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江苏省扬州市吴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8780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吴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扬州市吴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扬州市吴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扬州市吴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扬州市吴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扬州市吴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并雄踞古代文坛霸主地位达两三千年之久。中国诗经历了从四言诗到五言诗再到七言诗的发展演变。陈伯海曾提出:以诗与乐的关系来论,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但它们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也是对二者的超越,像五言诗的创作既注意格律,具有一定的音乐性,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如果说诗经是诗与乐关系的正命题

2、,那么楚辞就是一个反命题,而汉乐府和五言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以内容与形式关系而论,先秦至汉魏时代的文学质朴无华,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是质胜文的时期;随后的六朝文学与之完全相反,过分地讲究形式,形式甚至淹没了内容,可以说是文胜质的时期;再后来的唐宋文学综合了二者的成就,既重视内容,也不忽略形式,追求内容与形式并重,可以说是文质彬彬时期。如果说先秦至汉魏时代是有关文学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正命题,六朝时代就是它的反命题,唐宋就是合命题,否定之否定。以诗的特点而论,唐诗富有情趣,视野开阔宏大,充满外向精神,是以诗为诗的时代;随后的宋诗别开蹊径,以理趣取胜,眼界狭小,是内向型的,是以文为诗的时

3、代;再后来的明诗追慕盛唐,批驳宋诗,但缺少宋诗开创新路的精神,走上了复古模拟之路,其内在的精神指向实际是企图揉合唐、宋诗的特点。如果说唐诗是诗歌写作原则的正命题,宋诗就是一个反命题,是对唐诗的否定,明诗就是一个合命题,是否定之否定。(本文节选自刘登阁著的中国文学史话)10、以下不属于本文语段内容的一项是( )(3分)A诗歌的起源 B诗歌的音乐性 C诗歌的内容与形式 D诗歌的特点11、下列表述中,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经是可唱的,楚辞是不可唱的,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也可以当作专门用来演唱的作品。B汉魏时代的文学,重视内容,而认为形式是不需要考虑的,是个质胜文的时代。

4、C六朝文学,重视形式,甚至认为形式可以超过内容,讲究形式过了头,是个文胜质的时期。D唐诗富有情趣,以诗为诗;宋诗富有理趣,别开蹊径,以文为诗,所以唐诗内向,宋诗外向。12、联系文章内容,请解释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具体意思。(3分)参考答案:10、答案A文章没有提及诗歌的起源。 11、答案C A。汉乐府和五言诗与音乐有联系,“但又不同于专门用于歌唱的作品”B不是“认为形式是不需要考虑的”,而是“还没有考虑到形式问题”。D“唐诗内向,宋诗外向。错,是“唐诗外向,宋诗内向。”12 、诗经是入乐的,可唱的(1分);随后的楚辞就摆脱了与音乐的联系,独立发展了文学,是不可唱的(1分);再后来到了汉乐府和五言古

5、诗时代,又重新建立了诗与音乐的联系,是对诗经和楚辞的综合(1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康熙字典梁晓声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少年面前的地上铺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他自然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但馄饨铺的老板娘无论如何不肯白给他。“都是去年的挂历了,你就扯给我一张,也不是什么损失。”“不是什么损失?损失大了!你看那明星,结婚了,息影了。息影,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就是再也看不到她演的影视剧了!一册挂历上全是她一个人,有收藏价值的。扯一张给你,就不完整了。不完整了还有屁价值!”老板娘从挂历上扯下那一页时,表现得十分不

6、情愿, 仿佛真吃了极大的亏。午后三点多,集市的热闹像戏剧的高潮过去一般退去了。少年仍蹲在那页白纸旁。白纸正中,摆着一部纸页破损、颜色像陈谷子似的字典。1949 年后,全中国再没有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过那种字典。它已没了原先的封皮,后贴上去的封皮上写着“康熙字典”。笔迹工整又拘束,是少年写上去的。他的左边,是卖肉的摊 位,从上午到此刻,买肉的人络绎不绝,卖肉的汉子忙得不亦乐乎。右边,是卖油条的,生意也不错。农村人一年四季自家是炸不了几次的,跟着大人们赶集的小孩 子,十之八九要央求大人给买了吃。城乡差别,至今仍明明白白地体现在细微处。而且,越是体现在细微处, 越使农村的少男少女们做梦都想成为城里人。

