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浙江省温州市朝阳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074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23.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朝阳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温州市朝阳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温州市朝阳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温州市朝阳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温州市朝阳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省温州市朝阳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

2、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3、,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

4、诲。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

5、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1.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

6、加其他佐料了。B. 散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才变得很昂贵。C. 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人士大夫这个时期才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D. 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B. 因为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

7、”相一致。C. 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旁山斋”的茶室等。D. 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B. 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到明代已经形成。C. 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史中

8、都经过了一些变化。D. 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些要求不易于实行。参考答案:1. C 2. B 3. D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B项宋代开始就有了“清”的审美趣味。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D项因果关系错误。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茶道没出现的原因,原文并未说是和要求过高有关。2.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输入法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

10、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

11、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

12、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科技日报)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

13、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 一种对美的享受。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

14、并享受茶香一样。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参考答案:1A2B3A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项,偷换概念,根据第1段“由于使用拼音输入法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

15、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可知,此项的“用拼音进行交流”理解不对。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项, “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法太绝对了,根据原文信息“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得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可知,人们对写得一手好字的人还是会“偶尔”发出惊叹的。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曲解文意。根据第1段“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可知,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只是美国媒体报到过,而非“率先发现”;根据第2段“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可知,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的原因不是“这一

16、报道”,而是“提笔忘字这一现象”。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神医张孙玉秀神医张祖籍河北,祖上几代都是有名的接骨大夫,祖训是“扶危济困”。神医张其貌不扬却有一副侠骨柔肠。有钱有势的,他收钱不误,穷人讨饭的,他分文不取。凡是有个腿断胳膊折的,别的名医治不好的,只要送到神医张这里来,让神医张捏吧一阵子,骨头即刻恢复原位,再给配上几幅接骨药,养上个把月,准保恢复成好人一个。几位抗联战士化了装,连夜将受伤的“青山好”送进了县城神医张的药铺。神医张仔细打量了几位不速之客,从装束打扮和举止上,已经猜到了八九分,便一拱手说:“几位从哪里来?对身份不明的人我拒不接收。”一位战士看了看担架上的“青山好”

17、,见他轻轻点了点头,才肯说:“那就不瞒您了,我们是抗联的人!昨天在密林里执行任务时,队长被一队小鬼子包围了,并追到了山崖边。小野想要生擒队长,没想到却被队长拦腰抱住,一起跳下了悬崖”神医张舒展双眉,微微点头,指着担架上疼得满脸是汗的“青山好”说:“把他放下吧!只见神医张走到他身边蹲下,两手托起他的后腰,先是慢慢揉捏了几下,然后突然间双手一用力,只听“咔吧”一声响动,两手再轻轻推拿一番,才从他的后腰下拽出两只手来。说来也是奇怪,那声响动之后,“青山好”立刻觉着腰部不那么剧痛了,微微抬起头,双手抱拳,微弱地说:“张大夫,果然名不虚传!”神医张淡然一笑,转身对几位战士说:“山里条件差,要想彻底治好,

18、就把病人留在这里,一个月后再来领人!”战士们见他下了逐客令,用眼神征求“青山好”的意见。“青山好”点点头,一挥手,几位战士便离开了。几位战士刚走不到一个时辰,药铺大门又被吵闹着敲开了。神医张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胖翻译官带着几个日本兵,正抬着担架横在门口。胖翻译斜着一双眼:“你就是神医张?小野队长进山剿匪受了伤,今天你必须给他治好,否则你这药铺就别想再开了!”神医张面不改色,同样一拱手说:“长官,请把担架放下,我马上给病人,不,给小野队长洽病。”他蹲下去同样捏揉推拿了一番,小野便杀猪一般叫唤。胖翻译立刻跳起来,拿出手枪顶住了神医张的脑袋。神医张头也没抬,双眼仍注视着小野的腰部,只听“咔吧”一声

