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泉州市晋江三民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张居正禁毁书院及对荆州地区明代书院的影响有明一代,政府四次封闭禁毁全国书院:第一次是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第二次是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第三次是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第四次是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在国学空虚、地方官学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嘉靖年间在两年内连续两次禁毁书院,但书院在当时的影响很大,声望很高,屡禁不止。万历野获编上说:“虽世宗力禁,而不能止。”不仅如此,官方越禁,民间越办,所以明代书
2、院,反以嘉靖年间为最多。明代第三次禁毁书院,是在万历七年张居正执政时。万历元年张居正在与首辅高拱的斗争中,依靠太监冯保作为内应,驱逐高拱,取得了首辅的职位。获得相位后,在政治、财政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围绕教育问题,张居正也实行了一些改革,他尤其以重实学为念,他对空谈之风十分反感,他认为经书是圣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士人只要倾心经书就可以服务于强国安民、立身处世,“何必别标门户,聚党空谈”。在他看来,“聚党空谈”势必将大批士人的精力浪费在门户之争上,从而影响他们探究经邦治世之学。所以他在1575年(万历三年)号召提学官督促教官、生员,“务将平昔所习经书义理,着实讲求,躬行实践
3、,以需他日之用”,而不许另建书院,“群聚徒党,及号召地方游食无行之徒,空谈废业”,如有违反,则提学官和聚党者都要受到处分和责罚。由此可见,张居正当政之初,由于崇尚敦本务实的学术思想和出于改革对大量治世之才的需要,他主张恢复学校教育在重振国家中的主导地位,统一全国教育的形式与目标,而当时各地书院遍设、讲会日举的局面无疑是这种努力的巨大障碍。其二,张居正的改革,其措施无可避免地损及许多富豪权贵、士大夫的政治利益和物质利益,尤其是推行均平赋役,更是开罪了一大批官僚地主。正如后来顾炎武所说的:“其改革是利于下而不利于上,利于编氓而不利于士大夫。”因而招致了统治阵营中相当一批人的激烈反对。这批反对者或在
4、中央唆使言官上疏,或在地方利用书院讲学,对张本人及其推行政策进行抨击,所以他的指令并未完全执行。面对书院讲学行为的禁而不止,引起张居正极大愤怒和不安。于是对书院,必欲禁而毁之而后快。遂断然于万历七年正月“诏毁天下书院,自应天府以下,凡六十四处,尽改为公廨”。张居正禁毁书院对荆州地区书院的影响,由于资料有限,当时的地方志中并未明确记载,但我们从后朝的地方志中,则隐若可见。在张居正正式表态反对建书院之时(万历三年),监利大观书院新建。在张居正的故乡江陵县,江陵龙山书院的废兴与张居正有一定关系。据江陵县志载:“龙山书院,在城东察院前,旧射圃也。嘉靖三年置。江陵(张居正籍贯)建第取土于此,事变宅废。书
5、院之基,即捧日楼台(今荆州城张居正故居内)也。”明张应宗重修龙山书院碑记也载:“江陵龙山书院,其址始为城东射圃,后为文忠公(张居正谥号)捧日楼台。百年来,故址几不可辨。”从以上材料可知,张居正禁毁书院对江陵龙山书院多少是有影响的。从根本上说,张居正禁毁书院并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目的,这不仅是由于地方书院创办的社会力量很大,还由于人们对他独断专权、安插亲信、培植个人势力及科举不公、舞弊成风的行为有所反感,致使下层社会舆论都倾向于保护书院。随着张居正在万历十年卒去,被压抑十年的政治环境变得相对宽松,给书院的复兴创造了有利条件。6下列对张居正禁毁书院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居正在教育问题上重实
6、学,反感空谈学风。他认为经书是圣贤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士人只应倾心经书,探究经邦治世之学。B当时各地书院遍设、讲会日举。这种局面阻碍了张居正恢复学校教育在重振国家中的主导地位、统一全国教育的形式与目标的努力。C张居正的改革招致了统治阵营中部分人的激烈反对。这批反对者在地方利用书院讲学,抨击朝政,使张居正的指令不能完全执行。D荆州府的江陵龙山书院建于嘉靖三年,位于张居正故居旁。张居正毁书院后,就可以把龙山书院旧址纳入宅第范围,修建捧日楼台。7关于张居正禁毁书院的影响,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张居正禁毁书院对反对空谈学风、崇尚敦本务实的学术思想,重整学校教育,培养治世之才具有积极意义。 B
7、张居正在1575年(万历三年)正式表态不许另建书院,而正是在这一年新建的监利大观书院受到了影响。C明朝于万历七年正月“诏毁天下书院”,建于嘉靖三年的江陵龙山书院被废弃,遗址百年后几不可辨。D张居正对书院必欲禁而毁之而后快,但是下层社会舆论都倾向于保护书院而使张居正所期望的目的没有达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明代书院是官方越禁,民间越办。明代第三次禁毁书院是在张居正执政时,在他死后,书院的复兴有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B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各地书院“别标门户,聚党空谈”将大批士人的精力浪费在门户之争上,培养不出有用之才。 C张居正的改革损及许多富豪权贵、士大夫的政治利益和物
8、质利益,招致了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士大夫的激烈反对。D张居正勾结太监、独断专权、安插亲信、培植个人势力,执政期间科举不公、舞弊成风,其各项改革均无成效。参考答案:6.D7D(以偏概全。“下层社会舆论都倾向于保护书院”只是一个原因,不是全部原因。)8A(B.“别标门户,聚党空谈势必将大批士人的精力浪费在门户之争上”是张居正的个人看法。C.无中生有,顾炎武只是分析了张居正改革被部分人反对的原因。D.文中第二段说张居正“在政治、财政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3小题,9分)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何光沪(1)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
