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北省衡水市留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328103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留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留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留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留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河北省衡水市留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衡水市留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

2、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如果他想到“推

3、”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1下列句子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僧推月下门”与“僧敲月下门”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区别,更有着意境上的不同,这两种意境,不好用高下来评判,而要看写诗的人想表现哪一种意境。B贾岛不可能是单单拿不准“推”和“敲”两个字,而应该是拿不准两种意境哪一个更与全诗相一致。C分析韩愈改诗的这个句子,用来说明意境一变,文字就要跟着变。D贾岛是个有一定成就的诗人,他不可能心里想着“推”而下个“敲”字,或想到“敲

4、”而下个“推”字。2从作者的观点看,“推”和“敲”在意境上有何区别,为什么作者认为“推”比“敲”好? 3.本文以“推敲”典故为例,所要论证的论点是 参考答案:1.A2.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推:月夜访友热闹场合。“推”与全诗的意境更调和。3.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亲近泥土王充闾游子归来,原都是为着寻觅,有所追怀的,更何况在这冷露清秋时节,在这忽而霏霏、忽而潇潇、忽而滂沱的秋雨里。此情此境,无疑是触发忆念与遐思的一种酵母剂。带着深沉的凉意,荒疏的逸趣,它使望中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了。“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面对着熟悉而

5、又陌生的一切,我忆起了“弃我去者不可留”的悠悠岁月,忆起了童年,忆起了母亲,默诵着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爱得深沉的土地,闪烁着绚烂的妖冶。庄子?在宥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但是,我的恋土情结的形成,却并非来自书本,而是自小由母亲灌输的。母亲郑而重之地告诉我,人是用泥土制造出来的。这个胎里带来的根基,使得人一辈子都要和泥土打交道。土里刨食,土里找水,土里扎根。最后,到了脚尖朝上,辫子翘起的那一天,又复归于泥土之中。母亲说,不亲近泥土,人是长不大的。许是为了让我快快长大吧,从落生那天起

6、,母亲就叫我亲近泥土不是用布块来包裹,而是把我直接摊放在烧得滚热、铺满细沙的土炕上,身上随便搭一块干净的布片。到了能够在地上跑了跳了,我就成了地地道道的泥孩儿。泥土伴着童年,连着童心,滋润着摇曳多姿的生命。可以说,我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泥土中摔打过来的。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也就割断了同滚烫的泥土相依相偎的脐带,成了虽有固定居所却安顿不了心灵的形而上的飘泊者。整天生活在高楼狭巷之中,目光为霓虹灯之类的奇光异彩所眩惑,身心被十丈埃尘和无所不在的噪声污染着,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真是从心底里渴望着接近原生状态,从大自然身上获取一种性灵的滋养,使眼睛和心灵得到一番净化。从格致意义上来

7、说,泥土对我有另外的含义。也许,泥土是人类最后据守的一个魂萦梦绕的故乡了。纵使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她的身边,也应在有生之年,把这一方胜境好好珍藏,埋在心灵深处;并经常跟这个记忆中的“故乡”作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从多重意义、多个视角上对她作深入的品味与体察;通过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梦幻般模糊的痕迹;并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达到一种情感的体认,一种审美意义的回应:把被遮蔽的东西豁然敞开,把那本已模糊、漫漶的旧日情怀,以生动鲜活的“图式化外观”展现出来,烙印在心灵的屏幕之上。泥土饱藏着开拓和创造的无穷潜力。当东风吹拂大地时,泥土便睁开矇眬的睡眼,充满着柔情蜜意,慢慢地舒展腰肢,以一种天生的母性亲和力,为

8、人们奉献出源源不竭的财富。我想,只要在泥途里久久地凝神伫立,大自然便会把它那无限的潜力,聚集到我们的脚下,然后像气流一样,通过经络慢慢地升腾到人们的胸间、发际,遍布全身。14“带着深沉的凉意,荒疏的逸趣,它使望中的一切都变得有情有意了”,句中“凉意”一词的含义?(6分)15本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爱得深沉的土地,闪烁着绚烂的妖冶”,止于“使眼睛和心灵得到一番净化”;该部分的大意是:(5分)答:16第段中说“生命在远离自然的自我异化中逐渐地萎缩”,从本段来看,作者的生命为什么会萎缩?(5分)答:萎缩的因:17在作者看来“没有条件长期厮守”在泥土身边的人,怎样才能达到对故乡最高水

