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萍乡市白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传奇 侯发山放学的铃声一响,似乎转眼之间,同学们都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被爸爸妈妈接走了,唯有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走出了幼儿园大门。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得丫蛋永远见不到爸爸了,妈妈的一条腿也残废了。为了养家糊口,妈妈一天到晚就在街口卖烤红薯。妈妈跟学校老师求情,说丫蛋今年都五岁了,非常懂事。学校这才破例,每次放学后,丫蛋不需要家长接,可以独自一个人回家。风呼啸着,刀子一样刮着人的脸。丫蛋背着小书包,东张西望,磨磨蹭蹭不愿赶
2、路。忽然,她看到前面不远处围着一堆人,还不时传来阵阵喝彩声,她这才一蹦一跳跑了过去。原来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中年汉子在表演魔术。丫蛋赶到的时候,他正在表演“空手取物”的魔术他伸出空荡荡的双手,让大家看看,确认他手里没有什么东西。然后,他的两只手捂在一起,翻来覆去地转动。同时,他用嘴往手上吹了三口气。接下来,他的右手猛地往前一伸,像是要抓什么东西似的。待他打开攥着的右手,手心里有一只乒乓球!围观的人都拍手叫好,嚷嚷着让他再表演一个。丫蛋脱口说道,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红围巾好不好?围观的人愣了一下,明白过来后都跟着起哄,让中年汉子赶快变出一条围巾来。中年汉子面红耳赤,手忙脚乱。丫蛋以为中年汉子不给他
3、变,忙说,叔叔,我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我想让您给她变一条红围巾。 中年汉子回过神来,说,小朋友,叔叔可以给你变,但现在叔叔肚子饿了,饿了就变不出围巾,我明天给你变好吗?旁观的人都轰一声四下散去了,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年汉子的话。丫蛋认真看了看中年汉子,重重地点了点头,满怀希望地回家了。第二天,天空飘起了雪花。下午一放学,丫蛋就飞快地赶到了老地方。由于天气恶劣没有观众,中年汉子没有表演魔术,他的身上披了一层雪花,从远处看,简直就是个雪人。丫蛋两眼一亮,喊了声“叔叔”。中年汉子忙说,小朋友,叔叔今天就给你变出一条围巾来。说罢,中年汉子舞乍两手,没有舞乍几下,果然就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丫蛋怔
4、了一下,兴奋地“哇”了一声,抓起围巾转身往家里跑去。因为路滑,中年汉子的轮椅走得很慢。他没有走出多远,丫蛋就气喘吁吁追上来,从书包里掏出红围巾要还给中年汉子,撅着嘴说,妈妈说了,不能要叔叔的东西。中年汉子想了想,说叔叔的东西是变出来的,是专门给你变的,你不要谁要啊?叔叔能变出来的东西太多了,家里都没地方放。丫蛋想不出反驳的话来,才又把围巾装进书包,高高兴兴地走了。第三天,天放晴了。这天是个星期天,中年汉子正在那个地方表演魔术,丫蛋呼哧呼哧跑来了。丫蛋眼睛一眨巴,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两个烤红薯好吗?中年汉子为难了,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个场面。围观的人都想看热闹,催促中年汉子变烤红薯。其中有个小伙子
5、冷嘲热讽道,你不是会变吗?赶快变啊?你要能变出烤红薯来,我给你一百块钱!这个、这个中年汉子张嘴结舌,真急了。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说罢,把两只烤红薯从兜里掏出来,趁着中年汉子愣怔的时候,放到他手里,“咯咯”笑着转身跑了。呵呵,这个孩子!拿着热乎乎的烤红薯,中年汉子的眼睛湿润了。此后,丫蛋和中年汉子就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中年汉子经常给丫蛋变出书包、变形金刚、作业本等学习用具和玩具来。丫蛋呢,也常给中年汉子带一些好吃的,如葱花油馍、豆腐包子、三鲜饺子,更多的则是烤红薯。大约一年后,有一天,丫蛋忽然对中年汉子说,叔叔,您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好吗?别人都有爸爸,就我没爸爸。丫
6、蛋说罢,显得很无奈,很无助。中年汉子拉过丫蛋的手,苦笑着说,丫蛋,这个叔叔真做不到。叔叔撒谎,妈妈说叔叔能给我变出一个爸爸来。丫蛋天真地说道。你妈妈?中年汉子心里一动,似乎明白了什么。那不是,妈妈来了。丫蛋叫道。中年汉子抬眼一看,看到一个拄着单拐的女人一步一步朝他走来,女人的脖子上围着一条鲜艳的红围巾。中年汉子迟疑了一下,转动轮椅迎上前去后来,丫蛋就改口叫中年汉子“爸爸”了。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2年第8期,有删节)(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丫蛋要求变红围巾的片段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了中年汉子心地善良,感人至深。故事虽然简单,但步步深入,蕴含
7、深意。B小说善于运用神情描写刻画人物的心灵,丫蛋对中年汉子的求助、旁观者的冷嘲热讽都是通过人物神情描写表现出来的。C中年汉子的魔术水平有限,当时没有变出围巾,但他很快掌握了这项技法,第二天披着雪花为丫蛋变出一条红色的围巾。D“谁说叔叔变不出来?叔叔变的烤红薯在我的兜里呢。”丫蛋从兜里掏出两只烤红薯,感动得中年汉子眼睛湿润了,表明他们的关系更为密切了。E丫蛋在文中起着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一方连着中年汉子,另一方连着妈妈,互相关怀将二者的感激、理解、信任逐渐演变为爱情。(2)小说前两段的背景介绍和环境描写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请简析小说中丫蛋的人物性格。(6分)(4)有人说世上
8、没有残缺的人生,只有残缺的心灵。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1)AD(2)答:背景的作用:揭示出人物的处境。是地震使丫蛋一家的生活处境艰难,丫蛋“形单影只,孤零零”突出了妈妈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和丫蛋孤单寂寞的境遇;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描写寒冷的北风渲染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烘托出丫蛋的孤独无奈的悲凉心情;为下文写丫蛋孤单无聊时去看魔术,结识中年汉子作铺垫,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3)答:丫蛋是一个孤单却自立的孩子。大地震中她失去了爸爸,妈妈也残废了,家里生活艰难,她只有一个人独自回家。丫蛋是一个有爱心的懂事的孩子。她让中年男子变出一条围巾,是因为
9、妈妈没有钱买围巾,脸冻得又青又红。丫蛋是一个调皮却又天真可爱的孩子。她拿着妈妈给中年男子的红薯,却要中年男子变出红薯;后来又让他变出一个爸爸。(4)答:【观点一】同意。丫蛋妈妈和中年汉子虽身有残疾,但都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完美的。从人物形象看,塑造的两个人物虽身有残疾,但都有可贵的怜悯同情关爱之心,他们关爱家人,也关爱陌生人。正是这份善良纯真让他们重新拥有了完整的家和幸福的生活。从情节上看,采用明暗双线结构,精心塑造了中年汉子和丫蛋妈妈互相关爱的故事,正是这种爱与怜悯使他们由陌生到相知、相助,最终走到一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从主题上看,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即使人生有着种种缺憾,
