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广州市第十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学究天人 道兼仙释李俊宝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因为顾、黄、王的名头实在太响,以至其他许多人的思想、活动往往被研究者忽略,譬如傅山就是这样一个人。傅山一生值得称道的有三件大事:早年作为山西学生领袖,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中年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曾被捕下狱,备受折磨,抗词不屈,终于获释;晚年主要从事著述,与昆山顾炎武、容城孙逢奇、富平李因笃、周至李颙、和川戴务旃、彭城阎尔梅、长州尤西堂、番禺屈大均
2、、吴江潘次耕等大批在野文人学者和当时尚未仕清的秀水朱彝尊、新城王士祯、太原阎若璩等思想文化界名流相往来。清政权稳定后,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以笼络各地有影响的汉族士绅。大学士李霨等推荐了71人,在这批被推荐者中就有傅山。但傅山宁愿乡居,以著述授徒自乐,不愿为清政府效力,遂以老病请辞,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康熙帝将所有托故请辞奏折一律驳回,明令各地督抚将被荐人员“作速起送来京”。山西地方官不断登门,阳曲知县戴梦熊并备豪华轿子护送,逼傅山上道。到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康熙在保和殿面试博学鸿儒,授予彭孙遹、朱
3、尊彝等50人侍读、侍讲、编修、检讨等各种官职。傅山虽未参加面试,但仍奉康熙谕旨“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帽,自称为“民”。作为17世纪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傅山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以“异端”自命,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探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对理学的批评中,他着重批判了理学的形而上学倾向和空谈义理弊端,阐述了自己的辩证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观点。他认为,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即研究天道或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为我所用并造福于社会。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反对消极被动的观念,继承和发展了荀子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观
4、点,既承认天人之间的本质区别,又肯定天人之间的必然联系,将天人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主张为人在自然界找到合理的位置。傅山还认为,明体就是明理,理不明则体不清,明理是为更好地指导现实活动。此外,他还斥责奴儒、奴君子,主张“扫荡奴性”,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禁欲主义和父母包办婚姻,坚持“非圣人能王”的平等观念,倡行国民治国的理想社会。其诸子学研究同样堪称于世,侯外庐曾有评价:“如果说顾炎武考证音韵学是后来王国维的老师,则我们有理由说傅山的诸子学研究是后来章炳麟的先行者。”傅山在医学方面也颇有贡献,医学成果丰硕,传世之作有医药略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青囊秘诀等,其中尤以傅青主女科最著名,为
5、后世中医妇科必备之书。他还特别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王救济本旨”,不分贵贱,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全祖望在阳曲傅先生事略中曾如此描述:“避居远村,惟以医术活人。求方者户常满,贵贱一视之,从不见有倦容。”傅山在书法、绘画等领域也领一时之风骚。其汉隶以蔡邕为法,真书以颜真卿为范,采众家之长,独辟蹊径,其中篆、隶、真、行、草诸体皆备,榜书小楷,各尽其妙,以豪迈刚劲、雄健有力著称,其作品流传于世者甚多。他的书法声誉极高,比其年长20岁的大书家黄道周称傅之书法为“晋唐以下第一家”。他的绘画流传下来的较少,多为博物馆和私家收藏,其作品别出心裁、蕴意深刻、意境开阔、独树一帜。由于
6、傅山在哲学、医学和书画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越,其在文学方面的贡献则往往被人忽略。事实上,傅山在文学理论和文艺批评领域或诗、文理论方面,亦是上承李贽、公安派和竟陵派,下启叶燮、袁枚,成就堪与同时代顾、黄、王并驾齐驱。(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傅山早年因为是陕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领导了全省诸生进京请愿的运动,为袁继咸冤案昭雪平反,最终名震全国。B在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群体中,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是后世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许多如傅山一样的人被忽略掉了。C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后受康熙感化,和彭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接受了康熙谕
