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阜阳市鸿升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9428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9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鸿升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阜阳市鸿升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徽省阜阳市鸿升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徽省阜阳市鸿升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徽省阜阳市鸿升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阜阳市鸿升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2008年10月9日,流落缅甸65载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锡全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湖南桃源县的老家,他激动万分,老泪纵横。下列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们开辟了国外抗日战场B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C在缅甸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多人D他们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答案:D2. 有人形象的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不能够反映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洪秀全在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在南京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孙

2、中山在南京主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国务会议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A B. C. D. 参考答案:B3.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参考答案:“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这样“相权”的力量是在增强的

3、,当然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而其他几个选项的“相权”的力量是在削弱的的,当然是有利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的解决。4. 1960年,民主德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974美元,联邦德国为1 320美元,相差只有1/3多点。而到了30年后的1990年,民主德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4144美元,而联邦德国为23980美元,联邦德国是民主德国的5.8倍。对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经济差距的认识正确的是A.冷战阻断了东西方正常交流,不利于民主德国经济的发展B.民主德国经济的落后是因为坚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C.联邦德国经济优于民主德国主要得益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D.联邦德国经济的优越最终使民主德国并

4、入,实现德国统一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考点: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格局多极化?德国统一5.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D

5、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参考答案:A6. 有人认为希腊的民主政治是一种比较充实的民主政治。这里的“充实”的含义是指A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 B全体公民在治理公共事务上享有平等权利C全体公民都可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D所有的人都可以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参考答案:A7. 东汉后期,在地方官吏选任中,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选用的权利被视为通例,因而州郡僚佐中所谓的大吏照例由本地大姓垄断。由此可知当时A.豪强士族垄断国家政权B.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革D.贵族政治色彩浓厚参考答案:B【详解】据材料“在地方官吏选任中,本地大姓子孙享有优先选用的权利照例由本地大姓

6、垄断”信息可知,地方官吏选任中多由大姓垄断,这说明东汉后期地方豪强势力已威胁中央集权,故B正确;据材料“在地方官吏选任中”,可得出豪强士族垄断国家政权有夸大其词的色彩,A错误;据所学可知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东汉时期察举制操控在豪强势力手中,但没有发生重大变革,C错误;贵族政治主要是“世官制”,与材料无关,D错误。8.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其主要观点是A. 重农抑商 B. 重商抑农 C. 农商互补 D.农商皆本参考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可知选择C项。9.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

7、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这表明,当时中国道德伦理建设存在的问题是( )A.尊孔复古逆流兴起B.除旧而未能立新C.新文化运动过于强调民主D.道德伦理规范混乱,出现倒退趋势参考答案:B从题干中可以看到“旧道德已宣告破产”,这种状况出现在新文化运动后,再联系题干中的“过渡时代”“青黄不接”两个词,可以判断B项正确。10. “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8、。”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参考答案:D11. 台湾的教师节是孔子的生日(9月28日)这一天,这么定的可能依据是( )A.子曰“仁者,爱人” B.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D.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参考答案:D12. 1947年,美国支持印度获得独立,并向印度提供援助以期其加入反共阵营;从1951年开始,苏联对印度提供援助以示拉拢,但印度在国际上发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出现表明A.发展中国家力图摆脱大国控制B.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走向终结C.国际力量对比处于稳定状态中D.世界政治中心从欧洲转向亚洲参考答案:A

9、【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不结盟运动意在抵制大国干扰,反对美苏争霸,力图维持独立地位,故选A项;两极对峙的格局走向终结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故排除B项;美苏两国都对印度极力拉拢,说明国际力量的对比并不是处在稳定状态中,故排除C项;从美苏对苏联的拉拢中无法看出世界政治中心从欧洲转向亚洲,故排除D项。13. 我国古代法律中增加经济立法,且“刑用重典”的是 A秦律 B大明律 C法经 D周易参考答案:B14. 有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A、对君主的制约B、对权

10、力的监控C、突出法治D、强调主权在民参考答案:B15. 某同学在进行以“中共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左倾错误”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大量历史图片,其中可以舍弃的图片是A B C D 参考答案:D16.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了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

