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莘县垃圾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雾季羡林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
2、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竟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世界上,喜
3、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
4、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
5、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季羡林卷,有删节)19.文章的第、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1)从本文的主旨来看
6、,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特点?(2分) (2)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3分) 20.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3分) 21.“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4分) 22.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参考答案:19.(1)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2)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为了突出雾的主要特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行文生动活泼,增强了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20.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有模糊性。21.(1)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
7、2)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的想象,从而增强审美情趣。22.(1)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2)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欣赏”“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3)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4)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这种风气,韩愈、白居易以来的唐诗里已有,宋代“理学”或“道学”的兴盛使它普遍流播。毛泽东同志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同时,宋代五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惹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
8、宋人在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不反映在他们的诗里,而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词里。如范仲淹的诗里一字不涉及儿女私情,而他的御街行词中就有“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样悱恻缠绵的情调,措辞婉约,胜过李清照一剪梅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据唐宋两代的诗词看来,也许可以说,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呆板。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
9、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大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地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
10、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使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儿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
11、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儿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只知道拘守成规,跟古人相“同”,而不注重立“异”标新了。(选自钱锺书宋诗选注,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
12、正确的一项是A. 宋人大多不懂作诗要用形象思维,从宋诗开始出现爱讲道理、发议论的倾向,读起来味同嚼蜡,令人生厌,被后人鄙薄或不屑。B. 陆游有几首爱情诗写得不错,而范仲淹不写爱情诗,只写爱情词,有些词中缠绵悱恻的情调,比李清照有过之而无不及。C. 从南宋开始,宋诗就受到了冷落;到了明代,宋诗更被批评得几无可取之处,甚至不被排到诗的行列里;晚清时期,宋诗出现过短暂辉煌。D. 作者虽然认为宋诗的成就在元、明、清三代诗歌之上,但并不因此认为宋诗在整个诗坛就是最好的、天下无双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宋人不爱写爱情诗,但并不是说他们因为“道学”“理学”的兴盛,对爱情很寡淡,
