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南省衡阳市市铁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280135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6.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市铁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市铁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市铁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市铁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湖南省衡阳市市铁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省衡阳市市铁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古代蒙学教材的因与革王海波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蒙学教材并不受古代政府管理,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了数量较多的教材,但真正广泛流行的经典教材并不多,周代以来主要有史籀仓颉急就篇千字文蒙求百家姓三字经笠翁对韵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幼学琼林等,它们构成了蒙学教材发展的主线。二是经典蒙学教材的生命较长,往往被使用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堪称教育史上的奇迹,但它们也会被后起教材取代。如汉代急就篇逐渐取代史籀仓颉,使用至唐代而渐渐衰落,南北朝时千字文渐渐兴起,到宋末与百家姓三

2、字经一起形成一个较为稳固的教材体系,这个体系完全取代了急就篇,一直沿用到清末;再如唐代的蒙求,至明清时被龙文鞭影取代。这样的兴替,均不是某种机构强力推行的结果,完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新的教育环境而主动选择的结果,这表明新的教材具有更多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特性。在词汇学习阶段,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是蒙学教材一贯坚持的编写理念。古代教育崇尚博学,因此,蒙学教材十分重视在初学阶段就为儿童奠定广博的知识基础。急就篇的姓氏、诸物、五官三个部分,涉及古代部族、自然事物、生活器物、职官、地理、律令等基本知识,是一个极为广博的知识体系。到千字文时,这一知识体系进一步丰富,历史内容逐渐增多,也为后来

3、蒙求以历史人物为主体编写教材开创了新的道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沿用长久,其实就是对蒙学教材博物教育思想继承与发展的有力证明。小学绀珠幼学琼林等类书式蒙学教材,更是将这种教育理念发挥到极致,声律启蒙一类教材也蕴含有广博的自然、人文常识。蒙学教材一直重视道德人格教育,这是古代教育思想的可贵之处。如孝经及宋代形成的四书分别被视为立德之本、入德之门,相对而言比较适合儿童学习,在古代教育实践中被广泛使用。急就篇“五官”部分的律令教育,就是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儿童确立道德和行为规范,此外它还讲述了官员的道德修养要求。以律令和官员道德修养要求教育儿童,也符合读书人入仕的理想追求。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的教育,

4、有十分古老的思想源头,易传中有君子蓄德之法,“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此后,以德行教育为唯一宗旨的朱熹的小学,其嘉言、善行两章也采用这种教育方法,纯正蒙求龙文鞭影皆沿用此法,直至清末。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而蒙学教材对这种需求变化的应对也十分迅速。因此,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是推动蒙学教材变革的最为直接的因素。如汉代,“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大量识字及作赋成为读书人入仕的必备技能。汉赋主要艺术手法是铺陈相类事物,急就篇罗列相类事物词汇,类似于铺陈之法,这是急就篇得以流行的根本原因。唐代科举以进

5、士科为重,其主要考试文体是律诗、律赋。无论律诗、律赋,都讲求平仄押韵,且以切韵为准,这就需要应试者掌握切韵。千字文尚可以提供对仗的学习,但急就篇已完全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了,因此,急就篇开始衰落。而新生的蒙求在编排历史故事的时候,采用了切韵,并且四对八句一韵,这样就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因此,蒙求受到普遍欢迎。宋代科举考试文体也增加了论。因此,三字经中的句子不再有描写,文字没有辞采,全文主要采用直白的叙述或议论,而它在议论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就是一段完整的议论。(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6、是A古代蒙学教材数量较多,但不同时代主流教材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更适合新的教育环境的教材地位更稳固。B古代蒙学教材的兴替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对教育环境的变化选择的结果,比如蒙求唐代比较流行,明清时就被取代了。C汉代比较重视赋这种文体,影响到启蒙教材的变化,罗列相类事物词汇、运用铺陈之法的启蒙教材就比较流行。D古代蒙学教材都是在自发的状态下产生的,不会受某种机构强力推行的影响,古代政府也难以对教材的兴替产生影响。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儿童还处于词汇学习阶段,古代蒙学教材主张通过对词汇的学习,初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知识框架。B在古代,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教育是蒙学教材的重要

