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SL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pdf

上传人:pin****uju 文档编号:32595 上传时间:2020-11-24 格式:PDF 页数:82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SL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SL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SL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SL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SL21-2006 降水量观测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 L S L2 1 2 0 0 6 替代S L2 l 一9 0 降水量观测规范 S t a n d a r df o ro b s e r v a t i o n so f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2 6 0 9 一0 9 发布2 0 0 6 1 0 一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 0 0 6 年第4 号 部直属各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 水务) 厅( 局) , 各计划单列市水利( 水务) 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务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以下9 项标准为永利

2、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见附件) 。 二o o 六年九月九日 附件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替代标准号 ( 年月日)( 年月日) 降水量观测 1S L2 l 一2 0 0 6S L2 l 一9 0 2 0 0 6 0 9 0 92 0 0 6 1 0 O l 规范 渠系工程抗冻 2S L2 3 2 0 0 6S L2 39 l2 0 0 6 0 9 0 9 2 0 0 6 1 0 0 1 胀设计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 3S L4 4 - - 2 0 0 6设计洪水计算S L4 4 9 32 0 0 6 0 9 0 92 0 0 6l O O l 规范 水工建筑物抗 4S L2 1

3、12 0 0 6S L2 l l 一9 82 0 0 6 0 9 0 92 0 0 6 1 0 O l 冰冻设计规范 水土保持信息 5S L3 4 l 一2 0 0 6 2 0 0 6 0 9 0 92 0 0 6 1 0 0 I 管理技术规程 水土保持监测 6S L3 4 2 2 0 0 6 设旅通用技术 2 D 。6 0 9 0 92 0 0 6 1 0 o l 条件 风力提水工程 7S L3 4 3 - - 2 0 0 62 0 0 6 0 9 0 92 0 0 6 1 0 0 1 技术规程 水利水电工程 8S L3 4 4 2 0 0 62 0 0 6 0 9 0 92 0 0 6 1

4、 0 O l 电缆设计规范 水利信息系统 9S L Z3 4 卜2 0 0 6项目建议书编制2 0 0 6 0 9 0 9 2 0 0 0 i 0 0 1 规定 前言 根据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关于开展水利技术标准复审 工作的通知( 国科综 2 0 0 4 9 号) ”及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 定( S L 卜一2 0 0 2 ) ,修订降水量观测规范( S L2 1 9 0 ) 。 降水量观测是水文要素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水资源 评估调度及涉水工程规划、防洪减灾和旱情监测预报,降雨径流 关系的确定等使用要求,鉴于水利部新中国成立以来颁发的降水 量观测规范一直被我国水文及相关行业降水量观测

5、中普遍采用 本次修订中对原规范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 本标准共7 章2 3 节条和5 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雨量站布设及降水量观测场地; 仪器及安装; 降水量观测; 资料整理。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适当放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记录精度,适当放宽观测 场地要求; 增加固态存贮器记录雨量,删除、简化了部分人工观测 的内容; 按照仪器类型对原规范5 6 章降水量观测的有关内容 结构进行了调整; 将第3 章仪器及安装中的仪器组成结构和基本技术要求 调到附录中,适当精炼了标准正文; 增加了条文说明内容。 本标准所替代标准的历次版本为: S L2 1 9 0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

6、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主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水利部水文局 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秦福兴朱晓原冯讷敏马文壹 杨菊芳王鸿杰王左 本标准审查会技术负责人:谭国良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陈昊 目次 1 总则1 2 雨量站布设及降水量观测场地”:3 2 1 站点布设及场地查勘3 2 2 场地设置4 2 3 场地保护5 2 4 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5 3 仪器及安装“7 3 1 仪器组成、分类及适用范围7 3 2 仪器安装7 4 雨量器观测降水量1 0 4 1 观测肘段。1

7、 0 4 2 液态降水量观测”1 0 4 3 固态降水量观测1 1 4 4 特殊观浏1 1 4 5 观测注意事项1 2 5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1 4 5 1 观测时间和程序1 4 5 2 雨量记录的检查1 5 5 3 观测注意事项1 5 6 翻斗式白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1 7 6 1 自记周期的选择1 7 6 2 观测( 换纸) 时阔1 7 6 3 观测方法1 7 6 4 雨量记录的检查1 9 6 5 观测注意事项2 0 7 降水量资料整理2 1 7 1 一般规定 7 2 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7 3 虹吸式白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 7 4 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记录资料的整理 附录A

