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省咸宁市青山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0687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16.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咸宁市青山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湖北省咸宁市青山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湖北省咸宁市青山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湖北省咸宁市青山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湖北省咸宁市青山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咸宁市青山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小题。宋诗还有个缺陷,爱讲道理,发议论;道理往往粗浅,议论往往陈旧,也煞费笔墨去发挥申说。这种风气,韩愈、白居易以来的唐诗里已有,宋代“理学”或“道学”的兴盛使它普遍流播。毛泽东同志说:“宋人多数不懂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一反唐人规律,所以味同嚼蜡。”同时,宋代五七言诗讲“性理”或“道学”的多得惹厌,而写爱情的少得可怜。宋人在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不反映在他们的诗里,而常常出现在他们的词里。如范仲淹的诗里一字不涉及儿女私情,而他的御街行词中就有“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

2、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样悱恻缠绵的情调,措辞婉约,胜过李清照一剪梅词“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据唐宋两代的诗词看来,也许可以说,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除掉陆游的几首,宋代数目不多的爱情诗都淡薄、笨拙、呆板。南宋时,金国的作者就嫌宋诗“衰于前古遂鄙薄而不道”,连他们里面都有人觉得“不已甚乎!”。从此以后,宋诗也颇尝过世态炎凉或者市价涨落的滋味。在明代,苏平认为宋人的近体诗只有一首可取,而那一首还有毛病。李攀龙甚至在一部从商周直到本朝诗歌的选本里,把明诗直接唐诗,宋诗半个字也

3、插不进。在晚清,“同光体”提倡宋诗,尤其推尊江西派,宋代诗人就此身价十倍,黄庭坚的诗集卖过十两银子一部的大价钱。这些旧事不必多提,不过它们包含一个教训,使我们明白: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但是选了宋诗并不等于有义务或者权利来把它说成顶好、顶顶好、无双第一,模仿旧社会里商店登广告的方法,害得文学批评里数得清的几个赞美字眼儿加班兼职、力竭声嘶地赶任务。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也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前代诗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后来居上、打破纪

4、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容易贻祸子孙,使子孙养成了贪吃懒做的膏粱纨绔。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放纵了模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点儿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惟肖而不惟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借了唐诗,宋

5、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某一个字眼儿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只知道拘守成规,跟古人相“同”,而不注重立“异”标新了。(选自钱锺书宋诗选注,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人大多不懂作诗要用形象思维,从宋诗开始出现爱讲道理、发议论的倾向,读起来味同嚼蜡,令人生厌,被后人鄙薄或不屑。B. 陆游有几首爱情诗写得不错,

6、而范仲淹不写爱情诗,只写爱情词,有些词中缠绵悱恻的情调,比李清照有过之而无不及。C. 从南宋开始,宋诗就受到了冷落;到了明代,宋诗更被批评得几无可取之处,甚至不被排到诗的行列里;晚清时期,宋诗出现过短暂辉煌。D. 作者虽然认为宋诗的成就在元、明、清三代诗歌之上,但并不因此认为宋诗在整个诗坛就是最好的、天下无双的。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宋人不爱写爱情诗,但并不是说他们因为“道学”“理学”的兴盛,对爱情很寡淡,他们是把恋爱的悲欢离合放进了他们的词里。B. 作者认为文学批评应该有个分寸,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全盘否定,如果做诗歌选本,每个阶段都要有适当的比例。C. 诗歌也是

7、产业和标杆,看后人能否继承、突破、创新和别开生面。如果后人接受不了这种挑战,反而会好吃懒做,坐享其成。D. 宋人有唐诗作为榜样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一方面在唐诗的基础上语言技法有所推进,一方面又一味地因循而难以突破。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集在晚清卖过好价钱,可见诗人身价的高低与当时文坛创作者的舆论推崇有很大关系。B. 明人看不起宋人,说他们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而明人是学得像唐诗而不是唐诗,从这点上来说,宋诗比明诗要有价值和创造性。C. 唐诗作为一座高峰,宋诗难以望其项背,如果想要有所突破,除了要把唐诗的领域拓宽加深,还要发现新天地,可

