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水口山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82480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水口山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水口山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水口山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水口山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湖南省衡阳市常宁水口山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衡阳市常宁水口山高级中学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赵三贴刘剑飞清末民初,谯城南门里有一赵家正骨堂,主堂大夫姓赵,名重山,擅接骨,尤擅配制膏药,人称“赵三贴”。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可甭看其身胖体拙,手上功夫却是了得。碰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笑眯眯看着对方,伸出胖手这么一模,里面怎么回事,立马心知肚明。而后,谈笑间,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即,再往伤处敷一贴膏药,上两块夹板,就算完事。临走时,照例给伤者另

2、拿两贴膏药,嘱咐好七天一换。回去了,不出二十一天,伤处自愈。按赵三贴的话讲,他这三贴膏药是有讲究的:一曰正骨,二曰生肌,三曰闭合。不管你是骨裂骨折、伤胳膊断腿,只要贴完他这三贴药,准能行动如常。起先,谯城人多有不信,说是伤筋动骨一百天,哪有那么快就能好了的?可见其所治伤者无不是三贴药即能活动,不禁啧啧称奇。于是,就给他送了个绰号,叫做“赵三贴”。有一年,谯城震远镖局的杨镖头外出护镖,路遇悍匪,被打得四肢齐断、奄奄一息。抬回来,看了几个大夫,均是摇头叹息,说是伤势太重,即使能治,也要落个终身残废。后来找到赵三贴,接上断骨,贴了膏药,到了一个月头上,就能在院子里打拳练棒了。杨镖头重伤痊愈,很是感激

3、,花重金为赵家正骨堂做一牌匾,并请本地书法名家题写了“赵三贴”三个大字。自此,赵三贴名声更盛。自古道:同行是冤家。在城北永安巷,也有一家治骨伤的老字号,主家姓孙,人称“孙接骨”。前些年,孙接骨在谯城也是有些名气的,可自从赵三贴名声大盛后,这孙家的生意就一天比一天冷清。生意不好做,孙接骨就恨上了赵三贴,逢人便讲赵三贴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这话就传到了赵三贴的耳朵里,赵三贴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给人治伤。一日上午,赵家正骨堂突然闹嚷嚷抬进一个伤者。赵三贴一看,见这人正是街面上的一个混混,名叫马三。再看马三的伤势,但见左脚低垂,小腿红肿,显然是左小腿骨断了。正位,接骨,贴膏药

4、。正当赵三贴准备上夹板时,马三唏溜着嘴,阴阳怪气地道:都说你赵三贴擅接骨、膏药神,马爷我这腿,你确保能接好吗?张三贴淡然一笑,不紧不慢地道,一贴正骨、二贴生肌、三贴闭合,不出三七二十一天,定能让你走路。呵,好大的口气!马三一撇嘴,咱今天可把丑话说在前头,到时我这腿要是不好,可要砸你的招牌!赵三贴就知道是遇上找碴的了,轻笑一声,不再多言。二十一天后的下晌,十多个无赖抬着马三,骂骂咧咧地闯进赵家正骨堂。一进门,马三就指着赵三贴大骂,你他娘的什么赵三贴?当初在马爷面前牛皮哄哄,说什么二十一天准能行走,现在你给我睁眼瞧瞧,老子的腿接好了吗?赵三贴一愣,走上前细看马三的伤处,但见左腿依然红肿,一只脚无力

5、地垂着,竟是没能接上!待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弟兄们,给我砸!随着马三的一声喊,众无赖早已跑出堂外,摘掉写有“赵三贴”的那面牌匾,稀里哗啦,一通猛砸。就有人劝赵三贴,让他报官;也有人说,早上明明看到马三都能上街走路了,而今腿骨重断,莫非有诈?赵三贴也不讲话,脸上依然带着笑,抄起一把大扫帚,慢悠悠地清扫地上的碎匾。再说孙接骨,听闻赵家招牌被砸,高兴得又是放鞭、又是换匾,发誓要研制一种骨伤新药,盖过赵三贴。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一日,孙接骨亲带徒弟,去城西60里的龙山采药。也是该着有事!在攀爬一处断崖时,孙接骨脚下一滑,从崖上摔下,竟硬生生把脊椎骨给摔折了。尽管也

