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毓德铺镇联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3280532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毓德铺镇联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毓德铺镇联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毓德铺镇联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毓德铺镇联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毓德铺镇联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毓德铺镇联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易水不寒卢世龙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的鲜活生命。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成就了易水。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

2、,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

3、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的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秋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我轻轻提起裤管

4、,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地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

5、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

6、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秋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有删节)4.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B. 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

7、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C. 第七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D. 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5. 文章第三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参考答案:4. C 5. 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与后文易水

8、“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 6. 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精彩的人生有所作为,让生命有价值。荆轲明知刺杀秦王有去无回,但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舍个人生命,毅然前往。人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有所作为。【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意。故选C项。【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和表现手法的能力。作答时通读全文,明确问题指向,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文章第三段写古代的易水河“清澈透明”“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

9、姿的大地生灵”与如今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满目苍凉,不似英雄时代的易水河。易水河床干枯,只存纤毫,失去了所承载的人文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作者感慨“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等情感做铺垫,进而揭示文章的主题。【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作答探究题还是要基于原文思想内容的,“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精彩的人生有所作为,让生命有价值。诚如文章最后说“生命的漂泊,原是个

10、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另外,对于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故事中荆轲明知刺杀秦王有去无回,但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舍弃个人生命,毅然前往。这就告诉我们,人生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有所作为。【点睛】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解题方略:(1)依本探源。就是依据文本中或显或隐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过渡句、点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倾向、暗示作者生平经历、暗示社会环境的词句等,解读作品的主题,从而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2)内引外联。就是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筛选辨析,联系旧知,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创作意图。(3)扩大储

11、备。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命题人肯定不会让考生漫无边际地瞎猜,对考生不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一般会在题千中或通过注释等形式予以交代,这就要求考生不放过命题人给出的每一个信息;对考生应该熟悉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出题人则不会在题面上再去多费笔墨,这就要求考生复习备考时应该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落花枝头谢大光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一夜枕上听雨,辗转不能成寐,清晨推窗望去,雨却停了。头顶上,浓云尚未散开,低低压着房檐;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院子中,一丝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

12、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空朗的清晨,增添了不少生气。咦,已是春花红褪的初夏,为什么花开得这般热烈?循着被雨中润白的碎石小路走去,我猛地记起了杨万里的初夏即事诗:“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近前一看,果然是石榴花。这是四株石榴树,分列在窄窄的甬道两侧,枝丫交错,搭起了一座花红叶绿的天然门楼。树只有一人高,花却开得十分繁茂。低头钻进树丛,真像是上元之夜徜徉于灯市之中,前后左右,俯仰四顾,都是火苗一样燃烧着的石榴花。早就听说石榴树是边开花边结果,花与子并生枝头,十分壮观。如今看去,果真如此。这满树密密层层的花果,真像是一个姊妹比肩的大家庭。

13、在从花到果的生长过程中,呈现出变化微妙的千姿百态有的蓓蕾婷立,含苞待放;有的半开半合,微露金蕊;有的翩然怒放,喷红流彩;有的花瓣已落,籽实新萌;也有花萼圆鼓鼓地胀起,果实已初具规模,挺在枝头随风摇曳。啊,这些正在开放的花朵、正在成熟的果实,多像一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孩子。可是,一阵微风吹过,我感到点点水珠洒落下来。这是花儿果儿们的泪水吗?水珠洒落地上,地上是一片落花的世界。是了,花果洒泪是在向落花依依惜别,是在感激花落的深情。落花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那么坦然,那么安宁,火红的花瓣在雨水中浸得发胀,将黑黑的泥土染成一片绯色。我第一次注意到落花景象是这般壮丽,一种内在的美好情操震颤着我的心。昨

14、天,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其五),龚定庵的心和落花可谓相通。人常说:开花结果。殊不知,花落了,果实才能成熟。据说有一种火石榴树,开起花来复瓣繁英,十分好看,却是从来不结果的

