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亳州市王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8953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王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亳州市王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亳州市王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亳州市王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亳州市王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亳州市王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杜风格,论者纷纭,而以严羽的两句话最为中肯:“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飘逸与沉郁这两种风格的形成,取决于李杜两人思想、性格的不同,以及创作态度和题材的差异,具体则表现在意象的运用上。前人说李诗万景皆虚,牡诗万景皆实,固然未必十分确切,但从意象的虚实上看,的确可以看出李杜风格的不同。李诗的意象常常是超越现实的,他很少对生活的细节作精致的描绘,而是驰骋想象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穿插以历史、神话、梦境,用一些表面看来互相没有逻样

2、联系的意象,拼接成共有浓烈艺术效果的图画。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李白的夸张是最大胆的,像“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杜甫虽然也有夸张的手法,但总的看来却是偏于写实的,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给人以逼真之感。他的一些记游诗,如铁堂峡盐井泥工山等简直是一幅幅描绘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的图画,可补地理记载之不足。杜诗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杜甫写诗往往从实处入手,逐渐推衍到有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统摄全局的问题上。杜甫曾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夸赞画家王宰,说他能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杜甫自

3、己的诗也是如此。杜甫有些诗是从身边琐事引中出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还有些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细节穿插起来。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大处着眼,何等悲壮!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改从小处落笔,又是何等细腻!又如北征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整个国家的变化。在纵论国家大事之中,插入一段关于儿女衣着的细节描写,用这个真实的细节反映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写安史之乱的古体诗,但虚实的处理不同。古风大半是写游仙,最后四句才写到安史之乱,也似乎不甚着力。但它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是深刻的,诗人的忧虑和悲愤也流落在字里行间。悲陈陶则围绕着陈陶

4、斜战役,官军、安史军和长安人民三个方面都写到了,犹如用诗写成的通讯报道,真实而深挚,是典型的沉郁之作。李白写诗往往在应处用力,虚中见实。杜甫写诗则在实处用力,实中有虚。在虚处用力,妙在烘托。虚写好了,实可以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不拈不滞,显得飘逸。在实处用力,妙在刻画,在深入的刻画之中见出气魄,意象不浮不泛,显得沉郁。(选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杜甫思想、性格及创作态度、题材的差异,决定了飘逸与沉郁风格的不同,其风格的不同可从所选意象看出:前者常超越现实,后者则偏于写实。B李白的诗歌常常穿插表现历史、神话、梦境,把表面似乎没有逻辑联系

5、的意象组合成具有强烈艺术效果的图画,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梁甫吟等。C严羽认为,李白诗歌风格飘逸、万景皆虚,杜甫诗歌风格沉郁、万景皆实,两者不能互学。这些观点虽不确切,但的确道出了两者风格与意象的不同。D杜甫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景物,善于对生活细节作精致的描绘;他的一些记游诗所描绘的山水景物和风土人情,甚至可作地理研究的辅助资料。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李白和杜甫都能用夸张,但李白想象驰骋、夸张大胆,如“燕山雪花大如席”;而杜甫取自现实、偏于写实,如“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B杜甫赞赏王宰的山水图画在尺幅的画面中表现出万里之势,他本人的诗歌创作也常常如此,往往从实处逐渐推衍到有

6、关国家和人民命运的问题。C杜甫诗歌的意象多取自现实生活。他常常以生活的细节来表现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如北征即用自己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了整个国家的变化。D李白诗歌总是驰骋于广阔的空间和时间,虽然很少精致描绘生活细节,但虚中见实,实处用力,妙在烘托,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补充,意象飘逸。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现的是重大社会政治内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表现出生活细节和作者内心的波谰。B李白的古风其十九和杜甫的悲陈陶都是古体诗,写的都是安史之乱,但李诗对现实似乎不甚着力,故杜诗的艺术效果更胜一筹。C李白的诗歌往往在虚处用力,诗的意象不粘不

7、滞,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诗风飘逸洒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具艺术魅力。D杜甫的诗歌往往在实处用力,其妙在于刻画,刻画深入具体,气魄非同一般,意象不浮不泛,情感真实深挚,显现出沉郁的风格。参考答案:1D2C3A 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例如本题选项C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B项,“后者更胜一筹”理解错误,两者各有千秋。所以选B。【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

8、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间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是隐含的,分析时就要依据文本,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散见于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时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表述不准确的错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

9、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

10、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

11、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

12、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

13、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B.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C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B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C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

14、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D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参考答案:答案:(1)C(2)B(3)B【考点】一般实用类阅读【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解答】(1)C “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不正确原文第二段是“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可知,C项曲解文意(2)B “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

