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力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141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力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力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力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力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力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力文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社会民众的某些情绪、意见难以用舆论中通行的文字、语言形式公开表达,而只能以类似于“默会知识”的非符号化的形态存在和传达,例如社会体验、社会经验、民众情绪以及各种“隐性信息”。默会传播是隐匿于显性舆论传播的丰富意义世界,不只是靠符号化或显在化的传达,还需要在具体情景中的积淀和沉浸。领悟、体会、洞察、直观等都是重要的意义生发方式。在舆论场中同样也是意义接受与传递的主要支撑,这些需要主体的默会与内隐体验。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流水线式复制而生产的舆论声势,例

2、如报纸、刊物对社会意见的大量印刷发行,电视媒体新闻向成千上万观众的直播。但是对于沉默舆论而言,基于特殊情境与体验的非复制性的传播也具有其独特力量,例如非语言传播、“文脉”、“地方性知识”等,都不是可复制性抽离与电子拷贝的媒介工业可简单替代。在社会压力、制度渠道等情况下,会造成公共意见表达不畅,只能以被抑制的形式表达和传播,这是构成沉默舆论的主要传播路径之一。如果不能做到社会公开,舆论就会转而利用非官方的、民间的渠道,甚至会采用非法的、地下的形式。这从“公开”的第一层意义讲,仍然具备“公开”的特性。只是,社会的挤压和舆论的非体制化,使舆论不能常态生长,往往会形成谣言、流言、传言等等变体形态。“大

3、道不通,小道流行”,就是这个道理。但是这种被抑制的传播依然有其难以抑制的生命力和功效。显性传播的作用或爆发通常也需要抑制型的隐形传播作为积累,例如“道路以目”对社会情绪的传达和积淀。或者说:不充分的信息并等于不充分的传播;沉默舆论不一定被公共表达但却可以传染和传达。舆论的传达也并非总是显性和直接的,而是具有各种隐晦的传播方式,例如非言语的表意、含蓄的象征、罗兰巴特所谓的“含蓄意指”。隐性的舆论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潜在意旨形成社会情绪和社会意见的传达,如“言外之音”“心照不宣”、“心领神会”,各种民谣、“你懂得”段子也都在含而不发的方式中传递社会情绪和社会意见。沉默舆论也可以通过非语言文字的方式进

4、行传播,例如“肢体的集体表意”、纪念物、行为艺术、特殊物件所唤起的集体情感和行动。在信息的“内爆”和注意力时代的背景下,对于“注意力”或“头条”、发声权的争夺与占领,往往成为舆论战场的主要焦点。缄默的舆论元素易为喧嚣的注意力经济和眼球经济所掩盖,而忽视了大众媒介文化中应有的缄默。而事实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传播路径展露的是,信息的传播并非需一味地讲究眼球、头条或速度、规模,“快时代”同样可以通过“慢传播”的方式达到深入到、人心之效。不是所有的传播都是可以快和必须快的。同样,不是所有的舆论传播都必须在“眼球为王”中达成其声势和影响。沉默舆论的慢传播要克服速度与信息爆炸的社会表皮,讲究无声胜有

5、声的慢哲学。7. 下列对文中沉默舆论传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它是一种非复制性的传播B. 它是一种抑制型的传播C. 它是一种隐性传播D. 它是一种慢传播8.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默会传播是非符号化的传播,通过主体的领悟、体会、洞察、直观来接受和传递意义。它需要在具体情景中的积淀和沉浸。B. 谣言是由社会的挤压和舆论的非体制化造成的,它在“小道流行”的层面意义上仍然具备“公开”的特性。C. “言外之音”和“肢体的集体表意”在对社会意见和集体情感的传达上不是显明和直接的,它们都体现了传播的隐晦性。D. 在信息的“内爆”和注意力时代的背景下,舆论传播讲究速度和声势就成了必然,但是“快

