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亳州市陆集职业中学2020年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快乐便士美国 阿尔沃斯威尔有工作了,弟弟本和妹妹贝特西常向他要零花钱。但过了一段时间,他变得有些不大愿意了。本便和妹妹商量,要让威尔每星期给他们五十便士的零花钱。这样,他们平时就不再向他要钱了。威尔的反应真令人不可思议。他从口袋中掏出十便士放在桌子上。“可以,”他说,“不过我先考考你们。如果你们能用这十便士使五个人快乐,我就答应你们的要求。”“十便士使五个人快乐!”本有点儿不高兴了,“一块长条形糖就要整整五便士呢!”“喂,本!”贝特西大声喊道,“我知道怎样
2、用一便士使一个人快乐!贝尔先生很喜欢甘草,我们给他买一根吧!”本突然感到高兴了:“这倒是个好主意,这或许会使他快乐的,我还要给他做只风筝。”当他俩敲开贝尔老先生的家门时,老先生见到他们的高兴劲儿远远超出他们所料。“赶快进来!”老先生热情洋溢地招呼道,“这只精美的风筝你们是从哪儿弄来的?”“是我自己做的。”本自豪地回答道。贝特西拿出甘草,老先生将它切成三段,坚持要兄妹俩同他分享。他对两个小朋友的来访感到十分高兴。在回家的路上,贝特西很快活的说:“我们确实使他感到快乐,是不是,本?”贝特西刚说完话,就听有人在身后喊道:“喂,本,等一等!让我看看你的风筝!”原来是小索尼正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上前来,“嗨
3、,本,这可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风筝!我也很想要一只。”“你可以自己做嘛。”贝特西说,“这只风筝是本亲手做的,才花了一便士。棍子是我们从后院捡的,线是妈妈给的,只有包装纸是从杰克逊先生那里买来的。”“可我不会做呀。”索尼急切地说,“我妈妈这一周再不给我零用钱了。”本和贝特西相视一笑。本说:“索尼,我们有一便士。我们给你买纸,然后再帮你做风筝。”新风筝做好了,和本的一摸一样。当索尼兴高采烈地放飞他那心爱的风筝时,兄妹俩离开了。他们路过一家邮电所。贝特西说:“如果每枚邮票是两便士而不是三便士,我们就可以给外婆和奶奶分别写一封信,信会使她们快乐的。”“嗨,我有办法了!”本大声喊道,“我们可以买来两张面
4、值各为两便士的明信片。”“我们可以把字写的小一点,”贝特西补充道,“这样就可以写更多的字,同时我们还能剩四个便士让另外一个人快乐。”明信片写完之后,他们就回家了。来到家门口,一只迷路的狗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 “可怜的家伙。”本很同情地说,“我敢肯定它饿极了!让妈妈给它点东西吃吧!”糟糕的是,家里没有肉了。他对妹妹说:“杰克逊先生的店铺里有食物残渣出售,我们去看看这四便士钱能买些什么东西。”杰克逊先生将碎肉渣装进纸袋。“五便士。”他说着把纸袋递给本。“哎呀!”贝特西不禁失声喊道,“我们只有四便士!”杰克逊先生微笑着说:“噢,没关系,那就四便士吧!”在回家的路上,本忧心忡忡地说:“我们将四便士钱
5、花在这只狗身上倒是件好事。贝特西,你说威尔哥哥对我们花掉的另外几个便士会不会满意?”“为什么不满意呢?”贝特西疑惑不解地问道。“因为我们并非用那几便士才使四个人感到快乐。贝尔先生快乐是因为我们去看望了他,索尼高兴是因为我们帮他做了风筝,外婆和奶奶会因为收到我们寄的明信片而感到快乐。”那天晚上,兄妹俩告诉威尔,他们糊里糊涂地把钱花掉了。“可这并不是我们的过错。”贝特西解释道,“我们很清楚那只迷路的狗不是人,不过它饿得也实在是太可怜了。”“那让我们称它为狗人吧。”威尔风趣地说,“看到它有东西吃时,难道你和本没感到快乐吗?”“当然快乐!”“对极了!”威尔夸奖说,“你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实现了我的愿望,这
6、使我感到愉快。因此,把你和贝特西以及我也算在内,十便士使七个人和一条狗得到了快乐!如果你们对别人不友好,就是将钱花在他们身上也不会使他们快乐的。现在请你们把眼睛闭上,伸出手来。”本和贝特西感到一种圆而硬的东西放在了手里。“噢,谢谢!”本高声喊道,“我们学会该怎样花钱了!要是我们用十便士能使七个人快乐,那么用五十便士我们能够做多少事就很难说了!”(选自少年文艺2014年Z2期,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本和贝特西用四便士买了两张明信片,写上话寄给外婆和奶奶,他们虽然没有看到她们高兴的样子,但相信她们收到明信片会感到快乐。本和贝特西明明知道那只迷路的狗
7、不是人,可是看到它饿得可怜的样子,就稀里糊涂地用四便士给它买了吃的东西,可见他们还很幼稚。小说起于本和贝特西随便索要零花钱,结于他们学会花钱,这样写前后照应,首尾圆合,表现了兄妹俩的成长,完成了对他们形象的塑造。本和贝特西知道贝尔老先生很喜欢甘草,就花了一个便士给他买了一根甘草,老先生见到甘草后变得非常高兴,并且和兄妹俩分享了这根甘草。本和贝特西去为那只迷路的狗买碎肉渣本来须付五便士,杰克逊先生知道他们只有四便士,出于对他们爱心的支持,只收了他们四便士。(2)小说以“快乐便士”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3)小说中威尔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告诉了我们快乐之道
8、。请结合全文,从“自己”和“别人”两个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快乐之道。(8分)参考答案:(1)AC(A2分,C3分,D1分。B“可见他们还很幼稚”错误,他们友善有爱心及于动物,绝非幼稚。D贝尔老先生主要是看到兄妹俩来看望自己而非常高兴,正如本说的“贝尔先生快乐是因为我们去看望了他”。E“出于对他们爱心的支持”错误,杰克逊先生并不知道兄妹俩买碎肉渣的用途。)(2)结构方面,他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内容。主题方面,它提示主题思想,体现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使别人快乐的基础上,快乐别人就是快乐自己的价值观念。人物形象方面,它凸显人物形象,兄妹三人通过使用便士实现了使人快乐的愿望。艺术效果方面,它以“快乐”修饰“便
