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鞍山市牧牛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3280071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牧牛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辽宁省鞍山市牧牛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辽宁省鞍山市牧牛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辽宁省鞍山市牧牛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辽宁省鞍山市牧牛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鞍山市牧牛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25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季羡林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这是名副其实的称号。不过,我想说,他还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他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为发扬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愧是“中国的脊梁”。像季羡林这样六岁以前还在地里拾麦穗,割草喂牛,与文字无缘的人,日后能成为学术大师的,不能说绝无仅有,也是寥若晨星的。例如,比季羡林大三十岁的鲁迅先生,虽然幼年时家道中落,“从小康而坠入困顿”,却仍然能够在“三味书屋”中得到寿镜吾老先生的开蒙教育

2、;比如比季羡林大一岁的钱钟书先生,出身于无锡有名的书香世家,四岁识字,五岁入私塾读毛诗,每天上学都有家中人接送。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季羡林的“蒙学”却等于零。像季羡林这样家庭出身的人,若无特殊的机遇和过人的聪明与勤奋,要想日后在中国学坛独树一帜,并且成为世界知名学者,几乎是不可能的。季羡林常说:“我少无大志,从来没有想到做什么学者。”这完全是他发自肺腑的实话。高中三年级,虽然已经没有经学课程,国文课也以白话为主,但是季羡林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他阅读的范围仍然很广。陶渊明、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煜、陆游、姜夔等诗人、词人的作品,他读了很多。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无不影响深远。193

3、0年夏天,季羡林随山东省立济南高中同班毕业的八十多位“举子”, “联合”进京赶考。他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他说:“我一辈子考试的次数成百上千,从小学一直到最高学位;但我的考试运气好!从来没有失败过。”这当然不是运气好,而是有实力与自信。但是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非北大、清华不上,这多少有点狂妄。由此也可看出,青年季羡林的心气有多高。季羡林留德十年,时间是够长的,但是这十年中,他除了哥廷根和柏林外,没有去过其他城市,更不用说是欧洲其他国家了。没有去外地旅游,除了没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或者说,还有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而

4、且,像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对一般人来说,是极其枯燥乏味的事情,而他却情有独钟,乐此不疲。成大事者,皆有癖,大概指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从1992年到2002年的十年,是季羡淋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功成名就,誉满天下。如果用百米赛跑来比喻季羡林一生的学术历程的话,那么,可以说六十七岁以前,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和干扰,只跑了二三十米。而在最后的七八十米中,从1992年至2002年的十年,则是他最后的冲刺阶段。所以他说:“我的学术研究冲刺起点是在八十岁以后”。在这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糖史、吐火文(弥勒会见记)译释和中国佛教史鬼兹与焉耆的佛教。 他预言:“21世纪东方文

5、化必将在世界上首领风骚。”他对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充满希望,从不悲观。他对人和万物充满爱心,这种爱心发自内心深处,却包容整个世界和宇宙。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伟大来自平凡。”季羡林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修饰,所以才会令人感到他的伟大。他这种平凡的伟大,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就是一个“真”字。“怀真情,讲实话”,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人,都是这样的。在这两年中,季羡林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中,不但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和健康,也忘记了燕园的风光。季羡林先生的一生是漫长的,几乎跨越了整个20世纪。20世纪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一百年中,我们这个古老国家由贫弱走向小康,由混乱走向统一,由任人

6、宰割走向独立自主,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充满着失望、迷罔、混乱与幻想。同时,也充满着希望、激情、梦想与信心。 (选自世界名人的成功之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季羡林,有删改)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作者认为季羡林是“中国的脊梁”,是因为他为发扬和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季羡林的阅读范围很广,他高中对中国古籍的钻研热情就高,这对他以后的研究和写作影响深远。C.季羡林当年只报了北大、清华两所大学,这是对自己实力的自信,但从中也可看出季羡林的狂妄。D.文中指出“成大事者,皆有癖”,季羡林的癖好就是指他潜心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以及碑铭

7、。E.最后一段表明季先生的一生见证了中国百年历史巨变,同时这一巨变也影响和成就了先生的辉煌。作者在第二段中提到鲁迅和钱钟书,有什么用意?(6分)结合文本,概括季羡林终成国学大师的原因。(6分)当今社会,旅游之风盛行,而季羡林留德十年,却没有旅游,在他看来,独自一人畅游在书海之中,所得到的享受,远甚于去高山滨海旅游。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答E得3分,答B得2分,答C得1分;答A、D不得分。(C表述不准确,“但从中也可看出季羡林的狂妄”与原文作者的“这多少有点狂妄”相比,语气过重。A强拉因果。D缩小范围。“就是指他潜心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以及碑铭

