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017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大连市金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选择罗伯特库克“有钱是多么快活!”坐在茶几旁的肖夫人,当她拿起古色古香的精细的银茶壶倒茶时,心里也许是这样想的。她身上的穿戴,屋里的陈设,无不显示出家财万贯的气派。她满面春风,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然而,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你喜欢这幅画,我很高兴,”她对面前那位正襟危坐的年轻艺术家说,“我一直想得到一幅布吕高尔的名作,这是我丈夫上星期给我买的。”“美极了!”年轻人赞许地说,“你真幸运。”肖夫人笑了,那两条动人的柳眉扬了扬。她的双手细嫩而白,犹如用粉红色的蜡铸成似的,

2、把那只金光灿灿的戒指衬得更加耀人眼目。她举止娴静,既不抚发整衣,也不摆弄小狗或者茶杯。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幸运?”她说,“我并不相信这套东西,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年轻人大概觉得,她将富有归于选择两字,未免过于牵强。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很有分寸地点点头,让肖夫人继续说下去。“我的情况就是个明证。”“你是自己选择当有钱人的啰?”年轻人多少带点揶揄的口吻。“你也可以这样说。十五年前,我还是一个拙笨的学生”肖夫人略微停停,故意给对方说点恭维话的机会。但年轻人正在暗暗计算她在学校里呆的时间。“你看。”肖夫人继续说,“我那时只知道玩,身上又有一种叫什么自然美的东西,但却有两个年轻人同时

3、爱上了我。到现在我也搞不清楚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年轻人似乎已横下心不说任何恭维的话,但也没有流露出丝毫烦躁的神色,虽然一直在考虑如何将谈话引到有意义的话题上去。他太固执了,怎么也不肯逢迎。“两个当中,一个是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肖夫人说,“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他没有从商的本领,也没有亲戚的接济。但他爱我,我也爱他。另外的一个是一位财力显赫的商人的儿子。他处事精明,看来前程未可限量。如果从体格这个角度去衡量,也可称得上健美。他也像那位学艺术的学生一样倾心于我。”靠在扶手椅上的年轻人赶忙接住话茬,免得自己打呵欠。“这选择是够难的。”他说。“是的。要么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凄苦,接触的尽是些

4、蓬头垢面的人。但这是罗曼蒂克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要么是住宅富丽堂皇,生活无忧无虑,服饰时髦,嘉宾盈门,还可到世界各地旅游,一切都应有尽有要是能两全其美就好了。”肖夫人的声调渐渐变得有点伤感。“我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始终想不出其他办法。很清楚,我必须在两人当中做出选择,但不管怎样,都难免使人感到惋惜。最后”肖夫人环视了一下她那曾为一家名叫雅致居室的杂志提供过不少照片的华丽的客厅。 “最后,我决定了。”就在肖夫人要说出她如何选择的这相当戏剧性的时刻,外面进来了一位仪表堂堂的先生,谈话被打断了。这位先生,不但像一位时装展览的模特儿,而且像一幅名画里的人物,他同这里的环境十分协调。他吻了一

5、下肖夫人,肖夫人继而将年轻人介绍给她的丈夫。他们在友好的气氛中谈了十五分钟。肖先生说,他今天碰见了“可怜的老迪克罗杰斯”,还借给他一些钱。“你真好,亲爱的。”肖夫人漫不经心地说。肖先生稍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可怜的迪克罗杰斯,”肖夫人喟然叹道,“我料你已猜到了,那就是另外的一个。我丈夫经常周济他。”“令人钦佩。”年轻人略略地说,他想不出更好的回答。他该走了。“我丈夫经常关照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哪来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肖像?”年轻人十分惊讶,猛然从扶手椅上坐直了身子。“是的,肖像。”肖夫人说,“哦,我没有说清楚吧?我丈夫就是那位原来学艺术的穷学生。我们现在喝点东

6、西,怎么样?”年轻人点点头,似乎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节选自中外微型小说鉴赏,有删改)1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肖夫人学生时代的两个追求者,一个是穷困的学艺术的学生,一个是富有的显赫商人的儿子,在对比中,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暗指浪漫。B. 年轻人认为肖夫人“幸运”,肖夫人却相信“选择”,话不投机,气氛不够和谐,但年轻人并没有多说什么,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C. 人的动作、行为往往可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这篇小说中两 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年轻人厌倦、掩饰和意外、惊讶的心理。D. 肖夫人的举手投足给了“年轻人”一个印象,使他甚至也使读者误