9、士”,移情于物,耐人寻味。(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3)重视亲情:有了工作后经常满足弟妹,给他们零花钱,后来又通过给零花钱教会他们做人。富有爱心:让别人快乐是他的愿望,为别人得到快乐而高兴。循循善诱:通过鼓励、奖赏的方式引导弟妹培养对别人友好。幽默风趣:他为了解除弟妹的顾虑,把狗称为“狗人”。(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4)对别人友好才能使别人快乐。本和贝特西指导贝尔老先生很喜欢甘草就给他买了一根,还为他做了一只风筝;知道小索尼想要风筝,就帮他作了一只;为使外婆和奶奶感到快乐,他们就把明信片的字写得很小,以便写更多的字。这一切都是出于友好的心愿,想让别人快乐。结果他们使别
10、人得到了快乐,或者相信别人会得到快乐。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使别人快乐之上。本和贝特西用六个便士让贝尔老先生、小索尼、外婆和奶奶感到快乐,看到或想到他们快乐,兄妹俩感到快乐;就连让一只狗有东西吃,他们也感到快乐。这些也正是威尔的快乐。(每答对一点给4分,每点中观点合理给2分,分析说明具体充分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阿列克谢耶维奇:我看遍了他人的痛苦 思郁白俄罗斯女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在1997年出版了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通过采访那些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的幸存者、清理人、已逝者的家人,还有
11、那些参与到救援事故中不同职业的人群的声音辑录而成。我们会注意到受访者说话的时候,只有一个声音,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声音始终没有出现。她隐居在了幕后,成为了一个纯粹的记录者和倾听者。正是这种看似客观的记录者身份让她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文学是一种创作,而且大多数时候是一种充满了想象力和虚构能力的写作。如果作家只是记录倾听到的声音,是否可以借用巴特的那个术语来说,作者已死?要知道,阿列克谢耶维奇从第一本书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开始,就有意识地采用了这种口述记录,整理成篇的方式写作。她自己称这种创造是一种“文献文学”,肇始于纪实文学的本体,但是与纪实文学的写作之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阿列克谢
12、耶维奇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一直都是报社的记者,但写作那种体制内的高大全的新闻并非她的志向所在。当她开始接触到纪实文学之后,她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记者的采访手记中有很多部分,囿于审查制度或者各种偏见的缘由,不得不被舍弃了。但是这些被舍弃的记录与发表出的新闻相比有着更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历史学家舍弃的地方,恰恰成为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的起点,因为正如她坚信的“一切都可能成为文学”。如果我们无法确认回忆的真实性,这样的材料何尝不是文学创作呢?它不具备历史意义,并不代表它不具备文学意义。回忆的变形,记忆的不准确,时间酝酿过程当中的下意识对回忆的加工,都是文学的雏形。在第一本书的整理和写作中,阿列克谢耶维奇曾
13、经总结自己的经验说,故事就在大街小巷里,就在芸芸众生里:“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这个人有半页纸,那人有两三页纸。让我们一起来写一本时间的书。每个人都大声说出自己的真相和噩梦的阴影。我需要听到这一切,与这一切融合,成为这一切,同时也不失去自己。我要把街头巷议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而复杂性恰恰在于我们以今天的语言讲述过去。”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到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时间跨度从1985年到1997年的十几年间,内容从访谈二战卫国战争中的女兵到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幸存者,中间还间隔了两场战争关于被遗忘的儿童的战争我还是想你,妈妈和描述阿富汗战争的锌皮娃娃兵。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阿列克谢耶维奇才逐渐
14、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那就是倾听别人的声音,倾听别人的苦难,见证那些沉默者的历史,帮助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忆。要知道她的第一本书中,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声音还是存在的,她在帮助她们回忆,与她们的灵魂沟通,给她们必要的情感安慰。但是在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中,她的声音已经消失了。她在这本书中看上去真的消失了,只有那些破碎的灵魂在喃喃自语,只有那些创伤的肉体在诉说他们对爱人和亲人的想念,只有那些再也不能愈合的伤口在声嘶力竭地喊叫。但是倾听只不过是创作的基础,它并非是作者的全部。所有的采访当然都是值得记录的,但成为一本书还要意味着记录的选择和筛选,声音的排序和结构的组合,素材的整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
