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鞍山市第六十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231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第六十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辽宁省鞍山市第六十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辽宁省鞍山市第六十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辽宁省鞍山市第六十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辽宁省鞍山市第六十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鞍山市第六十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莫言:中国文化隐秘的书写者莫言没有走孙犁那样的路,虽然写了乡土里迷人的存在,却把视野放在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与同代人的文学有别了。这里,有鲁迅的一丝影子,西洋现代主义的因素也内化其间,由此得以摆脱了旧影的纠缠。他对历史的记忆的梳理,有杂色的因素,从故土经验里升腾出另类的意象。不再仅仅是乡土的静静的裸露,而是将那奇气汇入上苍,有了天地之气的缭绕。先前的乡下生活的作品是单一的调子居多,除了田园气便是寂寞的苦气,多声部的大地的作品尚未出现。自莫言走来,才有了轰鸣

2、与绚烂的画面感和交响的流动。这些在民国的文学也有,但还是零星点点的存在。莫言的规模和气象,已超过了民国许多作家,可以说是自成一路的摸索者。莫言以布衣之躯,写天下众生,不是布道,不是为百姓写作,而是作为百姓的写作,于是就沉浸在泥土的深处,大地的精魂与地狱的苦难,都在其作品里以雄放的姿色出现了。有时候,仿佛醉心于去描述那些灰暗和丑陋的遗存,但在混杂之中,在精神的多种因子的碰撞中,伟岸的力量和不屈的生命激情依在,在翻滚摇曳的咏叹里,人间的爱意汩汩地流动着。莫言早期的小说就显示了一种从单一性进入复杂性的特点。红高粱透明的红萝卜等作品于混浊、零乱里依然有素朴的美。他最初的语言很质朴,是带着七彩的光泽的。

3、后来发生变化,节奏也快了,意象的密度也越来越大,雄浑的场景和无边的幽怨,在文字间荡来荡去。26. 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27. 莫言作品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28. 请具体解释“大地的精魂与地狱的苦难”在文中的意思。参考答案:26. 对比。将莫言的乡土作品与同代人及先前人的乡土作品进行对比,突出了莫言作品中的特征:有西洋现代主义的因素,有鲁迅的影子,具有画面感和流动感。高度评价了莫言作品的规模和气象,是自成一路的。 27. 视野广阔,有鲁迅和西洋现代主义的风格;画面感很强,内容丰富灵动;从单一性到复杂性,从朴素的美到意象密度越来越大。 28. 大地的精魂指伟岸的力量、不屈的

4、生命激情和崇高的精神品质。地狱的苦难指灰暗和丑陋的遗存,即人间底层黑暗、丑陋的苦难生活。【26题详解】本题题目是“第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是考查学生把握文章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能力。首先应清楚的了解文章的主体写作对象“莫言”。而在第一段,作者写到了孙犁,写到了其他的作家作品的特点,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主体写作对象莫言及其创作作品特点。在手法上是运用对比,作用是写出其与同代人的文学有区别,突出莫言作品的特征。从这些关键句子可知:“有鲁迅的一丝影子,西洋现代主义的因素也内化其间”“自莫言走来,才有了轰鸣与绚烂的画面感和交响的流动”,最后总结“莫言的规模和气象,已超过了民国许多作家,可以说

5、是自成一路的摸索者”。【2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是“莫言作品有哪些特点?请加以概括”,是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内容要点能力。答题时,对应题干信息,找到答题区间,筛选关键信息,进行整合概括。本题答题区间为第一段和第四两段。仔细阅读这两段,可以从第一段筛选出“莫言虽然写了乡土里迷人的,却把视野放在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先前的乡下生活作品是单一的调子居多自莫言走来,才有了轰鸣与绚烂的画面感和交响的流动”,从第四段筛选出“莫言早期的小说就显示了一种从单一性进入复杂性的特点”。最后根据筛选出的信息概括莫言作品特点,分条作答。点睛: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

6、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2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请具体解释大地的精魂与地狱的苦难在文中的意思。”是

