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常德市毓德铺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8024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毓德铺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湖南省常德市毓德铺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湖南省常德市毓德铺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湖南省常德市毓德铺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湖南省常德市毓德铺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常德市毓德铺镇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李佩甫:“过程是不可超越的”孔会侠2015年8月16日,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李佩甫的生命册获此殊荣。河南省作协主席、勤恳笔耕了三十八年的李佩甫成为河南本土作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第一人。“过程是不可超越的”,这是佩甫常挂在嘴边的话。回望李佩甫六十二年的人生经历和三十八年的创作过程,似乎都准确而形象地印证着他的这句话。 1953年10月,在许昌市的一个大杂院里,李佩甫出生了。同许多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佩甫生在草木灰上。后来,这个城市的街道、学校、人群,以及乡下的田野、村

2、民,也逐渐融入他的生命。李佩甫对生活的体验,从大杂院开始。那时候,大杂院的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有拉煤卖炭的,有挑担剃头的,也有像李佩甫父亲那样在工厂上班的。父亲工资低,不够维持家用,母亲就在街道上干活挣钱,补贴家用。所以,佩甫这个工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对穷人的体恤和认识就成了他生命的“底色”、他作品的“底色”。 1960年,佩甫入读小学。佩甫班里有个男同学的父亲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家柜子里锁着许多书,调皮的孩子们将那些书偷出来,交换其他孩子的螺丝糖、蝈蝈笼和橡皮等。就这样,佩甫读了许多书,有苏联作家的作品,有鲁迅的作品,还有三侠五义等。读书的日子,佩甫感到充实而愉快,他常常读到深更半夜,这习

3、惯保持到现在。从此,他进入了丰富的文字世界,那世界与现实生活不一样,吸引了他的心。这是文学对他最初的浸润,也是冥冥中命运悄然打开的一扇门。 1971年3月,佩甫怀揣壮志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到许昌县苏桥镇侯王村当知青。在侯王村的时候,他亲身经历了农村所有的劳动,真实体验了农民生计的各种苦累。这段日子里,佩甫与村人们打交道,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切地感知并理解着村庄。后来,在不断的继续行走和了解中,蒋马、候王就成了李佩甫文字中的大李庄、画匠王、扁担杨 1978年至1985年是佩甫创作的起始阶段,他左突右奔、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写作领地。习作的摸索期迷茫、痛苦、压抑。佩甫这拨“50后”作家

4、,在马尔克斯和福克纳的影响下,开始了以地理上的家乡位置为中心的火热的“圈地运动”:莫言找到了“高密东北乡”,贾平凹划定了“商州”,内秀而要强的佩甫压力很大,每天晚上像狼一样满大街乱走,他不断地变化着、苦苦寻找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寻到并推开了自己文学领地的大门。1986年,佩甫在莽原上发表了红蚂蚱 绿蚂蚱,这是他创作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沉睡的乡村记忆和乡村情感被唤醒,在文字间氤氲出动人的诗意。1987年,下乡积累写作素材后,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孙发表,其创作抵达第一个高峰。1999年,佩甫的长篇小说羊的门出版,随即引起了轰动。 2012年,佩甫经过八年时间的准备和调整,

5、写出了生命册。这是他付出心力最多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给他带来一生的盛誉和报偿。写作之前他频繁地下农村,了解新变化,沉淀新感受,着意弥补自己新农村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匮乏。他还拿出一部分钱去炒股,只为了解炒股的常识,体会书中人物的心态起伏。这部作品的立足点是未来中国,佩甫在检省我国社会五十多年发展的过程中思考前途,试图在困厄中为未来寻找“让筷子立起来”的方法。 将生命册放在佩甫的创作过程中,翻看他的每一部作品,就像铺展开了一幅动态的图谱,会发现过程就是这样不可超越,每次努力都是一层台阶的递进,佩甫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了过来,走到了今天。(有删改) 相关链接:作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花甲之

6、年出版的生命册几乎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李佩甫说,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年。创作过程中,李佩甫废掉了已经写了七八万字的初稿,原因是“没有找到开头的第一句话”。(江南时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开始编故事找素材,后来突然发现我自己最熟悉的这个领域没有动用。我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对熟悉的生活不用去编,我最终把平原当作自己的写作领地,这是一步一步实现的,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才完成。111.Com(河南时报)(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李佩甫在创作上注重积累,在侯王村做知青的时候,就主动体验农村的各种苦累,与人们打交道,从各方面了解村庄。

