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实验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3280144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实验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实验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实验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实验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实验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实验中学2022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现代文阅读。(21分)文赤壁朱增泉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样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江

2、山如画,逝者如斯! 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重游赤壁时,就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 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这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

3、州落难这几年,苏东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当时朝廷任命他为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挂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万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

4、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骇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但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腌臜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

5、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计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文章略有改动)17文章第段说苏东坡的雕像“毕竟已少了那份气质”。请根据文章内容列举“那份气质”的主要内容。(5分)1

6、8第段开头“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之间”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明。(4分)19第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具体说明。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中作者的基本观点。(5分)(1)(2)20请用自己的话梳理概括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7分)参考答案:17、(1)醉态浪漫(2)才情风骨(3)失意豁达(也可用自己的话概括)(5分)18、承上启下(过渡)作用。(2分)由上文写文人苏轼当“武官”的阴差阳错,过渡到下文写苏轼在黄州赤壁的一连串阴差阳错。(2分)19、(1)对比。(3分,要具体说明) (2)一个人对眼前的阴差阳错不必太在意。(2分)

7、20、文章先写远望苏东坡的雕像及由此产生的联想,接着写赤壁景象及苏东坡阴差阳错的人生经历,最后写苏东坡在这场赤壁“文战”中大获全胜(以上答对一点计1分)。文章赞美了苏东坡旷达超拔的襟怀气度和卓越超群的才华气度。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三秒钟的小公益王宇凡 欧阳洁 王发财(1)2011年10月2日,家住甘肃兰州市红古区薛家村的李芬连老人十分高兴。(2)镜头前的李芬连穿上了自己最体面的衣服,神情庄重,端坐在家门前,好像在举行仪式。(3)这是她平生第一次照相。(4)每给一位老人拍完照片,袁柯都会告知很快就会寄来照片。他是西北师范大学大三学生,22岁,于2011年8月发起了一个叫“快门三秒钟”

8、的公益项目,呼吁爱心人士关注农村,用相机帮助农村老人和孩子,解决农村老人缺少遗照、孩子缺少童年照片的难题,不让他们因没有照片而留下遗憾。袁柯刚和他的团队走出大门,李芬连老人就拿着自己舍不得吃的水果追上来,送给他们。(5)在路上,袁柯碰见了拉着架子车的薛成基老人。他留着长长的花白胡须,听说这些大学生要给自己拍照,立刻同意了。(6)薛成基老人希望和妻子苏美英照一张合影。53年前,他们有过一张黑白结婚照。如今,梳洗打扮了一番,他依旧站在她的右边,拘谨而又兴奋地盯着镜头,仿佛回到了青春时代。这一瞬间就此定格。(7)“好浪漫啊。”有一名队员由衷感慨。(8)有位老人拿到照片后,次日一早,就提着自家种的桃子

9、,来到袁柯借宿的农民家。(9)老人感动地说:“我活了70多岁,儿子都没给我照过一张照片,你们真是好人啊我也有老人照(遗照)了。”袁柯不由心情沉重。辛苦抚养子女,寂寞地守着空家,老人们因此就能满足。(10)袁柯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外婆。两年前,刚刚考上大学的袁柯去看望84岁的外婆。他提议用新手机给老人照相,下身瘫痪的老人硬撑着爬了起来。(11)临走时,老人问袁柯能不能把照片洗出来?当时的袁柯不知道手机资料可以传输到电脑,就摇摇头。外婆叹了口气。不久,老人离世。去年春节回家,他把照片洗出来,放到了外婆的坟前。(12)这个遗憾,也是袁柯创办这个公益项目的初衷。(13)在大都市,人们很难理解一张照片对于一