7、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句含义能力。此类题解答时,要放到具体语境中,抓住关键词进行深入解读。答题区间主要在 2、3 段。抓住“大地的精魂”与“地狱的苦难”具体所指的含义。莫言的写作是作为百姓的写作,沉浸在泥土的深处去描述那些灰暗和丑陋的遗存,描述的是百姓生活的黑暗和苦难的生活。这是指“地狱的苦难”。“大地的精魂”体现的含义是,泥土虽然黑暗,但蕴藏在其中的不屈的精神力量却是无穷的。精魂 指的就是不屈的精神。用文中的话概括应为“伟岸的力量和不屈的生命激情”。整合语言概括出内涵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卞毓方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

8、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81年,他以古稀之身作清华颂,文中说:“在清华的四年生活,是我一生中最难忘、最愉快的四年。在那时候,国家民族正处在危急存亡的紧急关头,清华园也不可能成为世外桃源。但是园子内的生活始终是生气勃勃的,充满了活力的。民主的气氛,科学的传统,始终占着主导的地位。我同广大的清华校友一样,现在所以有一点点知识,难道不就是在清华园中打下的基础吗?离开清华以后,我当然也学习了不少的新知识,但是在每一个阶段,只要我感觉到学习有所收获,我立刻想到清华园,没有在那里打下的基础,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1935年,季羡林得母校清华的栽培,赴德留学。1946年回国,又承清华教

9、授陈寅恪的引荐,进了北大。季羡林执教北大,迄今已届六十年。他对清华的依恋,已如前述。那么,他对北大又是一番什么情思呢?1998年北大百年校庆,季羡林发表了一篇短文:我看北大,内中有对于这个问题的归纳。他说:“北大的历史不是一百年,而是几千年。因为,北大最初的名称是京师大学堂,而京师大学堂的前身则是国子监。国子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其前身又是太学,则历史更长了。从最古的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近代的大学,学生都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在近代史上,历次反抗邪恶势力的运动,几乎都是从北大开始。这是历史事实,谁也否认不掉的。五四运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次。虽然名义上是提倡科学与民主,骨子里仍然是一场爱国运

10、动。”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季羡林说:“我在北大这样一所肩负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背后有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学府,真正是如鱼得水,这才真正是我安身立命之地。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我身上的优点不多,惟爱国不敢后人。以我这样一个怀有深沉的爱国思想的人,竟能在有着悠久爱国主义传统的北大几乎度过了我的一生,我除了有幸福之感外,还有什么呢?还能何所求呢?”为季羡林作传,其间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握传主的风格。你可以强调他的渊博,他的朴实,他的勤奋,他的温和而倔强,洒脱而严谨,清澈而幽默但是,总觉得还差那么一点点,不够传神。直至有一天,读到他关于北大派和清

11、华派的话题他说:“北大和清华有没有差别呢?当然有的。据我个人的印象,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方面,在对中国教育、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方面,两校可以说是力量匹敌,无从轩轾。这是同一性。但是,在双方的风范我一时想不出更确切的词儿,姑且用之方面,却并不相同。如果允许我使用我在拙文门外中外文论絮语中提出来的文艺批评的话语的话,我想说,北大的风范可用人们对杜甫诗的评论沉郁顿挫来概括,而对清华则可用杜甫对李白诗的评价清新俊逸来概括。”(漫谈北大派和清华派)“清新俊逸”,“沉郁顿挫”,季羡林清华毕业,北大执教,在他身上,这两种风范是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地搀合在一起的。简言之,他的清新俊逸似李白,

12、他的沉郁顿挫似杜甫,正所谓“清华其神,北大其魂”。于是这八个字,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2日,有删改)19这篇人物传记,重点介绍了传主季羡林哪些方面的情况?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传主怀有怎样的情感?(6分)答: 20文章多次引用季羡林的原话,作者的用意是什么?就传记而言,这样的笔法会起到哪些作用?(4分)答: 21第三段中作者说“绕了这样一个大弯子,袖里藏的是什么样的乾坤呢?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请联系上下文,概括“这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的具体内容。(4分)答: 22作者为什么认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成为解读季羡林的钥匙”?请结合全文内容,具体解说理由。作者这样的解读方