8、 降水量观测误差 附录B 雨量站考证簿编制说明 附录C 降水量观测常用仪器及其检查和维护 鲋录DF 一8 6 型防风雨量器的安装 附录E 雨量站观测记载簿填制说明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肌毖匏孙H;:船驰盯 1 总则 1 0 1 为统一全国降水量观测技术,提高降水量观测资料质量, 制定本标准。 1 0 2 本标准适用于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搜集降水基本资 料的降水量观测。 1 0 3 降水量观测项目,包括测记降雨、降雪、降雹的水量。 单纯的雾、露、霜可不测记( 有水面蒸发任务的测站除外) 。必 要时,部分站还应测记雪深、冰雹直径、初霜和终霜日期等特殊 观测项目。 1 O 4 降水量单位以m

9、m 表示,其观测记载的最小量( 以下简 称记录精度)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需要控制雨日地区分布变化的雨量站应记至0 1 m m 。 2 蒸发站的记录精度应与蒸发观测的记录精度相匹配。 3 不需要雨日资料的雨量站,可记至0 2 m m ;多年平均降 水量大于8 0 0 m m 地区,可记至0 5 m m ;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 4 0 0 m m 、小于8 0 0 m m 地区,如果汛期雨强特别大,且降水量占 全年6 0 以上,亦可记至0 5 m m 。 4 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 0 0 m m 地区,可记至1 m m 。 1 O 5 雨量站选用的仪器,其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规定的记 录精度,观

10、测记录和资料整理的记录精度应和仪器的分辨力 一致。 1 0 6 降水量的观测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记起止时间者,观 测时间应记至分;不记起止时间者,可记至小时。每日降水以北 京时间8 时为日分界,即从昨日8 时至今日8 时的降水为昨日降 水量。观测员观测所用的钟表或手机的走时误差每2 4 h 不应超过 2 m i n ,并应每日与北京时间对时校正。 1 0 7 本标准引用的主要技术标准包括: 】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 S L3 4 9 2 )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S L2 4 7 1 9 9 9 ) 水面蒸发观测规范( S D2 6 5 ) 1 0 8 降水量观测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

11、国家现行 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雨量站布设及降水量观测场地 2 】站点布设及场地查勘 2 1 1 降水量观测站点的布设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降水量观测是水文要素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降水量观 测站点的布设是根据各流域的气候、水文特征和自然地理条件所 划分成不同的水文分区,在水文分区内布设降水量观测站点。该 站点的布设应能控制月、年降水量和暴雨特征值在大范围内的分 布规律和暴雨的时空变化,以满足水资源评估调度及涉水工程规 划、洪水和旱情监测预报,降雨径流关系的确定等使用要求。 2 降水量观测站网的布设不能按行政区划进行布设。雨量 站网的布设密度按S L3 4 9 2 执行。 3 雨量站应长

12、期稳定。降水量观测资料应进行整编后作为 水文年鉴的重要组成内容长期存档。 4 降水量观测场地的查勘工作应由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 查勘前应了解设站目的,收集设站地区自然地理环境、交通和通 信等资料,并结合地形图确定查勘范围,做好查勘设站的各项准 备工作。 2 1 2 观测场地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降水量观测误差( 见附录A ) 受风的影响最大,因此, 观测场地应避开强风区,其周围应空旷、平坦、不受突变地形、 树木和建筑物以及烟尘的影响。 2 观测场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 雨量器( 计) 离开障碍物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障碍物顶部与仪器 口高差的2 倍。 3 在山区,观测场不

13、宜设在陡坡上、峡谷内和风口处,应 选择相对平坦的场地,使承雨器口至山顶的仰角不大于3 0 。 4 难以找到符合上述要求的观测场时,可设置杆式雨量器 3 ( 计) 。杆式雨量器( 计) 应设置在当地雨期常年盛行风向的障碍 物的侧风区,杆位离开障碍物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障碍物高度 1 5 倍。在多风的高山、出山口、近海岸地区的雨量站,不宜设 置杆式雨量器( 计) 。 5 原有观测场地如受各种建设影响已经不符合要求时,应 重新选择。 6 在城镇、人口稠密等地区设置的专用雨量站,观测场选 择条件可适当放宽。 2 1 3 观测场地查勘应符合下列规定: l 查勘范围为2 3 k m 2 。 2 查勘内容如下

