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862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省阜阳市太和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语言死亡时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世界濒危语言图谱可知,全世界大约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21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00年内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

2、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使用它的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会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

3、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反映了一种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用双手建造的任何建筑更伟大。” 语言的死亡通常有两种方式:第一,说这种语言的人消失了;第二,说这种语言的人放弃了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过去200年间,语言最大的破坏者是殖民主义,欧洲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消灭了150多种土著语言,在北美扫荡了300多种语言;现在则是全球化,经济和社会的压力逼迫人们从村庄搬到城市,他们的母语时时处在强势语言的压制之下。在谈到语言优劣的问题时,哈里森说:“没有一种语言能垄断人类的所有表达

4、,任何一个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知道,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是不可翻译的,某些概念,某些关于世界的思考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你会感到一种沟壑,或者遗失。”根据他的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没有字典,没有书,你在任何图书馆或者数据库里都找不到有关它们的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因此尤其脆弱。当我们失去一种语言时,同时也失去了这种语言中所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哈里森教授把这些统称为“人类知识库”。过去500年的时间里,玻利维亚的k

5、allawaya土著将数千种药用植物的知识内嵌在一种神秘的语言中,只能在父子之间代代相传。这些知识难道不能被翻译成英文,融汇到一个单一语言的知识库里吗?“当然可以,但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的信息组织形式。语言就像树一样,当人们转移到另一种语言时,原先那棵树的结构就塌了。”美国人类学家玛格利特米德,在去世之前谈到她对于这个世界最大的忧虑:“我们的世界将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人类的全部想象可能要被囚禁在单一的智力和精神形态里。”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而是我们在某一个早晨醒来时,甚至不记得这个世界曾经有过不一样的可能性。(选自读者2010年第2期,

6、有删改)1下列关于“濒危语言”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预测,语言灭绝速度,比动植物灭绝速度还要快得多,每两个星期就至少有一种语言会悄无声息地消失。B语言的消亡速度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各种原因导致语言濒危,欧洲殖民者已经造成澳大利亚和北美两地许多种土著语言的消失。C中国的129种语言中,有一半以上的语言活力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云南的阿奴语、新疆的塔塔语就在其列。D说某种语言的人日益减少,或者说某种语言的人大都开始放弃自己的母语,转而使用另一种语言,这都是某种语言濒危的信号。2下列与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相关的表

7、述,不符合原谅意思的一项是A哈里森教授在谈到语言的优劣问题时认为,两种语言之间,总有一些东西不可翻译,学过两种语言的人都会知道。B根据哈里森教授的统计,世界80的人口讲83种主要语言,其余的6000多种语言都不曾有过文字记载,也没有任何资料,一切信息只储存在人们的记忆里,十分脆弱。C一种语言中包含的若干个世纪以来关于时间、季节、天文、地理、海洋生物、医学、植物、历史、神话、音乐,以及种种日常事务的知识和思考,被哈里森教授统称为“人类知识库”。D哈里森教授认为,语言也是人类的财富,每一种语言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都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3下列对原文内容概括和分析,正

8、确的一项是( )(3分)A人类学家玛格丽塔米德对当今世界最大的忧虑是我们的世界已经被冲击成同一的、没有任何色彩的地方了。B考察一种语言的生命力,考察这种语言在代际传承方面的状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则是考察说这种语言的人口总量。C一旦失去了代际的传承,一种语言的书面语言即使还会继续存在,但其实它已经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空壳了。D其实,对于人类而言,只要人们不忘记这个世界曾经有过的不一样,那么,无论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都不可怕。参考答案:1A“每两个星期就至少有一种语言会悄无声息地消失”错。原文是“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2B“其余的6000多种语言都不曾有过文字记载”错,原文是

9、“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3C(A项“已经被冲击成”错,原文是“将被冲击成”;B项“更重要的则是考察说这种语言的人口总量”错,原文是“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 D项“无论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都不可怕”错,原文是“或许,语言的死亡,最可怕的不在于损失多少历史、文化或者物种的知识”。)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魏景超(19081976),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农业教育家。1930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1933年。他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1937年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10、任职,在水稻病害研究、真茵分类学及植物病毒学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大学毕业后就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金钥匙”奖,并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在美国留学期间,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加暑期学校学习、参观实验室和农场、访问老教授,以获取知识,汲取经验和新的见解。在学校里,他更是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他埋头钻研;实验室里,他观察切片、制作标本,孜孜不倦。爱恩、善学、勤问的他。努力摄取国外新知识、新技术,汇集大量的宝贵文献与读书笔记。可惜的是,回国正值抗日战争期间,魏景超积累了四年的书籍、笔记随交运的美国轮船一起在日机轰炸下沉于太平洋底。回国后执教于金陵大学的魏景超,面对

