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印象评价的影响研究_李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771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印象评价的影响研究_李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印象评价的影响研究_李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印象评价的影响研究_李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卷第期 年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收稿日期: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综合知觉者和被知觉者角度分析比较 岁儿童、岁少年、岁青年 面孔人格知觉评价 的结构空间和信度”()作者简介:李曌(),女,黑龙江虎林人,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际知觉中性别效应研究。通讯作者:蒋重清(),男,湖南新宁人,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情绪和人际知觉研究。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印象评价的影响研究李曌,蒋重清(辽宁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辽宁 大连 )摘要:面孔的性别二态性可以影响对该面孔做出的可信度、支配性、吸引力、热情、能力等多项特质的印象评价。这可能是因为

2、面孔性别二态性知觉和特质印象知觉会参考相同的面孔特征线索,还可能是因为面孔性别二态性会直接激活相应的性别特质刻板印象。该影响过程受感知者性别因素以及环境背景作用的调节。未来可探究各面孔特质知觉对性别特征变化的易感性差异,以及比较在不同特质知觉间、不同认知加工阶段面孔性别化特征与性别分类信息的作用。关键词:面孔;性别二态性;男性化;女性化;特质印象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从一个人的面貌上不仅可以区分其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性别,还能够感知其面孔的性别化程度。面孔性别二态性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发展后逐步形成了形态上的性别特征,通常包括男性化和女性化。有研究采用 技

3、术发现面孔的性别二态性能够调节 成分的波幅、和 成分的峰潜伏期。说明在面孔知觉早期人们不仅能够区分面孔的性别类别,也能够在性别内对面孔特征变化产生的性别化水平差异进行更为精细的区分。个体面孔的性别化特征和其实际的生理性别并不总是非常一致的,男性和女性均可能拥有较为异性化的面孔特征。面孔性别和面孔性别二态性会独立或交互影响对该个体特质的知觉评价。本文以面孔性别二态特征对面孔特质评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切入点进行综述,并考虑性别分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特质因变量的选取综合考虑了多个理论模型:包括 和 提出的面孔人格知觉二维模型中的可信度和支配性,等人在面孔人格知觉二维模型基础上发现的第三个维度 “年

4、轻吸引力”,以及 等人提出的社会认知和群体刻板印象的两个基本维度 热情和能力。社会认知和群体刻板印象模型中的热情维度与面孔人格知觉二维模型中的可信度维度具有相似意义,能力维度与支配性维度意义类似。在已有面孔社会知觉维度结构划分的研究中,每一维度下均包含多项特质。由于某特质在该维度包含的多项特质中对该维度评分变异的解释率最大,因而研究者以此特质名称来命名该维度。即一些名称既被用于单个特质命名,也被用于聚合后的李曌等: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印象评价的影响研究 维度命名。比如:可信度和支配性特质分别对各自维度得分变异的解释率最大,也被用作其所在维度命名。在只关注某一印象特点而不是维度结构的研究中,一般

5、并未特别强调其特质因变量是指维度还是特质。二、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印象评价的影响(一)面孔性别二态性的独立影响面孔性别二态性对可信度和热情、能力特质知觉的影响基本不受面孔性别分类作用的调节。面孔可信度知觉是指对他人意图好坏的判断。多项研究发现女性化面孔比男性化面孔被认为更可信,。反之,看起来值得信任的面孔一般被认为更女性化,而看起来不可信的面孔往往被认为更男性化。对热情和能力特质的研究发现,在男性和女性面孔中,男性化面孔与能力特质词、女性化面孔与热情特质词均具有内隐连接。被试倾向于将男性化的面孔与描述能力的目标图片(得奖学金)分为一类,将女性化的面孔与描述热情的目标图片(照顾孩子)分为一类。能

