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晋中市阳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 题。教养的证据(节选)毕淑敏什么叫教养呢?辞典上说是“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可能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骨瘦如柴。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你说你有钱不成,得拿出一个资产证明。教养的证据不是你读过多少书,家庭背景如何显赫,也不是你通晓多少礼节规范,能够熟练
2、使用刀叉会穿晚礼服这些仅仅是一些表面的气泡,最关键的证据可能有如下若干。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是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微薄的。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之所以从小就教育孩子要爱护花草,正是这种伟大感悟的最基本的训练。若是看到一个成人野蛮地攀折林木,通常人们就会毫不迟疑地评判道这个人太没有教养了。可见教养和绿色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推而广之,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
3、,爱护自己的同类。一个有教养的人,应该能够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和同他人交流,并能妥帖地付诸文字。我所说的公共语言,是指大家从普通民众到知识分子都能理解的清洁和明亮的语言,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时代,太多的人,只会说他那个行业的内部语言,只会说机器仪器能听懂的语言,却不懂得和人亲密的交流。这不是一个批评,而是一个事实。和人的交流的掌握,特别是和陌生人的沟通,通常不是自发产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练习来获得的。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他所掌握的词汇是有限和贫乏的,除了描绘自己的生理感受,比如饿了、渴了、睡觉以及生殖的欲望之外,他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感知甚为模糊,不通过学习,难以明确恰当地将它表达出
4、来。那些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无法精彩地运用公共语言这种神圣的媒介,来沟通和解读自我心灵的人,难以算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技术是用来谋生的,而仅仅具有谋生的本领是不够的。就像豺狼也会自发地猎取食物一样,那是近乎无需教育也可掌握的本能。而人,毫无疑问地应比豺狼更高一筹。.有教养的人知道仰视高山和宇宙,知道仰视那些伟大的发现和人格,知道对于自己无法企及的高度表达尊重,而不是糊涂地闭上眼睛或是居心叵测地嘲讽。(摘自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版)12.教养的证据有哪些?试根据节选的几段文字加以概括。(6分)答:13原文作者还为我们列举了一些教养的证据,如果让你补充这张教养的证据清单,你
5、会添加什么内容,试简要阐述理由。(4分)答: 14.为什么说“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可能依然是没有教养的”?(4分)答:15.试对本文的写作技巧作简要赏析。(6分)答:参考答案:12(6分)热爱大自然;善于表达交流(自如地运用公共的语言);懂得谦让,学会尊重。13(6分)如:目光远大。因为一个人只有具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在前进中不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在遇到挫折时,仍会对前途充满信心。(提示:也可以从心胸开阔、坚毅勤勉、吃苦耐劳、学会合作等角度思考。分析言之成理即可。)14(4分) 一个人虽然受到了不少教育,但如果他不能由此养成自己良好的品质和习惯,那就仍不能算是有教养的人。15(6分)(1)
6、运用比喻说理;(2)这样写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让读者对所说明的道理有了形象的认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在胡同第几槐刘心武五十八年前跟随父母来到北京,从此定居此地再无迁挪。北京于我,缘分之中,有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那大院后身,有巨槐。那株巨槐,仰起头,脖子酸了,还不能望全它那顶冠。巨槐叶茂如伞,网住好大好大一片阴凉。最喜欢它开花的时候,满树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白中带点嫩黄的槐花,于是,就有院里还缠着小脚的老奶奶,指挥她家孙儿,用好长好长的竹竿,去采下一笸箩新鲜的槐花,而我们一群小伙伴,就会无形中集合到他们家厨房附近,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
7、从那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秫秸制成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后来搬出那四合院了,但依然会在梦里来到那巨槐之下,梦境是现实的变形,我会觉得自己在用一根长长的竹竿,吃力地举起不是采槐花,而是采槐花谢后结出的槐豆如果槐花意味着甜蜜,那么槐豆就意味着苦涩,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在梦里,我费尽力气也揪不下槐豆来,而巨槐顶冠仿佛乌云,又化为火烫的铁板,朝我砸了下来,我想喊,喊不出声,想哭,哭不出调噩梦醒来是清晨。但迷瞪中,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难免多诡谲除了院子里的槐树,还有更可爱的胡同路边的路槐。槐树有
8、多种,国槐虽气派,若论妩媚,则似乎略输洋槐几分。洋槐开花在春天,一株大洋槐,开出的花能香满整条胡同。北京胡同四合院树木种类繁多。而最让我有家园之思的,是槐树。东四牌楼附近,现在仍保留着若干条齐整的胡同。胡同里,依然还有寿数很高的槐树,有时还会是连续很多株,甚至一大排。不要只对胡同的院墙门楼木门石墩感兴趣,树也很要紧,槐树尤其值得珍视。青年时代,就一直想画这样一幅画,胡同里的大槐树下,一架骡马大车,静静地停在那里,骡马站着打盹,车把式则铺一张凉席,睡在树阴下,车上露出些卖剩的西瓜这画始终没画出来,现在倘若要画,大槐树依然,画面上却不该有早已禁止入城的牲口大车,而应该画上艳红的私家小轿车过去从空中
