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亳州市楚王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328897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楚王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亳州市楚王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亳州市楚王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省亳州市楚王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省亳州市楚王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亳州市楚王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

2、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

3、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

4、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

5、涵养网络文化。B.“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C任何一次新的

6、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B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C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

7、,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参考答案:1.D 2.C 3.B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共9分)伦敦、巴黎、罗马与堪司坦丁堡,曾被称为欧洲的四大“历史的都城”。我知道一些伦敦的情形,巴黎与罗马只是到过而已,堪司坦丁堡根本没有去过。就伦敦、巴黎、罗马来说,巴黎更近似北平,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虽然那里也有空旷静寂的地方,可是又未免太旷,不像北平那样既复杂而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

8、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是的,北平也有热闹的地方,但是它和太极拳相似,动中有静。巴黎有许多地方使人疲乏,所以咖啡与酒是必要的,以便刺激;在北平,有温和的香片茶就够了。 好学的、爱古物的人们自然喜欢北平,因为这里书多古物多。我不好学,也没钱买古物,但我却喜爱北平的花多菜多果子多。花草是种费钱的玩艺,可是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至于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

9、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与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是的,北平是个都城,而能有好多自己产生的花、菜、水果,这就使人更接近了自然。从它里面说,没有像伦敦的那些成天冒烟的工厂;从外面说,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节选自老舍想北平)【注】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15.请从表现手法与思想情感两方面赏析选文第一段画线的句子。(3分) 16.作者在结

10、尾说“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言外之意是再说下去的话就要落泪了,你怎么理解作者“要落泪了”的情感?请结合文意与写作背景回答。(3分) 17.请说出本文语言的一个特色,并举一例进行说明。(3分) 参考答案:15.(1)运用比喻,写出作者在北平就像在家里那样感到舒适与安宁,表现他与这个城市内在的、相融合的亲密关系。(2)运用细节描写,如“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北平的一草一木在作者眼中都是可爱的,表达了作者对北平的喜爱,以及与北平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关系。(评分标准:回答出任一点即得满分,手法1分,内容分析1分,情感1分。)16.作者写作此文时人不在北平,“要落泪”是一种对故乡的强烈的思

11、念之情;本文写于1936年,日本已经加进对中国的侵略,北平已十分危急,一句“要落泪了”还包含作者对家园即将沦陷的深深忧虑。(评分标准:回答出“思念”及相近意思的得1分,答出“忧虑”及相近意思的得2分。)17.(1)真挚质朴,如“不过,假使让我家住巴黎,我一定会和没有家一样地感到寂苦”“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等情感抒发得直接而真诚;(2)明白如话(回答“生活化”、“口语化”、“儿化”、“京味浓”、“通俗”等均可),如“白霜儿”“还不愧杀”“好,不再说了吧”“是的,北平是个都城”等均以平常说话的口吻写出来;(3)亲切纯净,如“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

12、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等,文字不多却笔笔到位,如同天成,写得细致入微,让人倍感亲切。(评分标准:回答出其中一点特色1分,举出相应的一例1分,相关分析1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手 铐汪海潮乡长被抓走的那天,陈大明正在乡长办公室里向乡长汇报高岭乡旅游度假村的建设情况。陈大明清楚地记得,他刚刚汇报完第一件事,办公室的门就被撞开了,两个全副武装的公安走了进来,其中一个人手里举着一张逮捕令,走到乡长面前高声说:“你被依法逮捕了!”另一个人就马上拿出一副锃亮的手铐,“咔嚓”一声铐住了乡长的双手,然后不由分说地把乡长带下楼,塞进了楼下的警车,警车

13、就“呜呜呜”地开走了。乡长被抓走后,陈大明被县里任命为代理乡长,继续负责旅游度假村的建设。陈大明当上乡长后,眼前老是晃动着那副锃亮的手铐,虽然他与原乡长的贪污案并无牵连,但原乡长被抓的那一幕还是深深地刺激了他,他决心引以为戒。为防止自己意志不坚定,他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到市场上买了一副仿真的手铐,挂在自己的卧室里,以警示自己。果然,自从他当上乡长后,前来拜访的人便络绎不绝,有送名烟名酒的,有直接送现金的,还有假借妻子的名义送金银首饰的,他都一一回绝。其实他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妻子常年下岗在家,孩子今年又刚刚上大学,农村老家还有一个经常患病的母亲。事事都得花钱,可是他一个月的工资才一千多块,