7、解了肖夫人年轻时的选择,这实际上是小说作者“无心插柳柳成荫”。E. 小说的情节起伏有致,作者先娓娓叙写肖夫人与年轻人交谈的情形,接着与她谈年轻时的选择,到“最后,我决定了”,把情节向高潮推进。12. 文中的肖先生虽然只有一句不完整的台词,只有一个朦胧的影像,但他却是这篇小说要着力塑造的主人公。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这一人物形象。13. 文中多次描写肖夫人家的客厅和夫妻二人的衣饰,请分析这样写的作用。14. 关于这篇小说作者对主人公肖夫人的态度,有人认为是肯定、赞美,有人认为是否定、讽刺,你认为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参考答案:11. EC 12. 肖先生仪表不凡,充满艺术气质,有爱心,

8、自己富贵不忘接济落难的朋友;年轻的肖先生是一个热爱艺术、穷困但追求浪漫的青年;为了爱情,肖先生改变了艺术追求,成了一个追求金钱与权势的世俗画家。 13. 人物上,通过环境、细节描写表现肖夫人夫妇生活富足,突出夫妻二人对物质的追求;情节上,为文中的误会层层蓄势,给人感觉肖夫人选择的是商人的儿子,增强了结尾出人意料的效果;主题上,肖先生因为爱情改变了自己的艺术追求,选择了做一个世俗画家,突出了“选择”给人生带来的改变。 14. 观点一:肯定、赞美。从多处叙写可看出,作者对肖夫人持肯定、欣赏的态度。如“由此而认定她是个轻浮的人,却是不公平的”“她深深懂得,文雅能给予人一种感染力”等。从肖夫人面对穷学

9、生和富商之子的两难抉择而最终选择穷学生的表现,可看出她对真爱的不舍和坚定。肖夫人坚信“选择才是决定一切的”,而现在丈夫能继续为人画肖像,恰恰说明肖夫人向往艺术,追求浪漫,能摒弃眼前的浮华,有眼光,不短视。观点二:否定、讽刺。从多处描写可看出,肖夫人对现在有钱的生活感到快活和得意,很想得到别人对她的恭维和赞美,显得有些浅薄。从肖夫人选择时希望两个追求者能“两全其美”,和她“在犹豫不决的痛苦中煎熬了一年”的描写中,可看出她对浮华的向往,对真爱曾经的动摇。肖夫人的丈夫,靠艺术脱贫而至于富有,但却将艺术媚俗了,结果是给海军上将等权贵画肖像。最初选择浪漫的肖夫人还是为庸俗所侵蚀,最终选择了庸俗。11.

10、试题分析:A“前者代表了现实,后者暗指浪漫”,理解上有错误。B“表现出他的礼貌和艺术气质”的分析不准,“艺术气质”有些牵强。D并非“无心插柳”,而是作者有意为之。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2. 试题分析:以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等描写为切入点来分析方法,要全文阅读,首先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如乐观向上,自私等;然后要根据针对其人的描写和情节,来概括人物在其中所体现出未的性格特征。文中“我丈夫经常周济他”表现其有爱心,“穷得叮当响的学艺术的学生,他是个浪漫可爱的青年”表现其浪漫,“他给海军上将画的那幅肖像”表现其世俗。考点:欣

11、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3. 试题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可从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情感基调;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突出小说主题等方面考虑。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14. 试题分析:做此类题时,首先根据题目明确观点,是肯定、赞美,还是否定、讽刺,按照选定的观点,全文进行阅读,筛选符合观点的语句,不能机械地直接摘抄,要分析概括,然后分点作答。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

12、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卷红楼触百思王景山 伴随周汝昌成长的年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生于乱世又为一介村童,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成学业。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

13、,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这年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遂平生作书多行草,其“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他曾多次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家的肯定。 本已在书法、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

14、汝昌,怎么又步入了“研红”道路?原来,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生的影响。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函,说他新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1953年

15、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整63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47部。然而,周汝昌是在怎样一种身体状况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鸿篇巨著呢?恐怕就鲜有人知了。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而是在比一般标准稿纸大一倍的“稿纸”背面任意书写,那似红枣

16、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没过几年,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至近3年来,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不复存在,盲写都成困难的他,继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来,独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来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节序风俗。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周汝昌在其

17、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周汝昌作的这首诗,道出了他一生与红楼梦之缘。(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本文通过记述周汝昌的学术生涯,突出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辉煌成就,也表现出他精研学问、痴迷红学的执着追求的精神。B周汝昌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喜欢“国货”和民族风俗、建筑、音乐等,而有些人因此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C尽管生于乱世,但周汝昌自幼好学,醉心文学艺术,勤于精读细敲,他日后取得的卓越成就与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不无关系。D周汝昌毕生致力于欧楷笔法、

