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木头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8074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木头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木头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木头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木头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木头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木头凳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争吵两千年 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谜今古文经学之争是汉代始兴的儒学内部的一场派系斗争。作为学术发展不可缺少的备件之一,学术流派之争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耐人寻味的是,今古文经学之争却是旷日持久,长达两千余年,其范围也远远超出了学术论争。本文的“经”即指儒家经典部分,古老的经书内容深奥,主要靠经师的传授得以流传。由于讲授者对经书的理解各不相同,于是,便产生了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经学。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

2、行的隶书,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秦初,秦始皇实行愚民政策,大搞“焚书坑儒”,只有“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得以幸免,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将经过董仲舒改造过的儒家思想,作为官方认可的统治思想,可是,西汉流行的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而是靠幸存的经师口授相传,由习经生们记录下来,他们记录所用的文字便是西汉通行的隶书,属当时代的“今文”,故而这类经书被称之为今文经。从表面来看,今古文经学之争主要表现在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一般来讲,解经时,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今文学派竭力把经书和神学迷信相联系,特别在

3、西汉,今文经学家为迎合统治者的喜好,解经时喜欢掺杂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他们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把经书说得神乎其神,古文学派虽然还未能完全摆脱神学迷信的羁绊,但却反对讲灾异谶纬,注重实学。汉代的今古文学派之间的斗争非常尖锐。西汉时期,今文经学盛行,王莽改制失败后,东汉光武帝又废古文经倡今文经,但古文经仍在民间有相当的影响,随着今文经学研究的日渐走向繁琐,其影响也日益衰退。到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崛起发展,并压倒今文经学。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堪称大师级的古文经学家,值得一提的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他本是马融的高足,属古文经学派,但他不拘泥于师说,也兼通今文经,并善于吸收今文经学中的一些学说,从而使

4、古文经学更加完善,也使得古文经学最终压倒了今文经学。今文经学在西汉时期,受政府支持,属于官学。古文经则是“在野巨儒”的私学。古文经学也要想争为官学,以期取得与今文经学相对等的地位,从而打破今文经学家垄断学术乃至政治舞台的局面,这自然为今文经学家所不容。在这里,今古文经学之争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而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的延伸。东汉以后,今古文经学之争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起时伏。东汉至唐,基本上是古文经占据优势。宋代,以怀疑而著称的“宋学”兴起,宋学一反古文经学的训诂、传注传统,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这一时期,正统的古文经学告衰。明代,经学进一步衰落。清代前

5、期,古文经学复兴,至乾隆、嘉庆年间,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而达到全盛时期。嘉庆、他们吸取了汉代今文经学派主张改制的思想,极力提倡今文经学。随着清王朝的覆灭,长达道光年间,古文经学进入尾声,今文经学却又兴起。魏源、龚自珍及康有为等人主张变法,两千多年的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消亡。1、下列对今古文经学之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今古文经学之争是始兴于汉代的一场派系斗争,它在儒学内部进行,长达两千多年,终止于清王朝的覆灭。B、今古文经学之争表面上看,主要表现为文字及对经义的理解、解释的不同。今文经学注重阐述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则注重文字训诂。C、今文经学把经书说的神乎其神,解经时专

6、门喜欢讲谶纬灾异,生硬地把经学和阴阳五行相附会,用神学迷信羁绊人们,这种做法完全是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喜好。D、今古文经学之争发展到汉代,成为政治统治的需要在经学领域里的延伸,这已远远超过了正常的学术之争的范围。2、下列理解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所谓“经学”,就是以经书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儒家经典深奥,经师们在讲授时常常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传授,使得人们对经书的理解各有不同。B、“文”就是记载经典的文字,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经典多无旧典文本,靠经师口授相传,他们记载经书所用的文字,就是今文,之前的都是古文。C、今文经学在汉代属于官学,古文经学是私学,到了宋代,