9、平的热爱结合第段的内容分条概括作答。(6分)答:参考答案:14冷露清秋时节感到天气很凉,游子回乡时一种断肠的心境。(共4分,2个得分点:一是自然节令的凉,一是对故乡心理感受上的凉。意合即可,每点2分)15回忆了童年与泥土的亲密,述说了长大后离开泥土的失落,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由衷赞颂和崇高敬意。(共4分,2个得分点,意合即可。)16一是作者离开家乡后脐带被割断,没了养料;二是心灵受到了污染。(共4分,2个得分点,意合即可。)17(1)要把泥土珍藏在心灵深处。(2)要经常跟泥土作倾心、惬意的情感交流。(3)要搜寻、打捞那些业已模糊的内容。(4)要发挥审美创造的潜能。(每点1分,四点全对给5分,意合

10、即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比兴和程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表现手法。比兴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如果文艺作品描摹的对象是“物”,但真正表达的内容却是人,即以物喻人、缘物寄情,这就是比兴。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中,比兴手法被巧妙地用来表现自然中人的情感寄寓。在中国绘画史上,山水画、花鸟画的数量和质量都占有绝对优势,这恰恰反映了画家借山水花鸟咏志抒情的倾向,也反映了比兴手法的作用和地位。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静物画有很大区别,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前者使用了比兴手法,而后者则无比兴。西方画家笔下的田园风光是一种写实,画一些人物也是为了反映田园生活;中国画家则借山水表达志趣。至

11、于花鸟画与静物画更是相差甚远。西方静物画多是描绘生活用品、水果、动物标本、瓶花等,较少有活的动物,基本上还是写实、摹真。而中国的花鸟画则完全不同。首先,花鸟画描绘的是活的动植物;其次,是选择具有某些典型特征的花鸟进行比兴。如北宋宫廷花鸟画多选择华贵富丽的牡丹、芙蓉等,民间花鸟画则多带有吉祥的含义。由于自然界中花鸟种类繁多又各具特色,非常适合用于比兴,因此中国传统绘画中以花鸟居多,远远超过了山水画和人物画。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喜爱的是梅兰竹菊“四君子”,它们分明是画家本身思想和人格的化身。古代文人画“四君子”常用一个“写”字,如写梅、写竹、写兰、写菊,宗旨在于言志抒怀。可以说,中国古代画家利用了比兴

12、这种中国特有的手法,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地,其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远远超出了山水花鸟的自然形象本身。中国传统绘画讲求高度概括,于是形成了程式这一表现手法。画家根据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对生活长期的提炼和积淀,形成了一套相对稳定的表现技法,用以描绘同一类或相似的事物,这就是绘画的程式。中国传统绘画对程式的运用远远超出西方绘画,这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如线条的运用、画面的布局、色彩的配置,都有一定的程式;人物画的各种描法、山水画的各种皴法、花鸟画的各种勾法点法,都有严格的规范,而且这些程式、规范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着。程式化使得艺术语言更加概括。画家在写梅兰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

13、无女不成梅”和“凤眼”,画竹叶则采用了“介”字和“个”字形。程式化也十分适合于“写意”而达到“神似”。例如画树,要求“松皮如鳞”、“柏皮缠身”;树叶则有梅花点、胡椒点等。掌握了这些程式,在画树时就不必完全依它的实际枝叶形状去刻画,而是选用某种适宜的方法概括表现出来即可。这种程式的运用,当然不是为了摹真,但可达到“似与不似之间”。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创造,它增强了中国画的形式感和民族性。程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用程式概括并充分表达内容,又以内容来丰富和发展程式,使二者达到高度统一。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创造了程式,而程式的运用又恰当地表达了写意。(节选自颜锋中国绘画传统与人文精神

