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技能型社会建设:价值所在、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8446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能型社会建设:价值所在、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技能型社会建设:价值所在、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技能型社会建设:价值所在、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 0 卷第2 期2023年6 月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Vol.40 No.2Jun.2 0 2 3技能型社会建设:价值所在、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余景波,李瑛,李开锋(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 6 6 10 8)摘要: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新时代的国家发展战略,其对产业转型升级、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技能型社会建设存在重视技能的社会环境还没形成、技能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教育体系发展不均衡、企业行业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不充分、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机制尚不完善等主要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应的策

2、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重视技能的社会氛围;优化职业教育发展,增强技能供给的实效性;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市场化为导向,增强职业技能精准匹配度。关键词:技能型社会;价值底蕴;困境;策略中图分类号:G710DOI:10.14079/42-1745/tv.2023.02.0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3-0 4 9 6(2 0 2 3)0 2-0 0 7 4-0 5在新发展格局下,为了推动和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民生就业和社会公平,我国提出了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 1。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

3、活的追求,其核心目标是为了构建全社会和全民终身技能学习体系 2 ,提高人力资本技能质量和规模。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都强调了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 3。因而,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战略任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战略设计。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性的、多方合作和协同的社会建设体系 4 ,也是一种面临国内外复杂经济发展因素的新发展理念。因此,应该在把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价值底蕴和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并以此提出和实践相应的技能型社会建设策略。1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价值所在1.1有助于实现制造强国和产业转型升级

4、技能是国家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生产要素和资本 5 1。技能资本是评价人力资源质量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实现制造强国和产业收稿日期:2 0 2 3-0 2-0 4基金项目:2 0 2 2 年度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教育教学专项课题黄河流域高职院校产融合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 0 2 2 HHZX29)。作者简介:余景波(198 3-),男,山东济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工程造价教学与管理。一7 4 一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1)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技能资本的支撑,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经济社

5、会发展提供大量的高质量技能资本,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技能型社会建设为完备产业链形成供给多样化的人力资本。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资本结构,提升技能资本供给的质量,支撑完备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3)技能型社会建设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减少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形成人口质量红利效应,使技能资本开发和使用率得到进一步提升。(4)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技能资本与产业链融合,可以增强企业灰度创新质量,促进未来产业升级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的实现。1.2有助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扩大中产规模和构建“橄榄形”社会结

6、构的有效举措。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复杂的和系统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实现共同富裕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构建“橄榄形”社会结构和走出“中等收入陷阱”。(1)国家要构建一个规模大和质量高的技能型人才供给系统和一个高质量、巨大的劳动力市场,能够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就业。(2)提高中低收人群体的收人,使其转变成中产阶级,高质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工人群体的收入与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劳动关系制度息息相关。劳动者的学历和知识技能往往是一个国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而技能型社会社会建设承载着提高劳动者学余景波,等技能型社会建设:价值所在、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历和知识技能

7、的功能,也可以提高劳动者收入和技能水平,使中产规模进一步扩大。(3)技能型社会可以重塑劳动力和提高劳动者融入社会的程度,这对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为辅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技能型社会建设所供给的技能型劳动者,可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产业产品的再生产和再创造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1.3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技能型社会建设将对“唯学历”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当前,我国仍然看重劳动者的学历文凭,将其作为劳动者选拔评价、社会地位和身份待遇的重要标志。在前工业时代,学历文凭与社会工业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工业化需要大规模的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学校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学历文凭也就成

8、为了劳动者进人社会的“敲门砖”和体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凭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学历文凭的端也慢慢显露出来。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要以人为本,能够为人每个阶段的发展提供相适应的教育服务,打破学历文凭定终身的现象,形成多元化和终身学习的社会新形态,引导社会公平看待职业教育。技能型社会建设有有利于培养德技兼备的劳动力,是每个劳动者达到技能和品质平衡;更为重要的是技能型社会建设彻底抛弃了劳动力的传统理念,将人看成完整人,促进人全面发展。2当前职业技能社会建设的现实困境技能型社会建设是综合性的“技术十社会”系统,需要解决多方面的复杂性问题,因此,技能型社会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现实困