15、事,只有这些故事服务于一个更大的主题的时候,它们的意义才能彰显出来。她选择了恢复这些元故事的面貌,选择了尊重这些人物的原型,选择了原最为原始的文学创作方式,这也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中提到的,她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通过对人们心声仔细地组合拼接这样非凡的方法,阿列克谢耶维奇加深了我们对于整个时代的理解”。(有删改)相关链接2015年10月8日,瑞典文学院公布: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记者、散文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颁奖词说:“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中国新闻网)“复调写作”:“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
16、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而恰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文件之中,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 (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由于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的创作与出版,阿列克谢耶维奇成为了2015年新晋诺贝尔文学家奖得主。B被历史学家舍弃了的一些不能确定其真实性的文献,成为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的起点,回忆的变形,记忆的不准确,对回忆的加工,都是文学的雏形。C在成为职业作家之前,阿列克谢耶维奇一直都是报社
17、的记者,但她的志向并非写作体制内的高大全的新闻,而兴趣却在更为细腻而真实的纪实文学。D在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中,读者可以听到破碎的灵魂在喃喃自语,创伤的肉体在诉说对爱人和亲人的想念,无法愈合的伤口在声嘶力竭地喊叫。E获得诺奖后,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说,自己就是要把街头巷议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而创作的复杂性恰在于以今天的语言讲述过去。(2)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文献文学”是如何形成发展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3)作为介绍作家创作思想的评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6分)(4)对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创作,文学批评界有不同意见。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理由是什么
18、?你是否支持她获得这个荣誉?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8分)参考答案:(1)BD。(2)阿列克谢耶维奇开始接触纪实文学时,发现新闻记者和历史学家所舍弃的一些记录比发表出的新闻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第一本书的整理和写作中,她将大街小巷芸芸众生里的故事,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在十几年的创作过程中,她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那就是倾听。(3)偏重创作经历,以介绍作家的创作历程和创作思想为主;截取作家十几年创作的生平,体现其创作背后的悲悯情怀;在叙述作家创作经历的基础上,多次引述作家或他人的原话,使评价更加客观公正。(4)第一问: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理由,是她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19、,通过对人们心声仔细地组合拼接这样非凡的方法,她加深了我们对于整个时代的理解;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第二问:观点一、支持。她的“文献文学”是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对人们心声仔细地组合拼接,体现着她的创作能力。(2分)十几年来的几部作品,表现了从二战卫国战争中的女兵、被遗忘的儿童的战争、阿富汗战争到到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幸存者这些丰富而深刻的时代创伤,加深了人们对时代的理解。(2分)观点二、不支持。文学是一种创作,而且大多数时候是一种充满了想象力和虚构能力的写作,而她的作品里没有充分呈现这些能力。(2分)在她的力作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中她的声音已经消失了,作家只是记录倾听到的声音
20、,那么基本上可以说“作者已死”。(2分)(1)试题分析:B项表述正确,是就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整体来说,给3分;D项表述正确,是就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一书而言的,给2分;A项文中并没有确定信息显示阿列克谢耶维奇成为了2015年新晋诺贝尔文学家奖得与这本书的出版有关,但从颁奖词看,应该是她的一系列创作获得认可,所以表述不完全准确;C“纪实文学”并非是“更为真实的”,错误;E这段经验总结并非在获得诺奖后,而是在第一本书的整理和写作中,错误。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首先确定答题区域,在234段,抓住关键句子:“但是这些被舍弃的记录与发表出的新闻
21、相比有着更震撼人心的力量”。“我要把街头巷议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而复杂性恰恰在于我们以今天的语言讲述过去。”“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阿列克谢耶维奇才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声音:那就是倾听别人的声音,倾听别人的苦难,见证那些沉默者的历史,帮助他们寻找属于自己的历史记忆”。最后整合,概括。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这需要阅读文本,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本文是介绍作家创作思想的评传,所以自然以介绍作家的创作历程和创作思想为主,第5段截取作家十几年创作作品,分析了其创作背后的情怀和故事;而且在介绍时,多次引述作家或他人的原话,使评价