14、: 1 ) 地貌特征,障碍物分布,河流、湖泊、水工程的分布, 地形高差及其平均高程。 2 ) 森林、草地和农作物分布。 3 ) 气候特征、降水和气温的年内变化及其地区分布,初 终霜、雪和结冰融冰的大致日期、常年风向风力及狂 风暴雨、冰雹等情况。 4 ) 河流、村庄名称和交通、邮电通信条件等。 2 1 4 通过查勘选定的观测场地应符合2 1 ,2 条的要求,符合 设站目的。 2 2 场地设置 2 2 1除试验和比测需要外,观测场最多设置两套不同观测 设备。 2 2 2 观测场地面积仅设一台雨量器( 计) 时为4 m 4 m ;同 时设置雨量器和自记雨量计时为4 m 6 m ;如试验和比测需要、

15、雨量器( 计) 上加防风圈测雪及设置测雪板,或设置地面雨量器 ( 计) 的雨量站,应根据需要或S D2 6 5 的规定加大观测场面积。 2 2 3 观测场地应平整,地面种草或作物,其高度不宜超过 2 0 c m 。场地四周应设置栏栅防护,场内应铺设观测人行小路。 4 栏栅条的疏密应以不阻滞空气流通又能削弱通过观测场的风力为 准,在多雪地区还应考虑在近地面不致形成雪堆。有条件的地 区,可利用灌木防护。栏栅或灌木的高度宜为1 2 1 5 m ,并应 常年保持一定的高度。杆式雨量器( 计) ,可在其周围半径为 1 O m 的范围内设置栏栅防护。 2 2 4 观测场内的仪器安置应使仪器相互不受影响,观

16、测场内的 小路及门的设置方向应便于进行观测工作。观测场地布置可如图 2 2 4 所示。水面蒸发站的降水量观测仪器按S D2 6 5 的要求布置。 L 生垒一 ( 6 ) 田2 2 4 降水量魂场平面布置圈 ( 口) 安置两台仪器;( 6 ) 安置一台仪器 2 2 5 在观测场地周围有障碍物时,应测量障碍物所在的方位、 高度及其边缘至仪器的距离,在山区应测量仪器口至山顶的 仰角。 2 3 场地保护 2 3 1 在观测场四周按2 1 2 条规定的障碍物距仪器最小限制 距离内,属于保护范围,不应兴建建筑物,不应栽种树木和高秆 作物。 2 3 2 应保持观测场内平整清洁,经常清除杂物杂草。对有可 能积

17、水的场地,应在场地周围开挖窄浅排水沟,以防止场内 积水。 2 3 3 应保持栏栅完整、牢固,定期油漆,及时更换废损的 5 栏栅。 2 4 雨量站考证簿的编制 2 4 1 考证簿是雨量站最基本的技术档案,是使用降水量资料 必需的考证资料,应在查勘设站任务完成后编制。以后如有变 动,应将变动情况及时填入考证簿。 2 4 2 考证簿内容包括:测站沿革,观测场地的自然地理环境, 平面图,观测仪器,委托观测员的姓名、住址、通信和交通等。 考证簿的格式和编制方法见附录B 。 2 4 3 考证簿编制应一式四份( 或三份) 加电子文档,分别存 本站( 委托雨量站可不保存考证簿) 、指导站、地区( 市) 水文

18、领导部门、省( 自治区、直辖市) 或流域水文领导机关。 2 4 4 公历逢5 年份,应全面考证雨量站情况,修订考证簿; 逢0 年份也可重新进行考证。雨量站考证内容有变化或迁移时, 应随即补充或另行建立考证簿。 6 3 仪器及安装 3 1 仪器组成、分类及适用范围 3 1 1 降水量观测仪器由传感、测量控制、显示与记录、数据 传输和数据处理等部分组成。各种类型的降水量观测仪器,可根 据需要选取上述组成单元,组成具备一定功能的降水量观测 仪器。 3 1 2 降水量观测仪器按传感原理分类,常用的可分为直接计 量( 雨量器) 、液柱测量( 主要为虹吸式,少数是浮子式) 、翻斗 测量( 单翻斗与多翻斗)

19、 等传统仪器,还有采用新技术的光学雨 量计和雷达雨量计等。按记录周期分类,可分为日记和长期自 记。常用降水量观测仪器结构见附录c 。 3 1 3 降水量观测仪器应选用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 其分辨力不应低于该站规定的记录精度。常用降水量观测仪器应 符合附录c 中的仪器基本技术要求。 3 1 4 常用降水量观测仪器适用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雨量器:适用于驻守观测的雨量站。 2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适用于驻守观测液态降水量。 3 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记录周期有E l 记和长期自记两种。 1 ) 日记型:适用于驻守观测液态降水量。 2 ) 长期自记型:适用于驻守和无人驻守的雨量站观测液 态降