10、但只要拥有善良、淳朴的心灵,也可以得到生活的精彩“传奇”,拥有完美的人生。观点二:不同意。那些无聊的围观者虽然有着健康的身体,但他们缺少美丽心灵,所以他们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是残缺的。从人物形象和情节上看,塑造这些冷漠的看客,与文中主人公作对比,他们虽身体健康,生活稳定,却精神残缺,多了几分冷漠,少了许多关爱,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残缺的,不完美的。从主题上看,借此呼吁人们要怀有善良之心,伸出友爱之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美,社会更加和谐。【观点明确2分,能够结合文本对观点进行有条理地、合理地论述,对每个的观点的论述要点有两个方面即可。2+3+3评分】略2. 阅读雷雨第一幕选段,完
11、成1617题。(9分)周朴园 四凤(向周冲)你先等一等。(向四凤)叫你给太太煎的药呢?鲁四凤 煎好了。周朴园 为什么不拿来?(四凤看繁漪不说话)繁 漪 (觉得空气不对了)她刚才给我倒来了,我没有喝。周朴园 为什么?(停,向四凤)药呢?繁 漪 (忙说)倒了,我叫四凤倒了。周朴园 (慢)倒了,哦!(向四凤)药还有么?鲁四凤 药罐里还有一点。周朴园 倒了来。繁 漪 (反抗地)我不愿喝这种苦东西。周朴园 (向四凤)倒了来。(四凤走到左面倒药)周 冲 爸,妈不愿意,您何必这样强迫呢?周朴园 你同你母亲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哪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繁 漪
12、 (忍顺地)好,先放在这儿。(四凤放下药碗)周朴园 (不高兴地)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繁 漪 (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喝了它,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繁 漪 (声颤)我不想喝。周朴园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周 冲 (反抗地)爸!周朴园 (怒视)去!(周冲只好把药端到繁漪面前)周朴园 说,请母亲喝。周 冲 (拿着药碗,手发颤)爸,不要这样。周朴园 你说什么。周 萍 (低头,到周冲前,低声)听爸爸的话吧,爸爸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周 冲 (含着泪,向着母亲)您喝吧,为我喝一点吧,要不然,父亲的气是不会消的。繁 漪 (恳求地)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周朴园 (冷峻地)繁漪,当
13、了母亲的人,处处应当替孩子着想,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繁 漪 (望望周朴园,又望望周冲,拿起药又放下)不!我喝不下!周朴园 萍儿,劝你母亲喝下去!周 萍 爸!我周朴园 去,跪下,劝你的母亲。周 冲 (走到繁漪前,向周朴园,求恕地)爸爸!周朴园 叫你跪下!(周萍正要下跪)繁 漪 (望着周萍,急促地)我喝,我现在喝!(喝了两口,眼泪又涌出来,望一望周朴园的严厉的眼和苦恼着的周萍,咽下愤恨,一气喝下)哦(哭着,由右边饭厅跑下)16选段中繁漪最后一句话和括号里的文字反映了繁漪复杂的心理,试简要分析。(4分)17.请简要写出繁漪对周朴园逼自己喝药时态度的先后变化,并说明从这一事
14、件反映出周朴园怎样的性格特点。(5分) 参考答案:16答:繁漪急促表态喝药,是深怕周萍向自己下跪的尴尬局面成为现实,造成难堪;喝了两口,又涌出眼泪可见其痛苦无奈的心情;同时又慑于和痛恨周朴园的专横,强忍痛苦地喝下苦药。(4分)17答:繁漪由忍顺、拖延到反抗、拒绝,最后以含恨妥协结束。反映出周朴园专制、蛮横的性格特点。(5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15、。“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五千多户增加到一万六千多户。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材料二:(数据来自于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62017)材料三: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为920亿元。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而体现国
16、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2017年,我国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此外,我国科技创新力量由科研人员为主向全社会拓展,开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局面。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
17、。(摘编自科技部:去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第1位)材料四: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创新前所未有的“黄金五年”。我国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我国科技成果呈现“井喷”: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天眼”探空、北斗组网、超算“发威”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加速融合,织就保障亿万群众生活的幸福网。十八大以来,全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人,研发人员超过535万人,跃居世界第一。重大科技任务、科研基地、重大科技
18、基础设施等对创新人才发挥了“筑巢引凤”的“虹吸效应”。“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深入实施,带动形成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回国人才超过110万,是前30年回国人数的3倍。这是我国创新的“力量之源”。十八大以来,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真格”,向数十年难除的积弊“下刀”。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资源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也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加