9、俯瞰北京,中轴线上有“半城宫殿半城树”一说,倘若单俯瞰东四牌楼或者西四牌楼一带,则青瓦灰墙仿佛起伏的波浪,而其中团团簇簇的树冠,则仿佛绿色的风帆。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不过,别指望我会在这篇文章里,附和某些高人的高论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点都不能拆不能动城市的改变当然包括拆旧与建新,拆建毕竟是一种活力的体现,而一个民族在经济起飞期的亢奋、激进乃至幼稚、鲁莽,反映到城市规划与改造中,总会留下一些短期内难以抹平的疤痕。我坚决主张在北京旧城中尽量多划分出一些保护区,一旦纳入了保护区就要切实细致地实施保护。在此前提下,
10、对非保护区的拆与建都采取具体的个案分析,该容忍的容忍,该反对的反对。发展中的北京确实有混乱与失误的一面,但北京依然是一只不沉的航空母舰,我对她的挚爱,丝毫没有动摇。最近我用了半天时间,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发小打来手机,问我在哪儿。我说,你该问: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选自北京青年报)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首先回忆了“我”童年时期对巨槐的感受,采用比喻、拟人和细节描写来表达作者对槐树的喜爱之情。B. 虽然作者对胡同四合院很有感情,但他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C. “梦境是现实的变
11、形”,这一段关于梦中艰难采摘槐豆的情节,作者采用对比手法,为了突出现实生活的美好。D.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质朴、自然、真挚,却不乏画龙点睛之笔,尤其是文章最后两句诗句很有韵味。5. 文章写了不同时期“我”对那株巨槐的感受,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 文末以自创诗句作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4. D 5. 童年时期,感受巨槐给“我”的荫庇和恩惠:吃槐花香饼,四合院里浓浓的人情味;搬出四合院后,“我”从巨槐身上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人生的苦涩(或:让“我”有家国之思)。 6. 点明主旨(1分),表达自己从“小鬼”长成“翁叟”都对以槐树为代表的老北京胡同院落和传统生活充满深深的眷恋之情。表达更
12、凝炼,更富有文采;也使文章抒发的对老北京胡同院落的眷恋之情显得更加浓烈,更令人回味、引发共鸣。同时又与题目“人在胡同第几槐”相照应。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没有采用拟人修辞手法。B项,“认为将胡同四合院全部拆掉是北京发展必需的过程”有误。C项,作者是借梦境来表达现实生活的艰辛。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
13、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文章写了不同时期“我”对那株巨槐的感受,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童年在东四牌楼隆福寺附近一条胡同的四合院里居住”“先是闻见香气,然后,就会从那老奶奶让孙儿捧出的秫秸制成的圆形盖帘上,分食到用鸡蛋、蜂蜜、面粉和槐花烘出的槐花香饼”,童年时期,感受巨槐给“我”的荫庇和恩惠;“后来搬出那四合院了”“过去北京胡同杂院里生活困难的人家,每到槐豆成熟,就会去采集,将它晾干后卖给药房做药材”“也还懂得喟叹:生存自有艰难面,世道
14、难免多诡谲”,“我”从巨槐身上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既涉及到文章的内容,又要拓展。主要考查文章的创作特色。结合文章结尾的自创小诗分析,“岁移小鬼成翁叟,人在胡同第几槐”,结合文本内容“这是我定居五十八年的古城,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的歌哭悲欢,都融进了胡同院落,融进了槐枝槐叶槐花槐豆之中”分析,自己从“小鬼”长成“翁叟”都对以槐树为代表的老北京胡同的眷恋之情。结合文本内容“徜徉在北京安定门内的旧城保护区,走过许多条胡同,亲近了许多株槐树”分析,表达更凝炼,更富有文采。照应题目“人在胡同第几槐”。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谈儒家伦理 王庆节 在
15、全球化情境下讨论儒家伦理的价值时,有必要从正面重新定位或重新认识儒家伦理的价值。一些学者沿着现代主流伦理学的思路,企图寻找普世的、最根本的规则和原理作为未来全球伦理的底线,并认为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就在于对这一全球伦理的“底线”作出了贡献。在我看来,这在哲学方法论上还是落入了传统的套路。这首先假设了一定会有这样的普世“底线规则”;其次,假设我们一定会找到它。著名的天主教哲学家孔汉思就这么认为。他提出用基督教的“人道”加上儒家的“恕道”作为普世伦理的底线,来构建未来的全球普世伦理。在我看来,寻找这类规则和“底线”的思路,本身也许就是有问题的。这样的思路是规范伦理学的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需要找到
16、普遍规则作为规范,而伦理学的任务只是运用这些规则而已。我并不是完全否认“普世”伦理的可能性,而是想说,作为规范伦理学的普世伦理是不可能的,因为且不说我们找不到那适应于全世界所有族群、宗教和文化的普世规范和原则作为“底线”,即使找到,也一定是没有“规范”效率和效应的。 儒家伦理的本质并不在于要找这样的规范,或者说儒家伦理的本质不是规范伦理学的问题。儒家伦理的本色不在“规范”而在“示范”,示范伦理学才是儒家伦理在现代意义上对于未来的世界伦理可能贡献的东西,儒家伦理看重的,不是去制定这样那样的规则、规范,而是强调在道德生活中树立榜样。我们从小在生活中更多地不是从规则、规范里学会道德的行为, 而是从家
17、人、父母、邻居、同伴以及历史生活的实例、榜样中来学习和培养道德感、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操的。也正因如此,儒家特别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教育和学习的功能,强调示范意义上的“育”和“导”,而非律令规范意义上的“戒”和“惩”。 儒家强调以身作则,这不仅是知识论认知的问题,而且更多的是践行的问题。儒家常常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讲“为仁由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就是道德教化,是儒家的特点。儒家讲以身作则,但哪一种是“则”,哪一个行为是好,恰恰是在伦理示范的过程中才慢慢地、历史地体现出来和形成起来的,比如,在今天的国际生活中,美国的单边主义的整个思想方法就是普世主义和规范主义,这种单边主义认为自己