7、这少年也有那样的梦。真的梦是无逻辑的,人生的梦却须循着某种规律。少年凭着刻苦学习的一 股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那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之梦的关键一步。拮据的家庭负担不起住校费用,为了圆梦,他想买辆旧自行车骑车上学,尽管每天要走几十里的路有 些辛苦。可他靠卖废品才存下二十元,要拥有旧货店中那辆状况还算好的自行车,得先卖掉这部康熙字典。父亲病故了,母亲已去南方打工,他清楚妈妈挣钱的 辛苦,不忍向妈妈要。并且他也清楚,妈妈正省吃俭用地攒钱,以备他将来考上大学的花费。集市渐渐冷清,卖肉的和炸油条的,在他的巴望之下先后离去。他和那页旧挂历纸的存在,总算是比较显眼了。炸油条的摊位那儿,留下了几块烧过的炭,他捡起一

8、块,在纸上写出一个大大的“卖”字,那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天已傍晚。终于有四个人围住了少年。其中一人三十六七岁,是隔街走过来的,左腿一瘸一拐,看上去较有文化,他对字典的兴趣挺大,拿在手中翻看良久,少年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料他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是1949年以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学生字典而已,至今民间仍多的是。而且,显然做了手脚,把最后一页撕掉了,最后一页肯定印着出版年份什么的”“没做手脚!”少年愤怒了。他确实撕掉了最后一页,但不是为了骗人,而是由于最后一页太破了少年的辩解已无济于事。他用半页挂历纸包起字典离开小镇时,天已黑下来。“那孩子,过来,帮帮我!”他听出是那个坏了他事的男

9、人的声音。原来那人的左腿有半截是假肢。他因为躲一辆卡车而摔倒,假肢的关节处摔坏了,站都站不起来。他的处境无疑很危险,路那么窄,不被压到才怪呢!少年尽管恨他,但还是站住了。他是县重点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开学后,任班主任的他手持点名册点名时,意外地看到那卖康熙字典的少年应声站在他面前,他愕然了下课后,老师将他引到无人处,表示感谢,问:“字典卖掉了吗? ”学生摇头。“我收回我的话,因为老师说的不对,那字典其实很有收藏价值”学生将目光望向别处,不言语。“卖给我吧,我出两百元。”“我不能和老师做交易!” 学生说罢,转身跑了。过了几天,老师旧话重提,学生还是说不能和老师做交易。“老师都和你说过几次了,你都

10、不给老师一点儿面子吗?你本来就是想卖的,不是吗?有收藏价值的东西应该由知道它价值的人来收藏,对不对? ”最后一次,老师有些生气了。于是,老师得到了康熙字典,学生得到了一辆自行车,新的。三年弹指一挥间,少年考上了上海交大。临行,送给老师一张字条,上面写着:“老师,我明白您为什么非要买我那本康熙字典,也明白了某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 每每看到它,老师心里就漾起一股暖意。(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买肉和油条的人络绎不绝,而少年的康熙字典却无人问津,这种鲜明的对比说明当地人的物质生活虽已富足,但精神追求严重缺失。B.少年撕去字典最后一页的行为被“老

11、师”误会后,他很愤怒,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他极力地向围观的人解释,想澄清事实。C.小说强调少年用炭写下的“卖”字“是他上学以来写得最大的字”,意蕴丰富,表明少年要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D.小说中关于赶集孩子和农村少男少女城市梦的描写,使少年的生活境遇和人生梦想超越了个例而成为一种典型,成为农村少年生活的一个缩影。E.这篇小说以“康熙字典”为线索,运用插叙和倒叙的手法,描写了留守少年卖康熙字典的曲折经历,避免了平铺直叙,使行文曲折有致。(2) 小说中的少年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3) 小说写到“白纸”“旧挂历纸”,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 小说中

12、“老师”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后来又高价收藏了康熙字典。小说这样写,有人认为很巧妙,有人认为不太好。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参考答案:(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A项当地人“生活富足”“精神追求严重缺失”表述不当;C项“表明少年要立志成为城里人,缩小城乡差距的决心巨大”无中生有;E项应去掉“倒叙”。)(2)执着,有韧劲。为圆梦,他凭着刻苦学习的韧劲考上县重点高中,不辞 辛苦,骑车走几十里的路上学。节俭、懂事。平日不肯多花一角钱,理解妈妈挣钱的不易,不忍向妈妈要钱,靠卖废品存二十元钱。善良、宽容。坏了他事的 “男人”说他对字