15、。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落花正是新生的标志,实在值得大书特书。然而,千百年来,关于落花的诗却多是伤感的,哀婉的。黑暗的时代,狂暴的风雨常令未果之花备受挫磨而夭谢,于是,“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成了千古名句。它们的作者,或是伤春怨女,红颜薄命;或是落魄文人,怀才不遇,只好将花喻己抒解愁肠。君不见,红楼梦中“埋香冢飞燕泣残红”,黛玉小姐的一首葬花词,哭痴了多少人的心。对于摧残人才、践踏新生的社会,这是一个曲折的控诉和抗争。今天,这样的时代应该是过去了。我们的国家如同这点缀着晨露的石榴树,花果同枝,生机勃勃,每个人都应该是一朵花,该开时,尽心竭力地开,该落时,坦坦荡荡地落,无论是翘立枝头

16、,还是俯身泥土,都不忘培育新生的使命。这样,我们的事业就会新陈代谢,永葆青春的活力。细微的簌簌声打断了我的遐想,又是几片飞红飘落下来。“落花辞树虽无语,别倩黄鹂告诉春”。多情的落花委托黄鹂向春天嘱咐什么呢?请明年再向枝头上看吧,那满树的繁花硕果就是答案。4.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本文行文思路富于变化,一波三折,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 第自然段中的“未果之花”,从字面看是“还没有结出果实的花朵”,而在此处是指“红颜薄命的伤春怨女,怀才不遇的落魄文人”。C. 作者联系实际,提醒今天的人们尽心竭力地投身事业,永葆青春活力,不要让自己像

17、落花一般凋零。D. “落花”这一意象,多用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红楼梦中的葬花词、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皆如此;而作者却反向立意,唱了一曲落花的颂歌。E. 本文的语言风格“清丽典雅”。“清丽”主要体现在细致优美的描写、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给人新奇感,文章意蕴清新;“典雅”主要体现在书面语汇的使用和古诗文的引用。5. 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两个角度回答。6. 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予以分析,指出其艺术效果。7. 文章的第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内在的美好情操”或品格值得作者礼赞呢?请分点概括。参考答案:4. BE 5. (1)为写“

18、水珠洒落”、“花果洒泪”作铺垫。(2)以天气的阴沉反衬(衬托)石榴花的火红。 6. 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转换为听觉,生动传神地写出石榴花鲜艳活泼的颜色、热烈开放的盛况,突出其与墨绿的树叶之间形成的强烈的色彩对照与反差。 7. 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它为花蕊挡风遮雨,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淡泊名利,不矜功伐。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它舍弃繁华,默默飘落。牢记使命,不忘根本。它将自己融入大地,准备滋养明年的花。【4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

19、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A项,“欲扬先抑”错误,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从文中来看,本文开篇并没有“抑”。C项,“永葆青春活力,不要让自己像落花一般凋零”错误,原文不是让“人们”“永葆青春活力”,而是希望“我们的事业”能如此;“不要让自己像落花一般凋零”错误,文中的“落花”是作者礼赞的对象。D项,“落花这一意象,多用来比喻青春的消逝、生命的衰残,、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皆如此”错误,龚自珍的己

20、亥杂诗?其五也是赞颂落花。B项,是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涉及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结合上下文可知理解正确。E项,是对文章语言风格的分析,文中多处使用了修辞手法,整体描写细致,分析正确。故选BE两项。【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开头对江南梅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两个角度回答”,然后回顾文本,找到开头描写江南梅雨的内容,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作用。从文中来看,第一段主要写了两个内容,即天气的状况与院子中的石榴花,文中写初到江南就碰上了梅雨季节,天气阴沉,空中飘着雨丝,天地间弥漫着青黛色的雾霭,而在这样的情境下,院子里却有那

21、点点火红的花朵,这是一天气的阴沉来反衬石榴花的火红,这是内容上的作用;从结构上来看,天气的阴沉、梅雨季节也就为下文写“水珠洒落”、“花果洒泪”作铺垫。考生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作答即可。【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予以分析,指出其艺术效果”,然后看这句话是写什么的,再看使用什么修辞,最后分析写景效果和表情效果。“朦胧的墨绿中,清晰地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这句话是写院子中火红的石榴花,“朦胧的