18、所尊奉的价值是普世价值,任何国家、人民都应该实行;如果不实行甚至可以不惜采取武力的方式推行,而且还冠以一个神圣的名义。这就是先已经规定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而我认为这恰恰是规范伦理的问题所在。如果按照儒家示范伦理的思路,那么,你美国说自由主义是好的,那你就实际做给大家看。又比如,现在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认为这样做很好,但并不命令全世界都跟着做,不过我会做给你看,自然而然,通过历史的交往、沟通过程就会形成范导性的价值。应当说这就是儒家精神的体现。 如果我们顺着示范伦理的方向,可能我们会变得更加宽容。坚持理想,认为这是对的就去做,做给你看,这叫以身作则,这叫儒家的从自己做起,叫将心比心
19、、推己及人。我觉得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或现代价值恰恰就是在这方面,是每个人,自己用心去做,去践行。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重新定位或重新认识儒家伦理的价值,我们会发现儒家伦理是未来全球伦理的“底线”,具有示范性的价值。 B生活中,我们不是从规则、规范里学会道德的行为,而是从家人、父母、邻居、同伴以及历史生活的实例、榜样中来学习和培养道德感、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操的 C中国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并为此用心去做、亲身践行,这充分体现了儒家“为仁由己”的精神。 D规范伦理讲求从别人做起;示范伦理讲求从自己做起,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E儒家讲以身作则,但何谓“则”,并非一开始就
20、设定好的,而是在伦理示范的过程中才慢慢地、历史地体现出来和形成起来的。13下列对作者引用国际生活中,美国“单边主义”一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示美国的整个思想方法就是普世主义和规范主义。 B指出在国际生活中,这种做法不合理的地方,也直指了规范伦理的弊端。 C说明特殊个体所奉行的价值并非普世价值,并非国家、人民都应该实行。 D以之为反例,在对比中显示出示范伦理的可贵之处以及价值所在。14作者质疑“企图寻找普世的、最根本的规则和原理作为未来全球伦理的底线思路”的理 由是什么?请分条概述。(5分)15作者认为儒家伦理是示范伦理,综观全文,找出支撑作者这一观点的理由。(4分)参考答案:1
21、2C E(A儒家伦理不可能成为全球伦理的“底线”,B “不是”,太绝对,原文是“我们在生活更多不是”D文章没有“规范伦理讲求从别人做起”这一信息,而且这样说太绝对)13A(应是美国的单方主义的整个思想方法,而非美国的整个思想方法)14(1)伦理学的任务是应用规则而非寻找规则;(2)我们找不到适应于全世界所有族群、宗教和文化的普世规范和原则作为“底线”;(3)即使找到,也是没有“规范”效率和效应的。(答对2点给3分,全对给5分)15(1)儒家伦理的本质不在规范而在示范,强调在生活中树立榜样,强调示范意义上的“育”和“导”;(2)儒家精神强调以身作则,提倡践行,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交往、沟通过程来形成
22、范导性价值。(每点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
23、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
24、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B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C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D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
25、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5 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全国户籍管理、土地测量、流民管理以及赋税、钱粮等财经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
26、禄”,一般人死称“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B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C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始至
27、,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5分)(2)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5分)参考答案:4A5D6B7(1)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2)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4试题分析: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另外还要注意官职名词。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文言文中,名
28、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等。本句断句时注意动词。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考点: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6试题分析:“因而得罪了许多人”错,无中生有。读懂原文,筛选信息,把握住文中:什么人,任什么官,做了什么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往往与“信息筛选”结合在一起考查,一方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在“信息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和综合,另一方面,内容要点与中心意思,也需要筛选信息以证明。这类考题一般都是把人物、事件、事物、观点等综