19、响动,又舒缓了一会儿,小野微微睁开了眼,对着神医张伸出了大拇指:“呦西!大大的好!”胖翻译这才将手枪收回腰间,对那几个日本兵说:“你们留在这里照看小野队长,不能有丝毫差错!”胖翻译往外走时,才发现药铺里还躺着一位病人。他立刻警觉起来,拔下手枪悄悄走了过去,将那人身上破了洞的被单用力一掀,一股难闻的臭味扑了过来。他急忙捏住鼻子,对着担架上衣衫褴楼、脏兮兮的“青山好”骂了一句:“他奶奶的,原来是一个要饭花子”,便站起身,对他踢了一脚,气哼哼地转身走了。神医张冲着胖翻译的背影笑了笑,吩咐手下的小伙计说:“赶紧把小野队长抬到里间软床上,千万不能让他受凉了!至于门口那个要饭花子,把他抬到那几块木板上就行

20、了!”担架上的小野听了神医张的话,连连对他竖起了大拇指。以后的一个多月里,神医张在几个日本兵的严密监视下,给两个病人煎汤熬药,眼见病人一天天好了起来,也能下地轻微活动了。中秋节那天早晨,神医张吩咐手下的小伙计,将要饭花子“青山好”抬到大门外,扔给他一根拐杖。神医张对他骂道:“我对你已经仁至义尽了,你又没钱给我,赶快滚吧!”胖翻译也是那天开车来了,扔给神医张二百块大洋,接走了小野队长。两个月后,人们才发现神医张的药铺关门了,人早已不知了去向后来人们听说“青山好”在密林里,又跟小鬼子打了几个漂亮仗。至于小野队长,变成了一个拄着拐杖的罗锅了,到处悬赏捉拿神医张。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21、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交代了神医张的家世背景、超高的接骨技术以及他的侠骨柔肠,为后文他治好了“青山好”的病并且分文未取作了铺垫。B. 神医张吩咐手下的小伙计赶紧把小野队长抬到里间的软床上,把“青山好”抬到几块木板上,说明在胖翻译的威胁下,神医张只能暂时妥协,优待小野队长。C. 神医张刚收下“青山好”,日本兵就到了。胖翻译刚要离开药铺时却差点发现“青山好”。这样设置使情节跌宕起伏,松弛有度,文章更具有可读性。D. 文章结尾体现了神医张的机智与侠骨柔肠。在日本兵的监视下他治好并巧妙放走了“青山好”,让小野变成罗锅后自己还成功脱身。5. 小说中细节描写的运用使得神医张这一形象丰满

22、传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小说以“神医张”为题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4. B 5. 语言细节描写,神医张从装束打扮和举止上,已经猜到了“青山好”的身份,仍说:“几位从哪里来?对身份不明的人我拒不接收”;对日本兵说“我马上给病人,不,给小野队长治病”刻画了神医张灵活机智的形象。神态细节描写,神医张看到“青山好”的神态是“舒展双眉,微微点头”“神医张淡然一笑”;对日本兵有威逼“面不改色”“头也没抬,双眼仍注视着” 刻画了神医张沉着冷静、爱憎分明的形象。动作细节描写,如给病人治病时“蹲下,两手托起他的后腰,先是慢慢揉捏了几下,然后突然间双手一用力”,刻画了神医张动作娴熟,

23、干脆利落,医术高明的形象。 6. 以“神医张”为题,交代小说的主要内容主人公治疗病人的故事。以“神医张”为题,更有利于表现了小说的人物形象。“神医”说明了神医张的医术高明。“神医张”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小说情节紧紧围绕了神医张对“青山好”和小野队长治疗的故事展开。【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B项,这里不是说明神医张暂时妥协,而是表现了神医张的机智聪慧与冷静,也为小说结局作了铺垫。正因为神

24、医张让“青山好”睡木板,才能更快更好的恢复腰部。而让小野队长睡软床,看似优待实则不利,导致他最后变成了一个拄着拐杖的罗锅。【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答出对“神医张”的细节描写,考查的是对塑造人物的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筛选出小说中对神医张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然后分析这些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人物什么样的性格或品质就可以了。如小说中的语言描写“几位从哪里来?对身份不明的人我拒不接收”“我马上给病人,不,给小野队长治病” “我对你已经仁至义尽了,你又没钱给我,赶快滚吧!”等表现出神医张的机智,而神态描写中,神医张看到“青山好”和日本兵的不同神态,表现出神医张的沉着冷静爱憎分