22、墨绿中”“点点火红的花朵”本是视觉所见,作者却以“厚重、平和的弦乐声”“清脆、欢跃的笛音”来写,“弦乐”“笛音”都是听觉,作者把视觉转为听觉,这是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厚重平和的是石榴花叶,清脆欢跃的是石榴花,作者用听觉的鲜明比照突出“绿叶”和“红花”之间色泽的强烈反差。考生结合这些分析即可。【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的第自然段是作者对落花的礼赞,落花究竟有哪些内在的美好情操或品格值得作者礼赞呢?请分点概括”,然后到文中圈出写“落花”的内容,根据这些概括“落花”的品格。如

23、“它也许还在枝头上为花蕊挡风遮雨,那艳丽的容貌、芬芳的呼吸,引来蜂蝶,传送花粉,孕育新生”,这表现出落花勤勤恳恳、无私奉献;如“今天,新的生命开始生长了,为了让果实得到更多的阳光和养料,毫不留恋枝头的繁华,毫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在斜风细雨中翩然飘落。躺在地上,它还翘望枝头,看到萌生的果实代替了它原来的位置,依然显示着生命的美好。它放心了,落而无憾”,这表现出落花对名利的淡泊;如“它放心了,却没有忘记自己的归宿。秋风秋雨中,它将自己和朴实的大地融为一体,又在准备滋养明年的花了”,这说明落花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这些都是作者礼赞落花的理由。考生结合这些内容概括作答即可。【点睛】解答句段作用类题目首先要

24、位置定位,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这是首先要考虑的。然后把握句段的基本内容,这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接着就要抓住句段与上下文的联系,这是答题的关键,最后还要把握常见的答题模式。内容上,写了什么(强调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进一步写出了什么(题旨或作者意图)。结构上,要根据位置思考,比如开头段的作用,一般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一是看与标题的关系,即点题,照应标题,二是看与下文的关系,引起下文,如为下文写做铺垫(张本,埋下伏笔),与下文形成对比(反衬),照应下文。中间段一般是承上启下,结尾段一般是照应开头,呼应标题。鉴赏表达特色题,须从三方面建立起模式:构建起关于表达特色(表达技巧

25、、艺术表现)的知识网络系统模式。如常见的描写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每一方向下的任何一种手法技巧的辨认及表达效果,都应在头脑中建立并储存起来。把握思维模式,从五个角度切入思考。修辞手法(优先) ;表现手法(次之) ;表达方式(其次) ; 文章章法;语言表达(两个角度考查时,一般有明确的提示) 。思考分析时的两个结合。 解答任何表达特色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解答表达特色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乡土婺源 马云霖婺源的乡村是安静的,婺源的乡村是恬淡的。散落在婺源各处的乡村,在群山之中,做着一个个久远又安

26、详的梦。它们成长,它们呼吸,它们衰落。农耕时代的村庄,在阳光沐浴与风雨洗礼下,遗世独立,顽强地向人们传递着独特的遗传密码。 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哲学家朱熹、音韵学家江永、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一辈辈人,跨过村口的小桥,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对房子、牌坊、亭阁、桥梁的精心雕琢,让这些村庄散发着农耕生活的芬芳。月明之夜,游子思念起故乡,乡愁里,氤氲的是曼妙的温馨。典雅的廊桥,高高的马头墙,鹅卵石铺就的弄堂,雕着花鸟的木窗,寄着寓意的砖雕,精雕细镂的贴墙牌楼,让每一个思乡的梦,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与别的乡村一样,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怀揣远大的抱负,肩

27、背简单的行囊,一代又一代农家子弟,翻过山,越过岭,涉过溪,走出群山。在山外成就一番大事业后,衣锦还乡,盖起让人羡慕的高楼。自元以后文风鼎盛的理坑村,地处偏僻却官宦辈出。几百年来,七品以上官员就有36人。自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552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被收入四库全书。日月更替,四季轮回,村口的树早已参天。从树下走过的读书人,回望一眼翘角飞檐的人家,踏上了赶考的路,心中涌起的,是自己默默的渴望。 那些朴素的村庄,像寻常的草一样长在田间地头,吸风餐露,洞悉天地间的奥秘。在季节的风中摇曳生姿,在乡土上存活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与风霜雪雨,与日月星辰,达成了完美的默契。即使是一

