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大学美育基础》信息化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26212 上传时间:2023-08-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大学美育基础》信息化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大学美育基础》信息化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大学美育基础》信息化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来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现代IT优势,注重IT与教育的整体深度融合1。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传统静态课堂逐步开始向动态转化,特别是在公共课教学中,逐步应用网络课堂、MOOC、微课等新兴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移动终端设备逐步成为主要的教学工具2。在目前这种形势下,作为公共课的 大学美育基础 开始尝试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在线平台提供教学视频、知识点、PPT等学习资源;学生可在网上进行考试、主题讨论或提交作业,登录课外教学平台观看视频等,针对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教师可以对课堂教学设计模式随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此次调查过

2、程由问卷星发放问卷,基于学生视角,调查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完善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计与课程评价、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借鉴。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整群抽取某医科大学使用过学习通教学平台的73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采用专业在线调查工具问卷星进行推送,问卷收集信息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民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科性质。1.2调查内容课程首先在实施完整的信息化教学前提下设计问卷,同时在广泛查阅资料、阅读文献基础上,对以下内容进行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民族、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学科性质;信息化教学的态度;信息技术

3、的基本掌握情况;使用平台提供技术进行学习的情况;影响学生平台学习的主要因素;混合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建议与反馈等七方面进行分析。1.3质量控制问卷调查过程通过问卷星发送至学生手机端和电脑端,学生填写问卷不受时间、空间及他人的影响,学生在完成线上及线下课程之后完成问卷调查,所以调查可以按质按量完成。1.4统计学处理相关数据的统计处理采用SPSS 23.0软件,以频率和百分比来表示计数数据,主要考查学生对学习通的掌握程度;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当前信息化教学的接受程度,以及影响信息化教学的影响因素及课程学习过程中对混合式授课满意度采用描述性分析。2结果2.1调查表的发放与回收调查表在问卷星编辑后

4、发放,对调查表的作答有如下规定,每一题设置为必答题,学生可一次性收稿日期:2022-12-11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2020jyxm0861);安徽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2022AH050632)。作者简介:李红(1980),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医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美育;胡成洋(1991),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医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文医学;陈文苑(1982),男,安徽六安人,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医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艺术。基于超星学习通的 大学美育基础 信息化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李红,胡成洋,陈文苑(安

5、徽医科大学 人文医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如何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建设,如何高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法:设计问卷,在授课学生中选取736人进行问卷调查,应用SPSS 23.0软件对影响信息化学习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信息化学习能力、影响信息化学习的因素与计算机配置、学生自制力、师资水平、网速的高低、平台的稳定与流畅等存在关联。结论:本课程信息化学习能力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特别是平台学习内容、网络是否流畅、课堂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等。信息化教学是未来趋势,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

6、力。关键词超星学习通;信息化教学;学习能力调查;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02(2023)02-0153-04DOI:10.13420/ki.jczu.2022.02.037Journal of Chizhou University2023年4月 第37卷 第2期Apr.2023 Vol.37 No.2池州学院学报第37卷完成问卷的填写。问卷星回收问卷及分析问卷。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表1调查对象一般情况变量性别民族担任职务学科性质类别男女汉族回族其他学生会成员社团干部班干无文科类理科类人数(n)41132572943575826442094642百分比(%)5

7、5.844.2990.60.47.77.935.948.512.887.22.2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表2学生对待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变量你学习过其他课程(大学美育课程除外)的模式是“线上+线下课堂”已有的上网条件(如:时间,费用,设备等)可以满足您在线学习的需要进行网络学习的主要原因您更趋向于哪种课堂类型:类别没有有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完全符合教师提出的要求丰富的网络资源平台操作便利便于师生交流其他线上线下课堂网络课程单一课堂没区别人数(n)1206163826170343159390440390239118493737793百分比(%)16.383.75.23.523.146.621.65

8、359.85332.516679.910.512.6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决定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学生为什么使用本平台进行学习;学生在校的上网速度能不能满足学习;学生对于传统课堂及网络课堂的倾向性等。有83.7%的同学使用过“线上线下课堂”,说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有67%的同学更倾向于“线上线下课堂”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学生接受程度很高;丰富的网络资源也使学生更愿意进行线上线下结合学习。具体分布情况见表2。2.3对于信息教学的接受及掌握程度调查结果显示,有62.1%的同学愿意使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课业学习;有63.9%的同学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一门信息技