18、唐人写经、右军兰亭,并创立了周体法书,他的很多书法研究成果受到鉴定书家的肯定。E由于四兄周祜昌的指点,周汝昌在燕大图书馆发现了咏芹诗,并撰写文章发表,支持胡适的说法,受到了胡适的赏识。(2)周汝昌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说明。(6分)(3)周汝昌步入“研红”道路,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4)周汝昌被称为“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当代“红学泰斗”。为什么他能在红学研究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5分。多选不给分。D项“毕生致力于”有争议,由原文第三段可知。B项“有些人因此

19、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不准确。将可能性当作必然性,把自己的主观推断当作客观事实,原文是“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E项“支持胡适的说法,受到了胡适的赏识”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没有这样说,“由于四兄周祜昌的指点”也不太准确,原文是“四兄周祜昌嘱周汝昌查证”。)(2)翻译方面:把文赋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把西风颂以离骚文体译成中文。书法方面:创立周体法书,研究成果受鉴定书家的肯定。红学方面:红楼梦新证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出版红学研究专著47部。(6分。每点2分,概括1分,举例说明1分。照抄原文没有概括的视情况扣12分。若有学生答案概括出“古典文学或诗词方面”,

20、并举出最后一段的诗来说明,可给1分。)(3)母亲的影响,常听母亲讲红楼梦故事,看到古本石头记;胡适的影响。对胡适考证文章的查证让他兴奋,胡适与他书信交往;对中华文化的喜爱,红楼梦是中华文明的真命脉。(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注意第四自然段的提示能找到前两点原因,而第三点要特别关注八、九自然段中周汝昌的自我解说。)(4)个人的禀赋: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他人的帮助:得到了解或研究红学的母亲、兄长及胡适的帮助。执著的态度:对红学研究的专注、痴迷,甘受挫辱,失聪失明却坚持研究。深厚的学识:在书法、诗词等中华文化上有精深造诣,奠定研究红学基础。(8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8分为止

21、;答案中前面的角度概括没有答出不扣分,意思相近即可。有其他答案,若在文本中有依据,也可酌情给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五十块钱一天于心亮父亲跟着街坊去干活。街坊说了,五十块钱一天,就是收花生、苞米和豆子。父亲说五十块就五十块,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上点力气。不过,父亲还是问了句:“晌午,管饭吗?”街坊说:“没说,要不身上带点钱吧,万一不管饭呢?”父亲想了想,就在身上装了五十块钱,绿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可看着稀罕人,就像庄稼一样。干活的地方不远也不近。街坊说:“坐我的三轮车吧,跑得快!”于是父亲就坐着三轮车,

22、嘣嘣嘣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也没觉得累,天就晌午了。雇户就送来了晌午饭:馒头、炒菜、稀饭父亲搓着手,挺过意不去:“简单弄点,能吃饱就行了,真是给您添麻烦了啊!”父亲啃了馒头,吃了炒菜,喝了稀饭,肚子就饱了。街坊说:“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父

23、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当然也要拉呱了。比如街坊说:“在过去,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啊!”父亲说:“那不一样啊,过去给地主干活,那是在剥削劳动力,现在人家五十块钱一天,是请咱们帮他干活,而咱们能来干活,那也是在照顾他面子,性质不一样,你说是不是?”不知不觉一天的活儿就干完了,太阳也靠了西山。雇户很满意,掏出五十块钱给街坊,再掏,就掏出张一百块钱的。雇户继续翻找钱包,父亲想起身上装的五十块钱,就掏出来说:“你给我一百,我找你五十,不就结了?”赚了钱,自然

24、就美。街坊说:“走,上三轮!回头,咱俩喝两盅!”父亲没上街坊的三轮,他说要去山岗的地里看看,自家那块晚熟豆子是不是也好收割了。街坊开着三轮车一路冒着黑烟走了。父亲没去山岗地,那块山岗地里的豆子,早就被勤快的父亲收割过了。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两盅。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晃晃暖壶,捏起壶塞,把手掌贴上去,感觉有温气儿。父亲就取过个碗,掰进块饼子,想想,又挖上块猪大油,挑进筷子咸菜,然后倒上水,搅一搅,拌一拌,就呼噜呼噜地吃了起来!填饱了肚子,他蹬了鞋,趄在了炕上。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

25、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他打开电视看电视。电视响了。父亲的呼噜也响了。(选自天池2017年第8期,有删改)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重视在细节中塑造人物,如写父亲“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看似随意的动作实际是在写父亲干活前的认真准备状态。B. 针对街坊“咱们这就是给地主干活”的观点,父亲对自己劳动的性质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体现了他朴素的平等意识。C. 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目