6、是骨伤名家,但由于伤在脊椎,且骨折严重,抬回家里,其徒弟再三施救,也没能将他的断骨续上。正当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经此一事,孙接骨是又惭愧又感激。伤愈后,亲在芍香楼订一桌酒席,答谢赵三贴。席间,孙接骨满面愧疚,说起当年马三找碴闹事,砸赵家的招牌,皆是他花钱收买,幕后指使的。赵三贴一笑,这事你不说我也知晓。当初马三的断骨本是齐碴,伤在膝下四寸;第二次再去找我,断的却是斜碴,伤在膝下五寸,显然是外力挫伤所致。而细观挫断其腿骨的手法,正是你孙家的分筋挫骨手。只是,当时有些震惊,这生生将人闭合之骨再次挫断,也未免太有违我们医道了!喝了一口酒,赵三贴又道,其实,孙兄

7、不知,我们行医之人,招牌不在店门,全在病人的心里。故此,你虽让人砸了我的招牌,但却无法砸去病人对我的信任。一旁的孙接骨,早已听得又羞又愧(选自短篇小说原创版)(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第二段描写“赵三贴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这一内容,除了表现他的生活富足外,更是为了表现他为人和善、心宽体胖、性格很好。B.小说描写杨镖头护镖时“路遇悍匪均是摇头叹息”这一情节,意在为后文赵三贴接好断骨并治好了伤蓄势,侧面烘托赵三贴技艺的高超。C.小说描写赵三贴面对孙接骨诋毁他是江湖野医,根本不懂接骨续骨之正法,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

8、给人治伤,表现了他乐观、自信、大度、正直的特点。D.马三第二次来到赵三贴的正骨堂,赵三贴“伸手去摸断骨的部位,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表现了赵三贴马失前蹄,为自己没接好马三的断骨而害怕。E.小说结尾“一旁的孙”这一细节,既表现了赵三贴的话给孙接骨强烈的震撼,又彰显出赵三贴技术和人格的双重魅力。(2)文中第二段划线的文字写赵三贴为人接骨的情景十分精彩,请作简要赏析。(3)小说中赵三贴这个形象刻画很成功,请简析这个形象的特点。(4)小说叙写“孙接骨亲带徒弟,去城西60里的龙山采药”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加以探析。参考答案:(1)BE(2)“双手如电”运用

9、比喻,写出了赵三贴行动敏捷,动作麻利,与上文“身胖体拙”形成巨大反差;“抓、推、送、按、揉”五动词的运用,传神地写出赵三贴治疗的有序、动作的熟练、技术的精湛;“咔咔几响”又与前文的动作描写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表现了赵三贴高超的接骨技术。(3)体胖和善,为人大度。如文中写他“白白胖胖”“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等和他对病人的态度。做事精细,技术精湛。如文中写他为病人接骨,马三上门滋事等情节可看出。不计前嫌,以德报怨。如小说中他对孙接骨的诽谤的态度,孙接骨摔伤后他主动救治等。(4)这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之所在,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发展、主题揭示等方面均有作用;推动情节发展,因为采药,才

10、有后文的摔伤,赵三贴的救治,孙接骨的酬谢等情节;有利于刻画人物,因为采药孙接骨摔断了脊椎骨,众人无措,赵三贴不计前嫌施以援手,加以救治,表现他以德报怨的品质。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孙接骨采药摔伤,而赵三贴主动救治、感化了孙接骨,顺理成章地表现了善恶有报,医者仁心的主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生活富足”在文中没有提到。本项其他内容是正确的,因此可以得1分。C项“乐观、正直”错,这里只能表现他的自信和大度。D项“马失前蹄”“害怕”错。张三贴流汗是因为孙正骨的残忍违背了医者仁心。(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段文字写的是张三贴接