13、典动了手脚,尽管心里很委屈,很愤怒,依然助其走出困境。自尊心强。老师为先前的言辞向他道歉,他以沉默彰显了自尊;不愿与老师做交 易,也体现了他的自尊。自立,敢担当。父亲病故,遇到困难不依赖妈妈,自己想办法筹钱。(6分;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与解析各占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 可)(3)巧妙地刻画了少年的心理。少年不惜花一角钱买张“旧挂历纸”包字 典,说明他特别看重、特别想卖出这本康熙字典,字典承载着他的求学之梦;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但却无法吸引人们的目光,对白纸的描写暗示了少年 的希望和失望。对比鲜明,发人深思。“明星挂历有收藏价值”与“字典没有收藏价值”形成对比,并与结尾处少年说“明白了某

14、些东西的真正价值是什么”相照 应,引发读者思考。具有讽刺意味。老板娘说挂历有收藏价值,不肯撕给少年,但少年出一角钱买的时候,她却愿意卖了,这一细节表现了老板娘身上那种小气吝 啬、唯利是图的小市民气。(6分;答出一点给3分,答出任意两点、分析合理即可)(4)示例一:我认为很巧妙。理由: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老师在不 了解少年处境的情况下,主观臆断,冤枉了少年,后来明白了字典承载着少年的梦想,诚挚向少年道歉并高价收藏字典,这是一个意识到错误之后能想法弥补的人、 一个能细心呵护少年自尊与梦想的好老师。(或:老师说“这字典其实没什么收藏价值”,坏了少年的好事,但少年仍然在他遭遇危险时出手相救,这样

15、的情节设置 更好地突出了少年不计前嫌、热心助人的形象。)使情节更加曲折、完整,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少年失望而归,开学巧遇老师,老师诚挚道歉,想要收藏字典, 少年拒绝,老师最终收藏字典,情节一波三折;小说从卖字典写起,最后字典卖出,这样写也使情节更加完整。丰富了小说的主题。少年帮助“老师”脱离险境, 最终得到老师的帮助而圆梦,使小说在表现农村少年追梦的执着的同时,又多了一层意蕴:无论身处何境,都要心怀善念,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帮助。示例二:我认为不太好。理由:不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在少年街头卖字典和 路上相助的时候,“老师”既没有询问他为何卖字典,也无意买他的字典,从这些表现来看,他并不

16、是一个善解人意、热心助人的人,但他后来坚持要买康熙字 典时却对少年十分理解、小心呵护,似乎又是一个热情细心的人,人物性格发展缺乏必然的逻辑,让人觉得虚假。这样的情节设计不太合理。“老师”主观臆 断,冤枉少年,坏了他的好事,但在少年出手相助之后却没有询问卖字典的情况,一直等到发现少年是自己的学生后才询问字典卖掉了没有并坚持购买,这有点不合 情理。削弱了小说的主题。“老师”原本可以在被少年帮助时询问卖字典的情况,热心买下字典,但他直到少年入学之后才买下康熙字典,有为了避免师生相 处尴尬而买字典的嫌疑,从某种意义上说使小说的主题变得暗淡、窄化。(8分;其中“观点”明确2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言

17、之成理即可)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苔 藓 (1)苔藓。苔藓。苔藓 (2)忍不住轻轻喊了三声苔藓,一些古老的凉意,便从舌尖上生起,继而蔓延到口中、胸中、足底,最后整个身心都浸润在一片古老而幽深的凉意中。 (3)苔藓。苔藓。苔藓 (4)当我禁不住连续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我感觉到满纸都是碧绿和幽蓝。 (5)我在森林里见过苔藓,满怀敬畏地从它身上轻轻踩过。下面是厚厚的腐殖土,留存着鸟声、落花和生灵们的故事。踩着柔软而潮润的苔藓,我知道,我是踩在千年万载的时间上。 (6)我在悬崖上见过苔藓,在那样陡峭的命运里,石头们站立着,使劲支撑着庞大的山体。多少世纪过去了,它们也不歇会儿肩,改变一下姿