11、位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参考答案:C罗斯福新政。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中国家招募众多的人就业,包含社会救济的内容,但同时题干中材料明确提到“资源保护队”,所以结合二者,选C项。其他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17. 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这一变化有助于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2、这反映了政府扩大招生范围,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故B正确。古代皇权至上,不可能向社会基层扩展,故A错误。扩大招生范围与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没有直接联系,故C错误。材料主旨也不在于强化基层百姓的德行修养,故D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发展【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属于高考热点。科举制极大程度改善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18. 独立之后的美国各州享有立法权,17

13、87年汉密尔顿宣称:“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宪法与法律相较,以宪法为准。”“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汉密尔顿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A.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B.确立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共和政体C.理顺普通法律和宪法之间的关系D.维护扩大中央权力的联邦体制设计参考答案:D 解析:结合1787年的时间信息,汉密尔顿宣称“对宪法以及立法机关制定的任何法律的解释权应属于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必须有宣布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的立法为无效之权”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树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威,维护宪法,但根源上是为建立强大的中央联邦制政府而服务的,加

14、强中央权力。故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美国联邦制的理解。19. “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A明朝后期 B清朝中期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太平天国时期参考答案:B20. 隋唐时期,淮水以北新增的有利于农田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芍陂 C.通济渠 D.邗沟参考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淮水以北”“水利工程”,然后联系所学知识。21. 2012年1

15、2月,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从深圳、珠海、到广州,轻车简从, 探访民生,倡言改革。有人说这是踏着20年前邓小平的足迹,酝酿新一轮改革。这一“足迹”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不包括A、经济特区开始建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始建立C、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参考答案:A22. “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人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其意为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主权受损严重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A B C D参考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据材料“

16、独此病人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可知正确;材料“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是指关税自主能促进经济发展,丧失关税主权不利于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正确;故A项正确;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材料没体现,错误,故B、D两项错误;和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23. 1953年开始,美国带头组建亚洲版的“北约”“东南亚条约组织”。有学者认为:“此组织建立加快了中国政府的一个宣言的发布速度,由此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宣言”是指()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求同存异方针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考答案: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东

17、南亚无关,故A项错误;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与“迫使其他亚洲右翼政府很难继续将中国当成一种威胁和敌人”无关,故B项错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针对的是苏联,故C项错误;1953年在同印度代表团谈判过程中,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回应了亚洲版的“北约”,故D项正确。24. 有学者认为:“专制君主集权始终面临两个无法解脱的困境:其一只要君主运用官僚体制来管理社会,就会受到官僚集团的制约:其二,君主为了防止其坐大,必然采取各种手段来削弱。但是,皇帝越是打击,官僚集团的规模越庞大,组织越严密。”由此可知A.君主加强皇权的措施经历了由内官到外官的演化B.君主大权独揽的说

18、法某种程度上不具有可操作性C.专制君主必须要依靠官僚体制才能统治整个社会D.皇权加强官僚体制的削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答案:B本题考査历史解释能力,与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两大趋势的史实有所不同,必须紧扣材料作答。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由“无法解脱的困境”可知正确;C项表述过于绝对;D项不符合的主旨。25.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公意和众意之间经常有着很大的差别。公意总是着眼于公共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利,它只是个体意志的总和。”这里的“公意”在雅典城邦得以维护的直接举措是A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B推行陶片放逐法 C给公民发放参政津贴 D实行轮番选举制参考答案:B26.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9、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A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B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C私有财产受到罗马法保护D基督教影响了罗马法内容参考答案:考点:4D:罗马法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解答:根据材料中婚姻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可知基督教赋予婚姻神圣的意义,认为婚姻具有不可拆散性,而在此之前,罗马法是允许离婚的,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由此可见基督教丰富了罗马法内容

20、,故D项正确;这一规定对于长期处于夫权统治下的古罗马妇女而言,离婚变得困难了,这并不有利于保护妇女权益,故A项排除;B项中婚姻制度应该逐渐走向神圣化,故排除;C项中的“私有财产”与材料内容没有关联,故排除故选D27. 法国学者库朗热在谈到某阶段古希腊历史时指出:“在(世袭)宗教贵族的统治之后,最先出现的并非民主制度。新制度之所以能站稳脚跟,是由于有高等阶级(注:拥有财富者)在一段时间里接管贵族留下的政治及道义的权力。”其意在说明这一时期的古希腊A.商品经济繁荣,社会财富增加B.民主政治渐进发展C.新旧势力更替,权力分配不公D.官僚政治逐步确立参考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世袭贵族统治之后