11、骨的过程。“双手如电”比喻,形象写出张三贴动作之快,手脚之麻利。“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一连串的动作,写得有条不紊又简洁,突出张三贴接骨时的条理之外,还在简洁的文字中包含了对其技术精湛的赞叹。“闻咔咔几响”用听觉描写带动读者的触觉,好像听见了正骨之声一样,同样突出了张三贴的技术娴熟。(3)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小说中赵三贴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和善,“长得白白胖胖,又终日爱笑,活脱就是庙里的弥勒。”其次是身怀绝技,接骨的技术非常精湛。“趁人不备,忽而双手如电,分抓断骨两端,一推一送一按一揉,但闻咔咔几响,不待那人喊疼,断骨就已接上。”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可以看出他的大度。面对孙接骨的中伤,“赵三贴

12、也不生气,依然乐呵呵地配药接骨,给人治伤。”他有医者仁心,当知道马三的腿是孙接骨捏断的,他“不禁心中一惊,豆大的汗珠顺额头流下”。他不计前嫌,虽然孙接骨屡次找茬,但在孙接骨摔伤了脊柱,“孙家人哭天抢地、一筹莫展时,赵三贴竟背着药箱,上门治伤来了。”(4)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以及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孙接骨亲带徒弟,去城西60里的龙山采药”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是很重要的。可以从小说的要素,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旨等进行分析论述。从情节安排上,孙接骨去采药才能发生意外,才会有后文的张三贴施救,孙接骨道歉等情节,可见这个情节是为了让故事一波三折,引出前

13、文马三找茬的原因等情节。从人物形象上,可以突出张三贴不计前嫌的大度。从主旨上考虑,小说通过这个情节安排让张三贴劝说孙接骨要明白的,是作为医者的救世之心,不是名利之心。学生可以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何鲁:真名士自风流徐百柯有许多关于何鲁的传奇。其中最“玄”的一则流传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因为何鲁智慧超群,美国人愿以50万美元在他死后买下他的头颅,以供研究。记者向何鲁的儿子何培炎求证。何培炎听后大笑,称自己很早就听说过这个传闻。“应该是没有这回事的。不过父亲一直负才子之名,所以也一直有很多夸张的传闻。”何鲁早年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

14、格,仗义执言,率同学严辞批评教师,被校长认定为“闹学潮”。在开除他的全校大会上,矮个子何鲁面对校长侃侃而谈:“经此次学潮,清华能改革进步,何鲁一人纵牺牲学籍也无关系。若不改弦更张,而使最高学府萎靡腐败如故,就请我来读,我也不得来的。”说罢,在全场学生的掌声中,扬长而去。作为最早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何鲁1912年入里昂大学,1919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成为第一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何鲁的学习能力曾倾倒了他的教授,以至于教授经常在课堂上赞扬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个子:“你们猜,谁的作业做得最好?连法文也写得最好?还是那个中国娃娃!”据何培炎回忆,1949年后,一些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国家高层领

15、导,见到何鲁时,还会双手抱拳,尊称一声“老前辈”。从何鲁25岁归国担任教授起,不少著名学者都曾受业于他。如物理学家严济慈、钱三强、吴有训、赵忠尧,数学家吴文俊、余介石,化学家柳大纲等。华罗庚是数学家熊庆来的学生,但他一直说,何先生虽然没教过我,但也是我的老师。华罗庚在西南联大时期完成数论经典著作堆垒素数论,送交中央研究院,竟无人能审。后送教育部,交由何鲁主审。时值盛夏,何鲁在重庆一幢小楼上挥汗审阅,其间不时击案叫绝,一再对人说:“此天才也!”阅后,他不仅长篇作序,还利用自己是全国仅有的6位部聘教授之一的声誉,坚持给华罗庚授奖。1941年,华罗庚终于成为国民政府唯一一次数学奖的获得者。在南京高师