11、国内农业教材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边执教边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外出采集标本、调查农作物病虫害情况、拍摄照片、绘制讲解图表等,身体力行。他先后讲授过普通和高级植物病理学、作物病害、真菌学、细菌学、植物免疫学和病毒学等课程。出版有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真菌重要目、科、属分类检索表等优秀教材、书籍。魏景超十分注重课前准备工作,细致地整理授课内容、思路,并结合当时最新研究成果的讲 解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确保课堂的高效授课。课堂上,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实验室里,他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及时指正规范;野外实习时,他认真传授观察作物病情和采集标本的知识。他注重因材施教,对低年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把

12、握,对高年级学生侧重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培养。对跟随他研究学习的十几个学生,他按各人的进修计划进行个别指导,耐心细致,诲人不倦。抗日战争期间,他常到外校兼课,将其所得资助家在沦陷区或家境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他要求年轻助教作充分的课前准备,上课时还经常跟班听讲,对缺点加以指正,给予必要的示范。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用“心”教学的魏景超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水稻病害方面,魏景超先后发表8篇重要的学术报告及论文。他实地调查试验,足迹遍布江、浙、沪、闽、粤、桂、皖等近10个省市地区。他编写了水稻病原手册,详细记载了我国已发现和国外报道过寄生于水稻的约250种微生物,对重要病原

13、茵简要说明其诱致的症状、发病因素和防治方法。该书作为诊断稻病的工具书,多年来为国内外同行所采用或引用。在真菌分类学上,魏景超亦有卓越贡献。1948年,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更正了其所属类别,还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茵。晚年的他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曰夜辛劳长达6年,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在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历来重视科学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早在上世纪40年代初期。他在成都附近调查烟草和番茄病害。之后又致力于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的考察、研究,阐明了常见病害的症状、病原、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总结出油菜远村育

14、秧、避蚜防病毒的有效措施。晚年身患重病的魏景超,仍心系国家。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油莱病情,同行者无不感动。“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上下求索,魏景超用躬行的一生诠释了践行者的姿态。(摘编自李姝昱魏景超:用心守护植物健康成长)【相关链接】分类研究并非易事,寻找理想标本,往往需要连续追索数年。有时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有时也会发生错误甚至失败,但魏景超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摘编自“魏景超纪念馆”)一想到祖国多灾多难,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他便忿然而起。他想自己是中国人,又是公费留学生,一定要刻苦学

15、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摘编自科普中国科技名家风采录)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魏景超素质超群,参加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研究生考试,名列全国第一;大学毕业后获“金钥匙”奖,成为“斐陶斐”学会会员。B魏景超四年留美期间带回的资料因日机轰炸而随美国轮船沉于太平洋底:任职金陵大学期间,他边执教边编写讲义教材。C魏景超曾到多个地区采集标本、考察研究农作物病虫害情况,田间跋涉,身体力行;晚年带病辛苦工作6年,著作颇丰。D在真菌分类研究中,魏景超也经历了失败,但他不气馁,鼓足劲头继续干;对出现的错误,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纠正。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A魏景超留美

16、期间,深感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抓住学校资源,埋头钻研,努力摄取国外的新知识、新技术。B魏景超回国后任教于金陵大学,授课准备充分,内容新颖,条理清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循循善诱,资助困难学生,竭力培养农业人才。C水稻病害研究方面,魏景超发表8篇重要文章,在近10个省市地区实地调查试验他编写的工具书水稻病原手册,多年来为同行所重视。D真菌分类学研究方面,魏景超重新鉴定了番茄漆腐病的病原菌,澄清并鉴定了豇豆和大豆叶斑病病原菌;晚年填补了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E植物病毒学研究方面,魏景超调查了烟草和番茄病害,考察研究了华东地区十字花科蔬菜花叶病,尤其在油菜病毒研究方面取