21、,首先接管权力的是高等阶级,然后才出现民主制度,说明这一时期的古希腊民主政治是渐进发展的,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社会财富的增加;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权力分配不公;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官僚政治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8. 右图反映的战役是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平型关大捷参考答案:A29. 在近代史上,福建省是中国民主革命活动的主要区域之一。下列史实与这一说法无关的是() A.护国运动中的护国战争 B.国民大革命的北伐战争C.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参考答案:A30.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

22、之明显不符的是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参考答案:B二、 非选择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阐述: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在亚洲,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尼克松政府实行战略收缩,谋求缓和美中关系;同一时期,由于苏联推行

23、霸权主义,中国与苏联关系恶化破裂,中国从本国国家利益出发,寻求与美国关系的缓和,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总结: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演变使美、中两国出于各自国家利益的需要而缓和关系。示例二论题: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阐述: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增强。欧盟正式建立,世贸组织正式运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增强。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参与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同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进一步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总结: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24、变化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自拟其他论题皆可,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需要先审清题意,要求提取中外关联的信息,之后进行史论结合的阐述。题干提供的是表格,考生可以由材料中的一个时间段来提取相关中外关联的论题,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论证和阐释自己提取的论题。每一阶段的论题一般包括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应对两部分,中间用关联词连接即可。例如,可以提取关于20世纪70年代的论题“国际格局的演变导致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或者“20世纪70年代国际格局的演变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20世纪80年代的论题可以是“20世纪80年代在社会主义苏联遭受挫折的背

25、景下,中国探索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世纪90年代的论题可以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推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21世纪的论题可以是“在全球化背景下,21世纪初中国主动融入其中”。接下来的阐述就是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国际形势是怎样的,中国在这样的形势下,自身是如何做到适应形势的即可。点睛:这一题属于观点(主题)提炼类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是高考历史的一种题型,解题步骤如下:第一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概括自己要选择的观点。第二步,结合具体史实,史论结合进行论述。第三步,总结陈词,再次阐述自己论证的观点。32. 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世纪初期西方人心目中的

26、中国印象 巨人中国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中国印象与辛丑条约内容 瓜分中国请回答:(1) 结合清朝前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8世纪初期西方人把中国称为“巨人中国”的原因。(4分)(2) 材料二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些政治现象? (2分)对此,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应对,先后设计了各种救国方案。请举出20世纪初的一个救国方案的事例并谈谈其意义?(6分)参考答案:(1)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加强;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达;综合国力强大;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人缺乏对中国的了解。(4分)(2)现象:遭受列强瓜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27、。(2分)推翻了-结束了-打击了-推动了-(4分)33. 站在21世纪的开头,回看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材料一、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措施,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他的解决国家灾难的计划被称为新政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它的基本前提,即联邦政府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了很久。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二、苏联局势的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加深,严重影响到戈尔巴乔夫的声誉和威信。为了缓解危机,戈尔巴乔夫把希

28、望寄托在西方强国上,指望从西方得到大量援助渡过目前的难关。7月初,戈尔巴乔夫带着旨在推动私有制,放弃国家干预,迅速向市场过渡的“哈佛计划”会晤了西方七国首脑。尽管七国首脑与戈尔巴乔夫达成了六项协议,但在对苏联财政援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上却搁置起来,使戈尔巴乔夫空手而归。陈思、杜正艾 两霸争雄材料三、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两大方案都是为应对令人痛苦的危机美国胡佛时期的大萧条和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经济停滞而设计的。两大方案都是由不是来自下层、而是来自上层、来自国家上层的领导人领导进行的。罗斯福和戈尔巴乔夫都对推翻其社会制度的革命不感