15、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于原文无据(3)B 宋代政府“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错,原文第三段为“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把关”的实施者应为“行会”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6分)教室,出错的地方 教室,一个古老的概念,传统的解读: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教室,又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可以作出新的解读:教室阅览室,飘荡着书香,充溢着阅读的自由;教室工作坊,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用各种工具操作,飘荡着问题,充溢着探究;教室游戏间,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游戏就是学习,飘荡着欢乐,充满着智慧。当然,教室还可以是聊天室,等等。理念变了,内涵丰富了,功能也变了。 最

16、近,我又从另一个维度对教室作了解读。一篇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的文章,说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怎么就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 教室,出错的地方,多好的理念!这是对传统教室和教学的深刻反思和批判,是对现代教室和教学功能的重新认识和提升,是对教师最实在、最严厉的挑战。其一,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甚至是从错误开始的。没有错,也就无所谓正确、无所谓比较、无所谓研究,也就无所谓发展。出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让出错,不让出错,就是不让发展和成功。其二,教室,出错的地方,是因为学生们还不成熟,容易出错,出

17、错是正常的,不出错是不正常的。因为出错,才会有点拨、引导、解惑,才会有教育的敏感、机智和智慧,才会有对学生巨大的宽容、乐观的期待,以及真正的爱护和保护。其三,教室,出错的地方,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和精神生活的关怀和尊重,并且是一种超越。对于学生来说,好奇心是第一要素。允许学生出错,实际上是让学生永远有“神圣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语),进而去创造。而“神圣的好奇心”有两大敌人,一是习惯,二是功利心。突破旧习惯的束缚,摒弃功利之心,让好奇心在“出错”中发出神圣的光彩,那么,人文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和体现,那么,学生才会有神圣的创新。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

18、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课堂才是最活的,教学才是最美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9、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传统观念中认为教室就是教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 B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室又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是充溢着阅读自由的阅览室,可以是观察实验的工作坊,可以是充满智慧的游戏间等。 C让学生没有错误,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保护。 D学习往往是从问题,甚至是错误开始的。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允许学生出错,是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关怀,也是对学生自身价值的尊重。 B最活的课堂是在学生“出错”和 “改错”

19、的探究过程中生成的课堂。 C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的体现。 D完美的教学,就是完美的课堂。11、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室,出错的地方”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需要人们对现代教室和教学功能具有全新认识。 B只要出了错,就能发展和成功。 C持有“教室,出错的地方”这种理念的老师多是教学灵活,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又给学生以宽容和自由学习空间的老师。 D好奇心往往是学生神圣创新的前提。参考答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

20、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有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8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景象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传:传记D而又不随以怠 怠:懈怠9选出“其”

21、字用法与意义都相同的一项( )(3分)A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C其孰能讥之乎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3分)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B作者认为只要尽了“吾志”,即使没有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的地方,也是没有什么值得后悔的。C平坦而近的地方,游览的人多,但这些人看不到奇伟、瑰怪非常之观。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做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的结论他感到很惋惜。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22、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共8分)(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2)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参考答案: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

23、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5. 对下列句中加

24、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忌妒B. 平伐其功 伐:自夸、炫耀C.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疾:恨、痛心D. 其辞微 微:微小细微6.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与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A. 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B. 信而见疑C. 国风好色而不淫D.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官大夫与屈原的官位相当,因想争得楚王的宠信而嫉妒屈原的才能。B. 屈原见闻广博,善于交际,深受信任,常与楚王商议国事,应酬诸侯。C. 屈原草拟好宪令后,上官大夫想夺过去据为己有,屈原不给遭到诬陷。D. 文段最后一句说屈原的志趣可以和日月争光辉,是对屈原的高

25、度褒奖。8. 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参考答案:5. D 6. A 7. C 8. 阐明真理和道德的广大崇高,国家安定动荡的规律,无不完全显露出来。【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D项,“其辞微”中“微:微小细微”,解释错,在这句话中“辞”指的是“言辞”,“言辞微小细微”搭配不当,原文“其文约,其辞微”大意是“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微”在这里是形容词,应该解释为“精微,微妙”。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

26、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A项,“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中“而”表承接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因此忧愁伤感写下了离骚”;B项,“信而见疑”中“而”表转折,解释为“却”,这句话的意思是“忠信却被怀疑”;C项,“国风好色而不淫” 中“而”表转折,解释为“却”,这句话的意思是“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D项,“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中“而”表转折,解释为“却”,这句话的意思是“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

27、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阱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C项,“屈原草拟好宪令后,上官大夫想夺过去据为己有”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可见并非“拟好宪令后”,原文是“屈平属草稿未定”,即“屈原起草尚未定稿”,选项时态错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

28、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明:阐明。广崇:广大崇高。治乱:安定动荡。靡:无。见:通“现”,显现。【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

29、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颁发号令;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王很信任他。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

30、,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讽刺当时的政事。阐明道德的广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

31、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因为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十分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芬芳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独自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

32、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33、。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34、9.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君子固穷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不得行,绝粮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 陈蔡大夫谋曰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10.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予一以贯之B. 军于城父C. 吾何为于此D. 人之不我信也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B.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

35、夫危矣。C.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D.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国、蔡国大夫的所作所为都违背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B. 孔子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子路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变而不惊,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作了形象的注解。C.