14、因此,他几乎月月都出现“财政赤字”。有一次,他感到自己实在顶不住了,很想赌一把,他已经把那个建筑商送来的一万元塞进了抽屉,但就在那一瞬间,他立刻想起了悬挂在床前的那副手铐,就赶紧又将钱退回去。直到有一天,他的一个老同学到他家来玩,看到了那副手铐。那个老同学就问他:“你这是从哪买来的?”他直言不讳地告诉同学,是从一个地下的工艺品商店买来的。老同学就又将那副手铐把玩了很长时间,然后很认真地说:“没错,就是它,就是它!”陈大明一下子迷惑了,老同学就告诉他,其实这副手铐有着一段传奇的经历,它曾是一位海外华侨的传家之宝;它也不是普通的钢铁制造的,而是用一种稀有金属制成的,至于那位华侨为什么要把手铐作为传

15、家之宝,那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这副手铐值钱,最起码值五万元钱!陈大明对老同学的话将信将疑,就带着手铐到市里一家最有名的古玩店里做鉴定。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老同学的话是真的,这副手铐真的很值钱!陈大明兴奋不已,马上将手铐以四万八千元的高价卖给了古玩店。毕竟,他太需要钱了!有了这笔巨款,陈大明就可以从容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他把老母亲从农村接到自己身边,还请了一个保姆;他抽出两万元给妻子开了一家油米店,还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他的生活压力没有了,他感到无比的畅快,也体会到了有钱的幸福。他从内心里深深感谢那个同学。从那以后,老同学就成了他家的常客。老同学是个“能人”,陈大明对他是信

16、得过的,很快就安排他承包了一项建筑工程。再后来,陈大明又发现了不少“能人”,一一让他们参与到旅游度假村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旅游度假村很快建好了,开业的那一天,陈大明喝了很多很多酒。回家后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了那副手铐!第二天,他决定去把它赎回来,不论花多少钱!钱对他来说已并不成问题了。他找到了那家古玩店,但古玩店的老板告诉他,那副手铐他是代人收购的,早就被一位客商以五万元的价格买走了。不过幸好老板记下了那位客商在市里的地址,陈大明决定按图索骥。陈大明很快找到了那座豪宅,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把他领到一个池塘边,并告诉他,主人就在那边钓鱼。他匆匆地赶过去,发现他的同学正在笑吟吟地等着他。他一下子愣

17、住了,但嘴里却问道:“我的手铐呢?”老同学恰好此时钓起了一条大鱼,他一边收线一边拍着钓竿说:“那东西有什么好,我早已将它改成了钓竿。看,这钓竿多结实,五万块呢!”陈大明一下子明白过来,恨不得马上离开这地方,但他分明听到了老同学在喊他:“别走啊,陈乡长,中午咱们喝鱼汤啊!”在此以后的好多天里,陈大明眼前总是没来由地晃动着一副锃亮的手铐。(选自微型小说家选刊)(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2分) A 小说第一段中描写乡长被捕过程,其细节描写真实细腻,仿佛让人身临其境,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都让人心有余悸。B这篇小说在情节构思上颇具匠心,主人公从开始坚持不受贿,到

18、最后发现自己中了别人的圈套,最终发现老朋友向他行贿,波澜顿生,高潮迭起。C 作者将手铐巧妙地比作了人生的防线,但陈大明由于一时的糊涂,结果被别有用心的老同学设计了一条“鱼竿”,引了他这条“大鱼”上钩。D 陈大明因“手铐”而受贿,表面上看是不知情,但实际上骨子里则充满着贪欲,从而告诉人们要不断加强自律,完善自我道德修养。E这篇小说主题深刻,文章通过主人公因手铐”而受贿的故事,告诉人们即使真正廉洁的公仆,即便暂时避免了有形的刑具,却无法避开无形的刑具。(2)小说插叙主人公陈大明的家庭情况作用是什么?(3分)答:_(3)主人公陈大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答:_(4)这篇小说以“手铐

19、”为题,有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等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4分)答:_参考答案:(1)AD(2)(3)(4)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父殁时年始十六,率诸幼弟事母。母有贤行,治家严,笃于教子。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县贫,重以旱蝗,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县得以宽民。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而贷家取息岁倍