28、处水碓、一座廊桥,也恪守着与自然的契约。建于南宋的彩虹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在最宽的河面上建桥,桥墩设计成半船形,根据洪水设定桥墩距离,木质部分的易于维修,使这座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廊桥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完美结合,连接了两岸的村庄,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像牧童嘴边的一支笛,吹响在古典主义的乡村写意画里。只是,牧童的笛声成了历史的回响,而廊桥,仍在继续着美丽的功能。 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曲折幽静的街巷,碧野清风的环境,让一个村庄充满了画意,洋溢着诗情。“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走在婺源的乡村里,很轻易地就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

29、歌舞场。”大夫第、司马第、尚书第、天官上卿第,那一座座大山深处的房子,雕梁画栋,曾吸引多少羡慕?收获多少赞叹?光阴递嬗,四季更替。在人去楼空之后,寂寞地面对流淌的岁月。青春年少的欢声笑语,金榜题名的志得意满,独守空房的哀愁,挑灯夜读的刻苦,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只剩下陋室空堂,衰草枯杨,静静地听着岁月流淌的声音。 走在婺源的乡村中,仿佛穿行在梦里的江南。房屋是黑白两色的,古树是葱茏高大的,小桥是婉约玲珑的。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古朴,典雅,和谐。 婺源的乡村,在岁月长河中,做着不卑不亢的精神守候,超然物外。 11第段开头“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这句话

30、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2第节说“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传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3分) 13根据文意,试概括第两段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14联系全文,说说婺源乡村有着怎样“独特的遗传密码”。(6分) 参考答案:11(1)表现了作者对环境优美、人才辈出的婺源乡村的赞美。(2分)(2)主要是引出下文对婺源乡村风光的描写以及对历史上婺源人才荟萃的介绍,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深化了主旨。(2分)12刻苦好学,抱负远大,激励后学,桑梓情怀。(答出3点给满分)(3分) 13既有对昔日婺源辉煌的赞叹(2分),也有对当今乡土文化衰落的伤感和

31、无奈,对田园生活的缅怀(2分)。 14耕读传家的传统;朴素和谐(或诗意优美)的环境;恬淡悠适的田园生活(6分) 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文化经典孟子,按要求答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戴不胜

32、:宋臣。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薛居州:宋国人。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孟子认为一个齐国人教楚国大夫的儿子学齐国话,虽然周围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但只要天天鞭打逼他学齐国话,就有可能学会的。B孟子认为把楚国大夫的儿子带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宋王就不能同谁一起干坏事了。D“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说明一个薛居州,不能对宋王起到重要作用。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孟子的观点。(用自己的

33、话回答)(3分) 参考答案:1A (2分)2成语“一傅众咻”(1分), 孟子认为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1分)施行善政必须任用贤能,摒斥奸佞。(1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齐献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才望出武帝之右。居文帝丧,哀毀过礼,杖而后起。左右以稻米干饭杂理中丸进之,攸泣而不受。太后自往勉喻,常遣人逼进饮食。司马嵇喜亦谏之,喜躬自进食,攸不得已,为之强饭。武帝践阼,封齐王,时朝廷草创,而攸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时王家人衣食皆出御府,攸表租秩足以自供,求绝之。前后十余上,帝不许。攸虽未之国,文武官属,下至士卒,分租赋以给之,

34、疾病死丧赐与之。而时有水旱,国内百姓则加振贷,须丰年乃责,十减其二,国内赖之。迁驃骑将军,开府辟召,礼同三司。降身虚己,待物以信。时驃骑当罢营兵,兵士数千人恋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帝乃还攸兵。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及丈帝寝疾,虑仗不安,为武帝叙汉淮南王、魏陈思故事而泣。临崩,执攸手以授帝。及太后临崩,亦流涕谓帝曰:“桃符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以是属汝,勿忘我言。”及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中书监荀勋、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