9、术的学习方法;有51.5%的同学至少有一门网络课程在学;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有53.8%的同学愿意通过网络搜索来解决困难,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更倾向通过信息化途径解决学习困难。有40.2%的同学只需要两次就可以熟练掌握本平台的使用,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于电脑及信息化技术的学习能力相当快。60%以上的同学可以借助平台解决学习问题,同时可以有效地进行师生之间的沟通。具体分布情况见表3、表4、表5。表3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及掌握情况n(%)条目1.愿意尝试新技术手段用以学习2.愿意相互分享、交流信息技术3.有在线课程并持续学习4.熟练掌握一种在线学习平台5.愿意随时使用在线平台学习6.至少熟练

10、掌握一种在线交流工具7.具备基本网络安全意识8.愿意营造健康网络交流环境很不符合n(%)28(3.8)24(3.3)36(4.9)28(3.8)23(3.1)22(3.0)23(3.3)28(3.354)不太符合n(%)24(3.3)24(3.3)52(7.1)15(2.0)16(2.2)12(1.6)13(1.1)8(1.1)一般n(%)227(30.8)231(31.4)269(36.5)223(30.3)242(32.9)170(23.1)175(23.8)168(22.8)比较符合n(%)299(40.6)296(40.2)237(32.2)297(40.4)288(39.1)242(

11、32.9)245(33.3)247(33.6)完全符合n(%)158(21.5)161(21.9)142(19.3)173(23.5)167(22.7)290(39.4)280(38.0)289(39.3)表4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及掌握情况n(%)变量遇到困难的解决办法熟练掌握本学习平台需要几次类别讨论区发送话题求助利用微信,QQ,电话等求助同学网络搜索先记下来,然后课上请教老师一次两次三次三次以上人数(n)69234396372602968991百分比(%)9.431.853.85.035.340.212.112.4表5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及掌握情况n(%)条目1.您将在本平台进行课

12、程在线授课内容的学习2.您将在平台中查找课程内容学习资料3.您的学习问题可以得到平台提供的有效支持4.您在平台的学习任务完成不会收到其他信息干扰5.您在平台提供的讨论功能区可以和其他同学沟通顺畅6.平台可以促进合作学习7.学习情况可以借助平台技术工具进行全方位的分析8.您可以通过平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很不符合n(%)19(2.6)20(2.7)20(2.7)19(2.6)19(2.6)17(2.3)16(2.2)18(2.4)不太符合n(%)16(2.2)16(2.2)14(1.9)21(2.9)26(3.5)14(1.9)17(2.3)17(2.3)一般n(%)212(28.8)209(28.

13、4)230(31.3)233(31.7)244(33.2)232(31.5)239(32.5)239(32.5)比较符合n(%)325(44.2)324(44.0)307(41.7)309(42.0)293(39.8)315(42.8)304(41.3)304(41.3)完全符合n(%)164(22.3)167(22.7)165(22.4)154(20.9)154(20.9)158(21.5)160(21.7)160(21.7)1542.4影响学生平台学习的主要因素调查显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按照困难度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调查,其中代表学习通平台掌握,代表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代表线上章

14、节任务点内容,经过调查,结果显示29.8%的学生认为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上课的内容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课堂教学内容;其次是章节任务点的设计内容;最后是对于平台的熟练掌握程度。18.6%同学认为线上平台内容比较重要,线上学习内容可以随时反复进行观看和学习。具体情况见图1、图2。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表现为:网速,学生自制力,学习平台的使用。这里面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其中4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外因,近60%的学生选择了内因。学生的自制力是最主要的内因。图1信息化平台掌握的影响因素图2信息化平台掌握的影响因素2.5学生对混合授课模式的满意程度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显示:第一,同学们对课程的满意度整体较高,课

15、程的实用性也很强,课后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日常审美现象;愿意在同学间探讨关于美的问题;也会花精力在课后丰富和拓展自己的审美知识;大部分同学渴望自己能具有内外兼修的美,同时希望自己关于美的新想法有可以被展示的机会,由此可见课程价值在学生学习当中得到了体现。第二、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线上提供的学习材料相对丰富,对课程教学内容起到补充和拓展作用;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软件运用能力也有同样的提高作用;在激发学生对其他线上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求知需求。这种互动式学习模式将是未来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3。具体分布情况见表6。表6学生对本

16、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满意度n(%)条目1.您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很有用2.您会在以后持续使用本课程知识3.通过学习,您对本课程内容感兴趣4.通过学习,你愿意就美的问题在同学之间进行沟通5.您会在课后花精力充实和扩大自己的审美知识6.您渴望自己美的新想法有可以被展示的机会7.您满意你在这门课上的课堂参与度8、您满意本次课程的授课日程安排9、您对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感到满意10、您觉得学习通提供了丰富的授课资料11、您支持提前预习的学习方式12、您支持采取“网下+课堂+线上”的方式评定成绩13、混合式教学方式利于提高您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14、此授课方式提高您对其他平台课程的学习兴趣15、此教学方式能更好地补

17、充拓展学习内容以外的知识16、此教学方法对提高您自学能力有一定的帮助17、这种教学方法使你的软件使用能力得到了提高18、遇到难题能及时得到老师指导19、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得到同学的帮助20、遇到学习上的问题,你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解决21、遇到平台学习上的困难,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解决22、老师布置的线上线下任务,你都能顺利完成23、您能不受干扰地完成课程学习中的学习任务很不符合n(%)15(2.0)17(2.3)16(2.2)15(2.0)17(2.3)14(1.9)16(2.2)14(1.9)15(2.0)15(2.0)15(2.0)15(2.0)17(2.3)17(2.3)16(2.2)16(2.