7、旨“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D傅山早年对古代一些主要哲学命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加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以“异端”自命,显示了他深受反理学思潮的影响。E傅山在哲学、医学、书法等诸多方面成就卓著,作者借侯外庐之口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可以和顾炎武并驾齐驱。(2)清政权稳定后,傅山的哪些行为表现了他对明王朝的忠贞?请概括回答。 (3)傅山作为当时反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具有哪些基本内涵? (4)有评论家用“悲悯”“个性”“骨气”来评价傅山,阅读本文后,你对这些概念有了哪些新认知?结合文本,任选其一,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参考答案:(1)DB(2) 康熙下诏开博学鸿词科考试,傅山以老病
8、请辞,并作病极待死一诗,表明誓死忠于明王朝的心迹。被“作速起送来京”后,傅山以“病噎不食”、身体欠安为由,养病于崇文门外园教寺。虽奉康熙谕旨“特受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但回乡之后,布衣毡帽,自称为“民”。(3) 学以致用,治学在于明道,明道在于致用;在天人关系上,他很重视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将天人关系辩证地统一起来;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4) 观点一:个性使人敢作敢为、独树一帜。他誓死忠于明王朝,所以对清王朝的笼络不屑一顾;他提倡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理学,自命“异端”;其作品别出心裁、蕴意深刻、意境开阔、独树一帜。观点二:骨气让生命伟岸高大。傅山早年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
9、,名震全国;对清王朝的笼络不屑一顾,他骨气长存,生命尽显华彩;虽自称为民,却在哲学、医学、书法和文学诸方面作出卓越贡献。观点三:悲悯能辉映出生命的价值。傅山为昭雪平反袁继咸冤案,反对宦党暴政,领导全省诸生进京请愿,名震全国;他重医德,薄财利,一生身体力行,实践“医王救济本旨”对所有生命一视同仁,有时甚或免费给穷人治疗。(1) A“傅山早年因为是陕西学生领袖,所以反对宦党暴政”,傅山并不是因为是学生领袖才反对宦党暴政。C傅山“从事秘密反清活动”和“作病极待死一诗”分处不同的阶段,“后受康熙感化”属无中生有,“和彭孙遹、朱尊彝等人一样”亦错,彭孙遹、朱尊彝等人接受了官职,而 “回乡之后,傅山布衣毡
10、帽,自称为民”。E侯外庐评价的是傅山的诸子学研究成果。(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涉及信息集中在第三自然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拒考试,作待死诗;被送京城,养病园教寺;奉谕授官,未面试;归乡布衣毡帽,自称为“民”。答题时围绕这几个方面作答,并简要分析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信息集中在第四自然段,梳理结构,归纳要点,可以从三个方面作答:学以致用,天人关系,个性解放。答题时要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掘和探究文中反映的人文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紧紧抓住三个关键词:“悲悯”、“个性”、“骨气”,选择其
11、中一个方面,在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并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思考写出个人的观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观点明确,论述合理,理由充分即可。2.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的魅力优于拼音文字 说到汉字,不能不提及世界文明史。世界的古代文明,可以说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圈,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圈,印度河、恒河流域的印度圈,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四大文明。这四大文明之中,前三者互相交往而发展,成为近代文明的源流,只有中国几乎未与其他文化发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国人对此是充满自豪感的,无论是对汉字的发展历史,还是对汉字所承载的
12、中国独具的文字文明和文化底蕴。 但是,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如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在过去几十年中,汉字的发展前景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但肯定的一点是,要想准确把握汉字的功过是非,必须仔细回顾和耐心审视汉字所走过的历程,对汉字发展史上的基本事项进行简洁明晰的梳理和叙述,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到现代的汉字发展史,从前印度时代的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史到汉字印刷的发展史,那些对汉字有成见的人就会明白:现在就想把拥有四千余年悠久历史、担负着人类文明发展史一翼的汉字塞进博物馆里,还为时尚早。 汉字的表记法从古代到现代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
