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四合当中学2021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1题。西湖梦余秋雨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
2、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代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二十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位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
3、遇。然而,要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哪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只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
4、,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画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选自余秋雨文化苦旅,有删节17.白居易、苏东坡修筑白堤和苏堤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不超过10字)(2分)18第二自然段中说“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这里的“僵硬机体”比喻的是什么?答: 。(不超过10字)(2分)19第二段说“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为什么说“太狭小”?(不超过20字)(4分)答: 20概括指出作者对白居易、苏东坡和林和靖分别抱什么态度?(4分)答:对白居易、苏东坡的态
5、度: 。对林和靖的态度: 。 21简要分析作者对林和靖式的“急流勇退”的看法。(6分)答: 参考答案:17. 答: 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 (不超过10字)(2分)18答: 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 (不超过10字)(2分)19答: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不超过20字)(4分)20(4分)对白居易、苏东坡的态度: 既肯定(或赞扬)又遗憾 对林和靖的态度: 否定(或批判) 21要结合以下要点进行分析:是一种无奈的自卫与自慰。又是一种消极,会使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答对前两点即可得满分。)(6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95
6、年,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江苏省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1999年,海南省推出大学生村官计划,定安、临高、东方等市县先后组织招聘大学生村官。同年,浙江省宁波市采用公开招考方式,成为全国第一个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地区这一时期,大学生村官主要表现为人数较少,形式多样,逐步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为后来发展积累了重要的实践基础。2004年,河北省邢台市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决定每年选派1000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5年内实现全市5200个行政村都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到2004年底,全国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省市区发展到10个,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2005年7月,中央
7、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2006年2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等八部委下发通知,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此后,大学生村官工作进入大范围试验阶段。(摘编自李妮大学生村官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来自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材料二:在对大学生村官的访谈中,普遍有身份尴尬的感觉。从身份上说,大学生村官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主要是对村干部进行协助,即村官不是官,在本质上是一段时期的服务者,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定位点,发挥最佳的作用,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在问及合同期满去留时,几乎全部的大学生村官都表示,希望在近两年内考上
8、公务员或者考研及创业,其中大部分都表示尽量能考上公务员。一项对新疆巴州和静县某银大学生村官的调查报告显示,39.6%的村民对大学生村官最大的担忧是能否带领村民致富;24.8%担心大学生村官能否很好地融入农村生活,28.9%则表示对大学生能否长期扎根农村表示担忧。(摘编自“豆瓣网”大学生村官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材料三:大学生当村官9年,想继续在农村发展,却成为“临时工”,这种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处境说明一些地方政府把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却没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规划大学生的农村工作,或者是将其作为表明自身重视人才的“政绩工程”,对如何长效使用这批大学生
9、缺乏长远考虑。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遭遇,却让我们不得不从理想设计回归现实:政府部门,究竟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又给大学生村官创造了多大的事业空间?大学生村官解决自己的出路,闹到上访,被有关方面“劝回”的地步,其中有多少无奈,需要有关部门多多思量。(摘编自“搜狐网”熊丙奇:大学生村官计划又成烂尾楼?)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大学生村官的出现与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背景相关,从江苏省开始,并迅速推广到全国范围,并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肯定和支持。B. 当前,大学生村官现状主要表现为:人数较少,但形式多样,打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的正式渠道。C. 大学生村