7、B李佩甫在莽原上发表的红蚂蚱 绿蚂蚱,标志着他寻找到了自己的文学领地,他开始以自己熟悉的环境平原为中心进行写作。C生命册是李佩甫付出心力最多、写作花费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是他年近花甲完成的作品,也是给他带来一生盛誉和报偿的成功作品。D文学对李佩甫最初的浸润,是他上小学时阅读的他同学父亲的许多书,他常常读到深更半夜,进入到丰富的文字世界,感到充实而愉快。E对穷人的体恤和认识之所以能成为李佩甫生命的“底色”与作品的“底色”,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成长经历等是密不可分的。(2)李佩甫文学创作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3)本文第五段为何要写到莫言和贾平凹?请简要分析原因。(6分) (

8、4)李佩甫说,生命册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年。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8分)参考答案:(1)ED (选E给3分,选D给2分,选C给1分。选AB不得分。)(2)深入生活,感悟人生:他上山下乡,深入农村,亲自炒股,体会生活。勤奋读书,孜孜以求:他博览群书,苦读勤读,从小至今,从不懈怠。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创作起始阶段,他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领地,在写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直到满意为止。(每点2分)(3)莫言和贾平凹都找到了自己的写作领地,而李佩甫却没有,他因此苦苦探索,以此突出了李佩甫要强的性格特点和执着的精神。将李佩甫与文坛中极为重要的两位作家作比,也进一步表明李佩甫

9、是和这两位一样优秀的创作者。(每点3分)(4)启示:厚积薄发方能成功。(2分)李佩甫是在深厚积累之后才开始创作的。他从小阅读广泛,插队农村后深入而真实地体验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都成为他写作的基础。李佩甫的重要作品是经过多年的准备和调整才写出来的。李佩甫在写生命册过程中常下乡寻找素材,并经过50年的积累才获得生命册的成功。古今中外,厚积薄发而取得成功的人不胜枚举。曹雪芹批阅十载, 删减五次,终成红楼梦;屠呦呦能够提取青嵩素,也与她在中医研究上的积累分不开。(每点2分)【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

10、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借助人物的经历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别抓身份的变化。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比较其异同。本题的五个选项都是对文本内容的分析。ABC三项的分析与文本有出入。(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李佩甫文学创作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考生应到文中找到李佩甫在文学创作方面的表现,然后再进行概括。第三节“佩甫读了许多书,有苏联作家的作品,有鲁迅的作品,

11、还有三侠五义等。读书的日子,佩甫感到充实而愉快,他常常读到深更半夜,这习惯保持到现在”,第四节“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到许昌县苏桥镇侯王村当知青。在侯王村的时候,他亲身经历了农村所有的劳动,真实体验了农民生计的各种苦累。这段日子里,佩甫与村人们打交道,从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真切地感知并理解着村庄”,第五节“1978年至1985年是佩甫创作的起始阶段,他左突右奔、苦苦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写作领地”,第六节“写作之前他频繁地下农村,了解新变化,沉淀新感受,着意弥补自己新农村生活经验和认识的匮乏。他还拿出一部分钱去炒股,只为了解炒股的常识,体会书中人物的心态起伏”。【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12、。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对于筛选信息题,考生应认真审题,从题干中找到筛选的依据和方向,比如本题,“李佩甫文学创作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这句话中就给出了筛选的方向,即考生应到文中李佩甫文学创作所做出的储备,然后再进行概括。依据题干所说,到文中圈划出相关的信息,最后依据分值分条作答。【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此类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中较难的一道题,因为它不仅仅要求结合对文本的理解作答,更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那么就需要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积累。如:考查的文段在文章的首段部分,那么其基本作用有:开篇点题、总括全文、引领全文、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