26、的是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D. 文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话家常,像“稀罕人”“熊诓人”“趄着身子”“拉呱”等词语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读来真实亲切。6. 下列对小说写“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这一情节在结构作用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父亲担心雇主晌午时分不管午饭,所以装了五十块钱。B. 父亲担心收工后,街坊说:“走,上三轮!咱俩喝两盅!”时,自己挣的钱少,街坊瞧不起。C. 引出后文给雇户找钱的情节。D. 前面是绿色的钱,后面是红色的钱,色彩形成对应关系,暗示父亲劳有所得后内心的喜悦。7. 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参考答案:5. C 6.

27、B 7. 父亲与街坊的对比:用街坊的“凑合”干和父亲的卖力干进行对比,突出了父亲的厚道老实和敬业精神。父亲前后表现的对比:父亲给别人干的勤快与回家后的不勤快形成对比,实际是以父亲的疲惫,来说明他干活时的卖力。辛劳生活和满足心态的对比: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毫无怨言,突出了父亲知足常乐的心态。【5题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注意题干要求,如本题“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且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需浏览每个选项,标注关键点,再回

28、原文找依据,逐一进行分析。C 项, “结尾用电视的声响和父亲的呼噜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嘈杂躁动的氛围,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其中氛围“嘈杂躁动”的表述不合理,跟据原文分析没有躁动的环境氛围;目的也不全面,除了能“烘托父亲经过一天劳作后疲惫乏困的状态”,最主要还是表现父亲劳有所得的满足心理。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小说中具体情节的作用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审清题目要求,“这一情节在结构作用上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是选非题。解答作用类型的题目,要从结构和内容(人物心理、情感、效果)等角度作答。本题根据原文理解,父亲和街坊都赚了五十块钱,B项,父亲“担心自己挣的钱少

29、,街坊瞧不起”的说法不当,并且父亲拒绝街坊去喝酒这一情节和“父亲临去干活时装了五十块钱”这一情节不存在必要的关联性,犯了所答非所问的错误,父亲拒绝街坊去喝酒这一情节,从后文 “父亲这么说,就是不想喝上两盅”,“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这些内容来看,父亲是想省钱,并不是“担心自己挣的钱少,街坊瞧不起”。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小说在塑造父亲形象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接下

30、来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运用对比手法的阅读区域,结合具体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细节等描写分析概括,还可找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或对比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本文中的父亲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其性格特征主要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来,如父亲与街坊的对比,文中“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街坊说:干这么快做什么?反正五十块钱一天,还指望雇户多给你几个啊?”,“街坊还是忍不住数落:一天五十块钱,用不着那么仔细,凑合着干就行了。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父亲对自己说:说好五十块钱一天,就要对得起五十块钱一天,哪好熊诓人呢?”,“街坊说:吃、使劲吃,不吃白不吃!

31、父亲笑笑,找个半阳的草坡趄下,心说吃饱就行了,吃撑了,下晌干活不舒服啊”,这些内容通过街坊的语言和父亲的动作、心理对比,能表现出父亲的厚道老实和敬业精神;对比手法还体现在父亲的前后表现上,如父亲给别人干的勤快,“父亲哦了一声,速度就慢了下来。可一会儿,父亲又嗖嗖地干到了前面”,“父亲嘴里答应着,手里的活儿还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父亲趄着身子打了个盹儿,精神头儿就又有了。撒了泡尿,紧紧裤腰,倒倒鞋洞的沙,走进地里又埋头干了起来”, “回到家的父亲,就不勤快了,他想烧饭,可又懒怠弄”,这些内容通过父亲的前后表现的对比,可以看出回到家父亲的疲惫,说明他干活时的卖力、勤快;对比还可以从父亲的辛劳生活

32、和满足心态方面看出,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对干活绝不含糊,“不就是收庄稼吗?简单。该刨的用锄头刨,该割的用镰刀割,该捆的用绳子捆,半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出上点力气”,“父亲干得飞快,就像在自家地里一样”,勤快辛劳地生活着,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却毫无怨言,知足常乐,文中“父亲惬意地掏出那一百块钱,红色的一张,虽说有点旧,但透着一股子喜庆劲儿,看着真稀罕人,父亲想,雇户晌午管了饭,自己带的五十块钱没花,因此饭钱省了,活儿干完了没凑着去喝酒,所以赚的钱也省了,如此里外一算,咱等于一天赚了一百块钱哪!父亲这样想着,就又快乐起来了”以及父亲的呼噜声都能体现他劳有所得后满足的心态。【点睛】解答鉴赏人物形