35、“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紞又言曰:“陛下遣诸侯之国,宜先从亲始,亲莫若齐王。”帝既信勋言,又纳紞说,太康三年乃下诏命齐王之国。攸知勒、紞构己,愤怨发疾,乞守先后陵,不许。帝遣御医诊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疾转笃,犹催上道。攸自强入辞,素持容仪,疾虽困,尚自整厉,举止如常,帝益疑无疾。辞出信宿,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八)注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众、聪明特异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乃齐献王司马攸之同母兄。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攸泣而不受 夜缒而出B. 攸虽未之国 斯天卞之民至焉C. 帝乃还攸兵 今君乃亡赵走燕D. 而汝为兄不慈 君为我呼人

36、,吾得兄事之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司马攸才望出众。幼时就十分聪明,长大后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乐于施人,爱读经籍,能写文章;深受文帝喜爱,多次差点成为太子。B. 司马攸极具孝心。文帝去世时,他悲伤超过礼数,身体毁伤,太后亲自前往劝慰,并常派人逼他吃饭;司马嵇喜也进谏并亲自奉上饮食。C. 司马攸深得人心。受封齐王后总管军事,安抚朝廷内外,受到拥戴;晋的百姓遭遇旱涝灾害,他赈济借贷,收回时减免两成,受到仰赖。D. 司马攸结局悲惨。他的父母都在临终前嘱托武帝善待司马攸,而他仍然遭到小陷害,受到皇帝猜疑,被命令前往封国,最终呕血而死。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37、语。(1)及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仗。(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参考答案:10. A 11. C 12. (1)到了武帝晚年,几个儿子都势弱,而太子又不贤,朝廷内外官员,都倾向于司马攸(将来)继位。(2)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栽好后放在一边要像丢弃它一样,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语境,尤其是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A项,用法相同,都是连词,表方式、状态。B项,前一个“之”为动词,到;后一个“之”为助词,的。C项,前一个“乃”为副词,

38、于是;后一个“乃”为副词,却,竟然。D项,前一个“为”为动词,作为;后一个“为”为介词,替。点睛:学习文言虚词的主要途径是课本,所以要注意理解课文里比较重要的含文言虚词的句子,特别是那些在平时练习里面经常出现的课本里面的句子,要做好文言虚词常见意义和用法的归纳整理,集中比较,系统掌握。这样才能举一反三,顺利解答生疏的题目。【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C项,“晋的百姓”张冠李戴,信息在第二段,“武帝践阼,封齐王而时有水旱,国内百姓则加振贷”,是齐王的封国齐国的百姓。A项,信息涉及第一、三段。B项,信息在第一段。D项

39、,信息在文章后两段。这三项表述符合原文。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第(1

40、)题翻译的重点词语:“诸子”,几个儿子;“并弱”,都势弱;“不令”,不贤;“属意”,倾向。第(2)题翻译的重点词语:“莳”,栽种;“置”,丢弃;“天者全”,天性得以保全;“性得”,本性获得,习性实现。译文要句意正确,语言通顺畅达。点睛:翻译文中的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41、参考译文:齐献王司马攸,字大猷,年少时就聪慧。等到长大,清静和气公允,亲近贤人喜好施舍,爱好经典书籍,能写文章,才气名声比武帝大。为文帝服丧,悲伤异常而毁损其身超过礼制,拄着木杖才能站立起来。手下人用稻米干饭夹杂理中丸给他吃,司马攸哭着不接受。太后亲自去开导他,常派人逼司马攸吃东西。司马嵇喜也劝谏他,嵇喜亲自奉上饮食,司马攸不得已,勉强吃饭。武帝登上皇位,封司马攸为齐王。当时朝廷刚创立,司马攸总管军事,镇抚安宁内外,没有不依附的。当时王府家人衣食都由皇家提供,司马攸上表说租赋俸禄足以自给,请求不再供给。前后十多次上表,皇帝不准许。司马攸虽然没去自己的封国,但对文武官吏,下至士卒,都是把租赋俸禄