8、惜宋诗并没有显著转变。D. 明人意识到宋诗的创作不懂得标新立异而难免落入俗套,所以明代作者能够推陈出新、彰显自己的风格。参考答案:1. A 2. B 3. D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A项,“从宋诗开始出现爱讲道理、发议论的倾向”错误,原文“这种风气,韩愈、白居易以来的唐诗里已有”,选项混淆范围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2. 试题分析:此

9、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B项,“每个阶段都要有适当的比例”错误,原文“批评该有分寸,不要失掉了适当的比例感。假如宋诗不好,就不用选它”。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莫把汉学当国学慕朵生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

10、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

11、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负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

12、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实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

13、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选自学习时报)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D汉学是中华

14、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学与国学都研究中华文化,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B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C汉学与国学并非对立矛盾,但混淆二者,对国学的危害大于对汉学的危害。D相较于汉学,我们对国学应该有一种使命感,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起因是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B国学是我们国家

15、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对汉学的学术地位寄予希望,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参考答案:1A2C3C【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这类题目的错误点设置:(1)暗中更换,偷换概念;(2)夸大或缩小事实;(3)相互矛盾;(4)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16、3试题分析:未然说成已然。“已经变成”“也变成”不正确。原文是“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你跑什么跑安谅一那天上午我们低年级没课,有同学就提议到学校附近去玩。学校的围墙外,还是一片农田。种植的是什么,已记不真切了。

17、也许当时压根儿就不识五谷,也就无所谓记忆了。但似乎齐膝高,阡陌小道则隐没其间,笔直延伸。高年级学生正在操场做操,高音喇叭的声音可以传到数里之外,在空旷的田地回响。一位体育老师正在高喊着口令,这也是常常带我们领操的那位老师。我们中的一个同学突然就喊叫了起来,隔着围墙,叫的是体育老师的名字,叫得几乎撕破了喉咙,一声接着一声,尖锐而高亢,在口令的间歇间,非常清晰和响亮。我在一边傻乎乎地站着,没喊,但心里也被这喊叫声激越着,快乐着。校园内的广播消停了。高年级学生做完操,陆续返回教室了。忽然,围墙的一扇小门被打开,体育老师飞奔而来。我们如惊弓之鸟,迅速四处逃窜。那个喊叫的同学腿快,很快跑成田地里的一个点

18、儿了。我也没命地往前跑,终究落在了后面。高大健壮的体育老师一把逮住了我。我被带进教学楼时,高年级同学还逗留在走廊里,我当时一定很狼狈,他们的目光尽是幸灾乐祸。我的姐姐正同校,比我高几级。体育老师把我交给我的班主任,班主任把她找来了。我说我真的没喊呀。不过是谁喊的,我也闭口不说。出卖朋友,就是叛徒,做叛徒是最可耻的。我们从小深受这样的教育,红岩里的甫志高、红灯记里的王连举就是这样的人,为我们所唾弃。那你跑什么跑呢?不知谁说了一句。我哑口无言。二在我家二三里路的地方,有个工厂是生产什么的,也早就忘记了。工厂的后边,是农田。墙脚则杂草丛生,沟渠蜿蜒。还有一个厕所,是厂子里用的,对外,开了几扇通风的窗

19、子。我们常去那儿捉蟋蟀,抓蝈蝈,玩得忘了时间。那天下午,邻居一个顽皮的大男生又带我去了那儿。瞎玩一阵后,那大男生说他要上厕所,就从窗口攀爬了进去。我不敢爬,就在墙外等他。但左等右等不见他出来,我还叫唤了几声,也不见回音。我很纳闷,不知什么原因,也有点焦急和担心。天色渐渐暗了,我还拿不定主意:是继续等他,还是自行返回。有一个大人快步向我走来,仿佛是冲着我来的。我转身就跑,但没几步就被他抓住了衣袖,甩也甩不掉。我被带到了工厂的门卫室。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两个大人让我们自报家门,还让我们交代有什么企图,我矢口否认。大人说:“你没什么事,为什么看到我就跑?”是呀,你