20、,县以民蚕麦偿之。文炳曰:“民困矣,吾为令,义不忍视也,吾当为代偿。”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众以为不可,文炳曰:“为民获罪,吾所甘心。”民亦有不乐为者,文炳曰:“后当德我。”由是赋敛大减,民皆富完。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文炳尝上谒大府,旁县人聚观之,曰:“吾亟闻董令,董令顾亦人耳,何其明若神也!”时府索无厌,文炳抑不予。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文炳曰:“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即弃官去。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乃以田庐若干亩计直与贷家

21、直:通“值”,价钱 B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籍:借助 C文炳曰:“后当德我。”德:感激 D或谗之府,府欲中害之中:诬蔑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县以民蚕麦偿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前令因军兴乏用,称贷于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C而征敛日暴,民不聊生信而见疑 D民亦有不乐为者“离骚”者,犹离忧也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表现董文炳爱民举动的一组是( )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 文炳以私谷数千石与县 复籍县闲田与贫民为业,使耕之 于是流离渐还,数年间,民食以足 文炳使民聚口而居,少为户数 吾终不能剥民求利也 A BCD 12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

22、十六岁时父亲死去,他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 B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的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C董文炳为政仁爱,曾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后又不忍心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还高额利息,于是将自己的家财田亩作价还给了放贷的人。D有人向州府说董文炳的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陷害他,加上他不想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最终他干脆弃官而去。13把文言文材料中加横线句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1)朝廷初料民,令敢隐实者诛,籍其家。(3分) (2)旁县民有讼不得直者,皆诣文炳求决。(4分) (3) 秦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3分)参考答案

23、:9B(籍:登记) 10C(以:介词,用,拿/介词,因为 B介词,向介词,在。C而,连词,均表转折关系。D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 11B(反映其会做官,是他爱民的结果,是其表明自己爱民的言语,不是举动) 12C(“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是前任县令而不是他)13朝廷起初统计人口,下诏说有敢于隐瞒实情的将被处死,并抄没家产。(料、诛、籍各1分。)邻近县中有告状得不到伸张的百姓,都来拜见董文炳,求他裁决。(讼、直、诣、决各1分。)(3)秦王很担心这件事,就让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表示表示愿意侍奉楚王(患、佯、质各1分)。参考译文:董文炳,字彦明,是董俊的长子。董文炳的父亲死时他

24、才十六岁,带着几个弟弟侍奉母亲李夫人。李夫人有贤德,治家严格,教子有方。董文炳把母亲当成先生对待,他聪明机灵,善于记忆和背诵,小的时候就如同成年人一样。乙未年,他凭父亲的职务接任藁城县令。官府中同事的都是他父亲时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小官吏都不怕他。董文炳兼听明断,以恩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没过多久,与他同列的人都心甘情愿地在他手下干事,小官吏拿着文书让他签署时,也不敢抬头看他,人们都很佩服他。县里很贫穷,又遇到旱灾、蝗灾,但赋税日益增多,民不聊生。董文炳用自己家中数千石谷子代交赋税,官府才得以放过老百姓。前任县令因征集军需向私人借贷,而贷款的那家收取利息逐年加倍,官府拿百姓的蚕和麦子去偿

25、还。董文炳说:“百姓都很困苦。我作为县令,不忍心看到这样的事,我应当替百姓偿还。”于是他把自家的田地作价还给放贷的人,又登记县里的闲置田地分给贫民耕种。于是流散在外的人渐渐回来,几年时间后老百姓都比较富裕了。 朝廷起初统计人口,下诏说有敢于隐瞒实情的将被处死,并抄没家产。董文炳让老百姓聚在一起居住,户数便减少了。县府里很多人都认为这样不妥。董文炳说:“为了老百姓而被定罪,我是心甘情愿的。”老百姓也有不愿这样做的,董文炳说:“以后他们会感激我的。”于是赋税大大减少,人们都很富裕并保全下来。邻近县中有告状得不到伸张的,都来拜访董文炳,求他裁决。董文炳曾经拜见上级官员,邻县的人都聚在那儿观看,说:“