13、他们是把恋爱的悲欢离合放进了他们的词里。B. 作者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有个分寸,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全盘否定,如果做诗歌选本,每个阶段都要有适当的比例。C. 诗歌也是产业和标杆,看后人能否继承、突破、创新和别开生面。如果后人接受不了这种挑战,反而会好吃懒做,坐享其成。D. 宋人有唐诗作为榜样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一方面在唐诗的基础上语言技法有所推进,一方面又一味地因循而难以突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集在晚清卖过好价钱,可见诗人身价的高低与当时文坛创作者的舆论推崇有很大关系。B. 明人看不起宋人,说他们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而明人是学得像唐
14、诗而不是唐诗,从这点上来说,宋诗比明诗要有价值和创造性。C. 唐诗作为一座高峰,宋诗难以望其项背,如果想要有所突破,除了要把唐诗的领域拓宽加深,还要发现新天地,可惜宋诗并没有显著转变。D. 明人意识到宋诗的创作不懂得标新立异而难免落入俗套,所以明代作者能够推陈出新、彰显自己的风格。参考答案:1. A 2. B 3. D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从宋诗开始出现爱讲道理、发议论的倾向”错误,原文“这种风气,韩愈、白居易以来的唐诗里已有”,选项混淆范围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
15、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每个阶段都要有适当的比例”错误,原文“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明代是茶叶生产的重大转型期,明太祖朱元璋推行芽叶茶的政策,对中国古代茶业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使茶叶的生产、销售、消费诸经济层面较前朝有相当大的增长。明代前期茶叶贸易实施官统制,官
16、卖官销,垄断经营茶,以达到“以茶治边”的目的。明朝中后期因朝廷经济能力衰退而大量吸收民间资本参与营运。明代茶叶分官茶、商茶、私茶。官茶西北易马。商茶由民间商人经营,领引纳税,准许公开售卖,私茶是未经请引纳税,走私交易。明英宗正统以后,随着边境茶马交易的衰微,民间茶的贸易活动得以迅猛发展。茶业官统制结构向民间商人经营的结构性转化。从明代正统至清代前期又形成一个茶叶经济兴起的高峰期。明代茶叶贸易大体可划分为边境地区、内陆地区和海外三类市场。由于明朝军队对马匹的需求,茶马交易是明朝茶业经济贸易的主体。凡是朝廷设置茶马司的地方,是官方进行茶马贸易的中心。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商人资本的大量进入,以致民间
17、茶商取得了支配地位。所以明朝边境地区的茶叶市场,是官、商共同以茶叶与少数民族进行的贸易活动。明朝除边境茶外销严加控制外,内陆地区的茶叶流通只要不违朝廷“茶引”制度,民间茶商是可以进行贩运行销的,采取较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明朝同海外诸国的经贸往来,是以“朝贡”的形式来维系的,在此基础上生发并扩展了民间的贸易。同时,随着明朝海外移民的增加,茶叶的对外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同明朝保持良好关系的国家“皆尝来往广东”,因而广东地区在明代兴起了海外贸易。在明清茶叶贸易发展中,特别是明中期以后,由于茶叶流通范围扩大,商人地位的提高,茶商队伍的扩大和商业竞争的激烈,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乡亲
18、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联络计议之所的茶叶商帮。他们在长期商贸活动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经营区域,进行大规模长途贩运,拓展了市场空间。清代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时期,又是中国传统茶业经济中心地位逐步丧失的阶段。从18世纪到鸦片战争前夕,是华茶出口贸易的发展期,茶叶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大量茶叶输入欧美国家,使中国外贸有较大顺差。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华茶出口贸易的繁荣时期,国门洞开,列强入侵,刺激了茶业经济的畸形发展,华茶一度独步国际茶市。19世纪80年代后期起,出口之数逐步减少,陷入不可收拾之险境,这是华茶出口贸易的衰落时期。华茶从繁荣到衰落,帝国主义的扼杀是罪魁祸首,
19、小农经济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是内在的原因。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近代茶业终于走到了尽头。(摘编自陈宗懋、杨亚军主编中国茶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太祖朱元璋推行芽叶茶的政策,使茶业经济较前朝有了很大的增长,促进了中国古代茶业的繁荣发展。B. 随着民间茶贸易和边境茶马交易的兴替,明代茶业发生结构性转化,又进入一个高峰期。C. 明朝对边境茶外销严加控制,但随着明朝海外移民的增加,茶叶的对外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D. 以地域为中心的茶叶商帮不断长途贩运,拓展市场,促进贸易,商人社会地位得以提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时
20、间顺序阐述明代至清代的茶业经济,并着重分析了高峰期茶叶贸易的发展情况。B. 文章在阐述明代至清代茶叶经济的发展轨迹时,列举了茶叶的贸易种类和市场类型。C. 最后一段以鸦片战争前后为背景,揭开了清代华茶由繁荣到衰落的真相及原因。D. 文章阐述了明代茶叶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状况,分析了它在近代的必然没落。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朝中期后,民间茶叶商帮取得支配地位之后,民间茶贸易活动开始迅速发展。B. 只要采取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鼓励商人贩运行销,就能盘活中国茶叶的国内外市场。C. 鸦片战争前夕,华茶出口贸易繁荣,在国际市场独领风骚,这其实是茶业经济的畸形发展。D. 如果