6、力涉及手段、抱负、支配力、智力和目标达成效率等特质,从面部特征推断出的能力水平能很好地预测真实的领导选举结果。在假想的选举实验任务中,面孔男性化女性化线索也比生理性别对个体能力的判断更有影响。研究发现,被试认为具有男性化面孔的个体比具有女性化面孔的个体更有能力。认为男性化女性面孔的个体也比女性化男性面孔的个体更有能力。反之,看起来更有能力的面孔通常被认为更具男性化,更多被归类为男性。这揭示出人们在形成对他人能力印象中存在着性别偏见。(二)面孔性别二态性与性别分类的交互影响面孔性别二态性对支配性和吸引力特质知觉的影响因目标面孔的性别而异。支配性代表对他人实现意图的能力判断。一些研究发现,具有男性

7、化面孔的 个 体 比 具 有 女 性 化 面 孔 的 个 体 更 有 支 配性 。反之,面孔看起来更有支配性的个体通常被知觉为更男性化,面孔看起来更有服从性的个体则被知觉为更女性化。此外,研究者还将支配性进一步细分为生理支配性与社会支配性。研究发现,虽然男性化女性面孔比女性化女性面孔被评估为更具生理支配性,但后者更具有社会支配性;而男性化男性面孔在生理支配性和社会支配性上都比女性化男性面孔评分更高。面孔吸引力是对个体容貌的审美评价,是判断个体配偶价值的线索。面孔平均化、对称性和性别二态性是影响人们对面孔吸引力评价的三大主要因素。诸多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被试均认为女性化女性面孔比男性化女性面孔吸

8、引力更大。但女性在评价男性面孔吸引力时并不总是偏好男性化男性面孔,也有研究发现女性会认为女性化男性面孔更有吸引力。对男性面孔偏好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于女性对从性别二态男性面孔中推断出的一些特质的偏好存在差异。对女性化男性面孔的偏好反映了女性对典型女性化特质(温暖、可信)的偏好,对男性化特质(支配、竞争)的偏好使得女性产生对男性化男性面孔的偏好。三、面孔性别二态性影响特质评价的作用机制(一)面孔表征上的共同性以往研究中使用的性别二态面孔材料为同一面孔的男性化和女性化变形。已有研究表明,尽管两种变形非常相似,但在能够表征印象特质的特定面孔特征上一定存在差异。等人发现眉毛高低、颧骨突出性、鼻根深浅、下

9、巴宽窄四个面部特征与面孔的可信度判断相关显著。这些面部特征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人们对面孔性别化程度的感知。高眉骨、高颧骨、窄下巴既是女性化面孔的关键特征,也是高可信度面孔的主要特征。两颧骨间较宽作为更男性化的标志,也是低可信度面孔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最具性别二态性区分度的面孔特征也是与支配性评价最相关的特征。面孔的男性化评价结果与颧骨下颌突出性呈显著正相关。两颧骨间较宽的男性被知觉为更男性化,支配性更高。下颌骨更突出的个体更有支配性,但也有研究发现改 变 下 颌 的 形 状 并 未 影 响 人 们 对 支 配 性 的评价。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 卷随着面孔的眉毛高低、颧骨突出性、

10、颌骨突出性等表征性别二态性的面部特征的变化,人们对面孔吸引力的感知也产生变化。具有高眉毛、突出的颧骨和下巴的面孔吸引力更高,吸引力高的面孔下颌较窄不方 。面孔性别二态性能够影响多项特质印象的评价,可能是因为表征性别二态性的主要面部特征与表征不同特质的主要面部特征间具有一定的重合。根据已有研究可以发现,这些共同依据的主要面孔线索集中在眉毛、颧骨、下颌、下巴等能够突出面孔轮廓形状的特征上。(二)性别刻板印象的认知调节知觉者将特定的面部特征与特定的群体联系起来而产生的群体面部表征即是刻板印象(的物理属性)。这个过程类似于“分类”的机制,比如:颧骨宽 男性(化)。在这一过程中面孔的性别分类和性别二态性