36、 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但都质疑了孔夫子之道,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D. 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才显出君子的修养,这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后感到欣慰,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的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1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2)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3)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参考答案:9. D 10. B 11. C 12. D 13. (1)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

37、弊病。(2)即使如比,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3)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4)我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羡慕您高尚的节义啊。【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C。做这种题时,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A项,前一句“固”为“坚守”,后一句“固”为“城墙坚固”;B项,前一句“发”为“调动、发动”,后一句“发”为“打开(粮仓)”;C项,前一句“绝”为“断绝”,后一句“绝”为“横渡”。D项,两句“谋”都为“谋划”。故选D。【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

38、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选要明确四大特殊句式的特点,然后根据语法结构去判断。A项是为介词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予以一贯之”,意为“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通所有的事物。”;B项为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城父军”,意为“在城父驻军”;C项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吾为何于此”,意为“我为什么会到这种地步”;D项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人之不信我也”,意为“人们不相信我”。故选B。【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本题属于文言断句,解答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同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

39、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根据句意断句,“也”是句末语气词,之后断开,排除AD;“用事大夫”是掌权的士大夫的意思,“危”是其谓语,所以“用事大夫”不能断开,排除B。这段话翻译为:如今他长久停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故选C。【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这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对比。D项,“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错误,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使”是“假使”的意思,句意为

40、“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愿给你当管家”。选项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故选D。【1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分析所给的译文。(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要点:“孔子贤者”,判断句;“所刺讥”, 所指责抨击的事情;“中”,切中,符合;“疾”,弊病,弊端。句子翻译为: 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2)要点:“虽然”,即使这样;“夫子”,老师、您;“不容”,被动句,不被容纳;“病”,担心。句子翻译为:即使如比,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3)要点:“呼入”,

41、省略句,把他叫进来;“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事”,侍奉,对待。句子翻译为: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4)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要点:“所以”,的原因;“去”,离开;“亲戚”,亲人;“徒”,只是。句子翻译为:我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羡慕您高尚的节义啊。翻译:孔子迁居到蔡国的第三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住拜见回礼,陈国、蔡国的大夫谋划说:“孔子是个贤人,他所指责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如今他长久停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仲尼的心意。如今楚国是大国

42、,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被起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当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疲惫不堪,饿的站不起来。但孔于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子路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吗?”孔子说:“君子能固守困厄而不动摇,小人困厄就胡作非为了。”子贡的神色也变了,孔子对他说:“赐啊,你认为我是博学而且能记住一切事物的人吗?”子贡说:“是的,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的,我是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通所有的事物。”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怒之心,就召见子路询问道:“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

43、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德吧!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猜想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吧!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些缘由吗!仲由,我打比方给你听,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去,颜回入门进见。孔干说:“回啊,诗中说: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宏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比,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担心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

44、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宏大美好却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担心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有道理啊,颜家的孩子!假使你拥有许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于是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兵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点睛】要准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词义,一是识记和累积,掌握文言实词的基础知识;二是学会推断。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较高的阅读能力。推断方法如下:1.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2.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3.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4.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5.根据字形推断词义。6.语境分析推断。三、 语

45、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面的句子组合成一段连贯的话,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梁思成的思想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在他逝去多年之后,世人渐渐地认识了他,认识了他的思想的价值但是,用来体现他的思想价值的对象历史文化建筑,却大部分已荡然无存 自己所珍爱的东西向他展示了行将消失的暗淡前景,自己却无能为力 对于一个致力于传统文化整理、总结和保护的大师来说,还有什么能比他所珍爱的文化被消解更让他痛苦呢 就如同眼看着一个患病的亲人,在庸医的手中一天天走向绝境,自己的有效施治方案却无人理睬 他所做的种种努力,在现实面前,常常显得那么脆弱与无力ABCD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连贯衔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读懂句子是前提,然后根据理解并判断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本题,总说,是承接的转折;领起下文,是对前面所说现象的比喻;总结,是深层议论。故选B。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3个较短的句子,可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联合国大会于16日通过了与先前在安理会被否决的关于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一样的旨在强力推动叙利亚内部政权更替和全力支持阿拉伯联盟的行动方案的关于叙利亚局势的决议。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