13、有文化断层。汉字不是拼音文字。而与汉字、汉学有关的律令制度,如国家概念、产业、生活、文化等,也都跨越广阔的版图,从中国平原,传播至东方的朝鲜、日本,南方的越南,用文字连结了中国与周边世界的文化。虽然多数国家后来又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但依然有着汉字的影响和痕迹存在。如朝鲜的自创文字“谚文”的意思是“非正式”的文字,因而朝鲜“正式”的文字依然是汉字,这跟日本称汉字的“真名”,称自创的文字为“假名”相同,都是出于对汉字的尊崇。 但在过去的近百年里,世界潮流曾经缩小了“汉字文化圈”,就连毛泽东、鲁迅等也曾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界通用的表音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字
14、改革实施拼音文字的作用只不过是充当了学习汉字的辅助工具。韩国在文字政策上曾先后经历了汉字时代和“韩文专用”时代。许多韩国专家指出,抛弃汉字使韩国社会出现了知识、英才哲学和思想的贫困,今天的经济危机,就是韩国半世纪以来推行韩文专用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为它导致韩国社会出现大量文盲。所以,韩国开始反思,于1991年11月和1994年9月在汉城先后两次举行了“汉字优于拼音文字”的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并且成立了“国际汉字振兴协议会”。日本也是如此,它曾减少了可识的汉字字数,但现在又增加了。 现在,世界潮流不仅在扩大“汉字文化圈”,还在促使汉字为创造21世纪人类的高度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汉字不仅是中华五千
15、年的文化根基,而且是能够超越语言的不同而让彼此知晓共通意的最佳媒介。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达到彼此理解、彼此认同和彼此融合。1从全文看,对“汉字文化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汉字文化圈”是在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圈文明中产生的,它的诞生并不是与其他文化圈交流的结果。B“汉字文化圈”是指通过使用汉字进行交流的文化圈,21世纪的今天,汉字的使用人数正在逐步增长。 C“汉字文化圈”是所有会使用汉字的文化人的圈子,而不同于音乐人的“娱乐圈”、政客们的“政治圈”。 D“汉字文化圈”是随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而逐渐形成的,汉字文明影响之处,都是“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 2对“汉字具有独特魅力”的
16、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透过汉字,不用语音也能实现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畅通无阻的沟通与交流。 B汉字的表记法是连续发展的,从甲骨文、青铜器文字、篆体字,到隶、行、楷,没有文化断层。 C汉字承载着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文明与文化底蕴,抛弃汉字,就可能出现知识、哲学和思想的贫困。D在四大文明之中,只有中国圈文明几乎未与其他三大文明产生关联而独自发展出汉字文化圈。 3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汉字有撰文用字多、字型复杂、难记、难读等缺陷,它的发展前景曾广受汉字文化圈中一些国家的关注和议论。B世界潮流缩小了“汉字文化圈”,所以毛泽东、鲁迅等主张废除汉字,认为汉字终将改为世
17、界通用的表音文字。 C回顾和审视汉字走过的历程,包括汉字发展史、汉字书写工具材料和汉字印刷的发展史说明汉字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D中国推行汉语拼音的实践,韩国日本对汉字的态度变化,说明汉字文化圈有必要并开始重新认识汉字的魅力。参考答案: 1 D (B项与C项断章取义,文中以韩国抛弃汉字的事件 作为“世界潮流曾缩小了汉字文化圈”的例证,这说明韩国应是“汉字 文化圈”的一部分,但并非所有的韩国人都必须会汉字。因此,B项错误。 A项应该是“汉字”而不是“汉字文化圈”故错。) 2 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的理解及推断信息的能力。 A 项可在第二段找到答案;B项可从第四段首句找到答案; C项是对文
18、意 的整合,由第二段的末句和第四段讲述韩国社会抛弃汉字的事实推断出 C项正确;A项是对文章最后一句的理解,错在忽略了运用汉字乐沟通的 前提知晓汉字的共通意思。) 3 B 【解析】(世界潮流只是曾经“缩小了”、现在则是扩大了汉 字文化圈,而且这也不是毛鲁主张的原因)【解析】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心与手美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她身边摆满了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走来了两个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
19、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 他们就在这张空位了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容,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
20、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 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请允许我说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