21、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仅因为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不会导致中国茶业没落。参考答案:1. D 2. D 3. A【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需要具备的能力即考查角度有: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需要细心;知识迁移、理解揣悟的能力,需要灵活应变。要了解选项特征,常见选项信息表述类型有(1)正确信息(2)错误或无中生有的信息(3)答非所问或与题干不同类的信息。应对策略有(1)提取信息仔细对照(2)准确理解文段和选项信息的异同(3)审清题干要求。题干要求“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以地域为中心的茶叶商帮不断长途贩运,商人社会地位得以提高”理解有
22、误,依据原文第3段文句“茶叶流通范围扩大,商人地位的提高才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的茶叶商帮”可以得知“由于商人社会地位得以提高,以地域为中心的茶叶商帮不断长途贩运,拓展市场,促进贸易”,故此项因果倒置了。故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项,“明代茶业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状况”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第4段首句“清代是中国茶业对外贸易空前繁荣的时期”推断得出,在清代茶业对外贸易空前繁
23、荣的状况,而不是“明代空前繁荣”。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也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中,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题干要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项,“只要就”表述错误,依据原文“民间茶商是可以进行
24、贩运行销的,采取较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明朝同海外诸国的经贸往来,是以“朝贡”的形式来维系的,在此基础上生发并扩展了民间的贸易”推断可以得知,“只有才”原文是表示必要条件,选项改成充足的条件,故此项说法太绝对。C项,“鸦片战争前夕”表述错误。原文第4段的相关表述为“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华茶出口贸易的繁荣时期19世纪80年代后期起,出口之数逐步减少,陷入不可收拾之险境,这是华茶出口贸易的衰落时期”,故此项偷换时间范围了。D项,“果没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仅因为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不会导致中国茶业没落”表述有误,依据原文第4段“华茶从繁荣到衰落,帝国主义的扼杀是罪魁祸首,小农经济落后的
25、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是内在的原因。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近代茶业终于走到了尽头”推断可以得知,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是中国茶业衰落的内因,即使没有帝国主义人侵,中国茶业也会因之没落。故选A。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10分)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26、”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3分)(2)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3)“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3分)参考答案:9(1)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3分)得分点: 蹴/觉/恶声(2)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
27、戎狄乘隙,毒流中土。(4分)得分点: 上/鱼肉/隙/毒(3)“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3分)得分点: 清/济/有如大江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庄子让王中有一则寓言:随珠弹雀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注:随侯之珠是非常珍贵的宝珠。 (1)“随珠弹雀”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2)对于用随珠弹雀者的行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请从“人生的目标和价值”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100字左右。(4分) 参考答案:(1) 答案:付出太昂贵的代价,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 ,得不偿失,没有必要。或答“做什么事,都得