26、董县令看起来也是人啊,为什么他这样明断如神!”当时官府不停地搜刮百姓,董文炳压着官文不予执行。有人向州府说他坏话,州府中也有人想诬蔑陷害他,董文炳说:“我最终也不可能剥夺老百姓来给自己谋私利。”于是弃官而去。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朱竹君先生传姚 鼐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与其弟石君珪,少皆以能文有名。先生中乾隆十九年进士,授编修,进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安徽学政,以过降级,复为编修。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及在安徽,会上下诏求遗书。先生奏言翰林院著有永乐大典,内多有古书世未见者,请开局使寻阅,且言搜集之道甚备。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

27、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四库全书馆自是启矣。先生入京师,居馆中,纂修日下旧闻。未几,文正卒,文襄总裁馆事,尤重先生。先生顾不造谒,又时以持馆中事与意迕,文襄大憾。一日见上,语及先生,上遽称许朱筠学问文章殊过人,文襄默不得发,先生以是获安。其后督福建学政,逾年,上使其弟珪代之,归数月,遂卒。先生为人,内友于兄弟,而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复掩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晨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学强知不衰,时于其间属文。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所欲言者无不尽,尤喜小学,为学政时,遇诸

28、生贤者,与言论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谆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皆未就,有诗文集合若干卷。姚鼐曰:余始识竹君先生,因昌平陈伯思。是时皆年二十余,相聚慷慨论事,摩厉讲学,其志诚伟矣,岂第欲为文士已哉!先生与伯思,皆高才耽酒。伯思中年致酒疾,不能极其才。先生以文名海内,豪逸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中焉。先生暮年,宾客转胜,入其门者,皆与交密,然亦劳矣。余南归数年,闻伯思亦衰病,而先生殁年才逾五十,惜哉!当其使安徽、福建,每携宾客饮酒赋诗,游山水,幽险皆至。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1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 会上下诏求遗书 会:适B. 且言搜集之道甚备

29、 备:齐全C. 所欲著书皆未就 就:靠近D. 先生于伯思,皆高才耽酒 耽:沉溺13. 下列选项中与“而金坛于文襄公独善先生奏”中的“善”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B. 渔人甚异之C. 而耻学于师D. 侣鱼虾而友麋鹿14.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所给例句的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遇诸生贤者A. 客有吹洞箫者B.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C.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 凌万顷之茫然15.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竹君“才华横溢”的一组是 ( ) 与其弟石君,少皆以能文有名 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 其文才气奇纵,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备 先生以文

30、名海内,豪逸过伯思 余间至山中崖谷,辄遇先生题名,为想见之矣A. B. C. D. 16.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A. 朱竹君轻时就以善于写文章而闻名,考中进士后先后担任过编修、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安徽学政和福建学政等官职。B. 朱竹君建议开局搜寻古籍,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公、于文襄公的大力支持,朝廷因此开设四库全书馆,朱竹君也参加了四库全书的编撰。C. 朱竹君喜好交游,朋友众多;为提携后进之士,常常称道他们的优点,掩饰他们的缺点。他时常在与朋友饮酒谈笑之间写文章,而这些文章又写得很好。D. 作者在二十多岁时就认识了朱竹君,并在一起慷慨谈论。他认为朱竹君不幸早逝,一

31、是过于喜欢喝酒,二是朋友众多,交往甚密而导致过度劳累。17. 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先生初为诸城刘文正公所知,以为疏俊奇士。 (2)与文正固争执,卒用先生说上之。(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参考答案:12. C 13. A 14. B 15. A 16. B 17. (1)先生起初被诸城刘文正公了解,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2)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3)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

32、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C项,“所欲著书皆未就”意思是“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就”不是“靠近”而是“完成”。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考查活用。例句意思是“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善,形容词作动词 。A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水;B、C、D为意动用法,分别为:对感动惊异,以为羞耻;把当做朋友、伴侣。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掌握六大类文言句式

33、的特点,抓住各类句式的标志,再结合选项进行判断。本题选与例句不同的一项例句“遇诸生贤者”,意思是“遇到贤能的生员”,定语后置句;B项 不是特殊句式;A、C、D项是定语后置句,分别是:吹洞箫之客;有异态之州之山水;凌茫然之万顷。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仔细阅读原文,找到句子所在的位置,联系上下文分析句子表现人物的什么品格,再结合选项进行判断。本题可用排除法。意思是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疏朗俊伟奇特之士”没有表现他才华横溢。意思是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写他对后辈的肯定和关爱,表现他性格的和善。意思是我间或来到山中