21、。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是赚钱的好去处,所以”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另外那位来客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金钱可代表不了一
22、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我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系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两位来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了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
23、”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 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B. 费尔吉德小姐看到埃斯顿右手上的手铐时,出现“惶惑的恐惧”,因为她看穿了埃斯顿犯人的身份。C. 文中划线句里“所以”后面的破折号表示话语中断,埃斯顿其实想要说的话是“我才会铤而走险去印刷伪钞”。D. 文中“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反映了埃斯顿摆脱窘境之后既感到庆幸又有点歉疚,以及对警长为自己解围充满感激的心理。E. 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
24、讽刺的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2)文章第一段中描写了三个人物,请具体说明对这几个人物的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6分)(3)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6分)(4)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8分)参考答案:(1)DC(D3分,C2分,B1分。A项,“情节曲折离奇”,“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有误。B项费尔吉德小姐并未看穿埃斯顿的身份;E项,对文章主旨的解读错误。)(2)对女子的衣着和行李的描写,暗示了女子的富有和身份;(2分)对两位男子的描写,采用了
25、对比刻画其神态的方法,主要为后文女人对“埃斯顿为警长”信以为真埋下伏笔;(2分)文中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2分)(3)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2分)铺垫有以下几处: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给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察看着姑娘的表情”。(写出其中两处铺垫即可,每处2分)(4)从情节上看: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
26、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已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4分) 从主题上看: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警长为了保护罪犯的面子和尊严,不给他造成心灵上的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4分)【共8分】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
27、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
28、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秘书监卢渊上表,以为:“前代承平之主,未尝亲御六军,决胜行陈之间;岂非胜之不足为武,不胜有亏威望乎!昔魏武以弊卒一万破袁绍,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魏武之胜,盖由仗顺;苻氏之败,亦由失政;
29、岂寡必能胜众,弱必能制强邪!”丁未,魏主讲武,命尚书李冲典武选。(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帝久之乃解 解:消除,平息 B 逆谓之曰 逆:违背C 因屏人 屏:使退下 D 命尚书李冲典武选 典:主管14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的一组是(3分)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群臣莫敢言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各言其志,夫亦何伤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 任城,吾之子房也A B C D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魏主与群臣对卦象是否吉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实质是因为对大举伐齐存在分歧。B 魏