7、一反古文经学训诂、传注传统,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的“宋学”取代了正统的古文经学。D、到了清代,魏源、龚自珍及康有为等人极力主张今文经学,他们吸取了其改制的思想,随着清王朝的覆灭,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消亡。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今古文经学之争旷日持久,如果只是学术流派之争,完全属于正常现象,但作为政治斗争,就值得我们对这段两千多年的历史进行反思,可见历史上的其他学术流派的争论现象的背后都有其政治因素。B、虽然著名经学大师郑玄不断完善古文经学,使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但在今古文经学之争中,两种学派也是不断相互借鉴吸收的。C、秦始皇当年大搞焚书坑儒,实

8、行愚民政策,才促成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诞生,所以说,是秦始皇造就了今文经学。D、今古文经学之争的进程中,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成的变化时起时伏,特别是嘉庆年间,随着乾嘉学派的出现,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产生了影响。参考答案: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命的留痕陆文夫一座半圮的石桥,一幢临河的危楼,一所破败的古宅,一条铺着石板的小街,一架伸入河中的石级这些历史无记载的陈迹,这些古老岁月漫不经心的洒落,如今都成了摄影家们的猎物,成了旅游者的追逐之地。人们在走向现代化的时候,为什么又回过头来重温那逝去的岁月?我们向往过西方的大桥,汽车的洪流,摩天的高楼,乡间的

9、别墅和那如茵的草地;我们把石桥、危楼、古宅、石级视为贫穷与落后。如今,国内的大城市和开发区,与西方的距离正在缩短,一样的高楼林立,汽车奔流,一望无际;那些新建的公寓楼、小别墅,明亮宽敞,设备齐全,冷热任意调节,真有点儿不知今夕是何夕。提前进入小康的人呀,可不知道为什么,在得到的同时却又感觉到失去了什么,而且越来越怀念那已经失去的、难以捉摸的一切。他们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甚至把大街上汽车的洪流视为洪水。旅游业兴起来了,人们花了钱去重温旧梦,去寻找石桥、危楼、古宅与石级,寻找那些“贫穷与落后”。人啊人,你到底想要什么呢?人们什么都想要,最想要而又最不可得的是韶华永驻,生命长存。现代化的高效、高

10、速、高产,使人们感到生命也在高速地旋转,像轻烟,似云团,被社会流行的风尚弄得动荡不定,四处漂浮,好像什么地方都去过了,却也好像什么地方都不曾停留。你走过的桥太多了,汽车驶上了水网地区的高速公路,风驰电掣,无数的桥在车轮下滚过,你感觉到了吗,记住了吗?有哪一座桥能在你的记忆中停留?是的,你知道那些现代化的桥,铁路桥、公路桥、斜拉桥、立交桥,所有的桥都似乎离你很近,也离你很远。可你还记得村头上的那座石桥吗?那桥栏的条石已经沉入河底,那桥头的石板已经陷落,涨水时要先涉水,后上桥,才能到达彼岸。每天上学的时候你都痴等在桥头,等着她像蝴蝶扑在你的肩上,然后轻轻地把她背上桥去那是属于你的桥,你那萌动的青春

11、永远停留在那里。诗人陆游在将就稽山土的时候,还忘不了沈园的那座石桥,“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你看见那危楼的长窗了吗?那窗户是岁月的屏幕,你也许曾经看见过一部人生的悲喜剧在那里上演过,至今回想起来还是不胜唏嘘。你也许什么也没有看见过,可你读过那首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在你的想象里昔日的翠楼就是眼下的危楼了。你也许会在窗下徘徊,想领略一下那游子归来的情趣。一座破败的古宅,那里面阴暗潮湿,和别墅不能比,连富起来的农民也不愿居住。那些参观的人也不想住在这里,他们只是想了解前人留下的故事,想象前人生活的画图。也许那大门前的铁环上曾经系过高头大

12、马,那门厅里曾经停过八抬花轿那铺着碎石的小街,也许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走过;那深入河中的石级,曾是妇女们的捣衣之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你可以在月光下顺着石级往上走,去倾听那历史的回声,去看那逝去的碧波石桥、危楼、古宅、小街、石级,那些历史随意的洒落,却是生命的永驻,历史的残留;是往事的图画,似乎把自己也画了进去。?你在现代化的城市中驱车而过,看见那摩天高楼上有无数的窗户,谁知道那里面是些什么;那一幢幢编着号码的住宅区,今天搬进一个住户,明天搬走一个住户,进进出出的都差不多;那四车道、六车道的柏油路,谁能讲得出有什么名人走过,好像谁都走过,留下了一溜烟,早就被风吹走。现代化意味着高速、方

