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板杉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253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板杉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板杉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板杉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板杉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板杉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株洲市醴陵板杉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我怕你会拒绝我毛宽桥1968年5月的一天,密西西比州际公路的一个小站上,一辆开往亚拉巴马的长途汽车搭载了最后一名乘客后缓缓启动。最后上车的乘客是个黑人,这在车厢内引起一阵不小的骚乱。“嗨,黑鬼!”车厢后排的几个白人青年站起来,冲着黑人乘客做着侮辱的手势。仿佛习惯了他们嚣张的挑衅,黑人乘客并没有什么反应。他把手上的旧皮包放在地板上,拉住顶棚垂下的扶手,四处打量着车厢,似乎想找个空座。看到后排还有几个位子,他拎起皮包,刚朝后面走了几步就停下了:几个原本坐在一起的青年见

2、他过来就迅速分散开来,或躺或坐,把几个空座全给占了。看到几个小伙子捉弄这个黑大个儿,车厢里的其他乘客都哈哈大笑起来。黑人乘客无可奈何地把皮包放回地板上,倚着门口过道里的栏杆闭上眼睛,好似真的打算就这样站下去。“先生。”耳边响起一个稚嫩的童音,不过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车上全是些白人,没有谁会和自己这样的黑鬼说话。当那句执拗的“先生”第二次响起的时候,他终于睁开了眼睛。是旁边位子上的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蓝色的眼睛盯着他,果真是在招呼他。“嗯?”黑人乘客低头看着那个小家伙。没必要和这小鬼纠缠太多,谁知道他在打什么主意,要是以为自己好欺负也来奚落自己,就让他好看。这样想着,他又低头看了看脚下的皮包。“

3、你要不介意的话,可以坐这里。”小男孩起身坐到邻座母亲的怀里,腾出了位子。车厢里一片哗然。那是美囯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之一,种族矛盾已经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猖獗的3K党党徒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将每一个可以看到的黑人都当成他们的袭击目标,就连那些同情黑人的进步人士也遭到报复和毒打。因为担心会成为3K党的目标,现在几乎没人敢在公共场合随便和黑人交谈,更别说让位了。黑人乘客盯着小男孩的眼睛,湛蓝色的瞳孔没有一丝的敌意。离伯明翰还有二百多英里,至少还得站五六个小时,也许真的应该接受他的好意迟疑了片刻,黑人乘客还是坐了下来。看到小男孩躲在母亲的怀里偷偷地打量自己,黑人乘客勉强笑了一下,伸手摸了下小家伙的

4、头:“你不怕我吗?”“我怕你会拒绝我。”小男孩眨了眨眼睛说道。黑人乘客稍稍愣了一下,刚想说些什么,但看到小男孩的母亲紧张地把儿子搂在怀里,似乎生怕儿子再乱说话,于是,他识趣地闭上了嘴,失神地望着搁在腿上的皮包。过了几分钟,他把那个鼓嚢嚢的皮包放到地上,靠在座位上睡着了。汽车刚刚到站,黑人乘客就迫不及待地起身拉开车门,很难想象一个刚睡醒的人精神会那么好。然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黑大个儿刚下车,就被旁边冲过来的几个大汉不由分说地按在了地上。其中一个中年男子掰开黑大个儿的手,夺过那个皮包,拉开锁链看了看交给了一旁的同伴。?在乘客们惊恐的眼光中,中年男子走进车厢大声宣布:“公民们,不要紧张,我们是伯

5、明翰警局的警察,不是什么歹徒。”看到他手中的警官证之后,车厢里的乘客们这才松了口气。?原来,最近几天联邦调查局接到匿名者的举报电话,声称黑人中的激进派别已经着手准备在南部地区制造一系列的恐怖袭击,作为对一个月前种族主义者暗杀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报复。?“你们都无法想象自己有多危险!”中年警官指着同伴手中的那个皮包说道,“超过30磅的烈性炸药!上帝保佑,凶徒居然没有按照约定引爆炸药。如果不是他怕死,那就是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才让这个心存死志的家伙改变了主意。”?所有乘客都望着门口座位上的那对母子。年轻的母亲噙着泪水吻着儿子的额头低声说:“亲爱的,你救了所有人。”(选自小小说月刊2009年第10期,