20、跑什么跑?我自己问自己,也听不见自己的回答。三有一年冬天,江南下了一场大雪。这是好多年不见的景象了,雪花还在飘扬,很多人就玩起了雪球。我们几个邻居小伙子,把一个墙脚下的废物箱作为靶子,一次次地扔去雪球。但这废物箱摇摇晃晃地,像个不倒翁。我们又一阵阵地将雪球砸了过去,好久,都未能击倒目标。雪花飘舞,已把我们装扮为一个个雪人儿了。这时,一个身上也裹满了雪花的路人走来,他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就砸了过去。也许,他是想把那个废物箱击倒,但他甩出去的不是雪球,他击中的目标,竟也不是废物箱。他击中了废物箱上方的一户玻璃窗,玻璃顷刻尖叫碎裂。那人见闯祸了,脚上像踩着雪橇,带出一阵雪雾,就跑没影了。一如树倒猢狲

21、散,刚才还玩得忘我的伙伴们,也四下逃离了。我一步也未挪动,看着他们逃跑,心里充满鄙夷。那户人家有人出来了,看见了我,径直朝我走来。我没有跑。我神情淡定,从来有过的从容。.走近的人气势汹汹,兴师问罪:“是你砸的吗?”我坚决地摇摇头:“不是,是刚才一个路人砸的。他是要砸废物箱的,砸偏了。”对方将信将疑。我又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我没说假话,那人已经走了。”说完,我也转身走了。我这次没跑。我此时年轻的背影,一定很坚挺。11.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我”的同学隔着围墙喊叫体育老师的名字,让老师感到受了侮辱,“我”虽没有喊,但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这也是“我”跟

22、着别人逃跑的原因。B. “我”不敢爬进窗口,只是在等爬进窗口的邻居的顽皮的大男生,结果被抓,这应该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 “我”身上的结果。C. 当被砸破玻璃窗的主人向“我”走来时,“我”没有跑,而是神情淡定从容,说明“我”内心已经不再惶恐,决意要勇敢面对。D. 小说以“我”的口吻行文,说明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E. 小说构思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凸显意蕴。前两个故事时空不同,但故事意蕴相同;而最后一个故事,叙述形式相同,但故事意蕴突变。12. 小说刻画“我”这个形象时,突出了“我”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13. 小说以“你跑什么跑”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

23、全文简要分析。14. 小说前两部分写“我”跑,最后一部分写“我”没有跑。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11. EC 12. 小说第一部分写“我”并未喊,却跟着别人一起跑,反映了“我”胆小怕事;小说第一部分写“我”不肯说出是谁喊的,说明“我”讲义气,不想做叛徒;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砸碎玻璃没有跑,突出了“我”的勇敢和淡定从容;小说第三部分写“我”没有跑并说出是谁砸碎玻璃,表现了“我”的诚实和敢于担当。 13. 结构方面:“你跑什么跑”是贯穿全文的一个线索,三个小故事通过这句话组成了意蕴完整的整体。人物形象方面:前两次我没有做什么事却逃跑,“你跑什么跑”揭示了“我

24、”内心的胆怯,没有勇气面对他人的过错;后来看到路人砸破人家的玻璃,“我”没有跑,揭示了“我”内心的勇敢与自信,体现了人物内心的成长。主旨方面:小说中前两个“你跑什么跑”和第三个故事中的 “我没有跑”,二者形成了对比与反转,揭示了主旨,即做事要敢于“担当”。 14. 小说以前两部分“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我”遇事没跑相对比,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情节戏剧化。小说以前两部分“我”被人问跑的原因时的无言以对与最后一部分“我”遇事没跑敢于说真话相对比,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突出“我”内心的成长。小说以前两部分“我”跑被抓、包庇同伴与最后一部分 “我”没跑并讲出真话相对比,突出“我”的勇敢和诚实。小说以

25、前两部分“我”遇事跑与最后一部分“我”遇事没跑相对比,更好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做事要敢于担当的主题。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问题的张力,吸引读者阅读,引发读者思考。(每点2分,答对任意四点即可)11. 试题分析:B“这应该是大男孩告密并且将责任推卸到我身上的结果”,在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但是通过“那个大男生也在,一脸委屈地杵在那儿”和“我遭到了严厉的讯问”可以推测有部分合理性,给1分。A“内心充满了激越与快乐” 不是“我”逃跑的原因。E“我”的叙述视角并没有增强小说的亲切感。“我”并非全知视角,更不是体现故事的现实主义特征。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

