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23∕T 3502-2023 杨黄代料栽培技术规程(黑龙江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326413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7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3∕T 3502-2023 杨黄代料栽培技术规程(黑龙江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DB23∕T 3502-2023 杨黄代料栽培技术规程(黑龙江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DB23∕T 3502-2023 杨黄代料栽培技术规程(黑龙江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DB23∕T 3502-2023 杨黄代料栽培技术规程(黑龙江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DB23∕T 3502-2023 杨黄代料栽培技术规程(黑龙江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ICS 65.020.01CCS B 05DB23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T 3502-2023杨黄代料栽培技术规程2023-07-05 发布2023-08-04 实施黑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3/T 3502-2023I前言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东宁市南天门林场、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调查规划设计院绥化院、东宁市朝阳沟林场、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成果

2、推广处。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跃新、陈爱华、王岫仑、韩双双、仉秀欣、梁凤山、付饶、马凤、王澎、付婷婷、张成林、孙向辉、孙立娟、谷尚坤、张良。DB23/T 3502-20231杨黄代料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杨黄-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 Ljub.)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基质、菌种制作、场地及棚室、栽培方法、干燥与储存、病虫害防治及生产档案。本文件适用于杨黄代料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GB 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 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 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准则(试行)NY/T 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 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 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地环境条件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规定,农田灌溉用水质量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4、 的规定。5栽培基质主料为阔叶硬杂木木屑,辅料为麦麸、米糠、玉米粉等,化学添加剂为石膏粉、石灰粉等。主料、辅料和化学添加剂的质量要求及使用方法应符合 NY 5099 的规定。6菌种制作DB23/T 3502-202326.1菌种及质量使用北方栽培的品种瓦尼木层孔菌(Phellinus vaninii Ljub.),菌种菌丝黄色浓密,生长势强,菌龄适宜,菌种质量应符合 NY/T 1742 的规定。6.2菌棒制作6.2.1配比柞树木屑 75%、杨树木屑 5%、麦麸 8%,米糠 8%、石膏 1%、玉米粉 2%、石灰 1%,含水量 60%65%;硬阔木屑 80%、麦麸 8%、米糠 8%、石膏 1%、玉

5、米粉 2%、石灰 1%,含水量 60%65%。6.2.2拌料采用机械拌料,按配比称取各种原料,先将木屑、麦麸、米糠、玉米粉等混合均匀,再将石灰、石膏等溶于水后加入混合料中,搅拌均匀,调节含水量至60%65%。6.2.3装袋宜选用厚度为 0.04 mm0.06 mm 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袋,菌袋折宽 14 cm18 cm,长 24cm34 cm,装湿料 1.0 kg1.3 kg,窝口后插入菌袋专用空心棒。菌袋质量应符合 GB 9687 的规定。6.2.4灭菌在 121、0.12 Mpa 条件下高压灭菌 2.5 h3 h,灭菌结束后经自然冷却至 45 50 出锅,搬运至清洁、干燥的冷却场地。袋内

6、温度降到 25 以下时,转入接种室或接种箱内。6.2.5接种接种环境应符合 NY/T 528 的规定,接种工具及菌种容器表面用 75%酒精擦拭消毒。采取一端接种,无菌条件下取出菌棒空心棒,迅速接入菌种,并用无菌海绵封口。6.2.6养菌接种后的菌棒转入培养室避光培养,每立方米菌棒容量100 棒。养菌前 5 d 将温度制在 28 1,湿度 50%,可少量通风;第 5 d 开始逐渐加大通风量,每天通风 2 次3 次,每次通风时间 20 min30 min,通风期间温差控制在 5 以内;第 7 d 将环境温度控制在 25 1,湿度保持在 40%50%,直至菌丝长满菌袋;当养菌室 95%菌棒已长满时,将

7、温度控制在 22 2,继续培养 15 d20 d,再进行 200 lx300 lx 散射光刺激,使菌袋转色,直至菌袋表面变为深黄色,并伴有瘤状凸起后转移至温室大棚内进行开口和出菇管理。7场地及棚室7.1出菇场地应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水源方便。7.2棚室7.2.1结构DB23/T 3502-20233大棚长20 m40 m,宽7 m10 m,边沿高1.0 m1.2 m,中间高度2 m2.5 m,棚内作业道宽0.7m。两头开门,大棚覆无滴膜,无滴膜外第一层加盖一层草帘,第二层加盖一层遮阳网,第三层盖一层防风网,用大棚专用绳加固,门加防虫网。7.2.2杀虫灭菌棚内四周做好路埂,对连作大棚,应放水

8、淹没土面约7 d后放水,再用生石灰消毒。7.2.3棚室地面处理大棚地面覆盖3 cm5 cm的细沙,并用水浇透。8栽培方法8.1出菇管理8.1.1割口使用壁纸刀在距离菌棒底部 5 cm 处划口,形状为上月牙状,长 5 cm8 cm,宽 1 cm,深 2 mm5 mm,每袋划口 1 个。8.1.2菌棒摆放开口后的菌棒底部朝上直立摆放在浇透水的细沙地面,菌棒间距25 cm30 cm。8.1.3原基形成期管理在摆放好的菌棒上覆盖0.015 mm0.03 mm厚的黑色塑料膜。开口后3 d内不应通风、喷水,湿度保持在90%95%,温度保持在24 26,3 d后菌丝封口,5 d7 d开始出现黄色隆起原基。8

9、.1.4子实体生长期管理待杨黄原基长出,去掉塑料膜和遮阳网,覆盖白色透水无纺布,温度保持在24 28,湿度85%95%,光照强度200 lx300 lx,每天揭开无纺布并通风1次2次,每次20 min。当子实体直径达3 cm,通风次数为每天2次3次,每次20 min30 min。当子实体外层颜色由浅黄色变成深黄色时,停止向子实体喷水。8.1.5采收当子实体直径达到5 cm15 cm,子实体颜色由淡黄色转至深黄色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刀或枝剪从子实体基部切下或剪下。9干燥与储存采收的子实体及时烘干或晒干,使其含水量保持在11%13%,密封储存于低温或阴凉干燥处。10病虫害防治10.1防治原则DB23/T 3502-20234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时,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 8321、NY/T 393和NY/T 1276的规定。10.2主要病害主要病害为青霉、绿色木霉等。应保证培养料新鲜、无霉变,严格无菌条件和无菌操作。发现病害感染,应及时清理出棚室,或用75%酒精、1%高锰酸钾清洗。10.3主要虫害主要虫害为蛾蝇、蚂蚁等。在棚室门和通风口加装防虫网;采取诱虫黄板、灯光诱杀等物理防治方法进行防治。11生产档案应建立生产档案,内容包括:产地环境条件、栽培基质、菌种制作、场地及棚室、栽培方法、干燥与储存、病虫害防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业/农作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