16、教授数学时,何鲁有时会趁着兴致高,开讲座讲古典诗词。据说,每逢此时,连窗台上都挤满了学生。在中央大学时,他更与国学大师章太炎的门生黄侃等结为忘年交,意气相投,诗酒相和。代理安徽大学校长期间,他以数学家身份,却被学生视为与郁达夫等著名文人相比肩的“风流名士”,尊其为“酒仙”。何鲁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在重庆时,他与沈尹默谈论书法,慕名而来的听者如云。上世纪50年代,何鲁调到北京。荣宝斋极为珍视他的书法作品,曾派人拿着他的字拜访他,问他如何标价。何鲁却扔下一句:“我的字,千金不卖;朋友要,分文不取!”何鲁敢言,批评蒋介石尤烈。国民党特务头子康泽曾在重庆著名的沙利文西餐厅“宴请”何鲁。康泽问他:“何先生

17、是否有过对委员长不敬的言论?”何鲁一笑:“是啊,经常骂。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次?”自1919年回国后,何鲁西装一脱,一辈子穿长袍。何培炎给记者看了一张老照片,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合影。前排中间6人,毛泽东、周恩来、马叙伦、郭沫若、何鲁、钱俊瑞。惟何鲁一人,一袭长袍。 (选自民国风度,有删节)相关链接:材料一:何鲁在里昂大学毕业时,祖国发生了“五四运动”。远在异国他乡的何鲁深受震撼,毅然决定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条件,返回灾难深重的祖国。踏进国门,面对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故土,何鲁思索着何以报效祖国。他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前往法国学习理工的。但是通过对法国及欧洲列强文明的回顾,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

18、,他感到人毕竟是第一位的,只有培养出众多的人才,才能挽救中华于水深火热之中。他选择了“教育救国”之路,走上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年的教书生涯。(选自高希尧何鲁小传)材料二:将法文的物理、化学教科书倒背如流,100来页笔记不打一个墨点做到这一切的学霸,是重庆大学第五任校长,数学家、教育家、诗人何鲁。他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 (摘自重庆晚报)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何鲁早年在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读书时,因外籍教师侮辱中国学生人格而率领同学闹学潮,从而被校长开除。对此不公正的处罚,何鲁愿牺牲自己以换取学校的改革与

19、进步。B. 何鲁在法国留学时的教授经常在课堂上盛赞他的作业做得好,一些曾经赴法勤工俭学的高层领导见到他也会尊称一声“老前辈”,从侧面反映了何鲁学习能力很强。C. 华罗庚一直说何先生虽没教过他,但也是他的老师,原因是何鲁曾负责主审华罗庚写的堆垒素数论,不仅给他作长序,还坚持给他授奖,对华罗庚有知遇之恩。D. 何鲁留学归来,之所以选择走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讲台,开始了长达五十余年的教书生涯,是因为他认识到科学无法救国,教育救国才是根本。E. 何鲁是第一个在法国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25岁就攻克世界数学三大难题之一,成为蜚声中外的数学家,他还是国内不少著名学者的老师。5. 请简要分析文章结尾两段

20、的作用。6. 何鲁“风流名士”的形象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4. EC 5. 结构上,用一张照片收束全文,体现何鲁其名士风采,照应标题。 通过这张照片,侧面表现何鲁深受国家器重,知名度很高。“一袭长袍”的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他爱国的特点,也突出了他作为名士的风流儒雅,与众不同。结尾段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对何鲁的钦佩赞赏。 6. 学术上,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做人上,不惧权贵,一身傲骨,敢于直言;育人上,甘为人梯,提携后进,栽培人才;抱负上,学成归国,投身教育,矢志报国。兴趣方面,精通诗词,擅长书法,开设讲座,听者云集。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

21、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闹学潮”的说法不妥。B项,高层领导的尊称突出的是何鲁的名气和影响大。D项,“科学无法救国”说法有误。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注意从结构和内容个角度切入,内容上要注意文本特征,突出传主的某种特征,同时表达自己的情感,此题文章的结尾两段,结构上,用一张照片收束全文,体现何鲁其名士风采,照应标题;内容上,通过这张照片,侧面表现何鲁深受国家器重,知名度很高;“一袭长袍”的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他爱国的特点,也突出了他作为名士的风流儒雅,与众不同;表达了作者对何鲁的钦佩赞赏。点睛: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

