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雅安市新添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仍然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而并不是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所以,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就是“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2. 1903年,张謇开始致力于南通的城市建设,一度使南通成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地1000亩,欲仿南通经验建实验城,同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劳工自治区”,此外,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陈嘉庚在福建集美均有类似的城市改造与建
3、设的努力。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应出当时A商人群体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阶层意识 B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C战乱频繁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寻求自保 D中国现代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参考答案:J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B材料反映了张謇、朱葆三、荣氏兄弟等民国企业家的致力于地方城市建设的相关信息,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但最重要的是因为民国乱世,企业家们空有济世理想,却很难着手实现,他们就放下抱负,专注于眼皮底下的那片土地。这在本质上反映出当时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
4、的阐释。3.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参考答案:C4. 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表格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英国出口欧洲、美国
5、、加拿大、西印度的制成品百分比在1804年之后不断降低,说明英国产品的竞争力在降低,故A项排除;数据表格中亚非拉地区的进口英国制成品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该地区经济水平不高,且说明了英国殖民地化程度在逐渐加深,故B项排除,C项正确;表格中数据仅是制成品的出口情况,无以说明“在欧洲产品销售额下降”,故D项排除。点晴:数据表格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数据表格反映的现象与实质,解题时一是需要对数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趋势的准确认识,二是需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三是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四是综合备选项综合分析判断。5. 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图中所包含的信息有 ( )戈 母已簋(食器) 角(酒器) 耜
6、 犁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 B C D参考答案:A6. 唐朝时形成了“父教其子,子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尚,它的形成直接得益于( )A社会经济的繁荣 B学校体系的完备。C文学艺术的昌盛 D科举制度的推行参考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唐朝文化教育的繁荣,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比较以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信息说明唐朝时期形成了家庭内浓厚的教育氛围,即是刚成年的男子也以不谈文墨为耻。隋朝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在唐朝得到了发展,并成为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因而促进了社会文化教育的发展,所以选择D项。A项属于间接原因,不符合题目“
7、直接得益于”的要求;材料信息描述涉及形象教育,排除B项;C项是文化教育繁荣的影响,不符合题目要求。7. 隋唐时,皇帝可指派其他官员参决大政,行宰相之权。唐代290年间共有369名宰相,数量之多为历代所仅见。这意味着A三省六部制遭破坏 B宰相之权严重削弱C科举制下选人之盛 D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参考答案:B8. “今日地方一有事故,内外衮衮诸公莫不函电交驰,曰:伤洋乎?不问民。”文中的“今日”最有可能是A.南京条约签订之际B.马关条约签订之后C.八国联军侵华之时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参考答案:D9. 下列图片说明了A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B资本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C机器的使用
8、减轻了工人劳动的强度D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参考答案:D10. 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这反映了A手抄本书籍在宋代已经消失 B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C造纸术改变了书籍短缺的现象 D宋人不重史学重儒学 参考答案:B11.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镇州、赵州等地“客户多逃移,富者独不敢安处田里”。苏轼也曾说:“若客户阙食流散,主户亦须荒废田土矣”。朱熹又言:“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这反映宋代A地主对佃农依赖明显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不抑兼并的现象突出 D农民已经获
9、得人身自由参考答案:A题干表明在宋代租佃关系中,地主对佃农依赖性很大,故A项正确。12. 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他们站在新旧交替的世纪转折点,对已然逝去的时光作出了深情的回望,不愿意也不屑于看一眼面前金发碧眼的西洋。”这里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A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趋势 B起到了促进历史转折的作用C抗击外米侵略的英雄气概 D本质上依然是一场农民运动参考答案:A义和团运动。材料是从近代化的角度评论义和团运动,由于它盲目反对西方文明,体现出了明显的落后性。13.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
10、.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D.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参考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题干通篇强调的都是一个“富”字,卿大夫富可敌国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夫皆富,政将在家”的局面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这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是诸侯国内统治阶级内部不同阶级之间经济地位的变化,而非诸侯国间经济地位的变化,故B项错误;“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这亦属于推理式而非根据材料得出的结论,
11、故C项错误;“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即经济地位的改变将引发政治地位的变更,故D项正确。14. 下图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对其相似之处解释准确的是 ( ) A都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B都反映了工业布局的变化 C都推动了民主化的进程 D都为民族复兴做出了贡献参考答案:D略15. 纯粹理性批判的作者是( )A康德 B洛克 C霍布斯 D狄德罗参考答案:A16. 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最可能的原因是A通俗文化盛行,社会日益开放,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高产作物大量引进,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了妇女地位C棉纺织业兴起,家庭手工
12、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D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根本变化参考答案:C17. “长毛(指太平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偷得了长毛的许多金元宝”。这段文字说明多数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迫的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无本质区别组织涣散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农民阶级不能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A.B.C.D.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可知,二人参加太平军是被掳去的,可推断出多数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迫的,正确。太平天国运动肩负了反封建和反侵略的任务,和以往的