8、”错,原文表述是“研究印度古代语言、宗教、碑铭等”)鲁迅和钱钟书是世界著名的大文豪和大学者,作者把他们和季羡林相提并论,可以突出季羡林先生的伟大成就;(3分)同时通过比较说明了季羡林学习的客观条件比较差,他的成功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取得的,因为显得更加难能可贵。(3分)示例:勤奋、博学。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国古籍的钻研,广泛涉猎,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兴趣。季羡林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情有独钟,乐此不疲。自信。他对自己信心十足,非清华、北大不报。专注、甘于寂寞。一直沉迷于书山书海,物我两忘。天资和机遇。“蒙学”等于零,而成为大学问家,这里有天资聪颖的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华文化的复兴成就了季先生

9、的辉煌。(每点2分,抓住其中三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给满分)示例一:季羡林先生心无旁骛,专注学术的精神令人敬佩,(1分)他沉醉于在别人看来及其枯燥乏味的事情,并乐在其中,终有所成,在他看来,这是比旅游更让他感兴趣的事。在最后十年中,他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三部学术著作,可谓厚积薄发。(4分)反观当下,世风浮躁,旅游成了时尚,节假日出行,旅游景点人山人海,旅游很难使人舒畅身心,增长见识。所以,季先生耐住寂寞,专注学术的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可以清洗掉人心的浮躁。(3分)示例二:季羡林一味沉迷于书本的做法有失偏执。读书和旅游并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1分)就他所研究的学术领域而言,是关于古代文化的,旅游可

10、以开阔视野,近距离接触民风民情,还可以开阔心胸,是对于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4分)当今社会,读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唯有理论结合实践,才能将书读活。(3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中国的姓氏产生于什么时候?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徙到不同的地方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

11、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在最初阶段的根本区别。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的功能除了保留那些原有的区别以外,又带上了浓厚的阶级色彩,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如果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氏也就会跟着变化。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等排行,如孟姜、仲姜,孟姬、仲姬等。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这就是史书上所

12、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汉代以后,姓氏合一,统称为姓。姓氏的来源相当复杂。带女字旁的姓氏,如姬、姜、嬴等,是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崇拜的反映;以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姓氏,如马、牛、花、叶等,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部落的图腾;以封国、采邑或职官、爵位为姓,如齐、宋、司马、公孙等;以出生地、居住地或职业为姓,如东方、西门、陶等;以祖先族号、谥号为姓,如唐、夏、商、康等;还有出于帝王意志与政治目的避讳赐姓,因战乱人祸避难而改姓,由少数民族汉化而来的姓等。姓氏是公共的,名是个人的。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很讲究命名,而命名的出发点与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汉代是中华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国力强盛,“安国”“奉汉”

13、“勇”“超”“雄”等名字,张扬的是汉代人雄浑阔大的气势。西汉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取单名,直到东汉、三国,单名依旧盛行,因此一部三国志,人物几乎都是单名。到魏晋南北朝,因单名重复太多,复名又兴盛起来,由于受士大夫清高风气的影响,人们取名喜欢用“之”字,如王羲之、顾恺之、裴松之等。以后数代,取名均受时代影响。古代的中国人不但有名,而且有字,字由名演化而来,所以统称为“名字”。如楚人屈原,本名平,原是字;如朱熹,字元晦。近年来随着全球寻根热的兴起,海外炎黄子孙纷纷归国,寻根问祖。姓氏成为他们追寻家世渊源、谒祖朝宗的重要依据。“姓氏”这一传统文化,在团结海内外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仍具有

14、现实意义。1下列有关“姓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普遍认为,姓氏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它是用以区分若干氏族和支族的符号。B.姓氏来源十分复杂,有的姓氏体现了母系社会对女性、某种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的崇拜。C.“男子称氏以别贵贱”“女子称姓以别婚姻”说明姓氏在夏商周时代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D.姓氏不仅具有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文化内涵。同时,姓氏也成为人们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不断增加和流动,为代表氏族分支的“氏”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B.夏商周时代的“氏”由统治者赐封而成,“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说明“氏”已经成为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C

