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达州市朝阳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民国五年二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力(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赛二国之睚眦,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A. B. C. D.参考答案:C2. 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
2、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可以看出,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A.雕版印刷的普及B.活字印刷的推广C.科举取士的需要D.造纸术的改进参考答案:B【详解】依据材料“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多且易致”可知此时期书籍变多,容易得到,结合信息“苏轼”可知此时期为北宋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术推广的结果,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雕版印刷最晚在唐代已经出现;C选项错误,科举取士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D选项错误,造纸术的改进是在东汉时期;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 “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解放潮流,大体经历了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器物技艺19
3、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社会制度20世纪早期的文化心理三个层次”,对应上述三个层次的实践活动表达最准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思潮萌发B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参考答案:D4. 孔子在鲁国看到季氏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忠恕之道 D中庸思想参考答案:B百家争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季氏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孔子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所反映的本质
4、问题是孔子强烈反对季氏的做法,认为是没有做到“礼”所规定好的君君、臣臣。所以,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中的“克己复礼”思想。5. 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指出:“孟子对于农商一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这主要是因为A.孟子以前中国经济是商品经济B.孟子以前中国的商业活动对经济的整体影响微乎其微C.商鞅的时代,商业活动已经严重干扰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商鞅的时代,小农经济迅速成长参考答案:D根据“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结合所学,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迅速成长,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
5、所以商鞅提出重农抑商思想,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微乎其微”表述不恰当,错误;“商业活动已经严重干扰了农业经济发展”表述程度不准确,C错误。6. 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这确保了监察权力的A.分散行使B.法制化C.独立运作D.世袭化参考答案:C这种监察制度以皇权为中心,确定了监察与行政(包括中央、地方、甚至是基层)的相对独立与分离,中央、地方的监察机构与政府机构的相对分离,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从而确保了监察权力的独立运作,C正确;A、B、D三项说法错误。7. 下列关
6、于中国古代医学的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A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B伤寒杂病论被医学界誉为“万世宝典”C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了辩证施治的方法D清朝李时珍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参考答案:D8. 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他所说的文学体裁A.通俗易懂、豪放飘逸B.重章叠句、四言为主C.平实浅近、句式工整D.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参考答案:9. 马克思说:“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这个“国家”是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参考答案:B【详
7、解】试题分析:从材料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信息:议会的权力小;有封建的残余;专制性非常强。结合以上特点不难看出,马克思说的是德国。故选B。ACD项民主化程度较高,与材料不符。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德国君主立宪制10. 从秦朝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影响了中国近2000多年。你认为下列中的一项制度最能体现“皇权下的民主”的是( )A.秦朝三公九卿制B.西汉中朝制度 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参考答案:C11.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
8、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常识的运用能力,对于鸦片战争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故而将其解释为维护商业利益而发动的战争及商业战争,而中国从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角度出发将其解释为侵略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的指导下,更多地是从中西文明冲突的角度对其进行阐述,所以又将其解释为文明冲突战争,故答案选C,
9、ABD三项组合有误。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12. 明代德清禅师日:“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 世;不晓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认为儒释道三家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的经典参考答案:A13. 这些哲人受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下列选项中属于他们主张的“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10、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信仰得救 D社会契约参考答案:D14.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参考答案:C15. 观察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依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古代丝织业的中心呈现由北至南转移的趋势B.汉代丝织业中心由都城长安向全国各地辐射C.唐宋时期的丝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手工业部门D.元至清朝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参考答案:AD古代丝绸之路是
11、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而图片显示的古代丝织业中心呈现由北至南转移的趋势,故A项正确;关中地区是指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平原,图片无法显示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故B项错误;图片反映的是丝织业中心分布,没有与其它手工业部门进行比较,排除C;元明时期丝织业中心主要在东部地区,苏州、南京等地也成为丝织业中心,故D项正确。16. 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希腊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品尝腓尼基的椰枣和西西里的干酪。”这种饮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主义思潮兴盛B.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C.政治环境民主宽松D.古希腊近海多山
12、少平原参考答案:B材料说明希腊人可以享受来自地中海、黑海及周围地区的特产,主要原因是希腊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故B正确;材料与ACD无关,排除。【名师点睛】材料反映希腊人能够享受到多地特产,和海外贸易发达密切相关。17. 有一个文学派别,不再强调感情与辞藻,而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社会现实的分析上。下列能够体现以上特点的文学作品是A唐璜 B人间喜剧 C悲惨世界 D等待戈多参考答案:B18. 下列科技发明中,哪一项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A 火车 B 汽船 C 飞机 D 宇宙飞船参考答案:C19.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13、,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知行合一C发明本心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参考答案:C20. 右图所图示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A春秋 B战国C西汉 D隋唐参考答案:C21.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有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也有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A.周王室的安全B.王位世袭制度C.统治秩序稳定D.嫡长子继承权参考答案:C聘礼不仅是维系家常伦理规范,同时有利于诸侯之间友好,显然是西周时期维系政治统治的纽带,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B属于世袭制