9、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2)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3)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
10、狭隘理智的信仰!(5)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真心答应过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是“有毛病”!(6)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7)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8)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
11、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9)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内心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薄弱的条件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10)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称。(11)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
12、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13)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9第(6)段中“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由于我们的人心太长时间偏向广义的理性,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很难。 B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C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就会被误解。D在一
13、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10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所说的“中国人需要的信仰”的是( )A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B这种信仰超越于狭隘理智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C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D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可以信“天”,也可以信“宗教”。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是“狭义的理性”的三大特点。B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这是产生道
14、德腐败的根源。C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最高要求与法律连接起来,又要使人们通过信仰来达到道德最低境界。D纵观古今,结论就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参考答案:9D(A项原因错误,B项前后句应为必要条件,C项过于肯定)10D(文章第三段均含有A、B、C的内容,D在文中不属于“信仰”的范畴。)11C(C项偷换概念。原文第七段为“道德的最低要求”,选项中换成了“道德的最高要求”;“道德的最高境界”换成了“道德的最低境界”。)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提出“轴心时代”的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500年
15、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已经成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在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基础上的一次新的飞跃。据此,我们也许可以说,将有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出现。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里,各民族、各国家在其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会要求发展其自身的文化,因而经济全球化将有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新轴心时代和前一个轴心时代不同,新的轴心时代必须是在互相影响中发展的。前一个轴心时代,虽然提出了问题,可都是独立提出来的。中国讲的天下,就是中国了解的天下,希腊文化也没有考虑到还
16、有一个中国,还有一个印度。而且,那时候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吸收印度的东西很多,相应地,印度吸收中国的东西非常少。这实际上是个文化单向传播的问题,原因是中国的文化比较有包容性。今天不一样了,任何一种文化,都得有全球意识。现在,每个国家都不仅仅是要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同时也在解决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当然,不能认为古代的问题到现在就没有意义了,古人提出的问题,有些到现在也没有解决。中国古代就提出的天人关系问题、古希腊提出的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关系问题,这些问题人类还要不断地解决下去。假如我们今天能够进入一个新轴心时代,各种文化之间一定是互相吸收的关系。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很可能形成若干个重要的文化区:
17、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和中东与北非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其他还有以色列和散在各地的犹太文化、南美文化、非洲文化等。这些文化必须好好考虑如何相处的问题。尤其是前四大文化所覆盖的人口都在10亿以上,一个文化消灭另一个文化没有可能,因为牵扯的人口太多了。最好是用中国的办法,在对话中相互理解,以求和而不同。我们有可能也有条件把西方的学说中国化,把中国思想加入西方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我们的有些思想可以给他们一些刺激,让它们去重新思考原来的问题。比如,西方长期存在的是主客二分法,我们不主张主客二分,而是主张天人合一,两者可以互补。(选自汤一介我们在面对一个怎样的孔子,有删改)1. 下列关于
18、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对人类关切的问题有独到的看法。B. 在前一个轴心时代,各个国家对自己以外的国家是缺乏了解的,各国的文化也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C. 新轴心时代和前一个轴心时代有很大的不同,新轴心时代强调互相影响,互相包容,互相吸收。D. 如果我们要进入新轴心时代,就必须使用中国的办法,因为中国文化比较有包容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第二段提出了新轴心时代的概念,在第三段阐述了新轴心时代与前一个轴心时代的不同。B.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新轴
19、心时代必须是在互相影响中发展的。C. 文章提出如果进入新轴心时代,各种文化之间一定是互相吸收的关系的观点。列举世界文化发展形成的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和中东与北非文化区,以色列和散在各地的犹太文化、南美文化、非洲文化等怎样解决如何相处的问题,来论证这一观点。D. 文章最后一段由新轴心时代各种文化的关系引出关于当代我国文化应该怎样发展的讨论。认为把西方学说中国化、把中国思想加入西方文化是有可能的、有条件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前一个轴心时代的基础上的一次新的飞跃,也许将会有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出现。B. 经济全球化将有利
20、于文化多元化发展,因为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会要求发展其自身的文化。C. 只有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的文化都有全球意识,并互相吸收,才有可能促成新轴心时代的到来。D. 新轴心时代到来后,世界文化一定会相互交融、互相促进,最终各国文化将达成统一。参考答案:1. C 2. C 3. D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文章第一段说的是“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几乎
21、同时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文中是“几乎同时”。B项,“各国的文化是独立的,互不影响的”错误。从文中来看,“中国吸收印度的东西很多”说明各国的文化并不独立,互不影响。D项,“就必须使用中国的办法”错误,“必须使用”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最好是用中国的办法”。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
22、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如A项,文中说
23、的是“几乎同时”,选项变成“同时”,故错误。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列举世界文化发展形成的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和中东与北非文化区,以色列和散在各地的犹太文化、南美文化、非洲文化等怎样解决如何相处的问题”错误,文章第五段说“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很可能形成若干个重要的文化区: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和中东与北非文化区(伊斯兰文化区),其他
24、还有以色列和散在各地的犹太文化、南美文化、非洲文化等”,由“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有可能形成若干个重要的文化区”可知,“欧美文化区、东亚文化区、南亚文化区”等还没有形成。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D项,“最终各国文化将达成统一”错误,从文中来看,各国文化不会达成统一。因为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好用中国的办法,
25、在对话中互相理解,以求和而不同”。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周泽字稺都,北海安丘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教授,门徒常数百人。建武末,辟大司马府,署议曹祭酒。数月,征试博士。中元元年,迁黾池令。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永平五年,迁右中郎将。十年,拜太常。泽果敢直言,数有据争。后北地太守廖信坐贪秽下狱,没入财产,显宗以信臧物班诸廉吏,唯泽及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特蒙赐焉。是时京师翕然,在位者咸自勉励。堪字子稺,河南缑氏人也。明经学,有志操,清白贞正,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取于人,以节介气勇自行。王莽末,兵革并起,宗族老弱在营保间,堪常力战陷敌
26、,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郡中咸服其义勇。建武中,仕郡县。公正廉洁,奉禄不及妻子,皆以供宾客。及为长吏,所在有迹,为吏人所敬仰。喜分明去就。尝为县令,谒府,趋步迟缓,门亭长谴堪御吏,堪便解印绶去,不之官。后复仕为左冯翊,坐遇下促急,司隶校尉举奏免官。数月,征为侍御史,再迁尚书令。永平十一年,拜光禄勋。堪清廉,果于从政,数有直言,多见纳用。十八年,以病乞身,为侍中骑都尉,卒于官。堪行类于泽,故京师号曰“二稺”。十二年,以泽行司徒事,如真。泽性简,忽威仪,颇失宰相之望。数月,复为太常。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当世疑其诡激。