13、便、舒适,到处留下的是时代的标志与科技的力量。人在巨大的物质力量的面前显得那么渺小,生命变成了群体。几千人造出一个软件,几亿人在一个软件中疾走,人的寿命在延长,可在感觉上却是那么匆忙,好像未曾在某个地方停留过。于是,有那么多的人,突然想起了过去,过去虽然艰苦,却在那悠悠的苦难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留下了他和我,在历史的残留中去寻找生命的遗痕,在汹涌的潮流中去寻找那失去的自我。(选自陆文夫老苏州水巷寻梦,有删节)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文章直面现实,写出了现代化高速运转的快节奏生活给人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人失去了生命中很重要的东西,引人深思。B. 文

14、章讽刺了终于享受到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现代人贪得无厌的心理,表达了“越是失去的越令人怀念”这一主题。C. 文章叙述视角不断变换,第段是第一人称“我们”,第段又变成了“他们”,第五段以后又变成了“你”,体现了作者构思行文的跌宕变化。D. 陆文夫的创作特色首先在于针砭时弊的准确与深刻,其散文以清隽秀逸、淳朴深刻著称。E. 作者在第段中写到自己心中的那座石桥,回忆曾经在石桥处留下的青春故事,这样让文章极富美感。5. 比较“危楼”“古宅”等的文字,为什么“那座石桥”讲述最详细?6. 根据文意,谈谈人是如何“失去自我”的,以及你对人“找回自我”的思考。参考答案:4. BC 5. ()“那座石桥”是那些历

15、史遗落代表,其他还有:危楼、古宅、小街、石级等。这些都是寄托作者过去的生活,引起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眷念。()“那座石桥”又是凝聚着作者萌动青春的美好回忆,更增强了对过去生活的眷念,突出主题。 6.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凝聚着记忆的村庄、危楼、古宅、石桥等再也难以找到,面对着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丛林,人们会有一种“失去自我”的感觉。()人都是从过去走到现在,从现在走向未来。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让人们失去过去,隔断历史,是得不偿失的。在旧城改造或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需要保留一些年代悠久的标志性建筑,如石桥、古井、古树等,让人们在享受到现代化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上也能有所寄托,从而找回自我。【

16、4题详解】此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散文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结构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项,“文章讽刺了现代人贪得无厌的心理”分析错误,文章重点写出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住进了高楼大厦,摩天大楼、高速公路、立交桥等现代化的设施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无限眷念,思念曾经的石桥、危楼、古宅、小街、石级。这些并无讽刺的意味。C项,“体现了作者构思行文的跌宕变化”分析错误,人称的改变,表明了人们对归去岁月的无限眷恋之情。故选。【5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物象作用的能力。如果

17、文章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其作用不外乎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结合“你走过的桥太多了”“可你还记得村头上的那座石桥吗?”,可见“那座石桥”是众多历史遗落之一,它具有代表性,相当于举例说明。结合“每天上学的时候你都痴等在桥头,等着她像蝴蝶扑在你的肩上,然后轻轻地把她背上桥去”,可见它凝聚着人们对过去生活的怀念,详写这座石桥,表达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眷恋。同时,“那是属于你的桥,你那萌动的青春永远停留在那里”“那座石桥”又承载着作者萌动青春的故事,详细写这座石桥,更增强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留恋,突出了主题。【6题详

18、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本题需要做好两步:首先谈谈人是如何“失去自我”的;第二步,谈谈对人“找回自我”的思考。先分析第一个问题: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住进了高楼,出行依靠高速公路,购物可以足不出户,享受到了现代化生活带来的便利。但是这些楼房千篇一律,难以找到他们过去生活的影子,他们对过去生活的思念将无处存放,从而有失去自我的感觉。再分析第二个问题:在旧城改造或合村并镇建设中,需要保留一些历史悠久的建筑或其他凝聚着人们共同生活