13、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照应文章标题、有文采吸引读者、首尾呼应、交代时间地点社会环境、起兴、交代作者的观点态度等作用。如:这一文段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则有: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作铺垫、补充说明、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人物形象、交代缘由、使文章内容富于变化别具情致、丰富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呼应标题等作用。而作为文章尾段部分则有: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升华主旨、照应前文、首尾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等作用。只要对这些理论性的内容烂熟于心再按照这种题的答题格式:语段的作用+结合文本具体阐释来作答,就一定是一个完美的答案。比如本题考查的中间材料的安排,主要从对传主形象的衬托角度作

14、答。(4)【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李佩甫说,生命册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年。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首先应分析“生命册整部作品写了3年,但积累的时间用了50年”这句话的内涵,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厚积而薄发。然后到文中找到李佩甫如何厚积,再联系现实生活中厚积薄发的事例进行阐发即可。【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技巧点拨】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

15、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比如本题,从题干的提示中可以知道,考生应到文中找出李佩甫厚积的内容,然后结合现实进行分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国学守望者 定之旅居杭城,已有数年了。总喜欢杭州的雅静,就着一方湖水,随意游走,或独处一隅,隐于柳桂之间,发些古思,情浓之时,便在山水悠然处,吟读几行先贤的字句,聊遣幽怀。寄情山水,

16、任意东西,这便无疑是人生的至乐了。然数月之前,自我读完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姜亮夫全集之后,此种逸兴便也尽失,随之而来的,则是沉沉的反思,抑或是在惊服之余,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吧。多年以来,言及国学,总觉遥不可及、难以论道,读完姜公的文集,不得不因敬佩之至而顿生惶恐。我所读到的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巨人,而个人所学之鄙陋,因此妄作此传,以示崇敬之意。姜亮夫(19021995),国学大师、著名的楚辞学家、敦煌学家、语言学家、历史文献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云南昭通人,其概与二十世纪同岁,究其一生,可谓退能独善修身,润物于无声之处,进可兼济一方,导善于众庶之间。于己可为

17、“守身如玉德之花”,于学则是“南北归一学之宗”,堪称一代大师。姜亮夫在1922年以官费生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926年,姜亮夫毕业,而就在其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便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后游东南,欲北上继续求学,遂由沪入京,却遭逢一役,对其触动颇大。在自订年谱中,他说:“十八日(1926年3月18日)参与执政府请愿,几及于难,踏燕京大学死难女生杨肩,逾垣出,以此伤心国事,折节读书。”而对于姜亮夫来说,后来在北京为学的时日,则更令他毕生不忘。入京后,他先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科,后以“备取生”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张

18、济之诸公。而王梁陈三公加之后来苏州拜认的章太炎先生对他的影响则是终身的。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深深地渗入了姜亮夫后来的学术生活各方面。后来王国维先生自投昆明湖,这对姜亮夫触动极大。在自订年谱中,他言到:“1928年8月,于人世有所了悟,至悲切。初欲自裁不可,然不敢隳而自赎之念起,急去锡,日读离骚。请人为章曰与屈子同年。”先师的无故离去,使他猝不及防,虽时隔一年,但依稀昨日,而世间浮沉,所遇种种,更让他无法自拔,欲有一死,不难想象这对于他该是何等的创伤。而在1927年,他便有意长期从事楚辞研究,欲“以此纪念先师王静安(王国维,字静安)先生,继承先师先生(生前)治学的路子”。此后便

19、寄情屈原沉江,致力于楚辞学研究数十年。28岁时,他便写成屈原赋校注一书。此外也有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在路漫漫兮修远简述我的学术研究道路一文中,姜亮夫说道:“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大多数知识分子对国家前途,个人的出路都感到苦闷和彷徨,我也处在十分困惑之中。加之日军侵华开始,国家处于纷乱危急之中。我想,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词章彪炳,深得忠爱之情的代表人物是屈原!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为此,我走上了治楚辞,研究屈原的路子。”在楚辞学方面,姜亮夫最重大的学术建树是以楚辞书目五种楚辞学论文集楚辞学今绎讲录)二招校注和以180万字的楚辞通故为代表的一系列楚辞学论著。其力作楚辞通故则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当今研