14、初探有删改)6关于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画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静物画有很大区别的原因就是后者没有运用比兴手法。B中国传统山水画里的山水是画家咏志抒情的载体,西方风景画里的田园风光则是画家的一种写实。C中国花鸟画描绘的是活的动植物;西方静物画描绘的则是生活用品、水果等静物,较少有活的动物。D中国传统绘画讲求高度概括,绘画里常常出现程式化的表现手法,这种运用远远超出了西方绘画。7下列对“绘画的程式”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绘画的程式是中国传统画家在描绘不同类事物时采用的一套相对稳定的表现技法,它体现了画家对形式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B从线条的

15、运用、画面的布局、色彩的配置等到各种描法、皴法、勾法点法等,中国传统绘画都有一套严格的不能突破的规范和程式。C掌握了画树的程式,中国传统画家在画树时就不必依树的实际枝叶的形状去刻画,因为中国画运用某种程式,目的不是为了摹真。D程式化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创造,可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创造了程式,而传统画在运用程式的同时又恰当地表达了写意。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兴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其目的在于以物喻人、缘物寄情。在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中,它被巧妙地用来表现自然中人的情感寄寓。B中国传统绘画中,山水画、花鸟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花鸟画的数量又远超山水画,原因是自然界中花鸟

16、种类多又各具特色,适合运用比兴。 C“无女不成梅”“凤眼”和“介”字“个”字形等程式化画法,使得梅兰竹菊“四君子”特征鲜明,所以古代画“四君子”不叫“画”而叫“写”。D程式化增强了中国画的形式感和民族性,但程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既要用程式概括并充分表达内容,又要以内容来丰富和发展程式。参考答案:6.A7.D8.C6.【试题分析】题干问“关于中国传统绘画和西方画的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A项,“原因就是”错,原文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

17、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选项A是针对第三段设置,文章里说“中国传统山水画、花鸟画与西方风景画、静物画有很大区别,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前者使用了比兴手法,而后者则 无比兴”。7.【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比如本题A项,“不同类事物”应为“同一类或相似的事物

18、”,B项,“不能突破”错,原文说“这些程式、规范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着”,结尾也说要“以内容来丰富和发展程式”;C项,原文是“不必完全依它的实际枝叶的形状去刻画”。8.【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C 强加因果。【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比如选项C,文章第六段的表述是“画家在写梅兰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无女不成梅和凤眼,

19、画竹叶则采用了介字和个字形。程式化也十分适合于写意而达到神似”。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沈亮,字道明,清操好学,善属文。未弱冠,州辟从事。会稽太守孟顗(顗:y)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时三吴水淹,谷贵民饥,刺史彭城王义康使立议以救民急,亮议曰:“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又缘淮岁丰,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可析其估赋,仍就交市,三吴饥民,即以贷给,使强壮转运,以赡老弱。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

20、”即并施行。襄阳地接边关,江左来未有皇子重镇。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为抚军将军、雍州刺史。以旧宛比接二关,咫尺崤、陕,盖襄阳之北捍,且表里强蛮,盘带疆场。以亮为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蛮畏服,皆纳赋调,有数村狡猾,亮悉诛之。遣吏巡行诸县,孤寡老疾不能自存者,皆就蠲(蠲:jun,免除)养。耆年老齿,岁时有饩。时儒学崇建,亮开置庠序,训授生徒。郡界有古时石堨(堨:,堰),芜废岁久,亮籤世祖修治之,曰:“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而芜决稍积,久废其利,凡管所见,谓宜创立。”世祖许之。又修治马人陂,民获其利。在任四年,迁南谯王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诞镇襄阳,复为后军中兵,领义成太守。亮莅官清

21、约,为太祖所嘉,赐以车马服玩,前后累积,每远方贡献绝国勋器,辄班赉焉,又赐书二千卷。二十七年,卒官,时年四十七。(选自宋书列传卷一百10. 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B. 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C. 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D. 宜班下所在/隐其虚实/令积蓄之家/听留一年储/余皆勒使粜货/为制平价/此所谓常道行