10、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在本质上是一段时期的服务者,许多大学生村官将考上公务员、考研及创业作为自己今后的人生努力方向。D. 某些地方的大学生村官被拖欠工资,沦为“临时工”,这一问题的造成与地方政府不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大学生的使用缺乏长远考虑或拿“村官”做“政绩工程”的文章不无关系。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招聘或公开招考是初期选用大学生村官的基本方式,此后由地方政府选派人选或由国家部委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工作等形式也得以实施。B. 大学生任职村官在全国不少省市得到试验和推广,然后,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对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致富、融入农村生活、长期扎根农村的可
11、能性并不抱乐观态度。C. 大学生村官被拖欠工资和任意调职,与地方政府部门不作为的官僚作风大有关系,“劝回”背后的无奈凸显的正是基层部门人浮于事的懒政怠政。D. 大学生村官为个人遭遇的不公正上访却被有关方面“劝”回,促使我们从理想设计回到现实层,这也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做出新的思考。6. 如何避免“大学生村官计划”成为“烂尾楼”?说说你的看法。参考答案:4. B 5. C 6. 让大学生村官更广泛地参与管理,让他们才尽其用;用好的待遇让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农村,帮助他们融入农村生活;从实际出发,在大学生村官任用方面要有长远规划;听取大学生村官的合理诉求,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2、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当前”的时间概念与材料一中的“这一时期”不一致。故选B。【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分析与评价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地方政府部门不作为的官僚作风”“基层部门人浮于事的懒政怠政”等提法在原文中没有依据。故选C。【6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
13、的见解的能力。新闻调查提建议、谈看法的题目一般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概括,不是针对此现象信马由缰,海阔天空,甚至提出和文章内容不相关或相悖的观点,而是对文中相关的专家的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同时注意介绍的一些成功的案例会存在的问题,成功的地方坚持,存在的问题要避免。此题根据材料一,“联合组织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这就要求当地政府应让大学生村官更广泛地参与管理,让他们才尽其用。材料二,“从身份上说,大学生村官目前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村干部,主要是对村干部进行协助,即村官不是官,在本质上是一段时期的服务者,如何寻找到自己的定位点,发挥最佳的作用,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在问及合同
14、期满去留时,几乎全部的大学生村官都表示,希望在近两年内考上公务员或者考研及创业,其中大部分都表示尽量能考上公务员。”用好的待遇让大学生村官愿意扎根农村,帮助他们融入农村生活;“大学生当村官九年,想继续在农村发展,却成为临时工,这种大学生村官的尴尬处境说明一些地方政府把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工作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途径,却没从当地的实际需要、大学生的长远发展来规划大学生的农村工作,或者是将其作为表明自身重视人才的政绩工程,对如何长效使用这批大学生缺乏长远考虑。”这就要求当地政府要从实际出发,在大学生村官任用方面要有长远规划。大学生村官为个人遭遇的不公正上访却被有关方面“劝”回,促使我们从理想设计回
15、到现实层,这也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听取大学生村官的合理诉求,对大学生村官计划作出新的思考,为他们的事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的选择题的方法: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
16、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文章是传记,传记最重要就是真实性,时间、时间力求准确。本题中错误的选项基本都属于,曲解文意,只要回到文本中一一对照,便可发现错误。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淡 竹 苏沧桑 (1)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2)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3)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
17、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4)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5)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6)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
18、,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7)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8)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9)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10)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
19、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11)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12)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13)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
20、,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14)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上的丰足。(15)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21、在文中的含义。(4分) (1)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盈满。 盈满: (2)他可以很入世。 人世: 12本文题为“淡竹”。第(3)(4)段却写到了稻子、银杳、梧桐等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4分) 答: 13文章的第(l3)段在表达技巧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4纵观全文。作为“植物中的另类”,“清瘦且憔悴的淡竹有哪些特点?就这些特点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品格?(6分) 答 参考答案:11(1) 竹子中含着坚持、豁达、智慧、感恩、爱、亲、与周围事物的和谐等。(2分,意思对即可)(2)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制作各种器具,为人类作出贡献。(2分,意思对即可)12运用