20、究楚辞最详尽、最有影响的巨著”。这些长期研究的成果及心得,遂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姜亮夫治学不仅勤恳严整,平日读书也很讲究方法和步骤。他多积资料,自编工具书,且极具系统性,这无疑是他取得学术伟绩的首要方法。就楚辞通故而言,就是他四十年不断抄录各代楚辞学方面的零星资料,整理总结出来的,可谓是煌煌巨著。姜亮夫说自己是个“钝根人”,治学就是用笨办法来做的。但正是这“笨”办法,方足显了他的大智和功底;返璞归真之美,往往便是学术追求的至高境界。(节选自国学守望者姜亮夫传略)相关链接:姜先生说:“我总觉得世界上不论什么地方的什么事什么理什么物,他的生成,决不单是为那个地方那个事那个理而有;通

21、通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历史总是为全人类而留的血痕。”姜先生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下了中国文化的一抹血痕,其情其意,可赞可叹。姜亮夫本来是要到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但去了以后,在巴黎的博物馆、图书馆里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到法国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之后,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姜亮夫先生曾和学生谈到过自己在巴黎博物馆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的事情。先生本没有多少积蓄,又是自费留学,那段生活过得非常清苦。先生如此亏待自己,却把省吃俭用下来的钱拿去拍照。1979年,年逾古稀的姜亮夫主持杭州大学中文系,事务繁难,却接到了教育部发给他的一个函,委托老先生办一个“楚辞进修班”。姜老激动得几天睡不着觉,他说:

22、“教育部给我这么个重托,经过十年动乱,全国有水平的关于楚辞方面的师资力量更少了,楚辞教育水平下降了,为了国家的文化教育,我活着一天就要做一天的贡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许是我最大的一次耕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姜亮夫在巴黎看到了我国早年流散的敦煌文物和经卷,痛心疾首,决意抄录、拍摄,而这番辛苦奠定了他在楚辞学研究领域的宗师地位,成为他学术人生中的重要阶段。B先师的无故离去和人世沉浮使姜亮夫悲痛欲绝。为纪念王国维先生,也为继承先师治学道路,同时有感于当时的社会,姜亮夫投入对楚辞的研究。C文章说姜亮夫是一位耿直的老人,持真的学人,多才的文人,大写的

23、巨人,是因为他终世不倦于学术求索,虽久历坎坷,但建树卓著,治学为师,皆为世人所景仰。D姜亮夫在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前夕,因不满军阀横行,在毕业典礼之上,当面指责军阀头目杨森,措辞入骨,险遭祸害,这正是他“守身如玉德之花”的表现。E1926年3月18日,姜亮夫曾参与执政府请愿,几乎遇难,后来他越墙脱离险境。这件事对他触动极大,一方面使他忧患国事,另一方面也使他潜心治学,发奋读书。(2)传记首段说“油然而生的一种深深的自问”,作者自问的内容是什么?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3)文中第二段说“(姜亮夫)进可兼济一方”,他的“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4)姜亮夫一生辗转,

24、终成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你有什么启示?(8分) 参考答案:(1)(5分)B 3分;E 2分;C1分 (A姜亮夫在巴黎的所作所为与他在楚辞上的宗师地位无必然联系;C还因为其人格高尚;D“守身如玉德之花”错。)(2)(6分)示例:自问实则是自责。一方面自责于自己寄情山水,任意东西,逍遥人生,并以此为乐。(1分)另一方面自责于对国学研究不深入。(1分)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引出传主,(1分)概括总领全文,(1分)以自己的不足反衬姜亮夫的深厚的国学功底与高尚的人格,(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3)(6分)示例:治学高远:认为一切事理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精研楚辞,以毕生努力为全人类留

25、下了中国文化。倾心教育:姜亮夫倾心教育,古稀之年接受重托,为培养楚辞方面的师资而欣喜不已。忠诚祖国:关心国事,揭露军阀,积极参加爱国运动;面对国家于水火之中而折节读书,研究屈原楚辞;在巴黎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而抄录、拍摄中国文物。(每点2分,共6分。)(4)(8分)示例:姜亮夫执着探求,深得学术真谛,爱国明理,笃守为人之道,是他终成一代国学大师的原因。国学大师的影响。王国维、梁启超等诸位先生的治学思想、为人操守、处世态度对姜亮夫学术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勤恳踏实的精神。他勤于笔记,潜心学术,执着严谨的品质奠定了他的国学功底。爱国明理的品质。在巴黎抛弃学位抄录拍摄中国文物是出于拳拳爱国之心,他