22、于百世/权宜用于一时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辟,是汉代公卿或州郡自行任用掾属的制度。东汉时地方长官有权直接辟用士人。B. 耆年,即高年、老年人,古时称七十岁为“耆”,七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C.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职责之一是推行人伦教化。D. 太祖,古代开国之主、国家奠基者的特定庙号,是继承帝位的子孙对其的尊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沈亮为官尽责,直言进谏。会稽太守孟顗在郡里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B. 沈亮关注民生,妙策解困。三吴遭受水灾,

23、民生疾苦,沈亮提出打击投机营利行为、建立互市等建议,都被刺史采纳、施行。C. 沈亮治政威严,心怀仁爱。在治理边蛮时,沈亮果断诛杀奸猾之徒,令村民畏服;他爱护百姓,馈赠老者,兴办学校,教化风气。D. 沈亮为官清廉,深受器重。他为官清正廉洁,才能出众,得到皇帝肯定,多次担任要职,太祖还多次赏赐给他一些贵重的物品。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东土灾荒,民凋谷踊,富民蓄米,日成其价。(2)且酒有喉唇之利,而非餐饵所资,尤宜禁断,以息游费。参考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东边三吴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粮价一天天上涨。(2)况且酒不过是

24、喉咙唇舌获得享受之物,却不是进食必备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描写的是沈亮关于三吴水灾、粮价昂贵的献策,可以翻译为“朝廷应该命令下属,查明贫富的虚实情况,命令广有积蓄的富户,允许他们留下一年的储粮,其余粮食都要卖出来,从而稳定粮食价格,这是可推行于千百年间的好方法,暂时适宜用于这一个时期”。第一,

25、根据语意,“所在”是“班下”的宾语,两者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A、C两项。第二,根据语意,“余”在文中指“余下的粮食”,作“皆勒使粜货”的主语,两者之间不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进行作答。B项,“古时称七十岁为耆,七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错误,古时称六十岁为“耆”,六十岁以上可称为“耆年”。故选B。【

26、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有两处错误,一是“沈亮检举弹劾他,因此被罢官”错误,原文“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不法,亮纠劾免官”的意思是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孟顗被罢免官职,可知被罢官的不是沈亮而是孟顗;二是“后沈亮因直言灾异现象而遭贬”错误,原文是“又言灾异,转西曹主簿”,意思是沈亮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其中“转”指改换任地或转换官职,并不一定是贬职。故选A。【

27、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1)翻译时注意得分点:“灾荒”,名词作动词,发生灾荒;“凋”,凋敝;“踊”,高涨;“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成”,动词使动用法,使上涨;“其”,代词,这样。(2)翻译时注意得分点:“且”,况且;“利”,好处,此处指获得享

28、受;“餐饵所资”,进食必备的东西;“宜”,应该;“息”,停止、杜绝;“游费”,游资交易。【点睛】文言文翻译方法: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

29、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3、增强文言功底,培养文言语感。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

30、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参考译文:沈亮,字道明,节操清廉,笃思好学,擅长写作。未成年时,本州便征召他担任从事一职。会稽太守孟顗在郡中不守法纪,沈亮检举弹劾他,孟顗被罢免官职,沈亮又上书陈说天文地理的灾难异常现象,转任西曹主簿。当时三吴发生水灾,粮价昂贵,百姓饥饿

31、。刺史彭城王刘义康吩咐部属献计献策,解决百姓的疾苦,沈亮献策说:“东边三吴发生灾荒,民生凋敝,粮价高涨,富人屯积粮食,使价格一天天上涨。朝廷应该命令下属,查明贫富的虚实情况,命令广有积蓄的富户,允许他们留下一年的储粮,其余粮食都要卖出来,从而稳定粮食价格,这是可推行于千百年间的好方法,暂时适宜用于这一个时期。另外,因为淮河流域今年丰收,城镇富裕,土地肥沃,麦子已经丰收,粟米也将成熟,可以分出一部分抵税,在互市交换,凡是三吴的饥民,就借贷给他们钱财,让强壮劳力转运粮食,来赡养年老衰弱的人。酒不过是喉咙唇舌的享受之物,却不是必须进食的东西,尤其应该禁止,杜绝投机营利的行为。”他的这些建议立即都被采