22、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进行分析。内容的角度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注意文本的性质是人物传记,分析体现传主的什么品质;形式的角度分析语段的位置是开头、结尾还是中间,靠头的作用时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引起阅读兴趣,中间一般为承上启下,结尾为升华主旨。还要考虑表达方式的转换手法有抒情、议论的色彩。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的内容是“何鲁风流名士的形象表现”,注意结合文章的情节从不同的方面概括,此题学术上,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做人上,不惧权贵,一身傲骨,敢于直言;育人上,甘为人梯,提携后进,栽培人才;抱负上,学成归国,投身教育,矢志报国;兴趣方面,精通诗词,擅长书法,开设讲座,听者云

23、集。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9分)城市文化与城市记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为了生活,聚集于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居于城市。”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给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个字“拆”。这个“拆”字不仅出现在一些该去除的建筑物上,也出现在保留有城市文化历史记忆的建筑物上。这样的一个“拆”字,拆去了城市的记忆,“对大多数普通的城市居民而言,城市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与他们无关。他们越来越感觉到被城市抛弃的愤懑与绝望。他们与城市记忆一起,像节节被卸下的破旧车厢,遗落在铁轨上,而城市的车头呼啸远去。它不会返回,因为它已不记得来路。而它所奔向的远方,却怎么也看不清楚”。这种城市人

24、文意象和感受的断裂,破坏了人们对城市的家园归属感。这里成了“城市文化的沙漠”。城市文化的发展既是一个长期的物质环境建设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的文化积淀过程,城市中各种文化要素通过城市中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载体代代延续下去,形成“城市文化”。美国著名城市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提出的“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的观点,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城市文化”的内容虽可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等几种类型,但其作为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很难界线鲜明地去区分。城市中各种空间环境要素是城市文化最直接和最集中的表现者,城市文化以此为主要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并左右着城市的品质。Ks*5u

25、宜居城市建设不可缺少城市文化建设,而城市文化建设首先是要留住城市记忆。城市记忆以古代遗址、历史街区、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它不仅代表了城市的过去,更孕育着城市的未来。另外,城市历史性元素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每个城市都有在本地域自然环境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地域色彩的文化记忆。这些文化记忆就是几千或几百年来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传承、人文景观、民风民俗、本土特产等,它们集中表现着城市的特殊内涵和风貌,是稳定的异于其他区域的特色资源,是形成城市差异性、特色性的重要构成元素。对城市记忆的价值,专家学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肯定。意大利建筑师阿尔多罗西毕生探讨建筑与人类集体记

26、忆之间的联系,他说:“记忆是城市的灵魂。” (选自2011年第5期新华文摘有删改)8.下列对“城市文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长期的物质环境建设和长期的文化积淀产生了城市文化。B城市文化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其内容可分为物质的、制度的、精神的等几种类型。C城市文化以城市中各种空间环境要素为主要载体,这个载体是城市文化的表现者。D城市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普通的城市居民面对一个“拆”字表现的愤懑与绝望,反映了他们对城市的家园归属感的淡漠。B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是因为城市作为载体包含了种种文化要素。

27、C留住以古代遗址、历史街区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的城市记忆就能建立起令人向往的宜居城市,使我们重归亚里士多德定义的城市。D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必须防止城市文化的缺失,对所有过去的建筑要做好保留工作。10.联系全文,请简述你对“记忆是城市的灵魂”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8A(3分)9B(3分)10城市记忆代表了城市的过去,有着历史的印痕;同时,这记忆也是城市人的心理归宿的要素,没有了它,人们对以往生活的印记就成了空白,就像无根的浮萍,不知从哪来,不知到哪去;城市记忆还能使城市各具特色,拥有异于其它城市的特色资源,成为城市名片。(3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