15、.中国人的起名体现了与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例如“扬雄”“班超”这些名字就带有时代的烙印。D.西汉时,人们多起单名;魏晋时,复名又兴盛起来。这是当时统治者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所致。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姓”下可以有多个“氏”,“氏”可以理解为“姓”的分支,可见“氏”的产生比“姓”要晚一些。B.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严格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是对人性的扼杀,是不合理的。C.按照古代姓氏的命制来看,“孟姜女”并不是指姓“孟”的女子,而是指“姜”姓人家的大女儿。D.姓氏是公共的,有着区分血缘关系的社会意义;而名字是个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风采。参考答案:

16、1C2D3B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项,“女子称姓以别婚姻说明姓氏在夏商周时代具有浓厚的阶级色彩”理解错误,“女子称姓以别婚姻”是为了说明夏商周时期实行“同姓不婚”的政策。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D项,“西汉时,人们多起单名”理解错误,原文是说“西汉王莽禁取复名,人们多起单名”。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是对人性的扼杀,是不合理的”理解错误,周代晋鲁两国严格执行“同姓不婚”是因为“同姓”的两国来自相同的血统,有一定的合理性。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拈阄余显斌风大,浪高。一只船在浪尖和浪谷间翻转,如一枚树叶。船出现一个

17、洞,在进水。船上两人,一个年轻人,一个老人,都紧张地忙碌着,想堵住船上的漏洞,可堵不住,水仍在流着。两人对望一眼,茫茫大海,难觅人影,他们有些绝望。可是,希望还是有的:一只小船在浪涛里游走,在迅速靠近。那小船如一粒弹丸,在风浪中弹跳着,游走着,不一会儿,弹跳到这一老一少的船边。两人脸上的希望随之消失,冷凝成失望。这是一个海盗。不久前,海上出现一个海盗,驾着一只小船,来往海面,抢劫渔民财物,然后飞速离去,消失海上。为此,当地警察下发通缉令,广贴各处,老人和青年都见过,当然清楚。海岛看见他们脸色,冷哼一声道:“你们认出了我?”两人不说话,点点头。海盗告诉他们,今天自己不打劫,只救人。两人对望一眼,

18、眼中有亮光闪烁一下。海盗带着促狭的口吻告诉他们,自己决定,只救一人,留下一人。年轻人一听,一愣,随即指着老人道:“他”话未出口,海盗一瞪眼,大吼一声道:“住嘴!”海盗说,这是自己的船,自己自有主张,别人不许插嘴,不然自己转身就走,谁也不救。老人和青年知道,这个海盗无情,冷酷,言出如铁,说到做到。他们闭上嘴,望着海盗。海盗很满意于他们的表现,吩咐,将纸做成两个阄,一个里面写着“走”,一个里面写着“留”,拈着哪一个的,就按里面的字办。老人一听,忘记禁忌,忙说:“我做。”青年也抢着道:“我做。”海盗白白眼,指着老头道:“你做。”老人高兴地笑了,按照要求做了两个纸团,放在手心。青年瞪大眼,望望这个,又

19、看看那个,游移不定。海盗急了,喊道:“别磨蹭,拈。”青年拈起一个纸团,打开,上面写着“走”字。海盗眼睛一翻,讥讽道:“你真幸运,可以逃得性命了。”青年眼眶红了,请求海盗,打开另一个阄。海盗疑惑地望他一眼,命令老人:“打开!”在海盗逼迫下,老人打开阄,纸上也写着一个“走”字。青年落泪道:“我不走,大叔,我陪着你。”老头摇着头说:“快走,你年轻,你家里人离不开你。”青年站在那儿不动。船在慢慢下沉,水已淹没了脚面。老人急了,吼道:“走啊,有这个机会怎么不走?”可是,青年仍站在那儿,任老人怎么推搡,就是不动,钢铸一般。海盗眼角跳动了一下道:“都上船吧。”老人和青年愣了一下,猛地醒悟过来,连声答应着,相

20、扶着上了海盗的船。回过头,他们的船在风浪中慢慢下沉、下沉,不一会没了痕迹,只留下一个水涡,旋转一下,不见了影子。海盗的船在风浪中如一片羽毛,随着波涛浮荡,不久,到了岸边。老人和青年惊魂稍定,回过头,海盗船已不见了影子。两人叹息一会儿,各自回家,不久就分别接到警察电话,说一个罪犯想见见他们,以表感激之情。两人疑惑着,去了警察局。在那儿,他们看到了那个的罪犯,不是别人,竟然是海盗:他,投案自首了。海盗说,他有一个生死朋友,好得一个人似的。可是,就是这个朋友,给自己下了个大套,让自己公司倒闭,自己负债累累。而朋友却卷走巨款,没了影子。他无路可走,仗着水技过人,下海做了海盗。他出手无情,心想,世人都是