28、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也可以。(2) 答案:示例一:赞同。实现目标,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生应该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就算付出昂贵的代价,招致他人的讥笑,也无怨无悔。如果确立了合适的目标,经过努力能够实现,那么更能体现奋斗的意义与生命的精彩。示例二:反对。人生最重要的是就得价值的最大值。以贵重的随珠去获得小小的麻雀,得不偿失。付出超出了获得,就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人生的价值。人生做什么事,都应当讲究得失轻重。为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而丢掉十分宝贵的东西,这是一种十分愚蠢的行为。(附参考译文:有一个喜打鸟的人,却用随珠作弹丸,去射飞翔在
29、千丈高空中的一只麻雀。人们看了,都嘲笑他。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付出的代价太昂贵,而得到的东西太轻微。)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2分,每小题3分)质美者以通为贵,才良者以显为能。何以言之?夫豫章,天下之名木也,生于深山之中,产于溪谷之傍,立则为大山众木之宗,仆则为万世之用。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因斧斤之功得舒其文色,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闭绝以关梁,及隘于山阪之阻,功弃而德亡,腐朽而枯伤,不如道傍之枯杨。德美非不相绝也,才力非不相悬也,彼则槁枯而远弃,此则为宗庙之瑚琏者,通与不通也。人亦犹此。夫穷泽之民,据犁接耜之士,或怀不羁之能,有禹、皋陶之美,纲纪存乎身,
30、万世之术藏于心;然身不容于世,无绍介通之者也。公卿之子弟,贵戚之党友,虽无过人之能,然身在尊重之处,辅之者强而饰之众也,靡不达也。昔扁鹊居宋,得罪于宋君,出亡之卫。卫人有病将死者,扁鹊至其家,欲为治之。病者之父谓扁鹊曰:“言子病甚笃,将为迎良医治,非子所能治也。”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病者卒死,灵巫不能治也。夫扁鹊天下之良医,而不能与灵巫争用者,知与不知也。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凡人莫不知善之为善,恶之为恶;莫不知学问之有益于己,怠戏之无益于事也。然而为之者情欲放溢,而人不能胜其志也。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近贤以自辅;然贤圣或隐于田里,而不预国家之事者,乃观听之臣不明于下
31、,则闭塞之讥归于君;闭塞之讥归于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忠贤之士弃于野,则佞臣之党存于朝;佞臣之党存于朝,则下不忠于君;下不忠于君,则上不明于下;上不明于下,是故天下所以倾覆也。 (节选自陆贾新语资质第七)注:瑚琏,古代祭祀时贵重的器皿,后常用来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纲纪,法度,法纪。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斧斤之功 因:借助。B. 然身不容于世 容:容许。C. 言子病甚笃 笃:严重。D. 而不预国家之事者 预:参与。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因江河之道而达于京师之下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B. 将为迎良医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
32、计深远C. 人君莫不知求贤以自助 斧斤以时入山林D. 佞臣之党存于朝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18. 下列各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无膏泽而光润生,不刻画而文章成没有油脂浸润但仍有光泽生发,没有雕刻描摹但仍有色彩花纹出现B. 纲纪存乎身,万世之术藏于心将法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内心保存着经历万世而传承下来的治国方略C. 退而不用,乃使灵巫求福请命扁鹊请求退出,不再用心,主人于是延请通灵的巫师祈求赐福来保全性命D. 闭塞之讥归于君,则忠贤之士弃于野如果耳目闭塞的指责回传给人君,那么忠贤之士就会被遗弃在民间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因为没有机会与外界联系,天下
33、名木的下场可能还不如倒在路旁的枯杨,显示出“通”在体现事物价值上的重要性。B. 公卿贵戚集团中并无过人才能的人却能凭借尊位重权飞黄腾达,这更加突出了那些缺少人引荐的民间贤士的悲哀。C. 扁鹊精通医术却被患者父亲怀疑,灵巫无知却能大行其道,这实际上表明能否为人所知是能否“显”的重要因素。D. 人君都希望能够得到贤明之士辅助,但是那些贤明之士却只愿意隐居在民间,这才导致最后出现天下倾覆的结果。参考答案:16. B(容,在这里的意思是“接纳”)17. B(B项中,“为”都是介词,替。A项中,前“因”是介词,顺着、凭着;后“因”是连词,于是。C项中,前“以”是连词,用来;后“以”是介词,依据。D项中,
34、前“于”表处所;后“于”表比较)18. C(应是主人拒绝了扁鹊,没有延请他为孩子治病)19. D(“贤明之士却只愿意隐居在民间”与原文意思不符)【文言文参考译文】品德美好的人认为得志是自己的可贵(的体现),资质优秀的人认为扬名是自己的才能(的证明)。凭什么这么说呢?豫章,是天下闻名的木材,生长在深山的溪谷旁边。它生长在那里,它就是大山中众多树木尊奉的领袖;伐倒它做成器具,它就可以成为用以万世传承的祭器。它们凭借江河的这样的水道到达京城,借助斧头等工具的作用而展现自身的花纹与颜色。没有油脂浸润但仍有光泽生发,没有雕刻描摹但仍有色彩花纹出现。假若因为关山重重,又受山坡的阻碍而不能来到尘世,就会前功
35、尽弃美德消亡,树干也会腐烂枯死,可能都比不上倒在路旁的干枯的杨树。德美相通、才力相念的同一样事物,一种情形下变得枯槁而被废弃,一种情形下成为了庙堂里的贵重祭器,这就是得志与不得志的区别呀!人也是这样。那些处身偏远、手扶犁耜的民众,就有人怀有不可以拘束的才华,具有大禹、皋陶一样的美德,他们将法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内心保存着经历万世而传承下来的治国方略;但是他们没有被世俗所接纳,因为没有推荐并使他们得志的人。那些公卿子弟以及贵胄外戚的亲朋党羽,即使没有过人的才能,但是他们处身位尊权重的环境,有能力突出的人辅助他们获得成功,又有众多的人为他们掩饰缺点,因此没有不得志的。以前扁鹊住在宋国,得罪了宋君