28、文,完成4-7题。 王思礼,高丽人,八居营州。父为期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位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丛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日:“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 安禄山反,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玄宗日:“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翰固请,乃兼太常卿,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委以军事。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 潼

29、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守武功。贼安守忠来战,思礼退保扶风。贼分兵略大和关,去风翔五十里。李光进战未利,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命郭子仪以朔方兵击之。会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风。闻贼已西,欲乘虚袭京师,径至高睦。贼引军还击椿等,椿已至中渭桥,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伯伦战死,椿被执。先是,贼余众留武功,既传官军入京师,乃烧营遁,自是贼不敢西。长安平,思礼先八清官;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

30、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寻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与子仪围贼相州,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于直千岭。光弼徒河阳,代为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无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二年,薨,赠太尉,谥日武烈。一一(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二)【注】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思礼坠马,蹇甚 蹇:跛脚B.吐谷浑苏毗王款附 款:诚恳 C.寻副房璃战便桥 副:辅佐 D.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 总:聚合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思礼有作战才能的一组是(3分)(

31、 ) 俄加金城郡太守 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 密劝翰表诛杨国忠 杀守者干人,进攻苑门 收东京,战数有功 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 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思礼熟习作战,曾侍奉哥舒翰而立功受官。后在奉诏接应吐各浑苏毗王归附时,不 幸坠下马而踱脚,哥舒翰不得不加授他为金城郡太守。 B安禄山反叛时,哥舒翰极力奏请王思礼前往军中,玄宗最终答应他的请求。王思礼曾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绝。 C.潼关失守,王思礼等人逃到皇帝外出停住的地方,遭到肃宗的责备,并要斩杀他们。 后在宰相房珀的劝谏下,王思礼才免于一死。 D长

32、安平定后,王思礼先进城清理宫殿;收复东京,多次立下战功。升任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并成为武德以来三公不任宰相的唯一一人。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1)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日:“死回分也,何复贷为?”_(2)宰相房珀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_参考答案:4D ( 总:统领。)5B (是说王思礼被任命为金城郡太守。是说王思礼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是叛贼做的事,与王思礼无关。采用排除法,可知应选B。)6A (“哥舒翰不得不加授他为金城郡太守”错,官职应是皇上加授的,且“不得不”属无中生有。)7(1)(王思礼)随从(哥舒翰)征讨九曲,延误了

33、期限应当被处斩,临刑时,哥舒翰释放了他,王思礼慢慢地说:“死原本是罪有应得,为什么又要宽免呢?”(“后期”“贷”、省略句式各1分,语句通顺2分)(2)宰相房琯劝谏,认为可以不杀他们以观后面的表现,于是只斩杀了李承光,赦免了王思礼等人。(“以为”“后效”“独”各1分,语句通顺2分)参考译文: 王思礼,是高丽人,入居于营州。(他的)父亲担任朔方军将。王思礼熟习作战,(他)跟从王忠嗣到河西,与哥舒翰一同属任王忠嗣部下。哥舒翰担任陇右节度使,王思礼与中郎将周佖侍奉哥舒翰,因功授任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王思礼)随从(哥舒翰)征讨九曲,延误了期限应当被处斩,临刑时,哥舒翰释放了他,王思礼慢慢地说:“死原

34、本是罪有应得,为什么又要宽免呢?”诸将认为他很壮烈。天宝十三年,吐谷浑苏毗王真诚归附,(皇上)下诏让哥舒翰到磨环川接应,王思礼坠下马,脚跛得厉害。哥舒翰对监军李文宜说:“王思礼跛足,还能到何处呢?”不久,(王思礼)加授金城郡大守。 安禄山反叛,哥舒翰担任元帅,奏请朝廷派遣王思礼前往军中,唐玄宗说:“河、陇的精锐部队,都在潼关,吐蕃一旦有事端,只有倚靠王思礼了。”哥舒翰坚决请求,于是(王思礼)兼任太常卿,充任元帅府马军都将,哥舒翰把军事委托给(他)。王思礼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哥舒翰不答应;又请求带领三十名骑兵把杨国忠劫持到潼关杀掉,哥舒翰说:“这就成了我造反,与安禄山的事有什么关系