22、更加客观公正。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试题分析:第一问:要分析诺贝尔文学奖颁给阿列克谢耶维奇的理由。理由散见于文章中,注意找到她的作品与众不同之处,然后概括。“她自己称这种创造是一种“文献文学”,肇始于纪实文学的本体,但是与纪实文学的写作之间又有着很大的不同”。“她隐居在了幕后,成为了一个纯粹的记录者和倾听者”。“我要把街头巷议与文学语言结合起来,而复杂性恰恰在于我们以今天的语言讲述过去。”“她在这本书中看上去真的消失了,只有那些破碎的灵魂在喃喃自语,只有那些创伤的肉体在诉说他们对爱人和亲人的想念,只有那些再也不能愈合的伤口在声嘶力竭地喊叫”。第二问:探究题。
23、本题答案不唯一,支持和不支持都可,但不论哪种观点,都要找到对应观点的理由,要结合文本有理有据,分析得当。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3.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3题。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
24、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还有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
25、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对于此种方法作伪,时人屡试不爽。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画家,其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究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 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卷后有朱德润等四人题。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但作伪者粗心,
26、以致“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翻前案,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之迹,不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牵强,不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 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假。就是将一幅画分割成数幅分别装裱,分头出售,以牟取利润。 (摘编自吕友者明代中后期书画的作伪风潮)1下列对于“改头换面”这种作伪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头换面”是通过把原画改款、添款的方式来作伪的手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作伪手法
27、。 B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和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都是被“改头换面”后的作品。 C明“院体”“浙派”画家的画,就有被人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改成宋人画的情况。 D改头换面,用明画冒充宋画,这可能是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书画作伪始于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至明代达到顶峰。 B明代书画作伪在手法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 C明代的名家有时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不肯说破,于是出于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出来。 D作伪者采用割裂分装的作伪方式,将
28、一幅画分割后分头出售,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代书画作伪让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其方式包括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 B后人以挖掉旧款改署新款的方式,把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的作品阔渚晴峰图伪造成了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C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但因为作伪者的粗心,最终被辨认出来。 D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但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因而让造假者越发猖獗。参考答案:1B (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是改头换面前的作品。)2A (“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错,原文说“元代稍有衰落”。)3D (偷换概念,文中“画