6、有删改)1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 黑人上车后,在车厢内引起一阵不小的骚乱,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黑人将会给自己的旅途带来危险。B. 作者以“拒绝”为线索构思小说,情节精巧,跌宕起伏。“拒绝”就这样恶性循环地酿造着悲剧。C. 小男孩给黑人让座的时候,“车厢里一片哗然”,这反映了在种族冲突激烈到不可调和的特殊时期,人们对给予黑人友善对待的疑惑、恐慌和敌视。D. 小说多处细腻地刻画表现了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如看到小男孩打量自己,黑人乘客“勉强笑了一下”,表明他为了掩藏自己的报复行为而故意做出友好的样子。E. 小说情节设置巧妙,多处伏笔。小说多次写到黑人携带的皮包,就是要

7、暗示这个皮包里面的秘密,预示着一场恐怖袭击事件即将发生。12. 小说写了哪些“拒绝”?请结合原文概括分析。13. 小说为什么以“我怕你会拒绝我”为题?请作简要分析。14. 第段在小说中起了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1. BC 12. 人们的拒绝:黑人上车后人们的嘲讽捉弄,几个白人青年的侮辱性行为。黑人的拒绝:黑人用沉默拒绝身边的人,面对小男孩的善意也首先采取拒绝的态度。母亲的拒绝:黑人出于感动回报小男孩以善意,却被警觉的母亲拒绝。社会的拒绝:放弃报复行动的黑人一下车即遭逮捕,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将其拒绝。 13. 推动情节的发展:这句话使黑人改变了主意,避免了一场灾难。揭示小说主题:体现了当时人与人之

8、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种族之间的隔阂、仇视使得人们彼此之间拒绝一切善意的沟通。展现人们的普遍心理:人们不敢表达善意,内心却有着对善意沟通的渴望。全文线索: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作品围绕着人与人之间的“拒绝”展开情节。 14. 是情节的突转,小说再起波澜,交代了前后情节的一些内在关联。在结构上,此处警察如临大敌与上文小男孩对黑人友善构成对比。警察如临大敌,突出了事态严重,突出了当时社会种族冲突激烈,是一种社会环境的描写,与前文的车上白人欺凌黑人的描写相呼应。虽然出动了警察,但是黑人却因为小男孩的友善而放弃了自杀袭击行动,一车人化险为夷,从主题上讲,说明化解敌意、化解种族矛盾的关键在于人与人之

9、间的善意沟通。11.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黑人将会给自己的旅途带来危险”错误,骚乱只是因为黑人是他们一直拒绝、鄙视、嘲讽的对象。D项,“掩藏自己的报复行为而故意做出友好的样子”错误,小男孩的善意让黑人有些出乎意料,这微笑里有自己一直不被接受的尴尬和强烈的自卑。E项,“预示着一场恐怖袭击事件即将发生”错误。12. 试题分析:该题要求考生概括

10、分析小说写了哪些“拒绝”,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黑人上车后人们的嘲讽捉弄,几个白人青年的侮辱性行为,是他们对他的拒绝。之后,无论身边的人对他怎样,黑人用沉默拒绝身边的人,面对小男孩的善意也首先采取拒绝的态度。黑人出于感动摸摸小男孩的头,但母亲紧张地把儿子搂在怀里,这是对黑人的一种拒绝态度。当黑人社会的拒绝:放弃报复行动的黑人一下车即遭逮放弃报复,没有按约定在车上引爆炸药,刚下车就警察被捕,残酷的现实再一次将其推开。13.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探究“我怕你会拒绝我”为题的原因,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解答这类探究题的基本思路:从内容、结构、人物、主旨等方面入手

11、,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此题要求分析文章标题的恰当性,考生答题时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从标题的作用来看,主要考虑其是否能够统领全文,或点明主旨;从文本内容与结构方面来看,主要考虑其与内容的融合性,情节发展是否围绕标题而展开等。这篇小说整体上以人和人之间的“拒绝”为线索展开情节,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故事情节角度看,小男孩的这句话“我怕你会拒绝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我怕你会拒绝我”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种族仇视使得黑人和白人之间对立冷漠,这也提示了小说的主旨。14. 试题分析:该题要求回答第段在小说中的作用,考查小说中段落的作用。本题考查散文中段落的作用。散文中段落的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