11、均可被知觉。面孔第一印象是在将一张面孔分配到一个类别后,使用相关的类别知识(即刻板印象社会属性)来评估这张面孔而产生的,比如男性(化)支配性高。因而在面孔线索和与特质评价有关的性别刻板印象间建立了联系,进而影响对人的印象知觉,如颧骨宽 男性(化)支配性高。所以某些面孔特征既影响对面孔性别二态性的知觉,又影响对面孔特质的知觉,。面孔性别二态性与性别分类对特质知觉的影响均通过性别刻板印象的认知调节起作用,对二者所激活的特质印象进行比较、整合后形成对人的综合印象。面孔性别二态特征同特质间的联结与性别分类原型对特质评价的影响强度间可能具有差异。有研究认为面孔性别分类对印象形成的作用超越了一些面部特征和

12、特质之间的联系,塑造了对人印象形成的整体模式。面孔性别分类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比面孔性别化特征的作用更强。也有研究认为面孔性别化特征与特质之间的关联可能要强于或稳定于性别分类产生的刻板印象对特质评价的影响。比如,男性化女性被评价为比女性化男性更有能力、更不温暖,该评价差异甚至比男性化男性与女性化女性间的评价差异更加显著。这些研究表明,在考察性别因素对特质评价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面孔性别类别和面孔性别化特征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对男性面孔的能力评价会随面孔图片男性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提高,但女性面孔的男性化程度与能力评价的关系呈现倒 型曲线。这是因为对女性面孔能力评价的进一步提高会与“女性比男性能力弱

13、”的性别刻板印象产生认知冲突,所以根据女性面孔进行能力评价不会一直呈现线性上升趋势。还有研究发现,具有男性化、高支配性、低可信度的女性面孔比具有女性化、低支配性、高可信度的男性面孔更多地被评价为负性。虽然这两类面孔均违反了各自的性别刻板印象,但反性别刻板印象 的 女 性 面 孔 比 男 性 面 孔 得 到 更 负 面 的 评价,。说明虽然面孔的性别二态特征会直接激活相应的性别刻板印象,并影响对人的特质评价,但该作用可能会受到性别分类激活的性别刻板印象的制约。四、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评价影响的调节因素(一)感知者性别因素的影响面孔性别二态特征对各特质评价的影响受感知者性别及其心理特征差异的影响。

14、有研究发现,男性感知者对男、女性面孔中的男性化和女性化面孔间的能力评价差异均显著。女性感知者对性别二态男性面孔间的能力评价差异显著,但对性别二态女性面孔间的能力评价差异不显著。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对某一特质知觉的易感性可能存在感知者与被感知者性别间交互作用,该作用有待在多种特质间进一步比较。男、女性感知者在通过面孔性别二态特征进行他人特质评价和偏好选择时具有一定的自我参照倾向。有研究表明,男、女性感知者在多大程度上认为男性化的男、女性面孔比女性化的男、女性面孔更具支配性与他们对自身支配性的评价呈负相关,。认为自己有较高吸引力的女性相比于认为自己有较低吸引力的女性在一段长期关系中更倾向于认为男

15、性化的男性面孔更具吸引力。认为自己有较高吸引力的男性相比于认为自己有较低吸引力的男性在一段短 期 关 系 中 倾 向 于 选 择 更 女 性 化 的 女 性 面孔。这种自我参照倾向使得拥有较低配偶价值的李曌等: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印象评价的影响研究 男、女性个体降低对象征好基因的典型性别化的异性面孔的选择倾向性,目的是避免配偶对其资源投入减少或被遗弃。(二)环境背景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环境背景下,人们会面临不同的适应性问题,对某些特质的需求在特定的适应性问题中会更为突出(比如,在择偶背景下关注个体的吸引力特质,在选举背景中关注个体的能力特质),因而对面孔不同特质知觉的敏感性也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16、在不同情境下对性别二态性面孔的特质评价和选择偏好会发生改变。在对可信度和支配性评价影响的研究中,投资信任游戏或领导选拔经常被当做实验背景。研究发现,在群体间冲突(战争)时期,因男性化的面孔比女性化的面孔被认为更具支配性,更倾向被选为领导者。在群体间合作(和平)时期,女性化面孔被认为更具可信度,拥有这种面孔的个体更容易被选为领导人。有研究在虚拟的身体搏斗或言语争论背景下设置了胜、败两种情境启动。结果发现被试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男性面孔的支配性评价的差异在失败情境启动下比胜利情境启动下更大。但两种情境对于面孔可信度评价差异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在竞争性环境下人们对于支配性或能力等特质更为敏感,在一般或合