13、农民战争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错误。由材料“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可知太平军组织涣散,组织涣散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正确。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故错误。综上所述,正确,错误,排除ACD,所以选B。18. 美国学者达林麦马虹在总结两千多年的幸福观时说: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 ;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材料空白处应是 A权利与金钱 B上帝和法律 C民主与科学 D智慧与德行参考答案:D19. 1933年2月,实业家方液仙(镇海方家第五代传人)联合二百多家厂家,在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开设了中国国货
14、股份有限公司,右图为1949年1月1日该公司发行的壹仟万元股票一枚。以下关于材料的表述,正确的是A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垄断国货市场B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联合经营自强C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D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参考答案:B20. 20世纪20至30年代我党经历了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历程。下列关于党的发展历程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分析国情,提出民主革命纲领适时完成国内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化独立自主,妥善解决党内分歧重心转移,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AB CD参考答案:D21. 据史记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功
15、之患。”以下各项是对这段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废分封制的作用 C指出了分封制的严重弊端 D指出了秦灭亡的根源所在参考答案:B22. 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阶段发展的原因是A罗斯福新政实施 B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 C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D战后经济体系的建立参考答案:D23.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普遍主张,人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只要能实现幸福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所谓。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B.是欧洲人文主义的中心C.肯定了人的价值和欲望D.促进了理性主义的传播参考答案:C“人
16、就应该公开地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说明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价值和欲望的肯定,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人文主义成为这整个社会的主流,故A项错误;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故D项错误。24. 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参考答案:D25.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
17、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参考答案:A由材料“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可知,康、梁认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材料中有“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可知戊戌变法是借鉴了外国经验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可知,康有为是把希望寄托在朝廷的,C和戊戌变法依靠皇帝的史实相违背,故C项错误;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发动群众,而且从题干中得知康梁只是意识到发展民众
18、的重要性,但是题干中并没有提及康梁事实上的发动了民众,故D项错误。26.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A细胞学说 B生物进化论 C能量守恒定律 D电磁感应现象参考答案:D27. 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说:“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B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 C带有强烈盲目排外色彩 D因八国联军侵华而起参考答案:A28. 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
19、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辱 B.实业救国 C.民主共和 D.科学理性参考答案:【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A 解析:引西救儒至西儒对立,都是在民族危机的大背景下,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积极探索。 故选: 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 29. “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参考答案:C30. 盛世危言中有这样一段话: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
20、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依据材料推断其作者是A.魏源 B.李鸿章 C.郑观应 D.康有为参考答案:C二、 非选择题(共40分)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通过对人类古往今来诸多文明的研究比较,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他把自然界对人类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汤因比历史研究材料二: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历史。古
21、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西方文明,西方的冲出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政治,注入了引起现代化并导致永久性变化的力量;面对这一冲击,中国作出的回应是逐渐引进“永久性的变化”的要素的同时背弃传统的“周期性变化模式”,走上现代化道路。李帆韦伯学说和美国的中国研究(1)阅读材料一,用“挑战应战”模式说明罗马法的发展演变。2分(2)阅读材料二,用史实说明,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和政治发生哪些变化?3分(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呈现哪些趋势与特点?中国该如何应对?5分参考答案:(1)演变:由习惯法到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在征服扩张的过程中
22、,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2分(2)变化:中国国门打开,闭关锁国历史结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3分(3)“冷战”结束,两极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3分应对:致力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融入世界;积极参加以联合为中心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4点以上即可)2分3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 1958 年马岛归属问题被提交联合国。1965年第2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065 号决议, 认为马岛主权存在争议, 敦促双方
23、和平解决。英阿进行了外交谈判, 并曾达协议。但此时有消息说, 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进入80 年代后, 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之中, 全国上下对军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 企图以此激起群众的民族情绪, 转移对政府的压力。1982 年3 月,英国马岛当局与阿方因几十名阿根廷工人进岛工作的问题发生争执,阿根廷政府即以此为契机开始行动。驻岛的少量英国守军很快被迫投降,阿宣布收回马岛主权。 战后国际关系史下册材料二 马岛战争以英获胜阿失败结束。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辞职,并逐渐恢复民主制度。阿经济损失达数亿美元。若加上美、欧对阿经济制裁,阿蒙受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24、拉美外债危机爆发,阿也未能幸免,从此陷入长达年的经济危机之中。英国加强了撒切尔政府的执政地位,英阿贸易由此中断,英军驻马岛费用急剧增加。这场战争引起国际社会分化成态度鲜明的两个阵营:以美国、欧共体国家为主的西方国家为一方,联合支持英国,制裁阿根廷;以拉美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南方国家为一方,则支持阿收复马岛的正义要求,主张和平解决。这场战争不仅导致美拉关系一度趋于冷淡,削弱了欧洲在拉美的传统影响,而且还使南北关系进一步恶化。国际关系史(第十一卷 1980-1989)(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阿马岛战争爆发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岛战争的影响。(9分)参考答案:
25、(1)原因:双方为了争夺石油资源;阿根廷经济危机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阿根廷抓住机会首先挑起战争;马岛战略地位重要(任意三点6分)(2)影响:对阿:激化国内矛盾;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得阿国经济进一步恶化。(3分)对英:巩固了撒切尔的地位;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4分)对世界:激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2分)解析:(1)本小问原因,据材料一“马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可知双方为了争夺石油资源,马岛战略地位重要,据材料一“阿根廷经济陷于严重衰退之中,全国上下对军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企图以此激起群众的民族情绪,转移对政府的压力”可知阿根廷经济危机转移国内民众视线,据材料一“英国马岛当局
26、与阿方因几十名阿根廷工人进岛工作的问题发生争执, 阿根廷政府即以此为契机开始行动”可知阿根廷抓住机会首先挑起战争。(2)本小问影响,需要从阿根延、英国和世界三个角度思考,对阿根廷,据材料二“阿根廷总统兼陆军总司令加尔铁里和海、空军司令等高级将领辞职,并逐渐恢复民主制度”可知激化国内矛盾,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据材料二“阿经济损失达数亿美元”、“若加上美、欧对阿经济制裁,阿蒙受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和“拉美外债危机爆发,阿也未能幸免,从此陷入长达年的经济危机之中”可知使得阿国经济进一步恶化,对英国,据材料二“英国加强了撒切尔政府的执政地位”可知巩固了撒切尔的地位,据材料二“英军驻马岛费用急剧增加”可知
27、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世界,据材料二“这场战争不仅导致美拉关系一度趋于冷淡,削弱了欧洲在拉美的传统影响,而且还使南北关系进一步恶化”可知激化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33.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材料一:要豪华家族购置多于他们所需要的厨房用具,以增加其快乐,那是荒谬的。同样,要一个国家转入或保存多于它所需要的金银,以增加国家收入,也是荒谬的。出资那么多的金银购买那不必要的物品,也必然会减少其他用于衣食住行和维护人民生计的财富。一切特意和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透明、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建立起来。每个人只要他不违背正义的法律,就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
28、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来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使用之最适合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入错误。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行业国家邮政电站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法国10010010010075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日本100私有私有7525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经济成长历程第17课材料三:改革以来,我国大幅度减少指令性计划,总体上实行指导性计划。目前,已全部取消了农业生产领域的指令性计划,工业指令性计划产品也由1
29、980年的120种减少到目前的12种,仅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摘自瞭望1999年第39期年份农产品收购比率19781985198819911993国家定价 %94.437.024.022.210.3国家指导价%023.019.020.07.0市场调节价%5.640.057.057.882.7根据中国改革与发展报告(1992-1993)资料整理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别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运行的概况及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指出材料二与三在经济运行方式上有何异同?(2)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则材料中经济政策的调整说明了什么问题?
30、简析材料一、二、三反映的三种经济思想或政策调整的历史必然性。参考答案:(1)亚当斯密认为:反对封建特权;主张自由经营、自由贸易;概况:实行国有化来干预经济发展;变化: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异:发达国家70年代是大力干预经;中国则是减少干预,重视市场开始在资源配置中调节作用;同: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起调节作用。(2)说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调整经济发展的思想、政策。必然性:自由主义: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本主义要求以世界为舞台。发达国家国有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吸取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教训;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中国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能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推
31、动各种经济成分发展的需要。3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材料二、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分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代总理衙门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材料
32、三、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1898 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 定国是诏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4分)(2)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2分)(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的追求?(1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观点:日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
33、力发展教育。(2分)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2分)(2)教法:中学与西学相结合。(1分)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2分)(3)措施: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学堂兼习中学与西学;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措施一为材料信息提取,为必答项,1分,其他任答1点给1分,共2分)(4)追求: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1分)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可知其主要观点是日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背景
34、:根据材料所述的时间和出处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可以推知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2)根据材料二中的“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可知是将中学与西学相结合。目的:根据材料二中的“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等信息可知其目的是培养人才和开启民智。(3)题目要求“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其教育措施很多,比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学堂;选派留学生;鼓励私人办学;鼓励官员及其子弟入学堂学习;等等。(4)题目要求“综合上述材料”回答综合上述三个材料可以看出,这几个材料中隐含着的核心主张就是要大力兴办教育,让教育为富国强国服务,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也就是说教育救国(强国),振兴教育是其共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