10、个农村老人有怎样的意义,自小生活在农村的袁柯对此深有感触。(14)他们也给乡村的孩子送去温暖。(15)苏家沟小学的孩子们就因为要拍照,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孩子们有的拍桌子,有的站在凳子上,高兴得直跳。等确定在小花园前拍照时,孩子们全都围过来了,抢着要站在镜头前面,两个孩子还打起来了看到这一幕,袁柯心里酸酸的。(16)苏家沟很贫困,“快门三秒钟”项目组给他们带来了新鲜的喜悦。短短六天时间,他们帮300多名孩子拍了照片,有单照,有小伙伴们的合照,也有全家福。(17)苏家沟村有个家族,前几年闹了矛盾,两个家庭关系很紧张。项目组积极地调解,并且提议拍张“全家福”,终于让两家人凑在一起拍了照片。过后两家人

11、开始沟通、接触,现在已经和解。双桐村也有两位村民因为田地边界闹了矛盾,在队员和村民的劝说下,两人照了张合影,也就握手言和了。(18)他们认为,既然都拍了合照,都固定到相纸上了,还闹什么别扭啊?(19)有人质疑袁柯搞公益是为了出名:“在他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拿一张照片有什么用?”袁柯说“除了物质需求,人还有精神需求。谁不想有一张童年照?谁不想在去世后留下一张照片?”(20)“快门三秒钟”团队从2011年8月至今共进行五次活动,已经拍摄近2000张照片。(21)22岁的袁柯并非专业摄影师,用的也是1000元左右的尼康相机,还经常把做家教的钱拿来做公益。(22)“一张照片,虽然看起来很微小,却对我们

12、的目标群体很重要。从小处着眼,解决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星星之火也可燎原,那样我就实现了大精彩。(选自中国青年)7.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1至3段,以一个特写镜头描写了一位老人平生第一次照相的场景,画面生动温暖。B. 第9段中,将袁柯和老人的儿子来进行对比,以袁柯的富有爱心衬托出老人儿子的不孝。C. 第10至12段,补充交代了袁柯创办这个项目的初衷,进一步明确了这个项目的现实意义。D. 这篇新闻多处使用数字,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说明事实,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特征。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题目中的“小公益”和结尾的“大精彩”遥相呼应,最后段的“从小处

13、着眼”,正是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法则。B. 第15段中,两个孩子因为照相而打了起来,这显然违背了袁柯倡导这项公益活动的初衷,他因此而心里酸酸的。C. 第22段强调袁柯身份的不专业和相机的普通,是在呼吁更多的专业人士来做这项公益活动。D. 从全文看,袁柯是个心地善良、热心公益的人,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更有高远的精神追求。E. 这篇报道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关注,对公益事业的独特理解。9. 请简要概括这项公益活动带来了哪些直接的社会效益?参考答案:7. B 8. DE 9. 免除了老人的遗憾;带给孩子欢乐和温暖;消弭了邻里之间的矛盾;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7. 试题分析:B无

14、中生有,说老人儿子不孝没有依据。8. 试题分析:A“正是解决一切现实问题的法则”说法绝对化;B袁柯是为孩子们对照相的急切程度而心酸;C身份的不专业和相机的普通,表明做公益并不需要多么高的门槛。9. 试题分析: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一类的试题,应力求全面、准确。如何全面准确地筛选、整合传记文本中的信息呢?首先要整体阅读感知全文,把握传记的主要内容(人物的思想、主张、个性及其相关事件)。要善于利用标题、首段起领、尾 段总括以及文中的评议句等来快速提取有关传主的关键信息。其次是依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筛选的目标与标准。第三,通览全文,确定信息筛选的范围,然后在其范围内找寻关键句,或提取重组、或概

15、括转述,力求语言简明、连贯,切忌大而无当,机械照抄。3. 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远和近(美)托马斯沃尔夫 一个小镇,坐落在一个以铁路沿线连绵而来的高地上。它的郊外,有一座明净整洁装有绿色百叶窗的小屋。小屋一边,有一个园子,整齐地划成一块块,种着蔬菜。还有一架葡萄棚,到了8月底,葡萄就会成熟。屋前有三棵大橡树,每到夏天,大片整齐的树阴,就会遮蔽这座小屋。另一边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坛。 每天下午两点过几分,两个城市间的特快列车驶过这里。 20多年来,每天,当列车驶近小屋时,司机总要拉响汽笛。每天,一个妇人一听到鸣笛,便从小屋的后门