29、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中的“此事”指代的是作伪这一整体现象,而非单指“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这一具体内容。)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_7题。 程千里列传 程千里,京兆人。身长七尺,骨相魁岸,有勇力。本碛西募人,累以戎勋,官至安西副都护。天宝十一载,授御史中丞。十二载兼北庭都护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后有诏移献忠部落隶幽州,献忠素与禄山有隙,惧不奉诏,乃叛归碛北,数为边患。玄宗愤之,命千里将兵讨之。 十二栽十一月,千里兵至碛西,以书喻葛禄,令其相应
30、。献忠势穷,归葛禄部。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子壮之。十三栽三月,千里献俘于勤政楼,斩之于朱雀街,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同正,仍留佐羽林军。禄山之乱,诏千里于河东召募,充河东节度副使、云中太守。 十五栽正月,迁上党郡长史、特进,摄御史中丞,以兵守上党。贼来攻城,屡为千里所败,以功累加开府仪同三司、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 至德二年九月,贼将蔡希德围城,数以轻骑挑战。千里恃其骁果,开悬门,率百骑,欲生擒希德。劲骑搏之,垂将擒而希德救兵至,千里敛骑而退,桥坏坠坑,反为希德所执。仰首告诸骑曰: “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军人闻之泣下,昼夜严兵
31、城守,贼竞不能拔。千里至东都,安庆绪舍之,伪署特进,囚之客省。及庆绪败走,为严庄所害。 其年十二月,上御丹凤楼大赦,节文日:“忠臣事君,有死无贰;烈士徇义,虽殁如存。其李瞪、卢奕、袁履谦、张巡、许远、张介然、蒋清、庞坚等,即与追赠,访其子孙,厚其官爵,家口深加优恤。,”自是赦恩,无不该于节义,而程千里终以生执贼庭,不沾褒赠。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七下列传第一百三十七下)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 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B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
32、先率众内附 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c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 隶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 D十二载兼北庭都让充安西北庭节度使突厥首领阿布思先率众内附隶 朔方军玄宗赐姓名日李献忠李林甫遥领朔方节度用献忠为副将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兆:地名,占代的二级行政单位,所管辖范围大致相当于陕西西安及其 附近所属地区。 B奉诏:接受皇帝的命令。奉,这里意为恭敬地献上。诏,帝王所发的文书 命令,亦即诏书。 C御史中丞:官名,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唐复置御史大夫,亦往往缺位,
33、 仍以中丞代行其职。 D仪同三司: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三司即三公。唐代称御史大夫、中书、 门下为三司。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京兆人程千里,身长七尺,相貌魁梧伟岸,勇猛有力。他本来是被招募到 碛西的军人,凭借多次的战功,做官做到了安西副都护。 B李献忠因为跟安禄山不睦而背叛唐朝朝廷逃回到碛北,并多次侵扰边疆。 唐玄宗对李献忠感到很愤恨,下令程千里率兵讨伐他。 c贼将蔡希德在至德二年九月包围城池,多次带领骑兵前来挑战。程千里自 恃骁勇果敢,打开悬门,率领一百个骑兵,想要活捉他。 D唐朝朝廷要求忠臣侍奉君主,嘉许杀身报国而贬斥叛变成为贰臣,程千里 因被叛
34、贼活捉而投靠了贼廷,所以没有得到褒扬和追赠。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葛禄缚献忠并其妻子及帐下数千人,送之千里,飞表献捷,天予壮之。译文:(2)非吾战之过,此天也!为我报诸将士,乍可失帅,不可失城。译文:参考答案:略5. 参考答案:8.B 9.A 10.D 11.B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三槐堂铭 【宋】 苏轼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
35、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
36、,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注释】必:必然的意志。王公:指王佑。左契:古代契约分为左右两片,左契凭以索债。9
3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将安取衷哉? 衷:恰当B而其可必也审矣。 审:详细C相时射利,皇恤厥德。 皇:同“遑”,闲暇D铭曰:呜呼休哉! 休:美好10全都表现作者“善恶有报”天命观的一组是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懿敏公之子好德而文,以世其家。王城之东,晋公所序,郁郁三槐,惟德之符。A B C D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文章借写王祐仁德厚施福延子孙表达了善恶有报的天命观,表达了种槐种德、惩恶扬善的意愿。B作者认为,人们观察天道往往没有长远的眼光,看不出善恶有报的因果关系,因此善良的人倦怠,邪恶的