21、如此冷酷,自己何必不忍。说到这儿,他对二人深深鞠了一躬道:“谢谢你们,是你们让我知道,世界上不只是算计酷和背叛,更多的是呵护、关心,和善良。”他说时,脸上露出了笑。老人和青年也笑了,他们发现,海盗笑时,还是很帅气的。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小说开头描写了小船在狂风巨浪中的凶险境况,渲染了小船随时可能倾覆的紧张氛围,引发读者对青年和老人命运的关注。B. 小说善于运用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如“两人对望一眼,眼中有亮光闪烁一下”表明青年与老人在听到海盗救人后怀疑的心理。C. 海盗投案自首后笑了,表明投案自首让他内心获得了轻松,这表明了海盗在青年和老人的感召下

22、战胜了内心的恶念。D. 从全文来看,小说标题为“拈阄”不仅是指人对运气的选择,更是指青年、老人和海盗对善良品质的选择,对自身命运的选择。8. 有人认为让青年来做阄他也会写两个“走”,为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 文中海盗最后竟然投案自首了,这一情节的合理性有何依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参考答案:7. B 8. 青年在得知海盗只肯救一个人时,指着老人对海盗说:“他”,目的是想把生的希望留给老人。青年请求海盗,打开另一个阄,说明他知道老人会怎样写,他与老人是心气相通的。当他有机会走的时候,仍然站在那儿,任老人怎么推操,就是不动,钢铸一般。 9. “海盗告诉他们,今天自己不打劫,只救人”表明海盗

23、是一个良心未泯的人,他不想乘人之危面打劫。海盗看到了青年和老人之间的真情厚义,将两人救下,表明海盗已被他们的情谊所打动,相信世上还是有善良、友爱存在的。海盗之所以会走上这道歪路,是因为他受到朋友的算计和背叛,他想报复社会,但这并不是出于本心。【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B项,“在听到海盗救人后怀疑的心理”分析错误,结合“海盗告诉他们,今天自己不打劫,只救人”分析,“亮光”

24、应是对活下去的渴望。故选B。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筛选出与之有关的情节,特别是人物的相关描写,分析人物

25、形象和性格特征,从而揣测人物的做法。如本题“有人认为让青年来做阄他也会写两个走,为什么”,结合文本内容,抓住青年的人物形象特征分析。结合“年轻人一听,一愣,随即指着老人道:他”分析,青年在得知海盗只肯救一个人时,他想把生的希望留给老人。结合“青年拈起一个纸团,打开,上面写着走字”“青年眼眶红了,请求海盗,打开另一个阄”“在海盗逼迫下,老人打开阄,纸上也写着一个走字。青年落泪道:我不走,大叔,我陪着你”分析,青年请求海盗,打开另一个阄,说明他与老人是心气相通的。结合“可是,青年仍站在那儿,任老人怎么推搡,就是不动,钢铸一般”分析,当他有机会走的时候,仍然站在那儿,任老人怎么推操,就是不动,钢铸一

26、般。【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及情节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根据小说结构特点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情节。如本题“文中海盗最后竟然投案自首了,这一情节的合理性有何依据”,就是要求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找出前文为海盗投案自首埋下的伏笔或暗示性内容等。结合“海盗告诉他们,今天自己不打劫,只救人”分析,海盗是一个良心未泯的人;结合“海盗眼睛一翻,讥讽道:你真幸运,可以逃得性命了”“海盗疑惑地望他一眼”“青年站在那儿不动。船在慢慢下沉,水已淹没了脚面。老人急了钢铸一般。海盗眼角跳动了一下道:都上船吧”分析,海盗已被他们的情谊所打动,相信世上还是有善良、友爱存在的;结合“海盗说