12、两个方面作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段落所写的内容,然后分析所写的内容能表现所写对象的什么特点,是表现景物的特点,还是表现人物的某方面,其中能不能表现作者的某种情感倾向。结构方面,主要考虑该段内容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能总结上文,是否能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和下文某处照应,是否是过渡段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节内容上主要交代了黑人放弃报复刚下车就被警察逮捕的情节,原来里面装的是炸药。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造成了情节的突转。警察对他的态度和小男孩对他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表明事态严重,也照应了前文描写的车人冲突。从表现主旨的角度理解,黑人虽然因有预谋的行为被抓,但他最终因小男孩

13、的友善而改变了主意,这也表明沟通对化解种族矛盾的重要性。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

14、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若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

15、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在这个“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里,读书人的主体角色值得认真思考,他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不是游谈无根的夸夸其谈者,而是虚心涵泳,然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而躬践之”

16、。读书的过程,是读书人在所读之书与现实之间进行不断对话和诠释的过程,读书人“入乎其内”,体会原书的精神,吸收书的营养,同时要能“出乎其外”,用之于天下国家。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即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同时,为改变现实,又必须对书进行创造性诠释和转化,使自己当下的生命和文化灌注到古书之中,使古书具有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这个读书法有着鲜明的儒学特色,贯彻了儒学所强调的“学以成人”和“经世致用”思想,这也是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相对应的。到了明代,从小学(明代叫社学)开始,到科举求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教科书

17、,读书的过程是“证诸先觉,考诸古训,尊所闻,行所知”的历程,从小就开始这样反复训练,“日以义理浸灌其心”,长大了自然就可以达到使“心术归于正”的目标了。(选自2018年11月26日光明日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程端礼、徐与乔、周承年的读书方法是在朱熹的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化而来的。B.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朱子的“涵泳”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C. 王国维认为,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要求读书人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D. 文章所述的各种读书法都有着鲜明的儒学烙印,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

18、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段列举朱熹等人著述,分析古今读书的不同,得出传统中国儒学政教体系重视读书方法的结论。B. 南宋人陈善在谈论读书方法时将“见得亲切”和“用得透脱”两者有机联系在一起,具有思辨色彩。C. 文章的每一段都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手法,起到了强化作者的观点、增强论证说服力和权威性的作用。D. 文章在围绕“读书的方法和意义”进行论证时,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进行了阐释和探讨,有理有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获取新知识、取得功名、矫正自我言行、改变现实、规划未来皆属传统中国士子读书的意义。B. 读书之法是存在古今之变的,但是用

19、所读之书对所处的当下之世有考辨、有诠释仍值得倡导。C. 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并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D. 文章所论传统读书法,在现代社会看来有积极参考、指导价值,但仍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对待。参考答案:1. A 2. D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B项,“都是前人留下来的读书方法”错误。结合“在这过程里,读书人自己的狭隘生命体验得到了扩充使古书具有

20、了生机活力,成为改造现实、规划未来的参考”分析可知,孟子的“养浩然之气”是读书的意义。C项,“读书是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过程”错误。结合“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分析,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个说法是针对“诗人的创作”,并不直指读书法。D项,“并与孟子提倡的士人的社会存在方式一一对应”以偏概全。结合文本内容“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分析可知,“学而时习之”这一读书法与孟子提出的士人“穷则独善其身,

21、达则兼济天下”的社会存在方式不一致。故选A。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

22、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按照历史发展顺序”有误。结合“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等分析可知,没有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阐述。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

23、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文章阐释了读书使人学以成人经世致用的必要性,并由此批判了两脚书橱的读书人”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分析可知,“文章只是反复阐释了读书应使人“学以成人”并“经世致用”思想,未阐释必要性,且前后因果关系不成立。故选C。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4分)爱的阅读徐惠芳人很难把握生命。一位医生说,毛病不断的人,不见得短命。就像一只瓷瓶,纵然已显裂纹,但仔细爱护,亦可避免破碎。而

24、一只好碗,一不当心也会粉身碎骨。这样的话就应他和她身上。相伴走了三十年,一向无甚大病的她倒要走在长病的他之前了,昨天去参加了一个“文革”中与她同囚“牛棚”注的一位老先生的追悼会,回来路上竟猝然倒地。他怎么都不能接受这个突降的不幸。他跪在她面前,紧握那只失血的手,一遍又一遍地念:“说好的,将来你是要先送我的,你怎么可以先走了呢!怎么可以不管我了呢?”她仿佛听到了他的声音,失神的目光亮了一亮,闭着的嘴张开了,发出了耳语般的声音,好像是说,对不起啊,对不起啊男子的哭声,使人心碎,他们的女儿拉开了跪地不起的父亲。丧事之后,他和女儿整理了她的遗物。她的多种爱让她收藏了好些东西:有书有画,还有一大叠集邮本