35、?” 潼关失守,王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一同逃到(皇帝)外出停住的地方,唐肃宗责备(他们)不能坚守,拉到大旗下将要斩杀他们。宰相房琯劝谏,认为可以不杀他们以观后面的表现,便只斩杀了李承光,赦免了王思礼等人。不久(王思礼)辅佐房琯在便桥作战,失利,改任关内行营节度使、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镇守武功。叛贼安守忠前来挑战,王思礼退兵以保全扶风。叛贼分兵侵略大和关,距离凤翔五十里。李光进交战不利,(皇帝)停住的地方戒严,随从的官员悄悄地送出他们的妻子儿女,皇帝派左右巡御史虞候记下他们的姓名,众人渐渐停止。命令郭子仪率领朔方兵进击贼兵。正值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率兵两千驻守扶风。听说叛贼已经西去

36、,想要乘虚袭击京城,直接到达高陵。叛贼率军返回攻击李椿等人,李椿已到中渭桥,杀守兵一千人,进攻苑门。王伯伦战死,李椿被捉住。在此之前,贼兵余众留驻武功,传说官军进入京师以后,便烧营逃走,从此贼兵不敢西进。 长安平定,王思礼先进城清理宫殿;收复东京,(他)多次立下战功。升任兵部尚书,封霍国公,享用五百户的租赋。不久兼任潞、沁等州节度使。乾元元年,统领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兵八千,与郭子仪在相州围攻叛贼,官军溃败,唯独李光弼、王思礼全军返还。不久(他)又在直千岭打败史思明别将一万多人。李光弼升任到河阳,(王思礼)代任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元年,加授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任宰相的,唯有王思礼一人。

37、上元二年,(王思礼)去世,追赠太尉,谥号武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沈璋字之达,奉圣州永兴人也。学进士业。迪古乃军至上谷,璋与李师夔谋,开门迎降。明日,择可为守者,众皆推璋,璋固称李师金,于是授师夔武定军节度使,以璋副之。授太常少卿,迁鸿胪卿。丁母忧,起复山西路都转运副使,加卫尉卿。从伐宋。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栽书数千卷而还。太杆贼陷潞州,杀守姚潘,官军讨平之,命璋权知州事。璋至,招复逋逃,賑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未几,民颇军辑。初,贼党据城,潞之军卒当缘坐者七百人,帅府牒璋尽诛之,璋不从。帅府闻之,大怒,召璋呵责,且欲杀璋,左右震恐,璋不动,从容对曰:“招亡抚存

38、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拜少大夫,知潞州事。百姓为之立祠。移知忻州,改同知太原尹,加尚书礼部侍郎。 时介休人张觉聚党亡命山谷,钞掠邑县,招之不肯降,曰:“前尝有降者,皆杀之。今以好言诱我,是欲杀我耳。独得侍郎沈公一言,我乃无疑。”于是,命璋往招之,觉即日降。转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迁利涉军节度使,为东京路都转运使,改镇西军节度使。天德元养,以病致仕。卒,年六十。 子宜中,天德三年,赐进士及第。 (节选自金史?沈璋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

39、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B.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C.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 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D.招亡/抚存/璋之/职也/此辈/初无叛心盖/为贼所胁/有不得已者/故招之/复来/今欲杀之是杀降也/苟利于众/璋死何憾/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明帝太和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B.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

40、)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C.缘坐,是以家族本位、罪人以族的观念为基点,正犯本人和相关亲属连带受罚的原则。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休致等名称,来指官员辞职归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璋为人谦恭,不贪钱财。迪古乃的军队到达上谷,选举守将,他坚持推举李师夔;后随征伐宋,攻下汴梁后,大家争相掠夺钱财,他却分文不取。B.沈璋为政有方,敢于担当。他主潞州事,召回逃亡的人,采取措施,安定了百姓;后因未服从帅府命令,帅府欲杀他,他却从容的说这是我的职责。C.沈璋深得众望,得到朝廷认可。他挽救了士兵,士兵感动