16、出来向他挥手致意。当初她有一个小孩缠着她的裙子,现在这孩子已长成大姑娘,也每天和她母亲一起出来挥手致意。 司机多年操劳,已经白发苍苍,渐渐变老了。他驾驶长长的列车载着旅客横贯大地已上万次。那座小屋,那两个妇女用勇敢从容的动作向他挥手致意的景象,始终印在他的心里,看作美丽,不朽,万劫不变和始终如一的象征,纵使灾难,悲哀和邪恶,可能打破他的铁的生活规律。 他一看到小屋和两个妇女,使他感到从未有过的非凡幸福。一千次的阴晴明晦,一百次的风重雨雪,他总是看到她们。通过冬天严峻单调的灰蒙蒙的光线,穿过褐色冰封的茬地,他看见她们。在妖艳诱人的绿色的四月里,他又看见她们。 他感到她们和她们所住的小屋无限亲切,

17、好像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一样,他觉得她们生活的图画已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他决定,一旦他退休了,他一定要去找她们,最后要和她们畅谈生平,因为她们的生活已经和他自己的生活深深交融在一起了。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司机在她们居住的小镇的车站下了车,走到月台上。司机慢慢地走出车站,来到小镇的街上。但所有的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好像他从未看到过这小镇似的。他走着走着,渐渐感到迷惑与慌乱。这就是他经过千万次的小镇么?这些是他从高高的车厢窗口老是看见的房子么?一切是那么陌生,使他那么不安,好像梦中的城市似的。他越向前行,他的心里越是疑虑重重。 他看到了那屋前高大的橡树,那花坛,那菜园和葡萄棚,再远,那铁轨的闪光

18、。不错,这是他要找寻的房子,这地方他经过了不知有多少次,这是他梦寐以求的幸福的目的地。现在,他找到了,他到了这里,但他的手为什么在门前却抖了起来?为什么这小镇、这小路、这田地,以及他所眷恋的小屋的门口,变得如此陌生,好像噩梦中的景物?为什么他会感到惆怅、疑虑和失望? 他终于进了大门,慢慢沿着小径走去。不一会儿,他踏上通向门廊的三步石级,敲了敲门。一会儿,他听到客厅的脚步声,门开了,一个妇女站在他面前。 霎时,他感到极度的失望和懊丧,深悔来此一行。他立刻认出站在他面前用怀疑的眼光瞧他的妇人,正是那个向他千万次挥手致意的人。但是她的脸严峻、枯萎、消瘦;她那皮肤憔悴、灰黄,松弛地打成褶皱。她那双小眼

19、睛,惊疑不定地盯着他。原先从她那挥手的姿态所想像的勇敢、坦率、深情,在看到她和听到她冷冷的声音后,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现在,他向她解释他是谁和他的来意时,他自己的声音听来却变得虚伪、勉强了。但他还是结结巴巴地说下去,拼命抑制着涌上心头的那种悔恨、慌乱和疑惧,丧失了他当初的一切欢乐,并为自己那充满希望和温情的举动感到羞愧。 最后,这女人几乎是不情愿地邀请他进屋,高声刺耳地叫进了她的女儿。他感到一阵难堪,坐在一间又小又丑的客厅里,竭力找一些话说,而两个女人看着他,目光里含有呆滞的、困惑不解的敌意和阴沉的、畏怯的拘谨。 最后他结结巴巴简单地和她们道别。他从小径出来沿着大路朝小镇走去。对着那伸向

20、远方的、熟悉的铁轨时,他内心曾是那样勇敢,充满自信,现在,在这片陌生而又不容置疑的大地面前,他心里充满了怀疑、恐惧和厌倦。他知道一切有关迷途获得光屋顶明的神话,闪光的铁路的远景,希望的美好小天地中的幻想之地,都已一去不复返,再也得不到了。 (有删节)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小说叙述了一个列车司机在退休后去拜20多年一直向他挥手致意的母女的传奇而浪漫的经历,情节曲折委婉,引人入胜。 B老司机从远处所看到的勇敢、坦率、深情的妇人,在接近后却是冰冷、呆滞、畏怯、并充满敌意的人,在这远近对比中反映出现代社会人