13、式,对我们分析评判一个人有怎样的启示?请简述。(6分)答: 参考答案:19(6分) 季羡林对清华的依恋,对北大的情思,以及季羡林的风格。(3分)作者对季羡林怀有敬仰之情,尤其是对他的爱国情怀,怀有无限的崇敬之意。(3分)20(4分)作者要用这些原话来直接展示季羡林的“神”和“魂”。作用:使文章真实可靠,具有感染力,为作者独特的解读提供依据。21(4分)北大有悠久的历史,北大的学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这使得怀有深沉爱国思想的季羡林如鱼得水,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因而对北大怀有不一般的情感。22(6分)清华园的活力和民主科学的氛围打下了他厚实的知识基础,北大悠久的爱国传统让他有了安身立命之地,这

14、两者就是季老的“神魂”所在,抓住清华北大的风范,就可以了解季老思想的铸炼和神髓,因此作者认为“清华其神,北大其魂”是解读季羡林的钥匙。(4分)启示(要点):分析评判一个人,不仅要看他的学识,性格,更要站在国家民族的角度评判其人生价值。 (2分)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于敏:愿将一生献宏谋陈海波1926年,于敏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在那屈辱的年代里,于敏看到的是“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国殇。喜欢读唐诗宋词、历史演义的于敏,崇拜诸葛亮运筹帷幄的智慧,向往其鞠躬尽瘁的精神,倾慕岳飞的精忠报国。1941年,在耀华中学读高三的于敏遇到了两位恩师,深受启发。语

15、文老师王守惠讲解古诗文时,必会把每一篇作品置于一个大的时空中,将写作背景、文学渊源和价值以及作者的家事讲得透彻明了。数学老师赵博研讲课时喜欢讲授数学题的各种解法以及不同解法的来由。1951年,于敏研究生毕业后,受到核物理学家彭桓武和钱三强器重,调入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当时,国内没人懂原子核理论。不过,他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对原子核物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站在了国际前沿。后来,钱三强告诉于敏,决定让他作为副组长领导“轻核理论组”。于敏虽然当时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但他忘不了“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带给他的惨痛记忆,毅然走上了

16、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1960年到1965年初,“轻核理论组”在于敏等人的带领下,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并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产生了六十多篇论文,但均作为秘密文件保存。1965年9月底,于敏率领研究人员赶在国庆节前夕奔赴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利用该所假期间空出的J501计算机完成了加强型原子弹的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当氢弹原理的方案传到北京后,邓稼先第二天即飞到上海,听完于敏的汇报后十分兴奋,请大家吃了一顿螃蟹。该原理一突破,大家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就造出氢弹。但是,氢弹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接下来的一年,于敏他们忙于氢弹原理试验准备工作。次年12月

17、,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于敏看着蘑菇云翻滚而上,仍不觉得圆满,直至听到测试队报来的测试结果时,才脱口而出:“与理论预估的完全一样!”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进行了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爆炸成功后,氢弹需根据实战降低过早“点火”几率等作了优化设计,并定型为我国第一代和武器并装备部队。尽管在氢弹研制中居功至伟,但对于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称呼,于敏并不接受。“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他说。1986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认为美国很可能会加快核裁军

18、谈判进程,全面禁止核试验。于是向邓稼先建议上书中央,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果不其然,1992年,美国提出全面禁止核试验的谈判。1996年,全面禁核试条约签署。那次上书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因此,于敏又被视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于敏毕生信奉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种“宁静”使于敏在子女的记忆中是失声的。儿子对父亲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字:忙。女儿总算找到了一个“声音”,听着很好笑:有一天,小于元淘气跑进爸爸房间,听到他正对别人说(音近“肉”),高兴地跑出来对妈妈说:“今天有肉吃了!”于敏倾慕文天祥的威武不屈。“文革”期间,于敏成了被批判的对象,但他无悔:“如果我说假

19、话,我可以轻松过关,但我经受不了历史和真理的考验。我宁愿现在挨整,绝不说对不起历史的话,不说违背真理的话。”于敏,在这个世上大多“沉默无闻”,但他从未抛弃“献宏谋”的一片丹心。(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1月10日,有删改)相关链接:与往年科技奖励大会上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致辞不同,于敏没有做获奖答词。因为他始终认为,我国氢弹等核武器事业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最初他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陈海波叶乐峰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速写)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他一生只有