18、势,这已经足够令人惊叹了!更让人惊讶的是它们一边负重站着,一边尽力挽留一丝一缕水土,营造和培育属于自己的绿色!那薄薄厚厚的苔藓,收藏着也分泌着天地间最珍贵的水分。谁不会为造化的艰辛和伟力而深深感动!大自然的每一笔都是杰作,即使最漫不经心的随意涂抹,也足以让我们心惊。 (7)我在寺庙里见过苔藓。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修道者们苦苦寻觅的无非是人在大地上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不管红尘千丈,我自守住心性,守住人与天、心与道最本源最深妙的血脉关联。世俗文化随着物欲的膨胀日益远离人与世界的真谛,求道者们以他们舍身求道的苦行精神维系了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这也为返本溯源的后来者保留了一条条秘

19、密幽径。入定、静观和冥思,就是古人悟道和修行的基本方式,也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内在超越之路。我每一次谒访寺庙,踩着那铺满苔藓的小径,就仿佛看见了僧人们宁静淡远的背影,习习秋风,犹回荡着诵经的声音;而飞檐上的月亮,莫非是他们留在天上的面容:似笑非笑,是不是他们久久冥思禅坐,忽然顿悟时绽放的喜悦而吉祥的神色? (8)我在诗经中,在陶渊明、谢灵运、李太白、王维、苏东坡的诗文中见过苔藓。“苔痕映阶绿,草色入帘青”、“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读着这些诗句,我好像一步返回古代,返回到诗经时代的大自然,返回到那长满苔藓、车前草的阡陌、小径和古道!返回到那生长明月清风白云,孕育诗情画意哲思的田园和山水中!想想这

20、样的情境吧:天上白云飘过,地上众鸟啼鸣,远处是葱茏无边的林莽,眼前是原野、小桥、流水、人家,一条铺着苔藓、摇曳着苇草的小径将远山近水和三五行人连接起来,将人与无边的自然连接起来。世界,是一首怎样浑然纯静的诗! (9)是的,大地上的苔藓越来越少了,到处是人的潮水,人的声浪,人的侵入!都市在扩张,水泥在扩张,废气和噪音在扩张,而田园在萎缩,山水在日益脱去它天然的风骨和神韵。 (10)我们踩在水泥地上,踩在钢铁上,踩在消费和效益的高速公路上,踩在一切人造的坚硬冰冷的物体上,我们的身和心都日益变得坚硬冰冷而缺乏弹性和水分。 (11)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苔藓吗?不,我们失去的是这个世界最古老最朴素也最纯真的

21、记忆。 (12)苔藓是我们的老师。你看,它那样谦卑地倾听大地的心跳,不动声色地营造着一片又一片碧绿和幽蓝,守护古老而纯真的记忆。 (13)苔藓。苔藓。苔藓11作者为什么说“寺庙是尘世的净土,是修身养性的宁静栖园”?请分点概括。(6分) 12“苔藓。苔藓。苔藓”这段话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4分) 13文中画线的句子写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请赏析其特色。(4分) 14文章的标题是“苔藓”,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有哪几层深意。(6分) 参考答案:11(6分)让修道者寻觅到诗意栖居的生命方式;让求道者领悟到人与世界的真谛,维系世界和人在根上的联系;通过入定、静观和冥思的方式,实现内在的自我

22、超越。(每点2分)12(4分)抒情载体、线索,渲染、升华情感;(2分)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2分)13(4分)排比、比喻、夸张;(任选两个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类对自然的肆意扩张的后果(1分,意思对即可),以及人纯真纯静品性的丧失(1分,意思对即可)。14(6分)在自然面前,懂得敬畏、谦卑,认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守住世界纯真的记忆、天然的风骨和神韵;在世俗文化颓靡之时,能够宁静淡远,明了人与世界最本源的联系,实现内在的自我超越;在物欲膨胀的当下,应该超然物外,寻求浑然纯静的精神家园,以及不为物役的生活方式。(每点2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

23、题先祖妣事略张惠言先祖妣白孺人,年二十二,归我先祖考政諴府君。政諴府君倜傥好学,通六艺诸子之书。父文复府君命北游,乡试顺天。俄得疾,卒京师,年三十五。讣至,孺人恸绝。是时文复府君年七十一,呼曰:“天乎!儿与妇偕亡乎!”顷之,孺人苏,文复府君曰:“我老矣,诸孤幼,新妇死耶?”孺人泣曰:“不敢。”明年,文复府君病,及革,顾孺人泣曰:“吾死矣,诸孤与新妇为命,新妇存一日,诸孤亦存一日也。”良久,唏嘘曰:“贫甚,无可倚者。吾死,新妇存焉?”孺人泣对曰:“新妇生死与诸孤俱。”文复府君遂卒。是时孺人三子,曰思楷、蟾宾、瑞斗。课三子读书,有疑义,取笔记,俟伯叔父至者就质焉。或谓孺人家至贫,令儿习他业,可以糊