6、时代”更应该讲究的是无声胜有声的慢哲学。9.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7. D 8. C 9. 沉默舆论传播的方式和机制。沉默舆论的慢传播不能忽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科学的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 田松许多人认为: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比如人们希望与远方的亲人有密切的联系,于是科学家就发明了电话。也有不少人认为:现代技术异化了我们的生活,常常不是我们在使用技术,而是我们被技术所控制;很多需求根本不是我们本来有的,是被技术刺激出来的,所以不是技术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而是技术刺激了我们不必要的需求。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当我顺着“人这种动物为什么

7、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的问题再往前推导两步之后,我忽然发现,一旦把“资本”引入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中,前面的争论一下子就获得了新的解释。自从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而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技术有时候会满足人的需求,有时要刺激人的需求;有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幸;常常会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剥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在工业文明的大框架中,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被发明出来;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得到应用。而那些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即使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即使能够为人造福,也不

8、容易被发明出来,也不容易得到应用。曾经看过南方周末的报道,说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却很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 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食物链,一切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归根结底是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释放垃圾。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资本的增殖,归根结底要整体地球的生态为之付出代价。在资本食物链下游生活的人群,则首当其冲承担生态破坏的后果。 90年代初,一项技术在北美获得了专利,利用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制造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特效药。很快,中国西南大面积红豆杉遭到了灭顶之灾。从1992年到2001年,滇西北三百万红豆杉惨遭剥皮,而红豆杉是国家保护

9、的珍稀植物。这个食物链是这样的:当地农民剥树皮卖给当地小商贩,小商贩卖给当地小公司,小公司卖给昆明的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汉德公司提取紫杉醇出售给欧美的大制药厂。汉德公司当时是云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创汇企业,一度是全球第二大紫杉醇供应商。2002年,该公司涉嫌走私珍稀植物制品被起诉,集团董事长等人被判刑。在这个食物链中,至少出现了两项科学的技术,一是北美那项专利本身;二是用树皮提取紫杉醇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满足了谁的需求?第一项技术还可以说满足了某类癌症患者的需要,然而,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能够买得到、买得起这种药。这项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及被应用下去,都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而提取紫杉

10、醇的技术,更是在赤裸裸地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在这个食物链中,北美的大制药厂以及汉德公司获利最多,而因红豆杉被剥皮而导致的生态后果,都不会直接落到它们头上。所以这两项科学的技术,并没有满足云南红豆杉所在地人们的需求,相反,却对他们构成了直接的伤害。值得一提的是,汉德集团所采用的技术,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的。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与科学结成了越来越紧密的同盟,于是,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变成了资本的帮凶。高新技术如同一个马达,逐日加速资本链条的运转。然而,在有限地球时代,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我们不可能通过技术进步获得无穷的“财富”,所以在资本链条上游的人们疯狂地攫取财富的同时,食物链下游

11、的人们,将不会再如以前那样,可以分一杯羹,而是更加彻底地被剥夺。因为在资本链条最下游的,是底层的民众,是大自然本身。当底层民众与自然的关系被彻底剥离之后,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神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工业文明的机器面前,成为待加工的原材料,最终转化成垃圾。 在未来的垃圾世界到来的时候,人类的文明,以及人类的需要,都注定被垃圾所掩埋。(2008年7月7日博览群书,有删改)1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科学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的实例,比如说科学家发明了电话,就满足了人们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快捷沟通的需求。B科学及其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确实能够不断满足我们更多的需求

12、,也必定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C在科学技术和人的需求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它们的关联是间接的,是通过资本这个中介完成的。D在工业文明时代,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给资本增值的科学技术被发明的速度相对来说要快得多,应用也要快得多。E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是因为其科学技术的含量高。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是因为其科技含量太低,许多小公司就能生产。14下列事例与作者对“科学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这一问题所持观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3分)A由于多种原因,有些人近视了,看东西不太清楚,生活不方便。于是就有人发明了矫正视力的眼镜。B

13、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但很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C手机的新功能层出不穷,不断升级更新,精明的商家通过广告不断刺激消费者,激起消费欲望。D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人为了销售生产出的超过自己所需的布匹,就凭武力开拓海外市场。15科学的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试概括文本第一段所列的二种看法。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作者认为这种满足可能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危害?(4分)16作者为什么说“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变成了资本的帮凶”?(4分)参考答案:13BE(B与原文“技术有时候会满足人的需求,有时要刺激人的需求;有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有时也会给