27、时人为之语曰:“生世不谐,作太常妻,一岁三百六十日,三百五十九日斋。”十八年,拜侍中骑都尉。建初中致仕,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坐遇下促急 坐:因为B. 多见纳用 见:谒见C. 以泽行司徒事 行:兼摄(官职) D. 其妻哀泽老病 哀:怜悯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孙堪去就分明、有节操的一组是(3分) 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取于人 以节介气勇自行 奉禄不及妻子,皆以供宾客堪便解印绶去,不之官 清洁循行,尽敬宗庙 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泽年轻时很有学识
28、,曾隐居招收门徒传授学业,后来出仕为官。他为官清正廉洁,深受官吏和老百姓的敬重。B周泽果敢直言,曾多次与皇帝据理争论,后来被显宗没收了财产,因而京城安定,官员们都勉励自己。C孙堪公正廉洁,俸禄不花在妻子儿女身上,都供应了宾客。后任长吏,所到的地方都有好的政绩,为官吏百姓所敬重。D孙堪曾任县令,拜谒太守,因为行动稍缓,门亭长谴责他的御吏,于是孙堪便解下印绶离去,不去官府。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中元元年,迁黾池令。奉公克己,矜恤孤羸,吏人归爱之。 堪常力战陷敌,无所回避,数被创刃,宗族赖之,郡中咸服其义勇。 参考答案:4.B 见:被。 5.C 是周泽的节操,是
29、周泽的所为。6.B 显宗没收的是北地太守廖信的财产,且“京城安定,官员们都勉励自己”与前半句无因果关系。7(1)中元元年,(周泽)晋升为黾池令。(周泽)承受公命,克制自己,哀怜父母双亡的人,体恤瘦弱(的人),官吏和老百姓都归附敬重他。(2)孙堪曾经奋力作战攻克敌阵,(作战时)不躲避,多处负伤,宗族的人靠了他(才免于遇难),(于是)郡中人都折服于他的正义勇猛参考译文:周泽字稺都,是北海安丘人。年轻时学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教育后生,传授学业,门生经常(有)几百人。建武末年,(周泽)被征召为大司马,被委任为议曹祭酒。几个月后,被征召为试博士。中元元年,(周泽)晋升为黾池令。(周泽)承受公命,克制自己
30、,哀怜父母双亡的人,体恤瘦弱(的人),官吏和老百姓都归附敬重他。永平五年,(周泽)晋升为右中郎将。(永平)十年,(周泽)被授予太常的官职。 周泽果断敢行,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多次(与皇帝)据理争论。后来北地太守廖信因犯贪污罪被捕入狱,财产被没收,显宗拿廖信的赃物赏赐给廉洁的官吏,只有周泽和光禄勋孙堪、大司农常冲单独受到赏赐。那个时候京城安定,当官的人都勉励自己。 孙堪字子稺,是河南缑氏人。精通经学,有志向操守,操行纯洁、为人正直,爱惜士大夫,但是没有向别人索取过一丝一毫的东西,凭借气节独特、气概勇决自居。王莽末年,战争四起,(孙堪)全宗族无论老少都被卷入战事,孙堪曾经奋力作战攻克敌阵,(作战
31、时)不躲避,多处负伤,宗族的人靠了他(才免于遇难),(于是)郡中人都折服于他的正义勇猛。 建武中,在郡县做官。(孙堪)为官公正廉洁,俸禄不花在妻子儿女身上,都供应了宾客。后担任长吏,所到的地方都有好的政绩,被官吏百姓敬重。喜好、取舍分明。曾经担任县令,拜谒太守,行动(稍)缓慢,门亭长谴责孙堪的御吏,孙堪就解下印绶离去,不去官府。后又出仕任左冯翊,因对下属严酷,(被)司隶校尉上奏免了官职。过了几个月,(孙堪)被征召为侍御史,又晋升为尚书令。永平十一年,被授予光禄勋的官职。 孙堪(为官)清正廉洁,勇于做官,经常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大多数(意见)都被采纳了。(永平)十八年,(他)因病请求退职,
32、任侍中骑都尉,死于任上。孙堪的品行与周泽类似,所以京城(的人)称(他们)为“二稺”。 (永平)十二年,(朝廷)让周泽兼摄司徒(一职),等于实授。周泽生性(喜欢)简易,不重视庄重的容貌举止,很失宰相的声望。几个月后,又担任太常一职。为政清正廉洁、循规蹈矩,尽力敬奉宗庙。常常卧病于斋宫,他的妻子怜悯他衰老且有病,探视(他并)问(他)有什么不舒服。周泽非常生气,认为妻子触犯斋戒时的禁忌,就逮捕(她并)送到牢狱请罪。当时的人怀疑他(举止)怪异偏激、异于常情。当时的人为这件事编了一段话说:“生来不幸,做了太常的妻子,一年有三百六十天,三百五十九天都要斋戒。”永平十八年,(周泽)被授予侍中骑都尉一职。建初
33、中辞官,死在家里。5. 读短文完成2023题。(15分)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选自左传?僖公
34、二十四年20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外内弃之弃:厌弃 B不亦诬乎诬:荒谬C焉用文乎文:文饰,动词D以绵上为之田田:田地22.对介之推让禄一事的分析,最确切的一项是( )A本篇介之推不居功自傲的态度和在荣誉地位面前的谦让精神。B介母三次设问,表明她是一个关心儿子但并不愿违背儿子意愿的人。C本篇颂扬介之推母子不求赏赐,不图浮名的品行。D晋侯是个卑鄙小人,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2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下义其罪,上赏其奸。(2分)译文:_ _尤而效之,罪又甚焉。(2分)译文:_ _以志吾过,且旌善人。(2分)译文:_ _参考答案:20、D(“田”指祭田。6. 阅读下
35、列文段,完成79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7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
36、也 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一:专一8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吾尝终日而思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9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