24、口;今使之读,读未成,饿死矣。孺人曰:“自吾翁而上,五世为文儒,吾夫继之,至吾子而泽斩,吾不可以见吾翁。”卒命之学。文复府君有弟曰衍黄,老矣,教授于家,怜诸孙,恒诲之。尝语孺人曰:“而子可教,吾欲严督之,念其枵腹,不忍也。”孺人谢曰:“翁幸督之,枵腹何病焉?”自文复府君卒后,孺人率二女纺织以为食。十数年,日常不得再食。惟岁时及家忌日,乃具蔬食以祭。戚族中有周恤之者,一泉一粟,皆簿记之,曰:“他日不可不报。”而政諴府君之卒于都也,内阁中书许公宏声,为经纪其丧,文复府君之终事则衍黄办之。孺人尤感焉,曰:“吾子孙勿忘此大德。”孺人后政諴府君二十六年,以乾隆二十四年卒,年六十有四。考讳琪,母吴太孺人。

25、孺人之在室也,吴太孺人病,孺人刲股肉和药以进,病辄愈。及文复府君疾革,孺人复刲股以进焉。及其卒也,子瑞斗亦为之刲股。孺人卒之五年,思楷及瑞斗奉孺人之柩,合葬于加冠桥政諴府君之兆。(选自茗柯文编,有删节)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复府君病,及革 革:改变B. 至吾子而泽斩 斩:断绝C. 枵腹何病焉 病:忧虑D. 乃具蔬食以祭 具:备办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孺人:明清时七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的封号,也通用为对妇人的尊称。B. 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各省集士子于省城举行的考试,乡试考中者称解元。C. 乾隆:清高宗的年号。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一

26、般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D. 刲股:割大腿之肉。割股疗亲,古以为孝行;割股祭祀,则表示崇敬之至。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课三子读书,有疑义,取笔记,俟伯叔父至者就质焉。戚族中有周恤之者,一泉一粟,皆簿记之,曰:“他日不可不报。”8. 根据文章后三段,概括白孺人身上具有的美德。参考答案:5. C 6. B 7. (她)督促三个儿子读书,有了疑难问题,就拿笔记录下来,等到伯伯叔叔们来得时候向他们询问。有接济自己的亲戚族人,一文钱一粒米都用簿册记下来,说“将来不能不报答他们。” 8. 重视子女教育;勤俭持家;知恩图报;孝顺长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要

27、知道,实词一般都是多义的,因此解答时要把所给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语境来分析判断。C项,结合上下文可知,“枵腹何病焉”意思是“饿着肚子又有什么忧虑的呢”,“病”的意思是“担心,忧虑”。点睛:该考点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从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更为命题者青睐,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从近年高考来看,

28、常考的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乡试考中者称解元”不正确,乡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课”,督促;“笔记”,动词,用笔记录下来;“俟”,等到;“质”,询问。“周恤”,周济、抚恤,接济;“泉”,钱;“簿”,用

29、簿册;“他日”,将来。【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按题干要求找到答题区间,然后筛选相关信息,概括答案。由第二段中“课三子读书,有疑义,取笔记,俟伯叔父至者就质焉”“翁幸督之,枵腹何病焉?”等可概括出重视子女教育;由第三段“孺人率二女纺织以为食”可概括出勤俭持家;由“戚族中有周恤之者,一泉一粟,皆簿记之,曰:他日不可不报。”可概括出知恩图报;由第四段“孺人复刲股以进焉”可概括出孝顺长辈。文言文参考译文:我的祖母白孺人,二十二岁嫁给了我的祖父张政諴。祖父才能出众且好学,通晓六艺和诸子百家之书。他的父亲张文复让他到北方学习,在顺天参加乡试。不久生了病,在