26、析综合C。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 试题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例如,“我们如惊弓之鸟,迅速四处跳窜。那个喊叫的同学腿快,很快跑成田地里的一个点儿了。我也没命地往前跑,终究落在了后面。”“我说我真的没喊呀。不过是谁喊的,我也闭口不说。出卖朋友,就是叛徒,做叛徒是最可耻的。我们从小深受这样的教育。”“我一步也未挪动。看着他们逃逸,心里充满鄙夷。”“我坚决地摇了摇头:不是。是刚才一

27、个路人砸的。他是要砸废物箱的,砸偏了。”“我没说假话,那人已经走了。”等内容,根据这些内容概括即可。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3. 试题分析:解答该题,可以从小说的结构、情节、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入手分析,其中结构方面的作用2分,情节方面2分,人物形象方面2分,主旨方面2分,答出任意三点6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开放题,属于探究性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观点,本题可以就“我”的内心的成长进行分析。然后分析理由,分析时一方面结合小说的人物、环境、主旨等方面,另一方面要谈出自己的

28、看法,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至言贾山臣闻忠臣之事君也,言切直则不用而身危,不切直则不可以明道,故切直之言,明主所欲急闻,忠臣之所以蒙死而竭知也。地之硗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昔者夏、商之季世,虽关龙逢、比干之贤,身死亡而道不用。文王之时,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此周之所以兴也。故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今人主之威,非特雷霆也;势重,非特万钧也。开道

29、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震之以威,压之以重,则虽有尧、舜之智,孟贲之勇,岂有不摧折者哉?如此,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弗闻,则社稷危矣。今陛下念思祖考,术追厥功,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焉,曰将兴尧、舜之道,三王之功矣。天下之士莫不精白以承休德。今方正之士皆在朝廷矣,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臣恐朝廷之解弛,百官之堕于事也,诸侯闻之,又必怠于政矣。陛下即位,亲自勉以厚天下,损食膳,不听乐,减外徭卫卒,止岁贡;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是以元年膏雨

30、降,五谷登,此天之所以相陛下也。刑轻于它时而犯法者寡,衣食多于前年而盗贼少,此天下之所以顺陛下也。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今功业方就,名闻方昭,今从豪俊之臣,方正之士,直与之日日猎射,击兔伐狐,以伤大业,绝天下之望,臣窃悼之。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臣愿少衰射猎,以夏岁二月,定明堂,造太学,修先王之道。风行俗成,万世之基定,然后唯陛下所幸耳。大臣不得与宴游,方正修洁之士不得从射猎,使皆务其方以高其节,则群臣莫敢不正身修行,尽心以称大礼。如此,则陛下之道尊敬,功业施于四海,垂于万世子孙矣。(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二十一,文字略有删改)【注】硗(qio)

31、:地坚硬不肥沃。关龙逢:夏朝末年的大臣,因忠谏两为君王桀所杀。比干:商朝忠臣,直言进谏,被纣王剖心。下文的孟贲(bn)是战国时卫国的勇士,传说能生拔牛角。(xn):欣喜。精白:精诚,纯洁。12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猥:众,多。B图所以昭光洪业休德 休:美善。C臣恐朝廷之解弛 解:分解,分化。D损食膳,不听乐 损:减少。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臣闻忠臣之事君也 杳不知其所之也B开道而求谏,和颜色而受之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C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D以夏岁二月,定明堂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

32、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B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C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D臣闻山东吏布诏令民虽老羸癃疾扶杖而往听之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第一节用土地与种子的关系设喻说理,将深奥的道理寓于日常经验之中,以此来说明臣子应当尽忠竭虑、直言进谏。B作者认为当朝皇帝虽然在招贤纳士方面做得不错,将贤良方正之士聚集到了朝廷,但没有使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治国安民上。C作者先是对当朝皇帝采取的爱民