22、稻子、银杏、兰花等植物与淡竹形成对比(或反衬)(2分),表现淡竹的清瘦且憔悴(1分),突出竹的精神与气节(具体化为正直、淡泊亦可)(1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13(1)运用了比喻(拟人),把淡竹比作李白、文天祥等人,揭示了两者精神上的相似之处;(2)大量引用诗文,既表现了人的特点,也显示了竹的精神;(3)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竹的精神被集中充分地体现出来;(4)运用了联想,由淡竹的特点联想到人的精神,用人的精神表现竹的特点。(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14特点:直、空、淡;(3分)启示:直,为人正直,刚直不阿;空,凡事不枉费心机;淡,淡泊名利,看淡生死。(3分)(共6
23、分,意思对即可)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共22分)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
24、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注:宰:主持割肉的
25、人。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汉王患之 患:担忧 B至于行功爵邑,重之 爵:封爵 C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 捐:捐献D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 恣:任凭,听任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善,陈孺子之为宰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C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D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陈平的离间奇谋的一组是 ( )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多以金纵反间于楚
26、军 宣言咸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 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A B C D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便宜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的性格弱点,使得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也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D亚父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急攻荥阳,体现了正确的战略主张;但他又任气使性,面
27、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方的计谋得逞。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或谗之,陈平亡去。 译: (2)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译: 参考答案:11. C(捐:古代汉语意为舍弃,极少释作捐献的,此处语境义为拿出.)12. D(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原来是”“竟(然)”等;用作副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可译为“刚刚,才”。A项: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B项:都表顺承关系。C项:用作介词,可译为“趁机”。)1
28、3. C(排除,其中是评价项羽的长处带来的结果,是交待范曾病死,“项王不信,不肯听”才是陈平的反间计造成的结果,并非策划反间计使范增病死。)14. C(“他无法招致天下正直有节的人才”错,应是项羽恭敬爱人,那些正直有节的人大都归附他。)15. 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去临济服事魏王咎。陈平劝说魏王,魏玉没有听取,又有人陷害陈平,陈平逃跑了。 大王果真能够拿出几万斤金,施行反间计,离间项王君臣,使他们心中互相怀疑。 参考译文: 丞相陈平,阳武县户牖乡人。年轻时家里贫穷,喜欢读书。乡里举行社祭,陈平主持分祭肉,分得很公平。父老们都说:“陈平这孩子主持分祭肉,分得好!”陈平感慨地说:“要让我主宰天下,也会
29、像分祭肉一样!”陈涉起兵在陈县称王以后,立魏咎为魏王,陈平带着一些年轻人一道去临济投奔魏王魏咎。陈平向魏王提出建议,魏玉没有采纳,又有人说陈平的坏话,陈平因此逃跑了。陈平就到修武归降了汉王。后来,楚军加紧进攻,把汉王包围在荥阳城里。过了一些时间,汉王为此忧虑起来,就对陈平说:“天下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呢?”陈平说:“项羽这个人恭敬爱人,那些讲究廉节礼仪的人大都归附他。但是到了按照功劳应该封给爵位和食邑的时候,他却很吝啬,人们因此又离开他。现在看来楚军中存在着可以导致分裂混乱的因素。项王身边刚直而又忠实的臣子,只有亚父范增、钟离昧、周殷这么几个人。如果大王能够拿出几万斤黄金,用反间计去离间项王
30、君臣,使他们互相怀疑,项王这个人又爱听谗言,容易猜忌别人,这样他们内部就会互相残杀。然后汉军趁势发兵攻打,必定能打败楚军。”汉王赞成他的意见,就拿出四万斤黄金,交给陈平,让陈平随意使用,不加过问。陈平用大量黄金在楚军中进行离间活动,让人在楚军将领中公开散布,说钟离昧等人为项王领兵打仗,功劳很多,然而却始终没有得到裂土为王的封赏,他们都想与汉王联合起来,灭掉项氏,瓜分楚国的土地,各自为王。项羽果然不再相信钟离昧等人。项王既然对这些人产生了怀疑,就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汉王特地让人准备了丰盛的酒席,端了进去。一见使者,就假装惊讶地说:“我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又端了回来,换了粗劣的饭
31、菜给楚军使者吃。使者回去后,把情况如实报告项王,项王果然更力。怀疑亚父。亚父打算加紧进攻,很快攻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的话,也不按照他的意见做。亚父知道了项王怀疑自己,就生气地说:“天下大事基本上定局了,君王自己干吧!请把这把老骨头赏给我,让我回家去吧!”范曾在回家的路上,还没有走到彭城,因背上生了毒疮而死去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十罪。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
32、成皋。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3、)(3分) A丁壮苦军旅 苦:以为苦 B病甚,因驰人成皋 驰:骑马奔跑 C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略:大致,差不多 D汉王数项羽十罪 数:一一列举 5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B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C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D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汉军与楚军相持很久,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
34、,刘邦却历数了项羽十条罪状。 B项羽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 C项羽和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把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 D在垓下决战时,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也认为被围,于是匆忙逃走,楚军因此崩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5分) 答: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答
