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龙家店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参考答案:
1.A(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3分)
2.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分)
3.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3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党的十九大不仅以新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也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把“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将“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站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汇点上,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了重要部署,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视野和天下情怀。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才能让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交相辉映,不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
今天的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就要把握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充实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思想的丰富发展,也是对未来世界秩序演进方向的重要判断。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战略选择,我们就能超越强者必霸、赢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
人类社会从未像今天这样唇齿相依,也从未像今天这样面临众多共同挑战。“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党的十九大以“五个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就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我们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更好地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气象,和世界各国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编自《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八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党的十九大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
B. 党的十九大认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以合作共赢为核心”转变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C.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世界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
D. 新时代的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着眼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判国际发展趋势,深入阐述了中国外交的立场和使命。
B. 文章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和人类的责任为立论前提,指向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共同繁荣所作的努力。
C. 文章第三段分析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新内涵,为下文论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下了基础。
D. 对于“五个世界”,文章第四段先交代背景和具体内容,接着指出了它的意义,最后指出了它对人类的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局面,就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B. 只有超越强者必霸、赢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才能实现建设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目标。
C. 只有按照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采取必要的行动和措施才能使我国更好地成为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D. 如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那么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将无法实现。
参考答案:
1. A 2. D 3. B
【1题详解】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 “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分析错误,原文是“充实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发生了根本转变。C项,“成为世界各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目标”分析错误,原文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可知这是我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D项,“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分析错误,原文是“和世界各国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D项,“最后指出了它对人类的作用”分析错误,应是指出了实现它的途径。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只有超越强者必霸、羸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曲解文意。应是只有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这一战略选择,才能超越强者必霸、赢者通吃、结盟对抗、零和博弈等旧思维模式。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狗 不 理
冯骥才
(1)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儿留给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实惠。人活世上,吃饱第一。天津人说,衣服穿给人看,肉吃在自己肚里;上海人说,穿绫罗绸缎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样是向人显摆。
(2)天津人反问:那么狗不理包子呢,吃给谁看?谁吃谁美。
(3)天津人吃的玩的全不贵,吃得解馋玩得过瘾就行。天津人吃的三大样——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点面一点糖一点肉吗?玩的三大样——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不就是一块泥一张纸一点颜色吗?非金非银非玉非翡翠非象牙,可在这儿讲究的不是材料,是手艺,不论泥的面的纸的草的布的,到了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手里一摆弄,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了。
(4)运河边上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打武清来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贵友,只有他爹知道;别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的小名:狗子。那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个贱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为了叫阎王爷听见不当个东西,看不上,想不到,领不走。在市面上谁拿这种狗子当人?有活儿叫他干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没人知道,只知道姓高,人称他老高; 狗子人蔫不说话,可嘴上不说话的人,心里不见得没想法。
(5)他家包子这点事,老高活着时老高说了算,老高死了后狗子说了算。狗子打小就从侯家后街边的一家卖杂碎的铺子里喝出肚汤鲜,他就尝试着拿肚汤排骨汤拌馅。他还从大胡同一家小铺的烧卖 中吃到肉馅下边油汁的妙处,由此想到要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馋,他便在包馅时放上一 小块猪油。之外,还刻意在包子的模样上来点花活,皮捏得紧,褶捏得多,一圈十八褶,看上去像朵 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鲜,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台的炮一炮打得震天响。天天来吃包子的 比看戏的人还多。
(6)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顶忙的时候,就在门前放一摞一摞 大海碗,一筐筷子,买包子的把钱撂在碗里。狗子见钱就往身边钱箱里一倒,碗里盛上十个八个包子 就完事,一句话没有。你问他话,他也不答,哪有空儿答?这便招来闲话:“狗子行呀,不理人啦!”
(7)别的包子铺干脆骂他“狗不理”,想把他的包子骂“砸”了。
(8)狗子的包子原本没有店名,这一来,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狗不理”。虽是骂名,也出了名。
(9)天津卫是官商两界的天下。能不能出大名,还得看是否合官场和市场的口味。
(10)先说市场,在市场出名,要看你有无卖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名没人稀罕,骂名人人好奇。“狗不理”是骂名,却好玩好笑好说好传好记,里边好像还有点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 得好吃,“狗不理”这骂名反成了在市场扬名立万的大名了!