30、京城去世了。报丧的通知送到家中,白孺人悲伤得昏了过去。当时张文复七十一岁,呼喊道:“天啊,儿子和媳妇一起死了吗?”过了一会,白孺人苏醒过来,张文复说:“我老啦,孩子们都还年幼,你会死吗?”白孺人哭泣着说:“不敢。”第二年,张文复生了重病,等到病情危急的时候,看着白孺人哭泣着说:“我快要死啦,孩子们和你相依为命,你活着一天,孩子们也就活着一天啊。”过了好一会儿,叹息道:“家里太贫穷了,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我死了,你能活下去吗?”白孺人哭泣着回答道:“我生死都和孩子们一起。”张文复于是就去世了。当时白孺人有三个儿子,叫思楷、蟾宾、瑞斗。(她)督促三个儿子读书,有了疑难问题,就拿笔记录下来,等到伯伯

31、叔叔们来得时候向他们询问。有人说白孺人家贫穷到了极点,如果让儿子从事其他的事情,可以养家糊口;现在让他们读书,书未读成就饿死了。白孺人说:“从我的公公往上数五代都是读书人,我的丈夫也是读书人,到了我的儿子辈家族的学习遗风断绝,我死后无法去见公公。”最终让儿子们学习。张文复有个弟弟叫衍黄,年龄大了,在家中教学,可怜几个孙辈的孩子,常常教他们学习。曾经对白孺人说:“你的儿子可以造就,我想要严厉地督促他们,但想到他们饿着肚子,又不忍心了。”白孺人感谢道:“有幸让您督促他们,饿着肚子又有什么忧虑的呢?”自从张文复去世后,白孺人带领两个女儿织布来谋生。十几年间,家中平常不吃两顿饭。只有在节日和家中先人忌

32、日的时候,才备办一些食物来祭祀。有接济自己的亲戚族人,一文钱一粒米都用簿册记下来,说“将来不能不报答他们。”张政諴在京城去世,内阁中书许宏声替他料理丧事。张文复的丧事是由张衍黄料理的。白孺人特别感动,说:“我的子孙后代们不要忘了这些大恩大德。”白孺人在张政諴去世之后二十六年,即乾隆二十四年去世,时年六十四岁。她的父亲名叫琪,母亲是吴太孺人。白孺人在娘家还未出嫁的时候,吴太孺人生病,白孺人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和药一起献给母亲,母亲的病就好了。等到张文复病情危急的时候,白孺人又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献给他。等到白孺人去世的时候,儿子瑞斗也为她割下大腿上的肉。白孺人去世后五年,思楷及瑞斗扶着白孺人的灵柩,

33、到加冠桥张政諴的墓地,将她和张政諴合葬在一起。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岳正,字季方,漷县人。正统十三年会试第一,赐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赞善。天顺初,改修撰,教小内侍书。阁臣徐有贞、李贤下狱,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王翱以正荐,遂召见文华殿。正长身美须髯,帝遥见,色喜。既登陛,连称善。问年几何,家安在,何年进士,正具以对。复大喜曰:“尔年正强仕,吾北人,又吾所取士,今用尔内阁,其尽力辅朕。”正顿首受命。趋出,石亨、张軏遇之左顺门,愕然曰:“何自至此?”比入,帝曰:“朕今日自择一阁臣。”问为谁,帝曰:“岳正。”两人阳贺。帝曰:“但官小耳,当与吏部左侍郎兼学士。”两

34、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 时亨、吉祥恣甚,帝颇厌之。正从容言:“二人权太重,臣请以计间之。”帝许焉。正出见吉祥曰:“忠国公常令杜清来此何为者?”吉祥曰:“辱石公爱,致诚款耳。”正曰:“不然,彼使伺公所为耳。”因劝吉祥辞兵柄。复诣亨,谕令自戢。亨、吉祥揣知正意,怒。吉祥见帝,免冠,泣请死。帝内愧,慰谕之,召正责漏言。亨、吉祥构蜚语,谓正卖直谤讪。帝怒,谪钦州同知。道漷,以母老留旬日。陈汝言令巡校言状,且言正尝夺公主田。遂逮系诏狱,杖百,戍肃州。亨、吉祥既诛,帝谓李贤曰:“岳正固尝言之。”贤曰:“正有老母,得放归田里,幸甚。”乃释为民。宪宗立,御史吕洪等请复