26、从事屈原研究是因为他认为屈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认为一切事理都是为全人类而成立,这种精神使他能够触摸到治学的真谛。(每点2分,共6分。)启示:应该围绕为人与为学相辅相成的核心,适当联系现实进行阐释。(2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已经给我们提示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总思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是在原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概念或事物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地转化成为前所未有的、客观能够认可的概念或事物;“创新”,是在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地发展成为超出原有思维模式或行为范式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因

27、此,中医药创新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固本”原则。创新以传承为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中医药学的创新不是毁古弃旧、标新立异,更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厚积薄发的必然产物。二是“强基”原则。创新以需求为基,“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创新要做真正有益于学科发展、人民需求的创造与发明,脱离了实际需求的创新就是毫无应用价值的“屠龙术”。三是“守恒”原则。创新,是“知行合一”的持久战。“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容浮躁者涉猎。”科学研究、继承创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要创新就必须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挫折。创新最需要的是“恒心”,要像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那

28、样抓住研习中医药典籍获得的灵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研究工作,有着百折不挠、深掘精研、不断创造、创新、提升的意志与精神。四是“出新”原则。创新以创举为功,“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要特别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标准、严要求、细落实,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虽然创新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功,但每一个致力创新的中医人都应明志笃行,以创新高度为追求,开拓进取,填补空白,实现有品质、有价值、有成就的成功创新。(摘编自孙光荣创新:知行合一持久战)材料二: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四诊望、闻、问、切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辨证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29、三焦辨证诊断常见疾病诊断及证候诊断;症状鉴别;病案书写(摘编自中医诊断学基础表格总结)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近几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热”催生下,中医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无疑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和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

30、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遣产代表作”项目中,“中医”是我国上报35个项目中的首选项,而且这是决策层认定的“最重要、无需讨论与评审”的“名列榜首”的选项。可见,从国家层面上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摘编自张宗明中医药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与发展)4. 下列内容不符合中医药创新所坚持的原则的一项是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B. “上善若水,处下不争;大道至简,淳朴自然。”C.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D.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

31、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习总书记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提示的总思路是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中医药创新应坚持四大原则。B. 中医诊断学以四诊、八纲、辨证和诊断为基础,讲究在“望闻问切”的基础上结合“八纲”对病人进行分析“辨证”,从而做出诊断。C. 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D. 国家对中医药“申遗”是非常重视的,“中医”是我国在2008年10月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5个“非遗代表作”项目的首选项。6. 请结合材料,分析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参考答案:4. B 5. C 6

32、. 具有代表性: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具有实际贡献: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A项,“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符合“固本”原则。C项,

33、“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表达的“惟精惟一”与文中的“思贵专一,不容浅尝者问津;学贵沉潜,不躁者涉猎”内涵一致,符合中医药创新的“守恒”原则。D项,“取法于上,仅得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符合“出新”原则。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C项,“由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错。原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6年成立了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和申报工作”。故选C。【6题

3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整合能力。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出最主要的信息,即可作答。从材料三“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过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为维护人类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看出,一、中医药具有代表性,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我国最具有国际竟争力和国家影响力的学科门类。二、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巨大贡献,现在仍然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从材料三“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

35、义看,世代相传的中医药,作为社会实践的知识、技能,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中可看出,它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世代相传的中医药,是我国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之一。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 分)甲文: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36、,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 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乙文: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37、小知不及大知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A读音相同,读音不同。 B读音相同,读音也相同。C读音不同,读音相同。 D读音不同,读音也不同。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以五百岁为春 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奚以知其然也 请奚杀?A意义相同,意义不同。 B意义相同,意义也相同。C意义不同,意义也不同。 D意义不同,意义相同。6下列对选文内容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段文章都采用了设譬取喻的手法,比喻贴切自然,增强文章趣味性。B甲文说明万物各有所待,但程度不同,存在着大和小的区别。C两段文章都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意随笔至,随文挥洒。