34、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表现对先生的怀念。排除这三项。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B项,“得到军机处大臣刘文正公、于文襄公的大力支持”错,原文是“时文正在军机处,顾不喜,为非政之要而徒为烦,欲议寝之”,可见刘文正公并没有支持他这一做法。故选B。【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

35、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关键词有(1)为所,表被动;知,了解;以为,认为;疏俊奇士,疏朗俊伟奇特之士。(2)固,坚决;卒,最终;说,意见;上,上奏。(3)是故,因此;不必,不一定;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36、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朱竹君先生,名筠,大兴人,字美叔,又字竹君,和他的弟弟石君珪,年少时都以会写文章而出名。先生乾隆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编修,后升至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督管安徽学政,因过降级,又重为编修。 先生起初受到诸城刘文正公赏识,被认为是疏朗俊伟奇特之士。后来到安徽,遇到皇上下诏搜求散佚的书籍,先生上奏说翰林院收藏有永乐大典,里面有很多当世见不着的古书,请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搜寻校阅,并且陈述的搜

37、集方法也十分完备。当时刘文正在军机处,却不高兴,认为不是紧要的政事而徒增烦恼,打算建议让这事停下来,而唯独金坛文襄公认为先生的奏议很好,跟刘文正坚决争执,最终采用先生的意见上奏给了皇上,四库全书馆从此启动了。先生进入京城,住在馆中,纂修日下旧闻。不久,文正去世,文襄任四库馆事务总裁,特别看重先生。先生却不去拜访,还不时因主持馆中事跟他的意见抵触,文襄感到十分遗憾。一天见到皇上,谈及先生,皇上便称许朱筠学问文章远超别人,文襄默然不能发话,先生因此而安然无事。其后督理福建学政,过了一年,皇上派他弟弟珪接替他,回来几个月,就去世了。 先生为人,在家与兄弟友善,而在外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唯恐没有

38、说到极致;若有过错,就总是掩饰。后进之士多因他的称许而得名。先生房中从早到晚不曾没有客人,整日整夜跟客人饮酒谈笑,博学强记却不衰减,还时常在这期间写文章。他的文章才气新奇豪放,对于义理、事务、情态,无不具备,想要说的话无不穷尽,尤其喜爱小学(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当学政时,遇到贤能的生员,跟他们说话谈论就好像同辈人一样,劝别人为学要先从识字开始,语意诚恳殷勤,离去之后人们都爱戴思念他。他想要写的书都没有写成,有诗文集合若干卷。 姚鼐说:我开始认识竹君先生,是靠了昌平陈伯思的关系。当时都二十几岁,聚在一起慷慨激扬纵论时事,相互磨练探讨学问,志向实在伟大啊,哪里只是要作一个文人学士而已呢!先生与伯思

39、,都是卓越人才而沉溺饮酒。伯思中年因酒致病,不能完全发挥他的才华。先生以文章名扬海内,豪放俊逸超过伯思,而伯思持论稍微中和一些。先生晚年,来访宾客更为繁盛,入了他门的,都跟他密切交往,这样也就很劳累了。我回到南方这几年,听说伯思也衰老病重了,而先生去世时年纪才过五十,令人痛惜啊!他在安徽、福建任上时,常常带领宾客饮酒赋诗,游玩山水,幽深险要处都到过。我间或来到山中崖谷,便遇见先生题名,是可推想而知的啊。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第5-8题各3分,第9题10分,共22分。)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40、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不复挺者 挺:直。 B声非加疾也 疾:快,这里引申为“洪亮”。C而闻者彰 彰:清楚。 D假舆马者 假:驾驶。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取之于蓝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B輮以为轮 斧斤以时入山林C而见者远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风雨兴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8下列对

42、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的比喻,论证了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水平的观点。C“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D本文中排比句与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差错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分)译文: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3、(4分)译文: (2)作者以“輮以为轮”为喻,用来论证什么观点?(3分)答: 参考答案:5D(假:借助,利用。)(3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6D(D项“焉”均为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 ;A项第一个“于”是介词,“从”;第二个“于”是介词,“比”;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把”;第二个“以”是介词,“按照”; C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7C(3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理解能力。8C(“凭借了自身内部的努力”理解不正确,应是“凭借了外界条件”。)(3分)【解析】本题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