7、方法,易传是这一方面的典范。C蒙求四对八句一韵,便于儿童学习格律及切韵,符合唐代科举考试科目的文体要求,成为当时重要的蒙学教材。D急就篇能够长时间盛行,和它含有律令教育、官员道德修养教育,符合读书人入仕的理想追求有关。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蒙学教材基本都比较重视知识基础的广博,急就篇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启蒙教材都含有广博的知识。B诗文写作,是古代考查人才的主要方式,如唐代科举重视律诗、律赋,宋代科举增加了论,因此蒙学教材很注重这一能力的培养。C古代蒙学教材也比较重视道德人格的教育,孝经四书急就篇龙文鞭影等启蒙教材都含有德行教育的内容。D诗文能力的教育需求直接推动蒙学教材变革

8、,就诗文教育的效果看,急就篇不如蒙求,蒙求不如三字经。参考答案:11D12B13D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经比较即可得知D项根据第五、六段可知,“难以对教材的兴替产生影响”错,唐宋政府科举制度对教材兴替产生了重要影响。考点: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试题出题者常常故意设置错误选项,往往偷换概念或以特殊代

9、替一般等等,这就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速读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内容区间,以此圈定范围,并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即可得知B项据第三段可知,本文引述易传意在阐明“以人物故事开展道德人格的教育”有思想源头,看不出易传是启蒙教材。考点:归纳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分析理解的能力。此题会出现的干扰项有以下类型:以偏概全,张冠李戴,胡乱猜测等等。学生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比较、推断。D项据原文“诗文技能教育的需求变化直接影响着蒙学教材的生命力”可知,不同的需求决定教材的兴替,没有效果的好坏之分。考点:分析理解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

10、级为鉴赏评价D。2.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玛雅文明衰落之谜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却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造成了玛雅人口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分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

11、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里查德森吉尔是最早提出这个假说的人。 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人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为分析对象,他们发现,这个地区每隔若干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玛

12、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获得的水资源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是九年、三年和六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英才对水资源的依赖也就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的一击。 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被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

13、。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化衰落的唯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 5从原文看,下列说法不属于“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的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发现,一些非常严重的干旱每隔若干年就会降临玛雅人生活的地区,并引发玛雅文明的衰退。 B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及他们的不断扩大的城市规模,使他们越来越依赖水资源,这使玛雅人在干旱面前显得十分脆弱。 C玛雅文明在进入了鼎盛时期后,农业的高度发达和人口的严重膨胀导致了文明

14、的消亡。 D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三次最严重的旱灾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生态危机,也有人认为是人为因素,还有人从自然灾害对玛雅人的侵害入手进行假说。 B里查德森吉尔最早提出了大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但是,这一假说直到2001年霍德尔等人找到了直接证据后,才得到了确认。 C在玛雅文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气候的变化对其一直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促使玛雅文明一步步地走向衰落,并有可能导致了它在公元10世纪的崩溃。 D玛雅文明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目前有关其衰

15、落的各种说法均属假说,但科学家们并不否认包括干旱在内的气候变化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玛雅文明从开始到鼎盛再到最后衰亡,经历了7000多年历史。 B公元8世纪,既是玛雅文明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玛雅文明衰落之时。 C城市规模扩大和神庙、纪念碑的建造标志着玛雅文明的兴盛。 D玛雅地区如果不发生干旱,玛雅文明就永远不会衰落。 参考答案:5C(“农业的高度发达”不确切。原文说的是玛雅人主要种植玉米的农业生产和较大规模的城市,对水资源的依赖很大,面临干旱时就会显得很脆弱。) 6B(“得到了确认”在文中没有依据) 7C(A第二段 “这个地区发生了700

16、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中所说的7000年,应是迄今为止的统计时间。 B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在公元9世纪。 D推断错误,干旱并不是玛雅文明衰落的唯一原因。) 略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

17、,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中外经典,概莫能外。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不管是西方文化

18、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与之相比,王国维在20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

19、观念则更具有开放意识,他就是在当时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以世界文化视野来反思和理解多样文化经典的。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杨国荣经典的意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理想国等中外经典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同时也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B. 虽然经典有特殊品格,但我们可以从普遍意义的层面对经典作出具有现代意义的阐释。C. 经典具有特殊品格又有普遍性,