9、境 6 2.1重视技能的社会环境还没形成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形成全方位的重视职业技能的社会环境7,给技能型社会建设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主观性障碍。一方面,社会人才观存在不恰当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各项事关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的政策陆续出台和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技能人才的社会和经济地位,但是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的理念并没有完全形成。在人们脑海中,普遍存在着选择本科学校就代表着未来发展和社会地位,造成有些职业院校的招生困难,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不恰当的看法。因此,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技能的

10、氛围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技能型社会建设所要求的大规模技能培训的开展依然无法摆脱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技能型人才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不是很高。虽然我国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技能型人才的经济收益也随之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普通技能型人才存在着收入起点低、工作繁重和上升空间不足的客观问题。这种问题让社会新增的技能人才大多选择灵活的就业形式,也不太愿意进入企业车间从事一线工作,造成技能型人才的浪费。技能型人才的就业质量不高和后续保障体制不健全,使得在我国技能型人才群体中,无法形成以技能为中心的职业价值感,这种现状使得部分青年学生不愿主动参与职业培训。全体劳动者积极参与职

11、业培训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前提,而技能型人才的存在感和自我价值感不高,工人和学生积极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积极性不高,无法从整体上高质量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2.2技能型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教育体系发展不均衡首先,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挤压了技能型人才培养。一般而言,劳动者学历越高,劳动效率提高越大。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需要大量的就业岗位,致使新增的技能型人才不能被劳动力市场有效利用和吸纳,就会产生劳动力供求失衡和技能配位失衡的问题。我国实行普通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对低学历劳动力就业资源挤占比较大,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明确定位的,但是学生学业成绩认定基本上是在学校内部完成,

12、没有充分考核评价学生技能。劳动者学历水平依然是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条件,高学历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还是具有天然性的优势。然而,一旦教育形成分层,劳动力人口规模将影响劳动力的求职难度。普通高等教育扩招,不但造成部分高学历者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且低学历者也失去了原有的技能优势。其次,职业教育作用不是很明显。一方面,职业教育有着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子,职业教培训探索比较滞后,技能型人才培养有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化,造成职业教育难以获得高质量生源,产生了职业教育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职教学生的就业质量整体上不高。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依然存在先天性“缺陷”,造成职教学生在学业发展和

13、技能提高上存在着阻碍。虽然国家重视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并出台了不少政策性文件,但是职业教育贯通培一7 5 一2023年6 月养的通道至今尚未打通,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支撑性制度和运行体制都存在不少呕待解决的问题,职业教育仍然无法与普通教育实现高质量的沟通。普通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技能人才也会替代和挤出职业教育所供给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将会受到进一步的“打压”,而不能高质量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2.3企业行业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不充分首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和参与度。目前,我国采取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党的十八大后,国家运用多种项目,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办学

14、体制改革和创新,但是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存在多种异质性的问题,并且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和权责不匹配,企业主动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意愿不够强烈,出现了职业教育办学责任大多落在学校一方。企业不能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导致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体系无法与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精准匹配。当前,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是以劳动力个体培养为中心,更多的聚焦劳动者个体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同质化培养,没有顾及到外部异质化需求,造成企业不能获得理想化的技能型人才。其次,企业不能开展创新性和系统性技能培训。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方式改变,职业教育所传授的技能和知识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终身职业发展需要,更无法满足高质量的就业

15、岗位的要求。因此,企业为了自身未来发展,应该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然而,受培训经费、技能培训理念、员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企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往往停留在表面而无法进行技能培训的源头素材开发。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改革,就业和技能存在的稳定性劳动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就业者和企业存在高度自由的双向选择性,使得企业与企业、员工与员工之间出现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其对技能型社会建设产生了不小的冲击。2.4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机制尚不完善技能型社会建设,必然要开展大规模的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使职业技能培训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目前,我国职