20、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百度百科)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晚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感动中国颁奖词)7. 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离乱的青年于敏立志报国、奋发图强,很好地体现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B. 于敏毕其一生“献宏谋”,在原子核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氢弹等核武器研制的道路,

21、多年的付出,却并不是为了赢得荣耀和赞誉。C. 于敏虽然没有留学背景,可是凭借勤奋、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氢弹研制过程中功勋卓越,成为氢弹研制的关键人物,获得殊荣,实至名归。D. 甘愿一生献宏谋的理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是于敏被誉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的原因。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于敏青少年时代的经历使他下定决心成为核武器研究领域的专家,他不仅对氢弹原理和结构做了初步探索,而且解决了一系列热核材料燃烧的应用问题。B. 于敏研究生毕业后,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很快就掌握了国际原子核物理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焦点,在原子核理论

22、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C. 于敏在氢弹研制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初级到能量传输到氢弹次级的原理到构型基本完整的氢弹理论方案。D. 于敏始终认为,我国氢弹等核武器事业的成就,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为把机会留给更年轻的人,他一直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E.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分别才从对党忠诚、卓越贡献、淡泊人生等方面对于敏作出了高度评价。9. 于敏毕生信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淡泊”“宁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7. C 8. CE 9. 淡泊:不追名逐利,表现在“最初他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说要把机会

23、留给更年轻的人”;不接受别人送来的“氢弹之父”的称呼。宁静:他在子女的记忆中是“失声”的,儿子对父亲的唯一记忆就是一个“忙”;“文化大革命”期间敢于说真话,不畏权势,绝不说对不起历史和违背真理的话。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应该这样表述:历经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离乱的青年人于敏立志报国、奋发图强,很好地体现了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精忠报国”的远大志向。B项,“在原子核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重要成果的情况下”说法错误,原文说“于敏的原子核理论研究正处

24、于可能取得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D项,“甘愿一生献宏谋的理想,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是于敏被誉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的原因”说法错误,“于敏被誉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战略家”是因为“1986年,于敏对世界核武器发展趋势作了深刻分析,认为美国很可能会加快核裁军谈判进程,全面禁止核试验。于是向邓稼先建议上书中央,希望加快热核试验进程。那次上书为我国争取了10年的热核试验时间”。故选C。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能力。A项,“下定决心成为核武器研究领域的专家”无中生有。B

25、项,“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错误,原文是“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的关键时期”。D项,“他一直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不对,原文是“最初他都不同意自己报名评奖”。故选CE。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完成 1824 题。 (26 分)【选文一】狱中家书文天祥 父少保、枢密使、都督、信国公批付男陞子: 汝祖革斋先生以诗礼起门户,吾与汝生父及汝叔同产三人。前辈云:“兄弟其初,一人之身也。”吾与汝生父俱以科第通显,汝叔亦致簪缨。使家门无虞,骨肉相保,皆奉先人遗体以终于牖下,人生之常也。不幸宋遭阳九,庙社沦亡。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

26、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吾二子,长道生,次佛生。佛生失之于乱离,寻闻已矣。道生汝兄也,以病没于惠之郡治,汝所见也。呜呼,痛哉!吾在潮阳闻道生之祸,哭于庭,复哭于庙,即作家书报汝生父,以汝为吾嗣。兄弟之子曰犹子,吾子必汝,义之所出,心之所安,祖宗之所享,鬼神之所依也。及吾陷败,居北营中,汝生父书自惠阳来,曰:“陞子宜为嗣,谨奉潮阳之命。”及来广州为死别,复申斯言。传云:不孝,“无后为大。”吾虽孤孑于世,然吾革斋之子,汝革斋之孙,吾得汝为嗣,不为无后矣。吾委身社稷,而复逭不孝之责,赖有此耳。 汝性质闿爽,志气不暴,必能以学问世吾家。吾为汝父,丌得面日训汝诲汝,汝于“六经”,其专治春