(11)再说官场。三岔河口那边有两三个兵营,大兵们都喜欢吃狗不理的包子。这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来天津,营中官员拜见袁大人,心想大人山珍海味天天吃,早吃厌了,不如送两屉狗不理包子, 就叫狗子添油加肉,精工细做,蒸了两屉,赶在午饭时候,趁热送来。狗子有心眼儿,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时先送上狗不理。人吃东西时,第一口总是香。袁大人一口咬上去,满嘴流油,满口喷香,心中大喜说:“我这辈子头次吃这么好吃的包子。”营官自然得了重赏。
(12)转过几天,袁大人返京,寻思着给老佛爷慈禧带点什么稀罕东西。谁知官场都是同样想法,袁大人想,老佛爷平时四海珍奇,嘛见不着?鱼翅燕窝,嘛吃不到?花上好多钱,太后不新鲜,不如送上前几天在天津吃的那个狗不理包子,就派人办好办精,弄到京城,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赶在慈禧午间用餐时,蒸热了最先送上,并嘱咐说:“这是袁大人从天津回来特意孝敬您的。”慈禧一咬, 喷香流油,勾起如狼似虎的胃口。慈禧一连吃了六个,别的任嘛不吃,还说了这么一句:“老天爷吃了也保管说好!”
(13)这句话跟着从宫里传到宫外,从京城传到天津。金口一开,天下大吉,狗不理名满四海,直贯当今。
(选自《收获》2015 年第 04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看似平淡地记录了“狗不理”从出现到兴盛的传奇故事,却具有不平常的文化内涵。
B. 小说选材独特新颖,以民间故事为创作素材,将笔触伸向市井小民,以艺术的手法展开叙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况味,雅俗共赏。
C. 小说故事曲折生动有趣,塑造人物形象传神,狗子“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 袁大人“花钱买好御膳房的人”等情节,展现了当时行贿成风的社会背景,揭示了小说主旨。
D. 小说使用了一些天津方言,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天津地方特色。尤其是运用一些有意不断句的句子,简练传神地表现“天津人对那些东西非常熟悉,一口气就能说出”,再现了清末时天津的社会风貌。
5. 小说在刻画狗子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在布局谋篇上独具匠心,特别是前三段的叙述描写很有特色。前三段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4. C
5. ①低贱(出身贫寒,地位低下)。狗子是“穷人家的孩子”,只有贱名“狗子”。
②聪慧,有生意头脑。改变包子的馅料,改良包子的模样,做出更美的味道。
③精明圆滑,心思缜密。狗子再忙,也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时先送上“狗不理”。
6. ①从人物上: 展示了天津人重实惠、重吃的特点,交待了“狗不理”能名满四海的原因,也为人物出场提供背景。
②从社会环境上:描绘了一幅天津从清末沿袭至今独有的市井风俗的画卷,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
③从情节上: 起到了铺垫作用,自然引出下文“狗不理”的故事。
④从主旨上: 暗示了小说的主旨。身怀绝技的手艺人能将寻常的东西化为神奇的宝贝。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各项均考核情节和内容,其中C项,“揭示了小说主旨”错,小说的主题不是揭露“行贿成风”。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可根据文中的情节“狗子是‘穷人家的孩子’,只有贱名‘狗子’概括其“低贱”的特征;根据“改变包子的馅料,改良包子的模样,做出更美的味道”概括“聪慧,有生意头脑”;根据“狗子再忙,也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时先送上‘狗不理’”概括“精明圆滑,心思缜密”。
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重点分析语段的作用,分析语段的作用要结合语段的内容、手法和位置分析。从人物上看:展示了天津人重实惠、重吃的特点,交待了“狗不理”能名满四海的原因,也为人物出场提供背景;从社会环境上:描绘了一幅天津从清末沿袭至今独有的市井风俗的画卷,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内涵和趣味性;从情节上: 起到了铺垫作用,自然引出下文“狗不理”的故事;从主旨上: 暗示了小说的主旨。身怀绝技的手艺人能将寻常的东西化为神奇的宝贝。
点睛: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
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刘隗,字大连,彭城人。隗少有文翰,起家秘书郎,稍迁冠军将军、彭城内史。避乱渡江,元帝以为从事中郎。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迁丞相司直,委以刑宪。世子文学王籍之居叔母丧而婚,隗奏之。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扬州刺史刘陶门人,陶亡后,挺娶陶爱妾以为小妻。建兴中,挺又割盗官布六百余匹,正刑弃世,遇赦免。既而奋武将军阮抗请为长史。隗劾奏曰:“挺蔑其死主而专其室,伤人伦之序,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请除挺名,禁锢终身。抗纬文经武,剖符东籓,当庸勋忠良,昵近仁贤,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嚚。请免抗官,下狱理罪。”奏可。而隗之弹奏不畏强御,皆此类也。
晋国既建,拜御史中丞。周嵩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建康左尉赴变,又被斫。隗劾嵩兄顗曰:“顗幸荷殊宠,列位上僚,当崇明宪典,协和上下,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而乃纵肆小人,群为凶害,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远近汹吓,百姓喧华,亏损风望,渐不可长。宜加贬黜,以肃其违。”顗坐免官。