29、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7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分值也最大。这一考查形式,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与句式。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
30、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人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
31、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谋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淳祐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得失,授任官吏引起是非,他都坦率直言没有隐瞒。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加政事,杜范
32、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
33、。”孟珙非常感动和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能高兴。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谥号是“清献”。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少入太学,甫冠,第进士。调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当改京秩,以四亲在堂,冀以父母之恩封大父母,而貤妻封及母,遂致仕,得通直郎,如其志。时年三十一。乡人之贤者彭汝砺序其事,自以为不及。屏处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其行义,徽宗召诣阙
34、。为帝言:“人主一日万几,所恃者是心耳。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愿陛下清心省欲,以窒祸乱之原。”遂请罢钱塘制造局。帝改容嘉美,以为亲贤宅教授。未几,通判杭州,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失官锡,系治兵吏千计。根曰:“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今罗取无罪之人,责以不可得之物,何以召和气?”乃罢其狱。大观中,命为转运副使,改淮南转运使,加直龙图阁。又以水灾多,乞蠲租赋,散洛口米常平青苗米,振贷流民。诏褒谕之。徙两浙,辞不行,乃具疏付驿递奏。大略谓:“今州郡无兼月之储,太仓无终岁之积,军需匮乏,边备缺然。东南水旱、盗贼间作,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安得不豫为之计?”因条列茶盐、常平等利病之数,
35、遂言:“为今之计,当节其大者,而莫大于土木之功。今群臣赐一第,或费百万。臣所部二十州,一岁上供财三十万缗耳,曾不足给一第之用。以宠元勋盛德,犹虑不称,况出于闾阎干泽者哉。虽赵普、韩琦佐命定策所未有,愿陛下靳之。其次如田园、邸店,虽不若赐第之多,亦愿日削而月损之。如金帛好赐之类,亦不可不节也。”书奏,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寻以花石纲拘占漕舟,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而多入诸臣之家。因力陈其弊,益忤权幸,乃擿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为傲慢不恭,责监信州酒。既又言根非诋常平之法,以摇绍述之政,再贬濠州团练副使,安置郴州。寻以讨淮贼功,得自便。以朝散大夫终于家,年六十。 (选自
36、宋史 列传一百一十五) 注:貤:通“移”。转移;转赠。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屏处十年 屏:隐居B安得不豫为之计 豫:参与C乃罢其狱 狱:案件D犹虑不称 虑:担忧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根劝谏皇上为政节俭的一组是( )(3分) 遂请罢钱塘制造局 此有司失于几察之过也 愿陛下靳之 亦愿日削而月损之 官买一竹至费五十缗 因力陈其弊A B C D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张根很有才华,刚满二十岁,就考取进士功名。曾布等多名官员上书表扬他的操行和道义,为此,徽宗把他召入皇宫。张根借机向皇帝提出了建议。B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
37、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鉴于当时水灾频发,请求减免租赋,发放洛口米粮、常平青苗米,救济流民。C张根调任两浙,辞职不赴任,于是写下奏疏通过驿站上奏朝廷。奏疏中力陈贪官横行和自然灾害环生导致的国库空虚,敌国窥伺、盗贼频起的严重局面。D张根的多次上书,触怒了权贵佞臣,他们罗织罪名,先将张根贬为监信州酒。不久又以张根诋毁常平之法等为借口,再次将他贬为濠州团练副使。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一累于物,则聪明智虑且耗,贤不肖混淆,纲纪不振矣。(5分)(2)权幸侧目,谋所以中伤之者,言交上,帝察根诚,不之罪也。(5分)参考答案:4.B(事先)5.A(是对“洪州失官锡
38、”的看法是当时官员的贪赃情况是张根批评官场的贪腐风气)6.C(“力陈贪官横行”无中生有)7.(1)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累、被动句式、耗、不肖、振”各一分)(2)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侧目、所以、交、罪、宾语前置”各一分)译文: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离职,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当时年仅三十一。乡里
39、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