27、,他有一个生死朋友,好得一个人似的。可是,就是这个朋友,给自己下了个大套,让自己公司倒闭,自己负债累累。而朋友却卷走巨款,没了影子”“他无路可走,仗着水技过人,下海做了海盗。他出手无情,心想,世人都是如此冷酷,自己何必不忍”分析,海盗是因为他受到朋友的算计和背叛,想报复社会,才走上这条路的。二、 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28、。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 作:兴建 B念高危则思谦冲 危:危险 C思慎始而敬终 敬:尊重 D简能而任之 简:简化6.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思无因怒而滥刑 择善而从之今子治而乱 转而攻秦A相同,相同 B相同,不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

29、例句的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而耻学于师C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D忧劳可以兴国8对上述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文段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其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B“思知足”、“思知止”两句侧重论述要戒骄奢,克制物质欲望,不奢纵扰民。C“思谦冲自牧”、“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D“文武争驰,君臣无事”说明如果能够采用文治武功,国君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5分)(1)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2分)(2)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3分)

30、参考答案:5.A(B 高;C.慎;D.选拔) 6.C(因果关系;转折关系,但是;承接关系) 7.B(均为形容词意动用法;A形容词使动用法;C形容词作动词,傲视;D形容词使动用法)8.D(“文武”指文臣武将)9(1)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错误地奖赏。(2分, “加”1分,句意1分)(2)使自己的耳目劳损,使无为而治的方针毁坏呢?。(3分,“役”“亏”使动用法各1分,句意1分)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邓通,蜀郡南安人也,以濯船为黄头郎。孝文帝梦欲上天,不能,有一黄头郎从后推之上天,顾见其衣裻带后穿。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即见邓通,其衣后穿,梦中所见也。召问其

31、名姓,姓邓氏,名通,文帝说焉,尊幸之日异。通亦愿谨,不好外交,虽赐洗沐,不欲出。于是文帝赏赐通巨万以十数,官至上大夫。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然邓通无他能,不能有所荐士,独自谨其身以媚上而已。上使善相者相通,曰“当贫饿死”。文帝曰:“能富通者在我也,何谓贫乎?”于是赐邓通蜀严道铜山,得自铸钱,“邓氏钱”布天下。其富如此。文帝尝病痈,邓通常为帝唶吮之。文帝不乐,从容问通曰:“天下谁最爱我者乎?”通曰:“宜莫如太子。”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已而闻邓通常为帝唶吮之,心惭,由此怨通矣。及文帝崩,景帝立,邓通免,家居。居无何,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下吏验问,颇有之,遂竟案,尽没入邓通家,

32、尚负责数巨万。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节选自司马迁佞幸列传)【注】渐台:建在未央宫西边苍池中的台子。巨万:犹言“上亿”。 ji,吮吸。徼外:塞外、边境之外。1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文帝说焉 ( ) (2)文帝时时如邓通家游戏( )(3)能富通者在我也( ) (4)文帝尝病痈 ( )12.邓通最终落得“寄死人家”的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3分) 13.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及课内所学部分句子。(13分)

33、(1)觉而之渐台,以梦中阴目求推者郎。(3分)译文: (2)太子入问病,文帝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3分)译文: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译文: (4)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3分)译文: 参考答案:11. (1)“悦”,喜悦,高兴(2)到,往(3)使富有(4)患病12. 自身没有才能;得罪太子;私自铸钱,犯法。(每点1分)13. 梦醒后,文帝前往渐台,按梦中所见暗自用眼睛寻找推他上天的黄头郎。(得分点:“觉”“之”“目”。)太子前来看望文帝病情,文帝让他给吮吸脓血,太子虽然吮吸了脓血,可是脸上却显露出难为情的样子。(得分点:“使唶痈,唶痈而色难之”补足对

34、象“太子”,句意通顺。)越过别国而把远地(郑国)当作边邑,您知道这难,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得分点:“鄙”、“焉”、“陪”,句子通顺。)(如果)用父母赐予自己夫人身体去冒险,即使死了也还是有罪的。(得分点:“遗体”、“殆”、“责”)参考译文:邓通是蜀郡南安人,因善于划船当了黄头郎。汉文帝做梦想升天,不能上,有个黄头郎从背后推着他上了天,他回头看见那人衣衫的横腰部分,衣带在背后打了结。梦醒后,文帝前往渐台,按梦中所见暗自用眼睛寻找推他上天的黄头郎。果然看到邓通,他的衣带在身后打了结,正是梦中所见的那人。文帝把他召来询问他的姓名,他姓邓名通,文帝高兴起来,他所受到的尊贵