33、惠民等措施予以肯定,然后再说对其日日射猎游玩感到伤心,这样进谏更容易让皇帝接受。D末段作者提出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希望皇帝践行以建立万世之业;引用诗经中的话,意在劝诫皇帝做事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其言而显其身,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恶闻其过乎! (2)去诸苑以赋农夫,出帛十万余匹以振贫民;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 参考答案:12C13B14C15A16采用他们的建议,并且能使他们的身份显赫,士人尚且害怕,不敢尽自己全力(进谏),更何况对那些放纵私欲任意施暴、厌恶听到自己过错的君王(竭力进谏)呢!(重点注意“显”“自

34、尽”“恣”“恶”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废除(或:放弃)各游玩打猎的园林来给农民,拿出十万多匹布帛来救济贫民;公正判案放宽(或:减轻)刑罚,天下百姓没有不高兴喜欢的。(重点注意“赋”“振”“缓”“说”的翻译和语句的通顺。)12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C解:懈怠,松弛。本题的答题思路是:先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辨析。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再利用上下文语境辨析。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

35、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可以辨析出来。最后,比较互证法。通过词与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和多义词诸义项的关系对比,较其异,证其同,达到探求和判定词义的目的。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13试题分析:B都是连词,表修饰。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动词,去。C指示代词,其中的;人称代词,它,指代赵国。D介词,在;介词,用。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4试题分析: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

36、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因此,抓住谓语动词,分析动词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断句。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15试题分析:A作者以土地与种子的关系作比,用以说明君主应善待士人,有仁爱之心。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

37、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6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

38、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 文化经典阅读

39、(6分)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孟子告子下)10、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季子按照“礼”的规定不能够离开他的国都,所以不能亲自前往探视孟子,因此孟子接受了礼,后来还去回拜。B、储子担任齐国的相,可以来平陆巡视并亲自送礼,而他却不来,孟子认为储子缺乏诚意,所以经过

40、齐国不拜访储子。C、屋庐子认为老师到了任国拜访了季子,到了齐国却不拜访储子,是因为储子担任相,拜访他有巴结讨好的嫌疑。D、孟子对“礼”的规范一丝不苟,认为送礼者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诚心诚意;还要考虑受礼者的感受。11、请结合文本,分析孟子对“礼”的态度和做法。(3分) 参考答案:10、C “储子担任相,拜访他有巴结讨好的嫌疑”有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属无中生有。11、参考答案:孟子对“礼”的规范是一丝不苟的。他认为送礼者要考虑受礼者的内心感受,要诚心诚意;作为一种回应,孟子回拜了季子却不拜访储子。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项籍论苏洵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

41、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余制其后,乃克有济。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于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于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于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于此时若急以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钜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

42、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或曰:虽然,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于钜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于罴明矣。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是籍一

43、举解赵之围,而收功于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后曰险哉!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于天下,然后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

44、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乃克有济 济:成功B. 籍诚能以必死之士 诚:如果,表假设C. 因存赵而破魏 因:于是D. 椟而藏诸家 椟:用木盒子7. 下列对文中画短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项籍,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古代人喜欢喊字,不喊名,长辈才喊名,平辈喊字。“字”是古代男子才有的。B. 河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河,在古代多指黄河。C. 三秦,项羽引兵灭秦后,将关中之地分封给秦朝三个降将。故后世泛称陕西为“三秦”。关中一带在春秋战国时为秦国发源地。D. 中原

45、又称中土、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1)籍于此时若急以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2)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后,覆之必矣。9. 根据文中苏洵的观点,概括为项羽失败的原因。参考答案:6. D 7. A 8. (1)项籍如果这时带领车队追赶秦兵,赶上他的先头部队然后利用它,就可以占据咸阳,控制天下。(2)项羽占据函谷关在他的前面迎击,赵国与救赵的诸侯军有十几个营垒的军队跟踪在他后面,覆灭他是一定了。 9. 没有远虑,气量狭小;轻视对手,策略失误;只求自安,据关自守。6. 试题

46、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D项,“椟而藏诸家”,“椟”如解释为“用木盒子”,在语法上是错误的,且与语境不合,从后面“藏”可知,前面应先装起来,然后才能收藏,此处的“椟”意思是“用木盒子装起来”,名词活用为动词。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

47、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字是古代男子才有的”错误。古代男女都可以有字,如“待字闺中”。古人有姓、名、字、号,字通常由长辈来命名,男子可在成年后由父亲取字,而女子通常在出嫁前才由父母或婆家取字,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