35、正与杨瑄官,诏正以原官直经筵,纂修英宗实录。初,正得罪,都督佥事季铎乞得其宅,至是敕还正。正还朝,自谓当大用,而贤欲用为南京祭酒,正不悦。忌者伪为正劾贤疏草,贤嗛之。成化元年四月,出正为兴化知府。正至官,筑堤溉田数千顷,节缩浮费,经理预备仓,欲有所兴革。乡士大夫不利其所为,腾谤言。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既登陛,连称善 登陛:谒见皇帝B.问年几何,家安在 几何:多大C.正顿首受命 顿首:点头D.经理预备仓 经理:整顿,治理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

36、的一项是(2分)A.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B.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C.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D.正亦厌吏/职五年/入觐遂致仕/又五年/卒/年五十五/无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其婿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岳正颇得皇帝喜爱。皇帝召见岳正,远远地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心中很是喜欢,便任命他为内阁大学士,鼓励他尽力辅佐自己。 B.岳正秉持正义,但处事不够谨慎。当时石亨、曹

37、吉祥非常骄横,他主动向皇帝请命离间两人,却被识破,最终遭到皇帝的斥责。 C.岳正渴望受到重用,但时运不济。官复原职后,他没有受到重用,有人还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的草稿,岳正因此得罪了李贤。 D.岳正为官勤政为民。他出任兴化知府时,为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如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等。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帝既用吕原预政,顷之,薛瑄又致仕,帝谋代者。(3分) 两人曰:“陛下既得人,俟称职,加秩未晚。”帝默然,遂命以原官入阁。(3分)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分)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分)参考答案:

38、4. C 顿首:磕头。5. B 6. A “看到岳正样貌很好”只是提拔他的其中一个原因。7. 皇帝让吕原入阁参与政事,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人代替他。 (“预”“致仕”各1分,语句通顺1分)石、张二人说:“陛下已经得到了贤人,等到确认他称职了,再升他的官也不迟。”皇帝沉默了一会,于是下令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入职。(“俟”“加秩”各1分,语句通顺1分)读书人不可以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士”“弘毅”“任重”各1分)没有一个有仁心却遗弃父母的人,没有一个讲道义却把君王摆在次要位置上的人。 (“遗”“亲”“后”各1分)【参考译文】岳正,字季方,是漷县人。

39、正统十三年参加会试考取第一名,朝廷赐进士及第,他被授予编修的职务,升任左赞善。天顺初年,岳正改任修撰,教小内侍读书。大学士徐有贞、李贤被关进监狱,皇帝让吕原入阁参与政事。不久,薛瑄又辞官,皇帝想找一个人代替他。王翱便把岳正推荐上去,皇帝于是在文华殿召见岳正。岳正身材修长,美髯飘飘,皇帝远远望见,脸上流露出高兴的神色。他拜见皇帝之后,皇帝又连声称好。皇帝问岳正年龄多大,家在哪里,哪一年考取的进士,岳正都详细回答。皇帝又十分高兴地说:“你的年龄正好四十岁,你是我们北方人,又是我选拔出来的进士,现在任命你为内阁大学士,你要尽力辅佐我。”岳正忙磕头接受任命。岳正快步出来,与石亨、张軏在左顺门相遇,二人

40、很吃惊地问岳正:“你怎么到这个地方来了?”等到两人进入皇宫,皇上告诉他们:“今日我自己选拔了一位内阁大学士。”石亨、张軏问(选拔的)是谁,皇帝说:“岳正。”两人便表面上奉承庆贺了一番。皇帝又说:“只是岳正的官职太小了,应当授予他吏部左侍郎兼翰林学士的官职。”石、张二人说:“陛下已经得到了贤人,等到确认他称职了,再升他的官也不迟。”皇帝沉默了一会,于是下令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入职。当时石亨、曹吉祥非常骄横,皇帝非常反感他们。岳正私下对皇帝说:“现在(石亨、曹吉祥)二人的权势过重,请允许我用计策离间他们。”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岳正出来后去见曹吉祥,对他说:“忠国公(石亨)为什么常派杜清来这里?”曹吉

41、祥说:“承蒙石公垂爱,表达一种诚意罢了。”岳正说:“不是这样的,他是派人是来监视您的行为的。”趁机劝曹吉祥交出兵权。岳正又来到石亨的住处,以皇帝的口吻命他自我收敛。石亨、曹吉祥揣摩到了岳正的来意,非常生气。曹吉祥去拜见皇帝,摘掉了帽子,哭着请求赐他一死。皇帝心里十分惭愧,好言安慰了一番,传召岳正斥责他说话不当。石亨、曹吉祥到处散布流言,说岳正故意表现的公正忠直以获取名声,毁谤讥讽别人。皇帝很生气,将他贬为钦州同知。岳正途径漷县,因为老母年老停留了十天。陈汝言让巡校向朝廷说明这一情况,并且说岳正曾经抢夺公主的田产。于是将他逮捕关押到狱中,杖打一百,流放到肃州。石亨、曹吉祥先后被杀后,皇帝对李贤说