17、得了有效突破。9本文突出了魏景超多方面的宝贵品质,请就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参考答案:7C 8AC 9示例一:魏景超热爱祖国,心系民生,志向远大,以振兴中国农业为己任:他幼年目睹农民颠沛流离、饥寒交迫,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他想到祖国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便忿然而起,决心刻苦学习,为国家争光,为民族争气;他晚年身患重病,仍心系国家,为解决油菜田严重病害问题,在同志们搀扶下在田间跋涉。 示例二:魏景超爱思善学,刻苦钻研,实事求是,锲而不舍:他利用可利用的时间和设备,放弃节假日休息,参观访问,获取知识;他抓住学校资源,勤奋刻苦,图书馆里,埋头钻研;实验室里,孜孜不倦;他坚持实事

18、求是,有错必纠,从不灰心丧气,总是再接再厉地干下去。 示例三:魏景超对工作严谨的态度、躬亲的姿态、全心的投入(不辞劳苦),对学生和其他老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回国执教,精心编写讲义、教材,各种活动身体力行,上课精心准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竭力培养农业人才;对年轻助教严格要求,手把手指正规范;晚年的他在病榻与书桌之问,日夜辛劳长达6年,填补了我国真菌鉴定工具书的空白。7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选项中C项“著述颇丰”不妥,有原文可以知道,应是“完成了真菌鉴定手册”。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

19、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

20、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位,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从 “魏景超的宝贵品质”角度进行概括,联系文章内容答题,找到相关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语句,概括形成答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

21、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中间段落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在中国传统绘

22、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梵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梵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

23、然独特,但缺乏和谐,梵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反观几幅中国画家的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在创作的精神上,

24、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由于中西方画家这种创作态度和方法上的差异,使得中国传统绘画从本质上看,既非模仿的艺术,也不是抽象的艺术,而是充满了主客体的统一精神,以意象创造而实现人、社会、宇宙和谐的中和的艺术,是简洁、传神、含蓄、隽永的艺术,是达到了“气”(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之气,生命运行之气,宇宙间自然万物之气)、“韵”(主观、客观契合所制造的意象自身所发射出来的风华、光辉)生动的艺术。应该说,中国的花鸟画、山水画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整体性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牧歌式的亲切精神,是十分有意义和

25、价值的。(摘编自吴式南发现艺术之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花卉类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中西方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B. 中国绘画艺术重视花卉题材,此类艺术成就也最高,这在世界艺术中十分独特。C. 梵高的向日葵表现强烈主观心灵,投合了画家怪异的欣赏趣味。D. 中国传统绘画立足人与自然的契合,追求创造意象形态,升华对象根本特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侧重论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主要特点和本质。B.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对中西方绘画创作特点做了清晰形象的分析。C. 文章以齐白石等人作

26、品为例,证明中国传统绘画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更追求和谐。D. 文章中“气韵”这一术语虽专业,但文中相关论述及解析降低了理解难度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作画时画家个体特性太强,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这不利于艺术表现。B. 中国传统花卉作品不是再现对象形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C. 中国花鸟画透露出牧歌式的亲切,有利于画家和观者提高完善自身,和谐心灵。D. 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含蓄,艺术表现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参考答案:1. D 2. C 3. C【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

27、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中西方艺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是完全不同的”错误,选项曲解愿意,文章第一段原句是“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文中是“不尽相同”,并不是完全不同。B项,“此类艺术成就也最高”错误,选项的信息属于无中生有。C项,“凡?高的向日葵表现强烈主观心灵,投合了画家怪异的欣赏趣味”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文中意思是有“怪异的欣赏趣味”的是现代西方富有阶层而非画家本人。故选D项。

28、【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以齐白石等人作品为例,证明中国传统绘画是再现的形象形态”错误,第四段中说的是“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由此可知,中国画不追求再现的形象形态。故选C项。【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

29、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特性”错误,该信息属于无中生有,“势必排挤对象的自然属性”原文并无表述。B项,“中国传统花卉作品这样也会导致作品中的形象扭曲变形”错误,选项曲解愿意,文中说的是“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D项,“中国传统绘画讲求传神

30、、含蓄,艺术表现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片面张扬个性”错误,选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标明中国传统绘画“优于”西方现代派绘画。故选C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

31、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

32、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

33、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候,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万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

34、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履至尊而制六合 履:执行,实行B废先王之道 道:法度C焚百家之言 言:书籍、著作D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忠实 9下列句子,全属于陈涉起义的不利因素的一组是氓隶之人 才能不及中人 山东豪俊遂并起 天下云集响应 率疲弊之卒 斩木为兵 A B.