19、。(摘编自科技成果“井喷”:中国创新奇迹从何而来?)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科技创新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支撑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B. 2015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与2000年相比,中韩两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日本却大幅减少。C. 材料二显示,中韩日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世界比重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次数占世界比重呈正相关。D.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进入黄金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互联网+”广泛融入了各行各业,载人航天、深海探
20、测、大飞机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引领世界潮流。B.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均居世界前列,说明我国有突出的创新实力。C. 我国创新型企业不断增加研发投资,日均新设企业增长迅速,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D. “筑巢引凤”“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6.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创新水平能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原因。参考答案:4. D 5. B 6. 我国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人才计划,出台优惠政策,创设良好的创新环境。国家和企业加大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鼓励创新。我国
21、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世界第一,科技人员有积极性、创造性和获得感,创新实力雄厚,成果丰硕。(意思答对即可。可从国家层面、科技人员个人层面的角度,或外因、内因的角度答题。其他答题角度,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迅速,人才工程卓有成效,创新发展动力强劲。【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D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贡献率由52.5提高到57.5”错,属于概念混淆,选项的意思是科技创新的贡献率提高,而材料一中说的是“科技进步贡献
22、率由52.2提高到57.5”。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A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引领世界潮流的是“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而不是“我国互联网+”。C项,“科技创新使得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错,创业孵化生态链条日趋完善是因为有数量众多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D项,由材料四最后一段可知“增强了科技人员的获得感”的原因是党
23、中央、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和制度,不是因为“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实施。另外,“筑巢引凤”不是人才计划,而是人才计划的效果体现。故选B。【6题详解】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本题可从国家层面和人才个人层面两个角度考虑:从国家层面看,国家积极创设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从材料二的图表和材料三可看出国家加大科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鼓励知识创新;从材料四可看出我国高度重视创新,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施一系列人才计划,招揽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相关制度改革,出台优惠政策等。从个人层面看,在这样良好的创新环境中,在优惠的政策
24、制度下,我国人才积极参与,无论是专利申请量,还是人才归国数量,以及参与到科技创新的人力资源量都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而且这部分人能以饱满的获得感和充分的积极性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
25、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
26、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
27、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剌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
28、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释】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建兴元年为223年。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并大力伐魏,以图统一。木牛:与下文的“流马”都是古代运输工具,为诸葛亮所创。20.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至有街亭违命之阙 阙:损害B. 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谢:道歉.C. 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统:主管D. 咎由马谡,而君引愆,深自贬抑 愆:过失,过错21. 下