42、:“岳正本来就曾说过石亨、曹吉祥骄横之事。”李贤说:“岳正家里有老母,如果能够放他回归故里,就非常好了。”于是,岳正被放归故里为民。宪宗即位后,御史吕洪等请求恢复岳正和杨瑄的官职。皇帝下诏让岳正以原来的官职为讲论经史的官,参与修订英宗实录。当初岳正获罪时,家里财产,尽赐季铎。都督佥事季铎请求皇帝将岳正的宅子赐给自己,到这时皇帝又下诏将宅子还给岳正。岳正回到朝廷后,自以为会被重用,但李贤想任命他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岳正十分不满。后来妒忌岳正的人伪造了岳正弹劾李贤的奏章草稿,李贤(因此)很反感岳正。成化元年四月,岳正被调出京城任兴化知府。岳正到了任上,修建堤坝,灌溉良田数千顷,并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整

43、顿库存,准备大干一场。当地的士大夫们的不满他的所作所为,传播诽谤他的言论。岳正也厌恶了做官。成化五年觐见皇帝,于是辞官。五年后去世,享年55岁。岳正没有儿子,大学士李东阳、御史李经是他的女婿。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唐颜真卿,杲卿弟也。任平原太守。禄山乱,起兵讨贼,诸郡皆应。讨贼有功,迁刑部尚书,乃为卢杞所恶。德宗建中四年,值李希烈谋逆,陷汝州,至是,上问计于杞。杞对曰:“诚得儒雅重臣为陈祸福,可不劳军旅而服。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上以为然,遂遣真卿宣慰。至许,欲宣诏旨,希烈使养子千余环绕谩骂,拔刃拟之,真卿色不变。希烈麾众令退,馆而礼之。令朱滔各遣使

44、诣希烈,劝进,召真卿示之曰:“四王注见推,不谋而同,无所自容也。”真卿曰:“此乃四凶,何谓四王?”希烈不悦,掘坎于庭,云欲坑之。真卿怡然对希烈曰:“死生已定,何必多端,亟以一剑相与,岂不快公心哉!”希烈乃谢之。真卿后自缢,死贼中。位太师,封鲁郡公,谥文忠。选自劝忍百箴注:四王:安禄山谋反时四个叛乱的王。13. 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真卿讨贼有功,因为被卢杞所嫉恨而被贬为刑部尚书。B. 卢杞推崇颜真卿,力荐他去宣慰,是为嫉妒心所驱使。C. 朱滔派遣使者召见真卿,表示攻唐是迫不得已。D. 希烈谋逆叛唐,但被颜真卿的忠肝义胆所感动,不忍杀死真卿。14. 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

45、代汉语。(1)诚得儒雅重臣为陈祸福,可不劳军旅而服。(2)上以为然,遂遣真卿宣慰。参考答案:13. B 14. (1)(如果)果真能有一位儒雅而又位尊权重的大臣去给(他们)陈述祸福(关系),那么就可以不劳累军队(军旅)就能使叛军降服。(2)皇上认为对(行),就(于是)派遣真卿前去宣读(诏旨)抚慰。13. 试题分析:A项,“贬为刑部尚书”不当,对“迁”字理解为误。迁,升迁,文中指颜真卿由于“讨贼有功”升迁为“刑部尚书”。“因为被卢杞所嫉恨而被贬为”颠倒了因果关系,原文是由于颜真卿立功受赏而引起卢杞的疾恨。 C项,“朱滔派遣使者召见真卿”不当。由原文可知,朱滔等遣使送信给希烈,在颜真卿面前劝希烈攻

46、唐。文中并没有召见颜真卿以表白自己一事。D项,“被颜真卿的忠肝义胆所感动”无中生有,由原文可知,希烈并没有被颜真卿的“忠义肝胆”所感动。14. 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注意将所给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重点词语有:(1)“诚”,副词,果真,可意译为“如果”;“服”,使动用法,使降服。(2)“然”,对;“慰”,抚慰。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删”“调”“换”“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