27、秋 ,观圣人笔削褒贬、轻重内外,而得其说,以为立身行己之本。识圣人之志,则能继吾志矣。吾网中之人,引决无路,今不知死何日耳。 礼:“狐死正邱首。”吾虽死万里之外,岂顷刻而忘南向哉!吾一念已注于汝,死有神明,厥惟汝歆。仁人之事亲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汝念之哉!岁辛巳元日书于燕狱中。(取材于巴蜀书社文天祥诗文选译)【注】革斋先生:文天祥父文仪,字士表,号革斋先生。阳九:指厄运。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汝叔亦致簪缨 致:获得 B.使家门无虞 虞:预料 C.其专治春秋 治:研究 D.则能继吾志矣 则:就1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28、 A.皆奉先人遗体以终于牖下 ,人生之常也。 都爱惜先人留给我们的身体终老于家中,这是人生的纲常道义。 B.及来广州为死别,复申斯言。 等到他来广州与我作死别时,又重申这话。 C.吾委身社稷,而复逭不孝之责,赖有此耳。 我献身于国家,又可逃避不孝的罪责,全靠这件事了。 D.吾网中之人,引决无路,今不知死何日耳。 我是罗网中的人,想被放出是办不到的,还不知道死在哪天呢。2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文天祥的父亲凭借诗文起家,育有三子,文天祥为国捐躯以尽忠,文陞的亲生父亲和叔父则为尽孝而保全自我。 B.文天祥育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道生,次子叫佛生,道生因病死于惠郡治所,佛生

29、在战乱中与家人走失而不知所终。 C.文天祥失去两个亲生儿子后,写信给弟弟商量把文陞过继为自己的儿子,他被捕后,弟弟两次亲自来商定这件事。 D.文天祥认为文陞性情乐观豪爽,心气平和,叮嘱他认真学习儒家经典,取其精华,并把它作为自己立身处世的根本。21.文章提到春秋和礼,这两部书与 、 、 、及乐合称“六经”。(3 分)22.文中引用的“狐死正邱首”,意思是“狐死后头部向着自己巢穴的山丘” ,作者的引用有何目的?请简要说明。(5分)【选文二】 至元十九年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

30、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拜而死。数日,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取材于宋史文天祥传)23.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4分)24.结合选文一和选文二中文天祥衣带赞的内容,谈谈你对文天祥的“志”的理解(5分)参考答案:5. 参考答案:12. D(甘:以为甘甜。意动用法。要结合语境来解释)13. C(抓住“举措”进行辨析)14. A(汤为民求雨的行为只说明他为了得到民心)15.(1)失去民众的拥护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3分,大意对1分,“民心

31、”1分,“未之曾有也”1分。)(2)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用它来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一定是想要换取民心。(3分,大意对1分,“恶”“以”“请”“必”各0.5分)(3)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同吴国决一死战。(3分,大意对1分。“苦”“死”各1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也。祖昧,光禄大夫。父珪,正员外郎。松之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义熙初,为吴兴故鄣令,在县有绩。入为尚书祠部郎。 松之以世立私碑,有乖事实,上表陈之曰:“碑铭之作,以明示后昆,自非殊功异德,无以允应兹典。大者道勋光远,世所宗推;其次

32、节行高妙,遗烈可纪。而自时厥后,其流弥多,预有臣吏,必为建立,勒铭寡取信之实,刊石成虚伪之常,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不加禁裁,其敝无已。 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则义信于仰止,道孚于来叶。由是并断。 高祖北伐,领司州刺史,以松之为州主簿,既克洛阳,高祖敕之曰:“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今召为世子洗马,可令知之。”征为国子博士。 太祖元嘉三年,分遣大使巡行天下。松之使湘州。反使。奏曰:“臣闻天道以下济光明,君德以广运为极。伏惟陛下神睿玄通,道契旷代,清问下民,哀此鳏寡,垂心八荒,周爰四达。臣谬蒙

33、铨任,忝厕显列,猥以短乏,思纯八表,无以宣畅圣旨,肃明风化。伏见癸卯诏书,礼俗得失,一依周典,每各为书,还具条奏。谨依事为书以系之后。”松之甚得奉使之议,论者美之。 转中书侍郎。上使注陈寿三国志,松之鸠集传记,增广异闻,既成奏上。上善之,曰:“此为不朽矣!”二十八年,卒,时年八十。子骃,南中郎参军。松之所著文论及晋纪,骃注司马迁史记,并行于世。(取材自宋书?列传?卷六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B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