14、人带来不幸;常常会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剥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不一致。E.原因并非是科技含量高低,而是资本的增值。)14A(BCD所述实际上都是揭示这些科学技术的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与作者的观点“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是一致的。)15二种看法: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一是科学技术刺激人的需求。作者认为是满足了资本的需求。这种需求使资本链条上游的人们疯狂地攫取财富的同时,食物链下游的人们,将不会再如以前那样,可以分一杯羹,而是更加彻底地被剥夺。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神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工业文明的机器面前,成为待加工的原材料,最终转化

15、成垃圾。16作者这一结论实际上基于文本第五段详细引用的“红豆杉剥皮事件”这一实例的分析。作者详细分析了此例中涉及到二项科学技术:一是研制出利用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制造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特效药的技术,一是提取紫杉醇的技术。这二项科学技术都直接给相关的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回报,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满足资本的需求。受损的受破坏的却是红豆杉所在地的环境,受害的还是当地的百姓。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3题(9分)无争议陷阱余秋雨在我们的心理习惯当中,与创新意识最有抵触的是什么呢?是“无争议陷阱”。中国民众长期以来愿意接受一种“无争议”的成果,一有“争议”,就皱眉存疑。这一点,正好与创新意识水火不容

16、。大家知道任何创新,必然是对既有成果的挑战,必然是对过往信条的否定,必然是对公众公认秩序的撼动,也必然是对原定规则的触犯。因此,也必然会引来一大堆争议,而且极有可能形成包围,构成围猎或者围啄。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争议的创新不叫创新,如果一种创新一旦现身就远近都接受,那一定是利用了权势,不可能是真正的创新。中国文化把这个“无争议的陷阱”挖得很大,要求一项创新不仅在专业领域里边无争论,而且最好在民众中也无争议。这种从众的惰性对创新而言是一种更险恶的陷阱。历史上哪有一项真正的社会改革方案或者学术研究成果,一出来就广受民众拥护的?我也是民众的一员,我发现,如果以民众的身份来考虑一项不是我们专业的成果的时

17、候,我们的思维标准一定是陈旧的、世俗的、平庸的。这不能怪民众,因为民众面对一种陌生的创新总会缺少精神扶手,总会惊慌失措,以他们的标准,就很少有创新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对城市建筑就是这样,新的建筑出来民众一定否定。有一些低劣的媒体,有一些小人,却让创新者成为一个“争议人物”。当不争议创新项目的时候,大家就去争议这个人,使他的创新无法进行。可见,“无争议陷阱”真正是中国文化产生创新空间的最重要的障碍。在一个健康发展的时代,“有争议”是一个褒义词,“无争议”是一个贬义词。理由显而易见,就是一切创新都在争议中实现。当成果缺少争议的时候,社会上有一些小人总是从人格上把创新者变得充满争议。这个问题是中国社会

18、的一大特色。 据我所见,多数创新即使不被人家争议,创新者本身在待人接物上也确实有很多缺陷。因为他们要把极大的精力投注在创新项目上,没有时间上下应酬,多数不太合群。他们在创新的时候保持着挑战状态,往往有点骄傲,因为过于谦虚就没法支撑他们的心理动力。他们有时候会面对失败,因此也经常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却又未必有明确的对头,很可能在愤怒自己,就情绪不好。艺术上的创新者那更是这样了,独特的灵感,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非常怪异的习性,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使他们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甚至他们也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因此无论从脾气到外型常常让人觉得难以接受。对这一切,正常的社会都应该理解和容忍。不

19、能设想一切创新者都是温良恭俭让的完人和圣人。据我观察,一个温良恭俭让的完人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创新的。如果说,对所有创新项目略有争议是可以的,但对创新者的人品却绝对不要争议,因为没有争议的理由。如果老是去争议创新者的人品、习性、性格,那么,中外文化史上那些可爱的人一个也不可能留存。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人?要防范的是以“争议”为名目来扼杀创造者的人。在现在中国社会上,这样的人的总数很大,他们是勤恳工作人的百倍,是创造者的百倍。有人说真正的比例可能比这个更大。很奇怪,他们制造了一个个可“争议”的人物,但是自己却避开了“争议”。他们自己就成了洞察一切的评判者,只等待着一切被他们“争议”了的创造者投去