20、水量,特别适用于边远偏僻地区无人驻守的雨量 站观测液态降水量。 3 2 仪器安装 3 2 1 安装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雨量器( 计) 的安装高度,以承雨器口在水平状态下至 观测场地面的距离计。 7 2 雨量器的安装高度为0 7 m ;自记雨量计的安装高度为 0 7 m 或1 2 m ;杆式雨量器( 计) 的安装高度不超过4 m 。 3 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青海、甘肃及新疆、西藏等省 区,凡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5 0 m m ,且多年平均降雪量占年降水 量达1 0 以上的雨量站,在降雪期间,用于观测降雪量的雨量 器( 计) 器口的安装高度,宜为2 O m l 积雪深的地区,也可适 当提高,

21、但不应超过3 O m ,并在器口安装防风圈,其安装要求 见附录D 。 4 地面雨量器( 计) 观测的降水量,可评价不同安装高度 雨量器( 计) 观测的降水量,各地可规划少数雨量站( 一般选在 水面蒸发站) ,安装地面雨量器( 计) 。 5 雨量器( 计) 承雨器口的安装高度选定后,不应随意变 动,以保持历年降水量观测高度的一致性和降水记录的可比性。 3 2 2 安装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雨量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安装前,应检查确认仪器各部分完整无损,暂时不用 的仪器备件,应妥善保管。 2 ) 雨量器应固定安置于埋人士中的圆形木柱或混凝土基 柱上,基柱埋入土中的深度应能保证仪器安置牢固

22、, 在暴风雨中不发生抖动或倾斜,基柱顶部应平整,承 雨口应水平。应用特制的带圆环的铁架套住雨量器, 铁架脚用螺钉或螺栓固定在基柱上,以保证仪器安装 位置不变,并便于观测时替换雨量筒。 2自记雨量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安装前,应检查确认仪器各部分完整无损,传感器、 显示记录器工作正常,方可投入安装。 2 ) 用3 颗螺栓将仪器底座固定在混凝土基柱上,承雨I = l 应水平,对有筒门的仪器外壳,其朝向应背对本地常 见风向。部分仪器可加装3 根钢丝拉紧仪器,绳脚与 仪器底座的距离宜为拉高的1 z ,对有水平工作要求 8 的仪器应调节水准泡至水平。 3 ) 传感器与显示记录器问用电缆传输信号的仪

23、器,显示 记录器应安装在稳固的桌面上;电缆长度应尽可能短, 宜加套保护管后埋地敷设,若架空铺设,应有防雷措 施;插头插座间应密封,安装牢固。使用交流电的仪 器,应同时配备直流备用电源,以保证记录的连续性。 4 ) 采用固态存贮的显示记录器,安装时应使用电量充足 的蓄电池,并注意连接极性。当配有太阳能电池时, 应保证连接正确。根据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正确设置 各项参数后,再进行人工注水试验,并符合要求。试 验完毕,应清除试验数据。 5 ) 雨雪量计的安装,应针对不同仪器的工作原理,妥善 处理电源、燃气源、不冻液等安全隐患,注意安全 防范。 3 雨量器( 计) 的安装高度在2 3 m 时,可在安装仪

24、器的 立柱旁配置一小梯凳,以便观测。但小梯凳不应靠紧立柱,以免 柱子倾斜。 3 2 3 仪器安装完毕后,应用水平尺复核,检查承水器口是否 水平。应用测尺检查安装高度是否符合3 2 1 条规定,用五等水 准引测观测场地地面高程。若附近无水准点,可在大比例尺地形 图上查得。 9 4 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4 1 观 4 1 1 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 应时间见表4 1 1 。 测时段 可采用定时分段观测,段次及相 寰4 1 1降水量分段次观测时阃裹 段次观渭时间( 耐) 1 段 8 2 段 2 0 ,8 4 段 1 4 ,2 0 ,2 B 8 段 1 l ,1 4 17 2 0 ,2 3 2 ,5 ,8

