文体活动”说法错误,原文“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C项,“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说法错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

27、文化的元素等方式”是“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概括材料内容要点,筛选整合信息能力。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第三、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是考查学生把握概括材料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时,通读这两则材料,概括出这两则材料内容要点,指出其各自的侧重点。比如本题,通读第三、四则材料报道,材料三,首先指出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但是学校在传统文化推进实践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等等,接着指出“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但

28、是“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所以材料三主要内容是指出对于传统文化,教育部的要求和学校具体实施之间又一定的差距,如果要切实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就必须从师资和课程的角度落实。侧重上级设计要求与基层实施之间的差距。材料四,首先指出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然后指出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最后指出对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该怎么,所以材料是主要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侧重的是基层落实。第二问:请结合这两则材料谈谈你认

29、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这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能力。题干已经给出答题区域材料三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两则材料,可以从中筛选出“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最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

30、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

31、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 短板”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从课程方面、师资方面整合概括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点睛】信息筛选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几种在文段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某个部分或全文。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此题属于局部信息筛选。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

32、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政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轩奉樊朴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

33、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日:“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享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持千金之资币物从 币:礼物B、厚遗秦

34、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予,赠送C荆坷顾笑武阳,前为谢口 谢:感谢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受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秦王还柱而走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9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B、又前而为歌C皆白衣冠以送之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10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A若属皆且为所虏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C见燕使者咸阳宫D大王来何操11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文:沛公第二天跟从一百多骑兵来拜见项

35、王。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译文: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译文: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参考答案:略5.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小题。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

36、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

37、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节选自荆轲刺秦王)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钱币B. 使使以闻大王 闻:让知道C. 轲自知事不就 就:成功D.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9. 下列对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秦王环柱而走。 图穷而匕首见。而乃以手共搏之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 不同,不同B. 不同,相同C. 相同,不同D

38、. 相同,相同10.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 嘉为先言于秦王B. 以其无礼于晋C.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D. 使毕使于前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B. 战国策又称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C. “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较少使用。这样的词还有“公”“子”“君”等。D.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

39、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参考答案:8. A 9. B 10. C 11. D【8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推断的能力。文言实词大多一词多义,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A项,币,礼品,礼物。故选A项。【9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

40、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B项,中,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中,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中,而,均为介词,用。故选B项。【10题详解】该题考查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有: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依据倒装的成分不同,倒装句又分为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又叫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的标词有四种:之(苟以天下之大),者(寻人可使报秦者),之者(马之千里者),数词作定语,不用标志词(铸以为金人十二)。考生平时对每种特殊句式要掌握其规律,然后结合语境加推断。AB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于秦王”是“先言”的状语。B项

41、,“于晋”是“无礼”的状语。D项,“于前”是“毕使”的状语。C 项,是定语后置句。“侍殿上”是“群臣”的定语,“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故选D项。【11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项,“祖,临行时祭祖先”理解有误。祖,指祭祀路神。故选D项。【点睛】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

42、”(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参考译

43、文: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吩咐。”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过

44、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大家都失去了常态。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当

45、危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阶下的侍卫,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这时,秦王的随从医官夏无且(j)用他手里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还正在绕着柱子跑,仓猝间惊惶失措,不知道怎么办。侍臣们就说:“大王背着剑!大王背着剑!”秦王于是拔出剑用来攻击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倒下了,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击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击荆轲,荆轲被砍伤了八处。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事后,秦王

46、还头昏眼花了好长一段时间。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22分)程思廉,字介甫,其先洛阳人,元魏时以豪右徙云中,遂家东胜州。父恒,国初佩金符,为沿边监榷规运使、解州盐使。思廉用太保刘秉忠荐,给事裕宗潜邸,以谨愿闻。命为枢密院监印,平章政事哈丹行省河南,署为都事。丞相史天泽尤器之。时方规取襄樊,使任转饷,筑城置仓以受粟,转输者与民争门,不时至,思廉令行者异路。粟至,多露积,一夕大雨,思廉安卧不起,省中召诘之,思廉曰:“此去敌近,中夜骚动,众必惊疑,或致他变。纵有漂湿,不过军中一日粮耳。”闻者韪之。 至 元 十 二 年 调 同 知 淇 州 徙 东 平 路 判 官 入 为 监 察 御 史 以 劾 权 臣 阿 合 马 系 狱。其党巧为机阱,思廉居之泰然,卒不能害。累迁河北河南道按察副使。道过彰德,闻两河岁饥,而征租益急,欲止之。有司谓法当上请,思廉曰:“若然,民已不堪命矣。”即移文罢征,后果得请。二十年,河北复大饥,流民渡河求食,朝廷遣使者,集官属,绝河止之。思廉曰:“民急就食,岂得已哉!天下一家,河北、河南皆吾民也。”亟令纵之,且曰:“虽得罪死不恨。”章上,不之罪也。卫辉、怀孟大水,思廉临视赈贷,全活甚众。水及城不没者数板,即修堤防,露宿督役,水不为患,卫人德之。迁陕西汉中道按察使,以母老不赴。俄丁母忧。思廉累任风宪,刚正疾恶,言事剀切,如请早建储贰、访求贤俊、辨车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