20、求饶的目光。对于这样的人,我觉得我们要用两个定义来消解它。第一个定义是:那个一心为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就是小人,这是第一个定义。第二个定义是:什么叫伟大的时代?那就是谁也不把小人放在眼里的时代。后面这个定义,是美国一位传媒大王说的。(节选自凤凰卫视秋雨时分)11下列对于“无争议陷阱”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争议陷阱”是与创新意识相抵触的一种心理习惯,这种习惯长期为中国民众接受。B“无争议陷阱”要求创新项目在民众中最好无争议,这成为中国文化创新的重要障碍。 C“无争议陷阱”缺乏宽容和理性的精神,不但争议创新项目,还会争议创新者的人品。D“无争议陷阱”以“争议”为名

21、目扼杀创造者,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人们重视和防范。12下列对“创新者”存在缺陷的原因的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创新者把精力用在项目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迎合公众,显得不太合群。B创新者面对失败会暴露出他们的怨恨、衰弱、愤怒,但这些不好的情绪未必指向公众。C创新者的独特的灵魂中的灵感使他们产生一些非常怪异的习性。D创新者很难认同世俗的潮流,因而会故意不遵循世俗的规范。13下列对抵制“无争议陷阱”的措施的阐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对创新引起争议的必然性要有正确的认识,接受并允许争议存在。B对创新项目存在争议是可以的,但要避免对创新者的人品争议。C真正要防范的不是有争议

22、的创新,而是以争议为名扼杀创造者的人。D社会应形成把一心给别人制造争议的人定义为小人,不把这些小人放在眼里的氛围。参考答案:11.(3分)D(“在当今中国已经引起重视和防范”无依据)12(3分)B(A项太绝对,原文为“多数不太合群”;C项以偏概全,原文为“艺术上的创新者”;D项原文为“甚至”,表明不是都故意不遵循世俗规范。)13(3分)D(与原文不符,应是“把一心给别人制造争议,而自己避开了争议的人定义为小人”。)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

23、缪贤舍人。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

24、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

25、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B.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

26、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C.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D.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拜为上卿”,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为或官职。“拜”与“征、辟、授、领、拔、选、除、封”等都表示授予官职。B.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将军,春秋时诸侯以卿统军,因此卿统称“将军”。战国时将军开始作为武官名,而卿仍有将军之称。C. “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

27、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蔺相如本是宦官头目缪贤家的门客,却具有善于分析复杂形势的政治敏感性。渑池会前,蔺相如就预料到这场斗争的严重性。B. 蔺相如随赵王赴会,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鼓瑟以侮辱赵国。蔺相如挺身而出,不仅要秦王击缶,甚至想要杀死秦王。C. 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多次忍让,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以国为重、不计私仇的精神。D. 蔺相如的顾全大局,不计私怨的襟怀赢得了廉颇

28、的尊敬,甚至肉袒负荆上门请罪,自称鄙贱之人。于是终成刎颈之交。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参考答案:10. C 11. A 12. B 13. (1)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机跪下请求秦王(敲击)。(2)只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只是因为有我们二人在。【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

29、等。如本题中,“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这段话是说“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圈出句子中名词和代词,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赵将”“齐”“之”“阳晋”“上卿”“诸侯”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交代时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破”的宾语是“之”,故“之”应放在前一句中,排除A项,故选C项。【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

30、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领、拔等都表示授予官职”错误,领,表示兼任;拔,表示提升官职。故选A项。【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甚至想要杀死秦王”错误,从文中来看,蔺相如说“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这应是“威胁秦王”。故选B项。【