25、 1 2 段 1 0 ,1 2 ,1 4 ,1 6 ,1 8 ,2 0 ,2 2 2 4 ,2 ,4 ,6 ,8 2 4 段从本日9 时至次日8 时,每小时观测一次 4 1 2 各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段次,少雨季节宜采用1 段次或 2 段次,遇暴雨时应随时增加观测段次;多雨季节应选用自记雨 量计。 4 2 液态降水量观测 4 2 1 在观测时间若有降雨,则取出储水筒内的储水器,放人 备用储水器,然后到室内用量雨杯测记降水量。如果降水很小或 已停止,可携带量雨杯到观测场测记降水量。 4 2 2 为减少蒸发损失,应在降水停止后及时观测降水量,并 记录在“降水量观测记载簿”( 见附录E ) 中与降雨停

26、止时相应 的时段降水量栏。 4 2 3 使用量雨杯,读数时视线应与水面凹面最低处平齐,观 读至量雨杯的最小刻度,并立即记录,然后校对读数一次。降水 量很大时,可分数次量取,并分别记在备用纸上,然后累加得其 1 0 总量并记录。 4 3 固态降水量观测 4 3 1 用雨量器观测固态降水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降雪或雹时,应取去雨量器的漏斗和储水器,或换成 承雪器,用储水篱承接雪或雹,在规定的观测时间以备用储水筒 替换,并将换下来的储水筒加盖带回室内。 2 固态降水量的量测应按以下方法: 1 ) 待取回室内的储水筒内的雪或雹融化后( 禁止用火 烤) ,倒人量雨杯量测。 2 ) 取定量温水加入储水

27、筒融化雪或雹,用量雨杯测出总 量,减去加入的温水量,即得雪或雹量。 3 ) 配有感量不大于1 9 台秤的站,可用称重法,称重前应 将附着在筒外的降水物和泥土等清除干净。 4 4 特殊观测 4 4 1 有特殊观测任务的测站,用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时,特 殊观测应执行本节规定。 4 4 2 如遇周态降水物或测记雾、露、霜时,应记录降水物符 号。降水物符号应记于降水量数值的右侧,单纯降雨和无人驻守 雨量站不注记降水物符号。降水物符号应符合下列规定: - g - 雪; * 有雨,也有雪; A * 有雹,也有雪; A 雹或雨夹雹; U 霜( 规定记载初、终霜日期或规定观测霜量的雨量站 用) ; 三雾( 规

28、定观测雾量的雨量站用) ; Q 露( 规定观测露量的雨量站用) 。 4 4 3 雪深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当观测场四周视野地面被雪覆盖超过一半时,应测记 雪深。 2 可在观测场安置面积为l m l m 的测雪板进行雪深测 量,亦可在观测场附近选择一块平坦、开阔地面,于人冬前平整 好,并做上标志作为测记雪深的场地。 3 每次测量雪深应分别测三点,求其平均值作为该次测量 的值,记至厘米。在测雪板上观测,三点相距0 5 m ;在附近场 地上观测,三点相距5 l O m ,且每次测点位置不应重复。 4 为了将雪深正确折算成降水量,当雪深超过5 e r a 时,可 用体积法或称重法测量与雪深相应的

29、雪压( 记至0 1 9 c m 2 ) ,同 时注意观测降雪形态,作为建立雪深和雪压关系的参数。未测雪 压者,可将雪深与同期用雨量器观测的降雪量建立关系( 亦应考 虑降雪形态) ,必要时也可乘以0 1 系数将雪深折算成降水量。 5 雪深、雪压或雪深折算系数均应记在与固态降水量观测 时间相应的备注栏,也可列表单独记载。 6 雪深和雪压应只观测当日或连续数日降雪的新积雪。 7 一日或连续数日降雪停止后,应将测雪板上或测记雪深 场地上的积雪清除。冬季降雪量很大且在冬季不消融的地区,可 采用压实并平整场地上积雪的办法测新雪深。 4 4 4 冰雹直径:遇降较大冰雹时,应选测几颗能代表为数最 多的冰雹粒径

30、作为平均直径,并挑选测量最大冰雹直径。被测冰 雹的直径,为三个不同方向直径的平均值,记至毫米,注在降水 量观测记载簿与降雹时间相应的备注栏。 4 5 观测注意事项 4 5 1 每日观测时,应注意检查雨量器是否受碰撞变形,检查 漏斗有无裂纹,储水简是否漏水。 4 5 2 暴雨时,应采取加测的办法,防止降水溢出储水器。如 已溢流,应同时更换储水筒,并量测筒内降水量。 4 5 3 如遇特大暴雨灾害,无法进行正常观测工作时,应尽可 12 能及时进行暴雨调查,调查估算值应记入降水量观测记载簿的备 注栏,并加文字说明。 4 5 4 每次观测后,储水筒和量雨杯内不应有积水。 1 3 5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观测