14、度;D是宗法制核心。22. 哈佛校史中有一句名言“先有哈佛,后有美国”。对此名言理解最深刻的是A美国建国晚于哈佛大学创设 B哈佛大学缔造了美国C美国建立在先进理念之上 D哈佛大学历史悠久参考答案:C美国政治。美国的政治制度是建立在先进的理念上的,哈佛等大学为美国的政治提供了治理的原则,故选C。23.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参考答案:D宋明理学。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宋明
15、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从世界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宋代理学受到统治者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正统。依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说法均是片面的。24.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 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参考答
16、案:B略25. 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A.摒弃儒家伦理道德B.选择社会主义制度C.建立君主立宪制度D.理性选择西方文明参考答案:D【详解】李大钊主张学习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而厌弃美国“议场挥拳、白宫斗口”的丑态,体现了其对西方文明并不是全盘接受,坚持理性地选择西方文明,对其中不合理因素持否定态度。故答案为D项。A项,题干中李大钊主张“依吾儒忠恕之道”,并未体现其摒弃儒家伦理道德
17、,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中的“立宪”泛指民主政治,理论上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题干中只提到立宪,没有和君主相关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并未主张君主立宪制,排除。26.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确立土地私有制,调动劳动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提高政府的赋税收人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参考答案:C商鞅变法的措施。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秦民子弟分家立户,
18、这是典型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态,户口数的增多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税收入,排除ABD项,C项正确;27. 严复在介绍达尔文学说时认为,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谭嗣同依据西学,以“破中外之见”来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这可反映出:A.自由平等观是近代世界潮流B.科学发展推动思想进步解放C.民主制度逐步为国人所认同D.科学理性精神冲击传统思维参考答案:D“进化论与自由平等学说”和“西学”代表的是科学和启蒙思想中的理性,而严复和谭嗣同的主张分别达到了“形成了弃旧谋新的世界性潮流”、“冲击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夷夏之辨”的结果,故选D;A只说出了题干中反映的部分信息,
19、故排除;B中的“思想进步”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C在题干中没有反映,故排除。28.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参考答案:D29. 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发展。他的思想最可能借用了 A相对论原理 B万有引力定律C进化论
20、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参考答案:C30. 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后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某些经验D.彻底铲除了日本的封建残余势力参考答案:D二、 非选择题(共40分)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下几个因素可以解释这一悲惨结果(辛亥革命的失败)。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的文官候选人一直是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技术。其次
21、,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因此也就毫不奇怪,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它的变化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其他国家。最后,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也应负部分责任。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在民国初期起了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3分)(2)请结合史实举例说明“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5分)(3)请结合史实概括
22、近代史上中共是如何从“照搬别国道路”到“走自己的路”。(4分) 参考答案:(1)原因:产生于中国内地的知识分子知识单一,不懂科技和战争。统治阶级不愿也不善于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年轻的革命者照搬别国制度,脱离国情。(每点1分,共3分)(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社会结构变化,出现了买办阶层;经济结构变化,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社会生活变化,西方衣食住行和娱乐方式传入;思想文化变化,西学东渐。(任写5点得5分)(3)革命时代:“走俄国人的路”:在大城市举行工人运动、武装起义;(2分) “走自己的路”:把农民纳入中国革命队伍;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民主主义革命。(任答一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
23、均可酌情给分。)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1东汉十四州示意图图2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参考答案: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两副图片反映了从东汉到唐开元年间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清具体的变迁是什么,找准变化,
24、然后再从政治、经济等角度分析说明原因。例如可以从汉代、唐代地方区划分布的区域分析变化,并结合经济重心逐步南移这一史实说明变化的原因;还可从地方州名与道名角度分析变迁,并结合山川地理形势说明变迁的原因。33.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次后底盛强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二 16821725年在位的彼得一世,采纳西欧模式,对俄国进行彻底改革。16971698年,他率团往德、荷、英考察,学习其政府管理
25、模式和军事技术,大量招募外国专家为俄国服务,对军事、行政体制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强制剪须割袍即是其改革的戏剧性一幕。在当时的俄国,大多数贵族饱食终日,往往懒洋洋地拖着长袍,留着被视为“上帝赐予的装饰品”的大胡须,无所事事。彼得下令:除神职人员外,一律禁止留须,他甚至亲自将贵族的胡子剪掉,还在宴会上亲自剪短贵族的旧式长袍,规定只穿西欧式的短袍。改革引起包括其子阿力克塞在内的一些人的反对,几经犹豫后,彼得将儿子处死,“在整个历史上,几乎没有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个人影响他通过各种方法急切地把一件新的文化强加于俄罗斯,从而为他的帝国确定了未来的性质由于他的努力,俄国显然摆脱了孤立的状态
26、此后,俄国的历史成为欧洲史的一部分,并愈益成为世界史的一部分”。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近现代世界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康有为的主要观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改革和明治维新的共同之处。(6分)参考答案:答案:(1)俄、日改革,由弱变强;中国仿效日本,更易见效。(4分) (2)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向西方学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风俗等各方面;改革成效显著,国力增强摆脱了封闭与孤立状态。(6分)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使国家步入世
27、界发展的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字林西报材料二、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材料四、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
28、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2)你认为材料三中对于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历史依据。参考答案:(1)评价:一方面反映了维新派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迫切愿望,另一面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为改革失败埋下隐患。(2)正确;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3)历史依据:倡导开国会、定宪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宣传两方民主思想;促进民族意识觉醒。第(1)问,要紧扣材料,从材料“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瞠乎其后”、“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来回答。第(2)问,首先明确作者的观点,然后结合所学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回答。第(3)问,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