30、主私下里向任城王征求意见,态度谦逊。魏主称任城王为子房的意思是夸赞他聪明能干,超出众人。C 本文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锐意改革、深谋远虑的君王形象。在同群臣的争辩中,也体现了魏主富有心计、善用谋略的特点。D 魏主在谈论亲自参与军事的理由时,先分析承平之主不参与军事的原因,再联系现实,谈及应该参与军事的理由,最后对比感叹,强调寡不一定胜多的道理。语句工整,富有说服力。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3分)(2)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3分)(3)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3分)参考答案:13B1
31、4D15B16(1)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2)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3)陛下想迁都(迁宅)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13试题分析:逆:迎接。逆,迎也。关东曰逆,关西曰迎。(东汉许慎说文)。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
32、分析:做这类的题,先要看是不是本人所做的事,然后再看这个事是不是能反映“信息点”。还要注意审清题目,看清是“直接表明(间接表明的不能选)”还是“表明(间接表明的也能选)”。表现的是群臣不敢反对,侧面写魏主的气势逼人,表现的是魏主为自己开脱,跟任城王拓跋澄和解,表现的是魏主对任城王拓跋澄的赞扬。均能直接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15试题分析:“魏主称任城王为子房的意思是夸赞他聪明能干,超出众人”错,夸任城王拓跋澄为子房,是夸奖他识大体,顾大局,能够很好地辅佐君王。此类题目命题方向主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
33、应该很简单。设题“雷区”有:曲解文意(错解关键词)、无中生有(文中无此信息)、张冠李戴(写错做事者)、移花接木(不同时、地等做的事搅乱混编)、以偏概全(一点缺点,全盘否定)、言过其实(过高褒扬或贬低)等。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等)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沮”译为“阻挠”;“怖”,使动用法,“使恐怖”,意译为“吓唬”;“文武”译为“文武官员”。“宅”,意动,“以为
34、宅”,意译为“迁都”;“以”,目的连词,译为“来”;“遗”译为“赠送”。句式:“欲以胁众”,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应为“欲以(之)胁众”。“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判断句,译为“这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雨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风沙漫天,(所以)准备把京都迁到洛阳。(但他)又担心文武官员们不同意,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让太常卿王谌为此事占卜,得到“革卦”,孝文帝说:“商汤王和周武王进行变革,是顺应上天之命,顺从百姓之心的。没有比这更吉祥的了。”文武官员没有人敢说
35、什么。尚书任城王拓跋澄说:“陛下继承几代累积下来的大业,并使之发扬光大,拥有了中原的土地,而如今却要讨伐还没有臣服的对象,在这时得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变革的象辞,恐怕这并不全是吉利的。”孝文帝立刻严厉地说:“卜辞说:大人物实施如猛虎一样的变革,你为什么要说这不吉利呢?”拓跋澄说:“陛下即位已经很久了,怎么到今天又实施如同老虎一样的变革?”孝文帝立刻发怒说:“国家,是我的国家,任城王打算要阻止大家吗?”拓跋澄说:“国家虽然是陛下所有,而我是国家的臣子,怎么可以明知危险而不说出来呢?”孝文帝过了很长时间才缓和了气色,说:“每个人都该说出自己的看法,这又有什么关系!”(孝文帝)回到皇宫,立刻召见拓跋澄
36、,劈头就说:“刚才关于革卦的事,现在要进一步和你讨论一下。在朝堂上,我之所以大发脾气,是因为害怕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破坏了我的大计,所以我就声色俱厉,以此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我想,)你会了解朕的用心。”于是命令左右侍从退下,对拓跋澄说:“今天我所要做的这件事,确实是很不容易的。我们国家是在北方疆土上建立起来的,(后来)又迁都到平城。但是,平城只是用武力开疆拓土的地方,而不宜进行治理教化。现在,我打算进行改变风俗习惯的重大变革,这条路走起来确实困难,我只是想利用大军南下征伐的声势,将京都迁到中原,你认为怎么样?”拓跋澄说:“陛下您打算把京都迁到中原,用以扩大疆土,征服四海,这一想法也正是以前
37、周王朝和汉王朝兴盛不衰的原因。”孝文帝说:“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那时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怎么办?”拓跋澄回答说:“不平凡的事,原来就不是平凡的人所能做得了的。陛下的决断,是出自您圣明的内心,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孝文帝(高兴地)说:“任城王真是我的张子房呀!”六月,丙戌,(北魏孝文帝)下令在黄河上修筑大桥,准备让南下大军由桥上渡过黄河。秘书监卢渊上书,认为:“以前太平时代的君主,从来没有过亲自统率大规模军队作战,在双方交战阵地上决一胜负的,还不是因为胜利了并不足以显示勇敢,而失败了则会使自己的威望受到损失吗?以前,曹操统率一万名疲惫不堪的士卒打败了袁绍,谢玄率领三千名步兵,摧
38、毁了苻坚的大军,胜利与失败的变化,决定于转眼的工夫,而不在于人数的多少。”孝文帝下诏回答说:“太平时代的君主,之所以不亲自统率军队作战,有的是因为天下已经统一,不再存在敌人;有的是因为懦弱卑怯,苟且偷安。现在说是天下已经统一、太平,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与懦弱卑劣的人相比,又是十分可耻的。如果太平时期的君主一定不应该亲自统率军队作战,那么,古代的君王特别制造的战斗时使用的革车,又有什么用呢?曹操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他依仗名正言顺。苻坚之所以失败了,其根源也是由于他失德无道。怎么能是人少就一定能战胜人多,力量弱的就一定能战胜力量强的呢?”丁未,孝文帝讲论武事,命令尚书李冲负责选拔将官。5. 阅读