太兴初,代薛兼为丹阳尹,与尚书令刁协并为元帝所宠,欲排抑豪强。隗虽在外,万机秘密皆豫闻之。拜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加散骑常侍,率万人镇泗口。
初,隗以王敦威权太盛,终不可制,劝帝出腹心以镇方隅,故以谯王承为湘州,续用隗及戴若思为都督。敦甚恶之,与隗书曰:“顷承圣上顾眄足下,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隗答曰:“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吾之志也。”敦得书甚怒。及敦作乱,以讨隗为名,诏征隗还京师,百官迎之于道,隗岸帻大言,意气自若。及入见,与刁协奏请诛王氏。不从,有惧色,率众屯金城。及敦克石头,隗攻之不拔,入宫告辞,帝雪涕与之别。隗至淮阴,为刘遐所袭,携妻子及亲信二百余人奔于石勒,勒以为从事中郎、太子太傅。卒年六十一。
(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挺蔑其死主而专其室 专:霸占,专擅
B.顗幸荷殊宠,列位上僚 荷:承蒙,蒙受
C.刑于左右,以御于家邦 刑:处罚,惩治
D.隗攻之不拔,入宫告辞 拔:攻克,攻取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投之四裔以御魑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B.而褒求赃污,举顽用嚚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公于广都之中白日刃尉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
B.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
C.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
D.今大贼未灭/中原鼎沸/欲与足下周生之徒戮力王室/共静海内/若其泰也/则帝祚于是乎隆/若其否也/则天下永无望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隗疾恶如仇。宋挺是刘陶的门人,却在刘陶死后,娶了刘陶的爱妾。刘隗认为有伤人伦,就予以弹劾。这类事情很多。
B.刘隗为国尽忠,不遗余力。他与刁协一起帮助晋元帝排抑豪强,把高官阮抗、周顗等都罢了官,但在打击王敦时失败了。
C.刘隗气概不凡。王敦以声讨刘隗为借口造反时,他不但不害怕,反而在皇帝召回京城时意气扬扬,并请皇帝诛杀王敦。
D.刘隗结局不佳。王敦攻下石头城后,皇帝无法保护他,让他逃跑。他跑到北方投奔了石勒,中途曾被袭击,后来死在了北方。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隗雅习文史,善求人主意,帝深器遇之。(3分)
(2)竭股肱之力,效之以忠贞,吾之志也。(3分)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分)
参考答案:
9.C(刑,典范,模范)
10.B(A项前一个“之”,代词,代他;后一个“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前一个“于”,介词,在;后一个“于”,介词,比。D项前一个“其”,指示代词,这件事;后一个“其”,第一人称代词,我。)
11.D
12.B(从原文看,刘隗与刁协欲排抑豪强时,阮抗、周顗已被免官。刘隗与刁协的行动主要是针对王敦。)
13.(1)刘隗一向研习文史,善于揣摩皇上的想法,元帝很器重厚待他。(3分,“雅”1分,“主意”1分,“器遇”1分)
(2)竭尽做臣子的力量,向皇帝效忠,这是我的志向。(3分,“股肱”1分,“效”1分,“志”1分)
(3)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4分,宾语前置1分,“或”1分,“不”1分,“遗”1分)
参考译文
刘隗,字大连,是彭城人。刘隗年少时便显露文才,初次做官时是秘书郎,渐渐升迁为冠军将军、彭城内史。躲避战乱渡江南下,晋元帝让他担任从事中郎。刘隗一向研习文史,善于揣摩皇上的想法,元帝很器重厚待他。升任丞相司直,(朝廷)把刑法之事委托他主管。世子文学王籍之在为叔母居丧期间而成婚,刘隗把此事上秦给皇帝。丞相行参军宋挺,本来是杨州刺史刘陶的门人,刘陶去世后,宋挺娶了刘陶的爱妾作为自己的小妻。建兴年间,宋挺又偷取六百余匹官布,判罪弃市正法,遇到大赦而免死。不久,奋武将军阮抗请求让宋挺担任长史。刘隗弹劾说:“宋挺蔑视死去的主人而霸占他的妻室,破坏了人伦的常序,应当把他流放到荒远的地方让他去治理鬼怪。请求除去宋挺的名位,判处终生禁锢。阮抗文武兼备,分封在东部镇守,本应酬赏忠良,亲近贤能仁义之士,却褒奖贪赃枉法之人,举用顽劣张狂之人。请求免除阮抗的官职,下狱治罪。”他的奏章得到皇帝的认可。刘隗上奏弹劾不畏豪强,都和这相类似。
晋国建立以后,他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周嵩嫁女,他的门生截断道路,拆毁他人房屋,砍伤了两个人,建康左尉前往处理这次事件,也被砍伤。刘隗弹劾周嵩的哥哥周顗,说:“周顗有幸得到皇上非同寻常的信任,位列上等官位,应当尊崇宪章制度,协调好上下关系,为左右人做出表率,从而治理好一家一国。他却纵容小人,使之相聚成为祸害,公然在大庭广众之中,青天白日之下,砍伤左尉。远近吵嚷骚动,百姓喧哗不已,损害了门风与声望,刚露头的不良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应该对周顗加以贬黜,纠正他违反礼法的行为。”周顗因罪免官。
太兴初年,刘隗代替薛兼担任丹阳尹,与尚书令刁协共同被晋元帝宠信,想要排斥贬抑豪强。刘隗虽然在京外任职,但朝廷各种重要事情都能预先知道。担任镇北将军、都督青徐幽平四州军事、假节,加封散骑常侍,率万人镇守泗口。
当初,刘隗因为王敦威势权力太大,最终将无法控制,劝说晋元帝派遣心腹之人来镇守四方边境,特意让谯王司马承治理湘州,接着任用刘隗和戴若思做都督。王敦非常忌恨刘隗,给刘隗写信说:“近来承蒙圣上照顾了先生您,如今大敌尚未消灭,中原形势纷扰动乱,我想和先生您与周生等人一同为王室出力,共同平定天下。如果这件事做得好,那么皇位就得到了尊崇;如果这件事做坏了,那么,天下就永远没有希望了。”刘隗回信说:“鱼在江湖中互相忘记,人在道术上互相忘记。竭尽做臣子的力量,向君主效忠,这是我的志向。”王敦得到信后非常生气。等到王敦造反作乱,就把讨伐刘隗作为借口。皇帝下诏让刘隗回到京城,百官在道路上迎接他。刘隗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高谈阔论,意气扬扬,神态自若。等到入宫见到皇帝,与刁协一起上奏,请求诛杀王敦。皇帝不听从,有畏惧的神色。刘隗率军驻扎到建康外围的金城。等到王敦攻下石头城,刘隗反攻,企图夺回石头城,不能攻下。入宫向皇帝告辞,皇帝擦着眼泪与他告别。刘隗逃到淮阴,被刘遐袭击,带着妻子儿女及亲信二百多人投奔到石勒,石勒让他担任从事中郎、太子太傅。去世时六十一岁。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每小题3分)