18、2)19(2.6)15(2.0)16(2.2)14(1.9)16(2.2)14(1.9)15(2.0)不太符合n(%)12(1.6)20(2.7)16(2.2)14(1.9)14(1.9)16(2.2)11(1.5)11(1.5)8(1.1)6(0.8)7(1.0)8(1.1)9(1.2)7(1.0)5(0.7)8(1.1)8(1.1)9(1.2)8(1.1)12(1.6)7(1.0)7(1.0)6(0.8)一般n(%)229(31.1)225(30.6)226(30.7)232(31.5)231(31.4)231(31.4)222(30.2)220(29.9)210(45.7)218(29.

19、6)218(29.6)213(28.9)222(30.2)225(30.6)224(30.4)227(30.8)214(29.1)236(32.1)222(30.2)241(32.7)216(29.3)216(29.3)232(31.5)比较符合n(%)329(44.7)327(44.4)321(43.6)324(44.0)319(43.3)315(42.8)327(44.4)332(45.1)336(22.7)335(45.5)329(44.7)329(44.7)324(44.0)327(44.4)328(44.6)334(45.4)337(45.8)326(44.3)335(45.5)31

20、1(42.3)331(45.0)330(44.8)323(43.9)完全符合n(%)151(20.5)147(20.0)157(21.3)151(20.5)155(21.1)160(21.7)160(21.7)159(21.6)167(22.7)162(22.0)167(22.7)171(23.2)164(22.3)160(21.7)163(22.1)151(20.5)158(21.5)150(20.4)155(21.1)158(21.5)166(22.6)169(23.0)160(21.7)3讨论3.1学生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整体较强当代大学生具备信息化学习的基本素养,同时学校也提供了各种各样的

21、平台供他们使用,满足了线上学习的各种条件。同学们普遍认为,大学美育课程是一门比较实用的课程,课程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审美理论知识和艺术欣赏知识,为大家在日常生活李红,胡成洋,陈文苑:基于超星学习通的 大学美育基础 信息化学习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第2期155池州学院学报第37卷中的审美判断提供了帮助,有效拓展了自己的人文知识。同时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出了一些反馈意见。在网络环境下,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学习,这不仅可以整合学生的零散学习时间,还可以为充分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4。线上线下互补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熟练掌握软件能力方面得到了拓展。3.2教学新模式促进

22、教学效益提高在信息化教育形势下,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学”为主线,以教师的“教”为引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并在课中演练答疑和课后互动巩固中,达到“学做练思”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超星学习通”贯穿始终,学生能较好地完成课程的各项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意识。3.3学生对整体教学效果感到满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整体教学效果感到满意。一是作为教师提前精心设计了教学活动,在章节提前发送预习,课中设计主题讨论、问卷等丰富的课堂活动,课后学生针对现象的讨论题目在教学活动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教学水平。第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关注最新审美现象,分享给学生

23、,让学生拓展认知视野,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第三,作为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不能一味机械灌输理论知识,而是要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教学。3.4形成性评价效果显现将形成性评估引入其中,通过各个阶段学生的反馈,教师可以及时地获取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在平台数据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教学内容进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性考核是一种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式,在过程性考核的阶段,学生需要及时查阅资料,关注社会现象并进行分析,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只有明白考核的真正意义,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课程中来。3.5存在问题与反思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开展互

24、动的时候,积极性并不高,特别是线上互动的时候,部分学生出于互动中有后台记录,为了平时分数而互动,参与的功利性比较强。针对这种情况要有行之有效的监督手段。目前可以采用的有效方式是:禁止拖动视频进度条;查看学生的在线登录时长;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率等。4结语学习通作为智能移动学习平台引入教学,是信息技术的体现,丰富了教学资源。一是,学习通自身拥有的海量资源,如在线课程、图书、期刊论文等,做到了有序高效的资源共享。二是,平台激活了传统课堂,通过签到、讨论、投票、测试等形式,在线上线下都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考勤、答题、测试分数、讨论次数等数据,有利于教师多维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学习通平台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拥有更多明显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尚待突破和解决。参考文献: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03-13)2022-10-22.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医学/化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