25、。每一样东西,都让他重温妻的一切:恬静的笑脸,柔柔的声音,偶尔也发一点小脾气,还有那双为他常年端汤端药的粗糙得一点不像读书人的手他忍不住又一次泪满衣襟,他摩挲着一摞妻用过的书、笔记本,一页页翻着。突然,他觉得手上有些异样,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个笔记本的内芯,每两页的四周都粘上了。他终于小心翼翼地启开了粘着的纸边。出现在眼前的是,几十张蓝色的信纸,每一张上都有着长短句这是一个男人写给女人的几十封情书。诗人正是不久前去世的那位老先生。银钩铁划,写活了一场持续了二十多年的静悄悄的爱!他像一座雕像般地沉默着。久久,女儿一双手轻轻地按在父亲的肩上。望着满头白雪的老父,女儿的手战栗了,声音哽噎了:爸爸,请你

26、原谅妈妈吧,她已经走了,对死者是要宽恕的父亲像是睡着了,好一会儿睁开眼睛,望着女儿缓缓说道:“孩子,应该请求原谅的不是你妈妈,而是你爸爸”女儿惊恐又疑惑地说道:“可是,可是妈妈毕竟骗了您这么多年”“孩子,你听我说。”父亲擦去了女儿的眼泪。“不要说骗这个字。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瞒着,那是骗。二十多年就不能说骗字了。这世上有谁肯用二十多年的生命来骗我?这样的骗,难道不是爱吗?孩子,我是幸福的,我得到了你母亲几十年的爱,如果她还在,我还会得得到很多。可是,遗憾的是,我知晓得太晚了,我没有能让你母亲得到幸福”“爸爸!好爸爸!”女儿悲声如箫。注“牛棚”:指“文革”时期关押着所谓“牛鬼蛇神”的地方。15“

27、她”临终前,为什么努力想对“他”说“对不起”?“他”当时是如何理解“她”的意思的?(2分) 16整理遗物,发现了情书,“他像一座雕像般地沉默着”、“像是睡着了”,这两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7. 分条概述“她”和“老先生”之间“持续了二十多年的静悄悄的爱”的故事。(3分) 18. 标题“爱的阅读”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参考答案:15“她”为自己与“老先生”的感情面对丈夫感到愧疚。(1分) “他”以为妻子因为要“先走”而不能照顾丈夫而歉疚。(1分)16. 爸爸的神态描写,表现“他”从震惊、怀疑到感动、歉疚的复杂、剧烈的心理活动。(2分)使情节跌宕起伏(1分)给读者

28、留下咀嚼回味的空间,更具艺术感染力(1分)17“文革”中同囚“牛棚”而产生感情。(1分)“老先生”一直深爱着“她”,而“她”不忍离开久病的丈夫。(1分)“老先生”去世,“她”伤心而死。(1分)18爱的阅读:(1)妻子珍藏并默默阅读“老先生”写给她的几十封情书,读出他们之间深沉的爱(2)丈夫阅读情书,读出妻子对自己的爱以及牺牲精神;(3)女儿阅读情书,最终读出了父亲的爱和宽容;(4)这种爱,超越了一般的道德评判,写出了人之宽容,人性之美。(1点1分,答出4点给5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第7小题8分,

29、其余每小题3分)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年十八,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父病绵历十旬,玄龄尽心药膳,未尝解衣交睫。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 玄龄在秦府十余年,常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稿草。高祖尝谓侍臣曰:“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甚恶之,谮之于高祖,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隐太子将有变也,

30、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及如晦,令衣道士服,潜引入阁计事。及太宗入春宫,擢拜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三年,拜太子少师,固让不受,摄太子詹事,兼礼部尚书。明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魏国公,监修国史。既任总百司,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闻人有善,若己有之。明达吏事,饰以文学,审定法令,意在宽平。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论者称为良相焉。高宗居春宫,加玄龄太子太傅,仍知门下省事,监修国史如故。寻以撰高祖、太宗实录成,降玺书褒美,赐物一千五百段。其年