32、纳实行。襄阳与边关相接,从江左建制以来,从未有皇子出镇此州。元嘉二十二年,世祖出外担任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因为老宛城近邻两关,与崤山陕县相隔很近,是襄阳北边的屏障,加上这一带内外都有强蛮之人,盘踞边疆之上。世祖任命沈亮担任南阳太守,加扬武将军。边区强蛮之人非常敬畏佩服沈亮,都积极缴纳赋税,有几个村的村民非常狡猾,沈亮将他们全部杀死。他又派遣官员巡视各县,对不能养活自己的孤寡衰病者,官府都免除他们的赋税并施以救济。他对年老者,每年都有馈赠。当时儒学兴盛,沈亮开办学校,收学生授课教化。郡内有个古时石堰,年久荒芜,沈亮上告高祖请加以修制,他说:“我看到本郡境内有旧石堰,那一带土地肥沃,确是一块宝地,

33、但是荒废太久无人耕耘,我的意见,是应加以重新改造。”世祖同意了沈亮的建议。沈亮又修造马人陂,当地人民获得很大好处。他任期四年,升任南谯王刘义宣司空中兵参军。随王刘诞镇守襄阳时,沈亮再当后军中兵,兼任义成太守。沈亮做官清正廉洁,很受太祖称赞,太祖赐给他车马玩具服装,前后无数,每有远方贡献稀奇器物,也赐一些给他,另外又赐给沈亮二千卷书籍。二十七年,沈亮在任上去世,当年四十七岁。5. 文言文材料阅读题盖文止乎达而达外无文原六艺而等于万代旨其蔽之哉彼所指离不离者抑末耳。在昭明固云“老、庄、管、晏之书,以意为宗,不以文为本”者,无庸进退之也。若长公者,非其亚耶?藉令起昭明以进退其文,吾知难乎为政矣。则不

34、佞是役也,盖不徒以先大夫之成命在。(明?茅维宋苏文忠公全集序)26. 用斜线“/”给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4处)27. “六艺”是指诗书_28. 请根据文意概括萧统昭明文选的选文标准。(不超过10个字)参考答案:26. 盖文止乎达/而达外无文/原六艺而等于万代/旨其蔽之哉/彼所指离不离者抑末耳 27. (1). 礼 (2). 易 (3). 乐 (4). 春秋 28. 重意而不重文(以意为本,不重文采)【2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

35、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盖文止乎达,而达外无文。原六艺而等于万代,旨其蔽之哉。彼所指离不离者抑末耳”,这段话是说“文章达到顺畅境界就够了,顺畅之外就没有文章了。推此源于六艺而适用于万世万代,这个宗旨如今已经被遮蔽了。他们所指的离不离也就是舍本逐末了”,圈出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如“文”“六艺”“万代”“旨”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断句,如前面说“文止乎达”,后面说“而达外无文”,这两句之间要断开;“原”这里是“推究”的意思,动词作谓语主语省略,其前断句;“旨”“彼”都是作主语,其前分别断句。【2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

36、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六艺是指诗书”,这是考查六艺的内容,题干已经给出了两个,即诗书,考生只需写成另外四个即可。“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考生可以根据给出的两个明确本题考查的是后者,即六经。明确了这一点后,基本就没有问题了。【2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段意思,概括文章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文意概括萧统昭明文选的选文标准”,考生要先分析语段讲述了哪些内容,然后圈出相关的文字,最后进行概括。考生可以找到“在昭明固云老、庄、管、晏之书,以意为宗,不以文为本者”这句话,理解“以意为宗