29、兴趣,但却对足以保持和重新焕发这些制度活力的改革感兴趣。尽管他们的改革方案的目的是保守的,但这两位领导人都遭到了保守派和激进派的强烈反对;保守派害怕不确定的未来,激进派要求施行社会外科手术而不是急救。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斯福为“促使经济再膨胀,缓解大萧条引发的痛苦”采取的重要措施。(3分)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府经济政策是怎样改变的?(1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知识,分析造成“苏联局势动荡和经济危机加深”的原因。戈尔巴乔夫为推动私有制改革在城市和农村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哈佛计划”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4分)(3)根据材

30、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改革与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有哪些相似之处?两者在实质上有何不同?(5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措施:阻止银行破产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任意写出3点即得3分)改变:由自由放任政策改变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1分)(2)原因:勃列日涅夫改革使苏联经济停滞和美苏争霸。(1分)城市: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并出现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1分)农村: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和建立家庭农场。(1分)不同: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变革。(1分)(3)相似:解决经济危机;国家上层的领导人推动(自上而下);维

31、护本身的制度;改革遭到反对。(3分)不同:前者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者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若答课本上本课要旨中的话亦可。)(2分)试题解析:现代世界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现代世界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改革。(1)“措施”根据材料一中的“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和农业补贴、保证最低工资、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可直接作答;“改变”,根据比较面对经济危机,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的政策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作答。(2)“原因”根据所学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从国内前任改革的失败和国际美苏争霸的影响两个方面作答;“城市和农村改革措施”结合戈尔

32、巴乔夫改革的内容进行作答即可;“不同”,从材料三中“戈尔巴乔夫带着旨在推动私有制,放弃国家干预,迅速向市场过渡的哈佛计划”可分析出“哈佛计划”将苏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成了私有制,而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则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仍然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3)“相似点”可根据材料三从改革的背景、方式、目的和结果等角度分析作答;“实质不同”则根据改革过程中市场和国家的宏观调控的作用来区别。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将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苏联改革进行比较分析作答。34. 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结束110周年,以史为鉴需要对那些发生的事情有切实的理解。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

33、鸿章)云:我两人忠心为国,亦须筹顾大局。中国素未准备与外国交争,所招新兵,未经训练。今既到如此地步,中日系切近邻邦,岂能如此相争,久后必须和好。但欲和好,必须为中国预留体面地步;否则,我国上下伤心,即和亦难持久。伊(藤博文)云:局面竞至于此,非余之过也。战端一开,伊于胡底,讵能逆料?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材料二、李云:无论如何,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伊云:屡次说明,万万不能再让。李云:又要赔钱,又要割地,双管齐下,出手太狠,使我太过不去。伊云:此战后之约,非如平常交涉。李云:讲和即当彼此相让,尔办事太狠,才干太大。伊云:此非关办事之才,战后之效,不得不尔。如与中堂比才,万不能及!李云:赔

34、款既不肯减,地可稍减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伊云:两件皆不能稍减,屡次言明,此系尽头地步,不能少改。马关议和中之伊李问答材料三、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项要求。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这将便于日本控制朝鲜与北京。海军希望取得台湾,以此作为日后进军南亚的基地,同时也想租用辽东半岛。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2亿两。进步党建议,鉴于即将到来的瓜分中国的行动,日本应占据山东、江苏、福建和广东。而自由党则力主割占满洲和台湾。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参与“马关和谈”的出发点。(2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理由发生了什么变化?(

35、2分)联系材料一、二,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各自态度有何不同?(2分)(3)马关条约签订之后,中日之间取得和平局面了吗?(1分)据材料三和所学日本侵华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4)从史料的角度看,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有何不同价值?(2分)参考答案:(1)出发点:李鸿章:通过有体面的议和,实现中日和平;伊藤博文:通过谈判获得侵略特权与财富;(2分)(2)变化:材料一主要基于两国未来关系,材料二以私人感情为主;(2分)态度:李鸿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无奈祈求;伊藤博文目标明确,咄咄逼人;(2分)(3)判断:没有取得和平。(1分)原因:日本发动中日战争是其内部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类利益团体都希望通过战争得到暴利;甲午中日战争的胜利进一步推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任意2点给2分)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日本参与瓜分狂潮;1900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任意2点给2分)(4)价值:材料一、二均是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是历史事件直接留下的记录,更接近当时的事实;材料三是第二手史料,是史家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融入作者的思考,能够发现事实背后的因素和对历史事实的解释。(2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