31、降水量 5 1 观测时间和程序 5 1 1 观测时间:每日8 时观测一次,有降水之日应在2 0 时巡 视仪器运行情况,暴雨时应适当增加巡视次数,以便及时发现和 排除故障,防止漏记降雨过程。 5 1 2 观测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观测前的准备:在记录纸正面填写观测日期和月份,背 面印上降水量观测记录统计表( 表式见第七章表7 3 4 ) 。 2 每日8 时整时,立即对着记录笔尖所在位置,在记录纸 零线上划一短垂线,作为检查自记钟快慢的时间记号。 3 用笔档将自记笔拨离纸面,换装记录纸。给笔尖加墨水, 拨回笔档对时,对准记录笔开始记录时间,划时间记号。有降雨 之日,应在2 0 时巡视仪器时,划

32、注2 0 时记录笔尖所在位置的时 间记号。 4 换纸时无雨或仅降小雨,应在换纸前,慢慢注入一定量 清水,使其发生人工虹吸,检查注入量与记录量之差是否在 士o 0 5 m m 以内、虹吸历时是否小于1 4 s 、虹吸作用是否正常, 检查或调整合格后才能换纸。 5 自然虹吸水量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观测时,若有自然虹吸水量,应更换储水器,然后用 量雨杯测量储水器内降水,并记载在该日降水量观测 记录统计表中。 2 ) 暴雨时,估计降雨量有可能溢出储水器时,应及时用 备用储水器更换测记。 5 。1 3 更换记录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换装在钟筒上的记录纸,其底边应与钟筒下缘对齐,纸 面平整,纸

33、头纸尾的纵横坐标衔接。 1 4 2 连续无雨或降雨量小于5 m m 之日,可不换纸,可在8 时 观测时,向承雨器注入清水,使笔尖升高至整毫米处开始记录, 但每张记录纸连续使用日数不宜超过5 日,并应在各日记录线的 末端注明日期。每月一日应换纸,以便按月装订。降水量记录发 生自然虹吸之日,应换纸。 3 8 时换纸时,若遇大雨,可等到雨小或雨停时换纸。若 记录笔尖已到达记录纸末端,雨强还是很大,则应拨开笔挡转 动钟筒,转动笔尖越过压纸条,将笔尖对准纵坐标线继续记录, 待雨强小时才换纸。 5 1 4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需使用雨量器按 照第4 章要求观测降水量: 1 少雨季节和固态降水

34、期。 2 当自记雨量计发生故障不能迅速排除时,用雨量器观测 降水量,可根据雨量大小选择观测段次。 3 需要同时用雨量器进行对比观测时,可按两段次观测。 5 2 雨量记录的检查 5 2 1 正常的虹吸式雨量计的雨量记录线应是累积记录到 l O m m 时即发生虹吸( 允许误差o 0 5 r a m ) ,虹吸终止点恰好落 到记录纸的零线上,虹吸线与纵坐标线平行,记录线粗细适当、 清晰、连续光滑无跳动现象,无雨时应呈水平线。 5 2 2 每日时间误差应符合C 2 2 条5 款的要求。 若检查出不正常的记录线或时间超差,应分析查找故障原 因,并进行排除。 5 3 观测注意事项 5 3 1 每日8 时

35、观测( 或其他换纸时间) 对准北京时间开始记 录时,应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方向旋转自记钟筒,以避免钟筒的输 出齿轮和钟筒支撑杆上的固定齿轮的配合产生间隙,给走时带来 误差。 】5 5 3 2 降雨过程中巡视仪器时,如发现虹吸不正常,在l O m m 处出现平头或波动线,应将笔尖拨离纸面,用手握住笔架部件向 下压,迫使仪器发生虹吸,虹吸终止后,使笔尖对准时间和零线 的交点继续记录,待雨停后才对仪器进行检查和调整。 5 3 3 应经常用酒精洗涤白记笔尖,使墨水流畅。 5 3 4 自记纸应平放在干燥清洁的橱柜中保存。不应使用潮湿、 脏污或纸边发毛的记录纸。 5 3 5 量雨杯和备用储水器应保持干燥清洁。