19、记忆的古树、古井或其他纪念物。让人们对照这些旧物,可以回忆过去的生活,找回独特的记忆。这样,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精神上也有所寄托,便于“找回自我”,便于“在历史的残留中去寻找生命的遗痕,在汹涌的潮流中去寻找那失去的自我”。【点睛】如何探究散文的意蕴和艺术构思?作品的意蕴是指文学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意蕴、道德意蕴、政治意蕴、历史意蕴、情感意蕴、生命意蕴、审美意蕴等多种内容。江苏卷重点探究的是作品的思想、情感、审美意蕴。作品的意蕴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角度”是对作品的一种横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形象、主旨、语言、技巧、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作者的思想经历、作品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层面”

20、是对作品的一种纵向的审视,比如作品的意义层面、思想层面、价值层面、审美层面等。对散文来说,最重要的探究方法就是“因形悟神”法。就是看散文写了哪些不同材料或材料的不同方面,据此来探究其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文学作品中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等多种内容。探究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这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作者;读者;作品中的人,有内涵的景、物;作品表面;作品内涵;作品背景。这类探究题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需要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高度精练地进行语言概括。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作答,答题组织由“依据结论”构成,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3. 阅读下面文

21、章回答文后各题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

22、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

23、的,将不会是我!【小题1】作者在第1自然段里说“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这句里的“生命的收获”指什么?(6分) 【小题2】“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的含意是什么?(4分)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包含了怎样的哲理?(5分) 【小题4】作者认为应该坚守怎样的人生态度?(6分) 参考答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12-15题。(9分)墨妙亭记 苏轼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

24、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

25、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注】旁午:交错。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特:只是B上田皆不登 登:(谷物)成熟C躬自抚循劳来 来:回来的灾民 D乃为差久 差:略微,颇13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26、是(2分)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故为之文以志所活至不可胜计 纵一苇之所如A. 和相同,和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不同14.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A.蚓无爪牙之利 B.句读之不知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相与枕藉乎舟中 15. 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虽 知 其 然 而 君 子 之 养 身 也 凡 可 以 久 生 而 缓 死 者 无 不 用 其 治 国 也 凡 可 以 存 存而 救 亡 者 无 不 为 至 于 无 可 奈 何 而 后 已 此 之 谓 知 命。参考答案:12.A(特:特别)1

27、3.C (把,用来,和都是所字结构)14.D(例句与D项都是状语后置句,A定语后置,B宾语前置,C被动句)15.虽知其然/ 而君子之养身也/ 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其治国也/ 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 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 此之谓知命。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赵孟頫(頫f),字子昂,幼聪敏,读书过目辄成诵,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侍御史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世祖顾之喜,使坐于右丞叶李上。御史中丞奏:“孟颜亡宋宗室,不宜侍左右。”钜夫日:“任人唯贤,乃陛下之盛德,此言将陷臣于不忠。”帝日:“然,彼何知!”命左右宣救逐之出。二十七年,拜集贤

28、直学士。是岁地震,北京尤甚。帝幸龙虎台,深忧之。召问集贤、翰林两院官致灾之由。两院官畏桑哥,莫敢言。孟頫与平章阿刺浑撒里甚善,日:“今理算钱粮,民不聊生。地震之变,殆由于此。宜大赦天下,尽与蠲(jun)除,庶几天变可弭。”阿刺浑撒里入奏,帝从之,草诏已俱。桑哥怒谓必非上意。孟頫曰:“凡钱根木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从取?不及是时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丞相何以自解?”桑哥悟,乃日:“吾料不及此。”诏下,民大悦,成额手相庆。中书参知政事贺胜以不通文字,请帝早简辅相。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诏孟頫出入宫门无禁,且谓孟

29、頫曰:“朕年老,聪明有所不逮。大臣奏事,卿必与俱入。或欺罔,卿即为朕言之。”孟頫谢不对,后乃力请补外。初,孟頫用程钜夫荐起家,后钜夫以翰林学士承皆致仕。孟頫代之,先往拜钜夫,而后入院,时人称为衣冠盛事。六年,谒告归。帝遗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至治元年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10. 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B. 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C. 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