21、性的一些弱点。 C老司机误解了这对母女的挥手行为,这母女俩或者只是无意间的行为,后来老司机为他的自作多情而羞愧。 D老司机刚到小镇,还没有见到那母女,已经渐渐感到迷惑与慌乱,这表现了他在即将到达“梦寐以求的幸福的目的地”前的紧张和兴奋的心情。 E小说以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既从老司机观察的角度塑造两个妇女的形象,也便于对老司机的心理活动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展现其情感的变化。17文中画线部分三次写到“他看见她们”,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18请简要概述小说所表达的思想主旨。(4分)19老司机经历的“远”和“近”既有空间的,也有心理的。我们从中可获得什么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

22、分)参考答案: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9分)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

23、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4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了 B.请辞决矣 请:请求C.今日往不反者 反:反复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给5下列句子中特殊句式现象与其它三句不同的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见燕使者咸阳宫C.嘉为先言于秦王 D.使毕使于前6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例:慕大王之威A.千金之资币物 B.太

24、子迟之 C.皆白衣冠送之 D.顷之未发7翻译下列句子(10)(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2)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参考答案:4.C5.A6.A7.(1)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2)用木匣封好,燕王在朝廷行跪拜之礼,派遣使者来禀告大王,一切听从大王的吩咐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薛元超,薛收之子也。元超早孤,九岁袭爵汾阴男。及长,好学善属文。太宗甚重之,令尚巢剌王女和静县主,累授太子舍人,预撰晋书。高宗即位,擢拜给

25、事中,时年二十六。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俄转中书舍人,加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中书省有一盘石,初道衡为内史侍郎,尝踞而草制,元超每见此石,未尝不泫然流涕。永徽五年,丁母忧解。明年,起授黄门侍郎,兼检校太子左庶子。元超既擅文辞,兼好引寒俊,尝表荐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义方、孟利贞等十余人,由是时论称美。后以疾出为饶州刺史。三年,拜东台侍郎。右相李义府以罪配流嶲州,旧制流人禁乘马,元超奏请给之,坐贬为简州刺史。岁余,西台侍郎上官仪伏诛,又坐与文章款密,配流嶲州。上元初,遇赦还,拜正谏大夫。三年,迁中书侍郎,寻同中书门下三品。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

26、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时元超特承恩遇,常召入与诸王同预私宴。又重其文学政理之才,曾谓元超曰:“长得卿在中书,固不藉多人也。”永隆二年,拜中书令,兼太子左庶子。高宗幸东都,太子于京师监国,因留元超以侍太子。帝临行谓元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于是元超表荐郑祖玄、邓玄挺、崔融为崇文馆学士。又数上疏谏太子,高宗知而称善,遣使慰谕,赐物百段。弘道元年,以疾乞骸,加金紫光禄大夫,听致仕。其年冬卒,年六十二,赠光禄大夫、秦州都督,陪葬乾陵。文集四十卷。子曜,亦以文学知名,圣历中,修三教珠英,官至正谏大夫。(节选自旧唐书?薛元超传,有删改)10

2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B.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C.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D. 时高宗幸温泉校猎诸蕃/酋长亦持弓矢而从元超/以为既非族类/深可为虞/上疏切谏/帝纳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袭爵,继承爵位。按规定,第一继承人承袭原有爵位,其余继承人减三等袭爵。B. 草制,草拟制书。制是皇帝的命令,制书是用

28、以颁布国家重要法制命令的专用文书。C. 丁母忧,遭逢父母丧事。父母死后,子女要为父母守丧,一般三年,官员还需要辞官。D. 陪葬,古代指臣子或妻妾的灵柩葬在皇帝或丈夫坟墓的近旁。文中的“陪葬”指一种恩宠。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薛元超好学,擅长写文章。太宗很看重他,让他参加修撰晋书;高宗即位以后,让他兼修国史。B. 薛元超受到人们的称颂。一是因为他擅长文辞;二是因为他喜欢引荐寒门才俊,曾经上表举荐过十几个人。C. 薛元超很为唐高宗所宠信。他经常被召入宫中和诸王一同出席私人宴会;高宗到东都,让他留下辅佐太子。D. 薛元超一生数遭流贬。先因与上官仪有文字之交