31、,玄龄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昭陵葬地。未几,起复本官。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寻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撰晋书。 二十三年,驾幸玉华宫,时玄龄旧疾发,诏令卧总留台。及渐笃,追赴宫所,乘担舆入殿,将至御座乃下。太宗对之流涕,玄龄亦感咽不能自胜。敕遣名医救疗,尚食每日供御膳。若微得减损,太宗即喜见颜色;如闻增剧,便为改容凄怆。后疾增剧,遂凿苑墙开门,累遣中使候问。上又亲临,握手叙别,悲不自胜。皇太子亦就之与之诀。寻薨,年七十。废朝三日。 (旧唐书?房玄龄传)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

32、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王 、魏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杜如晦。王圭。魏征。李世勣。李靖。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工草隶,善属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太宗徇地渭北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C论者称为良相焉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D潜引入阁计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隐太子以玄龄、如晦为太宗所亲礼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将

33、至御座乃下 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宝玉 C.谮之于高祖 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由是与如晦并被驱斥 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玄龄从小就很聪明,书法、文章俱佳。父亲生病时间很长,他尽心服侍。 B房玄龄与唐太守李世民一见如故。房玄龄尽心尽力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延揽人才。 C房玄龄一度因为被人中伤,被李世民驱斥。后又被召回。 D李世民将房玄龄比之汉高祖的萧何。房玄龄病重之际,得到了皇帝深重的厚待。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 译文: (2)不以求备取人

34、,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卑贱。 译文: 参考答案:4.D(D两个“潜”都是“偷偷地,暗中,隐秘地”的意思。A写作,动词 / 通假字,同“嘱”,嘱咐。B动词,攻取 / 动词,谋求。C称赞 / 适合,相符合。) 5A( A.连词,因为 目的连词,来,用来。 B.副词,才 C.代词,他 D.介词,跟) 6 C(被高祖李渊驱斥)7(1)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2)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3)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参考译文: 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人。小时候就很

35、聪明,广泛地阅读了经书、史书。工于草书和隶书,善于写文章。十八岁时,被本州推举为进士,朝廷授予羽骑尉的官职。父亲生病绵延十个月,玄龄的心思全部用在父亲的药物和膳食上,不曾脱衣服睡过一次好觉。太宗攻占渭水北边的土地,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太宗一见他,就像老朋友一样,让他代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已经遇到了知己的人,偏用尽自己的全部心力,知道的没有不马上去做的。每次平定贼寇,众人争着去寻找珍宝古玩,只有玄龄先接受杰出人物,安置到幕府中。当有谋臣猛将,都跟他们暗中互相申重结合,各人都表示愿为太宗竭尽死力。玄龄在李市民秦王府中十多年,常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写军书奏章,停马立即可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一开

36、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曾经对侍臣说:“这个人深重地了解机宜,足能委以重任。每当替我儿陈说事务,一定能了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对面说话一样。”隐太子李建成因为玄龄、如晦为太宗亲近礼遇,很憎恶他们,在高祖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玄龄跟如晦一起被驱斥。隐太子(太子李建成的谥号)将要发动兵变时,太宗令长孙无忌召玄龄和如晦,叫他们穿道士的服装,暗中带进内阁商量大事。等到太宗成为太子之后,提升玄龄担任太子右庶子,赐绢五千匹。贞观元年,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太宗论功行赏,把玄龄跟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作为第一等,进爵为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三年,任命他为太子少师,他坚决推辞不接受,代理太子

37、詹事,兼礼部尚书。第二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卜射,改封魏国公,监编国史。已担任总领百司的官职以后,日夜虔诚恭敬,用尽全部的心力,不想让每一个人才失去应当处的位置。听到他人的长处,好像自己拥有一样高兴。他对行政事务明晰练达,并且用文献经典来加以整治。他审查修订法令,意在宽容和平稳。他不以求全来选人,不用自己的长处来要求他人,看他的才能任用,不因他人的地位卑贱而排斥。议论的人都称赞他是良相。高宗成为太子之后,加玄龄为太子太傅,仍或主持门下省事务,监管编撰国史像原来那样。不久因撰写高祖太宗实录成,赐下玺书表彰,赐物一千五百段。这一年,玄龄因继母去世丁忧服丧离开职位,朝廷特地下诏在昭陵赐给他墓地。不久