33、象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

34、的词句表述出来。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陶潜传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

35、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

36、,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 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善属文 属:写作 B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 候:安抚 C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赉酒具 赉:携带 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 舆:抬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部

37、相同的一项是( )A即便就酌,醉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D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敛赀财以送其行12下边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任真自得”的一组是( )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A B.C D.13.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陶潜,博学多识,聪颖洒脱,卓尔不群,擅长写文作诗,他的五柳行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

38、真实写照。 B陶潜,曾因亲人的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C陶潜,即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突出地反映了他的性情“高趣”。D陶潜,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酒便酌,他的宅旁栽满菊花,他抚弄无弦琴,可见他性格豁达,品行高洁。参考答案:10、B 候:探望、问候 11、D D、连词,表目的关系。A、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却;C、动词,做,担任/介词,被。 12、B说明他是为谋生而做官,说明他清贫、病

39、弱,说明他年老时准备接受朝廷征聘却不巧去世的情况。 13、B、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报刘一丈书(明)宗臣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 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世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

40、“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

41、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哉。以此常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矣。”长者闻此,得无厌其为迂乎? (选自古文观止卷20)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主者故固不受故:故意B、斯则仆之褊衷褊:狭窄C、即门者持刺入刺:名帖,名片D、又立向所立厩中向:对着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属于干谒者“谄媚逢迎”表现的一组是(3分)()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

42、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心畏相公厚之矣起则上所上寿金大喜,奔出岁时伏腊一刺A、 B、 C、 D、1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极为生动地揭露了当时官场的丑恶污浊,笔锋犀利,语言简洁流畅。B、作者刻画出一个干谒者谄媚逢迎,卑躬屈膝,而又受宠若惊,扬扬自得的丑态。一个可卑可鄙的小丑形象如在眼前,呼之欲出。C、讨好相公的人,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见了相公以后,出来兴高采烈地向人炫耀,想接近自己那些旧友故知,又害怕相公对那些人也同样优待。D、本文表现了宗臣在许多士大夫丢失了廉耻气节的官场中,决心高洁自持,不向权贵摧眉折腰的人生态度和愤激之情。12、请把文言文阅

43、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3分)(2)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3分)(3)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3分)参考答案:9、D(向:先前,早先。)10、B(是写交识者的心理写作者过年过节投名帖)11、C(是那些熟悉他的人因相公对他厚待而对他肃然起敬。)12、(1)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2)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3)有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象后面

44、有人追逐似的。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少沉静,好典籍。父卒,隐居墓侧。服竟,三公并辟,皆不就。桓帝初,诏公卿郡国举至孝独行之士。寔以郡举,征诣公车,病不对策,除为郎。明于政体,吏才有余,论当世便事数十条,名曰政论。指切时要,言辨而确,当世称之。仲长统曰:“凡为人主,宜写一通,置之坐侧。”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拜议郎,迁大将军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出为五原太守。五原土宜麻,而俗不知织绩,民冬月无衣,积细草而卧其中,见吏则衣草而出。寔至官,斥卖储峙,为作纺绩、织纺、缣媪之具以教之,民得以免寒苦。

45、是时胡虏连入云中、朔方,杀略吏民,一岁至九奔命。寔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以病征,拜议郎,复与诸儒博士共杂定五经。会梁冀诛,寔以故吏免官,禁锢数年。时,鲜卑数犯边,诏三公举威武谋略之士,司空黄琼荐寔,拜辽东太守。行道,母刘氏病卒,上疏求归葬行丧。母有母仪淑德,博览书传。初,寔在五原,常训以临民之政,寔之善绩,母有其助焉。服竟,召拜尚书。寔以世方阻乱,称疾不视事,数月免归。初,寔父卒,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时人多以此讥之,寔终不改。亦取足而已,不致盈余。及仕官,历位边郡,而愈贫薄。建宁中病卒。家徒四壁立,无以殡敛,光禄勋杨赐、太仆袁逢、少

46、府段颊为备棺葬具,大鸿胪袁隗树碑颂德。 (节选自后汉书崔寔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句是( )A. 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B. 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C. 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D. 其后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不应大司农羊傅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既可指司马、司徒、司空,又可指少傅、少师、少保。B. 公车是汉代官署名,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天下上事及征召等事宜,经由此处受理。C. 博士专掌儒家经学的传授,执教于太学,成为传播孔孟学说的国家学官。其职掌为议政、制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等。D.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安岭,为后汉至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寔明于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