38、D乙文说明看待事物不能拘泥不变,要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灵活变通。7将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4分)彼且奚适也? (3分)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3分)参考答案:4 .A 5.C 6.C7、小的聪明比不上大的智慧,短的寿命比不上长的寿命.(“知”“年”“不及”各1分,文意为1分).它将要飞到何处呢? (“且”“奚”各1分句式1分)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以”“处” 各1分,文意为1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潘耒,字次耕,吴江人。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康熙时

39、,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寻充日讲起居注官,修实录、圣训。尝应诏陈言,谓:“建言古无专责,梅福以南昌尉言外戚,柳伉以太常博士言程元振,陈东以太学生攻六贼,杨继盛以部曹劾严嵩。本朝旧制,京官并许条陈。自康熙十年宪臣奏请停止,凡非言官而言事为越职。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臣请弛其禁,俾大小臣工各得献替,庶罔上行私之徒,有所忌而不敢肆。于此辈甚不便,于国家甚便也。其在外监司守令,遇地方大利弊,许其条奏。水旱灾荒,州县官得上闻。如此,则民间

40、疾苦无不周知矣。”更请许台谏官得风闻言事,有能奋击奸回者,不次超擢,以作敢言之气。二十三年,分校礼闱,称得士,名益甚。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议起,坐浮躁降调,遂归。耒有至性,初被征,辞以母老,不获命,乃行。既除官,三牒吏部以独子请终养,卒格于议不果归。逮居丧,哀毁骨立。少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枋殁,睭恤其孤孙,而刻炎武所著书,师门之谊甚笃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复原官。大学士陈廷敬欲荐起之,力辞而止。平生嗜山水,登高赋咏,名流折服。有遂初堂集。又因炎武音学五书为类音八卷。炎武复古,耒则务穷后世之变云。当时词科以史才称者,汪琬、吴任臣及耒为最著。(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

41、十一,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B.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C.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D.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布衣”本指布制的衣

42、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B. “日讲起居注官”是清朝的宫廷官职,负责记录整理帝王的言行,作为撰修国史的材料。C. “超擢”指超越一级或更多等级而晋升官员,一般用于特别有才干或有特殊功勋的人。D. “词科”是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潘耒很有才干。他天生聪慧,读书一目十行,从经史、音韵、算数到佛教知识,没有不精通的,后来参与朝廷明史的编辑修订。B. 潘末敢于直言。他引用典故,指出不是言官而向皇帝进言被视为逾越职权的做法是错误的,请求放松禁令,让群臣能够进言劝

43、谏。C. 潘耒事母至孝。当初被征召时,他以母亲年老推辞;被授予官职后,三次上书吏部请求归乡奉养老母;母亲去世,他因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D. 潘耒敬重师长。他年少时求学于徐枋、顾炎武,徐枋去世后,潘耒周到地抚恤徐枋的孤孙,刻印了顾炎武的著述,思想上师承顾炎武。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人主明目达聪,宜导之使言。今乃禁之,岂盛世事?(2)既以布衣进,齿最少,又傲睨不能容人,因此忌者颇众。参考答案:10. B 11. A 12. D 13. (1)皇帝您目明耳聪,应当引导群臣让他们敢于进言。现在竟然下令禁止,难道这是安定兴盛的朝代所应该做的事吗? (2)潘耒凭平民的身份任官,

44、年龄最小,又轻慢不能容人,因此忌恨他的人很多。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辨别表达方式,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故应抓住人名;然后找断句的标志,先易后难。先抓名词、动词,再抓特殊句式。名词(代词):“总裁”“职任”“岁月”;谓语动词:“言”“搜采”“善”“令”“持”。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比如本语段中写潘耒上书总裁提出编纂史书的八个重要原则。文言文断句技巧:一是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

45、、“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二是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

46、,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三是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四是抓住名词、动词以及特殊句式断句。比如本题就是借助名词和谓语动词来断句的。11. 试题分析:“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一要立足课本,适度扩展,平时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要以“重要”为标准,注意知识的迁

47、移和延伸;二要点面结合,增强感知:复习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重点和薄弱为中心,将相关知识内容予以迁移、扩展,比如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可以其主要作品为中心,将其生平、主要创作风格等一并识记。12. 试题分析:D项,“思想上师承顾炎武”分析不当。顾炎武主张复古,潘耒却主张变革。【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对原文中关键细节的理解。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对:如此题选项D对应的句子是“炎武复古,耒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