31、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于是”,古今异义,在这时;“前进”古今异义,走上前进献;“因”趁机;“因跪请秦王”是省略句,应是“因跪请秦王(敲击)”。第二句中,“顾”,只是;“念”,想到,“念之”的“之”是音节助词,不译;“之所以”,的原因;“加兵”,发动战争,侵犯;“于”,介词,对;“不敢加兵于赵”,状语后置句,应为“不敢于赵加兵”;“者也”,判断句;“徒”,只是;“以”,因为。【点睛】文言断

32、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

33、、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

34、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35、,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

36、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廉颇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两万人。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

37、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他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

38、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蔺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声称

39、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规劝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他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他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40、。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唐侍陛,字赞宸,江苏江都人,巡抚绥祖孙。乾隆中,以荫生授南河山盱通判。历任宿虹、铜沛、里河、外河同知。以治河绩考最,擢湖北郧阳知府,母忧去官。四十七年,服阕,会河决青龙冈,屡筑屡圮。大学士阿桂督治,以侍陛习河事,疏调赴工。阿桂方与总河议改河之策,决计于

41、侍陛,侍陛曰:“今全河下注,非土埽所能当;欲逆挽归正道,难矣。但于南岸上游百里外开引河,则不与急流争,其全势易掣。以逸待劳,此上策也。”于是定计开兰阳引河,至商丘归正河,以侍陛总其事。工成,被诏嘉奖。擢开归道。时新引河堤初成,溜逼甚险,复于仪封十六堡增开引河。夏汛水至,果分为二派:一由新引河,一由仪封旧城之南达所增引河。又于毛家寨增筑月堤,睢汛七堡建挑水坝,水势乃畅下,无溃决。五十三年,测河势将有变,请于铜瓦厢大堤后增筑撑堤,总河兰锡第以无故兴大工难之,固请乃可。次年夏,铜瓦厢内塌,势岌岌。总河李奉翰新至,视河,曰:“奈何?”侍陛曰:“待其塌多,必大决。今当于堤之下口新筑撑堤内掘开数丈使水回溜

42、而入入必淤淤则大堤撑堤合为一河直注之力已杀堤乃可保”从之,堤合险平。锡第曰:“君之出奇制胜者,在前之预筑撑堤也。” 侍陛前官铜沛时,亦用放淤平险之法;又在宿虹时,里河淤浅,水将没堤,效黄河清水龙法,疏其淤而堤安;于徐州城外增筑石工,石矶嘴增烂石,城乃无患。卫河水弱,漕艘不利,掘地引沁以助卫。其应变弭患多类此。尝论治河之道曰:“河行挟沙,治法宜激之使怒而直以畅其势,曲以杀其威。守此岸则虑彼岸,治上游则虑下游。”世以为名言。寻补山东运河道,调兖沂曹济道。以失察,左迁。遂乞病归。 (选自清史稿唐侍陛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侍陛习河事,疏调赴工 习:习惯B今

43、全河下注,非土埽所能当 当:挡住C总河兰锡第以无故兴大工难之 难:责难D水将没堤,效黄河清水龙法 效:仿效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当于堤之下口新筑撑堤/内掘开数丈/使水回溜/而入入必淤淤则/大堤撑堤合为一河/直注之力已杀/堤乃可保/B今当于堤之下口/新筑撑堤内/掘开数丈/使水回溜而入/入必淤/淤则大堤撑堤合为一河/直注之力已杀/堤乃可保/C今当于堤之下口/新筑撑堤内掘开数丈/使水回溜而入/入必淤淤/则大堤撑堤合为一/河直注之力已杀/堤乃可保/D今当于堤之下口新筑撑堤/内掘开数丈/使水回溜而入/入必淤/淤则大堤撑堤合为一/河直注之力已杀/堤乃可保/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44、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黄河水患,唐侍陛之外的官员都束手无策。青龙冈河段决堤,总河只能由侍陛来决策治理;后来河变险,前后总河或责难侍陛,或只是问“怎么办”。B唐侍陛治理黄河水患的主要方法,一是开掘引河,将河水分流,缓解水势;二是增筑撑堤,即在原大堤后增筑撑堤,又辅之以放淤平险之法,使大堤撑堤合而为一。C唐侍陛治水,能够应变。里河淤积变浅,水将漫过大堤,他采用了疏导淤泥的方法而保证了大堤的安全;卫河水弱,采用引沁水到卫河的措施,使运粮船只畅行。D唐侍陛长于治水,功成名就。他因治水有功,曾受皇上下诏嘉奖,累官做到道台;他的有关治水的言论被人们认为是至理名言,但因在任上失察被降职而告病