17、作性环境下对可信度或吸引力等特质更为敏感。关于面孔性别二态特征对吸引力评价的影响,大多研究设置了两种择偶情境:一种是选择短期的性伴侣,一种是持续长期的夫妻关系。不同关系背景下,男、女性对择偶对象的吸引力偏好不同。女性在长期关系中表现出女性化男性的偏好,在短期关系中则表现出男性化男性的偏好。对于男性被试来说,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关系背景下,均认为女性化女性面孔比男性化女性面孔更具有吸引力。然而有研究发现,男性更倾向选择吸引力相对较低的男性化女性面孔发展长期关系,因为他们认为女性化女性面孔更不忠诚、更有可能投入另一段短期的关系中,。这说明男性也会进行策略权衡,选择能够表现出符合情境所需求特质的性别二

18、态女性面孔。短期关系背景下男性更关注吸引力特征,长期关系背景下男性更关注个体的行为倾向等特征。以上结果说明不同环境背景会激活拥有不同期待特质的面孔(个体)认知原型,个体更倾向于与环境背景中的适应性问题相匹配的面孔原型。五、研究展望未来研究需进一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们对面孔性别信息的加工虽趋于二元化,但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变化。因此,有必要细化面孔性别变量。以往研究在面孔性别分类基础上也进一步考虑到面孔性别化程度对特质评价的影响,通常是以固定偏向比例将面孔设置成男性化与女性化两个水平(将某一面孔以 的比例偏向男性或女性平均面孔)。这种性别化水平设置更多的是一种性别变量间的嵌套。未来研究可通过

19、比较男、女性面孔中性别化程度连续性变化对不同特质知觉影响的趋势(如变化程度、速度)差异,或比较不同特质知觉对性别化水平变化的差别感觉阈限,来揭示各特质知觉对面孔性别信息变化的易感性差异。其次,性别类别引发的特质推断与性别二态特征对特质评价的影响有待在不同特质知觉间、不同认知加工阶段进一步比较。有研究认为面孔性别加工分为早期阶段对性别信息物理属性的特异性加工、晚期阶段对抽象性别信息的一般性加工。面孔性别分类与性别二态性对特质评价影响的差异是否与二者在不同认知加工阶段的作用差异或与知觉的特质类别有关有待进一步探究。另外,在何种程度上性别化水平的变化可以影响或改变性别分类对不同特质评价产生的影响也有

20、待进一步探究。再次,以往对感知者性别因素的考察主要是将感知者简单地按性别类别进行划分,并从进化心理学理论出发对性别间的异同进行可能的解释。未来研究可从社会认知加工的视角出发,考察在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中男、女性在推断他人特质时所利用的面孔特征信息是否有差异,是否因目标面孔性别及推断特质的不同而不同。在自上而下的认知偏好上,由于生理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男、女性感知者对不同性别目标面孔的敏感特质是否有差异,并影响对不同性别目标面孔特质的推断需进一步探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第 卷参考文献:,():,():,():,:,():,():,():,():,?,():,():,?,():,():,:,:,():,:,:,:,():,:,():,:,():,():,():,:,():,:,():,:,():,():,():李曌等:面孔性别二态性对特质印象评价的影响研究 ,():,:,():,:,():,:,:(),():,:,():,():,:,:,():,:,():,():,:?,():杨国春,伍海燕,齐玥,等人类性别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心理科学进展,():,(,):,:;责任编辑:张秀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