20、理解与解读经典要引进来,也要参与全球文化的争鸣。D. “新儒学”的大儒们能够辩证地认识西方文化,对其持既批评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超时代价值”和“世界性意义”两个层面来论证经典所具有的普遍意义。B. 文章以“经典具有普遍意义”为前提,进而提出要以开放的视野来阐释经典的建议。C. 文章从正面强调要认识经典的普遍意义,相应地批评了忽视经典普遍意义的观点。D. 文章比较了“以中释中”与“学无中西”的不同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想更好理解经典的内涵,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

21、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B. 中国文化只有“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才能体现“学无中西”。C. 外来语在思想和观念上影响现代汉语,现代汉语也必然会在文化互动中影响西方。D. 反思“以中释中”的观念,不排斥以“纯而又纯”的方式去解释中国以往的经典。参考答案:1.D 2.D 3.C1. D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D项,“又充分借鉴吸收的态度”错误,原文“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术旨趣,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观念

22、的影响”,不能说“充分借鉴吸收”。 2. D解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旨在反思以中为主的偏颇”,目的是肯定“学无中西”进而论证“经典的普遍意义”。 3. C解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应该摆脱经典特殊性的限制,着重分析它的普遍意义”错误,原文只说“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

23、的超时代价值”,没有说“应该摆脱”“着重”;B项,“只有才”没有依据,无中生有;D项,“不排斥”错误,原文“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侂胄矍然。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止于狱中,露刃环守

24、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信孺曰:“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子仁怒曰:“若不望生还耶?”信孺曰:“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宗浩叱之曰:“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信孺曰:“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信孺固执不许。复命,再差抵汴。宗浩变前说,别出事目。信孺曰:“岁币不可再增,

25、故代以通谢钱。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信孺还,言:“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欲得太师头耳。”侂胄大怒,夺三秩。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信孺使北时,年财三十。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节选自宋史?方信孺列传,有删改)(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将偾军,边衅不已已:停止B、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诘:追问、责问C、和与战,俟再至决之俟:伺机D、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寻:不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

26、项是 A、未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结发戴冠,以示成年,称“弱冠”,未成年称“未冠”。 B、荫:古代一种制度,子孙因先辈有勋劳或官职而依照往例受到封赏或免罪。 C、社稷:社,谷神;稷,土神。古代帝王祭祀他们以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后用作国家的代称。 D、三秩:秩,古代官吏的俸禄,引申指官吏的职位和品级,三秩,即三级或三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信孺才能出众曾得到周必大和杨万里的赞赏。与金国交涉时,都督府派去的人不能领会敌方要领,而方信孺出使时能从容地与金国周旋。 B、方信孺临危不乱。他首次出使金国,遭到囚禁,被断绝柴火、饮用水,还受到威胁,但仍沉着冷

27、静,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 C、方信孺坚守气节。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同意金国提出的交出主谋的无理要求,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朝廷尊严。 D、方信孺勇于维护朝廷利益。他三次出使金国,先后拒绝了金国提出的增加岁币等有损国家利益的要求,使敌方的贪欲无法轻易得逞。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信孺曰:“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议用弗就。参考答案:答案:(1)C (2)C (3)B (4)方信孺问:“开启边衅(或挑起事端)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 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

28、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常识的了解(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解答

29、】(1)C 俟:等到句子译为:和还是战,等再来时决定(2)C项“社,谷神;稷,土神”有误,应为“社,土神;稷,谷神” (3)B项“坚决不答应金国提出的五个停战条件”有误,原文中“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答应了“反俘”“归币”两个条件 (4)“开衅”, 开启边衅;“设问”, 如果问;“何以” ,用什么句子译为:方信孺问:“开启边衅(或挑起事端)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 “口舌”,口才;“折”,挫败;“就”,成功译为: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参考译文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有杰出的才华,不到二十岁就能做文

30、章,周必大、杨万里见了他,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因为父亲方崧卿恩荫,补官番禺县尉韩侂胄实行恢复国土的计划,诸将兵败,边疆的事端无法停止朝廷不久后悔对金用兵,金人也厌倦打仗,于是派遣韩元靓前来出使,随后都督府也两次派勇士送文书给敌方,然而都不能得到敌方的要点关键左右亲近大臣推荐方信孺可以担任使臣,从萧山县县丞任上召到京都,把出使的事指派给他方信孺问:“开启边衅出自我方,如果金人问谁是主谋,应当用什么话回答他们?”韩侂胄听后惊惶不安到了濠州,金国元帅纥石烈子仁把他们扣留在监狱中,派人拔刀四面环绕看守着他,断绝他们的柴草和饮用水,用五个条件要挟他方信孺说:“交还战俘、交纳岁币是可以的,绑送主谋,自古没有这