37、,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参考答案:7A(“利”应该解释为“使走的快”)8D(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表示比较/介词,相当于“向”;B项,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代词,代它。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9C(“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略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 这位老红军每当回忆起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他把这些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子孙听,让
38、他们永远记住红军的伟大。B. 我们县“夕阳红”歌舞团的演员们虽然平均年龄为65岁,但他们个个风华正茂,精神矍铄。C. 你看他多么慷慨,对朋友多么讲义气啊!我们三个意气相投,共同为了理想而努力吧! D. 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
39、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意气相投: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浮想联翩:很多想象或感 想接连不断地涌出。风华正茂: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处用在老年人身上,不符合人物身份。故选B。8.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然而, _,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_。
40、参考答案:我们并不习惯给予 给予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益处【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第处,空格前是“然而”,表明空格内容和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应填与“与人玫瑰,手有余香”表意相反的内容;第处,空格处前是“总之”,表明空格处内容对上文的总结,上文主要谈“给予对身体健康的作用”,这应该就是空格处的主要内容。【点睛】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考生在解答此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话题要统一:首尾谈的是同一话题,中间也不应有所偏离
41、,没有岔开或暗换话题之处。注意照应、过渡:首尾要照应,过渡应有过渡性语句作为桥梁。顺序要合理:句间的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在安排上是合理的。逻辑顺序还体现在关联词语的合理使用上。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今天的发言只能代表我的个人观点,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当,敬请各位批评指正。B. 我们都是年轻人,但我们不怕任何压力和挑战,因为后生可畏,我们相信后来居上。C. 今年贵校组织的演讲活动是近年来最有意义的一次,我和沈校长一定会莅临指导的。D.
42、 令堂在家中经常教育我们,在任何地方一定要虚心学习,在任何时候都要清白做人。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然后根据句子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本题中,B项,“后生可畏”,青年人有更多的发展可能,令人期待,多是长辈说晚辈。句中是青年人自称,错误。C项,“莅临指导”使用不当,莅临特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句中用来说自己,不当。D项,“令堂”使用不当,“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敬辞,称对方的母亲。句中说的是自己的母亲,可以改为“家母”。A项,“指正”,谦逊用语,用
43、于请人对自己的意见或作品加以批评修正,使用正确,故选A项。【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
44、、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偏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 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 )。于是,
45、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 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 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的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以一把油纸伞演示了许仙、白娘子的那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2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正像诗人在雨巷里徘徊,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以一把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那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B. 正像诗人在雨巷里徘徊,苦苦等待的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以一把油纸伞演示了许仙、白娘子的那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C.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的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以一把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那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D.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怨怼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