34、知其不虚C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D诸欲立碑者/宜悉令言上/为朝议所许/然后听之/庶可以防遏无征/显彰茂实/使百世之下/知其不虚(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B“义熙初”,意思是“义熙”这个年号的第一年。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的纪年法之一,一般由皇帝发起,兼有祈福和改朝换代的含义。C“八荒”,古代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也指远古的洪荒时代,意思大致相当于“天下”。D“癸”,

35、为十干之一,顺序排在第10; “卯”,为十二支之一,顺序排在第4我国农历用干支配合来纪年,60年为一甲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松之出身于官宦人家,自幼聪慧博学,曾从事考古,博览出土典籍。又曾担任故障县令,后又入朝担任了尚书祠部郎。B裴松之上表批评当时私自立碑的乱象,指出世人刊刻碑铭的内容多虚假不实,流弊甚重,并提出治理的建议,制止了此风。C裴松之曾作为钦差大使巡行湘州,在归来的奏章中援引太祖故事、表明自己只是效法,表现了对奉使职责的深刻理解。D高祖认为裴松之是朝堂之才,后他的史学著作果然流行于世,这既表现他的史学才华,也表现了高祖的学养与眼光。(4)把文中画

36、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真假相蒙,殆使合美者不贵,但论其功费,又不可称。臣谬蒙铨任,忝厕显列,猥以短乏,思纯八表,无以宣畅圣旨,肃明风化。参考答案:答案:(1)D (2)C (3)A (4)真假蒙混,必使应该赞美的不能得到椎崇;说起其用工花费,又不能与其实相符合臣谬蒙选任,忝居显要的行列,鄙陋而缺少才智,没有可以宣传明畅圣旨、整肃清明风化的才能【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要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做题讲究技巧,可用排除法(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时应关注课本,重视积累(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从原文中找到对应的语句比较核实(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

37、译文句的能力,应遵循翻译的原则、步骤和方法【解答】(1)D “为所”表被动,中间不停顿,排除AC;“显彰茂实”为动宾结构,中间不停顿,排除B;译文:那些打算立碑的人,应全部命令他们禀报皇上,被朝议允许,然后才听任他建立方可遏制虚假碑铭,彰显真美的德业,让百世后人知其不假故选D(2)C “也指远古的洪荒时代”错“八荒”是空间概念,不指时间故选C(3)A “曾从事考古,博览出土典籍”错,原文第一段“博览坟籍”,“坟籍”指古代典籍,不是出土典籍故选A(4)相蒙:蒙混;合:应该;功费:用工花费;译文:真假蒙混,必使应该赞美的不能得到椎崇;说起其用工花费,又不能与其实相符合铨:选拔;忝厕显列:忝居显要的

38、行列;无以:没有可以;译文:臣谬蒙选任,忝居显要的行列,鄙陋而缺少才智,没有可以宣传明畅圣旨、整肃清明风化的才能参考译文:裴松之,字世期,是河东闻喜县人祖父裴昧,做过光禄大夫父亲裴珪做过正员外郎裴松之八岁就通晓了论语毛诗他博览古书,立身处世简朴义熙初年,作了吴兴故障县令,任上政绩显著,被调入京城作尚书祠部郎裴松之因为世人立有私碑,上表评论说“文碑的制作,为的是明示后代,不是特殊的公的,不足以符合这样郑重的仪式大的功勋远大,为世间推重;其次品行高妙,遗风烈迹这的纪年可是从时政有缺漏以后,立碑的支流很多,要当官的大小管理都要立碑,制铭少有真实的,镌刻虚伪之词成了常态真假混杂蒙乱使应该赞美的得不到推