38、,他又从回本官职位。太宗亲征辽东时,命玄龄在京城留守,亲手写诏书说:“你担负萧何一样的重任,我没有后顾之忧了。”军队的兵器、战士的粮食,都交给他下令处置调发。玄龄多次上书说不可轻敌,尤应当警惕小心。不久跟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重编晋书。贞观二十三年,皇上驾临玉华宫,当时玄龄老病复发,皇上下诏令他睡在总留台。到他渐渐病重,玄龄追赴玉华宫,坐偏轿入殿,将近到皇帝御座才下轿。太宗对他流泪,玄龄也感伤悲咽得不能自我控制。下诏派名医救治。掌管皇帝膳食的官员每天对他供应御膳。如果他的病略能减退,太宗就高兴得露出喜色;如果听说病情加重,就变得满面凄怆。后病情加重,就凿开宫墙开门,多次派宦官问候。皇上又亲自光临,

39、握手叙别,悲不能忍;皇太子也去跟他诀别。不久去世,享年七十。朝廷三日不上朝。 ? 柳芳说:玄龄辅佐太宗平定天下,在宰相位去世,总共有三十二年,天下人称为贤相。可是无法形容他的伟大,德行可说是相当高深了。所以太宗平定外祸内乱,而房玄龄、杜如晦不谈自己的功劳,王圭、魏征劝谏国君,而房玄龄、杜如晦让位给他们,李世勣、李靖善于统御部众而房玄龄、杜如晦采用他们的意见,使得政治得到太平,却把善处归给国君。说他们是唐宗室大臣,是很恰当的。略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

40、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十六年,复泉州,光地谒拉

41、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光地从父日 注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吴兴祚军于永春,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

42、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注 ,音未详,人名用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可假以岁月假:给予 B宜因贼防之疏 因:趁着C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 谍:侦察 D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 乃:仅仅5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十四年,密疏言 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光地上疏推功将帅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上用其言,卒平台湾A B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

43、州,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率领乡勇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释成现代汉语。(10分)(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5分)译文:(2)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5分)译文:参考答案:4. D 解析乃:于是5.

44、 B 解析是表现李光地的谦虚辞让是“上”采纳李光地建议的结果6. A 解析“闻急趋救”只是李光地在密疏中对耿精忠、郑锦用兵的推测不能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A项错误7. 答案(1)私下听说大军南来时,都在敌人多的地方激战,却不知道出动奇兵来进攻敌人的空虚之处,这是计策的失误(译出“窃”“鏖战”“捣”的意思,“虚”形容词用作名词,“此计之失也”是判断句“南来”也可译为“从南面来”)(2)把密信放在蜡丸中,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上了密信(“蜡丸”前省略介词“于”,“间道”名词作状语,介词“因”意思是“通过”) 【参考译文】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年幼时聪明奇特他努力学习,仰

45、慕古人,康熙九年成为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叛,郑锦占据泉州,李光地侍奉双亲藏在山谷中,郑锦与耿精忠一起派人招抚他,他极力抗拒。康熙十四年,他秘密上疏道:“闽地地界狭小,自从二贼割据后,他们就用残酷的手段盘剥百姓,百姓的人力和物力已经用尽,反贼的势头也已经陷入困境,南来的大军应该急攻,不能给敌人时间,否则恐怕会出现其他变故,现在耿精忠正在全力对付仙霞、杉关,郑锦也在漳、潮的交界作战,汀州只有小路与赣州接壤,反贼所安排守卫的人不过几百上千个疲惫的士兵,我私下听说大军南来时,都在敌人多的地方激战,却不知道出动奇兵来进攻敌人的空虚之处,这是计策的失误,应该趁着反贼防备疏忽,

46、选精兵一万人或五六千人,假装要进入广州,从赣州到达汀州,行程只有七八天而已,两个反贼听到情况紧急会赶来救助,没有一个多月不会赶到,而我们的军队进入闽地很久了,反贼正在用尽兵力对外抵抗,内地空虚,大军如果从汀州小路横贯敌人腹地,那么三路的反贼不战自溃,伏惟请求秘密命令领兵官侦察虚实,看情况进军攻取。”把密信放在蜡丸中,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上了密信皇帝得到密信后很感动,称赞他的忠诚,康熙十六年,收复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谒了拉哈达,拉哈达上疏称赞李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皇帝命令从优奖励他,提升他为侍读学士。康熙十七年,同安的反贼蔡寅纠结众人一万多,用白巾作为记号,劫掠安溪。李光地招募乡勇一百多人坚守,断绝了反贼的运粮道路,反贼散去,不久,郑锦派遣自己的部将刘国轩攻陷了海澄、漳平等县,截断了万安、江东两座桥,南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