36、,逃亡到卫国。卫国有一个人病得快要死了,扁鹊赶到那人家里,打算为他治病。病人的父亲对扁鹊说:“大家都说我儿子病得很重,所以我要替他延请高明的医生来诊治,这病不是你所能治的。”病人的父亲拒绝了扁鹊,延请通灵的巫师祈求赐福祈祷保全性命,病人最终还是死了,因为所谓的通灵巫师并不能医治这种病。扁鹊是天下高明的医生,却不能在为人治病上胜过巫师而得到任用,这就是能否为人所知的区别呀。所以事情一味想要最好的就会失去近在眼前的机会,明明想要广为包罗结果却又在一些不显眼的环节上不断失去,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啊!人就没有不知道善是好的,恶是坏的;没有不知道学习询问对自身有益,而懒惰嬉戏对事情没有补益。但是做事的人欲望
37、放任过度,那么这样的人就无法胜任自己的追求了。人君没有不知道寻求贤才来帮助自己,亲近贤才来辅佐自己的。但是圣贤之士有时是隐居在乡野、不参与国家的事务的人。如果那些耳目之臣不能躬身明察民间的实情,那么耳目闭塞的指责就会回传给人君;如果耳目闭塞的指责回传给人君,那么忠贤之士就会被遗弃在民间(得不到任用)。如果忠贤之士没有被任用,那么朝堂之中就会出现奸佞的集团;如果朝堂之中出现了奸佞的集团,那么各位臣下就不会忠于人君;如果各位臣下不去忠于人君,那么人君就不能明了下面的情况;而人君不能明了下面的情况,这就是天下覆亡的原因所在啊。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戏曲既
38、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_)。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
39、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7. 下列在中文括号内补写的豫剧,最恰当的一项是A. 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 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 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 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18. 一次填
40、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寿终正寝 名噪一时 兼容并蓄 照猫画虎B. 无疾而终 名垂青史 兼容并蓄 按图索骥C. 寿终正寝 名垂青史 博采众长 照猫画虎D. 无疾而终 名噪一时 博采众长 按图索骥19.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C. 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 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
41、才能探索出一条能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参考答案:17. C 18. C 19. B【17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语句的连贯性,本题采取从文中抽取一句话的方式来考查,这就要求考生要关注前后的语境,要求语气以及主语的一致性、语意的连贯性,还要关注前后内容句式的对称性。本题中,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前面说“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后面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可见强调的是中国戏曲艺术缺乏创新精神,故应从“创新精神”的角度入手,而AB两项强调的是“当代戏曲的发展”,语意与上文连贯性不强,且重点偏移
42、,因此排除AB;再从语言表达的简洁性角度来看,CD两项的意思接近,但D项的表述过于啰嗦,故可以排除D项,应选C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依次填入文章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这是考查成语的辨析运用。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辨析两个成语的侧重点、情感色彩、使用对象,还要关注句子的语境。“寿终正寝”,原指老死在家里。现比喻事物的灭亡。“寿终”,年纪很大才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房。“无疾而终”,没有病就死了,是死亡的一种最高境界。比喻事物未受外力干扰就自行消灭了,即事情的发展最终走入末路,没有任何结果。第一处,说的是“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就在数百
43、年前就消失了,“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就是“疾”,故使用“寿终正寝”。“名噪一时”,意思是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垂青史”,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名声永留史册。第二处,从句意来看,句中是说名声永留史册的“京剧名伶”,故应使用“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博采众长”,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第三处,从后面“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知,应是说梅兰芳采纳众人的长处优点,应使用“博采众长”。“照猫画虎”,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按图索骥”,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比喻墨守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