29、,受到牵累;后又上书进谏,为李义府请求马匹代步而被贬。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数上书陈君臣政体及时事得失,高宗皆嘉纳之。(2)但吾子未闲庶务,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所寄既深,不得默尔。参考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薛元超多次上书陈述君臣政体和时政得失,高宗都赞许并采纳。(2)只是我的儿子不熟悉政务,关西的事情,都托付给你了。我对你寄予的希望已经很深,你不能沉默不语。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丁忧

30、”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丁母忧”指遭遇母亲去世。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时间错位。薛元超先是因为上奏朝廷给流放的李义府马匹乘坐,被贬为简州刺史;后因为与上官仪有文章交往,在上官仪被杀后流放到嶲州。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

31、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

32、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数”:“多次”;“陈”:“陈述”;“嘉”:“赞许”;“之”:“他的(建议)”。第二句关键点:“闲”:同“娴”,“熟悉”;“庶务”:“政务”;“所寄”:“寄予的希望”;“默”:“沉默”;“尔”:“的样子”。6. 参考答案:8.A(全部) 9.榘对曰:“李庭芝老成谨重,军民安之。今边尘不惊,百度具举,皆陛下委任得人之效也。”(每错一处扣0.5分)郡中遇上水涝、旱灾时,就下命开仓,不够时就拿出个人的财产救济

33、百姓。(发:打开,振:救济,各1分。句意1分)扬州的百姓非常感激他,把他视如自己的父母。(德:感激,1分。句意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最得体的一项是 ()A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C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D不喝,不喝。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 参考答案:AB项“足下”属于书面语、古语,在饭桌上使用与场合不符。C D两项用语生硬,缺少礼貌,不是对长辈该有的态度。8. 下面是某班黑板报上的一段文字,请参照上下文,在横线上仿写出恰当的句子。我不想知道你的电脑多么高级,我只想知道它

34、是不是你了解世界的窗口;我不想知道你的语言多么华美,_;我不想知道你的藏书多么丰富,(2)_。 我不想知道你的理想多么远大,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学海航行的灯塔。参考答案: (1). (1)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与人沟通的桥梁 (2). (2)我只想知道它是不是你通向成功的阶梯试题分析: 这类题应认真审题,弄清题目要求;分析提供的语言材料,把握主旨;分析例句特点(句式、语气、修辞)。要注意思想、感情、语意上的协调、和谐。首先题目要求关键点“黑板报”“参考上下文”,内容上应紧抓首句中“电脑”与“世界”的联系仿写,结构上始终运用“我不想知道你的多么,我只想知道是不是你”。做好以后,再看看整段文字是否通

35、顺、合理。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9. 把下面这个长句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者的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答: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四个短句,一个1分,共4分;不改变原意2分)10. 下

36、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震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B应聘的外国专家的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C凡事依靠群众,否则单靠自己,什么事也做不成。 D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这是一组考重复啰嗦的高考题。A项震慑意为震动使害怕和令人重复。C项应去掉单靠自己。D项截止日期和最后一天重复。【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语义性语病。比如A项震慑意为震动使害怕和令人重复。C项应去掉单靠自己。D项

37、截止日期和最后一天重复。答题时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俗语瘦脸瘦身,明眸美肤,即刻呈现!自拍软件广告语每一棵树、每一叶草、每一朵花,都不化妆。毕淑敏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参考答案:材料本质:真实(本色、自然)与美化的关系。谈外在与内在也可以。可单向倡导真实的美,也可以提倡生活的艺术化,还可以辩证真实为前提,适度美化。对说理有深度、素材富有语文味的,可鼓励。也可以写作记叙文,借事说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