35、 C. D. 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写了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B选文刻画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C写陈胜时,极力排抑,写其平庸微末,不足挂齿,但是秦王朝竟然被这样一个小人物搞垮了。从而强调了“仁义”的作用,为后人提出触目惊心的惨痛教训。D作者依次从政治、刑法、文化、军事、地理形势各方面铺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意在表现秦始皇企图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的野心。11把上面那则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

36、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译文: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译文: 参考答案:8、 A 解析:履:登上9、 B 10、D 解析:“依次”的顺序有误11、(10分)(1)(5分)于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防,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到南边来放马,胡兵不敢拉满弓箭来报仇。(2)(5分)他们砍木棍做兵器,举着竹竿做旗帜,天下百姓像云那样聚拢来,像回声那样应和着,背着粮食像影子一样跟着陈胜。崤山以东的六国豪杰就一同起来灭掉了秦国。5. 阅读下面文言文,做小题。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

37、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 节选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11.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冠世 冠世:居于首位B. 不跻大位 跻:晋升C. 盈其箱笥 盈:装满D. 并皆忌之 忌:忌讳12. 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 刘禹锡

38、大和中为宾客时B. 所以不欲观览C. 衣冠之士D. 吾于此人,不足久矣13. 把下列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2)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14. 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_,李的态度是_。参考答案:11. D 12. B 13. (1)同汉朝以文著名的贾谊类似,不被卿相知遇。(2)(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 14. (1)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2)委婉拒绝【1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

39、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并皆忌之”的意思是(士大夫)全妒忌他。“忌”的后面有代词“之”作宾语,所以“忌”是动词作谓语,译为“妒忌”。故选D。【1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句子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现象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宾客”:古义指官门客,幕僚;今义:客人。C项,“衣冠”:古义:穿衣戴帽,文中“衣冠之士”指的是士大夫,官绅;今义:名词,衣帽。D项,“不足”:古义:不满意;今义:不够。B项,“所以”: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古今同义。故选B。【13题详解】试题分析:

40、题干是“把下列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比”:“类,类似”;“贾谊在汉文之朝”:“汉朝以文著名的贾谊”;“为”:“被”。第二句关键点:“累”:“多次,屡次”;“相示”:“(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披”:“阅读,批阅”。【1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从刘禹锡、李德裕德对话中,可以看出刘的意图是什么,李的态度是怎样的。阅读语段有关刘禹锡、李德裕德

41、两人对话的内容,搞懂两人说话的意思,然后分析概括。“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该句话的意思是近来是否看过白居易的文集吗?可看出刘禹锡的意图是向李德裕推荐白居易。而李德裕看完白居易文集后说:“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中“所以不欲观览”的意思是所以不想读了,这句话说李德裕说自己不想读白居易文集。这句话是李德裕在委婉拒绝。【点睛】文言文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能够翻译出全文,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1)翻译实词可以采用联想法推断。(2)把文中意思与今意对比。(3)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42、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4)找出文中关键句。参考译文:少傅白居易,他的文章在当时位居第一,却没有晋升重要官职。在这之前,唐文宗大和年间刘禹锡担任太子宾客时,太尉李德裕与刘禹锡一同在分司东都洛阳。刘禹锡拜访李德裕说:“近来是否看过白居易的文集?”李德裕说:“有人屡次把他的文章给我看,我另外让人收藏起来,但没有读过,今天因为你我看看他的文章。”等到取白居易的

43、文章来看,白的文章装满了他的书箱,却被灰尘覆盖。打开白居易的文章后却又卷起来,对刘禹锡说:“我对这个人,不满意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的文章精绝,又何必要看呢!但我担心改变对他的看法,所以不想读了。”他就这样被官员们压制。(士大夫)全妒忌他,都说:“他有学士的才能,没有担任宰臣的本领。”有见识的人从他们的答对中可以看出如何对筹划国家大事的官员的任用,白居易被官员排挤,同汉朝以文著名的贾谊类似,不被卿相知遇,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44、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45、。”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B.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

46、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C.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B. 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记等流传于后世。C. 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来成了他们的谦称。D. 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危局,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B. 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C. 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