25、明,动作描写则表现出神医张的医术高明。【6题详解】试题分析:从人物形象来看,小说标题就是小说的主人公,“神医”既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又表明人物医术高明,突出了人物形象。从写作内容来看,小说主要描写了神医张给青山好和日本小队长治病的故事,都与“神医”,所以标题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情节发展来看,小说中的所有情节都是围绕“神医张”展开的,“神医张”起到了线索作用。点睛: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主要事件;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小说主题,能否表明作者的情感态度,是否

26、是作者的情感的触发点;第三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第五,思考与情节的关系:是否起到线索作用;第六,综合上述思考所得总结出答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013题。(每题3分,共9分)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

27、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

28、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0对下列句子

29、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赵军固壁不战 壁:坚守B赵使廉颇将攻秦 将:率兵C为假相国 假:代理D顷之,三遗矢矣 矢:筷子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赵王因以括为将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乃得解邯郸之围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壮者尽于长平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夫天下以市道交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12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赵王信秦之间 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使乐乘代廉颇 赵王以为老,遂不召A BC D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

30、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分)译文:(2)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4分)译文:(3)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4分)译文:参考答案:10D。 矢,通“屎”。11B。 A分别为“于是”,“通过”。B“才”。C分别为“在”,“对于”。 D 分别为“用”,“凭借” 。12A。 是赵括做的事情,是赵悼襄王做的事情。可以从侧面表现出赵孝成王的昏庸无能。13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距”“病笃”“将”各1分,大意1分)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

31、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见”“以”“市道”“固”各1分)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骑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为之”“饭”“被”各1分,大意1参考译文: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不肯应战。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忌讳的,就只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于是就以赵

32、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瑟一样不知道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籍,却不懂得灵活应变(随机应变)。”赵王没有听从,还是命赵括做了大将。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就把廉颇的规定制度全都改变了,又撤换了原来管事的军吏。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后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国军心涣散。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饿得没有办法,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最后投降了秦,结果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自己,

33、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自邯郸解围五年之后,燕国采纳栗腹的计谋,他说:“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长平了,他们的遗孤尚末长大成人。”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音“浩”)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赵王把尉文赐给廉颇,封号是信平君,让他任代理相国之职。 廉颇从长平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

34、,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把它攻克了。 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于是逃奔到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赵国因为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钱,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骑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但还能吃很多饭,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

35、老了,就没有再征召他。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并没有战功,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死在寿春。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

36、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

37、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来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10. 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B.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C.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D. 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

38、确的一项是( )A.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后文中的拜、出、补也都是调动官职之意。B.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C. 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D. 绯鱼袋:是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五品以上为佩鱼符袋。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B. 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C. 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

39、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D. 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参考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你父亲严挺之竟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却也不认为他忤逆。(2)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

40、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一句的意思是: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其中,“时关畿乱离”主谓宾俱全,句子成分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儿女饿殍者数人”中“儿女饿殍者”为句子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

41、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A项,“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后文中的拜、出、补也都是调动官职之意”表述错误,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补:补任空缺官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B项,“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原文是“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

42、他们没有获取功名,只是平民时关系就很好。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乃”,副词,竟,竟然;以为,认为;忤,忤逆。第二句中,“尝”,曾经;“ 旬日”,十天;“为所”表被动。【点睛】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名为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名为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名为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在天宝初年应考进士科没

43、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试文章,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召兵马。杜甫趁黑夜从京城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在做平民时就和杜甫很友好,这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发怒,贬房琯当刺史,杜甫也外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自己背柴火采集野菜,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过了好久,被召回补任

44、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天,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衣与鱼符袋。严武和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情褊狭急躁,气量窄小,依仗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对严武说:“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急躁暴烈,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里种竹植树,靠着江边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农夫村翁一起亲昵地游逛,没有拘束。严武拜访他,他有时连帽子也不戴,他就是这样傲慢胡乱。永泰元年夏天,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郭英乂是武人,性情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于是

45、游历东蜀投靠高适。刚到高适就死了。这一年,崔宁杀掉郭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大乱。杜甫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出三峡,还没停船江陵又发生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姓聂的县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喝白酒,在一个晚上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去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归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6. 本大题11小题,共48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

46、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6.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7.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南亩:泛指农田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呕哑:难听的音乐独夫:孤单的人; 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楚人:指刘邦; 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 B C D8.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分别指的是( )(3分)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