38、人放肆。C为了进一步突出王祐的勋业,作者以李栖筠、李吉甫、李德裕祖孙功名富贵正面映衬,而以“吾侪小人”反面映衬。D文章叙议结合,第一段以议论开篇,中间三段记叙,最后以铭文作结。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3分)(2)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3分)(3)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3分)参考答案:9. B(审:清楚)10.C(是议论天意不定的是以“寓物于人”与“修德于身”相比说明“修德于身”必有回报。)11.D(文章第一、二段都为议论,第三、四段记中有议,第五段作结)12.翻译松柏生长于山林之中
39、,生长之初,被蓬蒿围困,被牛羊践踏。(得分点:“厄”及被动用法各1分,句子顺1分)由此可以看出,王氏的福分,大概还没有止息。(得分点:“盖”得1分,“艾”得1分,句子通顺得1分)京城的东面,晋公所建造的房屋,三棵槐树郁郁葱葱,象征着王家的仁德。(得分点:“所庐”1分,“惟之”倒装1分,语句通顺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上天一定会展现他的意志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寿。难道上天不一定会展现他的意志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那一种说法恰当呢?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
40、它,因此认为天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上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的福禄。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太祖、太宗两朝
41、,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第二天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志。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事奉仁宗皇帝时直言敢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
42、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分大概还没有完结(止息)吧。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铭文是: 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必定经过一代才能长成。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中一看,槐树掩映庭院。我们这些普通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要有好时机,就会追求名利,哪里还有时间修养自己的道德!只希
43、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那些君子,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是王家德行的标志。啊,多么美好!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高调”、“低调”是近年来流行的一组词语。根据它们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分别用一个词语置换(每处不超过4个字)。(4分)(1)电影投名状剧组在北京高调召开首映式,三位男主角悉数到场,吸引了京城的众多媒体,不少影迷也赶来捧场。答: (2)也许是出于“财不外露”的考虑吧,这些名列福布斯排行榜的中国富豪,平时为人处事大都很低调。答: 参考答案:(1)大张旗鼓(2)不事张扬(内敛)(一处2分,意思对即可)(2)扣
44、住漫画内容,与标题语意一致,2分。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句是( )A. 我把学生时代写的一些小诗结集出版了,第一时间就送你来一本,请你惠存,闲瑕时你凑乎看看吧。B. 现在接人待物还是简单一点好,我们登门拜访就是想跟你叙叙旧,你就略备薄酒小菜,千方别太麻烦啦。C. 最近我们班好多同学都特别垂青余光中先生的作品,今天早读的时候,大家还在读等你,在雨中。D. 我们隔壁的李老一家对人总是那么友善,这些年对我们家帮助很大。我们能有这样一户芳邻,真是我们家的幸运。参考答案:A【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
45、,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B项,“略备薄酒小菜”是待客时的自谦用语;C项,“垂青”称別人对自己的重视;D项,“芳邻”称对方的邻居。故选A。9. 下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写出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50个字。参考答案:标识主体为昂首展翅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组合构成的变体“汉”字。寓意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快速走向世界。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图案中的构成要素,联系现实,展开合理的联想,根据创作图案的意图,联系现实问题,得出其寓意。本题考查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直观的看本图案主体为一只和平鸽和一个地球,两者组成“汉”字,结合孔子学院的现实意义,不难发现图案的寓意。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0. 根据下面划线例句,仿写两个句子,注意句式一致,内容相关联。(6分) 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情怀; 参考答案: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子夏问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