39、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傅公玮光宅,伯俊其字,别号金沙居士。上世山西洪洞人,国初徙聊城,六传而及米脂,则大父也。米脂公三子,季曰学易,娶汪公湛女,即公母也。一夕梦瑞光满室,寤而生公,曰: “必耀吾宗。”遂以命名。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隆庆庚午举省试,入游太学,试冠六馆。万历丁丑成进士,授灵宝知县。出而闻父讣也,徒跣奔号,哀毁逾礼。服除,补吴县。吴称江南首邑,财赋甲天下,蠹弊为多。公搜核厘革,析及秋毫;而以仁厚处官,拊循士民;闲则延进诸生,论难经艺,奖拔名流,后多显贵。乙酉,召拜河南道监察御史,首条便宜六事,皆见嘉纳。
40、按行二关,疏荐故蓟帅戚继光,众论快之,庙堂意弗是也,有诏让公。公方受命按晋,因请告归。公结庐河上,矢不复出。里长老皆前劝语,乃以诣阙,补工部郎中,兼摄三篆内工河漕。而会税珰马堂横榷临清,其徒与市人斗,射杀市人,市人因焚其署。守臣以民乱问,公曰:“此所自致发难,不在民也。”疏白堂激变状 , 因请诛之,而附珰者谬谓公为侵官,侧目视之矣 。己亥,播酋作乱,诏发兵诛。少司空重庆赵公言于朝曰:“诚得傅郎为郡守,贤于十万师。”吏部请以公往。公为治粟转输,出纳均平,民皆安堵,师无后爨。制府长垣李公倚之,军中谋画,多所赞决。寇平,请释胁从及枉系,全活以万计。甲辰大计,前所侧目者,则乘间中公,至传白简。公笑而曰
41、:“无伤也,吾固已日夜治装归矣。”抵舍而病,以其年五月二十九日终于正寝,距生嘉靖丁未,得寿五十八岁。 公居恒慨慕勋名,锐然有志当世 , 而以任真毁迹,卒为修隙者所摘,谈者惜之。嗟夫!名迹之间,果足定士品乎哉?(节选自国朝献征录九十八卷,有删改)注:税珰:收税的宦官。白简:弹劾的奏章。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B. 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C. 公为人才气/倜傥风
42、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D. 公为人才气倜傥/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事/终身不敢与均茵席/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进士是指隋唐以后贡士通过殿试而及第者,一般分为三甲,一甲称状元,二甲称榜眼,三甲称探花。B. 六馆代指国子监,起初国子监统领国子学、太学、四门、律学、书学、算学六馆,后渐加合并,仅存国子学。C. 服除指除去丧服,表示守丧期满,也叫服阙。D. 大计是指明、清两代考核外官的制度,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43、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傅光宅为官清廉,注重教化。他出任吴县知县时,革除弊政,明察秋毫,实行仁政,安抚百姓,并选拔年轻人亲自培养,多人成才。B. 傅光宅才干卓越,慧眼识英。他出任御史时,积极向朝廷献计献策,都被采纳,尤其是荐举戚继光,受到了时人及朝廷的称赞表彰。C. 傅光宅虽是文官,却有高超的军事才能。播州作乱,朝廷派其征讨,他负毒后勤,合理调度,精心谋划,解决了军队后顾之忧。D. 傅光宅心胸坦荡,性情高洁。当他遭受政敌诬陷时,不作辩解,从容隐退,人们对他未尽其才深表惋惜。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疏白堂激变状,因请诛之,而附舀者谬谓公为侵官,侧目视之矣。 (
44、2)公居恒慨慕勋名,锐然有志当世,而以任真毁迹。参考答案:7. D 8. A 9. B 10. (1)(傅光宅)上疏朝廷说明马堂激起民变的情状,因而请求诛杀他,但依附宦官马堂的人荒谬地认为傅公是侵犯他人职权,对他非常憎恨。(2)傅公平素常常慨叹仰慕功名,意志坚决地有治理天下的壮志,但因他任情率真毁坏了仕途。7. 试题分析:做断句题的思路是: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
45、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风神闲旷”“翛然物表姿也”“孝友乐易”“情谊周洽”“于人无所不亲”“少从从兄受经”“贵而师”“/终身不敢与均茵席”前面省略的主语都是“公”,前面都8.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A项,一甲赐“进士及第”只取三名,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若干名,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若干名。9.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
46、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庙堂意弗是也,有诏让公”表明朝廷对傅公的做法不以为然,下诏责备傅公。并非选项所说的“都被采纳”“受到了时人及朝廷的称赞表彰”。10.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疏,上疏;激变,激起民变;因,因而; 官,职权;侧目,憎恨。第二句中,居,平素;慨慕,慨叹仰慕;任真,任情率真;迹,仕途。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6. 参考答案:11D(A项“引”意思分别是“引导”、“连接”;B项“辩”意思分别是“辨论”、“辨别”,C项“靡”意思分别是“没有”、“失败”;D项“审”意思都是“仔细”。)12A(A项“为”意思是“替”;B项“若”,前一个意思是“像”、“好像,仿佛”,后一个“若夫”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