16、业技能培训的市场运行机制没有完全建立,不能高质量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培训机构市场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国大分部的职业培训机构所有制性质是公办属性,民营制职业结构培训机构数量偏低,我国现有的职教中心和公益性的职业培训机构大多是政府主办的。政府主办的职业培训机构行政管理体制色彩明显,市场化运一7 6 一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行机制较弱,不利于优化配置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容易造成培训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培训市场调节机制没有成熟。目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的市场调节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造成职业教育资源匹配失衡,使得职业技能培训出现了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不利于集中优势资源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3推

17、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策略3.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重视技能的社会氛围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涉及全民利益的社会实践性工程 8 ,需要发挥全民和全社会积极作用,形成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合力效应。因此,全社会必须营造出爱劳动和重技能的社会氛围,在思想和行动上形成与国家政策导向相一致的舆论效应。一方面,加强宣传国家技能型社会建设方针和政策。中央和地方官方媒体,要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主动承担大力宣传国家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相关政策,为在全社会营造出重视职业技能的社会氛围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社会性媒体和新媒体的宣传作用,让社会各界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和了解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和案例,使技能型社会建设的

18、政策内容深入人心。此外,政府要鼓励官方和社会媒体采取多元化形式汇编和解读政策内容,以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宣讲,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实效,激发和释放人民群众内心深处热爱职业技能的潜能,让群众亲身感受职业技能的巨大魅力,发出“技能成才和强国有我”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时代强音。另一方面,重视弘扬劳模、劳动和工匠精神。首先,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让文化宣传部门制作一大批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影视作品,积极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典型事迹,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其次,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文化宣传部门,以财政激励方式支持各类文化创意企业开展弘扬劳模、劳动和工匠精神

19、的文艺作品创作工作,逐渐形成政府统筹和社会多方参与的宣传大格局。最后,学校、企业和培训机构等相关利益主体,在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宣传劳模、劳动和工匠精神,高质量开展劳动教育,使劳动精神成为劳动者行为准则。3.2优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增强技能供给的实效性职业教育在技能形成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正能量第4 0 卷第2 期余景波,等技能型社会建设:价值所在、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的推动作用,可以预见的是它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也将发挥更加积极和高效的促进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规模化和规范化的技能型人才供给。(1)职业院校要将学历教育和社会培训并重,

20、全面承担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法定责任,探索和创新育训并重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使职业教育成为技能培训的主战场和劳动力就业创业的重要支撑力量。(2)要切实发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作用,以此为基础创新职业教育办学形式,职业院校应该加速调整办学路径和自身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连接和沟通功能,实现“产业链+专业链+教育链”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技能循环的高效畅通体系,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精准匹配。(3)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三教”协同创新发展,优化职业教育内部办学和人才培养定位,大力培养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技能型人才,使人才的培养规格和知识能力结构符合经济社会

21、多元化发展需要。(4)强化“1+X”证书制度的信用性和权威性,让“1+X”证书具有更强的行业适用性,并且与证书持有者工资待遇挂钩,增强劳动者技能学习的抗风险能力;探索新型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形成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之间的沟通和互认机制,构建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评价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和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国家技能认证系统和机制。3.3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我国重视和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并出台了诸多激励性政策,然而,实质性配套措施却没有跟上,企业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完全被激发出来。为了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

22、一是要继续鼓励行业企业有效参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格局;还要制订成本风险分担方面的法规,解除企业投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后顾之忧,引导行业企业高质量将资本投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彻底解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积极性不高和效果差的现实问题。二是要逐步建立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保障制度机制,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以混合所有制办学、现代学徒制和新型学徒制为抓手,积极引导学校和企业探索新型协同育人模式。三是要政府要支持职业教育性质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积极试点以协同共建和企业化运行为主要特征的学历和技能供给改革,注重培养劳动者的通用型和专用型技能,让行业企业在技能培训全