35、宠爱一天超过一天。邓通也老实谨慎,不喜欢和外人交往,虽然皇帝给予休假的恩赐,他也不想外出。这时皇帝赏赐他十多次,总共上亿的金钱,官职升到上大夫。文帝常常到邓通家玩耍。但是邓通没有别的什么才能,不能推荐贤士,只是自己处事谨慎,谄媚皇上而已。有一次,皇上让善于相面的人给邓通相面,那人相面以后说:“邓通当贫饿而死。”文帝说:“能使邓通富有的就在我,怎能说他会贫困呢?”于是文帝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赐给了邓通,并给他自己铸钱的特权,从此“邓氏钱”流传全国。他的富有达到了这个程度。文帝曾经得了痈疽病,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文帝不高兴,绕着弯子问邓通说:“天下谁最爱我呢?”邓通说:“应该没有谁比得上太子更爱你的

36、了。”太子前来问候文帝病情,文帝让他给吮吸脓血,太子虽然吮吸了脓血,可是脸上却显露出难为情的样子。过后太子听说邓通常为文帝吮吸脓血,心里感到惭愧,也因此而怨恨邓通。等到文帝死去,汉景帝即位,邓通被免职,在家闲居。过了不久,有人告发邓通偷盗了境外的铸钱。景帝把这事交给法官审理,结果确有此事,于是就结案,把邓通家的钱财全部没收充公,还欠好几亿钱。长公主刘嫖赏赐邓通钱财,官吏就马上没收顶债,连一只簪子也不让邓通戴在身上。于是长公主就命令手下的人只借给邓通衣食的费用。竟使他不能占有一个钱,寄食在别人家里,直到死去。从此以后,宫内被皇上宠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之家,但是这些人都不值得一谈。至于卫青、霍去病

37、也因为外戚的关系而得到显贵和宠幸,但他们都能凭自己的才能求得上进。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

38、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

39、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注】 友于:兄弟之爱。祥日:丧祭名。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4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 除:授予官职B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案:查究C今一旦赞人如此事 赞:赞同D卿可数诣王思远 诣:拜访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

40、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3分)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A B C D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晏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

41、,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7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各4分,共12分)(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_(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_(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参考答案: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C7(1)(4分)荆轲已经拿到地图给(秦王),打开地图,图纸完全打开时匕首就露出来了。(2)(4分)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3)(4分)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 请按要求拟写新闻标题。(3分

42、)国务院总理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一五”以来,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大气中二氧化硫(S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持续下降。但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依然较大,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仍很突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要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标准、更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请为某环保机构的行业性报纸拟一个强调环保业绩和问题的标题:(不超过15字)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大气防污有成效,问题仍突出(或“大气防污有成效,形势依然严峻”)拟

43、标题是压缩语段考查题型之一,它要求能够概括最主要最核心的信息。新闻类语段的标题可以抓住导语来拟写,也可以抓住新闻五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结果这五方面来拟写标题,不求面面俱到,但要简洁明快,一语破的。8.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老王听说同事下班要赶着回家给儿子过生日,便问:“孩子贵庚啊?明天我带个礼物给他,祝他茁壮成长,越来越聪明。”B张博士花费十年心血写成的著作最近出版,他趁外出参加学术会议,将书赠给一前辈,说:“惶恐以赠,望不吝赐教。”C老刘的拙荆是广场舞的爱好者,为了参加比赛,这些日子每天利用傍晚的时间在文化广场集中排练。D李教授在女儿的婚礼上热情致辞:“值此中

44、秋佳节,良辰美景,恰逢令嫒出阁之庆,聊备薄酒,以飨众位亲朋好友。”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考生要注意语言环境、身份地位、谦敬等得体的使用。A 项,“贵庚”是问对方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多用于问长辈的年龄和书面语。C 项,“拙荆”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D项,“令媛”指对方的女儿。9. 下面这则广播稿在表达上有不当之处,请找出三处并作修改。同学们,江城中学“校园之声”广播台开始播音。下面向同学们播报一则好消息,经过3天的奋力拼搏,贵校田径健儿在区中学生秋季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李明同学在赛场上成功折桂,勇夺高中男子组110米栏决赛第二名。等李明同学胜利凯旋归来,我们会请他到广播台接受采访,和同学们分享成功的喜悦。参考答案:(1)“贵校”改“我校”;(2)“第二名”改“第一名”;(3)去掉“凯旋”或去掉“胜利”和“归来”。【详解】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得体”指的是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具体包括:语言表达适合形式的特点和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身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