42、分给他们,如有疾病死亡丧葬就馈赠他们。有时发生旱涝灾害,就对国内百姓加以赈济借贷,等到丰收的年头才收回,少要十分之二,国内依賴他。迁任骠骑将军,并设府署征召辅吏,礼仪如同三司。司马攸降低身份保持谦虚,诚信待人。当时驃骑这一职务应当取消营兵,兵士几千人依恋司马攸的恩德,不肯离去,拦住京兆官员诉说,皇帝于是退还司马攸的营兵。司马攸特别被文帝宠爱,每次见到司马攸,就拍着床叫他的小名说“这是桃符的座位”,几乎成为太子的情况有多次。等到文帝卧病,担心司马攸不安全,为武帝叙述汉代淮南王、魏陈思王的故事而哭泣。临死,拉着司马攸的手托付给武帝。到太后临终,也流着泪对皇帝说:“桃符性急,而你作兄长的不慈爱,我如

43、果就此一病不起,恐怕你定不能容他。因此嘱托你,别忘了我的话。”到了武帝晚年,几个儿子都势弱,而太子又不贤,朝廷内外官员,都倾向于司马攸继位。中书监荀勖、侍中冯紞都阿谀奉承自我钻营,司马攸一向厌恶他们。荀勖等人因为朝廷的期望在司马攸,恐怕他继嗣,灾祸必定殃及自己,于是不动声色地对皇帝说:“陛下万岁之后,太子无法立为皇帝。”冯紞又说:“陛下派遣诸侯赴封国,应该从亲人开始,亲人没有比齐王更亲的了。”皇帝相信了荀勖的话以后,又接受了冯紞的意见,在太康三年下令齐王到封国去。司马攸知道荀勖、冯紞陷害自己,愤怒怨恨而生病,乞求守在先后陵地,不允许。皇帝派遣御医诊治,那些医生迎合皇帝旨意,都说没病。病转重,仍

44、催他上路。司马攸自己勉强入朝辞行,他平素保持容貌仪表,病虽重,还是自我整肃,举止如同平常,皇帝更怀疑他没病。出行住了两夜,吐血而死,当时三十岁。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者,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

45、君言无异于虎狼!”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刘向新序杂事)【注释】?梁君:即魏国国君。?彀gu弓:拉开弓。?御:车夫。祠:祭祀。2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白雁群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22. 翻译下面的句子。(1)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2)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23. 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怎样去做(用文中一句话回答)?24. 你觉得公孙袭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参考答案:21. (1)骇:害怕、惊慌 (2)故:缘故、原因 22. (1)我祈求下雨的原因,是为了

46、我的百姓。 (2)别人打猎都得到禽兽等猎物,我打猎得到良言回来了。 23. 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 24. 懂得进谏的艺术,不讲大道理,而是举实例;深明大义,他以齐景公愿意牺牲自己为民求雨的故事,及时制止了梁君猎兽而射人的虎狼行为。使梁君认识到自己的严重错误, 高兴得为得“善言”而高呼万岁。【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要知道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本题把所给选项逐一放回到原文中,就会发现,(1)“白雁群骇”意思是“白雁群突害怕飞跑了”,“骇”的意思是“害怕、惊慌”;(2)“今主

47、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意思是“现在主君却因为白雁飞走的原因而想射杀人”,“故”的意思是“缘故、原因”。【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落实关键词进行翻译。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凡”,凡是;“所以”,表原因,可译为的原因;“为”,为了;“民”,百姓;“者也”,判断句的标志,翻译时要注意体现“是”的句式特点。(2)“猎”,打猎;“禽兽”,飞鸟和野兽,这里指禽兽等猎物;“善言”,良言;“而”,表顺承,可译为“就”,也可不译。【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用文中一句话答出公孙袭讽劝梁君的目的,考查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时可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找到公孙袭的语言,筛选出对应的句子即可。本文中,公孙袭先是阻止了梁君射杀路人,然后讲了齐景公不肯用百姓献祭而感动苍天的故事,告诉梁君,齐景公之所以能够使天降大雨,是因为“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然后指出梁君的错误之处。可见,公孙袭的目的就是让梁君像齐景公一样“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