23、过程质量评价中发挥主导作用。四是要积极探索建立覆盖全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发挥国家学分银行的作用,要从法律层面保障职业技能培训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形成统一的认证、积累和转换的标准化参考系统;各级政府要引导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树立正确的利润价值观,从政策和财政上重点扶持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展社会弱势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形成覆盖全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政府还要严厉打击各培训机构的“恶性”竞争,引导它们树立良性竞争意识,组织专家开发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和教材,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3.4以市场化为导向,增强职业技能精准匹配度市场化导向,是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针对

24、当前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偏低和市场调节机制不完善的客观情况,政府要积极通过宏观调控,引导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要规范培训机构市场化发展行为。(1)以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选取办学质量的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在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引人市场化机制,使职业技能培训更加符合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2)对民办职业教育办学加大扶持和规范力度,凸显民办职业教育公益属性,强化民办职业教育政策供给力度,形成民办职业教育多元化资源保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和私有资本投资举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发挥市场化竞争和价值规律作用,使职业

25、技能培训市场充满中国特色元素。(3)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逐步健全政府补贴和市场化的职业技能供给模式,创新就业、岗位、创业和创新为主的培训形式,形成资源有保障、布局科学合理和结构层次优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化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基准,强化技能型人才考核力度。修订和完善全行业参与技能型人才评价制度是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发挥每个产业组织的资源优势,让行业龙头企业和优质企业联合开展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能够高质量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常规性技能的需求。此外,政府要加大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资金投入力度,为社会力量往职业技能等级市场注入资金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形成全国性的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新发展格局,助力职业技能培

26、训市场科学有序发展,使职业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772023年6 月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4 0 卷第2 期参考文献:4结语1张学英,李雪星,陈语时,等技能型社会建构的逻辑起点与制度体系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2 5):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和复杂5-11.性的工作,事关劳动者素质提升和中国式现代化目2赵健,杨雪琴,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三标的实现。技能型社会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螺旋”教学模式研究 J教育与职业,2 0 2 2(2 1):8 9-95.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职业教育重3李永生论我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社会动因、内涵特要论

27、述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创新点和策略选择 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 0 2 2,3 7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模式。加快建设终身学习(3):37-42.框架,打通学历框架和技能资历框架的“堵点”,以人4 杜欣芸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技能型人才培育路径分析及对策研究 J.产业创新研究,2 0 2 2(2 1):190-192.的全面发展为原则,精准对接绿色低碳、数字经济和5鄂甜论技能型社会:战略意义、内涵目标与实现路可持续发展,提升劳动者适应现阶段和未来经济发径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2 5):12-17,2 8.展需要的常规性和非常规性职业技能。发挥多方利6张培

28、,夏海鹰。技能型社会建设:瓶颈、思路与路径益相关者的主观能动性,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建设资J职业技术教育,2 0 2 2,4 3(3 1):2 8-3 4.金投人力度,形成市场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构建中7 吴燕,曾绍玮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我国职业技国特色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模式,高质量推进能培训实施的价值、难点与对策 J教育与职业,2 0 2 2(17):13-20.技能型社会建设。此外,职业教育要在技能型社会8 石伟平,郝天聪职业教育如何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建设中积极作为,积极构建学历教育和技能培训并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当代启示 J现代远程教育,2 0 2 3,3 5重的育人新格局。(1):59-

29、67.Construction of Skilled Society:Value,Practical Difficultiesand Promoting StrategiesYu Jingbo,Li Ying,Li Kaifeng(Qingdao Qiush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Qingdao,266108,Shandong,China)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 skill-based society i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new era,which

30、 is ofgreat significance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common prosperity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peo-ple.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a skill-based society has major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a social environmentthat emphasizes skills,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

31、n system requir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kill-based society,the insufficient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industr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kill-based society,and the incomplete marketization mechanism for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question.To this end,the correspondingstrategies are put

32、 forward:increas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create a social atmosphere that values skills;optimize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kills supply;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improve the vocation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market-oriented,Enhance the precise matc-hing of professional skills.Key words:skill-based society;value background;dilemma;strategy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