31、样做的,自称藩国、割让土地,则不是臣子忍心谈论的事”纥石烈子仁发怒说:“你不想活着回去了吗?”方信孺说:“我接受命令走出国家大门时,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方信孺来到汴京,会见金国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完颜宗浩大声叱骂:“从前发动战事,今天前来求和,为什么呢?”方信孺说:“从前起兵复仇,是为了国家社稷;今天委屈自己来求和,是为了百姓生灵”完颜宗浩不能问倒他,交给他回复的文书,说:“和还是战,等再来时决定”方信孺回来后,皇帝命令侍从官、两省、台谏等主要官员商议如何答复众臣集议交还俘虏,判罪主谋,增加岁币五万,派遣方信孺再去金人看到方信孺忠厚诚恳,于是说:“割让土地的协议姑暂放下,但如果称藩不服

32、从,要改称叔国为伯国,除岁币外,另外拿钱犒劳军队”方信孺坚决不肯答应方信孺回朝复命,朝廷再派他抵达汴京完颜宗浩改变了先前的说法,另外生出枝节名目方信孺说:“岁币不能再增加,所以用通谢钱代替现在得了这个又要求那个,我只好掉脑袋罢了”方信孺回来,说:“敌方所想要的有五件事:割让两淮地区是第一,增加岁币是第二,犒劳军队是第三,索要归正等人是第四,第五不敢说”韩侂胄再三追问,以至于大声责问他,方信孺从容不迫地说:“想要得到太师的脑袋罢了”韩侂胄大为恼怒,把方信孺降职三级方信孺从春季到秋季,出使金国往返三次,用口才挫败强大的敌人,和议因此没有成功方信孺出使金国时,年龄才三十岁后来由于抵触不合时而回乡,在

33、岩洞营建居室,赋诗饮酒,放纵自己后来家产用尽,宾客日益稀少,方信孺不久也死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于宋城。延年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累举进士不中,真宗录三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延年耻不就。张知白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延年不得已就命。后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知金乡县,有治名。用荐者通判乾宁军,徙永静军,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上书章献太后,请还政天子。太后崩,范讽欲引延年,延年力止之。后讽败,延年坐与讽善,落职通判海州。久之,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同判登闻鼓院

34、。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命往河东籍乡兵,凡得十数万,时边将遂欲以扞贼,延年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既不暇教,宜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又尝请募人使唃厮啰及回鹘举兵攻元昊,帝嘉纳之。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传王氏酒楼有三仙来饮,已乃知刘、石也。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以世务,然与人论天下事,是非无不当。初,与天章阁待制吴遵路同使河东,及卒,遵路言于朝廷,特官其一子。(节选自宋史石延年传

35、)10.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B.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C.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D. 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获得的称号。B. 军,为军队编制名,与现在所说的“军”相似,其最高长官为“知某某军”,副长官为“通判”。C

36、. 登闻鼓院,是主管接受文武官员及士民奏章表书事务的官署。设置此官署,意在使民情上达。D. 河东,是古时河套以下的黄河以东地区的名称。不同的朝代范围有所不同,唐以后泛指今天的山西。1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石延年注重气节。他屡试不中,真宗授予他三班奉职,他感到耻辱不去就任;范讽想引荐他,他也因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极力阻止。B. 石延年富有远见。他曾建言皇上加强边疆的防御但不被采纳,事实证明了他主张的正确;在讨伐元昊一事上,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C. 石延年好酒放纵。他曾与刘潜对饮,整天不交谈一句话,一直喝到夜里脸上都还没有什么酒色,被当时的人称为神仙。D.