大铁棰传
清·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B.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访问。
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
D.时座上有健啖客 啖:谈话。
1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久居,祸且及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夺其物,故仇我 臣从其计,王亦幸赦臣
D.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遽扑之,入石穴中
12.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于:介词,到……(某地)
B.故尝与(之)过宋将军 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C.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 之:代词,你,指宋将军。
D.客不得已,与(之)偕行 之:代词,他,指宋将军。
13.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说明他虚有将军之名,这也是大铁锤辞去的原因。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参考答案:
10.D
11.A
12.B
13.C
10.
试题分析:啖:吃。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11.
试题分析:A 介词,用/介词,因为;B副词,将;C代词,他的;D代词,它。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此题考核课本中的实词,注意积累记忆。
12.
试题分析:“之”指陈子灿。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文言句式的题目,不要和现代汉语的句式混淆,文言句式有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和倒装句,倒装句又有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和主谓倒装句。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对用“于”“以”引导。此题考核省略句中的省略内容,注意结合文意补充。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强拉因果。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①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目送之。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儿廷毁我!”盎遂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请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与盎结交。
袁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同以数幸,常害袁盎,袁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持节夹乘,说盎曰:“君与斗,廷辱之,使其毁不用。”孝文帝出,赵同参乘,袁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余人载!”于是上笑,下赵同。赵同泣下车。
上幸上林②,皇后、慎夫人从。其在禁中,常同席坐。及坐,郎署长布席,袁盎引却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上亦怒,起,入禁中。盎因前说曰:“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后,慎夫人乃妾,妾主岂可与同坐哉!适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赐之。陛下所以为慎夫人,适所以祸之。陛下独不见‘人彘’乎?”于是上乃说,召语慎夫人。慎夫人赐盎金五十斤。
然袁盎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中,调为陇西都尉。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
【注】侯:即周勃,刘邦的开国大臣。②上林:秦汉时皇家猎场。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B.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C.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D.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本指官名,私门之官。通常指门客,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常养一些食客,这些食客及亲近左右通称舍人,后来也用来俗称显贵子弟。
B.孝文帝即汉文帝,“孝文”是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贵族、大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