40、阁。他又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诏令褒扬他。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预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足造一栋住宅的费用。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
41、,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不久因为花石纲强行占有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略,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之法,摇动继承新法的政策,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获准自便居住。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730题。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世以贷殖著姓。父守,身长九尺,容貌绝异,
42、为人严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刘歆,好星历谶记,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为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乃自免归。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骚动,通从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曰:“今四方扰乱,新室且亡,汉当更兴。南阳宗室,独刘伯升兄弟泛爱容众,可与谋大事。”会光武避吏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通因具言谶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当之。时守在长安,光武乃微观通曰:“即如此,当如宗卿师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复备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约
43、结,定谋议,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更始立,以通为柱国大将军、辅汉侯。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为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以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时,天下略定,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汉,倾乱天下。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扶助神灵,辅成圣德,
44、破家为国,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以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通素有消疾,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十八年卒,谥曰恭侯。(节选自后汉书李通列传,有删节)1 疾:消渴病。 R10922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复备言其计备:详细B期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期限C征通为卫尉征:征召D重以宁平公主故重:加上2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私常怀之句读之不知B新室且亡臣死且不避C通因具言谶文事相如因持璧却立D以时视事不赂者以赂者丧29下面六句话分
45、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通“特见亲重”的一组是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从至长安,更拜为大将军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以病上书乞身通怀伊吕之谋,建造大策其夏,引拜为大司空ABCD3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通的父亲李守担任王莽的宗卿师,家境富裕,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李通不满足于做个小吏,就辞官回家。B下江和新市战事兴起,南阳动乱之际,李通和堂弟李轶一起商量着想和刘氏宗室中的刘伯升兄弟共议大事。C李通奉命拿着符节从长安回到荆州镇守时,娶了光武帝的妹妹刘伯姬做妻子,她就是宁平公主。D天下平定后,李通想辞官回家,侯霸等大臣认为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难关头的人,因此不同意他辞职。参考
46、答案:27B (期:约定)28C (都是副词,于是,就。A代词,代前文那句话;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副词,将要;连词,尚且。D介词,按照;介词,因为。)29C30A (错在“在乡里称霸一方,因此不满足于做个县丞”,原文意思是“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附参考译文】李通字次元,南阳宛县人。世代以经商著名。父亲李守,身高九尺,容貌非常奇异,为人严肃刚毅,在家中就像在官府一样的严肃。他最初事奉刘歆,喜好星象历算与图谶,担任王莽的宗卿师。李通也担任五威将军从事,后来出任巫县县丞,有能干的名声。王莽新政末年,百姓愁苦怨愤,李通往常听他父亲李守说过一句谶语是“刘氏再振兴,李氏为辅佐”,心中常记着这句话。况且他家境很富裕,是乡里的首富,因此不乐意做官,于是自己辞官回家。后来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兴起,南阳为之动乱,李通的堂弟李轶,也一向好生事,于是一起商议说:“现在天下动荡,新朝眼看将要灭亡,汉朝理应重新兴盛。南阳的刘氏宗室中,只有刘伯升、刘秀兄弟能广施仁爱,宽容待人,可以和他们商议大事。”适逢光武在宛县躲避官兵,李通听说后,就派李轶前往去迎接光武。光武起初认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等到见了面,两人一起交谈了很长时间,手拉着手很是欢洽。李通于是把谶语的事全说了,光武开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