29、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 / 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B. 以木牛运,粮尽退军 / 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C. 今复君丞相,君其勿辞 /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D. 非所以光扬洪烈矣 /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22. 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 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 B.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C. 大为张郃所破 D.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23.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诸葛亮结交东吴,平定南中诸郡,从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伐魏做了充分的准备。B. 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以致马谡违背命令、赵云邓芝防守失误。C. 斩
30、马谡之后,诸葛亮多次伐魏,斩将攻城屡建功勋,但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D. 诸葛亮不但才智过人,而且严于律己,表现出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风度。参考答案:20. A 21. D 22. B 23. C2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至有街亭违命之阙”意思为:以至于有马稷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所以“阙”,名词,过失、过错的意思。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D项,两个“所以”:用来;A 项,前一个“于”,介词“到”,后一个“于”介词“在”;B项,前一个“以”介词“用”后一个“以”介词“因为”;C项,前一个“其”副词表祈使,后一个“其”代词“它”。
31、2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的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A项,状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省略句。2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但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说法错误,建兴七年一仗未因缺粮而退兵。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
32、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候,(特别允许他)可以开设官府,管理大小事情。不久,又兼领益州刺史的职务。政事不分大小,都由诸葛亮裁决。这时南方好几郡同时叛乱,诸葛亮因为刚遭逢到刘备的大丧事,所以不方便立刻派兵去讨伐。他暂时派遣使者出使东吴,趁机和东吴议和,并结为亲家,于是双方成了盟邦。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
33、这年秋天叛乱全部平定。所需要的军费就由这几个郡来出,蜀国因此而富足了起来。诸葛亮于是训练军队,讲习武备,等待大举出兵北伐。建兴五年(公元把227年),诸葛亮率领各军向北前进,军队屯驻在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发出消息说要从斜谷道去攻打郿县,派赵云,邓芝故作疑兵,占据箕谷。魏国大将军曹真率(所有的)兵力来对抗,诸葛亮亲自率领各路军队攻打邓山,军队阵容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南安,天水,安定三个郡都背叛魏国而响应诸葛亮,关中大为震惊。魏明帝西迁坐镇长安,命令张郃抵抗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督率各军前进,和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约束规定,举动失当,被张郃打得大败。诸葛亮攻陷
34、西县千余家,率军回到汉中。诸葛亮斩杀马谡以向三军谢罪。上奏疏说:“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斧钺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因为不能宣扬军令,训明法度,临事小心谨慎,以至于有马稷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以及箕谷警戒不严的失误。所有的错都在我个人授人任官不当而告成的。臣的见识不能了解人才的好坏,考虑事情大多不够聪明,春秋经书记载,军队战败该督责的是主帅,臣下的职位正当受此罪责。我自请贬职三等,来督责我的罪过。”刘后主于是就贬诸葛亮为右将军兼摄丞相的事情,所总领的职务和从前一样。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从散关出兵,围攻陈仓。曹真来抵抗他。诸葛亮因为
35、粮食用完而班师回去。魏国将军王双率领骑兵来追打诸葛亮,诸葛亮与他作战,打败魏军,斩杀王双。建兴七年(公元 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想去攻打陈式。诸葛亮亲自率军出击,到达建威,郭淮退回,于是平定了武都,阴平二郡。刘后主下诏书说:“街亭战败,全是马谡的罪过,而先生你引咎自责,深深地贬损自己,当时朕很难违逆你的心意,所以就勉强地听从了你的意见。如今天下骚扰动荡,首恶尚未斩首示众,你承受着国家的大任,担当着国家的重责,却久久地贬损自己,这并不是表扬大功勋的办法呀!现在恢复你丞相的职位,你就不要推辞了!”建兴九年(公元 231年),诸葛亮再度往祁山出兵,用木牛运
36、送军粮,粮食用尽了后,就班师回返,和魏将张郃交战,诸葛亮射死张郃。建兴十二年(公元 234年)春天,诸葛亮带领所有军队从斜谷出发,用流马运送军粮,占据武功五丈原,和司马宣王(懿)在渭水南边列阵对抗。诸葛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上,使自己的壮志无法伸展,于是就命令士兵分别屯田,作为长久驻扎的基础。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居民间,而百姓都安居乐业,军队不曾贪占百姓的利益。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诸葛亮生重病,死在军中,享年五十四岁。5. 阅读甲文字,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13.6)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15.15)12.(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韩
37、愈原毁中的“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思想相通的一句。(1分)(2)请用一成语概括上述材料。(2分)参考答案:(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1分)(2)以身作则。6.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王羲之字选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娇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井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住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