36、 1 6 6 翻斗式自记雨量计观测降水量 6 1 自记周期的选择 6 1 1 划线模拟记录。使用划线模拟记录时,自记周期可选用 1 日、1 个月或3 个月。每日观测的雨量站,可用日记式;低山 丘陵、平原地区、人口稠密、交通方便的雨量站,以及不计雨日 的委托雨量站,实行闻测或巡测的水文站、水位站的降水量观测 宜选用1 个月;对高山偏僻、人烟稀少、交通极不方便地区的雨 量站,宜选用3 个月。 6 1 2 固态存储记录。使用固态存储记录时,自记周期一般可 选3 个月、6 个月或1 年,由测站条件和系统配置而定。若数据 传输采用无线或有线P S T N 方式,则不受其限制,可根据降水 量情况和测验需要

37、决定数据传输的频度。 6 2 观测( 换纸) 时间 6 2 1 每日观测的观测( 换纸) 时间同5 1 1 条。 6 2 2 用长期自记记录方式观测的观测( 换纸) 时间,可选在 自记周期末1 3 d 内无雨时进行。 6 2 3 为了便于巡测工作安排,指导站可按巡测路线,逐站安 排日期。 6 2 4 考虑两个周期始末记录的衔接、连续,不应任意改变观 测( 换纸) 日期,以免引起资料混乱。 6 3 观测方法 6 3 1 划线模拟记录观测方法。 1 每日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观测前在记录纸正面填写观测日期和月份,背面印上 降水量观测记录统计表( 表式见表7 4 1 ) 。 1 7 2 )

38、3 ) 4 ) 5 ) 6 ) 7 ) 8 ) 9 ) 同5 1 2 条2 款。 同5 1 2 条3 款。 到观测场巡视传感器工作是否正常,若有自然排水量, 应更换储水器,然后用量雨杯测量储水器内降水并 记载在该日降水量观测记录统计表中。暴雨时应及时 更换储水器,以免降水溢出。 同5 1 3 条1 款。 连续无雨或降雨量小于5 m m 之日,可不换纸,在8 时 观测时,向承雨器注入清水,使笔尖升高至整毫米处 开始记录,但每张记录纸连续使用日数不宜超过5 日, 并应在各日记录线的末端注明日期。每月一日应换纸, 以便按月装订。 同5 1 _ 3 条3 款。 换纸时若无雨,可按动底板上的回零按钮,使

39、笔尖调 至零线上,然后换纸。 有必要对记录器和计数器对比观测时,有降水之日, 应在8 时读记计数器上显示的日降水量,然后按动按 钮,将计数器字盘上显示的五个数字全部回复到零。 如果只为报汛需要,则按报汛要求时段读记,每次观 读后,应将计数器全部复零。 2 长期自记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 换纸前先对时,对准记录笔位在记录纸零线上划注时 间记号线,注记年、月、日、时分和时差。 2 ) 按仪器说明书要求更换记录纸、记录笔和石英钟电池。 6 3 2 固态存储记录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完成安装和检查的仪器,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应清除以 前存贮的试验数据,对固态存贮器进行必要的设置和初始化。

40、设置的内容有站号、日期、时钟、仪器分辨力、采样闻隔、通 信方式、通信波特率等。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其中采样问隔 一般设置为5 r a i n ,需要时也可设置为1 m i n ,对时误差应小于 】8 6 0 s 。 2 仪器经过1 个白记周期,读取降水量数据后,均应对仪 器重新进行功能检查。复核初始化设置是否正确,清除已被读出 的数据,重新开始下一个自记周期的运行。 3 配置在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的长期自记雨量计,若采用 按中心站随机指令或终端定时进行数据传输时,应结合系统测站 的巡视维护安排,定期去测点检查仪器工作情况。 6 3 3 需要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的条件同5 1 4 条。 6 4 雨量

41、记录的检查 6 4 1 划线模拟记录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正常翻斗式雨量计的记录笔跳动1 0 0 次,即上升到 l O m m ( 分辨力为0 2 m m 者为2 0 m m ) ,同步齿轮履带推条与记 录笔脱开,靠笔架滑动套管自身重力,记录笔快速下落到记录纸 的零线上,下降线与纵坐标线平行。记录笔应无漏跳、连跳或一 次跳两小格的现象,呈0 1 m m ( 或0 2 m m ) 一个阶梯形或连续 ( 雨强大时) 的清晰迹线,无雨时应呈水平线。 2 记录笔每跳一次满量程,可有1 次误差,即记录笔跳 动9 9 次或1 0 1 次,与推条脱开,视为正常。 3 对每日观测的记录器记录的降水量与自