45、还乡。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但于南岸上游百里外开引河,则不与急流争,其全势易掣。(5分)河行挟沙,治法宜激之使怒而直以畅其势,曲以杀其威。(5分)参考答案:4.A (习:熟习。)5.D(语句意思见“参考译文”)6.A(说“唐侍陛之外的官员都束手无策”不正确,几任总河都采纳了唐侍陛治理水患的措施,即使总河兰锡第认为侍陛增筑撑堤是“无故兴大工”而责难他,但在侍陛的坚持下还是应允了。)7.只要在南岸的上游一百里外开引河道,就不跟湍急的水流竞力,它的全部水势也就容易控制了。(句意2分,“但”“争”“掣”各1分。)河水流动挟持沙石,治理的方法应该是阻遏它,使之愤怒,然后疏直河道

46、使它的威势畅通无阻碍,弯曲河道使它的威势衰微。(句意2分,“激”“畅”“曲”各1分。)参考译文:唐侍陛,字赞宸,江苏江都人,是巡抚唐绥祖的孙子。乾隆年间,凭借荫生的身份被授予南河山盱通判。历任宿虹、铜沛、里河、外河知府副职。因为治理河道的效绩考核最好,被提拔为湖北郧阳知府。因母亲去世辞掉官职。乾隆四十七年,服丧结束,恰逢黄河的青龙冈河段决口,多次修筑,多次坍塌。大学士阿桂监督治河,因为唐侍陛熟习治河的事情,上疏调他赶赴工地。阿桂正跟总河商议修改河道的计划,由侍陛来决定。侍陛说:“现在全部的黄河水向下灌注,并不是土筑的护岸工程能抵挡的;想迎着水将水牵引归入正道,困难啊。只要在南岸的上游一百里外开

47、引河道,就不跟湍急的水流竞力,它的全部水势也就容易控制了。以逸待劳,这是上策。”于是决定开掘兰阳段的引河,到商丘再归入正河,由侍陛总体负责这件事。工程完成后,受皇帝诏令嘉奖。侍陛被提拔为开归道。当时新的引河堤刚刚建成,小水流迫近非常危险,又在仪封的十六堡增开新的引河。夏天汛期的大水流到这里,果然分为两支:一支由新的引河流走,一支由仪封旧城流到南达增挖的引河。又在毛家寨增加修筑呈半月形的堤防,睢水汛期时在七堡建挑水坝,水势就畅通而下,没有大水冲开堤坝的事情发生。乾隆五十三年,唐侍陛测查到黄河的水势将有变化,请求在铜瓦厢大堤后增加修筑撑堤,总河兰锡第认为他无故举办大的工程责备他,经过坚决请求才被许

48、可。第二年夏天,铜瓦厢堤坝内部塌陷,局势岌岌可危,总河李奉翰刚刚到达,视察河道,问:“怎么办?”侍陛说:“等到它垮塌的多了,一定会有大的溃决。现在应当在大堤的下口重新修建撑堤,里边掘开几丈,让水回溜(水在前进中受阻时,发生回漩的水流现象)进入。进入后一定淤积,淤积后,那么大堤撑堤就合而为一。河水径直灌注的力量就会减小,大堤就可以保住了。”总河李奉翰听从了他的建议,二堤合而为一,危险去除。兰锡第说:“你之所以能出奇计制服水患,在于水患之前预先修筑了撑堤啊。”侍陛以前在铜沛为官时,也曾经使用放淤平险的办法;又在宿虹时,里河淤积变浅,水将漫过大堤,侍陛仿效治理黄河的清水龙法,疏导了它的淤泥而保证了大堤的安全,在徐州城外增加了筑建石工,石矶嘴增加碎石,城池才免去了祸患。卫河水势较弱,通过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