30、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D. 帝周视左右/乃属目于孟頫曰/卿可至中书参/决庶务/孟頫固辞帝/问阎复/宋渤何如孟頫/对曰/皆非相才。11. 对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文中,侍御史、右承、御史中丞、平章、中书参知玫事,官职名:“魏园公”,封号:“集贤院”,官署名。B. 官员辞职归家,古代称“致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C. 谥或谥号,古代帝王、诸候、卿大夫、高官大臣、地方绅士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称号以褒奖他。D. 补外,京官外调。即赵孟頫请求外调地方做官。与“

31、陈观,国子助教,力请补外,改除武昌府”,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赵孟頫聪明敏捷,才华横溢。读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出来,他写文章倚马可待。元世祖一见到他就非常喜欢。B. 赵孟頫心系百姓,敢于大胆进言,讲话艺术性强。他说服了桑哥,使免除灾后百姓钱粮负担的语书得以下达。C. 赵孟頫出身心宋宗室,行事谨慎。元朝皇帝非常信任他,甚至要他和上奏的大臣一起进来,他恭谨地答应了。D. 赵孟頫尊师有礼,不敢忘本。他被任为翰林学士后,井未得意忘形,而是先去自己的恩师程钜夫家拜访请教。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及是时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

32、归咎尚书省,丞相何以自解?(2)帝遣使赐衣币,趣之还朝,以疾,不果行。参考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不趁这个时候免除掉征收的钱粮,以后执政的官员如果拿缺交千万钱粮的事情归罪尚书省,丞相凭什么解脱自己(的责任)呢?(2)皇帝派使者赐给赵孟頫衣帛钱币,催他返回朝廷,赵孟頫因为患病没有真的出行(回老家)。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要细读所给文段,明确了解文意,然后根据文意进行判断,本段话的大意为:皇帝环视身边的大臣,于是注视着赵孟頫,说:“你可以到中书省参与决定政事(指做辅相)。”赵孟頫坚决推辞。皇帝问阎复、宋渤两个人怎么样(是否适合做辅相)?赵孟

33、頫说:“这两人都不是做辅相的人才。”其中注意结合文言文行文的习惯,也可借助标志词,如“乃”“何如”“曰”“对曰”“皆非”。另外还要注意一些名词,如“左右”“孟頫”“中书”“庶务”“阎复”“宋渤”等。11. 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还可以结合该词语所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C项,不包括“地方绅士”,“褒扬”错,应是“褒贬善恶”。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赵孟頫并未恭谨地答应了,“孟頫谢不对”称谢不回答。而且,

34、他马上请求补外,外调地方做官。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得分点:“是时”,这个时候;“归咎”,归罪;“何以”,以何,凭什么;“解”,解脱、解除。第二句得分点:“遣”,派;“趣”,同“促”,催促;“以”,因为。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

35、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湖州归安(今属浙江)人。自幼聪明敏捷,读过的书就能背诵出来,写文章拿起笔很快就写好。侍御史程钜夫奉皇帝的旨意,搜寻拜访宋朝在江南的遗贤隐士。他找到了赵孟頫,把他带入朝拜见皇帝。元世祖见了很高兴,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御史中丞上奏道:“赵孟頫是亡宋的宗室成员,不适合侍奉在皇帝身边。”程钜夫说:“任人唯贤,才是陛下宽宏大度的德行。这个说法将要陷害我于对皇上不忠的罪名中。”皇帝说:“对,他知道什么呢!”下令身边的人宣旨将御史中丞驱逐出京城。至元二十七年,朝廷授予赵孟頫集

36、贤直学士的官职。这年地震,北京的震感特别厉害。皇帝驾临龙虎台,很为此事忧虑。皇帝召集集贤院和翰林院的官员询问导致地震灾害的原因。两院的官员畏惧桑哥,都不敢说话。赵孟頫与平章(副相)阿剌浑撒里私交很好,他说:“如今理算钱粮,老百姓没有办法生存下去。地震的变异,大概因为这个原因。(朝廷)应该大赦天下,尽力帮助百姓除去这些上交钱粮的负担,希望上天的灾难可以消除。”阿剌浑撒里进入朝廷上奏皇帝,皇帝听从了这个建议,已经起草诏书。桑哥(得知后)发怒,认为这一定不是皇帝的意旨。赵孟頫说:“凡是钱粮没有被征收上的,那些人死的逃的都已光了,从哪里能够得到呢?不趁这个时候免除掉征收的钱粮,以后执政的官员如果拿缺交