37、,不以文为本”的意思,这句话是说“把思想作为根本,而不把文辞作为主”,由此可知,昭明文选的选文标准是“重意而不重文”,即“以意为本,不重文采”,同时考生还要注意题干对字数的要求。【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

38、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

39、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参考译文:文章达到顺畅境界就够了,

40、顺畅之外就没有文章了。推此源于六艺而适用于万世万代,这个宗旨如今已经被遮蔽了他们所指的“离不离”也就是舍本逐末了。昭明文选里坚持认为“老子庄子管子晏子这些书,把思想作为根本,而不把文辞作为主”,是指不必增添或删减其言辞。像长公(苏轼)这样的人,不就是位于其后吗?假使让昭明(太子)来修改他的文章,我知道他(昭明大子)也很难做得恰如其分的。那么不才我做此事,大盖不仅仅因为有先父茅坤已作出的决定在身了(不能辜负先父在世时的嘱托)。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

41、之,比之郇越。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

42、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任之以一方之事。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节选自三国志)【注】郇越:古代的贤者。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 足:充足;足够B. 州里高之,比之郇越 高:尊崇;敬重C. 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 顾:访问;拜访D. 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 寻:不久5.对文中画波

43、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B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C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D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温恢很有远见。他能够准确地判断出曹仁将要受到关羽的攻击而提醒兖州刺史,后来果如他所料。B温恢很有军事谋略。曹操曾经对自己的手下说,遇到事情可以多和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44、C温恢一向乐善好施,家里很是富有,但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D温恢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的用意,所以给裴潜提建议,让他加快行程,裴潜接受了他的建议,所以,没有受到责罚。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5分)译文:(2)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5分)译文:参考答案:【参考译文】温恢字曼基,是太原郡祁县人。父亲温恕,任涿郡太守,去世的时候,温恢十五岁,送丧回乡,家里十分富有。温恢说:“世上刚刚开始大乱,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一下子把家财全部散出给自己宗族的人,帮助他们振兴家业。州里认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里的先贤郇越

45、相比。温恢被推举为孝廉,作过廪丘县长,鄢陵、广川县的县令,彭城、鲁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对他有好评。又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扬州刺史。太祖曹操对他说:“我非常愿意让您在我身边做事,但又认为扬州的事情更为重要。尚书上说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大臣如果良好,那么诸事都会安宁。是不是需要让蒋济来担任治中辅助您呢?”当时蒋济正任丹杨太守,于是便下令让他回到扬州。曹操又对将军张辽、乐进等人说:“扬州刺史温恢通晓军事,进退要和他共同商议。”建安二十四年(219),孙权统兵攻打合肥。那时候各州都屯兵守卫,温恢对兖州刺史裴潜说:“这里虽然有贼兵,但还构不成威胁,所害怕的是曹仁的征南部队遭遇变故。现在洪水已经来了,而曹仁

46、让孤军深入敌境没有防备。关羽骁勇善战,率领精锐部队,借着地利进攻,一定会造成祸害。”后来果然有水淹樊城的事。朝廷下诏书征召裴潜以及豫州刺史吕贡等人,裴潜等人拖延不动。温恢秘密地对裴潜说:“这一定是襄阳危急,要让你们赶去支援。之所以没有大张旗鼓急着让你们聚集,是因为朝廷不愿惊动远处的部队。一两天内一定会有密书催促你们上路,张辽等人也会被召去援助,他们一向知道魏王的心思,一定会后召先到,您可就要受责备了!”裴潜听从了温恢的话,放弃了辎重,让部下改换轻装迅速出发。果然接到了催促进军的命令,张辽等人不久也分别被征召,完全像温恢所预料的那样。魏文帝即位,用温恢为侍中,又出京担任魏郡太守。过了几年,升任凉州刺史,又持着朝廷的节钺领受护羌校尉的职务,赴任途中病死,死时四十五岁。文帝发布诏书说:“温恢有支撑社稷的素质,为先帝做事,劳苦功高;为朕办事,能够忠于王室,所以把万里以外的重任委托给他,让他执掌一个方面的大事。为何不能寿终正寝,我非常悲痛!”文帝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