35、:参考答案:4C 5D 6B 7(1)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稳定军心,不让楚军占胜利的威势压过汉军。”。(2)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4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理解应结合上下文,本句“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大意理解是“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可见这里的“略”是“掠夺,夺取”之意。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要先确定句子大意,本句大意理解是“刘邦就率领诸候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于是,刘邦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
36、项羽葬在了毂城”。断句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鲁”名词主语之前,“遂”介词之前应断开。这样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了。6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羽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理解不准。文章表述不是项羽抽出暗藏的弓箭射的刘邦,是暗中埋伏好的弓箭手射的。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涉及的考点有“强”,强迫;“劳”,慰劳;“安”,安定;“乘胜于汉”,乘着胜利压过汉军。“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使者;“以为”,把
37、它当做。以上考点都是古今异义词。“共”通“供”。参考译文:楚汉两军相持很久,胜负未决,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行军作战,老弱者由于运送粮响疲惫不堪,刘邦和项羽隔着广武涧对话,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列举了项羽的十条罪状,项羽十分恼怒,让预先埋伏好的弓箭手开弓,一箭射中了刘邦。刘邦伤的是胸部,却按着脚说:“这个强盗射中了我的脚趾!”刘邦因受了箭伤而病倒了,张良硬是请他起来出去巡行,慰劳部队,以便稳定军心,不让楚军占胜利的威势压过汉军。刘邦出去巡视军营,病情加重,立即赶回了成皋。项羽跟刘邦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划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划归楚。项羽撤兵东走。刘邦也想率军西回,采纳张良、张平的计
38、策,于是进兵追赶项羽,一直追到阳夏南面才让部队驻扎下来,和齐王韩信、建成候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刘邦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五年(前202),刘邦和诸候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刘邦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城,整个战役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刘邦就率领诸候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于是,刘邦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了毂城。6. 文言文阅读(19分)元褒字孝整,便弓马,
39、少有成人之量。年十岁而孤,为诸兄所鞠养。性友悌,善事诸兄。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家素富,多金宝,褒无所受,脱身而出,为州里所称。及长,宽仁大度,涉猎书史。仕周,官至开府、北平县公、赵州刺史。及高祖为丞相,从韦孝宽击尉迥,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邑二千户。开皇二年,拜安州总管。岁余,徙原州总管。有商人为贼所劫,其人疑同宿者而执之,褒察其色冤而辞正,遂舍之。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使者簿责褒曰:“何故利金而舍盗也?”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使者与褒俱诣京师,遂坐免官。其盗寻发于他所,上谓褒曰:“公朝廷旧人,位望隆重,受金舍盗非善事,何至自诬也?”对曰:“臣受委一州,不能息盗贼,臣
40、之罪一也。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牵率愚诚,无顾形迹,不恃文书约束,至令为物所疑,臣之罪三也。臣有三罪,何所逃责?臣又不言受赂,使者复将有所穷究,然则缧绁横及良善,重臣之罪,是以自诬。”上叹异之,称为长者。十四年,以行军总管屯兵备边。辽东之役,复以行军总管从汉王至柳城而还。仁寿初,嘉州夷、獠为寇,褒率步骑二万击平之。炀帝即位,拜齐州刺史,寻改为齐郡太守,吏民安之。及兴辽东之役,郡官督事者前后相属,有西曹掾当行,诈疾,褒诘之,掾理屈,褒杖之,掾遂大言曰:“我将诣行在所,欲有所告。”褒大怒,因杖百馀,数日而死,坐是免官。卒于家,时年七十三。(隋书卷五十列传第十五)4对下列句子
41、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A性友悌 悌:敬爱兄长 B遂坐免官 坐:因犯罪C臣受委一州 委:托付D不恃文书约束 约束:限制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元褒“有德行”的一组是(3分) 诸兄议欲别居,褒泣谏不得 元褒字孝整,便弓马 褒便即引咎,初无异词臣有三罪,何所逃责以功超拜柱国,进封河间郡公褒大怒,因杖百余A B C D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褒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在几个兄长的抚育下长大。他对几个兄长很友爱,兄长们想分家另过,元褒哭泣劝谏,但没能阻止这件事。B元褒家中富有,但他不要家中财物,凭宽仁大度的性格和渊博的知识做了官,凭功绩破格提升为柱国,进
42、封河间郡公。 C元褒在审理商人被抢案中,处理失当,被商人告到朝廷,皇帝派使者调查此事,元褒承认自己的错误,事情澄清后,皇帝称赞他是“长者”。 D辽东之役时,元褒果断地依法处理了贪生怕死、畏惧劳苦的西曹掾,但却被免了官,受到不公正待遇。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商人诣阙讼褒受金纵贼,上遣使穷治之。(5分)译文:(2)州民为人所谤,不付法司,旋即放免,臣之罪二也。(5分)译文:参考答案:4.D 5.B 6.D7. (1)商人到朝廷辩冤,说元褒接受金鱼贿赂放走了盗贼,皇帝派使臣彻底调查并处理这事。(诣阙:到朝廷。纵:释放。穷:彻底。以上三处每处一分,句意2分。) (2)州里百姓被人毁谤,(我)没有交付司法部门,(却)立刻释放免罪,这是臣的第二条罪状。(谤:毁谤。付:交付。判断句和被动句。以上四处每处1分,句意1分。)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下列句子中属于单句的一项是( )(3分)A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尤其是思想好。B我相信,雷锋的榜样不仅给我们指出了正确的生活道路,而且增强了我们同一切旧思想、旧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