37、 石延年仕途顺利。他善于写诗为文,虽然科举不顺,但因人推荐上仕途;虽然曾被降职,但之后官职多次升迁。13.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2)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以世务,然与人论天下事,是非无不当。参考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你们得到我的兵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勇敢的和怯懦的都互相混杂,假若怯懦的兵见到敌人就逃跑,那么勇敢的兵也会被牵连而遭到溃败。(2)石延年虽然性情纵恣豪放,好像不可以询问他以当时的事务,可是他与人谈论国家的事情,是非对错都没有不恰当的。【10题详

38、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这句话的含义是:“石延年曾经上书皇帝,说现在全国人民不知道战争的滋味已经三十多年了,请国家认真地做好对辽和西夏两个边境的防御。他的奏疏送上去皇上没有回复。等到西夏的首领元昊反,皇帝才想起他所说的话,于是召见他,并逐渐采纳他的主张”。根据理解原句:“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的意思是“石延年曾经上书皇帝说现在全国人民不知道战争的滋味已经三十多年了”,“三是余年”做“不识战”的补语,所以不能了断开。故可以排除AC选项。根据理解原句:“及元昊反”意思

39、是“等到西夏的首领元昊反”是一个句子,不能断开,故可以排除选项B。故答案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选项B,“军,为军队编制名”说法有误。“军”为行政区划名,结合下文可以看出。故答案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

40、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选项A,“因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于文无据。原文文意是:范讽想引荐他,石延年竭力阻止他。并没有说什么原因。故答案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1)“得”得到、“不教之兵”、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勇、“相杂”互

41、相混杂、“若”假若。(2)“虽”虽然、“酣放”性情纵恣豪放、“撄”询问、“论天下事”谈论国家的事情。【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参考译文:石延年字曼卿,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后晋把幽州送给契丹,他的祖父就率领全

42、族人向南方转移,留居在宋城。石延年的为人放纵不拘,崇尚气节,读书通大义,做文章劲健有力。对诗最擅长而且还擅长书法。他屡次考进士,都不中。真宗录用三举的进士,以他为三班供职,他以这为耻辱不就。张知白向来对他感到惊奇,对他说“:你的母亲已经老了,难道你还这样挑剔禄位吗?”石延年不得已才去就任这个职务。后石延年以右班殿直改任太常寺太祝,又知金乡县,留下了治理有方的名声。由于受人推荐,石延年担任乾宁军通判,又调到永静军,担任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任光禄、大理寺丞,在此期间他上书章献太后,请求还政于天子。太后死后,范讽想引荐他,石延年竭力阻止他。后范讽失败,石延年因与范讽交好而获罪,降职海州通判。许久后

43、,起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登闻鼓院同判。石延年曾经上书皇帝,说现在全国人民不知道战争的滋味已经三十多年了,请国家认真地做好对辽和西夏两个边境的防御。他的奏疏送上去皇上没有回复。等到西夏的首领元昊反,皇帝才想起他所说的话,于是召见他,并逐渐采纳他的主张。当时皇帝命令他到河东去征集乡兵,他一共征得十几万,当时边防的将军就想以这些乡兵去抵御敌人,石延年笑着说:“你们得到我的兵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勇敢的和怯懦的都互相混杂,假若怯懦的兵见到敌人就逃跑,那么勇敢的兵也会被牵连而遭到溃败。今天既然没有时间来训练,那么我们就应该招募他们中间敢于战斗的,这样,人人就成为不可战胜的兵了。”

44、石延年又曾经上疏请求募人出使唃厮啰和回鹘,让他们共同出兵攻打元昊,皇帝对他的建议非常赞许并加以采纳。石延年喜欢痛快地喝酒,曾经与刘潜到王氏酒楼对饮,整天两人不交谈一句话。王氏奇怪他们两人喝酒喝得这么多,认为他们两人不是一般的人,就更多地供奉给他们美酒和菜肴瓜果,他们喝酒吃菜仍轻松自如,一直到夜里,两个人的脸上都还没有什么酒色,最后两人作揖而去。第二天,京城里就传说在王氏酒楼有两个神仙来喝酒,后来才知道是刘潜和石延年两个人。石延年虽然性情纵恣豪放,好像不可以询问他以当时的事务,可是他与人谈论国家的事情,是非对错都没有不恰当的。起初,石延年与天章阁待制吴遵路一起出使河东,及石延年去世,吴遵路就把他的情况转告给朝廷,皇帝特别授予他的一个儿子官职。6. 参考答案:8C (A:“恶”应为“讲人坏话”或“中伤”; B:“售”应为“卖出”; D:“行道”应为“过路的人”。)9. B( 不是表现陈轸游说才能 )10C (犀首并非说客,他与陈轸之间也无纷争。)11.(1)(陈轸)跟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敬重,因而互争宠幸。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补出省略成分:陈轸或他;俱:一起,同时,共同;贵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