42、然排水量的差值, 应符合C 3 2 条4 款要求。 4 记录时间日误差应符合C 3 2 条6 款要求。 5 若查出与上述4 款要求不符之处,应分析查找故障原因, 并进行排除。 6 4 2 固态存储记录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每日观测的固态存贮器,其记录降水量与自然排水 量的差值,应符合c3 2 条4 款要求。 2 记录时间误差应符合C 3 2 条6 款要求。 3 如查出与上述2 款要求不符之处,应分析查找故障原因, 并进行排除。 】9 6 5 观测注意事项 6 5 1 耍保持翻斗内壁清洁无油污,翻斗内若有脏物,可用水 冲洗,不应用手或其他物体抹拭。 6 5 2 计数翻斗与计量翻斗在无雨

43、时应保持同倾于一侧,以便 有雨时,计数翻斗与计量翻斗同时启动,第一斗即送出脉冲 信号。 6 5 3 要保持基点长期不变,调节翻斗容量的两对调节定位螺 钉的锁紧螺帽应拧紧。观测检查时,如发现任何一只有松动现 象,应注水检查仪器基点是否正确。 6 5 4 定期检查干电池电压,若电压低于允许值,应更换全部 电池,以保证仪器正常工作。 7 降水量资料整理 7 1 一般规定 7 1 1 整理工作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审核原始记录,在自记记录的时问误差和降水量误差超 过规定时,分别进行时间订正和降水量订正有故障时进行故障 期的降水量处理。 2 统计日、月降水量,在规定期内,按月编制降水量摘录 表。用自

44、记记录整理者,在自记记录线上统计和注记按规定摘录 期间的时段阵水量。 3 用计算机整编的雨量站,根据电算整编的规定,进行降 水量数据加工整理。 4 测站同时有固态存贮器记录和其他形式记录时,若固态 存贮器记录无故障,则以固态存贮器记录为准,固态存贮器记录 的降水量资料应直接进入计算机整编。 5 指导站应按月或按长期自记周期进行合理性检查: 1 ) 对照检查指导区域内各雨量站日、月、年降水量,以 及暴雨期的时段降水量及不正常的记录线。 2 ) 同时有蒸发观测的站应与蒸发量进行对照检查。 3 ) 同时用雨量器与自记雨量计进行对比观测的雨量站, 相互校对检查。 6 按月装订人工观测记载簿和日记型记录

45、纸,降水稀少季 节,也可数月合并装订。长期记录纸,按每一自记周期逐E l 折 叠,用厚纸板夹夹住,时段始末之日分别贴在厚纸板夹上。 7 指导站负责编写降水量资料整理说明。 7 1 2 兼用地面雨量器( 计) 观测的降水量资料,应同时进行 整理。 7 1 3 资料整理应坚持随测、随算、随整理、随分析,以便及 2 】 时发现观测中的差错和不合理记录,及时进行处理、改正,并备 注说明。 7 1 4 对逐日测记的仪器记录资料,应在每日8 时观测后,随 即进行昨日8 时至今日8 时的资料整理,月初完成上月的资料整 理。对长期自记雨量计或累积雨量器的观测记录,应在每次观测 更换记录纸或固态存贮器后,随即进

46、行资料整理,或将固态存贮 器的数据进行存盘处理。 7 1 5 各项整理计算分析工作,应坚持一算两校,即委托雨量 站完成原始记录资料的校正,故障处理和说明,统计日、月降水 量,并于每月上旬将降水量观测记载簿或记录纸复印或抄录备 份,以免丢失,同时将原件用挂号邮寄指导站,由指导站进行一 校、二校及合理性检查。独立完成资料整理有困难的委托雨量 站,应由指导站协助进行。 7 1 6 降水量观测记载簿、记录纸及整理成果表中的各项目应 填写齐全,不应遗漏;不做记载的项目:宜任其空白。资料如有 缺测、插补、可疑、改正、不全或合并时,应加注统一规定的整 编符号。 7 1 7 各项资料应保持表面整洁,字迹工整清晰、数据正确, 如有影响降水量资料精度或其他特殊情况,应在备注栏说明。 7 2 雨量器观测记载资料的整理 7 2 1 有降水之日于8 时观测完毕后,应立即检查观测记载是 否正确、齐全。如检查发现问题,应按7 1 6 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综合 > 行业标准/行业规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