41、,朝廷嘉奖他;担任左谏议大夫时,张觉不肯受降朝廷,他前往招降,张觉当天就投降了。D.沈璋功业有成,以病致仕。他后来转任尚书吏部侍郎、西京副留守、同知平阳尹,升任利涉军节度使等职;因病辞官,去世,儿子封赐进士。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汴京平,众争趋赀货,璋独无所取,惟载书数千卷而还。(2)璋至,招复逋逃,赈养困饿,收其横尸葬之。参考答案:略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汤和,字鼎臣,濠人。幼有奇志,嬉戏尝习骑射。及长,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从大军伐士诚克太湖水寨下吴江州围平江战于阊门飞炮伤左臂召还应天创愈复往攻克之论功赐金帛。从大将军西征,拔河中。徇东胜、大

42、同、宣府皆有功。还,封中山侯。和沉敏多智数,颇有酒过。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闻而衔之。平中原师还论功,以和征闽时放遣陈友定余孽,八郡复扰,师还,为秀兰山贼所袭,失二指挥,故不得封公。其封信国公也,犹数其常州时过失,镌之券。于时,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赐钞治第中都。既而倭寇海上,帝患之,顾谓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

43、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和乃度地浙西东,并设卫所城五十有九,选丁壮三万五千人筑之,尽征州县钱及籍罪人资给役。役夫往往过望,而民不能无扰,浙人颇苦之。或谓和曰:“民讟注矣,奈何?”和曰:“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复有讟者,齿吾剑。”逾年而城成。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见布衣时故交遗老,欢如也。当时公、侯诸宿将坐奸党,先后丽法,稀得免者,而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注讟:怨言,憎恶。(选自明史汤和传)10.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大军伐士诚/克太

44、湖水寨/下吴江州/围平江/战于阊门/飞炮伤左臂/召还应天创愈/复往攻克之/论功赐金帛B. 从大军/伐士诚/克太湖水寨/下吴江州/围平江/战于阊门/飞炮伤左臂/召还应天/创愈复往/攻克之/论功赐金帛C. 从大军伐士诚/克太湖水寨/下吴江州/围平江/战于阊门/飞炮伤左臂/召还应天/创愈复往/攻克之/论功赐金帛D. 从大军/伐士诚/克太湖水寨/下吴江州/围平江战/于阊门/飞炮伤左臂/召还应天创愈/复往攻克之/论功赐金帛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B. 公,官爵名称。商代开始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

45、沿。C. 媵妾,陪嫁的女子,或指姬妾或陪嫁丫头。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会等等。D. 丁,原是铜锭形。金属是坚实的,故从“丁”引申出“壮健”之意,古代把成年的壮健的男子叫作“壮丁”。又引申出“人口”(如“添丁”)和指某些专职服务的人(如“园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汤和年少时就胸有大志且有勇有谋,屡立战功。攻打平江时,因左臂受伤,被召回应天,伤愈后又前往作战,最终攻克了平江。B. 汤和经常酒后犯错,曾经在醉酒后向太祖表功而引起太祖的不满,加上在攻打福建及返回途中犯了一些错误,所以一直没有被封公。C. 汤和告老还乡后应

46、皇帝请求,复出抗倭,他在沿海一带,建造了59座卫所城,征发兵民戍守,有力地抵御了倭寇的侵犯。D. 汤和晚年不轻易议论国事,不贪图钱财,特别是在生病后,把自己的一百多个小妾全部遣散回家,最终安享天年,荣耀到死。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而倭寇上海,帝患之,顾谓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2)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复有讟者,齿吾剑。参考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不久倭寇侵犯海上,皇帝对这件事很忧虑,就去看望汤和,对他说:“你虽然年纪大了,但还是要请你勉强为我去一趟吧。”(2)从长远着眼的人不考虑眼前的怨恨,做大事的人不考虑细小的方面,再有出怨言的人,我用剑杀死他。【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