39、崇,说起其花费,又极不相称如不加禁止制裁,这种风气的流弊是不会停止的那些打算立碑的人,应全部命令他们禀报皇上,被朝议允许,然后才听任他建立方可遏制虚假碑铭,彰显真美的德业,让百世后人知其不假,才能使正义诚信被仰慕,道理信用行于后世”(立碑乱象)从此断绝宋太祖北伐,兼任司州刺史,以裴松之为州主簿,攻克洛阳后,武高祖敕令属下说:“裴松之是栋梁之才,不应长久地担任边地事务,现在召他为太子洗马,可以让他知道”宋太祖元嘉三年,分派大使巡视天下,裴松之出使湘州出使归来后,上奏说:“陈听说天道以下播光明、君德以广布福运为最佳(我谦卑地想)皇上神明睿智玄妙通达,对天道的领悟旷代难得,清审详问天下子民,同情鳏寡

40、孤独,仁心垂布八面,周至四方微臣谬蒙选任,忝居显要的行列,鄙陋而缺少才智,没法宣传明畅圣旨、整肃清明风化俯伏拜读癸卯年皇帝诏书,见其礼法风俗得失,全部依照周朝的之地典章,每项各写了一章(我出使),归来锯条上奏,也谨慎地按此诏书来写,(陈事)列于条款之后”裴松之广泛地得到了“奉命出使”的高度评价,评论的人都赞美他后来裴松之专人中书侍郎皇上加他注解陈寿的三国志,裴松之把传记收集在一起,增加了许多新奇的内容,完成后奉与皇上皇上认为很好,说:“这是不朽之作啊”裴松之元嘉二十八年去世,享年八十岁他的儿子裴骃,做了南中郞参军裴松之所著晋纪,裴骃注释的司马迁史记,都流行于后世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

41、题)7. 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补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例句:如果艺术越小众品味越高雅,那么无人欣赏的艺术就是最高雅的艺术了。如果知音越少作品的水平越高,_。_,那么百岁老人就是世上学问最高的人了。参考答案:那么无人理解的作品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如果年纪越大学问越高试题分析:本题解答时首先要了解归谬法的基本概念,就是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第二、审读示例的推理方法,确定答题格式,本题例句使用的句式是“如果,那么”第三、审读材料,给出了假设正确的观点,“知

42、音越少作品的水平越高”,要求写出荒谬的结论,考生围绕“知音少”来思考即可,给出了荒谬的结论,要求写出假设正确的观点,结论是“百岁老人就是世上学问最高的人”,对应的观点就应该是“年纪越大学问越高”之类。考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8.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 ,遇到降雨时能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并调节水的循环;而当遭遇如旱季等需要水资源的情况时, ,并加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 ,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参考答案:

43、参考答案: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可将平时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取代传统排水系统语段介绍的内容是“海绵城市”,文段首先介绍什么是海绵成,然后具体说出海棉城的特点,接着介绍海绵城蓄水的能力,最后介绍排水系统;第一空白处前“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空白处后“遇到降雨时能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并调节水的循环”,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第二空白处前“而当遭遇如旱季等需要水资源的情况时”,空白处后“并加以利用”,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可将平时蓄存的水释放出来”;第三空白处前“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空白处后“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

44、挥城市本身的作用”由此可知此处应填写“取代传统排水系统”;9. 书法家陈老师的四位朋友在本月都家有喜事,他们请陈老师送一幅字给他们,陈老师就叫他的学生依据四位朋友家的不同情况拟出四句祝词,其中不得体的一句是( )A. 一个朋友的女儿结婚办喜宴,祝语“之子于归”。B. 一个朋友的儿子考上了师范大学,祝语“杏林之秀”。C. 一个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祝语“古稀之乐”。D. 一个朋友生了一个男孩,祝语“弄璋之喜”。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A项,“之子于归”指女孩出嫁。B项,“杏林”指医界,应为“杏坛”。C项,“古稀”指七十岁。D项,“弄璋之喜”指生了男

45、孩。所以选B项。1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 。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参考答案:城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开放是其主要特征从城到市的变化(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六、写作(60分,共1题)11. 一位留美博士放弃富足的生活,和妻子一起毅然回到国内做起了专职志愿者的工作,救助那些因贫困而上不了学的孩子。记者问他:“你现在的生活条件与在美国相比差距很大,你怎么看待它?”“我知足了。”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记者又问:“你对你现在所做的工作感到满意吗?”“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远远不够,我还要继续努力。”他回答道。请根据以上材料以“知足与不知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800字以上。参考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