38、之。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掉、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爱,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写,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息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鹅笼而归,甚以为乐。(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节)乙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39、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道,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强为妄作。后之视今,亦就今之视,悲失!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有删节)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以骨鲠称 骨鲠:耿直B. 然闻信至 信:消息C. 雅好服食养性 雅:平常、向来D. 当举群相赠耳 举:全
40、部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非臣倾首所能上按B. 笼鹅而归 摇尾而求食C. 人未之奇 句读之不知D. 逐以女妻之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6.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幼年时不善言谈,但长大后,很善于辩论。B. 王羲之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声誉,朝廷爱惜他的才能,多次征召他为官,但都被拒绝。C. 王羲之不喜欢在京师做官,他刚刚到达浙江就喜欢上了这里,有了在此终老的想法。D. 会稽山水美丽,名士聚集于此,谢安孙绰、李充等人以文章名扬天下,都在此建屋居住,与王羲之情投意合。1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41、(1)尝与同志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殇为妄作。18. 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语句(限6处)庄子)言:“野马也,尘埃也”乃是两物。古人即谓野马为尘埃,如吴融云“动梁间之野马。”又韩偓云:“里日光飞野马。”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如此物也。(节选自梦溪笔)参考答案:14. B 15. B 16. D 17. (1)曾与志趣相投者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王羲之亲自写了这篇序来表达自己的志向。(2)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低头观
42、察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尽情地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高兴啊!(3)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胡编滥造的。 18. 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如此物也。【1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B项,“然闻信至”中的“信”解释为“消息”,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然后听说信使到了”,“信”应解释为“信使”。故选B。【
43、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本题中,A项,前一个“所”,和前面的“为”构成被动句式,翻译为“被”,后一个“所”和后面的“能”构成所字结构。C项,前一个“之”,代词,他。后一项“之”,宾语前置句中的提宾标志。D项,前一个“以”,介词,把。后一项“以”,介词,“用”。B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修饰。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
44、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项中,有原文“孙掉、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可知,以文章名扬天下,都在此建屋居住,与王羲之情投意合之人不包括“谢安”。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实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1)中“同志”译为“志趣相投的人”,“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45、是状语后置句,得译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申”译为“表达”。(2)中“宇宙之大,品类之盛”是定语后置,译为“广阔的天空,繁多的万物”,“所以”译为“用来”,“极”译为“穷尽”,“信”译为“确实、实在”(3)中“固”翻译为“本来”,“一”译为“把.看作一样”,“齐”译为“把.看作相等”【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最后确定答案。如本题中句子的大概意思是“都把尘土当作野马,恐怕不是这样。野马其实就是田野
46、间的浮气。这种浮气远望如群马,又像水波,佛书上称酷热时的阳焰如野马,就是这种东西。”然后根据句意和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判断。首先“以为”固定结构,所以从“野马”后面断开,“也”和“耳”是句末虚词,所以从它们的后面断开,“如.又如”句式结构相似,故从“野马”和“水波”后面断开,“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根据意思可以断开。所以最后的正确答案应该是:皆以尘为野马恐不然也野马乃田野间浮气耳远望如群马又如水波佛书谓如热时野马阳焰即如此物也。【点睛】小题4,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实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概括下面一则消息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含标点符号)。(6分) 新修订的居民身份证法规定了公民申领、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