37、千万钱粮的事情归罪尚书省,丞相凭什么解脱自己(的责任)呢?”桑哥醒悟过来,于是说:“我没有预料到这点。”诏书下达,老百姓非常高兴,都用手摸额头互相庆祝。中书参知政事(官名)贺胜(人名)以皇帝不能通晓汉文的理由,请求皇帝早点选拔辅相。皇帝环视身边的大臣,于是注视着赵孟頫,说:“你可以到中书省参与决定政事(指做辅相)。”赵孟頫坚决推辞。皇帝问阎复、宋渤两个人怎么样(是否适合做辅相)?赵孟頫说:“这两人都不是做辅相的人才。”皇帝下诏赵孟頫出入宫殿大门不要阻拦。皇帝而且还对赵孟頫说:“我年纪大了,眼睛耳朵都有所不及了。大臣上奏事情,你一定要跟他们一起进来(商量)。假如有人欺骗我,你要为我说出来。”赵孟

38、頫称谢不回答,之后极力请求补地方官的缺(即调任地方官)。当初,赵孟頫因为程钜夫推荐而(从家里出来)走入仕途,后来,程钜夫以翰林学士(官名)的官职秉承圣旨而退休。赵孟頫取代了他的职位,他先去到那里拜访程钜夫,而后进入翰林院,当时的人都称这是仕宦之家为人称羡的大美事。大德六年,赵孟頫拜见皇帝要告老返乡。皇帝派使者赐给赵孟頫衣帛钱币,催他返回朝廷,赵孟頫因为患病没有真的出行(回老家)。至治元年,赵孟頫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朝廷追封他为魏国公,谥号文敏。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

39、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1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骑q,一人一马) B. 臣与将军戮力而

40、攻秦(戮l,用尽)C. 范增数目项王(数shu,计数)D.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翅膀一样)12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B. 不然,籍何以至此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 得复见将军于此 因击沛公于坐D. 今者有小人之言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B.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C.因击沛公于坐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1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是(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陪罪,使矛盾得到缓解。B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杀刘邦。 C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

41、反对。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的多次暗示。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参考答案:1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4.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根据下面的示例,再仿写两句话。(4分)例:有一种目光总在经历黑夜后,才发觉什么是“光明”;有一种缘分总在梦醒之后,才明白什么是“永恒”。答: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有一句话总在离别后,才会听到什么是“重逢”; 有一种回报总在

42、辛苦付出后,才明白“我的未来不是梦”。(每句2分)8. 一位中学生受邀回初中母校做报告,报告中有5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这次能拨冗回母校汇报我的学习和生活,不胜荣幸。在校史馆中我看到很多事业有成的校友忝列校史名人录,非常羡慕也非常惭愧。学生不才,有几幅墨宝奉送给校史馆,敬请惠存。今天有许多恩师在座,我来不及一一拜谢,一定另找时间亲临寒舍,当面聆教。我的发言还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参考答案:删去“拨冗”;“忝列”改为“位列”;“墨宝”改为“拙作”;“亲临”改为“拜访”;“寒舍”修改为“府上”。【详解】此题考核语言得体的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

43、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语段中“拨冗”“墨宝”“亲临”敬辞,用于别人抽时间到自己这来;“忝列”“寒舍”谦辞,用于自己,语段中不合语境。9.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 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4分)康桥 雨巷 兰亭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答: 参考答案: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雨巷,你的悠长寂寞,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凄清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心中的伤感吗?10. 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 下联: ( )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参考答案:C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在我们成长的周围,经常有一种声音, 这声音或透露着让人奋进的鼓励,这声音或散发着令人温馨的问候,这声音或传达着久违的呵护请以“有一种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记叙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